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一
1、借助拼音,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有一定的感情。
2、 通过朗读、讨论、填空等方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知道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个好孩子吗?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一个好孩子呢? (引出课题《好孩子》)。
2、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讲了哪几个好孩子?他们好在哪里?二、初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
1、出示(带拼音):着急 淋湿 蹦着跳着 急忙 心疼 哗哗哗 嘭嘭嘭 蹬蹬蹬
2、出示象声词连线题。
3、检查课文段落。
三、学习课文(第1段)
1、齐读第一段,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天下大雨、奶奶很着急)
2、出示:京京带着伞,不要紧。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了。(指导读出奶奶奶奶着急的心情。)出示:
小玲 ——淋湿? 京京——不会淋湿?
四、学习课文(第2——4段)
1、奶奶的猜测对不对呢?让我们自由读一读。(第2——4段)
2、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小玲没有淋湿)奶奶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3、出示:小玲 ——淋湿?——没淋湿
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奶奶的奇怪的语气。
5、 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时,我们就要走进故事里面去,他们着急,我们也着急,他们开心,我们也笑眯眯的,这样读课文多有趣呀!
6、 口头填空:小玲没带伞,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板书:小梅
五、学习课文(5——7段)
1、那么京京回家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自由读(5——7段)。
2、填空:带了伞的京京,把伞借给了,自己却,奶奶夸是个好孩子。板书:京京
3、句式练习:
出示:小玲没带伞,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带了伞的京京,把伞借给了,自己却,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齐读两句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3、奶奶为什么夸京京是个好孩子?
4、分角色朗读。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5、出示第7段,及彩图,理解“一边…….一边…..”, 请两位学生表演,感悟两个动作同时做,练习说话。
六、小结: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了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
在生活中,你是个好孩子吗?
我帮妈妈( )
我帮爸爸( )
我帮 (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相帮互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学的道理;进行字词数学。
教学难点:
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间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课前准备: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21好孩子。
提问:什么样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已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了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边读边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拉”的声母是边音,“京”的韵弹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3.指名简要地回答问题。
(1)课文中谁是好孩子?
(2)为什么说他们是好孩子?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轻声自由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奶奶看见小玲的衣服没有淋湿,为什么很奇怪?(奶奶认为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但是小玲回来后,一摸她的衣服,发现小玲没有淋湿,所以奶奶觉得很奇怪。)
指导学生读奶奶的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真是个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伞,怕她淋湿了,主动送小玲回家,)
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朗读小玲说的话,用赞热扬的语气读奶奶说的话。
3.轻声自由读第五——七自然段。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见路远的同学没有带伞,就把伞借给他们,自已淋着回家,他能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所以奶奶说他也是好孩子。)
4.启发学生说说,怎么读好奶奶说的话。(奶奶看见京京全身淋湿了时说的话,要用奇怪、心疼的语气来读。她夸奖京京时说的话要用赞扫扬的语气来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小组练读,再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三
一、 教材分析:
《好孩子》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课文。本课是儿童生活故事。讲的是下雨天,奶奶心里很着急,她以为京京带着伞,不要紧;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了。结果出乎奶奶的意料,小玲没有淋湿,是因为小梅送她回来;京京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全身淋湿了。奶奶赞扬关心别人的小梅和京京都是好孩子。
二、 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大半学期的学习,本班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虽然本课内容比较简明易懂,但人物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的确很难。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是以读为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三、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 学会本课"外、她、京、拉、跳、服、送、真"8个生字和6个词语;并认识"伞、紧、忘、敲、奇、怪、疼、擦"8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育方面: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发展方面: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奶奶、小玲、京京的对话,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的道理。
2、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法、讨论学习法、情景教学法。
六、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投影机
七、 教学时间:两课时。
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奶奶为什么心里很着急。
3、 学习本课生字的 音、形、义,并完成课后练习3。
4、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学习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明白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 孩子。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了下雨天,京京带着伞上学,小玲忘了带伞上学。
2、 质疑: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 ?
过渡:小玲忘了带伞,她有没有被淋湿呢?
二、 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小玲有没有被淋湿呢?为什么?
2、 学生汇报,随后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3、 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奶奶看见小玲的衣服没有淋湿,为什么很奇怪?
