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实用15篇)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06:36:06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实用15篇)
时间:2023-04-04 06:36:06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一

[学法引导]

学习这两首诗,首先要了解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及诗人1921年写这两首诗时的经历和思想情绪,准确把握这两首诗的主题。

联想和想像的运用是这两首诗的一个学习重点。这两首诗都选自郭沫若的诗集《星空》,它们的结构、手法、情调都颇为相似,但描写的具体景致不同,由此唤起的联想和想像也不同。《天上的街市》描写的是繁星满天的晴朗的夜空,想像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而《静夜》描写的则是白云遮空的夜空,想像了“鲛人”在天河岸边的“对月流珠”,突出了静谧的氛围。学习中,要仔细体会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培养想像力。

此外,这两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学习中应反复吟咏,分清节奏,念准重音,把握其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读出其内含的感情。

[典题例析]

例题:《天上的街市》一诗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像的?试分析其作用。

解析:本文是考查学生对联想和想像这两个概念的了解和掌握。所谓联想,就是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个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彼此有一定的联系:或在空间或在时间上相接近;或相似;或有对立关系,或有因果关系……所谓想像,则是在原有感悟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

参考答案:在本诗中,诗人根据“街灯”和“明星”的相似点——星星点点,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顺着这一联想,诗人在后三节进而展开想像:天上有美丽的街市、天市上陈列着珍奇物品、天上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将虚构的“ 仙境”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缥缈(      )(       ):                                     

2、笼罩(      ):                                              

3、鲛人(      ):                                              

4、疏星(      ):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明”字不同于其他三个(    )

a、远远的街灯明了     b、闪着无数的明星     c、明灯处处照长街      d、窗明几净

2、“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灯笼”的正确解释是(    )

a、街灯         b、流星         c、天上的明星         d、以上三者都是

3、下列各项按意思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那/ 缥缈的空中               b、那隔着河的/ 牛郎/ 织女

c、漏出了/ 几点/ 疏星               d、怕/ 会有鲛人/ 在岸

4、“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不信,请看那朵流星”,这两句诗都用了句中逗号,对其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你看”之后使用逗号,能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

b、这两个逗号都为诗人与读者作感情交流增加了情趣。

c、若把句中逗号去掉,两句的意思都没有改变,语句也都通顺。

d、这两个逗号都很好地表现出诗人与读者指望着星空交流的情态。

三、填空题。

1、《天上的街市》和《静夜》的作者是       ,原名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         ,代表作有诗集《         》、《         》,话剧《        》。

2、《天上的街市》一诗以        和         描绘了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读者带进了神话的境界。诗中主要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        和对理想生活的        ,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3、《静夜》全诗紧扣住一个“     ”字,对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进行了描写,以笼罩天地的“      ”营造出                  的氛围,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训练二

一、 阅读《静夜》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1、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              的基础上,转而进入

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

2、在诗的第⑴节中,诗人用        、        、        、        、        这些意象,描述了静谧的夜景。

3、诗中借“              ”的传说,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2分)

4、诗的第⑴节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吗?为什么?

答:                                                                          

5、要读好一首诗,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十分重要。你能否试着给第⑵节诗标注朗读节奏和重音。(节奏用“/”标示,重音用“.”标示。)

6、面对月亮和白云,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试用一两个优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图景,表达你的情感。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问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⑴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⑵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⑶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⑷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7、请找出诗的⑴、⑵节的韵脚:                                          

8、诗中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分别象征了“乡愁”的哪些特征?(请摘引原文的语句回答)

长江水——                                 海棠红——

雪花白——                                 腊梅香——

9、诗中主要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并突出了乡愁之深。请摹仿这两种修辞手法各造一个句子。

答:                                                                            

10、诗歌中将“乡愁”寄托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四种意象中,想一想,还可以将“乡愁”寄托在什么意象中?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                                                                                                                                                   

11、古往今来,“乡愁”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你能否再写出几句与乡愁有关的古代诗句呢?【要求写出作者及朝代】(至少写三句。)

答:                                                                           

《郭沫若诗两首》训练一

āo  miǎo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ào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āo 指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ū 稀疏的星星。  二.1.a  2.b  3.d  4.c  三.1.郭沫若  郭开贞  诗人  学者  《女神》《星空》《屈原》  2.联想  想像  否定  追求  3.静  静  恬静、清新 

《郭沫若诗两首》训练二

1. 写景 想像  2. 月光、村庄、松林、白云、疏星  3. 鲛人流珠 惆怅、无奈  4. 不好。因为“漏”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小而亮,突出“疏”字,而“露”只是一般地显现。  5. 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6.(略) 7. 水 味 红 痛  8. 乡愁的滋味 乡愁的烧痛 乡愁的等待 乡土的芬芳  9. 比喻 反复 仿句略。  10. 如:天空(因为乡愁无边无际,就像天空一样。);鸟鸣(因为鸟鸣仿若从故乡传来,与故乡一样,让人魂牵梦萦。);黄连(黄连的苦恰如思乡的苦);圆月(圆月之夜,家人共聚,离乡之人更思乡。);大海(因为大海的波浪滔滔可以表明诗人对家乡的强烈思念。)等。  11. 如:李白(唐)《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湾(唐)《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马致远(元)《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二

教学设计(a)

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

诗人写天上美丽的街市,改造牛郎织女的故事,写跤人泣珠的传说,目的是与现实中

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表现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应适当介绍写作背景。

这两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

朗读指导。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  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还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

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

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

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 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

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

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

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在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

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一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

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书,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

“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

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所谓朕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讲解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

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

想象吗?

明确: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人由民间的

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

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确:诗人用“美丽的”未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

一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明确: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明确: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

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学习第三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h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

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

“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

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

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是

浅浅的,也不很宽广。

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

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这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明确: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雕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

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4.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朵”

5.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明确:“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总结分析全诗。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一生活

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

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

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明确: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乙。

板书设计 :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街灯(联想)明星(写实)街市——物品——人——生活(想象)

静夜

一、指导朗读。

1.这首诗和前一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请同学们先试读,试着划分节奏和重音。

2.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直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直快,要做到柔和、舒缓。全诗

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举,

对月/流珠?

二、分析、讲解全诗。

1.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节写实?哪节写想象?

明确:第一书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跤人对月流

珠的情形。

2.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一下全诗的意境。

明确: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

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

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校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

伤怀流泪呢?

