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循环三角图(七篇)

2023年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循环三角图(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19:32:48
2023年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循环三角图(七篇)
时间:2023-04-03 19:32:48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循环三角图篇一

1.内环境的知识(理解)。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理解)。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用具

沉淀或经离心处理后的血液(需加抗凝剂),自制"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多媒体课件或抽拉式幻灯片。

教学方法

讲述与归纳、观察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 书

第七节 内环境的稳态

一、内环境

(一)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液体统称为体液。

2.分类: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二)内环境

1.概念:是由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间的关系

3.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内环境的稳态

(一)内环境的稳态事实:

1.血浆的含水量在90~92%之间。

2.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

3.人体血浆在37 ℃的渗透压在770kpa左右。

(二)内环境稳态的

意义:

l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 环境稳态的实现:

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办调活动,共同来实现的。

(四)内环境稳态是的概念:

正常机体在神精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 内环境的稳态。

教学过程

提问:人体内的代谢活动都是通过酶促反应来完成的,那么,酶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回答:温度和ph等。)

引言:可见,一个生命活动正常的人,他体内的温度和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都是处在相对稳定状态的。这堂课学习的课题是《内环境的稳态》。

提问:什么是内环境呢?

讲述:体内有许多液体,它们是内环境的基础。人体内含有的大量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学生举例)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学生举例)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观察:请大家认真观察屏幕上的动态图(图中依次出现血管及其中的血细胞、血浆、淋巴、组织细胞、组织液。图中血液在不断流动,图中出现的箭头表示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

练习:请大家用箭头表示内环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体内细胞与外界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讲述:外界环境中的食物和空气分别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和呼吸系统的呼吸作用后,养料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通过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养料和氧气从组织液、血浆或淋巴进入全身的组织细胞;全身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终产物又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最终由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或皮肤排出体外。可见,体内的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教师边讲述边依次板书出对应方框及箭头)

过渡:体内的每个活细胞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环境联系,可见生命是个开放的系统。作为生命系统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稳态。

讲述:众所周知,血浆的含水量在90~92%之间;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血浆浓度稳定在80~120mg/dl之间。这些都是内环境处于稳态的例证。 l

提问:为什么给病人输液时,输入的是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

(让学生略加讨论再回答,必要时教师可以提示。)

讲述:人体血浆37 ℃时的渗透压在77kpa左右,相当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如果大量输进蒸馏水,将使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大大降低,致使细胞大量吸水,这可能会造成细胞最终无法维持原有形态甚至破裂等结果。

观察:请仔细观察下列演示实验步骤。这是已静置后的血液,也可以用离心了的血液(教师出示血液)。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向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酸碱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溶液,摇匀后,再用酸碱试纸检测。教师及时出示检测结果。

讲述:第一次测试结果反映血浆显碱性;第二次测试结果反映甲内溶液不显酸性而乙内溶液显酸性。实验证明,在外界影响不太大的情况下,血浆的州ph稳定在7.35~7.45之间。

上述事实表明,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提问:血糖浓度过低或过高,生命活动是否正常?

(回答: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糖尿病。)

提问:如果内环境的酸碱度发生显著改变,酶的活性将受到什么影响?

回答:酶将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甚至失活。

讲述:上述事实表明,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动都不能超过一定范围,否则,可能会引起代谢的障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提问: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讲述: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人的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主要是血液)的调节下,通过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实现的。

通过第六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也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肝脏、肾等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实现的。

生活中,剧烈运动产生的酸胀感,在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这是为什么呢?刚做的演示实验已表明,血浆对血液的酸碱度具有调节作用。下面我们以血浆对酸碱度的调节为例,来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实现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内环境稳态概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为什么甲试管内的溶液在滴入少量盐酸溶液后却不显酸性?

(回答:略。)

讲述:原来血液中有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酸碱缓冲对。比如,剧烈运动时会因缺氧而产生乳酸,这时,血液中的碳酸氢钠等强碱盐和乳酸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和乳酸钠。乳酸钠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碳酸的酸性小,而且它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酸碱度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活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当摄入碱性食品后,将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的盐也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所以酸碱度不变。

可见;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来实现的。

提问:请同学们小结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回答:略。)

讲述: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的稳态。

下面,我们以内环境中的ph值为例来说明:

实例:人在新陈代谢中产生许多酸性的物质,如 ;另外,人的食物中也会含有一些碱性的物质,如 .这些酸碱进入人体,就会使ph值改变.但是我们知道,人的血液ph值总是维持在 之间.分析:

1.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这两对物质的性质:一是弱酸另一个是 .2发生的化学变化:①当乳酸进入血液时和h2co3/nahco3发生的变化是 ,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是

.②当碳酸钠进入血液时和h2co3/nahco3发生的变化

是 .多余的碳酸盐可以由 排出.