4、 指导读奶奶的话,读出奇怪的语气。(比赛读)
5、 奶奶为什么说:"小梅真是个好孩子?"指名夸夸小梅:小梅真是个好孩子,她、
6、 分角色朗读。
7、 小结:
小玲没有带伞,是小梅送她回家的,小梅能够帮助别人,真是个好孩子。
过渡:小玲没有带伞,她没淋湿,京京带着伞,他肯定没淋湿了。(板书:没淋 湿) 对吗?谁来反驳我呢?
三、 自学五、六、七自然段。
1、 带着以上的问题,自由读5、6、7自然段。
2、 汇报。
(1) 汇报时相机出示句(一),比较句子。
水珠直往下滴。
头发上的水珠直往下滴。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头发上的",句子就写得具体、清楚。)
(2) 出示投影片,说说奶奶怎样做,又是怎样说?
指导朗读奶奶的话。(读出心疼的语气)
过渡:现在,你们还没有说服老师,你们还有什么理由反驳我?
(3) 汇报时相机出示句(二),比较句子。
我把伞借给同学了。
我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了。
3、 老师终于被你们说服了,其实京京把雨伞借给了路远的同学,所以他淋湿了。(改板书:"没淋湿"改为"全湿了")
过渡:京京把雨伞借给了路远的同学,难怪奶奶也称赞他说、
4、 出示句子"京京也是好孩子。"
同位互相说说:为什么说京京是个好孩子?
5、 分角色朗读。
四、 总结全文。
1、 合并句(1)、句(2),总结全文。
(1) 小梅是个好孩子。
小梅和京京都是好孩子。
(2)京京也是好孩子。
思考:小梅和京京为什么都是好孩子?
总结:小梅和京京都关心别人,助人为乐,所以他们都是好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扩展:
1、 指名表演课本剧。
2、 说说怎样做才是个好孩子。
板书设计: 19、好孩子
没带伞 带着伞
小玲 (好孩子) 小梅送 京京 (好孩子)借给同学
没淋湿 全湿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四
《好孩子》一文是第二册第四单元14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从而赞扬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学本文,要以描写小玲和小宝回到家里时的不同情景以及奶奶的神态语言的词句为训练点,进行语言文字的具体性、生动性的训练,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字的丰富表现力。在教学中,可选择下列几个句子作为训练点。
1.奶奶急忙拉开门,小玲跳着蹦着进来了。
训练设计:
①自读这句话,思考:奶奶是怎样拉开门的?(急忙)小玲是怎样走进家门的?(跳着蹦着)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说明小玲没有被雨淋着,心里很高兴。)
②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小玲和奶奶,表演出这两句话的内容,同学们加以评论。引导同学们理解“急忙”的意思,体会跳着蹦着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重读“急忙”,读出奶奶急着开门时的心情。“跳着蹦着”要读得慢一点,节奏强一点,童味浓一点,读出小玲没有被雨淋着的那种高高兴兴的心情。
④比较体会。删去“急忙”“跳着蹦着”两个词,再让学生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原句的具体性、生动性。
2.奶奶摸着小玲的衣服,奇怪地问:“小玲,你怎么没淋湿呢?”
训练设计:
(1)自读这句话,联系第一段的内容考虑:奶奶为什么会奇怪地问?
讨论这一问题时要注意:①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强化说的训练。②相机引导学生总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的方法。
(2)指导朗读。要读出奶奶问话的奇怪的语气。可按下列节奏和重音去读:
奶奶/摸着小玲的衣服,奇怪地问:“小玲,你/怎么没淋湿呢?”
3.奶奶笑着说:“她真是个好孩子。”
训练设计:
①试读这句话,考虑:她指的是谁?(小梅)为什么说她是个好孩子?(助人为乐)奶奶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笑着)
②朗读指导。要读奶奶赞扬的语调,可按下面的节奏和重音去读:
奶奶/笑着说:“她/真是个好孩子。”
4.他的衣服全湿了,头上的水珠直往下掉。
5.奶奶心疼地问:“你带了伞,怎么还淋成这样子?”
