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劳动局工作总结天津 劳动局工作总结篇一
1、新增就业稳步增长。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23万人(市直2.85万人),占年计划62.3%(市直63.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048人(市直 7751人),占年计划65.6%(市直67.4%),其中就业困难人员8239人(市直1032人),占年计划的63.4%(市直68.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3%(市直3.52%)。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884个,占年计划的62.8%(市直631个,占年计划的63%)。
2、转移就业有序流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2万人,占年计划的65.3%,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1.5万人。
3、就业培训扎实推进。全市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33965人(市直9225人),占年计划的67.9%(市直57.7%);培训创业者8319人(市直2682人)。
4、创业促就业成效显著。全市新增各类创业主体27346个,占年计划的96%。市级以上创业示范基地达到12个,占年计划的60%,面积31.78万平方米,占年计划的63%。创业带动就业35207人,占年计划的70%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96笔,金额11551万元(市直317笔,金额6500万元),其中个体经营968笔发放贷款5801万元(市直196笔,金额 1350万元),合伙与组织起来创业123笔发放贷款5250万元(市直121笔,金额5150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5笔500万元。
5、失业保险扩面征缴迎难而进。截止6月底,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75160人(市区29441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9%(市区 100%);失业保险费核定6744.17万元(市区5004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6.2%(市区55.2%);征收失业保险费6840.97万元(市区5073.92万元), 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2.2%(市区61.1%),其中清收往年欠费897.51万元(市区640.4万元);新增接纳失业人员2873人(市区2168 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143.88万元(市区1987.77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100%。为享受失业保险金人员缴纳职工医疗保险费和大病救助保险费572.1万元(市区550.46万元);有6090人次(市区5419人次)享受了价格临时补贴,发放补贴19.09万元(市区16.8万元),实现了享受对象全覆盖。
全市使用就业专项资金7189.49万元(市直3005.06万元),其中用于职业培训补贴142.3万元(市直0万元),职业介绍补贴93.55万元(市直0万元),社会保险补贴2981.03万元(市直1753.73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1731.21万元(市直0万元)。全市为从事个体经营的 14953人减免税费1149.63万元(市直8263人862.78万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173.52万元(市直0万元);为13户企业减免税费 3.90万元。
—— 构建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别必雄挂帅,人社部门牵头,市直43个相关部门参加的“襄阳市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实行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在全市形成了以市直为龙头,县(市)区为支点,辐射乡镇(街道)、社区的争创工作网络。
——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了联席会议、通报和检查监督三项制度,成立了争创工作办公室,印发了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成员单位职责、工作路线图、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和成员单位工作台帐等,形成了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建立督办评估机制。将创建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形成了上下级政府、同级政府与部门之间“纵横交织”的考核体系。印发了争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争创工作报表统计和绩效评估制度,达到了在争创中提升、在提升中推进的工作目的。
—— 营造舆论宣传氛围。分别在襄阳日报、襄阳晚报、楚天快报等平面媒体上开辟了“推进全民创业 实现富民强市”等专栏;在电视台《襄阳新闻》、《今日播报》等栏目播出了“创业培训帮你创业”系列节目;在襄阳电台开通了“创业直通车”节目;在“襄阳就业信息网”增加了“创业信息模块”。高新区管委会在门户网站上开辟了“创业在高新”专栏,通过上传培训视频,直播创业案例等形式,打出“创业不难”的口号,受到网民热捧。3月28日,开展“12333咨询日”活动,为市民讲解创业政策1500人次,接受创业培训现场报名390人次,发放创业培训宣传资料 6000余份。
——强化政策支持。创新、创造性地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全民创业争创国家创业型城市的扶持政策,各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工作方案45个,各项补贴、补助、奖励等配套文件或办法达12个。截止6月,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达到8项。
—— 强化资金扶持。各级财政建立了创业扶持资金,目前已为全市1.47万名创业者发放各种创业扶持和补贴、补助、奖励资金0.81亿元;工商、税务等部门坚持 “放水养鱼”的方针,全面落实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减免税费1821万元。高新区安排20xx万元专项资金,专门为湖北省留学人员襄阳创业园的近百名创业人员提供帮助;襄樊学院设立100万元创业基金,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 强化信贷投入。通过搭建担保平台,优化贷款流程,扩大信贷规模,全面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担保贷款支持。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在贷款额度确认上,实行按所需资金、经营规模和带动劳动者就业人数来确定。在贷款发放时限上,实行50万元以下额度的贷款随到随放,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最长不超过15天放贷。在贷款模式上,通过建立中小微企业服务网,大力推广“担保基金+银行”的办法,有效促进了银企对接,扩大了创业信贷规模。截止5月,全市为创业发放贷款 33.32亿元,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发放贷款0.7879亿元,农业产业化中小担保机构发放贷款4.275亿元,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28.25亿元。
