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2年教育公平的汇总

2022年教育公平的汇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9 18:29:41
2022年教育公平的汇总
时间:2022-11-29 18:29:41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公平的篇一

一、严格执行政策,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应免尽免

20xx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城乡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力求将这一惠及广大城乡学生的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去年8月份,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办法。今年2月12日,根据省里的统一要求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市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精神,我们与市财政部门就20xx年春学期城乡全面免收学杂费工作,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月26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会议,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杂费和治理教育乱收费等工作作出专题部署,各县(市、区)常务县(市、区)长、分管教育的县(市、区)长以及教育、财政、物价、监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市直各学校(含民办学校)、幼儿园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约150人出席了会议。3月2日正值春学期开学时,我们又与市物价、财政部门联合转发了《省教育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工作的通知》。由于我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全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能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确定的免学杂费政策的范围和对象,严格把关,逐一核实,切实做到“免费对象一个不漏、免费项目一个不缺、公用经费一分不降”,确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能享受免学杂费政策,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为保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我们多次与市物价、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去年9月,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要求,我们与市财政局、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组织了3个联合督查组,对全市9个县(市、区)的56所学校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今年9月1日秋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我局领导专门到有关县(市、区)和乡镇,检查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和经费保障的情况。8月26日-28日,按照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们与市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联合组成了三个小组,对全市9个县(市、区)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并就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今年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是落实到位的。

各县(市、区)对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高度重视,补助经费基本按时到位,预算内安排的生均公用经费按计划足额拨付,省政府免费课本也已全部发放到学生手中,贫困学生得到了及时帮扶。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也同样享受到了免收学杂费待遇,20xx年我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共需经费19617.9万元,其中省补经费13518万元。按照省定公用经费最低基准定额,需要县(市、区)财政配套6099.9万元,各县(市、区)财政都将这部分经费全额纳入当年本级财政预算。截止10月底,全市已拨付了14914.94万元,占全年总额的76.03,确保了免收学杂费后学校的正常运转。

二、加大扶贫助学力度,全面做好“一免一补”工作

为了保证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辍学,20xx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逐步建立扶贫助学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持证的低保对象和特困职工,其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分别不同情况享受“一免一补”和“全免”的减免政策。为保证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们继续做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一免一补”工作,即免收课本费,是住宿生的每生每年给予300元的生活补助费,学校同时相应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住宿费。属于孤儿的,实行免费教育。20xx年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已发放免费课本21.49万套,折合人民币1948.07万元。全市共补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中的寄宿生5330人,补助金额达160万元。各地党委政府还采取社会捐助、对口帮扶等一系列措施资助贫困学生,保证了全市城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安心接受义务教育。春节前,我局还组织对响水县双港镇农村学校、大丰市西团镇第二中心小学、市明达中学等学校的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确保了全市城乡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安心接受义务教育。

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一免一补”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子女提供资助。一是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凡持有民政部门颁发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济证》、《特困职工证》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济证》(都必须在有效期内)的家庭子女考上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各1000元,受资助的大学生凭录取学校通知书和市、县(市、区)招办的录取证明并提供录取学校的银行账号,由市、县(市、区)教育局红十字会负责资助对象的审核,并直接将20xx元生活补助费汇入所考取的学校。二是对城市、农村持证的低保对象或特困职工的子女以及孤儿、革命烈士子女在公办的幼儿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就读的,学费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公费生收费标准减免50以上或酌情全免(其中已享受职教助学金的学生不再重复享受)。三是对因突发事故造成家庭经济严重困难的,其子女就读公办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我们要求所在学校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资助。

三、多方筹措资金,扎实推进职教助学工作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顺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学习职业技能,我市根据全省统一部署,认真做好职教助学工作,使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能得到及时救助,并顺利完成学业。在实施职教助学。

教育公平的篇二

在近一个月的远程培训中,我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捞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相信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大业一定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现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内容与同仁做一个分享。

一、《纲要》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所以,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那么,要创建一流的教育模式,就一定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我想,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纲要》切实对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做出了要求

《纲要》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我个人认为,减负势在必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更谈不上有自我利用的学习实践。很多中小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导致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匮乏。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对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考试的奴隶。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纲要》特别注重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我们是处于边缘地区的教育单位,肩负着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全民素质的重要责任。然而,长期以来,党和国家虽然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教育的落后面貌仍然存在,与内地教育的差距甚至在十年以上。本地各地区间的差异更是巨大。所以,教育的均衡发展势在必行。我个人认为,教育均衡除了在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外,还应该重点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和教学硬件均衡。大家都知道,师资建设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我区较多地存在教师素质参差不起的现象,好学校的教师相对素质较高,这就导致了家长想尽办法也要送孩子去较好的学校就读,家长非常清楚,只有一流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这就导致了部分学校印在社会的声誉较好而人满为患,而有的学校则因教育教学质量差而鲜人问津,这是造成不均衡的根本源头。而教学硬件的投入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良好的硬件设备,势必阻碍教育的与时俱进。很多教师想要把许多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但苦于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现状而无法实现。对于学生来说就没有很好的机会再叫教师的指导下开阔眼界,触动灵感等这样的机会,创新也可能只有闭门造车,无法获得更为先进的知识和理念。

以上为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还请专家批评指正。但我同时感受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