6.奶奶一边给小宝擦头发上的雨水,一边说:“你也是个好孩子。”
以上三句的训练和上面三句的训练,大同小异。要注意抓住重点词语“全”“直”“心疼”“也”让学生反复体会句子的意思,强化说的训练,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五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诃语,认保佑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相帮互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重点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学的道理;进行字词数学。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间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2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21好孩子。
提问:什么样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已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了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边读边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拉”的声母是边音,“京”的韵弹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3.指名简要地回答问题。
(1).课文中谁是好孩子?
(2).为什么说他们是好孩子?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轻声自由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奶奶看见小玲的衣服没有淋湿,为什么很奇怪?(奶奶认为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但是小玲回来后,一摸她的衣服,发现小玲没有淋湿,所以奶奶觉得很奇怪。)
指导学生读奶奶的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真是个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伞,怕她淋湿了,主动送小玲回家,)
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朗读小玲说的话,用赞热扬的语气读奶奶说的话。
3.轻声自由读第五——七自然段。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见路远的同学没有带伞,就把伞借给他们,自已淋着回家,他能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所以奶奶说他也是好孩子。)
4.启发学生说说,怎么读好奶奶说的话。(奶奶看见京京全身淋湿了时说的话,要用奇怪、心疼的语气来读。她夸奖京京时说的话要用赞扫扬的语气来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小组练读,再指名读)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六
南京 叶金祥 叶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诃语,认保佑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相帮互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学的道理;进行字词数学。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间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课前准备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21好孩子。
提问:什么样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已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了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边读边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拉”的声母是边音,“京”的韵弹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3.指名简要地回答问题。
(1).课文中谁是好孩子?
(2).为什么说他们是好孩子?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轻声自由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奶奶看见小玲的衣服没有淋湿,为什么很奇怪?(奶奶认为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但是小玲回来后,一摸她的衣服,发现小玲没有淋湿,所以奶奶觉得很奇怪。)
指导学生读奶奶的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真是个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伞,怕她淋湿了,主动送小玲回家,)
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朗读小玲说的话,用赞热扬的语气读奶奶说的话。
3.轻声自由读第五——七自然段。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见路远的同学没有带伞,就把伞借给他们,自已淋着回家,他能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所以奶奶说他也是好孩子。)
4.启发学生说说,怎么读好奶奶说的话。(奶奶看见京京全身淋湿了时说的话,要用奇怪、心疼的语气来读。她夸奖京京时说的话要用赞扫扬的语气来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小组练读,再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七
张向富
《好孩子》一文是第二册第四单元14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从而赞扬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学本文,要以描写小玲和小宝回到家里时的不同情景以及奶奶的神态语言的词句为训练点,进行语言文字的具体性、生动性的训练,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字的丰富表现力。在教学中,可选择下列几个句子作为训练点。
1.奶奶急忙拉开门,小玲跳着蹦着进来了。
训练设计:
①自读这句话,思考:奶奶是怎样拉开门的?(急忙)小玲是怎样走进家门的?(跳着蹦着)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说明小玲没有被雨淋着,心里很高兴。)
②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小玲和奶奶,表演出这两句话的内容,同学们加以评论。引导同学们理解“急忙”的意思,体会跳着蹦着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重读“急忙”,读出奶奶急着开门时的心情。“跳着蹦着”要读得慢一点,节奏强一点,童味浓一点,读出小玲没有被雨淋着的那种高高兴兴的心情。
④比较体会。删去“急忙”“跳着蹦着”两个词,再让学生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原句的具体性、生动性。
2.奶奶摸着小玲的衣服,奇怪地问:“小玲,你怎么没淋湿呢?”
训练设计:
(1)自读这句话,联系第一段的内容考虑:奶奶为什么会奇怪地问?
讨论这一问题时要注意:①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强化说的训练。②相机引导学生总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的方法。
(2)指导朗读。要读出奶奶问话的奇怪的语气。可按下列节奏和重音去读:
奶奶/摸着小玲的衣服,奇怪地问:“小玲,你/怎么没淋湿呢?”
3.奶奶笑着说:“她真是个好孩子。”
训练设计:
①试读这句话,考虑:她指的是谁?(小梅)为什么说她是个好孩子?(助人为乐)奶奶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笑着)
②朗读指导。要读奶奶赞扬的语调,可按下面的节奏和重音去读:
奶奶/笑着说:“她/真是个好孩子。”
4.他的衣服全湿了,头上的水珠直往下掉。
5.奶奶心疼地问:“你带了伞,怎么还淋成这样子?”