—— 强化市场融资。组织10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50多家知名的风投公司、创投公司和私募基金公司对接,达成投资合作协议80多亿元。通过争取实施国家和省级创新创业项目,10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无偿资助5000多万元。高新区已启动了中小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办法。
—— 做好四个谋划。一是谋划培训总量。会同有关部门,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和专题研究,拟定5年培训160万人、百人创业培训教师和百人创业导师团培训计划、千名企业家和创业成功者带教千名创业学员计划、创业培训“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工程。二是谋划工作方案。会同统战部、农委等部门拟定《襄阳市百万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制定了20xx年至20xx年培训工作路径图。三是谋划实施措施。印发了《襄阳市就业创业培训实施细则》等培训配套文件,指导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培训人员、各项资金补贴、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等台帐。四是谋划项目化管理。指导有关部门和企业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实行培训项目化管理,建立开班确认、检查验收、台帐登记、阳光公示、监督审计等管理制度,规范培训行为。
—— 实现四个联动。通过下达培训计划、召开专题会议等方法,实现上下联动推进;会同市委统战部将在岗就业人员培训、岗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实现部门联动推进;通过组织各县(市)区培训机构开展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等“四送”活动,实现城乡联动推进;依托国有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通过办培训班、夜校、技术交流、学术讨论、行业论坛等形式提升员工管理能力和实用技能,实现企业联动推进。
—— 抓好两个建设。一是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建立了以湖北文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为龙头,中职培训机构为依托,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培训体系。通过招标,人设部门公开遴选了29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承担全市培训任务。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除继续实施职业培训教师培训计划外,重点加强创业教师的培养。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校、襄阳技师学院和各县(市)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等公共培训机构中选拔了20名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参加省厅组织的“创业培训师资班”学习。正在与国家人社部教育培训指导中心、中国职业教育组织研究会协商,专门在襄阳举办创业培训教师培训班2期、高级创业指导师培训班1期。目前我市已有经人社部授证认可的创业培训师42人。
—— 搭建“一网两库”创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设立网站和短信服务平台、服务专栏、服务热线,搭建互动交流和信息分享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创业政策和信息服务。目前全市已建立创业服务网站12个,开设各类服务专栏6个,设立服务热线电话198个。面向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建立全市资源共享的创业指导专家资源库和创业项目库。采取政府购买、个人和单位捐赠等办法,开发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创业项目,目前入库项目已达2300余个。筛选了180余个投资回收期短、创业风险小的精品项目编印成《创业项目指南》。截止目前,已有350余名创业者通过该项目库成功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3000余人。
—— 搭建“一站式”创业指导服务平台。构建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创业服务网络。在人力资源市场综合场所、街道(乡镇)、社区设立创业服务窗口和“创业超市” 30个,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创业见习、小额担保贷款等 “一站式”服务;组织创业专家志愿团,“一对一”免费为培训学员提供项目论证、开业策划、营销宣传、创业咨询等后续支持服务;定期举办创业沙龙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及创业成功人士分析点评学员创业案例、分享成功经验和创业历程,激发学员创业热情;建立了“襄阳就业创业信息网”、“襄阳市siyb创业qq 群”、开通了12333咨询热线等互动交流和信息分享平台。
—— 搭建“一条龙”创业实训孵化平台。开通创业“绿色通道”,提供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法律援助和后续扶持相结合的 “一条龙”创业孵化服务。xx县依托其全省旅游强县品牌,创建了以农家乐休闲娱乐为特色的“回归创业园”,以其优惠的入驻条件,吸引1000多名返乡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截至5月底,全市已新建、扩建各类创业基地12个,吸纳创业主体2290个,带动就业14986人。
—— 狠抓基层平台信息网络建设。今年将投入160多万元,为城区50%以上的基层所(站)(今年拟配备74个社区)配备室内电子显示屏及触摸式查询电脑,并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部配齐全部所(站)。使各基层所(站)与鄂西北人力资源市场实现联网,实现就业与社保信息的互通及共享,提升基层平台现化化服务水平。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政府招标采购阶段,预计将于7月份全面实施安装配备到位。
——推行村级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为所有行政村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xx区利用公益性岗位公开召聘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考试、体检、公示等程序,层层选拔,择优录用了81名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实现了该区每村都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达到了村级平台全覆盖。