3.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明确: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

怅情绪。

4.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

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但两首诗

还是有些区别的,请同学们细心感受一下,两首诗中哪首流露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

朗一点?

明确:前一首诗。这从两首诗所用的不同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来。

教学设计(b)

引导学生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诗中的思想内容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进

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天上的街市

一、开门见山,直接人题。

1.今天我们学习郭沫若写的诗《天上的街市》。(板书课文标题及作者)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齐读注释①)。

这首诗写于1921年10月。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

国运动在全国铺天盖地地展开,但不久却被残酷镇压下去。“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后,中国

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了社会的黑暗,思想上

有些伤感,但并不绝望,仍执著地寻求光明和理想。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判断下列字词的注音和书写是否正确?

隔 )甚sheng( 缥渺( o)(缈)

陈例( )(列)

三、朗读全诗,注意朗读的节奏及音韵。

1.教师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本诗朗读的节奏及押韵的字、并将押韵的字注音。

①按音节划分节奏,如:远远的墙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②押韵的字:一、星( )灯(d ng)二 市(sh )奇(q )

三、广(guong)往(wong)四、游(you)走(iou)

双句押韵。

2.学生齐读。

四、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联想和想象。

(一)1.问: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明确:明星。诗人立足远处,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

而产生联想。——远望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

的街灯。——仰望

这样,天上是群星闪耀,人间是万家灯火(灯火通明),人间天上交相辉映,~片光明,

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2.问:在第一节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明确:明、闪、现、点

“明”写出了人间万家灯火(灯火辉煌)的壮观景色。

“闪”写出了群星闪烁的姿态。

“现”既写出了天上的明星之多,又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点”字用得奇妙,它暗示了天上有人把街灯点亮了。一字传神,意境尽出。

想象的翅膀便由此“点”展开了。

那么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产生了哪些无穷无尽的通想呢?

(二)女生朗读第二节

空中定然有街市物品定然是珍奇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上的街市是美丽的,陈列的物品都是奇珍异宝,这是多么美妙的

遐想啊!诗中用两个“定然”来加强肯定语气,强调了天上的街市的存在,也强调了天上街

市的美好。

那天上的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三)男生朗读第三节、第四节

1.“天河”指“银河”,问: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是怎样的一条河?牛朗织女的生活又

是怎样的呢?

明确:天河:浅浅不甚宽广(甚:很)

牛郎织女:来往闲游自由幸福快乐

2.问:在民间传说中,天河是怎样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又是怎样?诗人为什么在诗中

要作这些改变?

明确: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牛郎飞不过去。通过织女的努力抗争,王母娘娘才允许牛

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织女被四天牢,牛郎带着两个孩子隔河

相望,他们过的是那种没有自由,相望却不能相聚的痛苦生活。

那么,在诗中,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

无拘无束闲游,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3.问:这些改变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寄寓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总结联想和想象的区别及作用)

五、分组朗读全诗。(分两大组,一组一句。)

问:本诗通过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理想和愿望?

明确:通过对天上街市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

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

这一理想而奋斗。

六、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附:第二首可要求学生根据学第一有诗的经验,自学。要求模仿老师备课的形式,写出教案。

板书设计 :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街灯明一一闪明星

明星现一——点街灯

光明

街市美丽一物品珍奇

天河浅浅不甚宽广

牛郎织女来往闲游

自由

幸福

美好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三

这两首诗都是郭沫若先生的早期诗作,当时他的作品常常借用神话传说,加以再创造,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作品中大胆的想像、奇特的构思,正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这两首诗歌都有这些特征:《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先描绘静谧的夜景,然后放飞想像,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所以教学时要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同时,能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

1、              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              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              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1、              有感情地朗读。

2、              在熟读美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远眺夜空,总会勾起人们无尽的幽思遐想。诗人郭沫若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天上的街市〉是诗人在以心灵的眼睛眺望夜空时所看到的。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心中所向往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         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并按“名、时、地、作、评”确定记忆重点。

三、朗读体验

1、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用铅笔做上记号。

2、              学生朗读,课件打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让学生对照。

3、              叫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上音乐〈星空〉,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4、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调动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诗里的想象世界。

5、              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四、探究讨论

1、              课件打出问题组,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①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②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③这些想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明确:

①街灯(联想)      明星(想象)      天上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     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②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③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④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五、背诵诗歌,体味语言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同时仔细体味诗歌语言好在哪里,并举例说明。

不求谈得多么全面,只要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等。

小结: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2、              用自己的话把诗歌的想象世界写出来。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晚上,你会有哪些遐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再随同诗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1、              听〈静夜〉诗歌朗诵,配上二胡曲〈月夜〉。

思考: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节属想象,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2、              学生自己朗读第一节,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夜景景象。

这是一个“平和洁净”的世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庄。月色白而淡,是一种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瞧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环境非常“雅”,而这种“雅”的氛围,是一种俗心难成的无言的教化。

3、              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第二节开头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的海雾,想像着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

诗人面对缥缈的星空,浮想连翩。晴夜高穹,银河该在何处?站在村边松林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色迷蒙,如烟、似雾,虚幻空灵。而银河岸边,只怕有一位鲛人对月伤心,泣泪而成珠。写作本诗时,已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内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让诗人怎能不鲛人泣珠、杜鹃啼血!

4、              多么奇瑰的想像,你能结合诗的意境,发挥你的想像,探究出诗人所“泣”的内容吗?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或者是无穷的思念?

先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和注释来理解。接着让学生发挥想像,畅所欲言,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理解。最后明确: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这正是诗歌的留白艺术。我们可以联系诗人当时的心境、处境,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填补这未说出的内容——是怀恋亲人,期待着即将来到的甜美的团聚;是思恋家园,期待着它们走出愁雾早见清朗;是孤独、无望,期盼美好自由温柔的人间——总之,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着诗人对祖国、对家园、对人民的一片深情。不同的人读着会联想出不同的美好答案。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让学生谈谈,然后明确: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把握好诗歌美好、恬静、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              请同学朗读,思考: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的景便没有活

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五、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小结:多么奇妙的想像,多么美好的诗歌,请大家课外阅读〈星空〉,诗歌能让你更加领略生活的美好!

