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人文精神和美的教育,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而且由于生活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体验。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去春游、秋游的机会几乎为零,所以要初一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学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愿望却相当迫切。我觉得得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使学生对自然之美有较深切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而《山中访友》正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我决定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案例描述:
带着美好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伐,我来到教室,向学生播放了一首歌曲,让学生进行曲名竞猜。当歌曲前奏刚开始,许多学生就猜出了歌曲的名字——《朋友》。在我的提议下,大家都跟着唱起来。一个片段后,我将音量调小,以这段欢快的乐曲为背景,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拉开了本次学习活动的帷幕:
周华健倾情演唱的《朋友》勾起了我们对朋友的无限思念。是啊!拥有朋友的日子是美好的;认识新朋友是美好的;发现朋友身上的品质是美好的;能与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互诉心声更是美好的憧憬。今天,我们在李汉荣先生的指引下走进山林,走向山涧边,开始一次美的旅行,去会一会山中的众朋友,好吗?在优美而欢快的旋律的熏陶下,在老师优美动情的语言感染下,学生齐声说:“好!”有了优美音乐的熏陶和动情语言的感染,学生初步欣赏到了美。
接着,我让学生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出示了这一环节的目的:我已认识的美的朋友有那些?同时强调在读书时应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能将文中的“我”化为自己,那么大家就会有不菲的收获。紧接着组织学生通过自由读、齐读、默读、协读等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找到并圈划出自己已认识的朋友。不到五分钟,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学生争先恐后地想回答。
学生1:我已认识美的朋友有古桥、树、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 、雷阵雨、柏树、蚂蚁。
学生2:我还认识了石头、落叶、小花这三位美的朋友。
学生3:我已认识的美的朋友还有归鸟、月色。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认识了这么多美的朋友。(在三位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有意地将这些朋友的名称写在“ ”字的图案上。)
在学生对课文中的美的朋友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让已经认识许多美的朋友的同学选择一两位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带着自己的体会,仔细品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并做好相应的批注,待会儿结合相应的词语或句子陈述理由。学生自由品读课文,能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把学生带进课文优美的情境中去,毫无阻拦地接受课文中美的感染熏陶。
自由品美摘录:
教师:请已经品读到美的同学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学生1:我最喜欢的朋友是白云大嫂。喜欢她用洁白的身影打扮憔悴的天空,为了让天空变得更加湛蓝,她默默地奉献着。我从她身上看到了白衣天使的影子,白衣天使为了让病人更好地康复,也一直在奉献着。
教师:老师为你精彩的发言鼓掌,你从白云大嫂身上品味到了奉献之美。
(我带头鼓掌,学生也一起鼓掌,接下来回答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了。)
学生2:我最喜欢的朋友是古桥,因为他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朋友,是位德高望重的朋友。
学生3:我最喜欢的朋友也是古桥,因为他在水上站了几百年,把许多人马渡过彼岸,而自己却坚持着,从不改变自己的姿态,让我看到的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师:你能找出最能体现他品质和精神的词语吗?
学生3:我认为可能是“躬”与“俯身”
教师:你觉得这样的朋友大家应……(我故意停一下,学生马上接着说)
学生3:大家应尊重、敬佩他。
教师:你能带着尊重、敬佩的语气读一下这段优美文字吗?
(学生深情地读着)
教师:刚才我们又品味到了坚韧之美和奉献之美,请大家继续吧。
学生4:我最喜欢的朋友是树,因为树是我的知己。我*在树上,想像着自己也成了一棵树,我不仅和树融为一体,而且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教师:好个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看来你的体会很深刻。
学生5:我最喜欢的朋友是云雀弟弟,因为它最自由,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我也挺喜欢自由的。
教师:你的朋友云雀弟弟美在喜欢自由吗?
学生6:老师,我觉得它美在不搬弄是非,很正直。
教师:正直之美,令人称道。
学生7:我喜欢的朋友是老柏树,因为它很慈祥,待朋友很热情,朋友一来立即撑起的大伞,让朋友避雨。
教师:多么热情好客的老柏树呀!但雷阵雨时去树下避雨的做法科学吗?
