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十二篇(优质)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十二篇(优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5 07:18:42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十二篇(优质)
时间:2023-04-05 07:18:42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一

我至少花了将近20多分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并着力训练他们最感兴趣的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初步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也时不时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激励他们:“你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比以前更精神了,能读好问句,真棒!”……在老师的鼓励,同伴的夸奖中,孩子们读书热情比较高,抢着当众表演朗读。

在他们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以“你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说明小峰是个好孩子,我相机板书“摆棉鞋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床前”,让学生体会到小峰做事细心,再指导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注意让学生留意画面人物的表情,指导他们把意思说清楚。同时联系课文前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小峰的妈妈是个孝顺老人的好妈妈。

以上学习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因为给予给孩子的读书时间很充足,让学生真正进入故事情境,和老师一起与文本对话,这真是验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再想一想,觉得自己组织读书的方式也有待改进。虽然大多数孩子开始喜欢朗读,学会了和同桌合作读书,互相正音,但是除了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外,得多运用竞赛的方式,激发起孩子们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的确,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关键是要学好字词,对于阅读教学,就应该在宽松的环境下,有充裕的时间尽情朗读,不为别的,只为培养读书兴趣,提高朗读的积极性,那么,所有他们该理解的问题,能感悟的内容,也都通过朗读解决了。只要自己今后能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认识,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语文,应该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二

批改作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业的批改,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了解、评价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在批改数学作业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法。

在办公室里,我经常看见同行埋首于批改作业中,而无暇于精心备课及教研。而我,不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都喜欢在教室里批改,共原因有以下三点:

(1)可以缩短作业反馈评价的时间;(2)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学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家庭作业,一般是利用第二天的晨会时间,让每一个学生把做好的作业翻开,放在桌子角上,自行早读,教师巡回批改。

(2)对于课堂作业,则在课内最后10至15分钟,让学生做作业,早做完的早批改。批改完后交与组长检查、收齐。

实践证明,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数学教师批改作业,一般来说,错了的打“×”,对的打“√”我觉得那个红色的“×”是学生永远都无法订正的“错”,学生每天做作业,面对以前那个“错”,会挫伤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做错的题,我采取的是“____”这个符合或干脆不批改,而用口头提示、及时指出的方式。

例如:学生计算

(1)239×5=1155(2)367÷6=61

对于第(1)题,我用手指指着十位,对学生说:“要加上进位来的4!”

第(2)题,我则指着横式问:“这道题有余数吗?”

由于教师指出错误的明确具体,学生订正在准确无误了,订正时,学生可以擦除错处,不留痕迹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再让我批改一个“√”,并跟他打上一百分,这样可以极大地保护潜能生的自尊,同时,也可以帮助他树立信心,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生活每天对他都是新的!

数学教师批改作业,习惯于对全对的作业,用“一百分”或“☆”予以鼓励,对中等生一般不评,则写上“更正”两个字,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评语对优生来说,固然高兴,但对于潜能生来说,就未必。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一边笔批,一边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语评。例如:对作业做得又好又快的学生,老师可以说:“你很认真!”“你真快!”抑或是一个简单的“好!”也胜过那个无言的“☆”;对中等生,老师就可以鼓励说:“如果你速度再加快一点,字写得更好点,就太棒了!”对潜能生,老师可以边摸摸他的头,一边激励说:“嘿,不错,有进步!”“把这道题更正了,就真的是一个进步大的学生了。”“教师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试问:有什么书面评语能胜过老师面对面的亲切语言亲切的爱抚?!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潜能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老师的爱,从而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三

新大纲在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同学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同学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要鼓励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交际能力。”

说到同学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同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低段的小同学来说,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而对于农村低段的小同学来说,这似乎更是难上加难。现将学习的一些资料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同学的交际能力

利用训练低年级同学的交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刚入学的儿童,说话经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同学刚入学学习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同学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教学四声音节时,学习ye的四声:ye子,海南岛有椰子树。ye爷,爷爷在家里给我讲故事。ye猪,森林里有许多野猪。树ye,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同学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同学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并练习运用。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单纯地学。

在识字教学中训练交际,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同学自身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同学的说话。如在教学形声字“蜂,峰,锋”时,先让同学懂得声旁协助记字义,形旁协助辨字形,再让同学说出这个字如何写,如何记,如何造句,同学通过分析,知道“蜂”是虫字旁,它与昆虫有关,组词“蜜蜂”,造句:蜜蜂会采蜜;知道“峰”是山字旁,与山有关,组词“山峰”,造句: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像猴子在观海;知道“锋”是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组词:锋利,造句:猎狗有一嘴锋利的牙齿。这样既有利于同学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得更灵活,又发展了同学的思维和语言。