教后反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四

【教学目标 】

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三、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教学要点】

一、阅读并整体把握理解诗歌。

二、进一步讨论理解诗情、诗意,讨论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四、学习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五、学习把握本诗的韵律和节奏。

六、训练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板书“天上的街市”。

问:天上有街市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

三、整体把握,提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可概括为: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

(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作家、学者。(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1919年至1920年,诗集中充满了“五四”时期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本课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2.《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中国虽然已经受过“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洗礼,但仍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郭沫若在其著名诗篇《凤凰涅槃》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展示已准备好的字幅)

凤凰鸟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架上香木,把自己活活烧死,临死之前,凤凰鸟唱着歌,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        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昂头我问天,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      我们飞向西方,

低头我问地,                  西方同是一座屠场。

地已死了,莫有点儿呼吸。      我们飞向东方,

伸头我问海,海正扬声而呜咽。  东方同是一座囚牢!

…………                      我们飞向南方,

啊啊!                        南方同是一座坟墓!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我们飞向北方,

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北方同是一座地狱!

宇宙呀,宇宙,                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当时的人世。(板书:屠场、囚牢、坟墓、地狱)

诗人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感到失望和痛苦,他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他有自己美丽的幻想和希望,《天上的街市》就表现了这种幻想和希望。

现在再请大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为什么把天上的街市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那么美好、自由幸福?

(学生回答应当没有困难了。可板书:抒写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五、理清写作思路,理解联想与想像的作用。

1.现在具体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老师引导学生逐段地归纳所写的内容,在归纳时可让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逐步从地上写到天上,从物写到人的,突出其中的联想过程和情感的发展。对诗中的词语也适当地引导学生加以理解。

板书: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      美丽、繁华      

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         自由、幸福    )

2.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联想和想像。

①作者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呢?──联想和想像。

②老师略作介绍: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所谓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的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结合具体例句进行说明。如从明星想到街灯,从街灯想到街市,这些是联想;可想出天上有街市,那就是一种创造,就是想像。)

六、请学生再齐读一遍课文,着重体会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特别美。(以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为主,以下要点供老师在学生不能回答时启发用)

1.第一节的“闪”“点”,写出了明星和街灯各自的特点。

前两句的比喻,本体是“街灯”,喻体是“明星”;后两句比喻的本体是“明星”喻体是“街灯”。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比喻,读起来特别的美,而内容上又从地上联想到了天上。这两个比喻构成了从地上写到天上的桥梁或天梯,写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非常自然。

2.后面三节,用了四个“定然”,一个“定”,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明明是想像的,却说“定然”,表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表现了作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追求。

3.“来往”一词是因相隔天河两岸而言,“闲游”是对他们已然团聚,正在享受欢聚的快乐而言,二词的位置和配搭很准确,断不可互换。

4.“朵”,用来作流星的量词,而不用“颗”,写出了流星的美,就像花儿一样。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七、学习把握本诗的节奏和韵脚。

1.前段时间,有同学在作业 中问我,写诗一定要押韵吗?应怎样押韵呢?

现在就请大家来读一读这首新诗,看看他是否押韵,是怎么押韵的?(由学生发言归纳出)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本诗的韵脚都在每节的二、四句的末尾,各小节所押的韵不一样。第一节是ing与eng韵母相近,第二节是i韵母相同,第三节是uang韵母相同,第四节是ou韵母相同。

其实,新诗押韵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读来有韵律感,流畅、顺口就行。新诗也有很多不押韵的,不过押韵的读来,比不押韵的总要优美上口些。

2.新诗一般还具有一定的节奏,就像唱歌有节奏一样。节奏感可以增加诗的美感,读出诗的节奏,可以增强对诗的理解和领悟。(可先请一个学生来读,要求分辩出节奏来,然后进行纠正。老师可就一些两可的情况略作说明。)

八、同学们正在如花的年纪,,正是诗样的年华,充满了幻想和想像,正是有诗情,好写诗的岁月,大家要多读诗,学写诗。

今天的作业 就是请大家大胆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运用联想想像等手段,每人写一首诗。可以写宇宙星空、太阳月亮、也可以写清晨黄昏、课内课外,可以写春花秋草、暴雨狂风,也可以写人与人的对话、心灵的独白……。最好是有感而发。写得好的我们可以收集起来办个诗刊。

【板书设计 】

天上的街市     选自《星空》       

郭沫若

人间:屠场、囚牢、坟墓、地狱      天上: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思路和内容: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     美丽、繁华      

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         自由、幸福    

联想:从一物想到另一物         想像:创造性地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词语:闪、点      定然       定       来往       闲游      朵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第二课时

静夜

【教学要点】

一、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像(虚写)的关系。

三、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四、做联想和改写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

《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像,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范读、学生齐读。

三、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1.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2.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承上启下,引发联想。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上下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

5.下面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

(回答了,“远远的海雾模糊”就是回答,即“天河就在那远远的、海雾模糊的地方”。这说明了“天河何处”是个设问句。)

6.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

(用得好。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中的神话故事。)

7.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先由学生讲,然后老师进一步补充。

(补充:鲛人,亦作“蛟人”。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张华的《博物志》中还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叫“鲛绡”。《述异志》:“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 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

8.“鲛人在岸”,岸在何处?

(在南海岸边,此在“海雾模糊”之海岸,即在天上。天上有海,岸边有鲛人。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在天河岸边。)

9.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这个神话传说中,最美的、最神奇的就是眼能泣珠,故作者既想像出鲛人,自然就会联想到她的神奇本领。可这到底表达一种什么感情呢?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有优美。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四、让学生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五、郭沫若这两首诗,都发挥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写眼前景的一般是实写,写不在眼前的想像的一般叫虚写。请大家分别找出两首诗中的实写和虚写。

(《天上的街市》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三、四节是虚写;《静夜》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节是虚写。)

六、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四步中间的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七、请看课文后边的练习第三题,先让学生读《夕暮》,对诗意略作讨论后,再把原诗改写为一段散文。如果有时间,可以课内完成,并作课内交流,如果时间不够,就留到课外去完成。

补充:

《夕暮》是一首写景短诗,诗人废名在20世纪40年代说过:“像郭沫若的《夕暮》,是新诗的杰作,如果中国的新诗中准我选一首,我只好选它。”这个评价有些夸张,但也可见这首小诗的魅力。

诗中用比喻的手法,编织了个童话故事般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善良美好的童心。

八、根据学生前一节课的要求和学生写作的情况,继续鼓励学生写诗,为下一节的练习课做好准备。

【板书】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朦胧、恬静的美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木质”和“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第三课时

