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篇一
1.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心形、菱形、三角形信件若干,写有算式的信件若干,写有1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题卡(不同的形状、颜色、与幼儿人数相等),数字卡片,闯关的背景图6张。
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并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1.导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森林邮局要开业了,可是邮局的熊猫局长却告诉我邮递员还不够用,他很着急,让我帮他招收邮递员。欢迎小朋友报名参加,想参加的小朋友请举手。哇,这么多小朋友要参加,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可是到底要选谁呢?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看看谁的本领最大,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邮递员。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1)我们邮递员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信件,第一关就是查收信件。
①心形信件上午收到5封,下午收到1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5+1=6
心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9封,送走3封,还剩几封?
9--3=6
②菱形信件上午收到3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3+4=7
菱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8封,送走4封,还剩几封?
8-4=4
③三角形信件上午收到6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6+4=10
三角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10封,送走2封,还剩几封?
10-2=8
(2)邀请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请邮递员查收信件
一名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其他幼儿列出算式并算出答案。
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引导幼儿发现出题的方法。先收到,再收到就是加法;先收到,再送走就是减法。
(3)看算式写邮编
师:恭喜小朋友都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但一个合格的邮递员不仅要会查收信件,还要具备很好的分信能力,怎么分信呢?就是利用邮编来区分。小动物把邮编都写成了很多算式,你们来试着破译一下吧!看谁最快!
幼儿分组游戏,将信件的邮编计算出来后,再进行分类。
(4)请幼儿将信件送到小动物家,互相检查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邮编的算式,巩固加减运算。
设计意图综述幼儿对合成式在平日的智游活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此活动玩骰子的形式激发幼儿用点数的方式来写合成式。
大班数学教案篇二
1.学会看二维标记,进行分房活动。
2. 能够互相协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务,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课件及相对应的教具。
2.房子图片、操作纸、房卡。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嘘,是谁在叹气啊?(出示狮子大王)原来是我们森林里的狮子大王。狮子大王,你为什么事叹气啊?
狮王:哎!我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两幢楼房,一幢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幢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了,只好请小朋友们来帮忙,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吗?
让幼儿在听清楚有哪六个动物来参加分房、他们分别提了那些要求后,学会看与之相匹配的标记,懂得标记的含义。
1.老鼠: 我嘛,年轻灵活,我想住在三楼,而且我不想和猫住在一幢楼里,太危险了。
2.大象: 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楼,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楼里。
3.公鸡: 我不愿跟狐狸住在一幢楼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鸣,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楼。
4.猫: 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楼呢。
5.乌龟:① 我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楼。
6.狐狸: 我嘛,随便住哪里都可以!
。
1、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回忆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确标记的含义。
2.幼儿2人一组,共同合作按标记为动物分房子。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幼儿分房的情况,对有错误的分房进一步指导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让其它幼儿帮助纠正。
狮子大王也为小朋友们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间房子有一个房卡,请小朋友6人一组,先拿好房卡,再根据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儿根据第一次操作获得的经验,根据房卡上的标记,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大班数学教案篇三
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将数量与数字对应起来。
ppt,数学本子
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这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谁?
1、出示长颈鹿 (谁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有数字几表示?)
2、出示狮子(谁来了?请小朋友数数有几只狮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斑马(谁也来了?有几只?看看又来了几只?现在有一共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4、我们来听听谁也来了?(老虎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了?可以用数字表示?)
二、今天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一些不同职业的叔叔阿姨也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1、出示交警(谁来了?交警会在哪工作呢?)
2、出示厨师——厨房
3、(猜猜拿着剪刀,吹风机的是谁呢?)出示理发师——理发店
4、出示建筑工人(带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
5、(猜猜坐着消防车,穿着消防衣。一有火灾就马上赶去的是谁?)消防员——消防大队
6、出示医院,(猜猜谁会在这工作呢?)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找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呢?
要求:
1、将同一职业的人用笔圈起来。
2、数一数,有几个?将数字宝宝贴在旁边。
3、把这些叔叔阿姨和他们的工作地方用铅笔连线。
大班数学教案篇四
本节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抽象的数的概念。因此本节教学活动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想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1、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整数的相邻数。
2、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感知数的相对性。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数学。
了解数的简单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
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1、1—10的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2、动物房子图片一套。
3、三种颜色的瓶盖各10个。
4、彩票箱1个。
1、导入
⑴师:有一座房子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里面都住着谁?
⑵教师出示有小动物的房子图片(房子里有狗、猫、兔子、猴子、狐狸),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小动物的左右邻居是谁?
⑶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看看你们现在坐在这里的左右邻居是谁?
幼:……
师:我们小朋友都有邻居,数字宝宝它也有邻居,它们的邻居叫相邻数,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邻居吧!
2、请幼儿为数字排序,知道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1)⑴分别取三种不同颜色的瓶盖各三个,每种颜色排成一排,讨论如何才能做到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
⑵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2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2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引导幼儿按要求排列。
⑶引导幼儿归纳:2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2少1的数1,排在2的前面,一个是比2多1的数3,排在2的后面。所以,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这个数多一和少一的两个数。
⑷组织幼儿讨论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⑸老师拿出10以内任意三个相邻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为三个数字排队,引导幼儿按顺序排。
3、游戏
⑴找朋友
幼儿身上别好1——10的数字卡片并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后,老师带着幼儿说儿歌:
宝宝宝宝转一圈,宝宝宝宝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
幼儿大声告诉彼此,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⑵摸彩票
让幼儿在一个装有1—9的数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并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奖励一个笑脸娃娃)
⑶大家一起玩
发给每位幼儿1到10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老师拿出任意一个数字,请小朋友把它的相邻数找出来,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4、老师指导幼儿完成课本p14—p15的练习。
八、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九、教学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整个活动过程课堂气氛好,幼儿学习兴趣浓。通过观察幼儿操作实物及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本次教学活动中设计的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幼儿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我观察到两名反应慢的幼儿没能跟上,此时我发现了本次教学的缺失点:在教学重点环节时语速应放慢,要让每位幼儿听清楚,给幼儿留足思考的时间。
大班数学教案篇五
1、体验一分钟的魔力,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2、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
穿珠、雪花片、炮弹积木若干;磁带、录音机。
一、导入活动。
1、师:你知道一分钟是多久吗?那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感受一下一分钟是多久吧?
2、好,一分钟到了,原来秒针从这里开始,走一圈又回到这里,就是一分钟。
二、体验一分钟很短,但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1、师:那么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现在老师就给你一分钟时间,去后面的桌上选择一样你喜欢的玩具玩。教师观察。
2、好,一分钟到了,请你拿着你的玩具回座位。提问:一分钟里你玩到了吗?你玩了什么?(幼儿交流)
3、根据幼儿的交流提问: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里,有的人玩的很好,插了许多雪花片,穿了许多珠珠,有的人只玩了一点点,还有的人却没玩到呢?
4、小结幼儿回答:原来有些小朋友他一开始就想好了,而且认真的玩,就玩的好玩的多。
5、好,现在老师再给你一分钟机会,你刚才玩的是什么,请你再去玩一玩。
6、请幼儿交流:你跟第一次比玩的怎么样?怎么会这样子的呢?