学生8:这种做法不科学,这样做可能会有遭雷击的生命危险。(这位学生脱口而出,生怕功劳被人抢去似的。)
教师:看来我们同学的科学知识挺丰富的,以后大家走进大自然时可要注意安全。
学生9:我最喜欢瀑布大哥,因为它从古唱到今,从不拉赞助,不收门票,给我树立了廉洁,无私奉献的榜样。
教师:我们又一次领略了奉献之美。
……
教师:老师真的非常佩服同学们的见地,竟然将自己最喜欢的朋友之美品味得这么深刻。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融入了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大自然了。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于是,品味了众朋友之美后,我不失时机地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再现声、景、情之美,让学生对照画面朗读相应段落,边吟读,边联想,学生自然心有所感,情为所动。这种情境气氛,既使审美主体处于情感感受之中,以情动情,引起共鸣,又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我便趁热打铁,因势利导:“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可老师现在要说:‘好友见好友,不怕话没有。’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要与好朋友倾诉怎样美好的心声,然后动笔写下两三句话。”这时有的学生脸上带着会心的微笑;有的学生腮帮在遐思冥想;有的在闭目沉思;有的则挥笔疾书,似有万语千言想与好友诉说。
自由抒美摘录:
教师:时间到了,请同学们大胆地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心声说出来,好吗?
(话音未落,语文学科代表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学生1:古桥爷爷,虽然岁月在无情地流逝着,但是你那永不改变的姿态,让我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你使天堑变成通途;你给大自然增添了曲线的美;你让人们领略了什么叫坚韧。你真了不起!(掌声四起)
教师:你真不愧是学科代表,用了一组排比句抒发了自己的心声,你也非常了不起。
学生2:白云大嫂,我的好嫂子!(学生笑)你像是一段绝细绝细的白纱巾,装扮着天空,只想着让天空更加湛蓝、美丽,而从不想着自己,我要向你学习。
学生3:花儿,我的挚友。我来到你的身边,只要我一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花:我的身体成了花的干,我的手变成了花的叶子,我的笑脸成了盛开的花朵,呼吸成为花的芳香。(又听到掌声四起)
教师:多好的一对朋友啊!
学生4:老师,我要倾诉心声的朋友不是课文里的,行吗?(一位男生怯生生地站起来)
教师:当然可以,我相信大家很想听听你与众不同的心声。
学生5:雪花妹妹,你是那么的轻盈,那么的洁白无瑕,你是美丽的化身,冬季的天使,你从高空富有诗意地飘落下来,跳着美丽的舞蹈,让我感受到了冬的浪漫,我喜欢你。(掌声如雷)
教师:你的语言与你的雪花妹妹一样优美而且富有诗意,我们都陶醉了。(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
……
教师:走进大自然,我们认识了许多美丽的朋友;走进大自然,我们品味到了许多美的情感;走进大自然,我们抒发了自己最美的心声。最后,让我们高声地对大自然说一声:大自然,我的朋友,我爱你。
学生:大自然,我的朋友,我爱你!
(声音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教学反思:
这堂课教学设计的环节比较新颖,出乎学生的意料。所以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教学的几个环节层层深入,不仅保证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质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又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个性养料,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山中访友》这堂课中学生“选择品读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关句、段”,“与自己喜欢的同学分享快乐”,“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理由”,“讲讲自己最想倾诉的心声”。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讨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觉得学习没有强迫意识,没有厌倦感,更不会有逆反、抵触心理,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这种良好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个性。
其次,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五条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山中访友》时,考虑到这篇文章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故将教学目标定为“用我的心感受朋友美好的感情”,“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重视。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
再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好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美好个性的展示。《山中访友》中表现出作者健康的个性,作者心中充满友爱、真诚、感激。学生在品读,研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高尚的品质─或默默的奉献,或纯洁正直,或坚韧热情,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他们会学会正直、热情、奉献、赞赏,特别是在“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有人在赞美白云、瀑布,收获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人在赞美雪花,富有诗情画意;有人在赞古桥,学到了敬重和坚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熏陶、感染、形成。
然而,这次学习活动如果不在课堂里上,而是真正带着学生走进多姿多彩大自然,让学生目睹到真实的自然景物,放飞想像的翅膀,与大自然促膝长谈,我相信,这次学习活动会更精彩,学生对美的品味会更深刻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二
【设计思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极具情趣,颇有童话色彩的写景散文,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拟将本课设计成环环新奇,步步有趣的阅读课,让学生以文本为基础,读课文,品语言,绘画面,入意境,悟文情.从而达到:"既培养解读,鉴赏能力,又提升'人与自然'应和谐交融的生态伦理价值观" 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
1,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2,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幽径 逝川 青翠 唱和 湛蓝 赞助 玄奥 清澈
禅心 凝神 犬吠 德高望重 波光明灭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就课文不解之处质疑.
