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参观客家博物馆心得500字优质(九篇)

最新参观客家博物馆心得500字优质(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6 08:46:14
最新参观客家博物馆心得500字优质(九篇)
时间:2023-04-06 08:46:14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参观客家博物馆心得500字篇一

一楼展厅放置的是一些客家人传统制作的工艺品服饰等,参观完一楼,一楼去二楼主展览室的楼梯挂了一些描述客家民俗文化的水墨画和油画。二楼主展览室的固定主题是《?客家》,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客从何处来的展厅内有一幅客家人迁徙路线图,从图中

可以看出客家人其实是原先的中原汉族,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两千多年来一直从中原前往南方各省并定居下来形成了今天的客家人。迁徙图向我们展示了客家人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的命运的坎坷。该展览室还有播放着“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这首客家人传统的童谣。此外还看见了一本特殊的数码影册族谱,大家不需要与这本“族谱”近距离接触,只须用手在悬空的上方做翻书的动作,轻轻挥动一下手臂,“族谱”就会乖巧地一页一页翻开,帮助参观者找到自己姓氏的由来和渊源,获得认同感与满足感。

客家风情主要展示通过民间收集的生活用品向我们客家人的生活习惯、耕作、婚姻等各方各面的信息,传递出客家人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的客家精神。地标围龙则通过一个高度模仿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围龙屋而做出来的模型,向我们展示客家建筑的特点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围龙屋展厅还有各种各样的客家人建筑的横梁,展示了一部全面的客家人自己的建筑史。人文秀区和客家腾飞两个展区主要通过图册介绍过去历史上为在各方面做出成就的客家人,和客家人自己的辉煌前景。

随后我们参观了黄遵宪纪念馆,黄遵宪纪念馆黄遵宪书斋人境庐以及故居荣禄第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居恩元第三处相连组成,它是收藏、陈列、研究近代中国卓越的外交家、启蒙思想家、变法先驱、爱国诗人黄遵宪的专题馆,在民居古建筑恩元第内设有《黄遵宪生平事迹陈列》及《黄遵宪藏书陈列》,展陈黄遵宪“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的崇高品质。古建筑文化积淀深厚的人境庐、荣禄第、恩元第各具特色,展现了晚清客家人生活的历史风貌。

通过此次考察,让我对客家人的历史渊源有了更深的了解,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客家文化的熏陶,感受到独具特色的客家风情,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作为家客人更应该发扬和继承客家人的文化和精神,不要让这些优秀的文化精神随时间流失。

参观客家博物馆心得500字篇二

窗外,一切都美好如斯。静静地看着那张照片,思绪又回到了那天——参观中国客家博物馆。

一进门,就看见“中国客家博物馆”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往里走,那里百花齐放,蝴蝶在风中跳着婀娜的舞。一棵棵苍劲挺拔的大树为我们遮去炎热,小鸟在树上唱着歌。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踏着台阶,我们来到了博物馆。它的建筑风格极像客家围龙屋。随着人流往前走,便是画家画的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国画,令人叹为观止。还有许多精美的青花瓷器……

接着,我们来到二楼。它为我们展示了老式的油灯、眼镜,小巧的玉佩,玲珑奇巧的耳环等。

博物馆分为四个展室。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展室——客家历史。据说,博物馆曾迁徒两次,第一次是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17~589年,第二次迁徒是在唐末到北宋,公元880~1126年……那儿还有11句有趣的客家谚语:见面不行礼,多走几十里。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不懂装懂,永世饭桶——这些谚语虽没有华丽的修辞,但通俗易懂,使人一目了然。

穿过第一展室,我们来到了“客家风情”。展现在眼前的是巨大的客家龙灯,两旁写着十个大字:“上下五千年,龙横九万里”——

接着我们来到了“客家民俗”。这里有着极具特色的客家服饰。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碰铃、碗锣、小钹——这些在我老家依然保留着。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敲锣打鼓,那场面好不热闹!再往前走,我便了解到:以前,客家人有着强烈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他们看来,生女孩是很不吉利、晦气的事情。所以往往在女孩3岁之前,就会被卖到别人家里做“童养媳”——