【教学安排】

内容:写作讲评和练习课

主要做法:将学生的诗歌作品和改写收起来,选择其中较好的进行讲评,针对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一些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课内背诵和默写这课的两首诗。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五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②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①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

② 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 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想像过程(板书):

街灯

}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讨论时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情节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被分隔天河两岸不得相聚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为什么硬要拆散他们?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教师可以明确:

a.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b.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c.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讨论中也可以穿插介绍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时代背景,但是要简略,不能涉及得过多过深。

②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声音不要太高,语气舒缓,要带出轻松神往之意。

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① 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以上内容,学生讨论时可能说不全面,教师可以提示,要帮助学生明白产生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② 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说,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d.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不要对学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论化,学生能结合诗歌把体会说出来就行了。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布置作业 

① 背诵这首诗,会默写。

② 发挥想像,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静夜》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再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读课文

① 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读节奏、重音。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② 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探究学习

①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a.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b.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c.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a.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b.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叫咱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像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像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c.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d.第4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欢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②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a.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轻柔地、舒缓地、带点神秘味的反复朗读最后两句,再讨论翻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想像世界。可让学生对鲛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选择《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

这个练习也属于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说,互相补充,培养学生联想与想像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总结课文

① 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② 教师小结。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启示我们,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布置作业 

① 熟练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② 想像练习。

在青岛崂山海滨,有一处风光秀丽的旅游景点——石老人。这里因为湛蓝的大海中有一块状如老人的大石头而得此名。请你发挥想像。写一个有关石老人的故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乡的某一处历史遗迹,或根据自己掌握的民间故事进行拓展写作。

③ 荐阅读:郭沫若诗集《女神》。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六

【教学目标 】

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三、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课时安排】

共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讲《天上的街市》,第二课时讲《静夜》,第三课时讲相关的诗歌常识和作业 评讲。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教学要点】

一、阅读并整体把握理解诗歌。

二、进一步讨论理解诗情、诗意,讨论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四、学习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五、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从刚学过古典诗词入手,导入  新的现代诗歌单元。然后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板书“天上的街市”。

问:天上有街市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如有读错的,及时进行纠正。

三、整体把握,提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可概括为: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

(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作家、学者。(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1919年至1920年,诗集中充满了“五四”时期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本课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2.《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中国虽然已经受过“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洗礼,但仍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郭沫若在其著名诗篇《凤凰涅槃》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展示已准备好的字幅)

凤凰鸟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架上香木,把自己活活烧死,临死之前,凤凰鸟唱着歌,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        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昂头我问天,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      我们飞向西方,

低头我问地,                  西方同是一座屠场。

地已死了,莫有点儿呼吸。      我们飞向东方,

伸头我问海,海正扬声而呜咽。  东方同是一座囚牢!

…………                      我们飞向南方,

啊啊!                        南方同是一座坟墓!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我们飞向北方,

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北方同是一座地狱!

宇宙呀,宇宙,                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当时的人世。请学生找出对当时这个黑暗世界的四个比喻。(板书:屠场、囚牢、坟墓、地狱)

诗人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感到失望和痛苦,他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他有自己美丽的幻想和希望,《天上的街市》就表现了这种幻想和希望。

现在再请大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为什么把天上的街市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那么美好、自由幸福?

(学生回答应当没有困难了。可板书:抒写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五、理清写作思路,理解联想与想像的作用。

1.现在具体看看作者在诗中是怎么从地上写到天上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逐步从地上写到天上,从物写到人的,突出其中的联想过程和美好的想像。对诗中的词语也适当地引导学生加以理解。

板书: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      美丽、繁华      

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         自由、幸福    )

2.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联想和想像。

①作者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呢?──联想和想像。

②老师略作介绍: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所谓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的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结合具体例句进行说明。如从明星想到街灯,从街灯想到街市,这些是联想;可想出天上有街市,那就是一种创造,就是想像。)

六、请学生再齐读一遍课文,着重体会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特别美。(以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为主,以下要点供老师在学生不能回答时启发用)

1.第一节的“闪”“点”,写出了明星和街灯各自的特点。

2.第一节的两个比喻特别美。第一个比喻的本体是“街灯”,喻体是“明星”;第二个比喻的本体是“明星”喻体是“街灯”。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比喻,读起来特别的美,而内容上又从地上联想到了天上。这两个比喻构成了从地上写到天上的桥梁或天梯,写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非常自然。

3.后面三节,用了四个“定然”,一个“定”,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明明是想像的,却说“定然”,表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表现了作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追求。

4.“来往”一词是因相隔天河两岸而言,“闲游”是对他们已然团聚,正在享受欢聚的快乐而言,二词的位置和配搭很准确,断不可互换。

5.“朵”,用来作流星的量词,而不用“颗”,写出了流星的美,就像花儿一样。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七、同学们正在如花的年纪,,正是诗样的年华,充满了幻想和想像,正是有诗情,好写诗的岁月,大家要多读诗,学写诗。

今天的作业 就是请大家大胆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运用联想想像等手段,每人写一首诗。可以写宇宙星空、太阳月亮、也可以写清晨黄昏、课内课外,可以写春花秋草、暴雨狂风,也可以写人与人的对话、心灵的独白……。不要抄别人的,最好是有感而发。写得好的我们可以收集起来办个诗刊。

八、如有时间,就让学生读这首诗来背。如没有时间就要求学生课后背诵。

【板书设计 】

天上的街市     选自《星空》      

郭沫若

人间:屠场、囚牢、坟墓、地狱      天上: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目的:抒写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思路: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     美丽、繁华      

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         自由、幸福    

联想:从一物想到另一物       想像:创造性地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词语:闪、点      定然       定       来往       闲游

第二课时

静夜

【教学要点】

一、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像(虚写)的关系。

三、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四、做联想和改写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像,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范读、学生齐读。

三、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1.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2.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承上启下,引发联想。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上下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

5.下面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

(回答了,“远远的海雾模糊”就是回答,即“天河就在那远远的、海雾模糊的地方”。这说明了“天河何处”是个设问句。)

6.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

(用得好。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中的神话故事。)

7.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先由学生讲,然后老师进一步补充。

(补充:鲛人,亦作“蛟人”。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张华的《博物志》中还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叫“鲛绡”。《述异志》:“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 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

8.“鲛人在岸”,岸在何处?

