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2 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重难点,关键
1 重点:了解周总理与1961 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 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教学设计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 课文
1 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1随着《欢乐锣鼓》乐曲, 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三段,体会当时欢乐的气氛。 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2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3 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欢呼)什么叫欢呼?同学们反复诵读体验。想象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1 用电脑显示画面,指导学生看图,周总理是怎样打扮的?周总理的心情是怎样的?傣族人民都在做什么?重点观察几个人。周总理为什么要穿傣家人的衣服呢?
2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 激情,感知体会
1 当时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2 同学们,你们也想象傣族人民一样跟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吗?请一个同学朗读5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做动作,老师配上音乐。你们想周总理会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傣族人民会欢呼什么?会向周总理祝愿什么?
3 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 老师导语 激趣,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板书设计
9 难忘的泼水节
特别高兴
欢迎总理
共渡节日
幸福 难忘
设计说明 1 让学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2 巧妙的运用音乐,录像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 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情景,通过想象总理和傣族人民祝福祝愿的话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 通过学生读读,写写,划划,和表演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的探索,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二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教学目的:
1、学会“历、度、敬、赶、驶、串、祝、贵、闭”9个字,会认“凤、凰、族、瓣、毯、载、康、寿、盛、碗”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书写正确、规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
1、(欣赏傣族风情图片)师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6、7月份,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家的习惯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示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
2、学生畅所欲言:“欣赏完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情境导入:“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儿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
4、示题质疑:“多么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如此难忘呢?(板书:在难忘下面加?)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①生齐读第1、2自然段。
“请同学们翻开书的第36页,一起大声朗读课文的1、2自然段,读完后用
②指名说:“读了这两段你知道了什么?”
(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傣族人民格外高兴)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①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
a、找出写傣家人高兴的段落。“从哪里可以看出傣族人民格外高兴?第几自然段?”
b、标出有几句话。“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请同学们自由、小声的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拿出铅笔用小序号标出来。”
c、找出傣家人高兴的句子。“你觉得哪句话最能看出傣族人民格外高兴?为什么?”
(兴高采烈:说明人们很高兴。四面八方:说明人们是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说明人们的心情很急切。)
d、“谁能读一读?读出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指名读并随机指导)
②学习句子: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好象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a、指名说。“为什么觉得这句能看出人们格外高兴?”“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地上撒满的凤凰花瓣比做红地毯。)
b、个别读一读并随机指导。
“读出花瓣的多和高兴!”
c、齐读。“学着刚才这位同学的样子一起来一遍。”
③学习句子: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
a、指名说。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场面,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b、个别读并评价。“谁读的好一些?”(一条条、一串串连起来读。)
c、指导读:欢呼话语。(全班起立尽情的欢呼一次)
④齐读第3自然段。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的脸上最高兴!谁的欢呼最动听!”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①过渡语:“周总理来了,周总理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谁来介绍介绍我们的周恩来总理?”
②请生介绍周总理。
③评价过渡:“周总理的穿着、神态都说的很好!那看看这幅图,谁是周恩来总理呀!”
④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周总理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和傣族人民一样的衣服,他把自己当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
⑤齐读第4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周总理笑容满面的来到傣家儿女的中间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傣家人,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请你们齐读第4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4、学习课文的第5自然段。
a、学习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①过渡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了!
②默读第5自然段。“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③学生交流。(指名说并出示句子。)
④找动词。“那这里面哪些词是描写周总理泼水时的动作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两句话用标出来。”
⑤全班交流。
⑥体验句子。“刚才大家读了这两句话,觉得此时周总理泼水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高兴)
⑦读句子更深入的体验。“那我们和周总理一起分享此时的欢乐,齐读这两句话。”
b、畅想周总理的祝福。
“周总理不光用行动来祝福傣族人民,他还有许多祝福的话儿想要告诉我们呢!总理的满腹话语谁能来倾诉?”
“总理会对姑娘说……?”
