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特征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也可以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有录像设备的学校可以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讲述酵母菌结构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另外通过观察还可以看到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所以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首先要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在讲述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谈话法。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等等。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要指出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在讲述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时,可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有条件的学校可放一段酵母芽出芽生殖的录像片,或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还可制作投影片。要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终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三、第二课时:
1.课前准备:
①由教师介绍青霉和曲霉的简易培养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教帅需要做的课前准备:要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另外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具体操作方法详见教参。
2.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把教材中的课后实验课融入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边观察、边讲解、边讨论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进行实验观察: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如果没有放大镜也可以用老花镜代替)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②有条件的学校可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是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以下问题:取材要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③教师用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然后教师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找出青霉孢子便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营养方式的讲述,要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在讲述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时,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讲述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时,可先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教师归纳总结。教师要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xx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小资料:
为什么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能够产生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名命名为青霉素。青霉素40年代初投入生产。此后又相继发现有抑制甚至杀死细菌的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当时多把此类对细菌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叫抗菌素。随着对抗菌素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菌素不仅对细菌有抵抗作用,而且某些抗菌素还具有抗肿瘤、抗植物病原真菌、抗病原虫等作用。同时还发现它能促进畜禽生长,因此,抗菌素一词就不完整了,所以从1981年起,我国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特征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也可以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有录像设备的学校可以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讲述酵母菌结构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另外通过观察还可以看到母菌是单细胞个体,所以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首先要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在讲述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谈话法。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等等。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要指出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齐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在讲述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时,可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有条件的学校可放一段酵母芽出芽生殖的录像片,或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还可制作投影片。要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 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终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抱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抱子,由抱子发育成新个体。
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特征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 :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也可以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有录像设备的学校可以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讲述酵母菌结构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另外通过观察还可以看到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所以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首先要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在讲述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可用谈话法。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等等。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要指出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在讲述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时,可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有条件的学校可放一段酵母芽出芽生殖的录像片,或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还可制作投影片。要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终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三、第二课时:
1.课前准备:
①由教师介绍青霉和曲霉的简易培养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教帅需要做的课前准备:要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另外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具体操作方法详见教参。
2.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把教材中的课后实验课融入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边观察、边讲解、边讨论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进行实验观察: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如果没有放大镜也可以用老花镜代替)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②有条件的学校可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是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以下问题:取材要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③教师用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然后教师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找出青霉孢子便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营养方式的讲述,要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在讲述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时,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讲述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时,可先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教师归纳总结。教师要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2000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 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小资料:
为什么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能够产生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名命名为青霉素。青霉素40年代初投入生产。此后又相继发现有抑制甚至杀死细菌的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当时多把此类对细菌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叫抗菌素。随着对抗菌素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菌素不仅对细菌有抵抗作用,而且某些抗菌素还具有抗肿瘤、抗植物病原真菌、抗病原虫等作用。同时还发现它能促进畜禽生长,因此,抗菌素一词就不完整了,所以从1981年起,我国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特征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 :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也可以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有录像设备的学校可以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讲述酵母菌结构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另外通过观察还可以看到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所以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首先要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在讲述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可用谈话法。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等等。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要指出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在讲述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时,可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有条件的学校可放一段酵母芽出芽生殖的录像片,或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还可制作投影片。要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终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三、第二课时:
1.课前准备:
①由教师介绍青霉和曲霉的简易培养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教帅需要做的课前准备:要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另外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具体操作方法详见教参。
2.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把教材中的课后实验课融入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边观察、边讲解、边讨论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进行实验观察: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如果没有放大镜也可以用老花镜代替)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②有条件的学校可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是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以下问题:取材要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③教师用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然后教师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找出青霉孢子便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营养方式的讲述,要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在讲述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时,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讲述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时,可先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教师归纳总结。教师要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2000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 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小资料:
为什么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能够产生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名命名为青霉素。青霉素40年代初投入生产。此后又相继发现有抑制甚至杀死细菌的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当时多把此类对细菌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叫抗菌素。随着对抗菌素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菌素不仅对细菌有抵抗作用,而且某些抗菌素还具有抗肿瘤、抗植物病原真菌、抗病原虫等作用。同时还发现它能促进畜禽生长,因此,抗菌素一词就不完整了,所以从1981年起,我国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特征篇五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l)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命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重点难点
1.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初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因为通过本实验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互相学习、协作共进的机会。
3.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具准备
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利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出主题
→
学生实验、观察实物、培养能力,强化知识
→
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
→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理解总结
2.教学过程 说明:
(1)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上自带面包,然后开门见山: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这样,更贴近生活,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关于酵母菌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实验同步进行,因为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教师可以拟定观察提纲,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仔细观察,避免盲目性,边观察边纪录,提高学习效率。观察提纲要依据教材内容,可适当调整,要科学、具体,形式不限,起到指导观察的作用。如:
①你找到酵母菌了吗? 确认吗? 它与气泡有何不同? 。
②酵母菌的形状 。
③酵母菌的颜色(染色前) 。
④你看到酵母菌的哪些结构?