二,设境激趣
现在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正是郊游的最好时节.你们想邀上好朋友或跟家人一起去吗 去时,要带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我告诉你,有一个人,他要去山里探望一些不会说话的朋友,而且不邀同伴,也不带礼物,只带自己的好心情,你们相信吗 不信 来,与著名散文家李汉荣交谈一下,读读他的作品《山中访友》吧.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新课.
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件展示任务: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采用" "画出你不认识的字,词,用"口"画出景物的名字,用"○"画出你认为最妙的词,用"____"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2,教师巡视,检查预习,释疑解难,生字词,"逝川","禅心","德高望重"集中讲解.
逝川:流去的河水,也指过去的时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禅(chán)心 禅心:佛教指清静,无杂念的心境.
禅:
禅(shàn)让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声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3,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带着什么去访问了哪些朋友
(学习情况预估:对第一问,学生可能回答:在早晨独自去或在早晨不骑车,不邀游伴去或在早晨带着好心情独自去.对第二问,可能会回答:古桥,树林,山泉, 溪流,白云,瀑布,悬崖,石头,落叶,小花,柏树等.)
(策略应对:对于早晨,教师要相机点出"栀子花气息的好风"这样的好天气;对于好心情,要点出"哼","踏"等词的妙处;同时,放录像片,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四,合作探究,品味语句,分析画面形象
提问:想探究一下"我"在朋友的家里看见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 如果想,我们就当一个摄影师,跟着主人,全过程拍摄吧!
合作学习指导,课件展示任务:
1,将景物分成六组,形成六幅画面:① 古桥;② 树林;③ 山泉,溪流,白云;④ 瀑布,悬崖,云雀;⑤ 石头,落叶,小花;⑥ 阵雨,老柏树,蚂蚁,每个小组任选一幅进行赏析探究.
2,探究任务:① 展示作品,口述你们拍摄的画面内容;② 朗读你们最欣赏的词,句.
总结归纳:第一幅:拍到了古桥,想到桥上正行走着人,马,车,桥下流水发出哗哗声,水中还可看到鱼儿,小船过处,卷起层层白色浪花.
欣赏的词,句: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波光明灭,泡沫聚散等.
第二幅:拍到了苍翠的树林,听到鸟叫声,看见了晶莹的露珠,树叶互相交叠掩映,还拍到"我"靠在树上,闭着眼,伸开两手,深深呼吸山里的负离子空气,面带微笑,完全陶醉在晨曦里.
欣赏:树林——"知已""打着青翠的手势""以树的眼睛""我变成了一株树"等.
第三幅:拍到了清亮的泉水叮当叮当跑出山洞,汇入溪流,潺潺的溪水中石头历历可数,蓝天上的白云飘然起舞.
欣赏: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等.
第四幅:拍到高高的悬崖,瀑布飞流直下,发出轰鸣声,"我"站在下面,水珠跳入衣袖,悬崖上有树,草,水冲过后的岩石,下面有深深的峡谷,悬崖腰上云雾缭绕,听得到云雀的叽叽喳喳声.
欣赏: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携来一卷卷天书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等
第五幅:拍到"我"弯下腰拾起石头,坐着沉思,树根旁有很多落叶,风吹过去,还有叶子飘飘悠悠落下,"我"弯腰致敬,采小花戴上,对小溪水拍照.
欣赏:石头——时间隆隆的回声
落叶——命运神秘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
第六幅:拍到雷雨在空中乱飞,"我"急忙跑到老柏树下避雨,定神凝视树下的蚂蚁搬家.
欣赏: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喝醉了洒的诗人
老柏树——慈祥,撑起了大伞,天地给我的恩泽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策略应对:如果学生的想象超不出原文字句,应及时点拨,补充.将朗读贯穿其中,除个人朗读外,还适时地组织全班呼应,一起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味课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和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人文合一,动情悟神
提问:
1,你们随主人走进山林,探访众朋友,一路上,请教了主人哪些问题
(学习情况预估:请问,① 你为什么想变成树 ② 你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
也可能还会问其他的"为什么",也可能提不出以上的问题.
(策略应对:① 恰当地组织学生质疑,解答问题;② 当学生只会虚谈,落实不到文中的词,句时,教师加入到质疑,释疑的行列;③ 在学生互磋中,教师相机进行赞扬,鼓励,评价,补充,校正,归纳.)
提问:
2,你们随着主人"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整理行囊,看看得到哪些收获
(策略应对:学生从保护环境方面,从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或从众朋友身上的优秀品质方面谈均可采纳.)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意图和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教育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的理念.
六,堂上练习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七,小结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望"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八,融情升华
现在让我们与"我"一样,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崇敬,怀着好心情,动情地美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吧.