“总理会对小伙子说……”
“总理会对老爷爷说……”
“总理会对老奶奶说……”
“总理会对爸爸妈妈说……”
“总理会对叔叔阿姨说……”
“总理会对我们说……”
c、想象姑娘、小伙的感受。
①找句子:“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文中有一句话描写受到总理祝福的人们的感受,找到了吗?”
②齐读句子。
③体会句子:“为什么姑娘、小伙会流下热泪?”(感到幸福)
“他们为什么会感到这么的幸福?”
5、学习第6、7、8自然段。
①过渡语:“这真是一个幸福、难忘的泼水节啊!祝福的水、快乐的水,它祝愿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平安,快乐幸福!”
②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请大家齐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幸福,带着我们的欢乐和傣族人民一起记住这个难忘的泼水节,1961年的泼水节!”
三、总结全文释疑解难。
①解疑:“学完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那么令人难忘吗?”
②“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总理。他们的心与心永远紧密相连着。”
(板书:心连心)
③“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儿女来说,确实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节日!”(板书:难忘)
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三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6、7月份,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都穿盛装,端着清水,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庆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家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示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儿女来说,是永生难忘的节日。为什么是“难忘的”呢?请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泼”右边是“发”不要和“波”相混。
二、初读识字
1、抓“特务”:
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2、消灭“特务”:
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互检“战果”:
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特务”,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4、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5、对号入座:
听一个人说字的特点或看同学做相应的动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
(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蘸、端、踩”可用动作演示)
三、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第二课时
一、看图发现导入
看课文插图,说说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二、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后进行交流所查资料,并相机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⑴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⑵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什么?
(或者问: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
2、围绕课题中的“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
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⑴ 自读自悟。
⑵ 在小组里读有关段落,并说说从所读语句中体会到什么。
⑶ 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读,说说感受,其他同学可参与读或补充说感受。
⑷ 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比如:
读第三自然段,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3、看图听读想象:
⑴ 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⑵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4、再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三、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地毯敬爱的总理 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敬爱的() 难忘的()
一条条龙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 一串串() 一座座()
3、词语积累:
敬爱鲜红火红欢乐欢呼开心幸福
难忘水红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笑容满面 健康长寿
4、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四、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板书设计】
11 难忘的泼水节
凤凰花 火红火红
──周总理 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傣族人民 特别高兴
难忘
【课后记】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3、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5、带入情境: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6、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五
【课文说明】
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牙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傣族吗?它有什么风俗呢?
(板书:泼水节)
1961年,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难忘的)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学会的和会认的字,用圆圈和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3、小组合作练读生字。
4、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5、同桌之间合作读文。
(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如轮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1、2自然段:
⑴ 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⑵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弄清泼水节的时间以及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⑶ 指导读好人们高兴的心情。
2、导读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思考: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⑵ 从这些欢迎的场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赶来”“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等词句中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欢迎及热爱 )
⑶ 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迎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3、导读4、5自然段:
⑴ 设疑:
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⑵ 小组合作学习4、5段:
划出有关句子,相互读一读,说一说。
⑶ 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相机理解“祝福”一词,想一想,总理和傣族人民会互相祝福什么呢?
⑷ 交际互动:
师演总理,生当人民,互相祝福。
⑸ 引导学生设疑讨论:
姑娘和小伙为什么会流下幸福的热泪?
指导朗读“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的呢”。
⑹ 你们想看看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
指导朗读:让我们把人们的欢乐心情给读出来吧!自由练读4、5、6自然段,再选择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听。
4、导读7、8自然段:
师述:在这一天里,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泼啊、洒呀!他们笑哇跳哇!这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难忘的时刻呀!让我们也一起记住1961年这难忘的泼水节吧!齐读7、8自然段。
四、扩展升华
1、课后查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小组内交流。
2、收集周总理的故事,读一读。
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六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会写生字。
2、体会对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你和爸爸妈妈去过哪里旅游?
2、云南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西双版纳,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那里看看!
(看录象)
3、 你看到那里的人穿着有什么不一样呢?