在“人文秀区”里,最吸引我们的莫过于那几个雕像。它给我们描述的是一位老先生和几位学生在私塾中的情景——一位学生在背书,而老先生微仰着头,认真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还有一位同学在掩卷沉思——

在博物馆我还看见了一本特殊的数码影册族谱,只要在悬空的上方做翻书的动作,“族谱”就会乖巧地一页页地翻开,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使我们获得了认同感和满足感。

随后我们来到了将军馆和校长馆,它为我们介绍了晚清以来梅州籍大学校长、书记、将军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以及主要贡献,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随着“咔嚓”的一声,我们在客家博物馆照相留念。朱德曾说:“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是呀,我看着这张照片,心里暗下决心:今后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我参观中国客家博物馆最大的收获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一起来参观参观客家博物馆分享心得吧。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客家博物馆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客家博物馆心得500字篇三

"东西南北风--中华文化之旅"报道组来到汀州客家博物馆,感受客家首府的千年文化。

长汀县博物馆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庄严宏伟、绿草如茵、古柏鲜花、环境优美,设有"汀州客家博物馆陈列展览"、"长汀革命历史陈列"、"瞿秋白被囚处"、"汀州试院旧址"和唐代古柏等参观游览内容。

一走进博物馆,面对的是"汀州试院旧址"。它位于汀州古城历史建筑的中轴线上,汀州古城建设向两边展开。 "汀州试院占地一万余平方米,由门楼、空坪、大堂、后厅、厢房和平房组成,建筑古朴、环境清雅,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始建于宋代,是汀州禁军署址,元 代为汀州卫署旧址,明清两代辟为汀州试院,是汀州所辖八县科举应试考秀才的场所。" 正中的大厅是试院的大堂,两边复原的房屋就是原来考试的号房,大堂后面的房屋是学使和募客以及上面派来的监考人员住宿的场所。是古代汀州作为闽西八县文化中心的代表性建筑。 在试院的前面是两棵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柏树,这是种植于唐代的古柏,据专家测定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树龄正好是汀州城同年,可以断定这两株柏树是植于唐大历初年,是汀州古城的历史见证。树干粗大,要三个人才能合抱,树高约12米,是长汀县极其珍贵的古柏。 汀州试院的两侧是汀州客家博物馆和长汀革命历史陈列展览。汀州客家博物馆整个展馆占地700平方米,共分四个展室,展览分为五个部份,第一部份"享誉中华的客家首府";第二部份"灿烂缤纷的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世界客属一家亲";"崛起奋进的长汀"。

试院两侧分别是汀州客家博物馆和长汀革命历史陈列展览。汀州客家博物馆占地700平方米,共分"享誉中华的客家首府"、"灿烂缤纷的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世界客属一家亲"和"崛起奋进的长汀"五个部份展览。

享誉中华的客家首府"展室挂着一首反映这传统的民谣:"要问客家哪里来?客家来自黄河边。要问客家哪里住?逢山有客客住山。男子出门闯天下,女子持家又耕田。山里山外一条心,共建美好新家园。"展室里挂着中原汉人五次南迁的示意图,清楚地标出了长汀客家人的来龙去脉,引得我们伫立图前追根溯源。导游说:"从这图上可以看出,长汀的客家先民主要是中原汉人第二、第三次南迁时迁来的。大量客家人的南迁,推动了汀州政治中心的形成,最终促进了汀州商贸的发展。宋代汀州至广东潮州航运的开通,使汀江成为沟通闽粤水路运输的大动脉,成为万商云集的商贸重镇。

"灿烂缤纷的人文景观"展室展示了长汀多姿多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如汀江龙门、朝斗岩、云骧阁、双阴塔等。还有客家围屋等客家独特建筑。围屋主要是府第式建筑,周围由一圈围屋围拢起来,里面池塘、水井一应俱全,可以供一个家族几十户人家居住。它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团结精 神,在古代也有利于抵抗外族的侵犯。

"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展室展有一组反映长汀传统文化的照片,如舞龙灯、踩船灯、采马灯、闹元宵、民乐演奏、顶轿比赛、木偶、抬阁、九连环、百壶宴和花灯等。还展有被称长汀客家女三件宝的凉笠、围裙、布草鞋,以及犁、石磨、砻、洗脸架、供桌、各式竹编制品等客家人生产、生活代表性的用具实物。

