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集(8篇)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集(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07:16:03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集(8篇)
时间:2023-04-04 07:16:03     小编:zx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集篇一

《新课标》提出“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那么生动、熟悉、有趣的情境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来说显得更加重要。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不久,他们的自制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我在新课开始用故事引入课题,意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的心思及时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并设置问题,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但这个环节的设计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却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在市区,孩子们知道可以听故事显得兴致勃勃,并能听出故事的意思来,在老师提问题的时候能及时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在农村地区上这节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学前教育不足,面对老师讲的故事和提的问题无所适从,直到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有些学生还处在思考的状态中,未能及时调节过来。因此,我想,对于某些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从课前就留下问题待课后解决有点不妥当。尤其是面对层次相对低的孩子,直接切入课题也许更好。这也正反映出一个最重要的备课先决条件:备学生。

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常常有赖于数学内容的载体。在这里,我努力创设一个亲切融洽的氛围,向孩子们介绍新朋友淘气和笑笑,在新朋友的带领下一起到停车场去看看。我非常注意这一小节的引导,并不是死搬硬套说要列式计算,而是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孩子们通过眼睛去发现、去寻找,在共同的交流中体会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这一环节的设计算是比较成功的,孩子们都能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幅图然后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学习兴趣也很浓。

新课标的理念中指出要创设“开放性的课堂”,而一年级的孩子毕竟还小,怎样创设适合他们的“开放性课堂”呢?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能力的成长不是一撅而就的,需要阶梯式的循序渐进。我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孩子们先互相说一说自己所发现的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再向全班汇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们表达的意欲,让他们初步体验交流的乐趣,帮助他们真正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这才会不致使“合作交流”变成临时排练的表演。而且,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总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因此我认为,相信学生是真正“放开”的基础。

活动教学理论认为:“活动”与“发展”是教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活动”应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上,我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等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对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理解,让孩子们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促进其协调发展,更深化了本课内容的认知建构过程,取得不错的效果。

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手段设计了形象、生动、有趣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练习方式,尤其是做手指操这一环节,不但给他们提供了活动休息的机会,还让他们知道,在自己的身边、身上都能发现数学知识,这正好体现了新课标中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理念。

由于面对不同层次的孩子进行教学,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改善。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集篇二

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

成功之处:

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例题的投影片稍作改变,使小鸡吃米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来了、又来了用连加计算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一图多用,让小鸡吃完米走掉、再走掉,让学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用连减计算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当学生计算熟练后,第一步算式下画的横线不用再画,第一步的计算得数也只要记在脑子里就行了。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看算式先画○,后说计算过程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不足之处: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由于个别学生平时对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训练的少,所以对动态课件喂小鸡的过程及摆小棒的过程不会用语言表述,不会提出数学问题。以后课堂上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很多学生有学前的学习基础,所以对连加、连减的学习感到不吃力,只有少数学生计算速度较慢,所以教学中还要照顾到少数学生的学习心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集篇三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留心观察,自觉钻研;有了兴趣,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就会空前提高。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游戏的方法加以呈现,让学生自主参与,动一动、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势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从学生回忆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游开始,激趣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探索退位减法之前,复习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减一位数甚至不够减的算式,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同时突出本课学习的内容和难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小结时强调:方法很多,也都是正确的,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用不同的方法同时算一算,还能帮助自己进检验对错,打开你们的智慧之窗。但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选用最简洁最熟练的方法,才能保证计算又快又对。

用数字魔术区分数字之间的差别,用退位和不退位的计算对比,使学生明白退位减法十位要减一个十,不退位减法的十位不变。用计算题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用改错题让学生知道哪些错误不能再犯,用思考题使学习形成梯度,做好扶优。这些练习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设计中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还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学好数学从点滴积累,获取更大的收获。

融教学内容为一体,给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启发学生思维的各项游戏。在这种环境下,将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的喜闻乐见在游戏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数学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热情。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集篇四

这节课创设了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在经过实践后还是显出了诸多不足之处,如整节课都局限在课本之中缺乏创新精神,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激励手段不够丰富等。

在知识的呈现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这一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就是体会加法交换律,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笑笑与淘淘争论“有几辆车”,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但在课中学生只能说出2+3=5,3+2也等于5,却不能总结出规律性的话,在这里我便出示了2+3=3+2的规律性总结。后来发现,这种规律性的总结不必过早出示,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自己探索总结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让理解学生出示加法交换律概念时,我用了“加数”一词,忽略了学生并没有接触到过这个概念,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规律理解模糊。

这是一个很多低年级学生都会犯的错误,在这节课中,也有一个学生将树和鸟加在一起时,我毫不犹豫的告诉他:不是同类的事物是不可以加在一起的。如果让班里其他同学来评价,树能不能和鸟加在一起,并且反问那个学生,树和鸟加在一起了,得出来的是树还是鸟呢?这样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答案,印象更深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集篇五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例1、例2、例3是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例4是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这两部分内容比较接近,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