4、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
5、是的,你们看到的是居住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傣族)
(认读“傣”)
6、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板书)
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7、出示凤凰花的图片:
瞧,这就是凤凰花。
(指名读,注意正音)
学习“凤凰”两字,你发现了什么?
师:“凤凰”两字多像两只展翅欲飞的神鸟啊!
出示句子: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⑴ 自由读, 你读懂了什么
⑵ 指名读,交流。
⑶ 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⑷ 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我们一齐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8、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指名读课题。
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是令人难忘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找小海锣帮忙。
⑴ 认读生字:
老师把生字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能有礼貌地和他打招呼吗?
自由读生字。
抽卡片读。
⑵ 读了这篇课文,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吗?
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2、教学第二段: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⑴ 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 齐读。
3、教学第三段:
⑴ 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⑵ 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象脚鼓声、人们)
①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早晨:一大早就起来了,也许兴奋得一夜未睡呢!
赶:急着按时到达,生怕来迟了。
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大人多。
b、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
教学“敲”人们高高兴兴地1次又一次地敲着象脚鼓,是多么高兴啊!
c、多么壮观的场景啊,一起来读一读!
②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a、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鲜红的地毯”?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用“红地毯”?而傣族的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来欢迎周总理。
b、从“地上洒满的花瓣”“鲜红的地毯”,你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了吗?
指名读读课文里的句子,齐读。
③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看到什么?
b、比较“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c、把你感受到的这份热闹和喜庆读进去吧。
④ 人们欢呼着:“总理来了!”
a、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的总理来了,你看到旁边的老百姓表情怎么样?
(想象说话)
你会怎么喊?
b、我们一起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我们可以加上动作──周总理来了。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份喜悦压抑不住,这份欢快更是压抑不住,让我们一起来吧。──周总理来了!
⑶ 1961年的早晨是这样的难忘,让老师带着你们再去现场感受一下吧,闭上眼睛。
(播放音乐)
① 师配:“象脚鼓响起来了,快乐的呼喊声来了,龙船划起来了,花炮升起来了,多热闹啊,”
② 把你们感受到的高兴放到课文中。
③ 读课文的1~3段。
三、复习字词
1、老师去了一趟傣族,非常喜欢那里的凤凰花,我也带了几朵回来,把它撒在黑板上,铺成火红火红的地毯。
咖啡 周恩来 踩着 健康长寿 蘸着
凤凰 蹲着 傣族 敲着 撒满 对襟白褂
齐读。
⑴ 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拿一张卡片,请同学们赶快找到同样的字,领着小朋友读。
⑵ 请同学们找出同偏旁的字。
(咖啡、凤凰、对襟白褂)
⑶ 老师上面还有四个词语娃娃,你发现什么?
(踩着、敲着、蘸着、蹲着)
⑷ 我说字型,你做动作,同学读。
(踩着、敲着、蘸着、蹲着)
四、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评课】
夏老师执教的《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是一堂识字课,在这一堂课中,我被泼水节的热闹场面所感染了,被学生和老师间默契地配全给震动了,更让我惊喜的是,两年来,我们的课题实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收获。本堂课中,在识字教学这方面,充份体现了:应用多种识字教学的新途径,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这一理念。本篇课文要求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夏老师充份挖掘了课文的潜在资源,在文本的基础上创设了多种识字的途径,有重点,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在老师根据文本所创设的特有情境中将生字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生字,在感兴趣的课堂氛围中认识生字,在快乐的心境中喜欢识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字教学的“润物细无声”。