6.奶奶一边给小宝擦头发上的雨水,一边说:“你也是个好孩子。”
以上三句的训练和上面三句的训练,大同小异。要注意抓住重点词语“全”“直”“心疼”“也”让学生反复体会句子的意思,强化说的训练,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有一定的感情。
2、 通过朗读、讨论、填空等方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知道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个好孩子吗?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一个好孩子呢? (引出课题《好孩子》)。
2、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讲了哪几个好孩子?他们好在哪里?二、初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
1、出示(带拼音):着急 淋湿 蹦着跳着 急忙 心疼 哗哗哗 嘭嘭嘭 蹬蹬蹬
2、出示象声词连线题。
3、检查课文段落。
三、学习课文(第1段)
1、齐读第一段,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天下大雨、奶奶很着急)
2、出示:京京带着伞,不要紧。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了。(指导读出奶奶奶奶着急的心情。)出示:
小玲 ——淋湿? 京京——不会淋湿?
四、学习课文(第2——4段)
1、奶奶的猜测对不对呢?让我们自由读一读。(第2——4段)
2、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小玲没有淋湿)奶奶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3、出示:小玲 ——淋湿?——没淋湿
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奶奶的奇怪的语气。
5、 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时,我们就要走进故事里面去,他们着急,我们也着急,他们开心,我们也笑眯眯的,这样读课文多有趣呀!
6、 口头填空:小玲没带伞,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板书:小梅
五、学习课文(5——7段)
1、那么京京回家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自由读(5——7段)。
2、填空:带了伞的京京,把伞借给了,自己却,奶奶夸是个好孩子。板书:京京
3、句式练习:
出示:小玲没带伞,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带了伞的京京,把伞借给了,自己却,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齐读两句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3、奶奶为什么夸京京是个好孩子?
4、分角色朗读。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5、出示第7段,及彩图,理解“一边…….一边…..”, 请两位学生表演,感悟两个动作同时做,练习说话。
六、小结: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了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
在生活中,你是个好孩子吗?
我帮妈妈( )
我帮爸爸( )
我帮 (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九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诃语,认保佑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相帮互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重点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学的道理;进行字词数学。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间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2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21好孩子。
提问:什么样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已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了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边读边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拉”的声母是边音,“京”的韵弹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3.指名简要地回答问题。
(1).课文中谁是好孩子?
(2).为什么说他们是好孩子?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轻声自由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奶奶看见小玲的衣服没有淋湿,为什么很奇怪?(奶奶认为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但是小玲回来后,一摸她的衣服,发现小玲没有淋湿,所以奶奶觉得很奇怪。)
指导学生读奶奶的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真是个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伞,怕她淋湿了,主动送小玲回家,)
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朗读小玲说的话,用赞热扬的语气读奶奶说的话。
3.轻声自由读第五——七自然段。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见路远的同学没有带伞,就把伞借给他们,自已淋着回家,他能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所以奶奶说他也是好孩子。)
4.启发学生说说,怎么读好奶奶说的话。(奶奶看见京京全身淋湿了时说的话,要用奇怪、心疼的语气来读。她夸奖京京时说的话要用赞扫扬的语气来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小组练读,再指名读)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十
南京 叶金祥 叶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诃语,认保佑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相帮互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学的道理;进行字词数学。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间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课前准备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21好孩子。
提问:什么样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已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了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边读边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拉”的声母是边音,“京”的韵弹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3.指名简要地回答问题。
(1).课文中谁是好孩子?
(2).为什么说他们是好孩子?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轻声自由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奶奶看见小玲的衣服没有淋湿,为什么很奇怪?(奶奶认为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但是小玲回来后,一摸她的衣服,发现小玲没有淋湿,所以奶奶觉得很奇怪。)
指导学生读奶奶的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真是个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伞,怕她淋湿了,主动送小玲回家,)
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朗读小玲说的话,用赞热扬的语气读奶奶说的话。
3.轻声自由读第五——七自然段。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见路远的同学没有带伞,就把伞借给他们,自已淋着回家,他能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所以奶奶说他也是好孩子。)
4.启发学生说说,怎么读好奶奶说的话。(奶奶看见京京全身淋湿了时说的话,要用奇怪、心疼的语气来读。她夸奖京京时说的话要用赞扫扬的语气来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小组练读,再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十一
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想认识他们吗?(出示图片)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回答)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你们真是个好孩子,我要向你们学习)
,你们做过这些事吗?那你们也是好孩子。板书(好孩子)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呢?