(在南海岸边,此在“海雾模糊”之海岸,即在天上。天上有海,岸边有鲛人。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在天河岸边。)

9.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这个神话传说中,最美的、最神奇的就是眼能泣珠,故作者既想像出鲛人,自然就会联想到她的神奇本领。可这到底表达一种什么感情呢?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四、让学生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五、郭沫若这两首诗,都发挥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写眼前景的,一般是实写。写不在眼前的想像的一般叫虚写。请大家分别找出两首诗中的实写和虚写。

(《天上的街市》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三、四节是虚写;《静夜》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节是虚写。)

六、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四步中间的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七、请看课文后边的练习第三题,先让学生读《夕暮》,对诗意略作讨论后,再把原诗改写为一段散文。如果有时间,可以课内完成,并作课内交流,如果时间不够,就留到课外去完成。

补充:

《夕暮》是一首写景短诗,诗人废名在20世纪40年代说过:“像郭沫若的《夕暮》,是新诗的杰作,如果中国的新诗中准我选一首,我只好选它。”这个评价有些夸张,但也可见这首小诗的魅力。

诗中用比喻的手法,编织了个童话故事般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善良美好的童心。

八、根据学生前一节课的要求和学生写作的情况,继续鼓励学生写诗,为下一节的练习课做好准备。

【板书】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朦胧、恬静的美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木质”和“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一、学习掌握两诗的韵律。

二、掌握两诗的节奏。

三、作业 评讲。

四、学生提问、释疑。

【教学安排】

一、学习把握两诗的韵脚。

前段时间,有同学在作业 中问我,写诗一定要押韵吗?应怎样押韵呢?

1.现在就请大家来读一读第一这首新诗,看看他是否押韵,是怎么押韵的?(由学生发言归纳出)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本诗的韵脚都在每节的二、四句的末尾,各小节所押的韵不一样。第一节是inɡ与enɡ韵母相近,第二节是i韵母相同,第三节是uanɡ韵母相同,第四节是ou韵母相同。

2.再看第二首诗的韵脚。

第一节:林──星     一个in 一个inɡ ,韵母接近。

第二节:处──糊──珠     韵母都是u .

其实,新诗押韵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读来有韵律感,流畅、顺口就行。新诗也有很多不押韵的,不过押韵的读来,比不押韵的总要优美上口些。

二、新诗一般还具有一定的节奏,就像唱歌有节奏一样。节奏感可以增加诗的美感,读出诗的节奏,可以增强对诗的理解和领悟。(可先请一个学生来读,要求分辩出节奏来,然后进行纠正。老师可就一些两可的情况略作说明。)

三、作业 讲评。

主要做法:将学生的诗歌作品和改写收起来,选择其中较好的进行讲评,针对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一些讲解。

四、学生提问,大家讨论解答,老师指导并解答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七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二、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2、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

②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想像过程(板书):

街灯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4、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讨论时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情节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被分隔天河两岸不得相聚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为什么硬要拆散他们?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5、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教师可以明确:

a.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b.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c.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讨论中也可以穿插介绍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时代背景,但是要简略,不能涉及得过多过深。

②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声音不要太高,语气舒缓,要带出轻松神往之意。

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①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以上内容,学生讨论时可能说不全面,教师可以提示,要帮助学生明白产生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②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说,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d.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不要对学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论化,学生能结合诗歌把体会说出来就行了。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6、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7、布置作业

①背诵这首诗,会默写。

②发挥想像,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静夜》

二、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再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读节奏、重音。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②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2、探究学习

①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a.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b.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c.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a.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b.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叫咱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像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像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c.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d.第4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欢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②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a.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轻柔地、舒缓地、带点神秘味的反复朗读最后两句,再讨论翻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想像世界。可让学生对鲛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选择《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

这个练习也属于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说,互相补充,培养学生联想与想像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总结课文

①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②教师小结。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启示我们,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4、布置作业

①熟练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②想像练习。

在青岛崂山海滨,有一处风光秀丽的旅游景点石老人。这里因为湛蓝的大海中有一块状如老人的大石头而得此名。请你发挥想像。写一个有关石老人的故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乡的某一处历史遗迹,或根据自己掌握的民间故事进行拓展写作。

③荐阅读:郭沫若诗集《女神》。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八

长沙市井湾子中学    陈春燕

1.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歌的主旨

2.            欣赏诗歌奇妙的想象,并能在阅读诗歌时展开自己的想象

3.            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1.            加强对诵读的指导

2.            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抓住诗魂

3.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            加强朗读指导           

2.            领悟诗歌主旨

3.            培养想象力

朗读领悟法学习《天上的街市》,比较阅读法学习《静夜》

:一课时

同学们,每当繁星闪烁或明月高挂的夜晚,我总爱仰望星空,产生无限的遐想。我多想摘一颗最美的星星送给你们。今天我终于有一件礼物可以送给大家了。(出示星空图)喜不喜欢?(喜欢)是啊,我们不能摘到星星,但我们有飞扬的思绪,有丰富的想象。大诗人郭沫若用他奇特的想象,写成了《天上的街市》,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1.            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作者。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            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归纳朗读要求

1)            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            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悟。

1.            再次自读 

2.            指导朗读、并评点齐读、

3.            师评点

4.            师读

同学们在美读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第一节:描写了美丽的夜景,

作者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景物?

明确: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灯,由街灯联想到了明星。

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

明确:因为它们有相似点。

街灯“点”,明星“闪”,“点”和“闪”能否互换?

明确:不能,“点”暗示天上有人在点灯。

第二节:由街灯联想到了街市,进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1)你能想象出天上的街市会有哪些物品吗?或者你想到天上的街市去买些什么物品呢?

(2)两个“定然”能否改成“是否”?为什么?

第三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骑牛图)

第四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闲游图)

这两节描写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指名复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教师起头:从前,有一位勤劳能干的青年名叫牛郎,他和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

(1)、诗中所写的和传说中的一样吗?

(2)、作者为什么要改写传说呢?

明确:不一样.表达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分析这一点时,穿插介绍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诗人所写的天上的人及他们的生活,这些都存在吗?(不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

明确:不存在. 想象。

教师讲述:同样是通过想象创造的故事,结局却截然不同。

小结:这首诗诗人通过两个神话般的意象,给我们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的意境。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由地上想到天上的呢?