一、创设学生喜欢的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进行生字教学
《难忘的泼水节》这一篇课文讲了1961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泼水节这样一个温情感人的故事。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夏老师正是创设了这样一个热情洋溢的场面,在欢乐的音乐声中,在一张张美丽的图片中,在一段段令人欢欣鼓舞的录像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参与到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中,和他们一起欢度这美好的日子,而此时此刻课文中的生字,也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这个泼水节上跳跃着,孩子们当然乐于去敲响他,呼唤它。所以,我们看到了,在这一堂课上,无论生字出现在哪,都没有影响到课堂的情绪,孩子们都乐于去学习它,接纳它,扩展它。就像音乐中的延长音,将课堂演绎得更加深厚,辽远。
二、循序渐进,充分体现识字的层次
儿童认识一个生字,记住一个生字都需要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在夏老师的课堂中也充分地体现了出来。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堂课中,识字教学的流程是非常清晰可见的,就是从集中识字到分散识字,再到提升识字的质量,这样一层层递进的过程。
在集中识字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活泼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读一读生字,给了他们最大的自主权,抽卡片读生字,提高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开火车读生字,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最后以课文所讲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把生字串联起来,这更是与文本紧密的联系起来,而且把生字放在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便于学生记忆,这真是一举数得。通过集中识字这一环节,孩子们对生字已经有了大致的认识。
本堂课中,识字教学最精彩的部份,莫过于在分散识字这一环节了。这里所认的字都分散于课堂的各个部份,让我们体会到了课堂中处处渗透着识字教学,体现着识字教学,而且是那样的恰当和自然,与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溶为一体,在课文所创设的特有的情境中学习生字,产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正如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夏老师在教学这几个字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教学“凤凰”这两个字时,以字入画,借助图画创设情境。真的让学生和我们看到了两只展翅欲飞的神鸟,他们正停留在凤凰花的花瓣上,特别的美丽。相信从这里,孩子们都记住了凤凰这两个字的样子,更记住了像凤凰一样美丽的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到了。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那么从这里,我们更看到了“生字的联想”所产生的对学生思维的冲击,仿佛一个个生字都有是活的,会说话,会告诉孩子们有趣的事,孩子们也就更容易记住他们的样子,学习生字真是一件快乐的事。
“敲”字的教学更是课堂中的一个亮点,这个字的教学与课文所体现的情感是那么的吻合“傣族人民多么高兴呀,他们一下又一下地敲着象脚鼓,欢迎周总理的到来。”把这个敲字放在文本所创造的特有情境中来学习,又与这个字的字形相结合。在讲解记忆方法时,更升华了课文的情感,感觉是那么贴切,且不露痕迹。
在课堂的最后一个部分,夏老师通过一个“摘凤凰花瓣”的游戏,使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得到提升。把生字放入词语中,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归纳。采用比较法,如偏旁相同的字“襟”和“褂”,“咖”和“啡”,采用意义识字,如找出动词“敲”“踩”,家族联合法,如把是好朋友的词语找一找,“象脚”和“象脚鼓”, “咖啡”和“咖啡色”等等,让孩子们边玩边记边理解,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和奇妙。
现代思维学研究表明:人在高度自由、高度放松的氛围中其思维便进入一种更高级别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过程。夏老师正是创造了这样一个让学生喜欢欢的轻松的环境,采用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识字方法,让课堂充满乐趣与生机,让孩子们喜欢学习生字,认识生字,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识字课。
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七
【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认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流程之一】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你们愿意吗?教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学生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识字:
⑴ 充分自读,边读边悟:
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小海螺和大海参,借助拼音识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⑵ 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① 这么多的海螺和大海参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②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③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多音字:好像 欢乐 盛满 天空
你们知道带点的字还读什么音吗?