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触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导入环节。准备了一些红花和黄花,告诉他们老师要将这些花摆在黑板上,摆一排。然后,故作神秘地问:“你们猜一猜老师要摆上去的第一朵花是什么颜色?”这时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一部分说红花,一部分说黄花。然后,我将红花摆上去,猜对的同学很兴奋,猜错的同学有些扫兴,但很快又跃跃欲试。让他们猜第二朵花是什么颜色时,还是有两个答案,当问第三朵花是什么颜色时,逐渐地越往后问答案越统一,以至于不等问他们就迫不及待地齐声按着一红一黄的.摆放规律喊出来。我及时地夸他们真聪明猜得真准,学生们各个是乐不可支。我话锋一转说:“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在这摆一排花吗?”课堂安静下来,学生们都在猜测。看到他们疑惑的眼神,我公布说:“是奖给这节课上得好的同学的,回答问题好的奖红花,遵守纪律、合作好的奖黄花。你们有信心拿到吗?”此时,学生大声答道:“能!”整个课堂气氛高涨,不仅学生热情全都调动起来了,还渗透了后面即将要学的新知识。

为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我设定了一个情境,让聪聪和明明带着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六一”那一天,并配熟悉的“快乐的节日”主题歌,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讨论发现规律。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充当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测、动手摆一摆、涂色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在教学最后,还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有些环节仓促而过,并且减少了学生回答的次数。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集篇六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整堂课很流畅,但是总感觉这堂课还是欠缺火候,孩子们的积极性虽然高,却表现得有些浮躁。

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在教学上下的时候,设置了指一指游戏,问学生鼻子的上面是什么,让学生指一指,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又让学生排队,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但是,这节课虽然学生说得很好,讲的流畅,学的欢快,却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参照物的概念要讲吗?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置的相对性,但是这感受是什么程度呢?但教师提问,为什么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的时候,学生是很难讲出来参照物不同的,我觉得只能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会到相对性就可以了,不用加以总结,

2、为什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而作业却错误百出呢?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巩固练习中,动物游泳比赛,有部分学生填了上下。说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完全理解。而在楼层问题中,学生的第几层的概念没有发展完善,最高的一层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是第一层。特别~~~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这节课是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上下前后完整地表达事物的位置关系,体会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才能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我就抓住这一点去思考: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学生在理解上下时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他们只是了解到谁在上,谁在下, 谁在前,谁在后,也就是只是表面地理解到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但要从我们的数学上去理解,那就不是简单的位置上下、前后,而是要理解到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中我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设计了用手指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和后面;同桌各用一种不同的物品摆一摆,然后说出所摆物品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只说出一个同学的前面是谁,他的后面是谁,让大家猜猜他是谁;两位同学出来表演前后位置,并向后转以及三个同学表演前后位置,让同学体验相对性;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相对性;拍手游戏、按要求排队、按要求给动物分房子、看图用上上、下、前、后讲故事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集篇七

《前后》是位置与顺序中的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前后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前后。

课后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到学生们学会了本节教学内容,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使他们认识并理解了前后的位置关系,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确定前后,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同时,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导入部分,我便充分利用教室这一现实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同时同桌合作说出你的前面、后面是谁?你们组最前面和最后面是谁,让学生从现实的`情境的活动中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前后奠定基础。

在理解前后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通过看挂图,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培养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意识。在这一环节中还通过赛车游戏,三人站成一行辨前后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进一步加深对前后的理解。

在体验相对时,确定前后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把观察、操作同口头表达相结合,掌握以什么标准来确定前后,让学生充分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

最后在游戏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展探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听口令摆物体(由慢到快)的简单游戏,使学生充分感知前后,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集篇八

今天按教学进度讲授了第七单元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效果很差,不仅教学重难点没有突破,而且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课后宋科长、李主任、朱校长给我进行了深入地点评,指出了本节课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学生在数学课上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思想,还要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课上教师呈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过马路的教学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出发现了9辆自行车,还有的孩子很快数出了有20条斑马线,可有的孩子对于数斑马线的数量感到困难,教师应该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们交流一下数数的方法。当然接下来的摆小棒环节也是如此。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十个一是十,理解十几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个难点对于学生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数一数,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感知计数单位“十”。可是由于教师语言不严密,没有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义,“十个一是一个十”,所以好多学生课上出现了错误。

今天的课堂,各个教学环节联系不是很紧密,而且课上因为学生对于“十”的计数单位理解不清,所以课上的教学节奏较慢,好多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总之,分析教材、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缺一不可。一年级数学教学,我差得还很多,需要研究的太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