街灯→ 明星 →  街市 → 物品 → 人 → 生活  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此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仿句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者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

2、笼中的小鹦鹉,                        。

3、月光照在地上,                         。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

1、背景简介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这期间他曾两次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描绘了一个非常凄美的场面,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在对月沉思。这是诗人对时代的哀伤、无奈、惆怅和思念祖国亲人的心灵投射。

2小组合作学习

看看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 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精神令人赞赏。教学内容很多,程度高的班级能圆满完成任务,程度差点的宜用两课时,但都能达到当堂背诵。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九

教材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选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它们都短小、精粹,清新、优美,适合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追求理想、追求美的愿望。它们的结构、手法和情调都颇为类似,可以进行比较教学。《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先描绘静谧的夜景,然后放飞想像,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所以教学时要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同时,能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在熟读美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学生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你喜欢星光灿烂的夜晚吗?能说说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投影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诗歌,指导朗读。

1、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作者。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3、归纳朗读要求

1)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悟。

1、再次自读。

2、指导朗读并评点,齐读。

3、师评点。

4、师读。

四、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同学们在美读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第一节:描写了美丽的夜景

(1)作者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景物?

明确: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灯,由街灯联想到了明星。

(2)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

明确:因为它们有相似点。

(3)街灯“点”,明星“闪”,“点”和“闪”能否互换?

明确:不能,“点”暗示天上有人在点灯。

第二节:由街灯联想到了街市,进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1)你能想象出天上的街市会有哪些物品吗?或者你想到天上的街市去买些什么物品呢?

(2)两个“定然”能否改成“是否”?为什么?

第三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骑牛图)

第四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闲游图)

这两节描写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指名复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教师起头:从前,有一位勤劳能干的青年名叫牛郎,他和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

(1)诗中所写的和传说中的一样吗?

(2)作者为什么要改写传说呢?

明确:不一样.表达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分析这一点时,穿插介绍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诗人所写的天上的人及他们的生活,这些都存在吗?(不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

明确:不存在,想象。

教师讲述:同样是通过想象创造的故事,结局却截然不同。

小结:这首诗诗人通过两个神话般的意象,给我们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的意境。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由地上想到天上的呢?

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

1) 诗中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象的诗句?

2)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3) 诗人怎样由联想而进入想象?想象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4) 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教师予以引导、明确,掌握全诗结构和主旨。

归纳想象思路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课堂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2、用自己的话把诗歌的想象世界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晚上,你会有哪些遐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再随同诗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二、朗读品味

1、听〈静夜〉诗歌朗诵,配上二胡曲〈月夜〉。

思考: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节属想象,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2、学生自己朗读第一节,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夜景景象。

这是一个“平和洁净”的世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庄。月色白而淡,是一种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瞧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环境非常“雅”,而这种“雅”的氛围,是一种俗心难成的无言的教化。

3、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第二节开头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的海雾,想像着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

诗人面对缥缈的星空,浮想连翩。晴夜高穹,银河该在何处?站在村边松林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色迷蒙,如烟、似雾,虚幻空灵。而银河岸边,只怕有一位鲛人对月伤心,泣泪而成珠。写作本诗时,已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内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让诗人怎能不鲛人泣珠、杜鹃啼血!

4、多么奇瑰的想像,你能结合诗的意境,发挥你的想像,探究出诗人所“泣”的内容吗?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或者是无穷的思念?

先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和注释来理解。接着让学生发挥想像,畅所欲言,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理解。最后明确: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这正是诗歌的留白艺术。我们可以联系诗人当时的心境、处境,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填补这未说出的内容——是怀恋亲人,期待着即将来到的甜美的团聚;是思恋家园,期待着它们走出愁雾早见清朗;是孤独、无望,期盼美好自由温柔的人间——总之,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着诗人对祖国、对家园、对人民的一片深情。不同的人读着会联想出不同的美好答案。

三、再次朗读,探究解疑。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让学生谈谈,然后明确: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把握好诗歌美好、恬静、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请同学朗读,思考: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四、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1、两首诗歌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可从内容、意境、语言、写法等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2、两首诗歌有何异同?

相同点: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 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五、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区别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此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联想和想象练习

仿句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笼中的小鹦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照在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小结。

多么奇妙的想像,多么美好的诗歌,请大家课外阅读《星空》,诗歌能让你更加领略生活的美好!

七、朗诵比赛。

背诵两首诗歌。小组间互背,推荐背的好的全班交流。

八、布置作业。

将《天上的街市》扩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设想:本文是两首想象力丰富的现代诗歌,意境优美。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去朗读,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本节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请闭上眼睛想如果在群星璀璨的夜晚,我们仰望天空,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想象后回答)不错,夜空带给我们许多神奇的传说,夜空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作品,字词:(学生班内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学者。他的著作很多,有话剧《屈原》等,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

《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 《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缥(piāo)  缈(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学生试读并用铅笔标记节奏划分。与教师课件出示节奏划分对比同时听配乐范读。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3、学生根据节奏和范读情形,自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4、学生朗读展示。找出诗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或画面?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三、合作探究(根据学生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1、你认为作者由街灯想到明星或由明星想到街灯合理吗?

示例:“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就自然联想到明星。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种联想具体表现出来。同理,作者看到“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联想街灯。这样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2、作者的想象过程是怎样的?

明星到天上的街市再到珍奇的物品最后到自由的牛郎织女。

3、你读出了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天上街市的美丽、富庶、幸福、自由体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揭露、否定,表达了诗人对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美?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示例:押韵之美: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

用词准确之美:明、闪、现、点①“明”写出了人间万家灯火(灯火辉煌)的壮观景色。②“闪”写出了群星闪烁的姿态。③“现”既写出了天上的明星之多,又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④“点”字用得奇妙,它暗示了天上有人把街灯点亮了。一字传神,意境尽出。想象的翅膀便由此“点”展开了。

信念坚定之美: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课堂小结: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作业:1、背诵诗歌。2、预习《静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像,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重在让学生自主朗读,教师适当引导。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 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2、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示例:第一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节属想象,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示例: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2、比较阅读:看看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

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四、拓展延伸:

1、背诵两首诗歌。

2、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牵牛花开放了,……

@笼中的小鹦鹉,……

@月光照在地上,……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课堂小结:“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启示我们,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请大家课外阅读《星空》,诗歌能让你更加领略生活的美好!相信你的想象、联想力也是非常丰富的。