生词:凤凰 傣族 咖啡 长寿
(读后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⑶ 巩固识字:
出示一棵大果树,树上长满各种各样的果子,摘下一个果子,读对了,这个果子就属于你。(学生读字音并组词)
2、写字:
⑴ 出示小朋友写字图:大家看,这个小朋友写的多认真啊!你能做到吗?学生自主写字。先观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然后再写。
⑵ 根据学生写字情况适时进行指导。小组内展示写字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这么快我们就和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了,读给其他同学听,他读得好,你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
(学生练读、互读)
2、细细品读:
⑴ 读一、二自然段,体会周总理到来之前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学生个别读,其他同学当评委,评评他读得怎么样,也可以自己评评读得怎样)
⑵ 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当时场面的热烈,人们兴奋的心情:
① 学生个别读。
(指导学生读好“四面八方”“赶来”“一条条……驶过”“一串串……升上”“欢呼”“周总理来了!”等词句 )
② 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是怎样的场面。
③ 学生谈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⑶ 读四、五、六、七自然段,体会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十分容易接近:
① 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场面。观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 抓住描写人物服装、动作的词句反复朗读。
(“周总理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泼呀,洒呀!”等词句)
③ 小朋友,总理为人民祝福,人民为总理祝福,大家笑哇,跳哇,多么开心。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体会幸福快乐吧!
(放音乐学生读课文)
④ 齐读后两句。
⑷ 读全文。
四、课文扩展,强化表达
你听说过或在电视里看过什么节日也很热闹?讲给你的好伙伴听。
五、课外作业
把泼水节的热闹场面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流程之二】
一、读题设疑导入
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联系生活说说什么事令人难忘,理解“难忘”的意思。“泼水节”到底是怎样难忘,为什么会令人难忘?
二、交流学习方法
学习课文之前,你都做些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师生归纳整理:
1、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提问题。
3、找资料。
三、学习课文
1、面对一篇新课文,我们先做点什么?(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顺应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内容大致如下:
2、学生字:
⑴ 教师范读,学生要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⑵ 分组自学,学生自读,边读边画生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这些生字。
⑶ 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⑷ 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喜欢哪一个就读哪一个。
3、读课文:
⑴ 请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做代表(分自然段)读,其他组同学当评委,评价读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学会赞赏他人)
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
⑶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重点抓住:“赶来”“跳舞”“笑呀,跳呀!”“一条条……驶过……”“一串串……升上……”“……一手……一手……”“多么令认……”等词句,体会热烈的场面,兴奋的心情,以及总理平易近人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读的方式采用:自读、指读、评读、仿读、范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
⑷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
(学生自评、互评)
⑸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抓重点)
⑹ 谈感受。如果你也是傣族人民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说说泼水节怎样难忘,为什么难忘?
(创造性的积累,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⑺ 读全文。
四、写好字
引导学生自主写字,采用自评、他评等办法,互相帮助,写好字。
五、课文延伸
同学们课前都查找了什么资料,把你了解到的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同学分享你的课外收获。
(其他节日的热闹场面,对周总理的一些了解等)
【附言】
“条条道路通罗马”,阅读教学过程、方法应当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愿将以上两种教学“基本式”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八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课件
2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体会感悟。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⑶.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⑴、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⑵、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⑶、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⑸、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⑴、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祝福
周总理 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这是实习老师用我的教案在我班上的一堂课。小冯老师刚开始有些紧张,慢慢地就融入了课堂,环节的过度,知识点的落实都基本到位,第一次上课就能如此可见老师的功底。作为年轻的老师有很多的通病。比如上课看教案,老被教案牵着走,课堂是生成的,教师的随堂应变能力是课堂开放的引导者。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显得没办法,讲的多,点拨的少,光靠干巴巴的讲解,学生的体验是不深刻的,没有了学生个性化的感悟,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其三不注意细节的处理。像一些字的笔顺写错,学生举手很活跃时,教师反倒左顾右盼不知叫谁,让时间白白溜走,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等等。其四只关注部分学生,总叫一些学习习惯较好的,殊不知那些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关心,才能使他们热爱我们的语文。不管新教师,老教师,面对新课改,都要及时给自己充电,要时时刻刻感到有紧迫感。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不想做一个“误人子弟、祸国殃民”的平庸老师。
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九
一、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qing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案例分析
“我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
《难忘的泼水节》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是很不容易的。这样的课文对现在二年级的学生一般来说很难有学习的兴趣课堂能达到这个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情感投入教师的情感感染了学生使学生逐步走近周总理。
请看这一片段:
“周总理真的来了同学们看见了吗?老师把周总理请到我们的课堂(出示课件)你能说说他的穿着吗?”