请再以血糖为例分析内稳态?

可见;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来实现的.

因此,请写出内稳态的概念:

(三)稳态的生理意义

稳态是机体进行 的必要条件.

巩固练习:

1动物和人的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

a内环境中 b细胞内 c消化道内 d肾内

2给毛细血管供营养的是

a血液 b组织液 c血液和组织液 d血浆和组织液

3高等动物和人的脑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通过

a细胞液 b血液 c内环境 d组织液

*4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血浆和消化道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

*5生命科学的发展已达到了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是把生命现象看作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组合和变化的过程。因此,化学、物理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科学,数学是生命科学推理演算的工具,运用这一新思维解答下列各问题:

健康人体内的血液的ph值是7.35~7.45 ,若在外界因素作用突然发生改变就会引起酸中毒或是碱中毒.倘若ph值低于7或高于8则有生命危险,由于人体体液中存在如下两个平衡:h++hco3 h2co3 co2+h2o

h++po43- hpo42-+h+ h2po4-

① 当强酸性物质进入人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怎样维持体液中酸碱平衡的?

② 当强碱性物质进入人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怎样维持体液中酸碱平衡的?

③某病患者在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液中的ph值是否会发生大的变化?

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循环三角图篇二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一.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

(二) 预习自测

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稠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是                                  (     )

a.温度           b.酶         c.组织液           d.血液

3.某人剧烈运动后,身体内产生了某种物质,这时参与体内ph调节的物质应是          (    )

a.h2 c03/nahc03        2p04/na2hp04    

hc03/nah2p04      03/na2hp04

4.若一个人剧烈运动,但是却不感到口渴,这时                                   (    )

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    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    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

5.排水和排盐的关系是                                                         (    )

a.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

b.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c.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拌随着排水

d.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6.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    )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7.维持血液ph恒定的缓冲物质                                                 (    )

a.都是由强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b.都是由弱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c.都是由强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d.都是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8.(xx年广东)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9.构成人体的各种液体中,能直接相互渗透转变的是                              (     )

a.血浆与淋巴液             b.组织液和淋巴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

10.(揭阳)内环境的下列变化中,能引起浮肿的是                             (    )

a.尿素浓度降低            b.血糖浓度降低

c.钙离子浓度降低          d.血浆蛋白浓度降低

11.下列可称作机体的外环境的是                                              (    )

a.消化道管腔内容物        b.血管的内容物 

c.组织细胞间隙内容物      d.淋巴管的内容物 

12.血浆中的水来自                                                          (     )

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三)合作探究

1.做课本第7页的调查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

(2)和其他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比较班级中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将体温变化情况与当地实际气温日变化大致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

(4)结论:

正常情况下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人,体温不同;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同学体温也________;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内的体温也是________,但一般不会超过1度;尽管外界气温变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________。

2.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为什么?

3.阅读第9页的内容,然后回答思考与讨论

(1)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呢的措施?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3)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疼、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课堂巩固

1.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                                                        (    )

a.凝固的状态      b.绝对不变的状态 

c.相对稳定的状态  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

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3.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条冷水浸泡过的毛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4.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    )

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5.下列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直接关系的系统是                                   (    )

①消化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循环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运动系统 ⑥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⑥

6.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    )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

7.下图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据图回答:

(1)图中[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 ________。

(2)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⑤为________。

(3)用简明语言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后记:

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循环三角图篇三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 “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社会联系〕生思考,师提示。

〔讲解〕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板书〕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

〔实验并讨论〕生看或做实验,思考,师提示。

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关于人体血液ph值缓冲作用原理】

人体血液不会因为进入少量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而使其ph值超出7.35~7.45之间,原因是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如h2c0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在此结合有关生化知识对h2c03/nahco3在维持血液 ph值稳态中所起的作用加以说明。

它们的电离如下:h2c03一→h+  + hc03- (1) (双向,可逆);nahc03一→na++ hc03- (2);由于(2)式完全电离,有大量的hc03- 存在,对(1)式电离产生同离子效应,使hc03-和h+ 结合成h2c03 ,也就是说(2)式的结果抑制了(1)式h2c03的电离,因此血液中存在大量的h2c03和hc03- ,而h+浓度很小。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酸(例如乳酸、磷酸等)时,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hc03-,能和进入的酸中的h+结合成电离度很小的h2c03,使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几乎没有升高,因此血液ph值并不明显降低。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碱时,此时血液中的h+与进入碱中的oh-  结合成难电离的h20,当血液中的h+稍有降低时,血液中存在的h2c03,就立即电离出h+来补充血液中减少的h+,使血液ph值并不明显升高。

