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全国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心得篇一
劳动,让人得到心灵上的安慰,让人的心灵升华。
周恩来总理非常热爱劳动。一次他带领中共中央的同志们去工地视察,并且亲自与工人们一起推土石,筑水库,自己的手指被石头擦破了,也继续干,汗珠落了又落,也不停下来。他用一位总理的形象,让我们明白劳动不分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必须劳动。劳动让思想得到提升,让我们的品德更加高尚。
陶渊明在辞官归隐后,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在失意的日子里,是劳动让他得以舒缓内心的抑郁,是劳动让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日子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让世界更加美好。劳动,实现自己更多的人生价值,劳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正如高尔基所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早期的祖先们正是通过劳动,才学会了刀耕火种,才孕育了伟大的文明。辛勤的农民们,正是通过劳动,才创造出供全中国13亿多人口所需的粮食。勤劳的工人们,正是通过劳动,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劳动创造了世界上最重要,最美好的东西,劳动最美。
全国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心得篇二
(一)思想认识不足,组织工作有待改进
从目前劳务输出的状况来看,村与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出现村与村之间劳动力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的劳务输出仍然是民间自发的、无序的,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致使劳动力输出效率不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二)求职人员择业意识还未转变
在众多的求职人员中由于他们受传统择业意识的影响,很难找到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唯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他们择业的标准,否则宁愿守在家里,也不愿到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做事,还有既使在国有单位几十元每月的工资,也不愿到每月几百元的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形成有要人的单位找不到人,有人又打不到单位的反差,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宣传力度还不大,广度深度不够,劳务输出工作还未形成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村劳动力对外出务工心存疑虑,怕这怕那,没有从“以地为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停留在“宁守穷家安稳,不愿外出创业”的家乡宝观念
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
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州、县培训资金,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这样既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又促使劳务输出的稳定和提高,为劳务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
为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将严格规范劳务输出秩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来告诉那些持等待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人,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全国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心得篇三
虽然没有时尚的扮素,青山却羡慕着我们淡绿的工装;虽然都是无名小卒,宏伟的工程却记住我们神圣的称呼。我是一线工人,我在工地的一角,感受着这里的热情、温馨……
住在我们试验室隔壁的是拌合站一名女操作员,我们都叫她邓阿姨,在我的记忆中,从我来到项目,看到的邓阿姨总穿着一身工作服,天天如此。我偶尔开她玩笑:“阿姨为什么总是穿工装呢,是不是叔叔太抠门儿,舍不得给您买新衣啊?”每每她总是笑道:“在工地不穿工装穿啥呀,我们这都快退休的人了,穿工装的时间都论秒啦!”
拌合站打料是不分白天黑夜的。有一晚凌晨两点开始打料,邓阿姨一整晚守在拌合站。第二天一早在食堂门口遇见她,我故作挑衅地笑她觉没睡成,她眯着那双本就不大的眼睛笑着说:“孩子,你刚接触咱们这行业,慢慢就会懂。不管苦累,懂了就能适应。”后来,和我一批到工地的同学们离开的越来越少,每看到他们离开的背影,我都在回想邓阿姨那句话,然后告诉自己:不管苦累,懂了就能适应,适应就能坚持。
拌合站门口的路时常被大车压得不成样,据说以前一下雨,坑里汪满水,大家都是卷起裤管趟着水出入大门。后来邓阿姨来了,一见路被压坏,就发动大家修路。她说,这路可是咱拌合站的门面,谁能忍心看着自家门前一下雨就汪一坑水啊?说来也怪,大家也都爱跟她干活,爱听她吆五喝六的指挥。她勤劳的背影出出进进,在她火热的干劲下,似火的骄阳也显得逊色起来。
每到饭点,我们几个年轻人总喜欢去邓阿姨那儿找吃的,她的零食总被我们一扫而光,然后就听见一阵咯咯的笑声“你们这帮小子,下次拿钱来!”不知从何时开始,她习惯地叫我们“儿子”、“闺女”,我们也就习惯地当了她的儿女。这样的亲情,让人无意间感觉有种亲切感,亦或是阿姨想念自己的孩子了。不管怎样,嘈杂的工地有这么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存在,我们很幸福!
为了节约资源,工地每天定时打水。每到打水时,很远都可以听见邓阿姨的大嗓门,一边唠叨着一边督促着,忙着叫上夜班正在沉睡的老刘,喊着一旁的钻车司机李师傅,还有机械队的曾师傅,施工队的老赵、小张、小鹏,生怕大家没有水喝。司机陈师傅腿脚不灵便,邓阿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组织几个年轻小伙儿轮流帮陈师傅打水,日子久了,不用她说,这点儿小事就成了年轻人理所应当做的事儿,陈师傅的水桶天天都满满地盛着“爱心接力水”。而邓阿姨,也照常理所应当地拉接水管,理所应当地叫大家来打水。对这样的理所应当,她高兴地给自己封了个封号“水管所所长”。不管冬雪覆盖,还是烈日酷晒,工地上伴着水声生发的那份情,总是沁人心脾!
没有人喜欢离别,更不喜欢送别。可是在工地,这种事情再寻常不过了。我和老乡小雷年龄相仿,性格投缘,一起聊生活谈工作,一起嘲讽彼此发胖的身材,一起做胖女孩儿共有的“减肥梦”,一起感叹“人生得一闺蜜,足矣”。听到小雷要调到别的工地的消息后,我独自跑到拌合楼后面的山坡上,哭成个泪人儿。邓阿姨第一个找到我,陪着我在山坡上坐了两个钟头。她给我讲她和试验室孙主任每换一个工地都是前后报到,给我讲她和老刘师傅时隔十六年又聚在这里,还给我讲她和叔叔一辈子就没在一个工地呆过……“闺女,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坚韧的性格。离别不可怕,要相信只要有心、有情,我们无论在哪,都在相互牵挂,相互祝福。”听着她的话,我哭得愈发厉害,但哭过之后,我懂了,不久的将来,邓阿姨和我也终将面对离别,但曾经的相逢,就是最美的歌。是她,让我懂了水电工人对那山那水的情怀,懂了水电人在岁月峥嵘中存留的那份真。
邓阿姨是工地上最普通的工人,身着工装的她,平平凡凡,简简单单,但她确是大伙心目中最不能少的人。沾满粉灰的安全帽、忙碌的身影,铸成一幅流动的画。——这副画的主角,就是那最美的一线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