“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读一读。”
学生反复读读通顺。
“当你看到周总理这一身打扮有什么感觉如果你就是傣族人民你看到周总理这身打扮有什么感觉?”
生:周总理穿的是傣族的衣服。
生:如果不看这篇课文我就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
师:是啊周总理穿着打扮和傣族人民一模一样和傣族人民融为一体了。他不仅跟大家打招呼而且一起和大家欢快地舞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我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抓住学生发言中的精彩点引导学生读进去学生读通了周总理外貌描写的句子我并没有停留在这一浅层次的阅读上“当你看到周总理这一身打扮有什么感觉?”如此一问把学生置身到泼水的人群中了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真正去体验语言文字走进语言文字里边去。学生首先发现这身衣服和傣族人民穿着是一样的紧接着学生“如果不看这篇课文我就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这一感受很可贵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周总理就是傣族人民的一员教师自然地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这样的读书学习才是真正地读进去了又读出来了。
读中悟“情”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师:人们如此的喜欢周总理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迎接周总理的呢?你认为哪个词更能体现人们对周总理的喜爱你是怎么理解的?(看课件读课文)
生:欢迎的场面很热闹!
生:有“一条条”、“一串串”
生:还有“四面八方”也能体现
……
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
一、教学目的: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教学重点: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三、教学难点:了解周总理与1961 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四、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查询泼水节资料,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会认会读本课生字。
一、谈话导入: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并圈画出生字。
三、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消灭“特务”。小组合作,借助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
3、交流识字方法。(可用形声字规律识字,也可编故事识记的如“褂”字,如: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4、检查识字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 因为 敬爱 周恩来总理 花炮 对襟 白褂 敲鼓
银碗 祝福 健康长寿 幸福 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读长句,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四、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再看插图,说说人物的表情、衣着,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2、课件出示语句段落,朗读体会。
(1) 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总理衣着与表情的句子朗读体会。
(2)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 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五、写字指导:(重点指导 “凤、凰”)
“凤凰”二字(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六、作业:
1、积累词语和句子
(1)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地毯子 敬爱的总理 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 ) 敬爱的( ) 难忘的( )
一条条龙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 ) 一串串( ) 一座座( )
(2)词语积累
敬爱 鲜红 火红 欢乐 欢呼 开心 幸福
难忘 水红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笑容满面 健康长寿
2、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者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问: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知道哪个民族过泼水节吗?随机板书:傣族。
2、教师简介傣族的泼水节: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为什么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生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自主预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生词的正音。
(2)课文段落正音纠错,指导读通,读顺。
(3)难句提示指导: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写人的文章学会“什么时候谁和谁做什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质疑问难。
三、写字指导。
1、书写生字“历、敬、度、赶”
2、学生书写生字。
3、点评书写。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体内容。
二、读中理解,体会感悟。
1、围绕“为什么这个泼水节令傣族人民难忘?”这个问题,读书理解。
a、算一算,这个泼水节过去了多少年?2007-1961=46
b、46年过去了,这个泼水节在傣族人民的脑海中留下了哪些了什么?