正是因为h2c03和hc03- 的大量存在才会使血液的ph值不会因为少量碱、酸的进入而造成明显升降。

〔小结〕略(黑体字部分)。

〔作业〕练习一二题。

1.d。  2.c。  3.d。

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

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判断

(1)×;(2)√;(3)×;(4)√。

2.选择

(1)d;(2)d;(3)d。

3.画概念图

二、知识迁移

(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

(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循环三角图篇四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

说明:本节内容的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实验的模式。本案例的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学生活动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课下完成调查。    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的变化规律”的调查。 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情况。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回答问题。

请同学汇报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讲述: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学生尝试列举事实。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启发学生思考回忆已有知识。 学生观察,回答问题: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水的ph变化明显。可见血浆ph处于动态平衡中。

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教师展示实验结果,提问:

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说明人体内环境的ph处于动态平衡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的能力。 学生举例说明:多饮多尿、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等。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度、酸碱度外,还有渗透压,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请同学举例说明。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渗透压的稳定。 学生回答(答案略),可能回答不够准确,教师要及时补充。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

出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先说明各检查项目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然后提问:

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2.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正常?

让学生学会阅读化验单;说明内环境化学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 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教师强调:(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简要介绍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并说明稳态概念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中的“科学史话”)。

学生边展示、边讲解。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

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2、c0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

请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或图解,回顾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2、c02等化学成分的来源与去路。

说明这些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首先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及细胞代谢功能的实现有直接关系。其次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有关。

学生利用自制课件讲解,体验成就感,锻炼能力,创造一种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氛围。 学生倾听。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

简要介绍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识过程,指出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举例,如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造成的脱水、酸碱中毒等。

请同学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在同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

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引导学生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启发学生思考,与生活经验建立联系。 学生讨论。

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体健康?引导学生从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去思考。即通过加强自我保健,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同时增强机体的调节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外环境。

具体如何做?学生讨论,总结。

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注意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盐等。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懂得如何关爱自身和他人。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强化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关于“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1)在此项调查中需要家长的协作配合。家长工作繁忙,教师有必要提前给家长发一封信,恳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协助孩子完成这项调查活动。

(2)选择好布置活动的时间。由于这项活动需要测量一日内7个时刻的体温,应选择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休息日来完成。

(3)布置作业时应就体温的知识和测量体温的方法进行培训。可参考下面的内容: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们用腋窝温度代表体温。

(4)布置作业时要明确以下要求,即在进行这项活动时,不仅要完成体温的测量,还要完成思考题的回答,为下节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循环三角图篇五

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和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体液、内环境、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渗透压;稳态

(二)知识网络

细胞

外液

细胞

内液

(三)疑难解析

1.内环境各组成之间的关系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体内细胞和内环境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又回到血浆中,小部分组织液可透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中。

2.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体液的各个部分之间既是彼此隔开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只隔着细胞膜,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细胞膜的物质,都可以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如图)。在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只隔着毛细血管壁,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交换。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因此,人体内的细胞就可以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了。具体地说,就是由呼吸系统吸进的氧和 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先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组织液进入体内细胞;同时,体内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也要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血液而被运送到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由此可见,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可见,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是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 但其他各种器官、系统与新陈代谢也都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内分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调节作用。

3.内环境稳态与健康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后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缺钙会引起的疾病:日常生活中,如果钙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生理性钙透支,造成血钙水平下降,由于缺钙,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儿童佝偻病、手足抽搐症以及高血压、肾结石、结肠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三 考点例析

例1.(xx年高考广东、广西卷)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是恒定不变的。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答案] c

例2.(06上海卷)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分析]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肌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肌肉细胞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c

四  自我检测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   )

a.温度          b.酶        

值         d.渗透压

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3.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 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4.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水肿,这是因为 (    )

a.血浆渗人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

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

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

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或内环境中,故它们已不属于体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

6.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  (   )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内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7.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b.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d.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  )

①消化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循环系统  ⑥运动系统  ⑦生殖系统  ⑧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    d.③⑥⑦⑧

10.下表是被测试者血浆、肾小囊腔、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分析表中p和q各是什么物质?(    )

血浆 肾小囊腔 输尿管

p 0.03 0.03 2

q 0.1 0.1 0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11.与人体新陈代谢有直接关系的四大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 呼吸系统③排泄系统④生殖系统⑤运动系统⑥循环系统⑦神经系统                             ()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④⑤⑥⑦    d.②④⑤⑦

