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美术类教案大全(四篇)

美术类教案大全(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07:12:52
美术类教案大全(四篇)
时间:2023-04-04 07:12:52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美术类教案篇一

1、了解有关吃虫草的自然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

2、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彩纸、彩笔、橡皮泥、综合材料

一、导入

1、大自然中的动物、昆虫和植物最多了,你知道哪些虫子喜欢吃植物?

2、吃植物的虫子很多,但有些植物能把虫子吃掉,你相信吗?

3、你知道有哪些植物呢?

二、新授

1、展示吃虫草图片:

(1)瓶子草1

(2)瓶子草2

(3)捕蝇菜

(4)猪笼草

(5)茅膏菜

你们知道这些草是怎么吃虫的呢?

2、课件介绍一种植物吃虫的过程。

3、通过几个画面播放吃虫草吃虫的经过。

4、吃虫草们有各种捕虫的本领,有的靠香味,有的靠圈套,有的靠色彩……如果你是吃虫草,你会用什么办法吸引虫子,来把它吃掉呢?

5、每小组商量讨论,然后上来表演。

你们表演的是什么草?谁做什么?谁做什么?

三、欣赏

1、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吃虫草的知识,对吃虫草有了许多认识,但谁多没见过。不过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一些小朋友,就通过想象,把吃虫草吃虫的情景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学生作品:

(1)讨论、研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来做的?

剪贴

泥塑

(2)指其中一幅:猜猜它是怎么吃虫的?

四、学生作业

1、小组讨论:

(1)给你们想象的吃虫草起个怎样的名字?

(2)用什么材料制作?

(3)说说它是怎样吃虫的?

2、学生合作创作,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示

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取长补短。

美术类教案篇二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1、认识三原色

2、知道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画面。认识不同的红色,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能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种红色在画面上的运用。教学难点:能画出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运用各种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主体突出。

:水粉用具、水彩笔、蜡笔、色彩纸、剪刀、胶水、红色实物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全班分成四组:红队、蓝队、绿队、黄队。四个队分别以四种颜色树代表。获得奖励的在相应的树上贴上一个果子。二、认识三原色(出示课件,展示色卡)

师:你们猜猜世界上有哪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生:红、黄、蓝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这三种颜色我们又把它叫做(三原色)(出示课件)

师:这三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喜欢红色的`同学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红色,学习用红色作画。(课件出示课题)三、新授

1.体验红色的美感及红色的特点。

图片上是什么?这些图片上的红色给你什么感觉?(课件出示)

平时你还见到哪些红色的物体?2.欣赏书上的作品。

生活中的红色给你这么多美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学习红色在绘画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的?

(1)欣赏书上作品(课件出示,感受红色在绘画作品中的美感,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涂抹色彩。)

师:看了这么多红色的画,你最喜欢那一幅,为什么?生:(自由说)

师: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都以红色为主。

总结:这些作品都以红色为主,分别表现了丰收、欢庆、美丽的场面。(2)欣赏色调不同的两幅图片(解决:学会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层次更丰富。)

师:这幅画还有其他的小朋友也画了,这两幅画哪幅好,为什么?生:······

师:这副画中有哪些红色?生:······

师:你能调出来这些红色吗?

学生自由调色、展示(实物投影)

(3)欣赏其他作品(课件出示、拓展学生思维)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红色的画,认识了这么多红色,看看小朋友们是如何表现的?

四、学生实践(刚才欣赏了小朋友的画,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对红色的感受也表现出来?)

1、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你想画什么?用哪些红色?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五、评价学生作业。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美术类教案篇三

 

(一)通过本课学习,发掘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的个性思维方式和艺术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整合手段,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美术教案-未来的我产生主动参与、抒发情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美术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削弱既往由于基础、能力等因素形成的差异,主张学生彰显个性,以突出自我、易于表现、快乐无限为过程体验,感受艺术魅力。

 

(一)教学重点在于教师要有较高水准的示范、启发和点拨,造就学生创意思维如泉涌,只要是学生想到的内容都可以是创作之源。另外,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选择和搭配素材,也是获得意想不到效果的关键。不过,这个过程是要循序渐进,要避免学生急于求成的焦躁心态。

(二)教学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前素材的收集,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照片和插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操作技法的传授,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最实用且效果明显的图像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美术教案-未来的我

(一)学生课前准备创作用图像素材,最好录入软盘。教师也可用扫描仪、数码相机集中采集,并图像文件输入硬盘下为教学而专门建立的子目录。

(二)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创作用电脑,最好是装备有局域网的网络教室,学生能够相互访问,也可登陆教师提供的资源站点,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讨论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可使用《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教学课件进行示范讲解。课前要按照操作提示进行安装和调试。

(四)教学设计

美术类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恐龙等远古动物对学生进行有趣味的教学和交流,让学生在认识了解远古动物的外形特征、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

启发学生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古生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初步了解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生存环境,感受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

2.操作领域:引导学生抓住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古生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了解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抓住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范图等。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相关材料、油画棒、八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一段是地球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时代,人类

那时还没有出现,当然也没有任何建筑,浓密翠绿的树林无边无际,在茂盛的森林里出现了一种神秘的爬行动物,(播放恐龙音效)你们猜是什么动物?