提示:
难忘的原因之一:
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第二自然段中,泼水节前的准备场景让人难忘。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从“鲜红的地毯”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抓住“欢呼”感受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体会。
难忘的原因之二:
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的音容笑貌难忘。“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难忘的原因之三:
总理的祝福令人难忘。“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幸福和激动的泪水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更加表达了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和崇敬之情。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体会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4、学习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讨论: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不说是“幸福的”泼水节?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敬、度、驶”
五、拓展延伸。
1、区别组词:
历度赶闭
厉席起闹
2、写句子。
一边……一边……
一手……一手……
3、查找关于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故事资料
4、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二
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借史激“情”
要想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周总理的待人处事等细节入手,使学生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先利用活动课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周总理的记录片。在这些影片里,描述周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参加革命后表现的沉着,机智,乐观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奔走于大江南北到他叱诧于国际外交风云中,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争取外交独立做出的贡献。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总理赫然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观看记录片的同时,在情感上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感互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了。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更是崇拜。以至于许多孩子把“这是老师说的”常常挂在嘴边。这又为我们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课堂上,老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动的。在众多领导人当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总理,我常常在观看总理的影片时激动无比,我常常为我们有一位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课前,我满怀激情地把我的这种感受和学生一起交流。我说:“总理的好是我们无法用文字去表达的。假如用老师的二十年时间换回总理的一年时间,我非常乐意。”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一群二年级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显,学生在通过之前观看的有关总理的记录片,他们知道老师对总理的敬佩程度。学生完全和他们的老师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老师对总理的爱戴,尊敬成功地转移到学生的身上。
三、读文悟“情”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总理和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是文章的中心。通过各种渠道的感情激发,以“情感的熏陶”取代“乏味的讲解”,能使学生跨越时间的隔阂,了解周总理的伟大,对学生突破课文各个难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部编版二上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学习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媒体资源: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此教学过程用课件《难忘的泼水节》中系列图片“泼水节”及视频“傣族的泼水节”辅助完成。
二、指导看图。
出示大课文插图或叫学生看课本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有撒了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先拼读后直呼。
(2)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3)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水,//为人们祝福。///
3.读好感叹句。
(1)找出感叹句。
(2)指导读好感叹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重音符号。
4.读重点段。
(1)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读一读。
(2)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读一读。
5.看课件的课文范读视频,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中27课《绿色的竹楼》,28课《关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火红火红——特别红;一年一度——一年一次)
(2)体会“火红”与“火红火红”有什么不同?(火红只是客观地描写凤凰花的颜色,而火红火红则倾注了作者特别兴奋特别激动的感情。)
(3)读第一自然段。先读“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再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体会作者的感情。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原句是先果后因,改句是先因后果,注意“他们”在什么地方用。)
(1)先自由小声说。
(2)指名说。(今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他们特别高兴。)
(3)齐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小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共几句?每句话写什么?这段话写了什么?
(1)学生讨论。(共4句话,第1句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第2句写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第3句话写人们赛龙船放花炮。第4句写人们热情欢呼。这一段写傣族人民热情欢迎周总理。)
(2)四面八方、赶来是什么意思?(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很大。赶来——急着按时到达,生怕来迟了。)
把“赶来”换成“走来”行不行?为什么?
(3)“一条”和“一条条”,“一串”和“一串串”有什么不同?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要按句子的顺序有条理地说,理解了的词要用自己的意思表达。)
4.齐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1句话,说这句话写什么?(周总理外貌)
(2)找出这句话中描写颜色的词,用“~~~~”标出。
(3)笑容满面是什么意思?用“~~~~”标出这个词。
(4)看图,理解“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5)比较读课文。先去掉“~~~~”标出的词读这句话,再加上“~~~~”标出的词读,体会哪样写好,说说为什么。
(6)自由小声读第2句,用“——”标出表示周总理动作的词。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祝福、祝愿是什么意思?(祝福——祝愿人幸福平安。祝愿——向人表示良好的愿望。)
(2)想象周总理会说什么?傣族人民会说什么?