⑤你能绘出一个酵母菌的结构图吗?请绘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⑥酵母菌含叶绿素吗?
⑦你观察到这种形状(带有芽体的酵母菌)的酵母菌了吗? 。
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教师应明确地指出,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好像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所以叫做芽。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小实验来解决这一难点,如:
<实验1>:教师在培养酵母菌培养液时,分别放在敞口的广口瓶和盖严的广口瓶中,课上让学生比较、区别(后者可嗅到酒香味)。
<实验2>:取盛有质量分数为5%蔗糖溶液的三角烧瓶两只,其中一只投入一小块新鲜酵母或发面、葡萄糖等,另一支摇晃后塞好瓶塞,都置于温暖处,一日后取出。或者取三角烧瓶两只,一只放入加有酵母的玉米粉湿面团,另一只仅放入玉米粉湿面团,都塞好瓶塞,皆置于20 ℃处,一日后取出。演示时先将有酵母的瓶塞换上带导管的瓶塞(注意速度要快),导管一端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顿时冒出气泡,石灰水不久变混浊,而对照的一瓶也按上述方法重复实验,则石灰水无变化。
通过这两个演示实验说明酵母菌有氧无氧都能生活。无氧时产生部分酒精。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再启发学生分析总结面包、馒头暄软多孔的原因。
关于孢子生殖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分析,不难理解。
在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时,由于酵母菌是无色的、较透明的,所以要将显微镜的光线调得暗一些,视野太亮不易观察。待用稀释的碘液染色后,再将显微镜调得亮一些,这样,就便于观察了。
(3)关于霉菌部分的教学,可以这样引入:青霉素治疗某些病的效果很好,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它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的,在20世纪40年代初被称为灵丹妙药,价格比黄金还贵,它就是从霉菌中提取出来的。
霉菌的教学最好与实验课结合起来(把实验拆开分别加在理论内容中),采用边观察、边讲解、边讨论的方式。要说明,青霉和曲霉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都是孢子的颜色造成的,它们的菌丝不含叶绿体,都是无色的,在指导实验时最好强调让学生分清青霉和曲霉成熟孢子的颜色。
关于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实验,教师可组织部分学生,如课外活动小组成员或实验小组组长都可以,在课外提前培养出霉菌,以备课上使用。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培养霉菌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亲自做,取潮湿橘皮或半腐烂的一小块苹果或一小块新鲜馒头,置于培养皿或小碟里,上面扣上一个玻璃杯,放在阴暗、潮湿、温暖(约20 ℃左右)的地方。几天以后,橘皮、苹果或馒头上便长出各种霉菌来。为了保证学生真正看清楚青霉的无色分枝的菌丝以及生长在菌丝上面成串的分生孢子,教师要指导学生,取材时必须挑取少量的、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做装片(如果挑取颜色较深的部分,在视野里看到的只是大量绿色的青霉孢子;如果是挑取白色部分,在视野里看到的只是大量无色的菌丝)。这样,在视野里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的青霉菌丝,又能看到生长在菌丝顶端的成串的绿色孢子。为了实验效果更好一些,可以在上述培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人工接种培养(挑取第一次培养的青霉或曲霉,接种在橘皮上进行再次培养)。进行第二次人工接种培养的青霉或曲霉,不仅比较纯净,而且生长得很快,两日后可以供观察使用。
当材料准备好以后,教师起草拟定观察提纲,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酵母菌的基础上自拟观察提纲,提纲要有利于霉菌和酵母菌的比较,主要提出二者的区别来。如: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青霉和曲霉呢?为什么?