7、小结:其实,短短的一分钟里,只要你想好了,认真的去做了,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三、了解时间的重要性,知道珍惜时间。
1、师:你知道吗?还有许多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做了很多很多了不起的事。出示刘翔跨栏图片,问:他是谁?他在干什么?
师介绍:这是一位世界冠军,叫刘翔,他参加跑步比赛,在短短的几秒钟里,刘翔只比人家快了一点点,终于夺得了金牌,为祖国争了光,真了不起,一起鼓掌表扬。
2、还有哪些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做了了不起的事,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在做什么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吧!
图一:消防队员在救火;
图二:医生在抢救病人;
图三:营救困在屋顶上的老人。
3、总结: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大家都要珍惜每一分钟时间,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四、结束部分。
接下来老师给你宝贵的一分钟,请你跟着音乐一起唱唱跳跳吧。
大班数学教案篇六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多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把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多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多个?短头发多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定头发长与短的尺度”)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轻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 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 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 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 你们统计什么?统计成果如何?
② 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 你们碰到过什么艰苦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四周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定能力、战胜与战胜艰苦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篇七
1、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学习将物体以2和5为单位分群,并能按群计数。
2、发展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以及学习计数的兴趣。
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软件。
2、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底版、胶水等。
1、幼儿复习20以内的数数。
教师导语:“看,这里有这么多数字,哪个小朋友愿意来数数看!”
(1)请幼儿用顺数和倒数的方法练习数数。(1个1个数)
(2)用双数的方法练习数数。(2个2个数)
(3)以2为单位进行计数。
教师导语:
鱼儿正在进行队列表演,请小朋友一个仔细看,它们是几条在一起的?(划圈,说明这是群) 有几群?一共有几条鱼?
小结:这样两种数数的方法,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
2、学习按5分群计数
(1)幼儿操作活动,练习按5分群。
教师导语: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袋几何图形,请小朋友按照5个5个分好,并贴在纸板上。
(2)学习5个5个唱数到20。
教师导语:请小朋友把含有5的数字找出来。(同时用双手帮助幼儿理解10与5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让幼儿练习5个5个唱数到20。
(3)学习按5分群计数。
将鱼按5分群,并有规则地排列;
将鱼按5分群,排列上稍有改动;
将鱼按5分群,不规则排列。
小结:5个5个数比2个2个数更快。
出现错误的分群,引导幼儿发现错误。
小结:每一群的数量一定要一样多,这样才能数得准确。
3、游戏“快速抢答”
玩法: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抢答。答对一道题加上相应的分值。最后评出优胜队。
规则:抢答中出现错误的一队要暂停一次比赛。
最后评出优胜队。
大班数学教案篇八
物质准备:《田鼠太太的项链》ppt;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过7以内数的分合。
能根据故事的情节运用减法算式题表示粮食递减的过程。
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换购物品,从而体验到换购物品的乐趣。
1、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田鼠太太的项链》。
2、分段讲述故事,解决问题:
(1)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
师:秋天快要过去的时候,田鼠太太就开始为过冬准备粮食了。现在,先来数数田鼠太太有多少袋稻子呢?
重点提问:
①你是怎么数出来的?(两个两个数、目测接数等等。)
②那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袋稻子?(6+1=7)
③谁能根据这道加法题编出另一道加法题?(1+6=7)
小结:原来一道加法算式,当等号前的两个数字互相交换位置,两个数的和不变。
师:那玉米有多少根呢?
重点提问:
①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根玉米吗?(2+5=7)
②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根据玉米的大小不一样,2根大的玉米和5根小的玉米。)
③用加法交换律来列另一道算式。(5+2=7)
师:花生仁有几瓶?
重点提问:
①你们来列一道式题告诉田鼠太太它的仓库里现在有几瓶花生仁了?(4+3=7)
②用加法交换律列另一道7的加法题。(3+4=7)
(2)讲述故事中间部分,尝试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第一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谁能帮田鼠宝宝算一算还剩多少粮食呢?
7袋稻子拿走1袋还剩几袋?(7-1=6)7根玉米拿走2根还剩几根?(7-2=5)7瓶花生仁拿走3瓶还剩几瓶?(7-3=4)
小结:原来,一些物品去掉一部分,要知道还剩多少,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第二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能帮田鼠妈妈算一算吗?
第三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说田鼠太太会不会再用粮食去换新鞋子呢?
②怎样列算式? (4-4=0、2-2=0)
(3)讲述故事结尾:冬天到了,呼呼的刮着北风,天气冷极了,田鼠宝宝饿得直哭,田鼠太太没办法,只好戴着高贵的项链,穿着新衣和新鞋,在雪地里寻找吃的东西,她又累又饿,什么东西都找不到,晕倒在雪地里。
3、想想说说:
重点提问:我们怎样改编一下故事,既能让田鼠太太变漂亮,又不至于到最后饿肚子呢?
1、讨论改编故事:
重点提问:根据我改编的故事,你们怎样列算式来表示呢?
2、幼儿尝试操作练习列减法算式。
3、分享交流各自的列式并用语言表达列式的过程。
其实这样一些物品连续减两次剩下一部分的方法还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列式。(列连减的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篇九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难点: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课件,体操圈若干,瓶宝宝8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绿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课件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绿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教师边在课件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绿圈过来
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绿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绿色变浅)在绿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绿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绿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操作课件,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绿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并在课件上记录下来。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里站2只兔子,绿圈站两只2只兔子,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绿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教师帮助幼儿分析,给3只兔子站圈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绿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绿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课件演示
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标记图一(红圈里2人,绿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绿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绿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活动延伸: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本次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挑战不断,惊喜不断!从孩子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和一张张自信的笑脸看得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这也让我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幼儿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数量涉及“交集”这一概念,有人会问:“让幼儿接触交集是不是为时过早?”我的想法是,既然幼儿的生活、游戏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应该将幼儿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学活动来解决,再让孩子将获得的有效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数学”理念。
2.运用课件,化繁为简。本节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化解了教学重、难点。课件中的圈和兔子、瓶子可拖动、移动,可调节透明度等功能,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明确计数范围。我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变换物体数量、书写数字等,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3.做中学,体验快乐。实践证明,幼儿必须通过亲自的感知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概念。本节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玩套圈、帮助兔宝宝站圈、4人一组玩站圈游戏等情境,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自行建构经验图式,为形成数概念创造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幼儿4人一组完成站圈任务环节,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协作学习的空间,幼儿必须在与同伴的不断合作、调整中才能完成任务。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真正体现了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多元智能。
大班数学教案篇十