12.下列关于细胞或生物体完成正常生命恬动所处的环境描述,错误的是    (  )

a.艾滋病毒只要侵入人体内环境就就能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增殖后代   

b.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细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环境等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鱼的心肌细胞处于内环境中   

病毒只有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完成增殖

13.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

是以 ___ 方式进行的。

(2)人体细胞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    (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      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3)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_进行的。

(4)过程d和e物质交换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           ,后者         。

(5)过程d和c依次表示水分的      作用。

(6)e与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14.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xx年7月9日河南某地气温高达39℃,大家都在家中休息!然而50多岁

的赵某却在玉米地里锄草。当天晚上家人没有见到他。当在玉米地发现他时。他己经死亡多时。据估计,赵某系中暑身亡。

材料二 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在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高某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了过去。后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

(1)材料一、二的两种情况都发生在     天气。在这种天气状况下,人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的主要方式是              。

(2)据估计,赵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高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

(3)赵某和高某的身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都遭到破坏。赵某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   ,它的变化趋势是     ;高某身体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           ,这些因素的变化趋势是           。

(4)下列曲线能够反映高某体内的水的绝对含量(a)和相对含量(b)变化趋势的是   (    )。

(5)下列曲线能反映高某和赵某内环境渗透压变化趋势的是  (    )

(6)高某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的变化趋势是               。

(7)高某血压下降的原因是        。若人在大量出汗后不感觉到口渴,原因是                 。

(8)赵某的死亡说明             。

15.(广东)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      ,b液为       ,c液为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浓度升高,导致      病的发生。

16.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a               ;c                。

(2)写出下列液体的名称:

a          b             ;c             ;d             。

(3)写出e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

(4)用简式表明a、b、c、d之间的关系:                           。

17.如下图表示甲、乙、丙3种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天然海水的浓度是o.5 mol•l-1。)。

(1)渗透压调节能力量差的是     蟹。

(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______ 蟹。

(3)在盐浓度比天然海水还低的海水中.才能发挥调节能力的是     蟹。

18.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_。

(2)图中a—d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图a~d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生过敏反应时,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通透性增强。

(5)试以简短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

参考答案:

1.答案b,提示:本题考查影响稳态的因素,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表现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2.答案c,提示:考查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答案a

4.答案b,提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组织液通过渗透作用回到血浆和淋巴的速率降低,导致组织水肿。

5.答案d,提示:考查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范围。

6.答案d,提示:进入内环境主要是指进入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c

1o答案d,提示: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的葡萄糖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浆中。因此葡萄糖在输尿管中不存在。

11.答案a

12.答案a,提示:艾滋病毒是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的一种生物,只有寄生在细胞内才能够增殖,内环境只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13.(1)渗透  

(2)a、b、d;消化液 

(3)皮肤  毛细血管壁  

(4)双向  单向 

(5)渗透作用和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14.(1)高温  出汗 

(2)产热多于散热  基本平衡  

(3)体温逐渐升高水盐平衡盐减少,渗透压降低 

(4)a 

(5)a 

(6)下降 

(7)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引起的失去水和盐的比例相同 

(8)机体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5.(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2)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 

(3)胰岛素  葡萄糖  糖尿

16.(1)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及皮肤 

(2)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淋巴 

(3)淋巴细胞     淋巴 

⑷  

17.(1)乙 

(2)丙 

(3)甲

18.(1)a 

(2)d、a

c6h12o6+6o2+6h2o 6co2+6h2o+能量 

(3)d、b 

(4)a 

(5)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循环三角图篇六

辅导教案

导学诱思

一、动物必须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1.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

与外界环境直接交换。

2.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间接交换

(1)细胞与细胞外液直接交换

思考:不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偶然一次用铁锨长时间劳动,会发现手上起了很多泡,那么泡内的液体是什么?来源如何?时间长了,泡就逐渐消失,泡中的液体到哪里去了?

提示:泡内的液体是组织液。它是由毛细血管内的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的。时间长了,过多的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还有一部分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

(2)细胞外液通过各系统协作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

(1)概念: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这三部分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因此又叫细胞外液。

(2)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二、稳态

1.概念

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2.稳态的内容

(1)体温恒定。

(2)气体平衡:维持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3)血糖平衡: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能量的供给。

3.稳态调节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内环境稳态。

合作探究

探究一:内环境

对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关系:

(1)内环境与体液的关系

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的。

(2)内环境各组分的物质交换过程

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只隔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之外,水和其他小分子的物质(如葡萄糖、无机盐、氧气等),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流入到组织间隙中,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以后,大约90%的组织液又可以渗回毛细血管,同时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co2等也运回血液中,废物和二氧化碳最终通过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其余大约10%的组织液则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毛细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管,其内的淋巴流动是单向的,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最后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进入血液循环。