作业:1、默写两首诗歌。

2、发挥想像,将《天上的街市》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十一

一、目标与要求

1.正确诵读这两首诗。

2.区分诗中写实的诗句和想象的诗句。

3.体会联想在诗中的作用。

4.理解作者思路,把握诗的大意。

二、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学习这两首诗,要了解作者郭沫若的相关情况,理清作者的思路,想一想:诗中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象的诗句。诗人是怎样由联想而进人想象的,想象又是怎样展开的。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读读背背。 ①重点与难点

1.《天上的街市》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共四节。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

这一节通过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的回环往复的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境的美妙意境。

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这一节通过想象天上街市的繁华富庶,天上生活的幸福美好,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进而想象天上的生活。牛郎织女,一对恩爱夫妻,在耕织之余,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游逛,自由而美满。 2.《静夜》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只有两节。

第一节,描绘静夜的景色。着重突出一个“静”字,淡淡的月光,静溢的松林,挂着的白云,稀疏的星辰,塑造了月夜静思的环境。

第二节,由静夜联想到跤人流珠的传说。

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流露出感伤的情绪。

3.联想在诗中的作用。

联想是艺术想象的形式之一,它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点为“触媒”,由此及彼,由现实想到历史,由自然想到传说,想到社会,由生活想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十二

27、郭沫若诗两首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歌的主旨。

2、欣赏诗歌奇妙的想象,并能在阅读诗歌时展开自己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指导 。

2、领悟诗歌主旨。

3、培养想象力。教学方法:诵读法、想像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学生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6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19xx年赴日留学,先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海涅、席勒、莎土比亚、雪莱、惠特曼及北欧、法国、俄国进步作家的作品,哲学上受到泛神论的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1年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从事新文学活动。皖南事变前后,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六部历史剧,很好地发挥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1944年3月,为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三百周年,写了长文《甲申三百年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扬。1949年后担任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四、朗读体验

1、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

2、学生朗读,课件打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让学生对照。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生字:缥(piāo)  缈(miǎo)

(2)生词: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

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3、 叫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上音乐《星空》,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4、学生再读全诗,注意诗歌的韵脚,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韵律美。

5、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五、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联想和想象。

1、研习诗作第一节,体味联想的自然。

思考:

(1)街灯与明星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为什么把“街灯”比作“明星”,又为什么把“明星”比作街灯?

(2)在第一节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明确:明、闪、现、点

①“明”写出了人间万家灯火(灯火辉煌)的壮观景色。

②“闪”写出了群星闪烁的姿态。

③“现”既写出了天上的明星之多,又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④“点”字用得奇妙,它暗示了天上有人把街灯点亮了。一字传神,意境尽出。想象的翅膀便由此“点”展开了。

那么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产生了哪些无穷无尽的想像呢?

2、研习诗作后三节,体味想像的丰富和意境的优美。

(1)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诗作是怎样逐步展开想像的?

(2)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3)这些想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五、背诵诗歌,体味语言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同时仔细体味诗歌语言好在哪里,并举例说明。

六、小结: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预习《静夜》。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晚上,你会有哪些遐思呢?这节课,让我们再随同诗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二、朗读品味

1、 听《静夜》诗歌朗诵。思考:

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2、 学生自己朗读第一节,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夜景景象。

3、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你能结合诗的意境,发挥你的想像,探究出诗人所“泣”的内容吗?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或者是无穷的思念?

明确:第二节开头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诗人面对缥缈的星空,浮想连翩。晴夜高穹,银河该在何处?站在村边松林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色迷蒙,如烟、似雾,虚幻空灵。而银河岸边,只怕有一位鲛人对月伤心,泣泪而成珠。

三、朗读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2、请同学朗读,思考: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四、比较阅读:看看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点:

(1)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2)内容: 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3)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4)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2、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五、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六、小结:多么奇妙的想像,多么美好的诗歌,请大家课外阅读《星空》,诗歌能让你更加领略生活的美好!

七、作业布置:背诵默写两首诗。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

《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本课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三、写作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仁人志士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去了,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眼前的一切,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失望和痛苦,但他并没有悲观绝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于是,他写下了这首美丽而又迷人的诗。

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用铅笔做上记号。

(3)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学生讨论并归纳:

(1)“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就自然联想到明星(这是类似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种联想具体表现出来。同理,作者看到“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联想街灯。这样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1)逐步展开想像的过程:

街灯

天上的街市

明星

珍奇的物品→自由的牛郎织女

(2)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诗作中描绘了两幅令人心醉的图画:骑牛图、闲游图。“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3)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天上街市的美丽、富庶、幸福、自由体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揭露、否定,表达了诗人对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不求谈得多么全面,只要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

1、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

2、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

3、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等。

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第一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节属想象,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2、这是一个“平和洁净”的世:   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庄。月色白而淡,是一种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瞧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结尾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这正是诗歌的留白艺术。写作本诗时,已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内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让诗人怎能不鲛人泣珠、杜鹃啼血! 联系诗人当时的心境、处境,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填补这未说出的内容——是怀恋亲人,期待着即将来到的甜美的团聚;是思恋家园,期待着它们走出愁雾早见清朗;是孤独、无望,期盼美好自由温柔的人间——总之,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着诗人对祖国、对家园、对人民的一片深情。

让学生谈谈,然后明确:

1、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把握好诗歌美好、恬静、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板书】 

《静夜》 

郭沫若 

月夜晚景(写实):朦胧、恬静的美 

鲛人泣珠(想像):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②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①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

② 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 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想像过程(板书):

街灯

}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讨论时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情节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被分隔天河两岸不得相聚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为什么硬要拆散他们?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教师可以明确:

a.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b.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c.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讨论中也可以穿插介绍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时代背景,但是要简略,不能涉及得过多过深。

②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声音不要太高,语气舒缓,要带出轻松神往之意。

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① 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以上内容,学生讨论时可能说不全面,教师可以提示,要帮助学生明白产生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② 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说,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d.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不要对学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论化,学生能结合诗歌把体会说出来就行了。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布置作业 

① 背诵这首诗,会默写。

② 发挥想像,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静夜》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再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读课文

① 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读节奏、重音。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② 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探究学习

①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a.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b.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c.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a.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b.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叫咱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像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像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c.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d.第4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欢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②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a.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轻柔地、舒缓地、带点神秘味的反复朗读最后两句,再讨论翻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想像世界。可让学生对鲛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选择《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

这个练习也属于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说,互相补充,培养学生联想与想像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总结课文

① 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② 教师小结。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启示我们,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布置作业 