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50以内的加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课件
2、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一、观察画面,认识、区分人民币。
1、取出钱币,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上的钱币分别是多少。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钱币上的图片,比较这些钱币的不同。
可根据钱币的明显特征,如数字、文字、图片色彩等加深记忆。
二、进行“装钱包”游戏,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按照老师的指令将不同面值的钱币放到钱包里,
三、换钱游戏“我们一样多”,学习钱币等值兑换。
1、教师拿出一张五元钱,幼儿利用角币任意组合,与五元等值。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组合方法,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归纳五元钱的不同兑换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2、逐步引导幼儿进行10、20、50的兑换。
四、情境游戏“买水果、买玩具”,练习购物。
大班数学教案篇十一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数量关系,学习按数字的大小规律排序。
2.让幼儿在自由组合排序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字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
会按大小顺序给数字排序 。
找错字。
1.大数字卡片1-9
2.四张实物卡
3.幼儿数字卡片1-9若干
4.幼儿数字操作卡,人手一份
1.复习数字1-9 (9:50-9:55)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2.幼儿操作活动:找错 (9:55-10:05)
出示数字操作卡,请幼儿玩找错字的游戏,将写错的数字圈出来。
3.音乐游戏:1234567 (10:05-10:25)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并在地上的线上排队站好。”
第一次游戏,幼儿自由排序报出门牌号码,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第二次游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报出门牌号码。
第三次游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并报出门牌号码。
(2)尝试4个数字进行排序,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找朋友。
5.活动结束
这一环节,幼儿掌握的较好,大部分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这一环节有一张上面有两个错误,幼儿只找出了一个,我也没有仔细的检查漏掉了。
幼儿在找朋友做家时很高兴,但是在按要求排序时有点乱,特别是报门牌号码时,幼儿只顾自己的号码,不能替别人检查。
幼儿的倾听习惯需要培养。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教法要符合幼儿的学法,孩子们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活动“有趣的数字”设计依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处处皆是的数字,进行教学活动。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激发幼儿自生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学习。
活动中首先是生活化的体现,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游戏“1234567”。让幼儿带上数字牌三个人自由组合一个家,选出一个代表报出门牌号码,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而自然,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学”让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的学到科学道理,从而掌握有关数学的奥秘。
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游戏的过程便是学习过程,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自身,活动中采取的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而且丰富刺激,鼓励幼儿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生受益。但是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情绪高涨,表现的特别兴奋。特别是要求幼儿排好队报门牌号码时,每个孩子只关注自己的,对别人的结果不认真倾听,所以显得活动有点失控。
让幼儿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活动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变“教师为主”为“幼儿为主”变“个别”与“群体”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孩子们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张扬个性,而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放似骏马驰骋,而收则立拢,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真真正正成为学的主人。
大班数学教案篇十二
1、学习辩认楼房的层数和间数。
2、初步感知坐标图和含义。
3、学习坐标位置的表示方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1、学习认识单层放你房子的间数。
教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住在什么地方?这排房子有几间?(从左边数)
教师:从左往右数小动物们分别住在第几间?
2、认识单栋楼房的层数。
教师:还有一群小动物住在楼房里,请小朋友数一数,这栋楼房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这栋楼房的什么位置?
教师:从下往上数,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层?
3、学习楼层和房间空间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师:这些小动物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特别想住在一起,于是他们就搬到了一座非常大的楼房里,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栋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哪里?第二层呢?…我们用数字标出来,你们会怎样标?1、2、3、4、5分别代表什么?(楼层的层数)
教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每一层又有多少间呢?让我们从左边开始数,第一层有几间?第二层又几间?…让我们用数字标出来,这些数字有代表什么呢?(楼房每层的间数)
4、 学习坐标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师:现在呀,小动物们都非常开心地搬到了新房子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小猫住在哪里呀?他住在第几层?住在第一层的第几间?那让我们先用数字来表示?可以怎样表示呢?(小猫:1.3)。
教师:在引导幼儿示范看一看小狗住在哪里?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5、操作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红心上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的什么?蓝星上的数字表示楼层的什么?
教师:每个小朋友分别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
教师:请你们用正确的数字把他们的位置表示出来,前面表示第几层,后面表示第几间?
6、幼儿操作后互相检查对错,教师小结。
从活动的设计到教学的过程,这个活动基本上都能做到层层递进,第一、第二个环节是对楼房的层数和第几间复习巩固,第三个环节是联系坐标认识楼房的层数以及第几间。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很感兴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各个楼房的层数、第几间。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栋楼房,并标明楼房的层数、第几间的坐标,让孩子自己独立看坐标写出各个小朋友所住的楼层及第几间时,有个别孩子吧楼层的层数与第几间的先后顺序搞乱。另外一组小朋友是黄启凤老师上的,前面的第一、第二个环节省略,他直接出示一栋楼房,让孩子分辨几楼、第几间,而且楼房的层数教师没有用数字坐标标明,孩子的记录反而全部正确。思考:第一组孩子出错是否受坐标的影响,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有没有必要介绍认识坐标。
小百科:雕刻门牌是用雕刻机采用雕刻刀的做法在亚克力或双色板上进行雕刻而成的门牌俗称雕刻门牌,雕刻门牌的价格相对也不会很高做出来的产品也是相当精美。
大班数学教案篇十三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6~10各数的书写
6~10各数的书写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大班数学教案篇十四
我们从幼儿在数学活动室的操作和集体活动表现看出:幼儿已对抽象的加减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实践运用中比较欠缺。此外,我们经常将计算与应用题分开教学,使幼儿无法把抽象的加减算式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为此,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运用的情境,即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又激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主动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1.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进一步立即10以内的加减,学习用编题三要素表述计算过程。
2.在编题表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加减法结局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小菜场场景布置:青菜1.00、西红柿2.00、大白菜3.00、鱼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儿操作的小菜图卡各18张,调价标牌2个。
幼儿操作记录纸1份,笔1支。
一、了解价格
1.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场买菜吧。这些菜都要多少钱?
2.今天的菜价有什么变化?
分析: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关注调价牌,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运用了情境游戏的创设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调价
1.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加价的菜。
例:谁能用三句话把青菜价格的变化说出来?
提问: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减价的菜
荤菜价格有什么变化?(降2元)
例:您那个用编题的方法说说肉的价格变化吗?
第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3.降价了你是怎么算的?
请幼儿摆减法算式。
分析:运用编题的三要素,学会以陈述的方式讲述调价的过程,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编带提问句的应用题。发现幼儿在编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编题的严密性不够,而且自己在执教的时候,也不敢回应孩子,如有的幼儿说:"青菜原来是1元钱,现在涨价了1元钱,现在又变成了多少钱?"编题的两个条件和提问的精炼不够,对于孩子懂的意思,课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们注意表达更清晰,忽略了编应用题的严密性和孩子们适当要选择富有逻辑的编题关键词。如"原来……现在……",应该给与孩子们更为确切的表述。
三、买菜算钱
1.如果我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2样什么菜?
2.幼儿买菜
3.算两种菜的价格
(1)谁能用你们买的菜来编一道三句话的应用题?(提示:第三句话要问问别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钱吗?请把算式列在红线上。
4.算还剩多少钱
(1)拿了10元钱去付钱,营业员该找给你多少钱?用什么方法算?
(2)算算,还要找你多少钱?