——认真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劳动者技能培训的总体要求,绘制就业培训工作目标路径图,召开全市就业培训工作推进会,对全市就业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敦促各定点培训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努力提高就业培训质量。
—— 突出特色。围绕“产业襄阳”建设,大力开展订单和定向技能培训,如市就业训练中心与苏宁电器等企业签定订单培训协议书,已为其培训员工331余人,高新区就业局为湖北骆驼集团、万洲电器等多家企业培训员工2451名,开展职业鉴定767人;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建设和发展农家乐,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如xx市对300多家农家乐业主和服务人员开展了免费培训,xx区将80家农家乐扶持经营户作为首批创业培训对象免费集中培训等等;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和双技能培训;围绕发展创业型经济,全力推进创业培训,实现了培训专业与产业发展、培训与就业、培训与转移、培训与创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五对接”。
—— 创新模式。一是创新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实用型。今年以来,首次将iyb(改善你的企业)、eyb(扩大你的企业)纳入创业培训内容,将培训对象由准备创业人员延伸到已创业人员,将培训范围由创业前培训延伸到创业后知识更新。二是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实行统一安排教学计划,统一派遣培训教师,统一制定教学大纲“三统一”,探索创业理论培训与实习操作、基地见习、创业实战、创业孵化、个性服务相结合等模式,开展创业者创业能力培训。截止6月底,全市参加创业培训中的5826人成功创业。三是创新培训对象,扩大培训受惠面。通过“四进”工程,将创业培训向高校、厂矿、社区、农村延伸,将所有创业人群纳入培训范围。湖北文理学院结合学生学科专业,对在校生实施创业意识教育,目前已有60个在校生创业团队、240多名大学生创业骨干在该校创业基地创业,涌现出曹玉传、徐小莹等一批在国内较有影响的“80后”大学生创业精英。
一是协调相关公共职能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如联系市急救中心,将急救担架员36个岗位开发出来,面向就业援助对象进行公开招录。二是通过落实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将空缺后勤服务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三是结合城市管理需要,开发公益性岗位。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的要求,与市交警支队联系面向社会招聘,开发180个*警员岗位。四是结合城市居民生活发展需要,开发公益性岗位。例如根据部分养老院的要求,为其提供了27个公益性岗位,用于为居民养老服务,获得了社会好评。
—— 打造劳务品牌,促进异地转移就业。在原劳务品牌的基础上,继续打造“襄阳月嫂”、“枣阳电焊工”、“老河口电子工”、“南漳保安”、“保康制茶工”等劳务品牌,大大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化程度,不仅提升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技能,还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收入。
——大力发展农家乐,促进就近转移就业。利用财政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家乐。xx市将发展“农家乐”作为一个新星产业和新的就业增长点给予重点扶持,并对其中195家示范效应比较好的“农家乐”按照每户1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通过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大学生就业月等大型就业服务活动,认真开展就业服务,积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为下岗失业人早搭建就业平台。相继举办了春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大型招聘会、应届毕业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机加工企业专场招聘会、餐饮服务类企业专场招聘会、微型企业专场招聘会、纺织类企业专场招聘会等等。为武汉富士康集团公司、湖北新日电动车有限公司举办专场招聘会。邀请xx市22家用工企业和xx市18家企业到襄进场招聘,让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找到自已合适的岗位。今年以来,仅鄂西北人力资源市场就有8740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举办各类招聘会153场(其中大型招聘会12场),发布各类用工信息17772条,提供就业岗位171102个,143727人次求职,求人倍率1.19,岗位供给大于求职人次。
推行全市业务软件、办事指南、工作流程、办事资料、业务台帐和工作路径图“六统一”工作模式,实施大就业、大培训、大创业、大扩面、大贷款、大服务“六大” 工程,开展发展家庭服务业、发展微型企业和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就业问题研究“三项”调研活动,夯实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和业务基础台帐“两项”基础工作,创新周报“一项”工作制度的“66321”工作措施。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为每位干部职工购买了《你在为谁工作》、《干部是干出来的》等书籍,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取得良好效果。
劳动局工作总结天津 劳动局工作总结篇二
进入20xx年,我局将坚持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工业新区发展为主线,重点做好人才就业、社会保障和劳动者维权等工作,努力开创我局各项工作新局面。
20xx 年我们要抓住三区整合,工业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机遇,把人才工作的重点由单纯引进向人才整体开发转变。首先,通过定期走访、信息反馈、上门服务等方式,及时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利用举办人才交流洽谈会、发布用人信息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另外,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启动工业新区人才培训平台,为区内失地农民和再就业人员进行阳光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使之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此类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开展促进就业工作。