一、 想读读好孩子的故事吗?你想怎么读?好,现在就请同学边读边完成自己做的事。学生读课文,画生字,标自然段,想问题)
二、 1有几个自然段?(7)
2读生字,(要想课文读得好-------生字宝宝离不了)美丽的眼睛-------向前看!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刚才你们想知道的问题,你们读懂了吗?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知道了这么多,你们一定是用心读了。可是老师还想让你们更用心的来读,用你的体会,读出感情来,行吗?做到做不到------一看就知道!
三、 理解课文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你这次又能听懂些什么?奶奶为什么这样着急呢?他的感情用的好吗?(好)你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他是个会听讲的好孩子,我们都来向他们学习,一起来读这一段。
2奶奶还在担心着,你看谁回来了?(出示图片)谁回来了?小玲有没有被雨淋湿呢?你看奶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想想,奶奶为什么会觉得奇怪呢?谁来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奶奶奇怪的语气。是啊倒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听听小玲的回答吧!谁来读?奶奶听了以后是怎么说的呢?她是个好孩子,是指谁?为什么说小梅是个好孩子,奶奶是在夸小梅啊,那怎么来读奶奶赞扬的语气呢?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梅,齐读__
3小玲没有伞也能安全回家,那京京有伞当然就没事啦!我们来接着往下读。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就站起来一起读吧!(出示图片)看看京京现在是什么样子?要是你被雨淋成这样,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怎么样,怎么说呢?京京的奶奶是怎么说的?(他把伞借给路远的朋友了)自已有伞不用,瞧把他淋成这样!真傻!他是怎么想的呢?要是你,你能吗?都是和我们一样大的两个小朋友,小京京他宁可自己被雨淋,把伞让给了同样需要雨伞的人。小梅为了不让同学淋雨生病,主动护送同学回家,也许不只送小玲一个,也许会把每个没带伞的同学,风雨中的小梅这时可能身上早已被雨打湿了。此时,你最想对他们说的是什么?你们真是-------(好孩子)
四、 同学们你们说说除了你京京和小梅这样帮助人,关心人是好孩子吗?还有怎么做,也是好孩子呢?比如上课时,和爸爸去公园,中午吃完饭,和同学们发生争吵时,是啊,好孩子,就在我们身边,快快城夸夸我们班里的好孩子。其实好孩子就是你,好孩子就是我,只要我们都有一份爱心,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们都是好孩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十二
一、知识背景
《好孩子》叙写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本文主要特点为:
1、设置悬念。本文共有7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奶奶担心没带伞的小玲会被雨淋湿;第2~4自然段写没带伞的小玲被小梅送回家,衣服没淋湿,奶奶夸小梅是好孩子;第5~7自然段写带伞的京京衣服全湿回到家,原来他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自己却冒雨回家,奶奶也夸他是好孩子。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恰好与奶奶的料想相反,曲折有致,由此赞美同学间的友情。
2、避实就虚。本文并未正面叙述和描写小梅和京京如何帮助同学,而是通过小玲和京京回到家中截然不同的情形以及奶奶的神态和语言加以表现,置留空间,耐人寻味,以此凸现同学间的关爱。
3、结构规整。本文第2~4自然段和第5~7自然段行文相同,均为:小玲(京京)进门——奶奶奇怪——小玲(京京)说明原因——奶奶称赞。相同的段式结构,学生易读易懂。
4、语言精到。本文中的奶奶是一线索人物,其心理、神态和语言,无不为学生指明行为导向,尤其是“着急”、“奇怪”、“摸”、“笑”、“心疼”等词,用语精到,奶奶的慈祥和蔼可圈可点。
二、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朴实,事例平常,贴近学生生活,仿佛是身边之事和熟悉之人,富有亲近感和感染力。低年级学生虽为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宠爱,但对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已有初步认识,思想情感上有一定基础,价值取向不难判定。加之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读懂学好亦无难度。教学中,应充满情感色彩,避免简单说教,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参与过程,在品读语言文字同时,探求做人道理。
三、教学理念
1、重视熏陶感染作用。《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材改革中,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本课设计不作简单说教,而是让学生在感悟语句、拓展想像、练读对话、联系实际过程中,自然受到熏陶感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本课通过“联系实际,指导行为”等环节,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学生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
3、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材不是凝固、僵化的符号堆砌,而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媒体。本课择要让学生凭借语境展开想象,既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丰富,又是对文本的发展和超越,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可先由教师指导学习,再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本文结构规整,教学中以一例带一例,重视过程,触类旁通,有肋于学习迁移,有助于实际应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含义。通过品析人物、交流讨论和反复诵读,明白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并感受助人之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和感受,从内心喜欢课文中的人物,从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明晓同学间应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并融入个体言行之中。