在教学中训练同学交际,主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同学的“对话”,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同学,同学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溢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交际的好。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同学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同学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方,让同学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假如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同学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小朋友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同学以想象见长,给同学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交际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四

学年工作已经结束,我的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学年中,我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所收获,当然也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现在将这一学年的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研,提高业务素质。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组的教师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朗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年,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

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另外,我还注重朗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既为深

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阅读笔记,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五、不足之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授课时重点突出不够明确,平时对于学生整体照顾不够等。现在,我也正在不断改正中。

总之,在本学年的各科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自

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开拓前进!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五

江南多雨。那迷迷蒙蒙过后,一个个明晃晃的水坑就诞生了。我的那一帮孩子们,下课铃声一响,就飞到那一片晶莹的天地,开始了节日般的狂欢。

其实在心里,作为一个教师的“良知”,我想,我应该把他们“捉”进教室,一脸严肃地训斥他们把脚踩得那么脏,幸而是夏天,大家都穿凉鞋,洗一下就得了……对呀,反正只要洗一下就得了,就让他们玩会儿吧。我开始认真“欣赏”起他们的快乐。

“啪啪!”“哈哈!”两种声音此起彼伏,在偌大的操场上绵延成天地间的绝唱。初夏清凉的世界,忽然变得更加生动了。看着他们高高仰起的脸庞,看着滴滴雨花,我忽然想起了儿童年代的我们,穿着雨鞋走在雨天,从不因为路上的水坑绕道而行,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故意用力踩水坑。没有带伞也无所谓,壮志凌云的在雨中漫步,任凭雨水把额头打湿,任凭雨点打落在自己的身上,伙伴们一起唱着歌向雨天“宣战”……

“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看着他们不乐意地走进教室,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面对黑板——那儿,写着本节课的内容:习作训练。我忽然觉得这儿的空气在凝滞,凝滞,甚至窒息……我想,也应该是一件那么快乐的事哟!

“孩子们,踩水坑是什么感觉?”看着孩子们狐疑的神色,我非常诚恳地加了一句,“老师从没踩过水坑。小时候我妈不让我踩。”我不忘记做出一脸委屈。

“快乐!”一个男孩说。

“刺激!”又是一个男孩。

“痒痒的,好像雨水在给我挠痒痒。”心思细密的青说。

“好像小鱼儿在啄我,很好玩。”兰说。

“真的吗?有那么好玩?”我故作怀疑状,“谁能说得具体些?”

“老师,你知道吗?我‘啪’的一脚踩下去,那水坑就‘哈哈’笑开了花!”杰杰的妙语总是信手拈来。我立即肯定:“哦!真有趣!”

“老师,我‘啪啪’地跳,雨点就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抱住我的腿,吻得我痒痒的。”

“你说得真逗!”我笑了,“谁能说得更动人些?他们都是在说感觉,耳朵听到的,身体的感觉,还可以说说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甚至嘴巴尝到的?”

他们笑着说着,我听着,也偷偷乐着。我又话锋一转:“感觉说完了,确实很有趣,那么,你踩完水坑,有什么感想吗?能让我们分享吗?”

他们的感受更缤纷:

“水坑是一面大镜子,里面照出了我那个调皮的灵魂!”最深沉。

“感谢老天下一场好雨,感谢水泥地‘宽容’我们。”最可爱。

“如果妈妈也能陪我一起去踩,感受这种快乐,她就不会骂我了。”最经典。

……

我“不怀好意”地说:“既然踩水坑那么好玩,可爸爸妈妈又不理解,就让我们写一篇《踩水坑,真——》的文章,让他们也感受我们的快乐!一定要让他们读了我们的文章,也很羡慕!有信心吗?”

“有!”

望着窗外的雨又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滋润着万物,看着教室里的“小雨”也在悄悄地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甜蜜的笑脸,会给我留下永远的回忆和成功的快感。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六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我不到两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一、让课件成为渲染课堂气氛较有效的武器

课件图片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图片,或配乐课件,甚至一段录像,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故事的发展意识.