结束:你们会用加法算自己买菜花了多少钱,还会用减法算出营业员找你多少钱,那我们一起领钱去菜场玩买菜的游戏。
分析:该环节是控股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随情景转换编题,并列式计算。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买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钱是可以的,基本编题的元素也是能够体现的。但是在算还剩下多少钱的时候,孩子们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对自己花掉多少钱在课堂上没有针对性的提示,因此孩子们在编这道题目的时候,出现连减的方式编题,如"我有10元钱,先去买了青菜2元,又去买了鱼6元,请问还剩下多少钱?"这个编题的失误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把这个环节作为延伸活动,因此没有考虑孩子们仍旧有很大的兴趣去编题和计算,因此对用掉多少钱这个部分数没有给与孩子们强调,所以出现连减,以及总数是10元钱还是用掉的8元钱没有让孩子们清晰。而且买菜环节中设计的是幼儿自主购买两样菜,没有规定不超过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刚好十元,这个就导致了最后算账环节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够编题,有的孩子等于0的计算还比较模糊,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只要个别幼儿编题以及列算式,对于特殊情况做回应即可。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要能够以一对用用相应的雪花片数量去买相应价格的蔬菜,否则就会算错价格,最后在菜篮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动的检验环节,还是有部分孩子没有买对菜,并且对于价格和雪花片数量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我就扮演买菜人。幼儿扮演菜宝宝,每一位菜宝宝根据自己的价钱再去找一位好朋友,两种菜的价钱合起来是菜篮子上的价钱。然后一同跳到菜篮子中。以这样互相检查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检验。另外,在检验环节,孩子们的数连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则孩子是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检验的。
大班数学教案篇十五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
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 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篇十六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小百科:宽是三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其他含义有广阔面积大、度量宽宏、舒缓、富裕等。
大班数学教案篇十七
玩牌能激发幼儿对数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锻炼幼儿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常用的是扑克牌,教师也可利用各种材料自制,如数字牌,自制牌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硬纸板,或者利用计算活动中的数字卡代替。以下介绍几种幼儿牌类游戏。
目的:对13以内的数字能够熟练地比出大小。
玩法:将一副扑克牌放在桌子中间,参加游戏的幼儿各摸一张牌,然后比一比谁的牌面大,小牌归大牌所有,遇到大小相同的牌为公有,即不归个人所有。反复进行,直至扑克牌全部摸完,最后比较谁得到的牌多,多者为胜。
目的:能够给数字熟练地配对。
玩法:两人以上参加玩牌游戏。先将扑克牌随意抽取一张盖住当“乌龟”,并把牌逐一分给参与者;然后各人整理好自己手上的牌,两张大小相同的对子,抽出放在一边;再朝顺时针方向轮流将邻座中的牌抽取一张,若这张牌能与自己手中的牌结合对子,就放在一边,不能成对则插入自己的牌中;直至剩下最后一张牌,将“乌龟”亮出,与“乌龟”成对的,即是输者。
目的: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玩法;两人参加游戏,先协商决定玩加法还是减法,然后各摸相等数量的牌进行游戏。游戏时两人同时各出一张牌,谁先算对两对牌相加或相减后的得数,谁就将对方的牌“吃掉”;若两人都算不出来或同时算对,就一起将牌放在一边。手中的牌全部算完后,比比谁“吃”的牌多,谁就为胜。
大班数学教案篇十八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习用不同方法进行7元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1、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面值的纸币与硬币2、若干。布置"银行"场景,里面1元、2元、5元面值的纸币若干。
3、幼儿用书第21、37页操作材料,记录单,铅笔若干。
一、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这些钱币一样吗?
3、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样知道的?
4、中国钱币有一个共同名称叫什么?
5、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币名称?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1、教师出示若干1元、2元、5元的纸币。
2、教师"你到银行会取7元钱吗?想一想,可以取几张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3、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所取的7元钱。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5、鼓励幼儿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6、比较两次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三、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取钱策略
1、请幼儿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2、鼓励幼儿运用标记、符号、数字、图示等方法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每一次取钱的不同策略。
四、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各自记录的结果。
五、幼儿分组操作
1、取钱
2、算式接龙
3、翻花片
4、撕贴格子
六、活动评价
1、教师展示幼儿多种不同的取7元钱的策略
2、师幼小结: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取出7元钱?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篇十九
1、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自己和同伴左右手臂上所夹夹子的数量。
2、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3、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1、自备铃鼓1个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单、1支笔。
3、按两人一组准备:夹衣服的塑料夹子一小筐。
4、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好。
一、观察游戏材料,了解游戏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每个小筐里装的什么:"小朋友看看每个小筐里装的是什么?"2、师:今天,请大家来玩一个游戏"听铃声夹夹子"。
二、交代游戏规则与要求,玩"夹夹子"游戏。
1、教师:请大家听铃声在规定的时间丽江夹子分别夹在两只袖子上,铃声响开始夹,铃声停止大家停手。
2、幼儿做好准备,敲响铃鼓,开始游戏。
3、教师边敲铃鼓便提醒幼儿两边的袖子上都要夹上夹子。
三、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所夹夹子的数量。
1、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左右袖子上各夹了几个夹子。
2、教师出示记录单,提出记录要求。
3、幼儿进行记录。
四、展示交流,验证记录。
1、请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结果展示在黑板上,鼓励幼儿对照各自袖子上的夹子数量,互相交流自己记录结果。
2、观察个别幼儿的记录单。
3、教师请该名幼儿和同伴在集体面前,师幼共同验证其记录是否正确。
"请你看看你左边袖子夹了几个夹子?"五、比一比,谁夹的夹子多。
整个活动以购买夹子这一游戏主线串联起来,为孩子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在活动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运用着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使他们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他们不认为是在做枯燥的数学题,而是觉得是在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戏,从中体验着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热情高涨,活而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数学也是比较枯燥的,但只要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活劫,孩子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如何把“知道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光靠一两次的集体活动是不够的,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随机灵活地引导运用,相信定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大班数学教案篇二十
1、在纸牌游戏中,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扑克牌两两副
一、引起兴趣
1、认识扑克牌。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种牌面和花色。
2、游戏:少了哪个。
小结:这些排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3)教师出示红桃1~10的扑克牌,请幼儿任意抽调一张,并请其他幼儿猜猜抽掉的是什么牌。
二、利用数字,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
2、出示红桃1~10的扑克牌。游戏中教师适时提问:“大了”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把数字8翻过去?除了这张牌,还有什么拍也可以翻过去,为什么?
小结:当数字(8)大了,不光是数字(8),还有些数字(9和10)更大了。
一、尝试用提问的方法,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教师在20张牌中选定一张牌藏在心里,请幼儿猜猜看是那张牌。幼儿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用“是”或“不是”回答,直到猜出答案。
2、出示红桃1~10、黑桃1~10的二十张牌。适时提问:这个问题只能翻过去一张牌,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翻掉更多的牌呢?
小结:既要猜对数字还要猜对花色,所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很重要。
大班数学教案篇二十一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
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
塑胶板人手一块,记录单、笔若干
一、开始部分
1、情境故事导入“喜羊羊智斗灰太狼”
2、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喜羊羊逃出狼堡呢?
二、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这两个面积是否一样?怎么比的?
(1)第一关: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吗?你是怎么比的?
(2)第二关:先判断,再验证。
(3)第三关:幼儿先猜测,再操作。
把幼儿分成四组,用塑胶板学具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得出的结果?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4)用同样的方法闯第四关。
2、继续讲述情景故事:闯完这四关,喜洋洋特别高兴的来到大门,可是门口的小花园挡住了去路,原来这里还有一道关卡。这里有四块场地,它们的面积是不是一样大?