五、片段设计
本文是一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可根据需要结合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处理方式可灵活多样,体现弹性:
(一)理解拓展
1、自主学习,初步探究
(1)初读课文,了解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
(2)再读课文,了解奶奶这一线索人物的性格特征。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研读词句,发现小梅和京京身上的闪光点,体味同学间的友情和关爱;感受奶奶身上的美德,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2、小组合作,丰富内涵
“小梅怎样冒雨送小玲回家?”
“京京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后,自己在回家途中会遇到哪些不便?”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启发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并结合生活经验作合理想像,填补课文空白,既使人物形象更趋饱满,加深体验,同时又使学生想像能力得以发展。
3、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乐于助人的事?该怎么称赞他(她)?”
“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呢?”
此环节的设计,既是语文能力的培养——简要叙述事情经过,借鉴课文表达方式进行称赞,同时又将课文内容与学生个人实际相联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自然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二)填补空白
师生和教材的关系,即读者和文本的关系,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创造的。作为选读课文,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原有结构,可灵活处理,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本为学本。根据本文避实就虚这一特点,可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想像:
想像之一:小梅帮助小玲时所想所说所做,小玲到家后所说和小梅所说。
想像之二:京京在帮助同学时所想所说所做,那个同学所想所说所做。
想像之三:奶奶看见带了伞的京京全身淋湿回到家时所想。
想像之四:京京受奶奶称赞后所想所说。
学生可选择其一,根据自己独有的经验、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参与解读文本,填补文本留下的“不确定空白”,使阅读活动更为丰富多彩。
(三)朗读练习
本文以对话为主,富含情趣,适合进行朗读练习。朗读时,应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把握人物不同特点。朗读时可注重以下几点:
1、注意人物语气的变化
奶奶因担心小玲被淋湿而着急,因结果出乎所料而惊奇,因明白就里而欣喜,因京京衣服全湿而心疼,又因知晓原因而高兴。
2、把握人物语气的基调
小玲为有小梅这样的同学而高兴、自豪,京京为能解人所难而快乐、自豪。
(四)迁移运用
语文教学应注意选择切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并使学生逐渐掌握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以一例带出多例,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悟出学习语文的规律。根据本文结构规整这一特点,可以第2~4自然段为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第5~7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2~4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第一幅插图的内容?小玲没带伞衣服为什么没淋湿?该怎样读奶奶和小玲的对话?”之后从“找、悟、读”等方面进行小结。
2、自主学习第5~7自然段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学习第5~7自然段吗?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六、拓展资料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
感谢你们,校长和老师,
你们教育的孩子真好。
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只知道她在你们学校。
一天,我顶着风雪回家,
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
她赶紧跑来把我扶起,
还替我找回甩远的书包。
从此,我们认识了,
她每天都来做我的向导。
一见面,甜甜地叫我阿姨,
清脆的嗓音总是带着笑。
早晨,她准时把我送过大街,
傍晚,准时把我接过小桥。
下雪天,她紧紧把我搀扶,
下雨了,为我把雨伞使劲举高。
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可我知道:
鲜艳的红领巾准在她胸前飘,
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相帮互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学的道理;进行字词数学。
教学难点:
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间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课前准备: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21好孩子。
提问:什么样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已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了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边读边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拉”的声母是边音,“京”的韵弹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3.指名简要地回答问题。
(1)课文中谁是好孩子?