九,拓展
整理以前的风景照,写上说明,组成"我与自然风光"集,与同学互相交流.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三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师:(热情亲切的)初一(2)班的同学们,你们好!听你们的老师说,咱们班的同学勤奋好学,乐观进取,所以我就走进来,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时光,同学们欢迎吗?
生:欢迎!(鼓掌)
(设计说明:借本校班级上课,首先鼓励表扬班级优点,使全班学生纳悦自己,同时创设师生和谐交往的气氛)
师: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师: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生: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
生: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师: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生:不会,我会找好玩的地方玩一玩。
师:你喜欢在山里玩耍。
生:我会打点野味带回来品尝。(众生怒:不能打野味,要保护野生动物!)(这位学生不好意思了)那我就采点山上的好蘑菇带回来。(众生笑他总想到吃)
师:可以。
生:我会欣赏美丽的风景。
师:啊!多么优美的景色!
生:我会抓几只昆虫或摘几片树叶做标本。
师:你是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生:我会拍几幅照片做纪念。
师:对,将美丽的瞬间成为永恒。
师: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就请我们师生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出示课件标题)
(用小学学过的古诗导入 ,亲切自然,让学生想象进山情景,激发情趣,引发学生的想象,从学生的发言中,还有学会旅游生活的意义)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依照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来读。
生读课文。
师:作者进山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生:还有云雀、小花、石头。
生:还有雷阵雨、蚂蚁、归鸟。
师:作者在拜访朋友时心情如何?
生:非常高兴。
生: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拜访朋友。
生:他热爱大自然。
(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内容和作者情感,老师没有先读,没有先入为主,保留了学生原生的初读)
师:那么如何更深入细致的体会作者的心情,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老师告诉大家: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
(指导学生沉入书中,体会作者情感,使下面的交流得以顺利进行,同时教给读书方法,祛除学生读书的焦躁)
生默读。(这时出现了奇妙的佳境:看似安静的教室里,却涌动着一颗颗激荡的心灵!)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
生:我喜欢写大树的这幅画,大树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露珠和我交换眼神,我变成了一颗树,脚长出根须,头发长成树冠,手变成树枝,思想变成树汁。很神奇,读到这里我好象也变成了一颗树。(生笑)
师:在你的脑中出现了浪漫、新奇、童话般的世界,这都是想象的功劳。
生:我喜欢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老桥坚持着这样的画面,有动有静,非常美。
师:(激动的)你的欣赏更高一层。
生:我喜欢的是作者的朋友白云,她使我心旷神怡。
生:我喜欢的也是白云。她非常纯洁,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就象白衣战士,给病人减轻痛苦,使病人露出笑容。
师:尤其在非典期间,白衣天使们不顾自己生命的危险,几个月不能与家人团聚,日夜守护在患者身边,使非典患者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恢复了健康,露出了笑脸,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
生:我喜欢山泉,他照出了我的浑浊。
师:对比山泉,人们可以找到自身的污浊,使自己变得高尚起来。
生:我喜欢悬崖。(顿了顿,自信地)喜欢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喜欢他心如止水的平静。
师:你是另一种风格,喜欢悬崖的宁静与深刻,了不起!
生:我喜欢瀑布,因为他是个真正的男人。(众生大笑)
师:(欣喜的)请讲下去。
生:他一直在唱,而且,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完全凭自己的实力!所以说他是真正的男人。(鼓掌)比如伟大的科学家们就象瀑布。
师:说得棒!瀑布无私高洁,值得我们崇敬。
生:我喜欢老桥,他默默奉献,持之以恒,有着坚韧的灵魂。
生:我喜欢老柏树的慈祥,就象我的爸爸妈妈关爱我,有依靠感。
师:有父母的关怀,很温暖,很安全。
生:我喜欢云雀,他很纯洁,没有受半点污染,不像社会上的腐败分子,大贪污犯。
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看云雀的纯洁具体指什么内容。
生读:“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刚才这位学生说:明白了,是“不说是非”的纯洁。
生:我喜欢好风,因为他吹在我的脸上很清爽。
师:风可以使我们头脑清醒。
生:我喜欢云雾,她使我,忘掉烦恼,引起幻想,我想腾云驾雾,像仙人一样。
师:你喜欢的是课文以外的云雾吗?