(1)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幼儿人手一块塑料板。(20人,分四组,每组12块)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四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2)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3)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四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四块场地一样大。
大班数学教案篇二十二
1.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心形、菱形、三角形信件若干,写有算式的信件若干,写有1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题卡(不同的形状、颜色、与幼儿人数相等),数字卡片,闯关的背景图6张。
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并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1.导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森林邮局要开业了,可是邮局的熊猫局长却告诉我邮递员还不够用,他很着急,让我帮他招收邮递员。欢迎小朋友报名参加,想参加的小朋友请举手。哇,这么多小朋友要参加,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可是到底要选谁呢?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看看谁的本领最大,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邮递员。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1)我们邮递员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信件,第一关就是查收信件。
①心形信件上午收到5封,下午收到1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5+1=6
心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9封,送走3封,还剩几封?
9--3=6
②菱形信件上午收到3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3+4=7
菱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8封,送走4封,还剩几封?
8-4=4
③三角形信件上午收到6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6+4=10
三角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10封,送走2封,还剩几封?
10-2=8
(2)邀请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请邮递员查收信件
一名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其他幼儿列出算式并算出答案。
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引导幼儿发现出题的方法。先收到,再收到就是加法;先收到,再送走就是减法。
(3)看算式写邮编
师:恭喜小朋友都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但一个合格的邮递员不仅要会查收信件,还要具备很好的分信能力,怎么分信呢?就是利用邮编来区分。小动物把邮编都写成了很多算式,你们来试着破译一下吧!看谁最快!
幼儿分组游戏,将信件的邮编计算出来后,再进行分类。
(4)请幼儿将信件送到小动物家,互相检查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邮编的算式,巩固加减运算。
设计意图综述幼儿对合成式在平日的智游活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此活动玩骰子的形式激发幼儿用点数的方式来写合成式。
大班数学教案篇二十三
1.学会看二维标记,进行分房活动。
2. 能够互相协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务,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课件及相对应的教具。
2.房子图片、操作纸、房卡。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嘘,是谁在叹气啊?(出示狮子大王)原来是我们森林里的狮子大王。狮子大王,你为什么事叹气啊?
狮王:哎!我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两幢楼房,一幢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幢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了,只好请小朋友们来帮忙,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吗?
让幼儿在听清楚有哪六个动物来参加分房、他们分别提了那些要求后,学会看与之相匹配的标记,懂得标记的含义。
1.老鼠: 我嘛,年轻灵活,我想住在三楼,而且我不想和猫住在一幢楼里,太危险了。
2.大象: 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楼,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楼里。
3.公鸡: 我不愿跟狐狸住在一幢楼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鸣,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楼。
4.猫: 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楼呢。
5.乌龟:① 我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楼。
6.狐狸: 我嘛,随便住哪里都可以!
。
1、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回忆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确标记的含义。
2.幼儿2人一组,共同合作按标记为动物分房子。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幼儿分房的情况,对有错误的分房进一步指导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让其它幼儿帮助纠正。
狮子大王也为小朋友们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间房子有一个房卡,请小朋友6人一组,先拿好房卡,再根据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儿根据第一次操作获得的经验,根据房卡上的标记,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大班数学教案篇二十四
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将数量与数字对应起来。
ppt,数学本子
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这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谁?
1、出示长颈鹿 (谁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有数字几表示?)
2、出示狮子(谁来了?请小朋友数数有几只狮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斑马(谁也来了?有几只?看看又来了几只?现在有一共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4、我们来听听谁也来了?(老虎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了?可以用数字表示?)
二、今天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一些不同职业的叔叔阿姨也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1、出示交警(谁来了?交警会在哪工作呢?)
2、出示厨师——厨房
3、(猜猜拿着剪刀,吹风机的是谁呢?)出示理发师——理发店
4、出示建筑工人(带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
5、(猜猜坐着消防车,穿着消防衣。一有火灾就马上赶去的是谁?)消防员——消防大队
6、出示医院,(猜猜谁会在这工作呢?)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找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呢?
要求:
1、将同一职业的人用笔圈起来。
2、数一数,有几个?将数字宝宝贴在旁边。
3、把这些叔叔阿姨和他们的工作地方用铅笔连线。
大班数学教案篇二十五
本节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抽象的数的概念。因此本节教学活动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想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1、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整数的相邻数。
2、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感知数的相对性。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数学。
了解数的简单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
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1、1—10的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2、动物房子图片一套。
3、三种颜色的瓶盖各10个。
4、彩票箱1个。
1、导入
⑴师:有一座房子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里面都住着谁?
⑵教师出示有小动物的房子图片(房子里有狗、猫、兔子、猴子、狐狸),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小动物的左右邻居是谁?
⑶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看看你们现在坐在这里的左右邻居是谁?
幼:……
师:我们小朋友都有邻居,数字宝宝它也有邻居,它们的邻居叫相邻数,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邻居吧!
2、请幼儿为数字排序,知道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1)⑴分别取三种不同颜色的瓶盖各三个,每种颜色排成一排,讨论如何才能做到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
⑵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2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2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引导幼儿按要求排列。
⑶引导幼儿归纳:2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2少1的数1,排在2的前面,一个是比2多1的数3,排在2的后面。所以,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这个数多一和少一的两个数。
⑷组织幼儿讨论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⑸老师拿出10以内任意三个相邻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为三个数字排队,引导幼儿按顺序排。
3、游戏
⑴找朋友
幼儿身上别好1——10的数字卡片并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后,老师带着幼儿说儿歌:
宝宝宝宝转一圈,宝宝宝宝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
幼儿大声告诉彼此,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⑵摸彩票
让幼儿在一个装有1—9的数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并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奖励一个笑脸娃娃)
⑶大家一起玩
发给每位幼儿1到10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老师拿出任意一个数字,请小朋友把它的相邻数找出来,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4、老师指导幼儿完成课本p14—p15的练习。
八、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九、教学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整个活动过程课堂气氛好,幼儿学习兴趣浓。通过观察幼儿操作实物及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本次教学活动中设计的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幼儿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我观察到两名反应慢的幼儿没能跟上,此时我发现了本次教学的缺失点:在教学重点环节时语速应放慢,要让每位幼儿听清楚,给幼儿留足思考的时间。
大班数学教案篇二十六
1、体验一分钟的魔力,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2、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
穿珠、雪花片、炮弹积木若干;磁带、录音机。
一、导入活动。
1、师:你知道一分钟是多久吗?那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感受一下一分钟是多久吧?
2、好,一分钟到了,原来秒针从这里开始,走一圈又回到这里,就是一分钟。
二、体验一分钟很短,但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1、师:那么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现在老师就给你一分钟时间,去后面的桌上选择一样你喜欢的玩具玩。教师观察。
2、好,一分钟到了,请你拿着你的玩具回座位。提问:一分钟里你玩到了吗?你玩了什么?(幼儿交流)
3、根据幼儿的交流提问: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里,有的人玩的很好,插了许多雪花片,穿了许多珠珠,有的人只玩了一点点,还有的人却没玩到呢?
4、小结幼儿回答:原来有些小朋友他一开始就想好了,而且认真的玩,就玩的好玩的多。
5、好,现在老师再给你一分钟机会,你刚才玩的是什么,请你再去玩一玩。
6、请幼儿交流:你跟第一次比玩的怎么样?怎么会这样子的呢?
