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摘抄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篇一
在了解了一些基础的认知规律以后再反思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从初中以来,我在学习时就特别喜欢用各种颜色的笔在书上做标记,以及认为认真记笔记,多背几遍就可以记住,但这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我以为的我以为其实不是我以为,要想真正地解决记不住的问题,更有用的方法其实是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书中曾举过一个例子,科学家做过测试:阅读同样的内容,一口气连读10遍和一次只读一遍,但是一周以后再复习一遍的人,哪个学习效果更显著?答案是后者。原因是在我们的大脑中的元认知(即对于自己认知水平的判断)经常会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常常造成两种误区:一种是让学习者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薄弱之处,不能对症下药,不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正确的地方从而提高自己;另一种是造成错误地认为自己掌握了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拼命做笔记。
事实上,在学习的过程中检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检索的过程常常比较繁琐,痛苦的检索过程使得许多学习者非常反感这种方式。书中经过大量实例的论证,得出结论: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其中关于检索的有这样一个例子:研究人员将测试者分成两组,一组在平时加入知识点的小测验,而另一组则仅仅只是要求自行复习,并没有知识点的测验,一段时间以后一起进行大考。结果是,平时有小测的一组平均成绩在a-,而另一组的平均成绩只有c+。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平时的小测其实就是检索的一种,通过这样的方式,被测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巩固,在大测中也自然表现得更出色了,通过测试,其实就是减少了元认知所产生的偏差。所以,有时候很多看起来很勤奋,不停地在背书、做笔记的人,常常考试结果不太尽人意。原因就在于他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习过程还是轻松的,可能只是看起来勤奋。
书中指出,学习有三套工具:编码、巩固、检索,并继续给学习者提供建议:
1.学会巩固记忆,通过检索、考试、以及不断的挑战来巩固;
2.打造心智模型;
3.学会举一反三;
4.学会建构概念,能够深刻理解学的是什么东西;
5.学习迁移。同时,书中还给广大教师以建议,如何帮助、知道孩子学习?
解释学习的过程;
2.教会孩子如何学习;
3.创造合理困难;
4.保证透明度,每次考完试要给大家反馈,要告诉大家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我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对于这样的建议还不能完全照搬,我觉得我可以采纳的是第2、3两条,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也需要学会如何学习,不过他们的学习都是以游戏、自主探索进行的,我需要做的就是创设游戏条件,鼓励自主探索。同时还需要分析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床和合理困难,让孩子有探索的空间。
《认知天性》是一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书,它用大量的实例,化晦涩难懂的认知理论为感性可知的学习经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于书中的一些理论我还有很多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还将继续反复研读。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摘抄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篇二
在工作室的引导下,我读完一本关于介绍学习心理学规律的书一一《认知天性》。这本书是我布满文艺色彩的书柜中为数不多的一抹别样亮色。记得有个人说过一句话:“不要总读自己读得懂的书”。咋一听这句话平淡无奇,仔细琢磨非常有道理,如果总看自己熟悉的类型的书,毫无难度,阅读肯定非常顺畅。然而,总保持在自己读书的舒适区内,难免无法接触其他领域的讯息,无法获得其他领域的知识。读《认知天性》就是这样的体会,感觉就像是在品茶,一品苦涩,二品甘甜,三品回味无穷。
这本书汇集了11位认知心理学家经过10年的科研心血,提出人类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透彻解读人类普遍的学习规律,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推导出了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介绍了关于人如何学习的心理学研究,对于我们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有着很好的启示和实际指导意义。全书内容分为以下8个部分。
书中揭示了如下几个学习领域的终极规律:
(1)为什么说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2)只需一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08%月签为39%。
(3)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
(4)哪些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5)别在无法克服的学习困难上浪费时间。
(6)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7)掌握几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会事倍功半。
书中介绍这样的科学实验是不是能够很好的解释了死记硬背、反复操练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那么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大家学得更好,记得更牢呢?诸多研究成果发现:主动检索一一考试一一可以强化记忆,而且检索花费的是心思越多,受益就越多。书中也介绍了一些简单实用的策略,比如:各种形式的检索练习。包括低权重的小测验和自测、间隔练习、穿插不同但相关的科目或技能的练习,在别人教给你解决方案前先试着解决问题,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取基本原理或规则等等。
在“写给大家的学习策略”当中,有写给学生的学习策略,有给职场人士的学习策略,给教师的学习策略和给培训者的学习策略。
给教师的学习策略中提到了,老师应向学生解释学习的过程,要教学生如何学习,并且在课堂上创造合意困难。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最后,分享本书阅读中记录下的金句:
你要让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这样你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
谈到学习人们有一些共识,首先要想学以致用就必须记忆,其次,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并记忆终生不怠。再次学习本身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最有效的策略往往不是靠直觉。