生:是。
师:下面你会有机会表达的,先请坐好吗?(生同意的坐下)
生:我喜欢雷阵雨,雨洗尽了空气中的污浊,巨雷能吓唬做坏事的人。(生笑)
师:天空中的雷鸣,能给人一种震撼,在人们百无聊赖的时候能使人警醒,使人振奋。
(师生、生生交流,课堂互动)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师提出要求:一人谈,其余三人注意倾听,如果与小组意见不同,可以保留)
师:请一位代表发言。
生:我们小组认为,“访友”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
生:我们小组认为, “访友”,使读者引起联想,使文章富有了童话般神奇,更加形象生动。
生: 我认为——
师:是你自己的观点吗?
生:是小组的,我们小组认为,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
师: “访”是精神沐浴和洗涤的过程,“友”把自然人化了。“友”是文眼,文章的切入点,作者情感的生发点,拟人手法的运用都缘与此,文章这样构思,非常新颖,可以尽情的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情怀。
(品析本文精巧的构思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想给同学们读一读,你们认为应怎样读?
生:带着好心情。
生: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
生:读得轻一些,美一些。
师:大家的意见很好,那我就按同学们的方法去读。
师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读。
(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回到文章的整体)
师:对于这篇文章,大家还有问题要问吗?就是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不合情理的地方?
生(几乎是齐声):有!雷雨天,不能到大树下避雨,会遭雷击,不安全。
生:对,自然老师教我们的。
生:可这是语文课。
师:文学作品是可以虚构的,但也不能违背科学常识,同学们说得对!我们读书不仅要带着欣赏的眼光,还要带着批判的眼光,不迷信权威。既然不合理,我们就改一改吧。
生:把“忽然下起雷阵雨”改为“忽然下起大雨”。
师:这样一改,又同下面两句衔接不上了。
生思考。
生:加上一句,“雷电过后”,再跑到老柏树下避雨,就可以了。
生:那样,作者的衣服早淋湿了。(笑)
生:去掉写“雷”的句子。
(去掉这么好的语句,全体学生表示遗憾)
师:在有些时候必须有所舍弃,做出选择。
(教给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迷信,不盲从,带着欣赏和质疑两种态度读书)
师:虽然这篇文章有不合情理的地方,但瑕不掩玉,仍然是一篇美文,尤其是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生写。
师:哪位同学上台读一读?对,先请那位喜欢云雾的同学来读。
生:云雾姐姐:你让我忘记了许多愁苦,得到了许多欢乐,在走进你的同时,我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让我尝试了飞翔。
生:雨从高空坠下,落到地面,溅开水花,他虽走得急速与暗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走出了光彩,走出了潇洒。
生:石桥啊,你没有卢沟桥的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的雄伟,但你在我心中却十分高大。你每天都躬着身躯,让人们踏着你的脊背,你默默无闻,让我们看到你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生:雪妹妹:你那么干净洁白,你是美丽的化身,你从天空富有诗意的落下来,跳着优美的舞蹈,我喜欢你!
生:柏树呀,你用臂膀组成了绿荫,为我们遮挡强烈的阳光,用树叶做成了一张张邀请卡,邀请四海的亲朋好友。我带着敬佩祝福你四季常青。
生:落叶啊,你曾为脱离母体而哭泣,曾为散落空中而忧愁;但当你感受到大地的气息,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你不再哭泣,不再忧愁,而是无私的将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大地,一如生时的超脱和平静。谢谢你,落叶!你用自己的涅槃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掌声热烈)
生:当我置身于晨雾之中,我觉得世界是那么的神秘;待我从弥漫的晨雾中穿过,觉得每一步都得小心;当晨雾消失的时候,我又觉得似乎失去了什么……
师:听着同学们的真挚的赠言,我非常激动,后生可畏!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不能一一上台展示,下课后教上来,我们再交流!
(培养写作能力,同时吸收运用本文语言,教给学生如何与朋友文明交往)
师:五一节快到了,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假日——我们出发吧!今天的课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再见!