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我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络建设。一是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农民工等流动性强的人员为重点,把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在实现无缝对接的前提下,提高养老保险参保率;另外,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全面提高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二是继续依法加大对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强化对重点企业的监管。
首先,继续做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充实平台信息,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监督一体化,从而全面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另外,加强劳动争议处理队伍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高效率处理各种劳动纠纷,为更好地解决劳动纠纷和信访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劳动局工作总结天津 劳动局工作总结篇三
扎实做好双拥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巩固国防的重要环节。近年以来,敦化市劳动保障局认真履行部门职能,尽最大所能地扎实做好双拥工作,真正发挥出了劳动保障部门在促进军地和谐、保持社会稳定上的积极作用。
为扎实做好双拥工作,敦化市劳动保障局始终坚持思想重视、制度保障、落实政策、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工作思路,将双拥工作列入了局重要工作日程,使该局的双拥工作切实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和有效果。
一是积极吸纳转业军人。由于多年的部队磨练,军人具有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军人素养,这是地方人员所不能具备的。因此,每年军人转业退伍之时,该局都积极与市军官转业安置部门积极进行协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退役军人。在使用上,市劳动保障局还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的长处,积极鼓励他们爱岗成才、建功立业,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目前,该局已接收安置退伍军人10余名,并且大部分都走上了局或局属各事业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岗位,成为劳动保障系统的业务骨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是积极做好复转军人的就业服务工作。为切实做好复转军人的就业服务工作,敦化市劳动保障局将复转军人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了公共就业管理和服务范围,在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专门开设了退役军人就业服务窗口,积极为广大退役军人、随军家属就业提供优质服务;每年坚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等一系列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方法,使针对复转军人的就业服务工作做得有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以“现场对接”、“媒体对接”为主要手段,搭建起政策咨询及各企事业单位招聘平台,吸引大批国有、民营、私营企业参与活动中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为退役军人免费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对有求职意愿的退役军人免费进行求职登记、免费在劳动力市场网上发布求职信息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用工;加大对复转军人的异地就业安置力度,凭借在全国沿海发达城市建立的劳务协作关系,积极开发适合复员转业军人外出就业的就业项目,并组织他们走劳务输出之路;积极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向他们推荐适合的培训项目;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复员转业军人及随军家属就业。几年来,敦化市劳动保障局共提供就业援助600多人次,提供就业岗位3600多个,安排115名复员转业军人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
三是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的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免费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复转军人的就业本领和就业素质,对一些有创业愿望的退伍军人,积极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扶持,免费为其进行创业能力培训,并按政策减免他们的各项税费。几年来,共组织426名复转军人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使107名复转军人走上了劳务输出之路,为25名退伍军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3。8万元,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创业问题。
1、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局就业科、培训科、养老保险科、工资计划科、医保中心、养老保险中心、就业服务管理中心、职介绍中心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2、制定了工作制度并上墙。在制度中要求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双拥工作。
一是组织局系统工作人员学习双拥工作政策规定,参观金寨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大别山历史博物馆,重温历史,展望未来。二是组织技工学校新生开展军训,每年接受国防教育可达100%;组织局系统青少年“走进军营”夏令营活动。三是结合建军节,利用黑板报、简报等宣传载体宣传国防法,兵役法、兵役条例,优抚政策。每年参加我市征兵动员会,对我局征兵对象进行认真摸底。
(一)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1、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六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六安市财政局联合关于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六银发[]40号),规定:持有军人退出现役的有效证件的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以及持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失业登记证明的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均可根据《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银发[]394号),向当地经银行(信用社)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持有军人退出现役有效证件的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中央财政据实完全贴息。
