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实用6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实用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6 11:50:57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实用6篇)
时间:2023-04-06 11:50:57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表篇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表达式y=asin(ωx+φ),掌握a、φ、ωx+φ的含义;(2)熟练掌握由 的图象得到函数 的图象的方法;(3)会由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讨论其性质;(4)能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例题和学生练习,使学生能正确作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求解关系性质的问题;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

难点: 各种性质的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问题,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因为,函数y=asin(ωx+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模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习题1-7第4,5,6题.

课后小结

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作业: 习题1-7第4,5,6题.

板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表篇二

1、知识与技能

(2)熟练掌握由的图象得到函数的图象的方法;

(3)会由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讨论其性质;

(4)能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例题和学生练习,使学生能正确作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求解关系性质的问题;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

重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

难点:各种性质的应用。

投影仪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问题,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因为,函数y=asin(ωx+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模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5、布置作业:习题1—7第4,5,6题。

课后小结

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作业:习题1—7第4,5,6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表篇三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

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

2. 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

① 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分两组练习→ 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②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 (a为锐角时)

② 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2. 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

③ 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 →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

三、巩固练习:

3. 作业:教材p11 b组1、2题.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教学重难点

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知识精讲

掌握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二.问题讨论

例6: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检测,当前台

风中心位于城市o(如图)的东偏南方向

300 km的海面p处,并以20 km / h的速度向西偏北的

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 km ,

并以10 km / h的速度不断增加,问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

台风的侵袭。

一. 小结: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1) 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3.边角互化是解三角形问题常用的手段.

三.作业:p80闯关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等比数列性质请同学们类比得出.

【方法规律】

a,b,c成等差(比)数列时,常用(注:若为等比数列,则a,b,c均不为0)

【示范举例】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典例分析

3.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7n-8,

(1) 求{an}的通项公式

(2) 求{|an|}的前n项和tn

6.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

(1)求{an}的通项公式

(2)令bn=anxn ,求数列{bn} 前n项和公式

. 已知数列{an},an∈n,sn= (an+2)2

(1)求证{an}是等差数列

(2)若bn= an-30 ,求数列{bn}前n项的最小值

0. 已知f(x)=x2 -2(n+1)x+ n2+5n-7 (n∈n)

11 .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每期付款数相同,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1个月第2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后还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应付款多少?(精确到1元)

12 .某商品在最近100天内的价格f(t)与时间t的

函数关系式是 f(t)=

销售量 g(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是

g(t)= -t/3 +109/3 (0≤t≤100)

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最大值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数学知识: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有关性质;

归纳——猜想——证明的数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难点:等比数列的性质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 问题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问题1:满足什么条件的数列是等差数列?如何确定一个等差数列?

(学生口述,并投影):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要想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只要知道它的首项a1和公差d。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和d,那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板书)an=a1+(n-1)d。

师:事实上,等差数列的关键是一个“差”字,即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第一次类比)类似的,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2: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数列。

(这里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法,对于“和”与“积”的情况,可以利用具体的例子予以说明: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和”(或“积”)等于同一个常数的话,这个数列是一个各项重复出现的“周期数列”,而与等差数列最相似的是“比”为同一个常数的情况。而这个数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等比数列了。)

2、新课:

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

师生共同简要回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的方法:累加法和迭代法。

公式的推导:(师生共同完成)

若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和首项为a1,则有:

方法一:(累乘法)

3)等比数列的性质: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等比数列的性质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之间似乎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为我们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提供了一条思路: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通过类比得到等比数列的性质。

问题4:如果{an}是一个等差数列,它有哪些性质?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寻找规律,如:

3、例题巩固:

例1、一个等比数列的第二项是2,第三项与第四项的和是12,求它的第八项的值。

答案:1458或128。

(本题为开放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如对于{cn}:2,4,8,16,……,2n,……,则ck=2k=2×2k-1,所以{cn}中的第k项是等差数列中的第2k-1项。关键是对通项公式的理解)

1、 小结:

我们不仅学到了关于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由类比——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的过程。

2、 作业:

p129:1,2,3

教学设计说明:

1、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首先作为等比数列的第一节课,对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性质是学生接下来学习等比数列的基础,是必须要落实的;其次,数学教学除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比数列是在等差数列之后学习的因此对等比数列的学习必然要和等差数列结合起来,通过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类比学习,对培养学生类比——猜想——证明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有利的。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重点。