当今,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流构成课堂主阵地,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东郭先生和狼》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同学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将课文进行表演,课堂的内容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适当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荷花》这一课中,我先自已画一幅白色的素描荷花,让学生通过图,先了解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单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还是茫然。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把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模式转变过来,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七

在语文课写字教学中,除指导写字外,我认为利用好学生自身的资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写字比较好的同学为有利资源,树立他们为榜样,让同学们都来学习他们的长处,经常地组织他们进行欣赏。这样,学生们既明确了榜样的特点,又找到了差距。

班级中,有一位叫高园的同学,她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树立了她为榜样,这样,在写字课上我把她的作业拿给大家看,让同学们进一步地了解她,了解她写字的方法以及写字的水平,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和她的比一比,让大家找到自己和高园之间的差距。在将她平时写字的辛苦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些,最后作出这样一个结论——经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终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后,引导大家向高园同学学习,激励同学们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她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进步了多少。在这一榜样的引导下,我们班许多同学的写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还要多树立一些有着不同特点的榜样,让孩子们有所比较,看到他们的优点。在我们班上,不止高园一个同学是榜样,还有于小航同学、卫灵晨等等。于小航的特点是:书写整洁,结构匀称,基本笔画写得比较好。卫灵晨同学字的特点是:字体方正,落落大方。而刘佳棋同学字的特点是:结构严谨,笔画优美。在课余间,我会组织孩子们翻看他们的作业本,互相学习。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缺点,并从榜样那里找到补救的办法。

我一直在鼓励学生们学习“榜样”,还要敢于超越榜样,把字写得更好。

在语文课写字教学中,除指导写字外,我认为利用好学生自身的资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写字比较好的同学为有利资源,树立他们为榜样,让同学们都来学习他们的长处,经常地组织他们进行欣赏。这样,学生们既明确了榜样的特点,又找到了差距。

班级中,有一位叫高园的同学,她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树立了她为榜样,这样,在写字课上我把她的作业拿给大家看,让同学们进一步地了解她,了解她写字的方法以及写字的水平,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和她的比一比,让大家找到自己和高园之间的差距。在将她平时写字的辛苦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些,最后作出这样一个结论——经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终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后,引导大家向高园同学学习,激励同学们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她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进步了多少。在这一榜样的引导下,我们班许多同学的写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还要多树立一些有着不同特点的榜样,让孩子们有所比较,看到他们的优点。在我们班上,不止高园一个同学是榜样,还有于小航同学、卫灵晨等等。于小航的特点是:书写整洁,结构匀称,基本笔画写得比较好。卫灵晨同学字的特点是:字体方正,落落大方。而刘佳棋同学字的特点是:结构严谨,笔画优美。在课余间,我会组织孩子们翻看他们的作业本,互相学习。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缺点,并从榜样那里找到补救的办法。

我一直在鼓励学生们学习“榜样”,还要敢于超越榜样,把字写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八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更感受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阅读本文,让学生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使他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 学习生字,扎实有效

在本课的生字教学中,我采用了结合偏旁,归类指导。如喃、嗯、味,这三个字都是口字旁,说明与嘴有关,解释:喃喃就是一个人自说自话。嗯即嘴里发出搭理别人的单音。味可以用鼻子闻,也可以用嘴巴品尝。而教“蒙”时,我则结合雾里看物体,就像眼睛蒙了一块纱巾,所以“蒙”字里面有两横,强调上面的一横就是蒙住眼睛的一块纱巾。这样结合字形,形象解说,学生就学得有兴趣,记得牢固。

二、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自读了课文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知鸟的语句,我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时我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同桌互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通过朗读,使学生悟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抓关键词句,学习表达方法

本文通过描写父亲只看了看树林,闻了闻林中的气味,就准确地知道林中有许多小鸟。充分说明 “父亲知鸟”、“父亲爱鸟”。 那如何让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出来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接着指导学生从“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体会到父亲的“知鸟”; 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

不足之处: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练。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九

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学习是十分重要性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呢?多年来,我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的模式,探索古诗的学法指导。我想:古诗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于是,我尝试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分为五步:课前查询知诗人──介绍背景解诗题──质疑讨论明诗意──想象诵读悟诗情──迁移运用背诗文。下面,我就《静夜思》一文的教学,谈谈古诗教学的新举措:

一、课前查询知诗人

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抒发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夜深人静之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二、介绍背景解诗题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大纲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不套用旧模式老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学生在介绍李白和写作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质疑讨论明诗意

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联系诗句、结合生活实际、问别人……看来,人本主义教学观十分正确:“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再以老师的提问:请你们想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体会感情,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这个环节还要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和背诵在诗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练,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我放了几首乐曲,让学生选择一首合适的给诗歌配乐,然后进行朗读。我只对学生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受到热爱家乡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五、迁移运用背诗文

课后作业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就是要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总之,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文风。古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十