2、发放《就业服务卡》。六安市劳动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就业服务卡〉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劳社[]40号),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发放《安徽省就业服务卡》,持卡人员可享受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各项免费就业服务,包括免费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培训申请、鉴定申报等就业服务项目。对持有《就业服务卡》且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合格的,给予一次性300元补贴。xx年此类人员120人领到《就业服务卡》。
3、提供就业岗位。一直以来职业介绍中心对退伍士兵实行免费进尝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指导。xx年4月与市民政局联合举办退伍士兵的专场招聘会,金安、裕安区民政局组织退役士兵350多人入场招聘,当场达成意向性协议132人。xx年共300多名退伍士兵入场招聘,当场达成议向性协议200多人。
(二)做好养老保险工作
我局在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为377名企业离休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64。54万元,为267名企业军转干部发放补贴33。57万元,为215位1953年底以前参军转业和复员到企业的退休人员发放生活困难补助费38。7万元。对于企业军转干、退伍战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时,在办理登记、记录缴费、计算退休待遇等业务时给予优先办理。
(三)做好军转干部医疗保障工作
军转干部和士兵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安置或上岗的,均按照现有政策随用人单位参保。另外对其他几类人员进行重点解决。一是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医疗保障问题得到解决。xx年起,市医保中心按劳动保障局要求,积极与市企稳办、财政等部门联系,完成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医疗保险人员、工资基数调整、核定,费用测算等各项工作,将172名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纳入医保,其中在职人员72人,退休100人。二是驻皖部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按属地管理原则参加地方医保。根据《关于驻皖部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秘[]177号)要求,市医保中心与驻皖部队密切配合,顺利做好了医疗保障衔接工作。xx年10月起,共有安徽省六安军分区等6家部队机关事业单位85人按统筹当地统一政策参加医疗保险。三是落实了军队离退休干部无工作随军家属、遗属医疗保障待遇。按省民政部等5部门《关于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无工作随军家属、遗属医疗保障有关问题的通知》([]政干字64号),按照六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实行公务员医疗补助待遇,将11名上述人员纳入医保。四是建立专户。解决了34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医疗保障问题。五是落实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及伤残人民警察医疗待遇。根据《六安市市直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管理暂行办法》(六政办[]59号)和《关于二等乙级以上伤残人民警察医疗待遇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函[]19号)规定,于xx年3月起,共有20名上述人员医疗统筹待遇比照离休人员划由市医保中心单独列账、规范管理。六是落实伤残退役军人待遇。在我市贯彻《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视同工伤,即可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
(四)做好军转干部家属安置工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企业用工已完全自主、目前劳动保障部门无权也无法向企业安置人员,军转干部家属安置已越来越困难,尽管如此,我局仍积极设法予以安置。几年来37名军转干部家属基本得到安置。其中为落实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张明稳同志家属安置问题,我局多次与相关单位协调,市财政每年拨付1万元费用,在职业介绍中心实行代理,参加社会保险。
(五)保证工作经费。为做好双拥工作,市局每年安排一定经费,保证宣传、外出联系岗位、调阅军转家属档案等工作顺利开展。
劳动局工作总结天津 劳动局工作总结篇四
20xx年以来,在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紧密围绕市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及区政府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以《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部法律的相继实施为契机,以xxx职业培训学校为抓手,努力创新思维、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突破,有效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城镇累计净增就业1963人,已完成全年任务的8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00%,其中就业困难对象3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310%,免费职业介绍167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10%,小额担保贷款推荐成功4户,金额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3%,劳务输出总量1759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47%,当年新增451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66%,城乡职业技能培训211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3%。
(二)加强日常工作管理