(将课堂内容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课内外相联系,同时和课起始的环节相呼应,使整堂课的结构浑然一体)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四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五
让你的课堂“亮”起来──《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西省阳泉市固庄煤矿子弟学校 孔 庆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节好课,一节大家都认可的成功课。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内涵丰富、可操作性极强的语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会更强烈一些。
面对刚刚讲完的《山中访友》一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点。我校的教学评估一年也只有一次,我们从教的时间是何其有限,成功的体验对许多人来说是何其的珍贵。我是个很幸运的语文教师,在自己语文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在放弃生物从事语文教学的10次教学评估中,无一例外的获得的一类课,而且近三年来稳居语文组的第一名。这个成功,有幸运,但决不是偶然。下面就以《山中访友》一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经验。
《山中访友》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力求用“美”的课件感染学生:
为了让课件更“美”一些,为了让课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优美之处,我在课件中插入了本课的flash朗读素材,集图片、文字、课文朗读、音乐于一体,让学生在听读这一环节充分感知课文;其次在其他幻灯片中,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或用图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丽形象,让学生的视觉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课文的教学环节的名称设计中也突现“美”,主体部分设置了“美文听读”、“美文美读”、“美文研读”等环节,对学生 “美”的感知无形中又是一种强化。
2、力求挖出主题的深度,让学生有新鲜感:
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二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同时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爱护、关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3、力求将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美文听读中有美读的示范,又是听的训练;美读的要求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是读与说的双重结合;研读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情境演读、习作美文则主要进行写作水平的训练,等等。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4、力求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除了听读这一环节,其他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四人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他们的合作、探究中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
5、力求课堂教学的完整与和谐:
本课的学习导入是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开始的,课堂小结以方舟的小诗结束,不仅结构完整,而且两则材料又都与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不仅增强了本课文学方面对学生的熏陶,而且它们与教材很和谐的统一到了一起,教学拓展的有了宽度。
正是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我的这节看似简单的课有了许多的亮点,学生学习的眼睛亮起来,激qing高涨了起来,我的课才随之而“亮”了起来。我想,只要每个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环节多设计一些亮点并且努力实践,你的课也可以“亮”起来。
让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教学《山中访友》课后反思
黑龙江省阿城市新华第一中学 李晶波
人类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的潜能更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尤其是学生的想象能力。据调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及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逐渐下降,初中阶段尤为重要,学生升入中学,怎样培养他,他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所以,在课改形势下,我十分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文章《弯弯的月亮》中老师的 “弯弯的月亮只能像小船”,学生星子成为老师后,让学生充分想象:像豆角、像眼眉、像镰刀……星子老师的做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真怕自己会成为扼杀学生想象力的杀手,所以我在课堂上也有如下尝试。
一、导入环节中注重培养
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堂及课外,如《山中访友》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初看这篇课文,我也被它深深吸引,所以在备课中我也想通过这一点想象来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由教师出示文题,让学生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合理想象、表达,从而引入本课。学生谈的丰富极了,有的认为去访一位隐居的老人,有的认为去访问大狗熊……,从而教师加以引导,引导其合理想象、表达。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能力真的不可估量,甚至比教师自身都丰富,在具体课堂中,我真的体会到了,若真的不设置这样的情境,学生的想象力、作文能力不可能提高。在综合性学习中,我首先让学生到自然界结交一位朋友,然后充分发挥学生想象为去想对这位朋友要说的话,学生有的模仿《山中访友》中的写法,有的从另一个角度去想象,学生有的把电线杆想象成五线谱,小燕子是音符,叽叽喳喳奏出美妙的音符,有的对树说:“你恨人类吗?人类制造出废旧污染空气,让你呼吸,人类还砍伐你,你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结果遭此厄运,你不难过吗?”听着学生的表述、写作,我感到欣慰,同时也产生了和幸福感。是的,学生的想象力大无边,我们更应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在无边的基础上再扩大。
三、评价上鼓励标新立异
学生也需要成就感,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跟上,对学生极富创意的想象应给予高度的评价,学生会更加积极地想象。如每次想象后,都给学生的想象力打分,并且由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打分后,说出评价的理由,有了这种鼓励措施,想象的同学、评价的学生都会把想象力作为评价一个人一条标准,也转变了以往靠分数、名次来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想象力会更丰富、更乐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通过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有的增强,作文能力明显提高。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的首要目的是:在强调打好基础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便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在新课改教学中,虽然只是初步尝试,但我会坚持,也会继续探讨其他方法,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课《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并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对这样一篇童话色彩浓重的散文,一定会特别感兴趣,通过阅读期待引导他们感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样受到美的熏陶。
依据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我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1、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图画。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以及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写进而受到美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投影仪、照片
本文是一篇极具情趣,颇有童话色彩的写景散文,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拟将本课设计成环环新奇,步步有趣的自读课。让学生以文本为基础,读课文,品语言,绘画面,入意境,悟文情,从而达到既培养解读、鉴赏能力又提升人与自然应和谐交融的生态伦理价值观。下面我就具体地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说明一下。