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没有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把语文课上得不伦不类。比如,把《伟大的友谊》上成了政治课;把《把七颗钻石》上成了思品课;把《蝙蝠和雷达》上成了科学课。这样的老师很多,有的还是全国著名的教师。他们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一些教育类学术报刊上还发表他们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一些出版社还为这些教师出集子。其实,这些人根本没弄明白,语文的本质,不知道语文课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还有一种现象也比较普遍,过于偏重分析课文的内容。这些教师把课文内容挖掘得特别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采,很到位。到头来,学生的语文素养没什么提高。比如教《第一场雪》把课文没写出的内容也分析透了。

近两年,又出现了一种现象,用多媒体取代了语言文字。多媒体的确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但只能是辅助,不能取代,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如果把课文的内容都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学生还学什么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怎么能培养?语文课就得让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来感悟,来品味。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的。

在能力培养方面,也存重理解能力培养,轻其他能力培养的问题。虽然,阅读能力最主要的能力是理解力,但理解能力不是阅读能力的全部,还有记忆力,阅读速度等等。人们普遍忽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速度对一个人越来越重要,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得到信息比原来便捷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这样,就对人们的阅读速度要求越来越高。

还有一个问题,语文需要积累。而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解,而忽视了积累。

各科教学都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也不例外。这一点,很多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些现象看上去是表面的问题,其实,每一种现象背后都有深层次的教育理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得知道,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的任务是什么。当然,对语文本质的认识,有一些争议,但都只是有不同的侧重,都承认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还有其他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十一

真的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成了个性化阅读的一个标签。于是,很多老师奉这句话为圣旨,把它理解为想怎样解读就怎样解读。当然,这一舶来名言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不谋而和,它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势,把学生从“标准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要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首先必须知道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一个极其软弱的人,也是一个英雄的复仇者。莎士比亚有意造成一种“清醒与疯狂、伪装与真实的合金”,以便更充分地显示人物的复杂性格。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读者自然会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歌德认为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负复仇重担而又踌躇,是由于他本身软弱的关系;魏尔德尔认为哈姆雷特的踌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麦王子的软弱性上,而是客观情势妨碍了实现复仇的计划;弗洛伊德则认为恋母情结是哈姆雷特久而未决的原因……但是,所有的文本真的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个诡计多端、残害百姓的妖精形象;《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就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设法吹捧别人的狡猾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并不会引起读者的独特体验。即使是一万个读者,他们心中仍然只会有一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产生独特的体验,其结果只会是把学生引入歧途。

还是以上述这两篇课文为例,还真有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时,老师让学生说说对课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学生说:“白骨精虽然它诡计多端,残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时还不忘记把老母亲接来。”对于这样的理解,老师不是加以否定,还称赞地说道:“我们从来都说白骨精怎么怎么坏,可是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发现,它的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学习呢!”

同样的故事也在《狐狸和乌鸦》一课上演。在课堂上,正当教师带领学生对狐狸的卑鄙行为进行批判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觉得狐狸很聪明,理由是狐狸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话的内容,直到乌鸦开口。”对于这样脱离文本实际的解读,老师的评价是:“你很聪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样的理解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说学生的理解可以原谅,那么老师的附和却让人感到可笑。白骨精的“孝心”是为了和母亲一起分享唐僧肉,这种“孝”是我们生活中所倡导的吗?狐狸的“聪明”则是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种“聪明”是为人们所不耻的。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极不道德的。残害无辜的白骨精,狡猾的狐狸都是反面教材,他们永远也成不了英雄。如果老师一定要这样去引导,学生可能会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得到的东西与父母一起分享就是“孝”;“聪明”就是不择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好像走入一个误区,解读得越新奇似乎就越接近《课程标准》的理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固然不错,但是大家都不可能回避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哈姆雷特到底是谁?不管我们读出多少个千姿百态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终只有一个。他就是那个为父复仇的王子,他就是那个优柔寡断的王子,这个谁也无法改变。而我们所读出的“一千个”也都是从这“一个”中发散出来的。这就告诉我们,哈姆雷特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必须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进行的。能够多元解读固然是好,但是不能牵强附会,脱离实际。作为教师,当学生理解出多个“哈姆雷特”的时候,我们在给予表扬的同时也要细加分析,这个“哈姆雷特”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如果出现偏差时,教师必须进行正确引导。