1、及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全区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2、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一是根据“四有六到位”的要求和我区的特点,积极开展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劳务输出工作,规范了各所站工作方法、工作流程,二是为进一步提高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我局于开办全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班,重点讲解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部新法律,《城镇居民医保实施细则》、《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细则》两个文件,以及有关就业、培训、退休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3、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一是积极实行社会保险援助,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今年全区申请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24人。二是扎实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和《安徽省就业服务卡》的发放管理工作。今年以来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8人,《就业服务卡》1460人。
4、认真做好劳务代理工作。今年以来,共签订劳务代理合同50份,代办退休53人,开具医保工龄等各类证明62份,接待政策咨询、档案查询等260人次。
(三)逐步规范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1、今年我区加强了退管服务费的规范管理,实行区级统管,各乡镇以报帐的形式使用退管服务费。
2、为实现辖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后“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我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围绕社会化管理服务“六个到位”的工作要求,认真地开展服务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退休人员的生活,并积极为其进行健康体检,今年参加体检的退休人员达676人。
3、按照《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企业退休人员“中秋、国庆、重阳”节日活动的通知》(蚌劳社秘[20xx]42号)文件要求,根据我区区域广泛、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分散的特点,我区分乡镇(街道)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慰问活动、参观游览等,充分展现我区企业退休人员生活充实、豁达开朗、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
4、认真开展“银发帮扶”工程。使得原“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原公益性岗位落聘有就业愿望的人员通过考核和上岗培训,成为我区“银发帮扶”助老员。我区现已安排4名助老员与有帮扶需求的退休人员进行了对接。
(四)消除零就业家庭行动计划全面完成
我区今年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并实现动态为零的目标。
(五)开展帮扶农村零转移就业家户调查摸底工作。
我区按照省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统一部署,从20xx年6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消除零转移农户”活动,各乡镇正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全区暂无零转移农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将努力实现动态为零的目标。
(六)加强劳动监察力度,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利益
一是通过劳动年审和劳动用工检查,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现已发放年审资料53户(年审工作尚在进行中),已审查16户,审查合格15户,限期整改1户,劳动合同鉴证326份,办理社会保险156人。
二是认真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今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8件,已结案17件。
(七)加强对区劳动保障系统计生与流动就业人口管理,对计划生育实行目标考核。
(一)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宣传和参保登记工作
我局采用各种有效方式,积极做好工作。第一,我局把各乡镇失地转城人员列为此次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重点人群,以各劳动保障事务所站为平台,在人员密集地区进行经常性、普遍性的宣传;第二,积极与区教育局协调,做好在校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宣传工作,提高参保积极性;第三,我局会同淮滨街道,调查了解因家庭生活困难,有意向参保而无钱缴费的城镇低保户73人,需要参保资金14454元,正向区政府积极争取补助资金,使他们能够顺利参保。截止至9月底,我区已参保登记4175人,完成今年任务的139%,其中社区居民参保登记1127人,在校生参保登记3048人。
(二)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费发放及时
我局自20xx年元月份,按月对享受生活费人员的生存状况和参加社保情况进行审核,并通过银行,对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费实行了按月社会化发放,1—10月份共发放生活费738人次139942元。
(一)全面加强再就业园区建设和管理
目前,xxx再就业园区一期工程已建成四幢厂房,建筑面积约11400平方米;水、电、路、电信等基础设施也陆续建成,完成投资1500万元。目前1#、2#、7#、8#厂房已分别租赁给“蚌埠市利特尔装饰有限责任公司”,“蚌埠市江淮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天林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和“格锐叉车属具有限公司”。这几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已达1500万元,预计20xx年销售收入均超过1000万元,可安置下岗工人、退伍军人和失地农民60余人。此外,新招商入驻的“蚌埠市永平丝印材料器材设备厂”和“易斯贝能生物科技公司”正在办理注册手续,预计两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达500万元,可安置下岗工人、退伍军人和失地农民40余人。