参观客家博物馆心得500字篇四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客家博物馆参观。

客家博物馆位于梅城东山的客家公园内,我们来到公园,看到一座雄伟、壮观的大楼,大楼的左边写着几个大字:“客家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在大厅的最为显眼处有一个巨大的“ 亻厓”字,这是客家话中的第一人称,即“我”。从大厅进去,我们来到第一展厅,那里正在举办客家风情泥塑展览,鸡公车、剃光头、耙耳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塑,构成一幅客家风情画卷。

我们来到二楼展厅。二楼展厅的门前挂着一块匾,上面用隶书写着四个大字:“客从何来”。进去我们首先看到一个大屏幕的电视,里面正在播放描述客家人迁徙历史的纪录片。旁边有一个小屏幕,里面正用客家方言,吟读着客家童谣——《月光光》。

来到另一个展厅,首先让我们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椭圆状的客家龙灯,上面写着一幅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左边有一条鱼,右边有一条龙提着几个灯笼。龙灯其实是客家人祈福消灾的一种表现,谚中有言“龙灯入屋,买田造屋”,这充分体现了作为汉民族一支的客家人对于龙的崇敬之情。

接着,我们来到最后一个展厅,展厅正中间摆放着一个用泥做成的私塾,里面一个老师在听学生读书。私塾周围有一些客家人的生活器具、围龙屋和许多名人的事迹……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懂得了客家这个不朽的民系来自于中原,历经了五次大迁徙,才辗转来到现在的居住地。客家民系在千百年的迁徙路上,不断磨练自己,吸收各种文化精华,进而创造出了辉煌的客家文化,我为我是一个客家人而感到自豪!

参观客家博物馆心得500字篇五

木质的脱谷机、盛水的陶罐、玻璃罩的马灯、老式的犁耙、还有镶着铜扣的大红柜,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应该是普通人家常见的摆设了,现如今,这些老物件都聚集在奇台县老奇台博物馆里,展示着人们曾经的生活印迹和深厚的农耕文化。

4月4日,笔者走进奇台县老奇台博物馆,虽然没有贵重的文物,但却洋溢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从石器到铁器,从农具到字画,既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生产力,也见证了前人生活的艰辛与时代的变迁,面积虽小却错落有致,每个展品下都有一个标签介绍展品的由来。

老奇台镇退休干部刘忠信说:“虽然这些老物件已经失去了它的使用价植,但是呢它仍然彰显着它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老奇台博物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目前馆内的藏品约有1300余件。博物馆由典型的仿清建筑风格的接待大厅、廊庑和6个展厅组成,共设 “文物陈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史展”、“农耕文化”及“民俗风俗”等5大板块共6个展厅,全方位展览老奇台镇静宁历史文化。自去年建成开馆以来,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已先后接待了3000多人。

老奇台镇牛王宫村干部祁成秀说:“这些东西似曾相识,这个小筐小时候就用过,而且这个里面好多东西都也有印象。”

老奇台镇居民郭艳萍哲说:“这些东西都好古老啊,没想到过去的农民都用这些东西来种地,来维持生活,我学到了好多知识。”

奇台县老奇台镇党委书记韩永峰说:“老奇台镇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是奇台县老县城所在地,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金奇台、旱码头”正是起源于此。1984年实行镇社分开,设置了奇台县第一个建制镇。解放前镇域有庙宇及其它文物遗址多处,现存有“靖宁城”古城墙、官涝坝、石人子、牛王庙等。博物馆的建立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习俗、介绍地方特色文化和文物留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观客家博物馆心得500字篇六

众所周知,北京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城,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做梦都想拥有一个系统了解北京历史与文化的机会,而现在,机会终于来了。顶着似火的骄阳,我们来到坐落在长安街的新首都博物馆,开始了我们的首都文化之旅。

想象中的首都博物馆应该是古色古香的,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珍贵文物,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吸引着人们的好奇。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新建的首都博物馆颠覆了我们的预想,它充满了现代化气息,雄伟的建筑,现代化的设备让每个参观者惊叹不已,留连往返。