探究二: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人体的绝大部分细胞是不与血浆直接接触的,因此,这些细胞与毛细血管中的血浆不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但是,人体的绝大部分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只隔一层细胞膜,于是,水分和一切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物质,就在这两部分体液之间进行交换;细胞所需要的氧气等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组织液。由于组织液不断地形成,以及组织液不断地回流入血液,为细胞不断地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运走代谢废物。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就是这样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一方面沟通着人体各个部分的组织液;另一方面与肺、肾脏和胃、肠等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使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从物质在体内的运输和交换过程可以看出,血液循环正常地进行,就可以避免内环境中物质因不断地被细胞利用而耗竭,从而有助于维持内环境成分的相对恒定,这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血液循环一旦发生障碍,就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严重时可以危及生命。

探究三:体内细胞与外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体内细胞是通过内环境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我们所吃的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这些营养成分溶解于血浆中,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组织器官,被组织细胞利用。外界空气随着吸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肺泡壁很薄,外面紧紧缠绕着的毛细血管的管壁也很薄,它们都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此时,肺泡里的氧气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然后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被组织细胞利用。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就是这样被组织细胞吸收的。

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co2等对人体细胞有害的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间隙的组织液中,然后扩散进入组织里的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进入循环系统。当血液流经肺泡壁外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此时,肺泡缩小,通过呼气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尿酸等形成尿液,通过排尿排出体外。这些代谢废物也可通过皮肤排汗排出体外。

从以上可以看出,消化系统所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呼吸系统所交换的氧,都要经过循环系统才能运输给体内的所有细胞;而体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要通过循环系统运到排泄系统,排出体外。由此可见,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这四个系统都与人体细胞的代谢有直接关系。通过这四个系统的密切协作,人体的每一个组织细胞就可以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了。而这四个系统的密切协作,是由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完成的。

探究四:关于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神经调节: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在体液传送下对机体的调节,其中主要为激素调节。

(3)免疫调节: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共同抵御外来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题例领悟

【例题1】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解析: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细胞功能的正常进行需要稳态,所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并导致疾病,但发生疾病并不一定是由血液成分不稳定引起的。

答案:d

领悟

稳态是人和动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题2】广东卷,12  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图中a、b、c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它们都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调节内环境的ph,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反射,排出内环境中过多的二氧化碳。组织液的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组织液的回流有两条途径:一是进入毛细血管;二是进入毛细淋巴管。哪一条途径阻塞都会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d

领悟

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内环境的ph是由血浆中的缓冲对调节的;组织水肿的原因有血浆蛋白过少、组织液中代谢产物过多、毛细淋巴管阻塞等。

【例题3】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由于(    )

a.肺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b.肾脏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c.消化道和肺能及时地从外界吸取营养物质和氧

d.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调节作用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及时地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和氧,并及时地排出体内的各种代谢废物等生命活动,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答案:d

领悟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形成的调节网络。

课堂反馈

1.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解析: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通过三条途径:一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大量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二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一部分水和二氧化碳;三是还有一部分水、无机盐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答案:d

2.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根据内环境的定义可知,毛细血管壁细胞外的液体是血浆和组织液,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外的液体是淋巴和组织液。

答案:c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高考资源网]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在内环境中包含各种化学物质,如激素、葡萄糖、co2和胰岛素,以及氨基酸、水、各种无机盐等。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结构成分,递质小泡是神经细胞的结构,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a

4.血浆中的水来自(    )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组织液    d.血浆、消化道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同时还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一内容,如对水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血液考虑不到,就会漏掉消化道这一主要来源。

答案:b

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循环三角图篇七

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做课本第7页的调查然后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结论:正常情况下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人,体温不同;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同学体温也________;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内的体温也是________,但一般不会超过1度;尽管外界气温变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________。

2.稳态的定义:       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

3.稳态的特点:(1)稳态不是      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     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      内。  (2)不同的个体存在      。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           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阅读第9页的内容,回答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

小结: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1)稳态不是绝对稳定而是相对稳定。

(2)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稳定。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四、课堂巩固练习     1、维持血液ph恒定的缓冲物质   d                                     

a.都是由强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b.都是由弱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b.c.都是由强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d.都是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2、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d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c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c.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4、下列有关稳态的实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 ,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

6、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b  

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        d.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7、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c                   

a.血液酸碱度的稳定    b.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c.酶和稳态            d.温度和渗透压的不断变化

8、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c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