生:恐龙

师:恐龙,是对一些史前爬行动物的统称。你知道恐龙生活的年代吗?生答。

(师补充:据说恐龙最早出现于大约2亿1千万年以前,生活于“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存在了大约1亿5千万年!其中在侏罗纪,是恐龙的黄金时期,到了白垩纪恐龙的种类达到鼎盛期。)

师:你们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生答

师:如果真有时光隧道,你们想不想穿越到远古的侏罗纪、白垩纪时期,亲眼看看恐龙生活的真实场景?

(出示课题——远古的动物)

二、认识恐龙

1.欣赏电影片段:恐龙生活的场景

师:你认识这些恐龙吗?恐龙体形大小差异很大,身长小至60厘米(美颌龙),大至52米(地震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出示恐龙与人的对比图)

2.展示霸王龙、三角龙、梁龙、剑龙等恐龙图片,分析它们的外形特点。

三、学画恐龙:

(1)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有关恐龙的图片和录像资料,大家想不想动手来画一画恐龙呢?

(2)在画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恐龙的身体结构。

(恐龙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

1.教师以梁龙为例进行演示。(对比马门溪龙或腕龙)

教师边演示边叙述:

梁龙是侏罗纪晚期的一种恐龙,它因拥有极庞大的身躯而闻名于世。梁龙的特征是庞大的身躯、长颈、很小的头部和鞭状的尾巴。我们画时可以先画梁龙的身体;再画它的四肢;然后画脖子和头,脖子可以伸直弯曲、向前向后,嘴巴可张可合;最后画尾巴,尾巴也可以进行方向和形状上的变化。(教师出示范图)

2.示范提示如何画剑龙、霸王龙(身体形状、剑龙背部突起;霸王龙的牙齿和爪子)

四、创作练习:

(1)画前先思考画一只什么样的恐龙:

a.用铅笔简单画出外形、位置(圆、半圆、椭圆、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

b.用油画棒描画出恐龙具体的身体部位,表现出斑点、花纹等特征。

(2)作业要求:形象生动突出,构思新颖巧妙。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作业

自评和互评

六、拓展

拓展一:

卡通恐龙的形象欣赏

拓展二:

恐龙死亡之谜:

曾经浩浩荡荡、生气勃勃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为什么一个不留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没有留下它们的后代,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这个谜永远激发着我们去猜想、去探索、去求知:

●小行星撞击理论: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一片黑暗,植物大量死亡。巨大的恐龙饥饿寒冷,无处藏身,全部灭绝了。

●免疫缺陷:在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忽然演化出了多种新型病原生物,恐龙等大量免疫系统有缺陷的.动物因无法抵御而灭绝了。

●气候骤变论: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异常的变化,温度忽然升高,造成雄性恐龙个体的生殖系统严重损坏,从而走向了最终的灭绝。●繁殖受挫理论:白垩纪晚期,恐龙在蛋的孵化中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因而造成了恐龙繁殖受挫。

●大气成分变化论:恐龙生活的中生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说明恐龙很适应高二氧化碳浓度的大气环境。随着时间推移,大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造成了恐龙的灭亡。

●彗星撞击论:太阳有一个围绕着它旋转的伴星,巨大的彗星受到这个伴星引力的干扰,在太阳系内产生了几万次的彗星风暴,其中的一些彗星风暴袭击了地球,造成下恐龙的灭亡。

●最新理论——大规模海底火山爆发: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引起了陆地气候的变化,因此影响了恐龙等动物的生存。虽然科学家们对恐龙的灭绝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推测,但至今为止仍没有—个肯定的答案,这有待后人的进一步探索、研究。

课后延伸:

●看—本介绍远古动物的书籍——彩图版《史前怪兽》、《恐龙小百科》。●推荐影视作品:《侏罗纪公园》、《史前公园》

板书设计:

远古的动物

a.用铅笔简单画出外形、位置(圆、半圆、椭圆、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

b.用油画棒描画出恐龙具体的身体部位,表现出斑点、花纹等特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