7、小结:其实,短短的一分钟里,只要你想好了,认真的去做了,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三、了解时间的重要性,知道珍惜时间。
1、师:你知道吗?还有许多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做了很多很多了不起的事。出示刘翔跨栏图片,问:他是谁?他在干什么?
师介绍:这是一位世界冠军,叫刘翔,他参加跑步比赛,在短短的几秒钟里,刘翔只比人家快了一点点,终于夺得了金牌,为祖国争了光,真了不起,一起鼓掌表扬。
2、还有哪些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做了了不起的事,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在做什么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吧!
图一:消防队员在救火;
图二:医生在抢救病人;
图三:营救困在屋顶上的老人。
3、总结: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大家都要珍惜每一分钟时间,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四、结束部分。
接下来老师给你宝贵的一分钟,请你跟着音乐一起唱唱跳跳吧。
大班数学教案篇二十七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多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把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多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多个?短头发多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定头发长与短的尺度”)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轻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 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 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 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 你们统计什么?统计成果如何?
② 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 你们碰到过什么艰苦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四周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定能力、战胜与战胜艰苦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篇二十八
1、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学习将物体以2和5为单位分群,并能按群计数。
2、发展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以及学习计数的兴趣。
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软件。
2、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底版、胶水等。
1、幼儿复习20以内的数数。
教师导语:“看,这里有这么多数字,哪个小朋友愿意来数数看!”
(1)请幼儿用顺数和倒数的方法练习数数。(1个1个数)
(2)用双数的方法练习数数。(2个2个数)
(3)以2为单位进行计数。
教师导语:
鱼儿正在进行队列表演,请小朋友一个仔细看,它们是几条在一起的?(划圈,说明这是群) 有几群?一共有几条鱼?
小结:这样两种数数的方法,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
2、学习按5分群计数
(1)幼儿操作活动,练习按5分群。
教师导语: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袋几何图形,请小朋友按照5个5个分好,并贴在纸板上。
(2)学习5个5个唱数到20。
教师导语:请小朋友把含有5的数字找出来。(同时用双手帮助幼儿理解10与5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让幼儿练习5个5个唱数到20。
(3)学习按5分群计数。
将鱼按5分群,并有规则地排列;
将鱼按5分群,排列上稍有改动;
将鱼按5分群,不规则排列。
小结:5个5个数比2个2个数更快。
出现错误的分群,引导幼儿发现错误。
小结:每一群的数量一定要一样多,这样才能数得准确。
3、游戏“快速抢答”
玩法: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抢答。答对一道题加上相应的分值。最后评出优胜队。
规则:抢答中出现错误的一队要暂停一次比赛。
最后评出优胜队。
大班数学教案篇二十九
物质准备:《田鼠太太的项链》ppt;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过7以内数的分合。
能根据故事的情节运用减法算式题表示粮食递减的过程。
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换购物品,从而体验到换购物品的乐趣。
1、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田鼠太太的项链》。
2、分段讲述故事,解决问题:
(1)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
师:秋天快要过去的时候,田鼠太太就开始为过冬准备粮食了。现在,先来数数田鼠太太有多少袋稻子呢?
重点提问:
①你是怎么数出来的?(两个两个数、目测接数等等。)
②那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袋稻子?(6+1=7)
③谁能根据这道加法题编出另一道加法题?(1+6=7)
小结:原来一道加法算式,当等号前的两个数字互相交换位置,两个数的和不变。
师:那玉米有多少根呢?
重点提问:
①谁能用一道加法算式来告诉田鼠太太一共有几根玉米吗?(2+5=7)
②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根据玉米的大小不一样,2根大的玉米和5根小的玉米。)
③用加法交换律来列另一道算式。(5+2=7)
师:花生仁有几瓶?
重点提问:
①你们来列一道式题告诉田鼠太太它的仓库里现在有几瓶花生仁了?(4+3=7)
②用加法交换律列另一道7的加法题。(3+4=7)
(2)讲述故事中间部分,尝试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第一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谁能帮田鼠宝宝算一算还剩多少粮食呢?
7袋稻子拿走1袋还剩几袋?(7-1=6)7根玉米拿走2根还剩几根?(7-2=5)7瓶花生仁拿走3瓶还剩几瓶?(7-3=4)
小结:原来,一些物品去掉一部分,要知道还剩多少,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第二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能帮田鼠妈妈算一算吗?
第三次交换:
重点提问:
①你们说田鼠太太会不会再用粮食去换新鞋子呢?
②怎样列算式? (4-4=0、2-2=0)
(3)讲述故事结尾:冬天到了,呼呼的刮着北风,天气冷极了,田鼠宝宝饿得直哭,田鼠太太没办法,只好戴着高贵的项链,穿着新衣和新鞋,在雪地里寻找吃的东西,她又累又饿,什么东西都找不到,晕倒在雪地里。
3、想想说说:
重点提问:我们怎样改编一下故事,既能让田鼠太太变漂亮,又不至于到最后饿肚子呢?
1、讨论改编故事:
重点提问:根据我改编的故事,你们怎样列算式来表示呢?
2、幼儿尝试操作练习列减法算式。
3、分享交流各自的列式并用语言表达列式的过程。
其实这样一些物品连续减两次剩下一部分的方法还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列式。(列连减的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篇三十
1.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难点: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课件,体操圈若干,瓶宝宝8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绿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课件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绿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教师边在课件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绿圈过来
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绿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绿色变浅)在绿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绿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绿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操作课件,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绿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并在课件上记录下来。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里站2只兔子,绿圈站两只2只兔子,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绿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教师帮助幼儿分析,给3只兔子站圈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绿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绿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课件演示
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标记图一(红圈里2人,绿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绿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绿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活动延伸: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本次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挑战不断,惊喜不断!从孩子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和一张张自信的笑脸看得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这也让我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幼儿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数量涉及“交集”这一概念,有人会问:“让幼儿接触交集是不是为时过早?”我的想法是,既然幼儿的生活、游戏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应该将幼儿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学活动来解决,再让孩子将获得的有效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数学”理念。
2.运用课件,化繁为简。本节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化解了教学重、难点。课件中的圈和兔子、瓶子可拖动、移动,可调节透明度等功能,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明确计数范围。我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变换物体数量、书写数字等,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3.做中学,体验快乐。实践证明,幼儿必须通过亲自的感知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概念。本节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玩套圈、帮助兔宝宝站圈、4人一组玩站圈游戏等情境,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自行建构经验图式,为形成数概念创造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幼儿4人一组完成站圈任务环节,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协作学习的空间,幼儿必须在与同伴的不断合作、调整中才能完成任务。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真正体现了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多元智能。
大班数学教案篇
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50以内的加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课件