在教学《凡卡》一文时,当我讲到凡卡的爷爷也过着很苦的生活时,有一位学生却说:“老师,你讲错了,凡卡的爷爷过的生活很好。”我没有马上指责他,而是让他说出理由。他说:“书中写到爷爷穿着宽大的羊皮袄,说明爷爷穿得很好;爷爷白天在大厨房地睡觉,而凡卡却睡在过道里,说明爷爷过得很好。”他的这一番言论,令我始料不及。细细分析似乎有道理。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作者契诃夫是要通过凡卡的悲惨遭遇表现沙皇统治下,城乡人民过着痛苦的生活。如果我们分析出爷爷过得很好,岂不是违背了作者的本意。但是为了尊重学生,我们有马上反驳,而是对全班学生讲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然后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过的。那位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理解的片面性。

我们从任何文本中读出的“哈姆雷特”都离不开文本的主旨,如果我们偏离了这个主旨,一味地标新立异,其结果只会是得不偿失。一篇文章即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他归根到底还是“哈姆雷特”,永远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成不了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也成不了罗琳笔下的哈里波特。“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们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去解读文本,方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找准文章的突破口;也只有找准了文章的突破口,才可能引领学生在语文的天堂里寻求真知,找到真正的“哈姆雷特”。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篇十二

近日,在秀水小学参加了关于“课堂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的集中培训,有幸聆听了三位教师的阅读指导课,下面就结合“课堂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一主题,谈一点粗浅的认知:

朗读历来是小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新课程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第13条更是对课堂读书提出了明确要求:“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分钟左右。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然而语文课不闻读书声和少闻读书声由来已久,至今亦然。“满堂灌”时代也好,“满堂问”时代也好,一节课读书时间不足10分钟,一篇课文学过大部分学生都难得读上一遍,一年课堂阅读时间不足几十个小时,然后分析训练做题、合作讨论交流,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小组活动热热闹闹而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阅读课不是好的阅读课。语文学习不读书,没有了感受,联想、思考、领悟、积淀、提升的过程也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

有老师认为读还不容易?不就是10分钟的事情,我就做足10分钟给你看,我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挨个儿上演;我读句、读段、读全文轮番上演,别说10分钟,就是30分钟也不在话下。确实,有心凑这10分钟并不是难事,但《教学建议》提出的10分钟读书是“质”与“量”的统一,10分钟只是完成了“量”的问题,而 “质”则要求在这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里达到“读通、读懂、读好”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并且在达到这样目标的过程中能结合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因此,我所理解的课堂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应是有效的读而不是机械的读。然而要做到有效读书,现今的语文课堂除了读书时间太少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朗读的目的性不强。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2、朗读的面太窄。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会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又怎么能达到会读呢?

3、教师的朗读指导单一。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带着xxx语气读一读”,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悟出文章的内涵,使课堂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成为精彩的华章而不是匆匆走过场呢?

我想首先语文老师应对朗读引起足够重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保证充分的读书时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课文,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2、注重朗读评价。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2、扩大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分角色读,表演读,分小组比赛读,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4、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在所聆听的三堂阅读指导课中,我认为梁春萍老师执教的《怀念母亲》就是一堂很好的读书示范课。

1、结合语境理解。梁老师的读书内容安排的是“三读”——读词、读段、读全文。

一读词语不是机械的读,而是带着对词语的理解读,把词语读得有声有色之后,让学生用所读词语来说说课文内容,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又对全文有了整体的认知。

二读段落声情并茂,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课文朗读,可谓是层层递进,不仅对文本语言的深层挖掘丝丝入扣,更是在每一次的挖掘过程中循循善诱,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处。学生在深有感触之后,情感的迸发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每次朗读都是文本与心灵的有效对接,读得也层层深入。

2、超文本链接。梁老师的课中出现了三次超文本链接:《世说新语.方正》;引用季老的话“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纂改当时的感情,几次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文章片断是为了保存当时的感情”;《赋得永久的悔》(片段)。

我认为最成功的莫过于链接《赋得永久的悔》。梁老师抓住第二自然段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表现作者“终天之恨”的句子与《赋得永久的悔》进行了成功对接,学生在超文本链接中更深切的感受到了作者的终天之恨,之悔,之痛,心灵深处一次次受到了强烈的震颤,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学生的每一次读成了课堂的亮点。

3、深情渲染。能否把学生的读引得入情入境,首先教师得参透文本,深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如果教师自己都不感动又如何能感动学生呢?梁老师在情境创设中的一个杀手锏就是自己的声情并茂。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沉痛、哀伤的情绪,梁老师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的情绪慢慢沉入到了文本的情感之中,更通过音乐的催化,为情感的营造推波助澜。整堂课,学生心随文动,仿佛触摸到了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他恨并痛着。

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读的过程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只要我们教师用心营造,有效朗读,那么学生一旦领悟到诵读的妙处,便会沉醉其中,欲罢而不能,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奏出精彩的华章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