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
如果感到学习非常吃力,那是说明你正在学习非常重要的东西。
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其实是在搭建通往高层次学习的桥梁。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摘抄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篇三
《认知天性》这本书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知,以往觉得正确的学习方式都是书里所说的“看起来很努力的”方法。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会使人充分掌握知识点。但实际上这种方法既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无法产生持久记忆,还会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更好的提高知识水平。而这本书则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个人读书摘抄归结以下几点:
学习的目的是要让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这样你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让知识成为条件反射。首先,要学以致用,就必须记忆;其次,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并记忆,终生不怠;再次,学习本身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最有效的策略往往和我们的常识截然相反。
“后刻意练习”所讲的就是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间隔学习使知识存储的更牢固,穿插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多样化练习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在这基础之上,间隔学习比连续学习效果要好。比如,一个八小时的课程,一天学习四小时分两次(在两周里)学完,要比一次学完好。这样可以给大脑一个缓冲时间和回忆的刺激。穿插学习不同的内容,比学习单一内容好。道理和上面的类似,不停的折腾就是为了刺激大脑,这样可以加强记忆。我们的数学作业题量比高中时要少,却比高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正是因为其考察的往往不是当天所学的内容,而是一周前的知识,给予我们大脑回忆的刺激。
欲求新知,先忘旧事。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很难,但比这更难的是改掉一个旧的习惯。更确切的说,不是改掉旧习惯,而是先把旧习惯放在一边不去用它。一个人普通话不好,通过努力学好普通话,他不会忘记原来自己的方言,而是可以自由的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切换。所谓的习惯也是如此。越容易被想起的,就越容易被忘记。法语老师在和我们交流时往往要求我们使用半生不熟的法语而非英语,就是要让我们把旧习惯放到一边。
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理解知识。学了一个新知识,如何才能记得牢,就需要把它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一遍,这样可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遇到了相似的应用场景,就要试着去使用,进行知识的迁移,我在记忆法语单词时,总会刻意的把一些单词和英语单词联系起来记忆,和其他单词相比,这些单词往往也记得又快又好。
制造良性干扰。很多人学习的时候,总是要找一个安静良好的环境,其实这往往更不利于学习。适当的噪音能够让人更加集中注意力,字迹略为模糊,反而能够让人更加印象深刻。因为这些不完美的外界环境,都能刺激大脑提高注意力。
适度困难更有助于学习。人们都喜欢做没有挑战性的东西,但这样会使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弱。只有不断的去做那些略为困难的事,跳出舒适区,才能使自己进步。书中认为,某件事物你所耗费的努力越多,你学的就越扎实。正是因为法语不好,我们才应该刻意练习法语以求进步。
学习时避免错误和记忆扭曲。对一件事情,我们只会记住其中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因素,剩余的细节,则由自己填补,暗示及其他事件的干扰都会歪曲我们的记忆。
用时间和测验评估自己,测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非常之大,我们称之为节点反馈,一个公司在做培训的时候,学校在做课程考试等等其实都是需要做一个节点反馈,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查漏补缺,还可以自己的学习进度,这种方法在学习知识点细碎的科目时尤其好用,我生物成绩在高三前一直都不行,后来在高三百天冲刺时,我每天都会给自己安排生物的小测来巩固知识点,后来借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什么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我的理解是,即便你的学习方法很对,学习东西也很快,但是如果不持续学习,最终也会全部忘记。我们的法语老师在疫情时自学德语,并且很快就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可经过几个月的荒废,她现在连最基本的单词都记不太清楚了。由此可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不想前功尽弃,最好方法是坚持长期学习,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把之前学到的东西进行串联,不断地修补自己遗忘的知识点。
对我们来说,要多做检索和反思,不断思考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多用回忆来挑战自己,要有间隔的安排检索联系,最后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记自己获得的知识。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摘抄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篇四
认知的天性,也是一种“心智模型”,是你技能条件反射的本能操作。在我们学习认知的路上。
1)编码组成信息
提升记忆,在不同的内容间穿插练习
2)巩固
重复练习,特别恩间隔练习对记忆巩固有奇效
3)检索
检索可以使你的知识更系统全面完整,测验(考试)是最好的自我检索方式
学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而不只是大量知识的简单输入。
①好的学习者应该学会巩固自己的记忆,让知识重构。
②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理记义结合实践的刻意练习
③学会举一反三,同类题型考的是一类知识点。
④学会构建概念,对知识的分门别类,总结归纳。
⑤学习能力的迁移,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新能力解决问题。
自我也需要反馈思考,用实践和测验评估自己。模拟真实的环境考验自己的反应能力、心理能力以及新认知的理解能力。性格、求知欲以及家庭条件、环境都可以改变一个人。不可控的事我们管不了,只有以微笑的平常心态对待,但可控的事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就能拥有一个开外的人生,一路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