把收集到几幅学生在自然风光前拍的照片用投影仪打出来,让学生说出照片拍摄美的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积奠人与自然交融所产生的和谐美的感情,初步蒙发人在自然中的意识,这样很自然的就导入本课。
由于初一学生入学仅有两个月,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所以须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但老师建议你们1、要左手翻书右手钩画。2、用“—”画出你不认识字词。3、用“口”画出景物的名字,用“ο”画出你认为最妙的词,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教师巡视、释疑、解难,把集中出现的生字词在黑板上集中讲解,学生初读结束。接下来听课文录音,这时我又设计几个问题:我是什么时间去访友的?访问了哪些朋友?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较容易指出“在好天气里独自步行带着好心情去的(对于好心情教师要适时点出哼、踏等词的好处),具体朋友学生说,老师板书。
接下来的环节是品味课文写景语言的比喻之美,人称之美,这是本节教学重点。为解决重点问题设计如下环节,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1) 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可做适当的评价。
(2) 指导学生分组,每组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中精美的词句,精读品析。
(3)小组代表谈自己最欣赏的词句,并说出它的好处,然后用这幅画好在
的句式起个好听的名字,每小组选一个人做汇报的记录。
(4)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后的关键之处板书,如将写物拟人化的称呼,弟弟、大嫂、爷爷、姐姐……学生说出比喻句的喻体等等。
这样在学生品析及教师板书里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本文写景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拟人化人称的使用,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自然景物变得栩栩如生,另一个是使用比喻句使文章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
一节课能否成为一节好课,除了引导学生“画龙”之外,关键还在教师的“点睛之笔”,这个点睛之笔指的就是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得到突出,使难点得以突破,为了这个目标,我又作了如下设计:
1、你认为朋友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种,但教师应抓住平等、互助,追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称自然景物为朋友?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2、你与作者有同样的想法吗?就把它写下来,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自然风光的图片,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写成一段景物描写用拟化人称呼与比喻修辞来写,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小组选代表读,大家互评。
这个环节既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又有拓展延伸的训练,既有思想的升华又有课本知识的实际应用,使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相融、相依,使课堂环节环环紧扣。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写作方法及思想方面谈收获。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使本文教学不流于形式。
本文既然讲的是我们和大自然是朋友,那么我们能不能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类对话呢?把它写下来。
这个作业的布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教学内容的认识要有“宽泛”的精神。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古桥——老朋友 树——知已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童话般的世界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总之对于本节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力求使课堂做到自主化、活动化,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七
:2004年11月14日第2节课
:初一(3)班
:语文
:聂君晏
:7年级上册第13课《山中访友》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合作探究
多媒体
1课时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想在古桥上眺望吗?想在树林里奔跑吗?想在山泉旁嬉戏吗?想在悬崖边呐喊吗?好,就趁着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大家一起进山去看看这些美妙的风景。(在我们出发前,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擦亮你们的眼睛;第二,竖起你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自然。)
(1) 作者
(2) 古桥
(3) 树林
(4) 山泉、溪流、白云
(5) 瀑布、悬崖、云雀
(6) 石头、落叶、小花
(7) 阵雨、老柏树、蚂蚁
树冠(guān) 唱和(hè) 一卷卷(juàn)天书 湛(zhàn)蓝 清澈(chè)
涧(jiàn)水
逝川:流逝的河流,多用于比喻流逝的时间。
凝神:聚精会神。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形容很感兴趣地谈论。津津,指兴趣很浓的样子。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详写了其中的哪两位?
自然界的朋友依次为:古桥 – 树林 – 山泉 – 小溪 – 白云 – 瀑布 – 悬崖 – 云雀 – 石头 – 落叶 – 小花 – 阵雨 – 老柏树 – 蚂蚁 – 归鸟;
详写了:古桥和树林。
b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山中世界变成了童话世界,将各种景物变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
c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问自然界的朋友,从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里,饱含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作者描写这些“朋友”时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亲切活泼有亲切感。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有浪漫色彩。
在叙述上独具匠心。恰当的变换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
a齐读“树林”一段,体会其写作方法的妙处。
通过奇特丰富的想象,让“我”变成了树,创造了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把树写得栩栩如生,灵气飞扬。
b模仿“我是树”一段,任意选取一景以“我是……”为首句作想象片断描写。
c交流“我是……”片断描写。
今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与李汉荣先生一起拜访了他的“朋友”,从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进而对生活的热爱,愿在座的51位同学也能走近自然走进生活,做个热爱生活的人。
“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八
【教材简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本文以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优美的文字把大家带入了一个情深深意浓浓的世界,情不自禁就会被作者的热爱之情陶醉。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散文,但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如果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模拟情景,交流谈话,一定能引起情感共鸣,融入自然,融入作者的情怀。
【设计思路】本文用“读题引疑”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他的朋友是谁呢?他和朋友的关系怎样呢……一系列问题构成解读本文的主线,引领学生跟随作者的足迹,遍访山中好友,构建“呵护自然、珍爱家园”的情怀。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关键词,理清课文思路,并通过反复阅读中感悟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学习运用作者写景状物的技巧。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导读法
【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题引疑,导入课文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跟随现代诗人李汉荣先生一起去山中拜访他的朋友,出发之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李汉荣先生吗?