(2)为什么说他们是好孩子?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轻声自由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奶奶看见小玲的衣服没有淋湿,为什么很奇怪?(奶奶认为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但是小玲回来后,一摸她的衣服,发现小玲没有淋湿,所以奶奶觉得很奇怪。)
指导学生读奶奶的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真是个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伞,怕她淋湿了,主动送小玲回家,)
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朗读小玲说的话,用赞热扬的语气读奶奶说的话。
3.轻声自由读第五——七自然段。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见路远的同学没有带伞,就把伞借给他们,自已淋着回家,他能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所以奶奶说他也是好孩子。)
4.启发学生说说,怎么读好奶奶说的话。(奶奶看见京京全身淋湿了时说的话,要用奇怪、心疼的语气来读。她夸奖京京时说的话要用赞扫扬的语气来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小组练读,再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十四
张向富
《好孩子》一文是第二册第四单元14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从而赞扬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学本文,要以描写小玲和小宝回到家里时的不同情景以及奶奶的神态语言的词句为训练点,进行语言文字的具体性、生动性的训练,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字的丰富表现力。在教学中,可选择下列几个句子作为训练点。
1.奶奶急忙拉开门,小玲跳着蹦着进来了。
训练设计:
①自读这句话,思考:奶奶是怎样拉开门的?(急忙)小玲是怎样走进家门的?(跳着蹦着)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说明小玲没有被雨淋着,心里很高兴。)
②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小玲和奶奶,表演出这两句话的内容,同学们加以评论。引导同学们理解“急忙”的意思,体会跳着蹦着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重读“急忙”,读出奶奶急着开门时的心情。“跳着蹦着”要读得慢一点,节奏强一点,童味浓一点,读出小玲没有被雨淋着的那种高高兴兴的心情。
④比较体会。删去“急忙”“跳着蹦着”两个词,再让学生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原句的具体性、生动性。
2.奶奶摸着小玲的衣服,奇怪地问:“小玲,你怎么没淋湿呢?”
训练设计:
(1)自读这句话,联系第一段的内容考虑:奶奶为什么会奇怪地问?
讨论这一问题时要注意:①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强化说的训练。②相机引导学生总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的方法。
(2)指导朗读。要读出奶奶问话的奇怪的语气。可按下列节奏和重音去读:
奶奶/摸着小玲的衣服,奇怪地问:“小玲,你/怎么没淋湿呢?”
3.奶奶笑着说:“她真是个好孩子。”
训练设计:
①试读这句话,考虑:她指的是谁?(小梅)为什么说她是个好孩子?(助人为乐)奶奶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笑着)
②朗读指导。要读奶奶赞扬的语调,可按下面的节奏和重音去读:
奶奶/笑着说:“她/真是个好孩子。”
4.他的衣服全湿了,头上的水珠直往下掉。
5.奶奶心疼地问:“你带了伞,怎么还淋成这样子?”
6.奶奶一边给小宝擦头发上的雨水,一边说:“你也是个好孩子。”
以上三句的训练和上面三句的训练,大同小异。要注意抓住重点词语“全”“直”“心疼”“也”让学生反复体会句子的意思,强化说的训练,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好孩子》教案设计篇十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诃语,认保佑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相帮互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学的道理;进行字词数学。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间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课前准备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21好孩子。
提问:什么样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已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了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边读边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拉”的声母是边音,“京”的韵弹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3.指名简要地回答问题。
(1).课文中谁是好孩子?
(2).为什么说他们是好孩子?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轻声自由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奶奶看见小玲的衣服没有淋湿,为什么很奇怪?(奶奶认为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但是小玲回来后,一摸她的衣服,发现小玲没有淋湿,所以奶奶觉得很奇怪。)
指导学生读奶奶的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真是个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伞,怕她淋湿了,主动送小玲回家,)
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朗读小玲说的话,用赞热扬的语气读奶奶说的话。
3.轻声自由读第五——七自然段。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见路远的同学没有带伞,就把伞借给他们,自已淋着回家,他能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所以奶奶说他也是好孩子。)
4.启发学生说说,怎么读好奶奶说的话。(奶奶看见京京全身淋湿了时说的话,要用奇怪、心疼的语气来读。她夸奖京京时说的话要用赞扫扬的语气来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小组练读,再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