2、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一、观察画面,认识、区分人民币。
1、取出钱币,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上的钱币分别是多少。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钱币上的图片,比较这些钱币的不同。
可根据钱币的明显特征,如数字、文字、图片色彩等加深记忆。
二、进行“装钱包”游戏,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按照老师的指令将不同面值的钱币放到钱包里,
三、换钱游戏“我们一样多”,学习钱币等值兑换。
1、教师拿出一张五元钱,幼儿利用角币任意组合,与五元等值。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组合方法,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归纳五元钱的不同兑换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2、逐步引导幼儿进行10、20、50的兑换。
四、情境游戏“买水果、买玩具”,练习购物。
大班数学教案篇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数量关系,学习按数字的大小规律排序。
2.让幼儿在自由组合排序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字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
会按大小顺序给数字排序 。
找错字。
1.大数字卡片1-9
2.四张实物卡
3.幼儿数字卡片1-9若干
4.幼儿数字操作卡,人手一份
1.复习数字1-9 (9:50-9:55)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2.幼儿操作活动:找错 (9:55-10:05)
出示数字操作卡,请幼儿玩找错字的游戏,将写错的数字圈出来。
3.音乐游戏:1234567 (10:05-10:25)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并在地上的线上排队站好。”
第一次游戏,幼儿自由排序报出门牌号码,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第二次游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报出门牌号码。
第三次游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并报出门牌号码。
(2)尝试4个数字进行排序,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找朋友。
5.活动结束
这一环节,幼儿掌握的较好,大部分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这一环节有一张上面有两个错误,幼儿只找出了一个,我也没有仔细的检查漏掉了。
幼儿在找朋友做家时很高兴,但是在按要求排序时有点乱,特别是报门牌号码时,幼儿只顾自己的号码,不能替别人检查。
幼儿的倾听习惯需要培养。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教法要符合幼儿的学法,孩子们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活动“有趣的数字”设计依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处处皆是的数字,进行教学活动。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激发幼儿自生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学习。
活动中首先是生活化的体现,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游戏“1234567”。让幼儿带上数字牌三个人自由组合一个家,选出一个代表报出门牌号码,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而自然,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学”让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的学到科学道理,从而掌握有关数学的奥秘。
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游戏的过程便是学习过程,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自身,活动中采取的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而且丰富刺激,鼓励幼儿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生受益。但是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情绪高涨,表现的特别兴奋。特别是要求幼儿排好队报门牌号码时,每个孩子只关注自己的,对别人的结果不认真倾听,所以显得活动有点失控。
让幼儿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活动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变“教师为主”为“幼儿为主”变“个别”与“群体”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孩子们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张扬个性,而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放似骏马驰骋,而收则立拢,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真真正正成为学的主人。
大班数学教案篇
1、学习辩认楼房的层数和间数。
2、初步感知坐标图和含义。
3、学习坐标位置的表示方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1、学习认识单层放你房子的间数。
教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住在什么地方?这排房子有几间?(从左边数)
教师:从左往右数小动物们分别住在第几间?
2、认识单栋楼房的层数。
教师:还有一群小动物住在楼房里,请小朋友数一数,这栋楼房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这栋楼房的什么位置?
教师:从下往上数,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层?
3、学习楼层和房间空间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师:这些小动物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特别想住在一起,于是他们就搬到了一座非常大的楼房里,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栋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哪里?第二层呢?…我们用数字标出来,你们会怎样标?1、2、3、4、5分别代表什么?(楼层的层数)
教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每一层又有多少间呢?让我们从左边开始数,第一层有几间?第二层又几间?…让我们用数字标出来,这些数字有代表什么呢?(楼房每层的间数)
4、 学习坐标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师:现在呀,小动物们都非常开心地搬到了新房子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小猫住在哪里呀?他住在第几层?住在第一层的第几间?那让我们先用数字来表示?可以怎样表示呢?(小猫:1.3)。
教师:在引导幼儿示范看一看小狗住在哪里?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5、操作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红心上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的什么?蓝星上的数字表示楼层的什么?
教师:每个小朋友分别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
教师:请你们用正确的数字把他们的位置表示出来,前面表示第几层,后面表示第几间?
6、幼儿操作后互相检查对错,教师小结。
从活动的设计到教学的过程,这个活动基本上都能做到层层递进,第一、第二个环节是对楼房的层数和第几间复习巩固,第三个环节是联系坐标认识楼房的层数以及第几间。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很感兴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各个楼房的层数、第几间。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栋楼房,并标明楼房的层数、第几间的坐标,让孩子自己独立看坐标写出各个小朋友所住的楼层及第几间时,有个别孩子吧楼层的层数与第几间的先后顺序搞乱。另外一组小朋友是黄启凤老师上的,前面的第一、第二个环节省略,他直接出示一栋楼房,让孩子分辨几楼、第几间,而且楼房的层数教师没有用数字坐标标明,孩子的记录反而全部正确。思考:第一组孩子出错是否受坐标的影响,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有没有必要介绍认识坐标。
小百科:雕刻门牌是用雕刻机采用雕刻刀的做法在亚克力或双色板上进行雕刻而成的门牌俗称雕刻门牌,雕刻门牌的价格相对也不会很高做出来的产品也是相当精美。
大班数学教案篇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6~10各数的书写
6~10各数的书写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大班数学教案篇
我们从幼儿在数学活动室的操作和集体活动表现看出:幼儿已对抽象的加减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实践运用中比较欠缺。此外,我们经常将计算与应用题分开教学,使幼儿无法把抽象的加减算式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为此,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运用的情境,即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又激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主动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1.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进一步立即10以内的加减,学习用编题三要素表述计算过程。
2.在编题表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加减法结局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小菜场场景布置:青菜1.00、西红柿2.00、大白菜3.00、鱼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儿操作的小菜图卡各18张,调价标牌2个。
幼儿操作记录纸1份,笔1支。
一、了解价格
1.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场买菜吧。这些菜都要多少钱?
2.今天的菜价有什么变化?
分析: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关注调价牌,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运用了情境游戏的创设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调价
1.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加价的菜。
例:谁能用三句话把青菜价格的变化说出来?
提问: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减价的菜
荤菜价格有什么变化?(降2元)
例:您那个用编题的方法说说肉的价格变化吗?
第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3.降价了你是怎么算的?
请幼儿摆减法算式。
分析:运用编题的三要素,学会以陈述的方式讲述调价的过程,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编带提问句的应用题。发现幼儿在编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编题的严密性不够,而且自己在执教的时候,也不敢回应孩子,如有的幼儿说:"青菜原来是1元钱,现在涨价了1元钱,现在又变成了多少钱?"编题的两个条件和提问的精炼不够,对于孩子懂的意思,课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们注意表达更清晰,忽略了编应用题的严密性和孩子们适当要选择富有逻辑的编题关键词。如"原来……现在……",应该给与孩子们更为确切的表述。
三、买菜算钱
1.如果我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2样什么菜?
2.幼儿买菜
3.算两种菜的价格
(1)谁能用你们买的菜来编一道三句话的应用题?(提示:第三句话要问问别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钱吗?请把算式列在红线上。
4.算还剩多少钱
(1)拿了10元钱去付钱,营业员该找给你多少钱?用什么方法算?
(2)算算,还要找你多少钱?