① 熟练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② 想像练习。

在青岛崂山海滨,有一处风光秀丽的旅游景点——石老人。这里因为湛蓝的大海中有一块状如老人的大石头而得此名。请你发挥想像。写一个有关石老人的故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乡的某一处历史遗迹,或根据自己掌握的民间故事进行拓展写作。

③ 荐阅读:郭沫若诗集《女神》。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十四

一、目标与要求

1.正确诵读这两首诗。

2.区分诗中写实的诗句和想象的诗句。

3.体会联想在诗中的作用。

4.理解作者思路,把握诗的大意。

二、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学习这两首诗,要了解作者郭沫若的相关情况,理清作者的思路,想一想:诗中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象的诗句。诗人是怎样由联想而进人想象的,想象又是怎样展开的。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读读背背。

①重点与难点

1.《天上的街市》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共四节。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

这一节通过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的回环往复的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境的美妙意境。

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这一节通过想象天上街市的繁华富庶,天上生活的幸福美好,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进而想象天上的生活。牛郎织女,一对恩爱夫妻,在耕织之余,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游逛,自由而美满。

2.《静夜》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只有两节。

第一节,描绘静夜的景色。着重突出一个“静”字,淡淡的月光,静溢的松林,挂着的白云,稀疏的星辰,塑造了月夜静思的环境。

第二节,由静夜联想到跤人流珠的传说。

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流露出感伤的情绪。

3.联想在诗中的作用。

联想是艺术想象的形式之一,它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点为“触媒”,由此及彼,由现实想到历史,由自然想到传说,想到社会,由生活想到哲理、人生,从而表现诗人独特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怀。这两首诗都成功地运用了联想,由星空联想到天河,联想到跤人流珠的传说,由地上的街市联想到天上的明星,联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厌恶,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0.问题与方法

1.诗中哪些是写实的句子,哪些是想象的句子?

两首诗中第一节都是写实句子,其余的都是想象的句子。

2.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如何?

这两首诗都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集《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时国内的“五四’海潮已过,政局混乱。作者思想感情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的空幻境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慰安。因此,诗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三、学与练设计

0识记与理解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___ 闲游: 笼罩:_ 鲛人:__

2.填空。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郭沫若,他原名__,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他的代表诗集有____._一等

3.理出作者联想的思路。

《天上的街市》:____ 《静夜》:—————

0巩固与掌握 阅读下面两节诗,然后答题。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箱在走。

1.诗中的两处括号,依次填上合适的词的一项是。

a宽阔闲游b.宽广旅游 c.宽广闲游d.宽阔旅游

2.诗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结合全诗,对本诗中心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 b.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c.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牛活的向往,激 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d.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现实黑暗生活的逃避。 4.给上面两节诗标上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0拓展与迁移 阅读课后练习三郭沫若的《夕暮》,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这首诗里,是看到了什么而联想到什么,最后才联想到“牧羊的人”的?

2.任何两个词语,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可以建立联系。如:钢笔一月亮可以作如下联想:钢笔一作文一题目一中秋一月亮。再如大海一小狗:大海一渔家一宠物一小狗。

请你也试一试就下面词语进行联想:田野一汽车;人一木星;电脑一垃圾。

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 郭沫若初中语文有哪几篇篇十五

教材分析:

这两首诗都是郭沫若先生的早期诗作,当时他的作品常常借用神话传说,加以再创造,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作品中大胆的想像、奇特的构思,正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这两首诗歌都有这些特征:《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先描绘静谧的夜景,然后放飞想像,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所以教学时要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同时,能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              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              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

2、              在熟读美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学生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远眺夜空,总会勾起人们无尽的幽思遐想。诗人郭沫若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天上的街市〉是诗人在以心灵的眼睛眺望夜空时所看到的。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心中所向往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         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并按“名、时、地、作、评”确定记忆重点。

三、朗读体验

1、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用铅笔做上记号。

2、              学生朗读,课件打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让学生对照。

3、              叫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上音乐〈星空〉,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4、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调动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诗里的想象世界。

5、              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四、探究讨论

1、              课件打出问题组,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①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②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③这些想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明确:

①街灯(联想)      明星(想象)      天上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     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②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③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④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五、背诵诗歌,体味语言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同时仔细体味诗歌语言好在哪里,并举例说明。

不求谈得多么全面,只要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等。

小结: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2、              用自己的话把诗歌的想象世界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晚上,你会有哪些遐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再随同诗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二、朗读品味

1、              听〈静夜〉诗歌朗诵,配上二胡曲〈月夜〉。

思考: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节属想象,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2、              学生自己朗读第一节,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夜景景象。

这是一个“平和洁净”的世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庄。月色白而淡,是一种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瞧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环境非常“雅”,而这种“雅”的氛围,是一种俗心难成的无言的教化。

3、              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第二节开头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的海雾,想像着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

诗人面对缥缈的星空,浮想连翩。晴夜高穹,银河该在何处?站在村边松林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色迷蒙,如烟、似雾,虚幻空灵。而银河岸边,只怕有一位鲛人对月伤心,泣泪而成珠。写作本诗时,已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内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让诗人怎能不鲛人泣珠、杜鹃啼血!

4、              多么奇瑰的想像,你能结合诗的意境,发挥你的想像,探究出诗人所“泣”的内容吗?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或者是无穷的思念?

先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和注释来理解。接着让学生发挥想像,畅所欲言,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理解。最后明确: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这正是诗歌的留白艺术。我们可以联系诗人当时的心境、处境,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填补这未说出的内容——是怀恋亲人,期待着即将来到的甜美的团聚;是思恋家园,期待着它们走出愁雾早见清朗;是孤独、无望,期盼美好自由温柔的人间——总之,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着诗人对祖国、对家园、对人民的一片深情。不同的人读着会联想出不同的美好答案。

三、朗读探究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让学生谈谈,然后明确: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把握好诗歌美好、恬静、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              请同学朗读,思考: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的景便没有活

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四、比较阅读

两首诗歌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可从内容、意境、语言、写法等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五、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小结:多么奇妙的想像,多么美好的诗歌,请大家课外阅读〈星空〉,诗歌能让你更加领略生活的美好!

教后反思:

学生还是很喜欢这两首诗的。让他们谈更喜欢哪一首这个环节很出彩,学生大多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对第二首留白艺术的认识分析很让我意外。他们在这课还是有所获的。这也提醒我,新教材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体悟,只在学生感受的层面上做文章,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师应该有适当的点拨和传授,以期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