走进展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牌楼。牌楼可是老北京的象征,据说,西四、东四的命名就与牌楼有关,因为它们分别是从西单、东单数过来的第四个牌楼。它仿佛是一个早已恭候我们多时的导游,引导我们向各个展厅前进,从书法、绘画、陶瓷、工艺、风俗、建筑、历史等方面了解北京。

书法展厅中的书法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很多作品都是在北京创作的。工整的楷书、飘逸的行草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体验,艺术的感受。展厅里还收藏着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皇帝的书法作品,看着皇帝们矫健的笔锋,回想着他们为祖国统一、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参观者们赞不绝口。

民俗展厅更为精彩。展厅里收藏着大量的实物展品,辅之以老照片和文字说明,就象一本介绍北京风俗民情的百科全书,系统地向人们介绍着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鞭炮、年画儿透着北京人过年的喜庆,红盖头、花轿、喜床以及大量结婚时的风俗习惯、礼仪向我们诉说着北京人娶媳妇儿时的排场,风筝、各式各样的木制玩具仿佛把我们带回到爷爷奶奶们美好的童年时光,不同样式的院门告诉我们封建等级观念向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一切都那么有“说头儿”,一切都那么有“规矩”,很多“讲究”我听都没听说过,通过参观民俗展厅,真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俗课啊!

历史展厅的布置也很有特色,它将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各种多媒体设备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增强视觉冲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起参观者的积极性,给大家上了一节用多媒体教学的北京历史课。北京作为千年古城,五朝故都,各阶段都有大量的历史事件要去评说,各阶段都要大量的英雄人物涌现出来。不必说战国七雄之一――燕国在这里创造出的辉煌,也不必说隋唐时期这里作为北方军事经济重镇的重要地位,也不必说元朝时这里作为世界上最繁华都市的气派,单说说在这里发生的几场城下之战就足以让人惊叹至极,从内心里钦佩这座几经战乱几获新生几创辉煌的不朽的城市以及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英勇的人民、无畏的士兵、机智的统帅。明朝时期的京城保卫战,一心“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率领人数、装备都处于劣势的卫戍部队,肩负着全北京“老少爷们”的希望,英勇作战,直至击败瓦剌军队,让这帮所向披靡的蒙古骑兵遭遇到了未曾有过的惨痛失败。展馆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了模拟战场,置身于模拟战场中,我仿佛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聆听于谦那激动人心的演讲,感受生与死的考验,迎着蒙古骑兵射来的箭,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勇敢地冲锋,无畏的搏斗,直至杀死敌人,取得胜利。于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真可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外,建筑展厅向我们介绍了老北京城的布局、城门的设置、民居的建设,绘画展厅用各个流派的绘画作品为我们展现了画家所想所见所闻的北京城,奥运展厅向我们诉说了全国人民为了申办奥运会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正当我还在如此美妙的艺术世界里徜徉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要闭馆了,于是,我带着一点小小的遗憾离开了首都博物馆。也许残缺也是一种美吧,就像老北京的韵味一样,让你猜不透,品不够。

参观客家博物馆心得500字篇七

湖北省博物馆之行让作为中国人的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的“心与音”世界民族器乐展更是让我这个音乐初学者大开眼界,徜徉在文化与音乐交融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乐趣。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楚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孕育了具有楚地域特色的灿烂文明,八百年的历史中,楚人以勇于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

楚国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典雅华丽的楚国漆器是楚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它以奇妙的造型,繁缛的纹样,丰富的色调,深厚的精神内涵,显示出楚文化的别致风韵;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丝织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楚国在哲学、文学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先秦时期精神文明的顶峰,以老子、庄子哲学思想为代表的哲学,是构筑中华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以屈原诗歌、庄子散文为代表的楚文学,是中国浪漫主义之源头····音乐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随州市曾侯已墓出土的曾侯已编钟,它是曾侯已墓的出土文物中最为耀眼的国宝级文物。它由不同批次多组编钟组成,共56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全部都是双音钟。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律齐备。

作为河南人,从小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对中原文明也有一定的了解。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给中原文化带来几分厚重,作为古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华大地涌现了大批文人学者:老子、墨子、张仲景、张衡···同样,中原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也有自身的地域特色。由于河南地处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历经战乱,兼以人民生活比较艰苦,逐渐形成了吃苦耐劳、朴实淳厚、坚毅刚直的民风,并养成了民间习武的风俗,陈氏太极拳、少林寺由此而来。音乐方面1986年在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至少16根骨笛,距今已有8000~9020xx年的历史了,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乐器。