(3)这段话共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共3句话,第1句泼水节开始,第2句周总理泼水向人民祝福,第3句傣族人民泼水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4)看图理解:周总理端着银碗,向人民祝福;傣族人民有的端着水碗,有的端着水盆,有的拿水瓶,有的打着象脚鼓,个个兴高采烈,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5)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6)尝试背诵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1)“开心”是什么意思?“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傣族人民这么开心?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3)熟读,尝试背诵第六——八自然段。
(4)背诵五——八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五——八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分析记忆字形。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泼 炮 鲜 祝
泼,三点水右边加“发”字。
炮,火字旁右边加“包”字。
鲜,鱼字旁右边加“羊”字。
祝,示字旁右边加“兄”字。
(2)用替换部件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瓣:辩字中间的“讠”换成“瓜”,就是瓣。
(3)用偏旁加部件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敬 节 福 驶 毯 幸
敬,左边草字头下加“句”字,右边是反文旁。节,草字头下面加单耳刀。
福,示字旁右边加“一”“口”“田”。
驶,马字旁右边是扁口,加一撇一捺。
毯,毛字旁,右上加两个火字。
幸,土字头,下面点、撇,一个“干”字。
(4)用数笔画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鲜,左右相等,鱼字的第8笔要写成提。
瓣,左中右相等,三部分都写窄一点,左边辛字的第7笔写成撇。
节,上小下大,单耳刀要写得宽短一些。
福,左窄右宽,右边的“一”“口”“田”写得紧凑些。
毯,半包围结构,毛字的第4笔要托住两个火字。教师边指导,边板书,学生跟着写一遍。
(2)学生自己练习,每字写3个,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对照黑板自批自改,教师了解批改情况。
以上教学过程可用动画课件《难忘的泼水节:生字学习》辅助完成。
二、完成课后练习题。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2题,说说有什么要求。(填写表示颜色的词)
2.在课本上填空。
3.同桌互相检查批改。
4.学生自由小声读第3题,说说有几项要求。(读句子,再造句)
5.先读句子,再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6.把句子写在练习本上。
7.背诵比赛,按小组或个人进行比赛。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反思:
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借史激“情”
要想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周总理的待人处事等细节入手,使学生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先利用活动课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周总理的记录片。在这些影片里,描述周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参加革命后表现的沉着,机智,乐观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奔走于大江南北到他叱诧于国际外交风云中,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争取外交独立做出的贡献。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总理赫然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观看记录片的同时,在情感上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感互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了。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更是崇拜。以至于许多孩子把“这是老师说的”常常挂在嘴边。这又为我们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课堂上,老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动的。在众多领导人当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总理,我常常在观看总理的影片时激动无比,我常常为我们有一位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课前,我满怀激情地把我的这种感受和学生一起交流。我说:“总理的好是我们无法用文字去表达的。假如用老师的二十年时间换回总理的一年时间,我非常乐意。”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一群二年级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显,学生在通过之前观看的有关总理的记录片,他们知道老师对总理的敬佩程度。学生完全和他们的老师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老师对总理的爱戴,尊敬成功地转移到学生的身上。
三、读文悟“情”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 “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 “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总理和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是文章的中心。通过各种渠道的感情激发,以“情感的熏陶”取代“乏味的讲解”,能使学生跨越时间的隔阂,了解周总理的伟大,对学生突破课文各个难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这篇儿童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明白故事梗概,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抓住关键长文短教,使他们在充分的自读自悟中学会交流合作,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针对这一点,根据课文的情节,孩子的兴趣特点,我安排了第一环节,直接阅读,全面感知。这样的故事谁都爱读。读完也一定有所感受。学生也能说个所以然。第二环节,根据孩子的爱挑战心理,安排,“你喜欢的与老师一样吗?”让孩子再细读文章。再次燃起孩子的阅读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期望成为老师的知音,让他们这样的阅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在读中明确,孩子阅读的有效方法,采用标记的方法。然后通过师生同步阅读,使教学的过程便成了我和学生同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我这样做也许就是现在所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的同步阅读能更贴近学生,更深入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也更能挖掘他们的思辩潜能,激发他们认知的热情。
第三步,精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轻轻地朗读,通过小组里的交流,获得共鸣,获得争议,获得赞许,也获得别人的思想。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堂课中,我也不经意间用采用了学生心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教学成为一个交互影响,交互活动的学习过程。
这其中还有一点没有处理好,那就是,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古人语,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而我没有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文中的发现、疑问、或想象,设计成问题提出来。也没有抓住一些好的时机,适时的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让他们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不过课堂总是这样的,往往是有失必有得。不能两全齐美的。(如能两全齐美的话,我也成了名师了,安慰自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