结束:你们会用加法算自己买菜花了多少钱,还会用减法算出营业员找你多少钱,那我们一起领钱去菜场玩买菜的游戏。
分析:该环节是控股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随情景转换编题,并列式计算。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买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钱是可以的,基本编题的元素也是能够体现的。但是在算还剩下多少钱的时候,孩子们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对自己花掉多少钱在课堂上没有针对性的提示,因此孩子们在编这道题目的时候,出现连减的方式编题,如"我有10元钱,先去买了青菜2元,又去买了鱼6元,请问还剩下多少钱?"这个编题的失误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把这个环节作为延伸活动,因此没有考虑孩子们仍旧有很大的兴趣去编题和计算,因此对用掉多少钱这个部分数没有给与孩子们强调,所以出现连减,以及总数是10元钱还是用掉的8元钱没有让孩子们清晰。而且买菜环节中设计的是幼儿自主购买两样菜,没有规定不超过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刚好十元,这个就导致了最后算账环节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够编题,有的孩子等于0的计算还比较模糊,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只要个别幼儿编题以及列算式,对于特殊情况做回应即可。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要能够以一对用用相应的雪花片数量去买相应价格的蔬菜,否则就会算错价格,最后在菜篮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动的检验环节,还是有部分孩子没有买对菜,并且对于价格和雪花片数量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我就扮演买菜人。幼儿扮演菜宝宝,每一位菜宝宝根据自己的价钱再去找一位好朋友,两种菜的价钱合起来是菜篮子上的价钱。然后一同跳到菜篮子中。以这样互相检查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检验。另外,在检验环节,孩子们的数连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则孩子是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检验的。
大班数学教案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
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 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小百科:宽是三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其他含义有广阔面积大、度量宽宏、舒缓、富裕等。
大班数学教案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习用不同方法进行7元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1、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面值的纸币与硬币2、若干。布置"银行"场景,里面1元、2元、5元面值的纸币若干。
3、幼儿用书第21、37页操作材料,记录单,铅笔若干。
一、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这些钱币一样吗?
3、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样知道的?
4、中国钱币有一个共同名称叫什么?
5、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币名称?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1、教师出示若干1元、2元、5元的纸币。
2、教师"你到银行会取7元钱吗?想一想,可以取几张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3、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所取的7元钱。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5、鼓励幼儿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6、比较两次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三、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取钱策略
1、请幼儿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2、鼓励幼儿运用标记、符号、数字、图示等方法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每一次取钱的不同策略。
四、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各自记录的结果。
五、幼儿分组操作
1、取钱
2、算式接龙
3、翻花片
4、撕贴格子
六、活动评价
1、教师展示幼儿多种不同的取7元钱的策略
2、师幼小结: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取出7元钱?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
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
塑胶板人手一块,记录单、笔若干
一、开始部分
1、情境故事导入“喜羊羊智斗灰太狼”
2、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喜羊羊逃出狼堡呢?
二、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这两个面积是否一样?怎么比的?
(1)第一关: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吗?你是怎么比的?
(2)第二关:先判断,再验证。
(3)第三关:幼儿先猜测,再操作。
把幼儿分成四组,用塑胶板学具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得出的结果?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4)用同样的方法闯第四关。
2、继续讲述情景故事:闯完这四关,喜洋洋特别高兴的来到大门,可是门口的小花园挡住了去路,原来这里还有一道关卡。这里有四块场地,它们的面积是不是一样大?
(1)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幼儿人手一块塑料板。(20人,分四组,每组12块)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四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2)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3)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四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三、结束部分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四块场地一样大。
大班数学教案篇
1、在纸牌游戏中,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扑克牌两两副
一、引起兴趣
1、认识扑克牌。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种牌面和花色。
2、游戏:少了哪个。
小结:这些排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3)教师出示红桃1~10的扑克牌,请幼儿任意抽调一张,并请其他幼儿猜猜抽掉的是什么牌。
二、利用数字,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
2、出示红桃1~10的扑克牌。游戏中教师适时提问:“大了”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把数字8翻过去?除了这张牌,还有什么拍也可以翻过去,为什么?
小结:当数字(8)大了,不光是数字(8),还有些数字(9和10)更大了。
一、尝试用提问的方法,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教师在20张牌中选定一张牌藏在心里,请幼儿猜猜看是那张牌。幼儿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用“是”或“不是”回答,直到猜出答案。
2、出示红桃1~10、黑桃1~10的二十张牌。适时提问:这个问题只能翻过去一张牌,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翻掉更多的牌呢?
小结:既要猜对数字还要猜对花色,所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很重要。
大班数学教案篇
1、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自己和同伴左右手臂上所夹夹子的数量。
2、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3、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1、自备铃鼓1个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单、1支笔。
3、按两人一组准备:夹衣服的塑料夹子一小筐。
4、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好。
一、观察游戏材料,了解游戏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每个小筐里装的什么:"小朋友看看每个小筐里装的是什么?"2、师:今天,请大家来玩一个游戏"听铃声夹夹子"。
二、交代游戏规则与要求,玩"夹夹子"游戏。
1、教师:请大家听铃声在规定的时间丽江夹子分别夹在两只袖子上,铃声响开始夹,铃声停止大家停手。
2、幼儿做好准备,敲响铃鼓,开始游戏。
3、教师边敲铃鼓便提醒幼儿两边的袖子上都要夹上夹子。
三、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所夹夹子的数量。
1、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左右袖子上各夹了几个夹子。
2、教师出示记录单,提出记录要求。
3、幼儿进行记录。
四、展示交流,验证记录。
1、请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结果展示在黑板上,鼓励幼儿对照各自袖子上的夹子数量,互相交流自己记录结果。
2、观察个别幼儿的记录单。
3、教师请该名幼儿和同伴在集体面前,师幼共同验证其记录是否正确。
"请你看看你左边袖子夹了几个夹子?"五、比一比,谁夹的夹子多。
整个活动以购买夹子这一游戏主线串联起来,为孩子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在活动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运用着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使他们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他们不认为是在做枯燥的数学题,而是觉得是在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戏,从中体验着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热情高涨,活而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数学也是比较枯燥的,但只要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活劫,孩子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如何把“知道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光靠一两次的集体活动是不够的,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随机灵活地引导运用,相信定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大班数学教案篇
玩牌能激发幼儿对数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锻炼幼儿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常用的是扑克牌,教师也可利用各种材料自制,如数字牌,自制牌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硬纸板,或者利用计算活动中的数字卡代替。以下介绍几种幼儿牌类游戏。
目的:对13以内的数字能够熟练地比出大小。
玩法:将一副扑克牌放在桌子中间,参加游戏的幼儿各摸一张牌,然后比一比谁的牌面大,小牌归大牌所有,遇到大小相同的牌为公有,即不归个人所有。反复进行,直至扑克牌全部摸完,最后比较谁得到的牌多,多者为胜。
目的:能够给数字熟练地配对。
玩法:两人以上参加玩牌游戏。先将扑克牌随意抽取一张盖住当“乌龟”,并把牌逐一分给参与者;然后各人整理好自己手上的牌,两张大小相同的对子,抽出放在一边;再朝顺时针方向轮流将邻座中的牌抽取一张,若这张牌能与自己手中的牌结合对子,就放在一边,不能成对则插入自己的牌中;直至剩下最后一张牌,将“乌龟”亮出,与“乌龟”成对的,即是输者。
目的: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玩法;两人参加游戏,先协商决定玩加法还是减法,然后各摸相等数量的牌进行游戏。游戏时两人同时各出一张牌,谁先算对两对牌相加或相减后的得数,谁就将对方的牌“吃掉”;若两人都算不出来或同时算对,就一起将牌放在一边。手中的牌全部算完后,比比谁“吃”的牌多,谁就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