同为华夏文明,楚文化与中原文化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楚的浪漫,中原的刚毅,都成为各自地域的文化符号,以其不同的文化特色丰富着华夏文明,使之灿烂辉煌。

文化作为一个地域的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具体反应了本地区的人文特色,地理环境等特点。是这一地区最引以为傲最为重视继承发展弘扬的精神财富。音乐则作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从而使本地区的文化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同时也随时间永远流传下去。使其文化更加充分地发展与弘扬。所以一个地域必定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同样也会有独特的音乐文化。音乐追随文化而发展,文化通过音乐而弘扬。

我国光辉灿烂的音乐艺术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不仅能奏出美妙动人的音乐,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芦笙欢歌:芦笙,葫芦是苗,瑶,彝,拉枯,侗,壮等少数民族喜爱的自由簧乐器。在节目喜庆时边吹边舞,芦笙乐队演奏者可达一百人。特大的盛会,场面欢腾,热烈,壮观。

雪域圣乐: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藏族音乐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观念和审美求。同时又反映了历史长河的轨迹和文化发展的脉络。藏族的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每一种音乐都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藏族的乐器广泛分布于西藏,青藏,四川,云南,甘肃等省藏族聚居地区。其中很多乐器是有宗教仪式的法器演变而来。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域特色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产生了风格不同的音乐。音乐的地域性反映文化的地域性,文化的地域性导致了音乐的地域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崇尚自然的印度人民把音乐中的七个基本音与鸟兽的叫声对应相连,这七个基本音也被印度人民赋予了人对特殊色彩的感觉,这七个基本音成为“拉格”;俄罗斯人深沉而忧郁的气质,奔放的民间文化,争强好胜的民族精神使其音乐也充满独特风格,巴拉莱卡俗称‘三角琴’便是俄罗斯独有的民族乐器;受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日本的一些民族乐器与中国的民族乐器也有丝丝连系,日本筝,就是8世纪由唐的十三弦筝演变而来,并分为乐筝,筑筝和俗筝。萨摩琵琶,是16世纪由唐传入的琵琶演变而来····

音乐之于文明,文明之于世界,世界的音乐把世界的文明连在一起,同时又有属于自己的地域特色。中国的音乐为世界的音乐添砖加瓦,世界的音乐同时又影响着中国音乐的继续发展,二者相互包容,相互承接。

世界的音乐,音乐的世界。用音乐的视角解读世界,用世界的眼光欣赏音乐。包容的历史如阵阵钟鸣响彻耳畔,震撼灵魂,悠长的笛声如缓缓清流洗涤日益尘化的精神世界。无需过多言语,你看到音乐了么,你听到历史了么?

参观客家博物馆心得500字篇八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楚文化是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湖北省博物馆是这种历史文化的记录者,,记录着历史在这片土地留下的每一个痕迹。闲步其堂,与历史气息拂面,品位屡屡文化清香。

20xx年9月25日,在考古学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同学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第一次来的时候我还是大一,带着新奇,像观看奇物珍玩一样在里面走了一圈,根本没心思来追溯这些古物的历史根源,两年后,现在我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我又回到了这里,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和历史熏陶,我对历史的兴趣更浓了,带着沉淀过的心情,我认认真真地参观了省博,收获很多,感受也很深。这一天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我们到的时候博物馆还没开门,于是我们站在门口等了一小会儿,虽然站在外面有点冷,但是看着过往行行色色的行人.车辆和周围的高楼大厦,感受着现代大都市的生活,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年。