2、 教学设计过程: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类比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3) 等比数列的性质;

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联想,为类比地探索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奠定基础。

在类比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之后,再对几个具体的数列进行鉴别,旨在遵循“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使学生体会观察、类比、归纳等合情推理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之后,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又是一个重点。这里通过问题3的设计,使学生产生不得不考虑通项公式的心理倾向,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使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接受。

通过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等差和等比的相似性,为下面类比学习等比数列的性质,做好铺垫。

等比性质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高潮,通过类比

关于例题设计:重知识的应用,具有开放性,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表篇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下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表篇五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垂直的问题;

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过程

并规定0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实数乘向量的积有什么区别?

一、向量的概念

2、叫做单位向量

4、且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5、叫做相反向量

二、向量的表示方法:几何表示法、字母表示法、坐标表示法

三、向量的加减法及其坐标运算

四、实数与向量的乘积

定义:实数 λ 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

五、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六、向量共线/平行的充要条件

七、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八、线段的定比分点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及向量式

九、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十、平移

典例解读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

4、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ab+bc+ca=0 (b) ab-ac=bc

(c) 0·ab=0 (d)λ(μa)=(λμ)a

5、若向量a=(1,1),b=(1,-1),c=(-1,2),则c=( )

、函数y=x2的图象按向量a=(2,1)平移后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 )

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b(-1,3),若点c满足oc=αoa+βob,其中a、β∈r,且α+β=1,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 )

(a)3x+2y-11=0 (b)(x-1)2+(y-2)2=5

(c)2x-y=0 (d)x+2y-5=0

10、若向量a、b的坐标满足a+b=(-2,-1),a-b=(4,-3),则a·b等于( )

(a)-5 (b)5 (c)7 (d)-1

11、若a、b、c是非零的平面向量,其中任意两个向量都不共线,则( )

12、设a=(1,0),b=(1,1),且(a+λb)⊥b,则实数λ的值是( )

(a)2 (b)0 (c)1 (d)-1/2

16、利用向量证明:△abc中,m为bc的中点,则 ab2+ac2=2(am2+mb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

(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

(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练习讲解:《习案》作业十三的第3、4题

(精确到0.001).

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本题的解答中,给出货船的进、出港时间,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周期性以及问题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考虑实际意义。关于课本第64页的 “思考”问题,实际上,在货船的安全水深正好与港口水深相等时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保证船有足够的时间发动螺旋桨。

练习:教材p65面3题

三、小结:1、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

(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

(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四、作业《习案》作业十四及十五。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表达式y=asin(ωx+φ),掌握a、φ、ωx+φ的含义;(2)熟练掌握由 的图象得到函数 的图象的方法;(3)会由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讨论其性质;(4)能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例题和学生练习,使学生能正确作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求解关系性质的问题;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

难点: 各种性质的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问题,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因为,函数y=asin(ωx+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模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习题1-7第4,5,6题.

课后小结

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作业: 习题1-7第4,5,6题.

板书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态与价值

教学重难点

难点: 理解弧度制定义,弧度制的运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人问:海口到三亚有多远时,有人回答约250公里,但也有人回答约160英里,请问那一种回答是正确的?(已知1英里=1.6公里)

二、讲解新课

2.弧度制的定义

四、课堂小结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行;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 如:3表示3rad 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作业:习题1.1 a组第7,8,9题.

课后小结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行;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 如:3表示3rad 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课后习题

作业:习题1.1 a组第7,8,9题.

板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表篇六

(6)教师对学生的进行补充讲解。再让学生板演在黑板上。对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适时表扬鼓励。

(7)师生共同总结出两种解答方法。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优。学生纷纷陈述自己的理由。

(8)比较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点: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百分数来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过了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并且注意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最优化。)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3、思考:如果例3改成:学校图书室现有图书1568册,比原有图书册数增加了12%,图书室原有多少册图书?(这题单位“1”的量不变,要比较的量也不变,例3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这题单位“1”的量是未知量。)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环节让学生从基本应用、综合应用、思维拓展三个层次进行了练习,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及迁移。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单位“1”,然后根据问题列出文字算式来帮助大家列式计算。

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表示形式不一样而已。

板书设计:

百分数应用题(三)

1400+1400×12%                1400×(1+12%)

=1568 (册)                     =1568 (册)

答:现在图书室有1568册图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