在用针挑取青霉或曲霉时,除了注意挑选颜色外,不要挑得过多,以免聚集成堆不利于观察,在剥离展开时要顺着菌丝生长的方向,否则破坏了菌丝影响观察的整体效果。
在观察结束时,教师把内容引到霉菌与人类的关系上来,指导学生从有益、有害两方面认识霉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真菌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一、酵母菌
观察酵母菌
目的要求: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放大镜,吸水纸等。
方法步骤:a.制片,观察形态和颜色;
b.染色,观察结构;
c.绘图。
1.形态:无色、卵形单细胞个体。
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3.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有氧分解
酵母菌————→葡萄糖—→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无氧分解
酵母菌————→葡萄糖—→二氧化碳十酒精十能量
4.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二、霉菌
观察霉菌
目的要求:认识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材料用具: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等。
方法步骤:a.用放大镜观察形态和颜色; b.制片,观察。
1.形态:由菌丝组成,多细胞。
2.营养方式:靠营养菌丝进行腐生生活。
3.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青霉: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孢子绿色。
曲霉:直立菌丝顶端呈现球状,孢子黄色、橙红色或黑色
4.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方面:提取青霉素、制酒等。
有害方面:某些种类黄曲霉能使人、畜致癌。
三、匍枝根霉 与酿造江米酒等甜酒有关。
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特征篇六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l)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命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重点难点
1.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初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因为通过本实验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互相学习、协作共进的机会。
3.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具准备
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利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出主题
→
学生实验、观察实物、培养能力,强化知识
→
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
→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理解总结
2.教学过程 说明:
(1)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上自带面包,然后开门见山: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这样,更贴近生活,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关于酵母菌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实验同步进行,因为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教师可以拟定观察提纲,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仔细观察,避免盲目性,边观察边纪录,提高学习效率。观察提纲要依据教材内容,可适当调整,要科学、具体,形式不限,起到指导观察的作用。如:
①你找到酵母菌了吗? 确认吗? 它与气泡有何不同? 。
②酵母菌的形状 。
③酵母菌的颜色(染色前) 。
④你看到酵母菌的哪些结构?
⑤你能绘出一个酵母菌的结构图吗?请绘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⑥酵母菌含叶绿素吗?