想着想着思绪飘过了时间隧道,在那道门后面却是另外的世界,古物古人,它们在地下沉睡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上万年才又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它们的那个年代到底发生了多少我们不可知的事,在它们沉睡的漫长岁月里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一定想不到在多少年后还会重现在世人面前,所有的所有都是那么神奇,脑中突然出现了穿越剧的情景,嘿嘿,如果我也能穿越就好了,哈哈。不一会儿,九点整开馆了,我们排好队进去了。 馆内文物品类丰富,器类齐全,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馆藏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举世闻名。新石器时代京山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都具有极高和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展览厅内还原了墓葬的原始形状。整个曾侯乙墓很有特色。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外有的类似窗户的图案,那是因为当时的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依然会在墓中生活,故他们也要通风。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殉葬者为13~26岁的女性。曾侯乙墓主棺的外棺重7.5吨,由铜与木巧妙组合而成,内棺重2.5吨,总共十吨,光从棺椁的规模来看就可以窥探整个墓葬的恢弘。据说在挖掘的过程中,,因为太重,绳子断掉了,考古工作者不得不把内外棺分开,而古时没有先进的科技,下葬如此重的棺木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完全想象不出来。

墓中大小、颜色各异的陪棺无不体现出封建礼教,与等级的严格。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它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最为耀眼的国宝级文物。它共64件,(计钮钟19件,甬钟45件),分三层悬挂在满饰彩绘花纹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每层的立柱是一个青铜佩剑武士。它们的形体和重量是上层最小,中层次之,下层最大。最小的一件重2.4公斤,高20.2厘米;最大的一件重203.6公斤,高153.4厘米。它们的总重量在2500公斤以上。钟架通长11.83米;高达2.73米。气魄宏大,场面相当壮观。曾侯乙编钟出土后,还有过三次演奏,足见曾侯乙编钟保存之完好,可惜我无幸听到。一同出土的还有青铜尊盘,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为一器,尊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酌以献尸,宾礼时酌以饮客。整套器物纹饰繁缛,穷极富丽,其精巧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透视有若干层次,系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尊和盘均铸有“曾候乙作持用终”铭文。

我们看到的是作品,领略到的是历史,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此行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历史如一条长河,涓涓的从古流到今,永远没有止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保护,去传承与发展。

参观客家博物馆心得500字篇九

窗外,一切都美好如斯。静静地看着那张照片,思绪又回到了那天——参观中国客家博物馆。

一进门,就看见“中国客家博物馆”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往里走,那里百花齐放,蝴蝶在风中跳着婀娜的舞。一棵棵苍劲挺拔的大树为我们遮去炎热,小鸟在树上唱着歌。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踏着台阶,我们来到了博物馆。它的建筑风格极像客家围龙屋。随着人流往前走,便是画家画的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国画,令人叹为观止。还有许多精美的青花瓷器……

接着,我们来到二楼。它为我们展示了老式的油灯、眼镜,小巧的玉佩,玲珑奇巧的耳环等。

博物馆分为四个展室。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展室——客家历史。据说,博物馆曾迁徒两次,第一次是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17~589年,第二次迁徒是在唐末到北宋,公元880~1126年……那儿还有11句有趣的客家谚语:见面不行礼,多走几十里。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不懂装懂,永世饭桶——这些谚语虽没有华丽的修辞,但通俗易懂,使人一目了然。

穿过第一展室,我们来到了“客家风情”。展现在眼前的是巨大的客家龙灯,两旁写着十个大字:“上下五千年,龙横九万里”——

接着我们来到了“客家民俗”。这里有着极具特色的客家服饰。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碰铃、碗锣、小钹——这些在我老家依然保留着。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敲锣打鼓,那场面好不热闹!再往前走,我便了解到:以前,客家人有着强烈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他们看来,生女孩是很不吉利、晦气的事情。所以往往在女孩3岁之前,就会被卖到别人家里做“童养媳”——

在“人文秀区”里,最吸引我们的莫过于那几个雕像。它给我们描述的是一位老先生和几位学生在私塾中的情景——一位学生在背书,而老先生微仰着头,认真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还有一位同学在掩卷沉思——

在博物馆我还看见了一本特殊的数码影册族谱,只要在悬空的上方做翻书的动作,“族谱”就会乖巧地一页页地翻开,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使我们获得了认同感和满足感。

随后我们来到了将军馆和校长馆,它为我们介绍了晚清以来梅州籍大学校长、书记、将军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以及主要贡献,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随着“咔嚓”的一声,我们在客家博物馆照相留念。朱德曾说:“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是呀,我看着这张照片,心里暗下决心:今后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我参观中国客家博物馆最大的收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