(学生可以借题发挥,畅所欲言,只要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老师:李汉荣先生很神秘哦,只给了我们一个微笑,让我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哦,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出发吧,好吗?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李汉荣先生访问了哪些朋友。
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积极查字典;2、与你找到的朋友握握手,也就是在他下面画上横线。
2、读后交流:
(1)生字正音并理解重点词语。
湛(zhan)蓝 邀(yao)请 栀(zhi)子花 唱和(he)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形容时间流失。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饶有趣味地谈论。
(2)你找到了哪些朋友呢?请介绍给大家!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1、默读课文,用心聆听作者与朋友之间的语言,把让你感受到真挚情谊的词语或句子用波浪形画出来,并及时记下你心中的那股暖流。
2、学生自由交流 :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3、化身朋友,真切交流:
同学们,是不是有一股友谊的清流在心中流淌,不吐不快?现在我扮演作者,你们扮演山中的朋友,把心中的话语说出来好吗?
例如:
老师: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生甲:是啊,我想洗去你脸上的沧桑,焕发灿烂的笑颜!
生乙:
4、重组教材,续话真情:
下面,我们也用这种方式,与6-7自然段中的朋友来场对话行吗?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四、挥手作别,情意悠悠
读最后一自然段,我读出了作者的依依不舍,因为满腔的情意让作者此时已忘言了,如果是你,你将会和这些朋友有一番怎样告别的情景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拜访了哪些朋友?大家喜欢这么朋友吗?现在,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再把课文读一遍好吗?读的时候,请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一切显得这么亲切呢?在称呼上有什么特点呢:
交流明确:本文应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二、本文还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能从文中找出来并简要说说他们的妙处吗?
例: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明确】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还写出了老桥的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老桥的敬意。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明确】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我和鸟儿、露珠之间的深情厚谊,让人心动。
3、同学自由交流
三、跟随动画,再访新友
同学们观看录像,留心每一位朋友,用你真挚的语言与他们交流,愉快完成你本次的探访之旅,好吗?
四、课堂总结: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只要带上一双有情目,怀揣一颗含爱心,自然界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的朋友的,你们说呢?
【板书】
山中访友
老桥 相知相爱 朋友
树木 知己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九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玄(xuán)奥 栀(zhī)子 津津(jīn)乐道
清澈(chè) 树冠(guān ) 湛(zhàn)蓝 凝(níng)静
犬吠(fèi) 吟(yín)咏 憔(qiáo)悴 禅(chán)心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⑶ “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⑵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⑶ 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⑷ 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⑸ 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qing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邀)(俯、府)(暴、瀑)(俏、捎、消、哨)(驱、躯、岖)(津、律、肆)(狭、陕、峡、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十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
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 )奥清澈(chè ) 禅(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咏
憔(qiáo )悴( cuì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 作者怎么称呼他们 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 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 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 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 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 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 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 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 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 热情.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 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 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 邀 俯 府 暴 瀑 悄俏 峭 捎 消 哨 驱 躯 岖 津 律 肆 狭 陕 峡 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1 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山泉热爱大自然
溪流……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十一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十二
访人树相融感受情境──《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师: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
师:谁先来交流。
生:他把树看做自己的朋友,树也把他当做朋友,在望着他。他们真的像是难得的知己。
生:我有补充。“知己”是彼此相互了解而情意深切的人,一般是在说人。而现在作者说每一棵树都是他的“知己”,表明他和树之间的这种深情。
师:真能干,你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体会。
生:我也有补充。作者靠在一棵树上,靠着靠着,他自己也仿佛是一棵树了,他把自己和树融为一体了。我从这儿也体会到他们之间非同一般的情谊。
师:说得好。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师: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生:作者非常敬重他,说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师:有道理。谁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
生:“德高望重”就是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师:那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生:他把很多人马渡过对岸,给大家带来方便。
生:从“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可以看出他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生:我还有补充,他在这涧水上已经站了几百年了,说明他为大家服务的时间很长很长,从这儿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德高望重”。
师:说得好。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生齐读。)
师: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