⑦你观察到这种形状(带有芽体的酵母菌)的酵母菌了吗? 。
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教师应明确地指出,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好像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所以叫做芽。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小实验来解决这一难点,如:
<实验1>:教师在培养酵母菌培养液时,分别放在敞口的广口瓶和盖严的广口瓶中,课上让学生比较、区别(后者可嗅到酒香味)。
<实验2>:取盛有质量分数为5%蔗糖溶液的三角烧瓶两只,其中一只投入一小块新鲜酵母或发面、葡萄糖等,另一支摇晃后塞好瓶塞,都置于温暖处,一日后取出。或者取三角烧瓶两只,一只放入加有酵母的玉米粉湿面团,另一只仅放入玉米粉湿面团,都塞好瓶塞,皆置于20 ℃处,一日后取出。演示时先将有酵母的瓶塞换上带导管的瓶塞(注意速度要快),导管一端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顿时冒出气泡,石灰水不久变混浊,而对照的一瓶也按上述方法重复实验,则石灰水无变化。
通过这两个演示实验说明酵母菌有氧无氧都能生活。无氧时产生部分酒精。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再启发学生分析总结面包、馒头暄软多孔的原因。
关于孢子生殖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分析,不难理解。
在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时,由于酵母菌是无色的、较透明的,所以要将显微镜的光线调得暗一些,视野太亮不易观察。待用稀释的碘液染色后,再将显微镜调得亮一些,这样,就便于观察了。
(3)关于霉菌部分的教学,可以这样引入:青霉素治疗某些病的效果很好,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它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的,在20世纪40年代初被称为灵丹妙药,价格比黄金还贵,它就是从霉菌中提取出来的。
霉菌的教学最好与实验课结合起来(把实验拆开分别加在理论内容中),采用边观察、边讲解、边讨论的方式。要说明,青霉和曲霉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都是孢子的颜色造成的,它们的菌丝不含叶绿体,都是无色的,在指导实验时最好强调让学生分清青霉和曲霉成熟孢子的颜色。
关于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实验,教师可组织部分学生,如课外活动小组成员或实验小组组长都可以,在课外提前培养出霉菌,以备课上使用。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培养霉菌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亲自做,取潮湿橘皮或半腐烂的一小块苹果或一小块新鲜馒头,置于培养皿或小碟里,上面扣上一个玻璃杯,放在阴暗、潮湿、温暖(约20 ℃左右)的地方。几天以后,橘皮、苹果或馒头上便长出各种霉菌来。为了保证学生真正看清楚青霉的无色分枝的菌丝以及生长在菌丝上面成串的分生孢子,教师要指导学生,取材时必须挑取少量的、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做装片(如果挑取颜色较深的部分,在视野里看到的只是大量绿色的青霉孢子;如果是挑取白色部分,在视野里看到的只是大量无色的菌丝)。这样,在视野里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的青霉菌丝,又能看到生长在菌丝顶端的成串的绿色孢子。为了实验效果更好一些,可以在上述培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人工接种培养(挑取第一次培养的青霉或曲霉,接种在橘皮上进行再次培养)。进行第二次人工接种培养的青霉或曲霉,不仅比较纯净,而且生长得很快,两日后可以供观察使用。
当材料准备好以后,教师起草拟定观察提纲,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酵母菌的基础上自拟观察提纲,提纲要有利于霉菌和酵母菌的比较,主要提出二者的区别来。如: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青霉和曲霉呢?为什么?
在用针挑取青霉或曲霉时,除了注意挑选颜色外,不要挑得过多,以免聚集成堆不利于观察,在剥离展开时要顺着菌丝生长的方向,否则破坏了菌丝影响观察的整体效果。
在观察结束时,教师把内容引到霉菌与人类的关系上来,指导学生从有益、有害两方面认识霉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真菌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一、酵母菌
观察酵母菌
目的要求: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放大镜,吸水纸等。
方法步骤:a.制片,观察形态和颜色;
b.染色,观察结构;
c.绘图。
1.形态:无色、卵形单细胞个体。
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3.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有氧分解
酵母菌————→葡萄糖—→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无氧分解
酵母菌————→葡萄糖—→二氧化碳十酒精十能量
4.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二、霉菌
观察霉菌
目的要求:认识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材料用具: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等。
方法步骤:a.用放大镜观察形态和颜色; b.制片,观察。
1.形态:由菌丝组成,多细胞。
2.营养方式:靠营养菌丝进行腐生生活。
3.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青霉: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孢子绿色。
曲霉:直立菌丝顶端呈现球状,孢子黄色、橙红色或黑色
4.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方面:提取青霉素、制酒等。
有害方面:某些种类黄曲霉能使人、畜致癌。
三、匍枝根霉 与酿造江米酒等甜酒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