(二)成立xxx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2.08万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9万余人)日益增多,他们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乏非农业生产的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较差,迫切需要技能培训;而我区境内的蚌埠市工业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入驻的近百家企业,也迫切需要招收大量的熟练技工,这一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在我区日显突出,鉴于此,为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有效促进其转移就业,我局年初即积极筹建xxx区技能培训学校,并于今年3月经市局验收批准成立,开设了维修电工、焊工、机械加工、种植养殖、缝纫、玻璃制造、印刷、礼仪等十个专业,面向我区广大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目前已培训学员2118人,其中种(养)植培训178人、餐饮培训150人、计算机操作培训503人、缝纫培训450人,焊工培训50人、粮油食品加工培训50人、劳动预备制培训720xx人。
(三)做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摸底调查工作
为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切实推进我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我局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多措并举,并积极配合区建委、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做好征地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调查及审批工作。自20xx年7月1日至今,我区已经审批的被征土地有2557.1655亩,其中耕地1267.116亩;涉及小蚌埠、吴小街两乡镇所辖的9个行政村、3288户11545人,符合参保条件有5266人,其中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1283人(以上数据不包括20xx年7月1日之前被征土地的农民)。涉及被征地农民参保资金共计5055.36万元,其中我区应预留土地补偿金的70%为872.0935万元和提高的征地补偿费为1689.4881万元,两项资金共计2561.5815万元,不足部分由区政府兜底。截至目前,应领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的有1283人,每年需要支出123.168万元。
(一)街居平台建设及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尽管各乡镇(街道)根据区政府《关于建立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通知》(淮政办[xx]24号)文件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工作站,事务所平台建设现已较规范,工作进展正常有序,但各乡镇领导对事务所和工作站的工作指导和重视程度不够,社区平台建设仍显滞后,尤其乡镇的社区平台仍未达到“四有六到位”的要求,社区工作也未正常开展。二是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
(二)职业技能培训软硬件设施仍显滞后
对于繁重的培训任务(除众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外,全区每年新成长劳动力近20xx人)而言,我区职业技能培训软硬件设施日显滞后,急需区政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以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任重道远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这样一件造福农民的民心工程,推行起来远非想象之中那么容易,其中群众的思想顾虑、有关政策的缺陷及资金的筹措等问题恐将影响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行,并为日后的上访和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1、此次出台的《被征地养老保险暂行办法》针对同为被征地的农民却实行区别对待,20xx年7月1日征地前后缴费和待遇均有所不同(7月1号之前的被征地农民参保,与之后的参保农民不同,他们必须按年龄补缴4800、6400、8000、9600元四个标准的费用,才能领取每月80元的基本养老金),我区失地农民的土地大都为20xx年7月1日以前被征用,这部分失地农民对《被征地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意见很大,可能将会形成一些不稳定因素。
2、此次实行的“低标准缴费、低标准享受”政策,其发放的养老金难以对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养老提供充实的保障,因而其吸引力不足。
3、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尚未设立,财政资金缺口较大且未到位。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将带来极大的不稳定隐患,也将给征地拆迁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1、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尤其是乡镇、社区平台建设力度,主要领导亲自抓,真正做到“四有六到位”,即: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地做事、有制度理事;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落实到位。在下半年,依托劳动保障各级平台,继续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全年市区级目标顺利完成。
2、加强实施劳动保障民生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我局“完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和“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两项保障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3、继续做好再就业园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4、督促区政府抓紧设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现在正在对涉及征地拆迁的乡镇进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登记工作,符合条件人员(男60岁女55岁)将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
5、继续进行零转移农户摸底调查及登记工作,按照“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灭一户”的原则,实现我区零转移农户动态为零的目标。
6、继续加强统计与流动就业人口计划生育目标考核,实行定期通报制度
劳动局工作总结天津 劳动局工作总结篇五
xx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大,面对严竣的就业形势,我们积极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加快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统筹做好本区失业人员、城乡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外来劳动力就业工作,打造和谐稳定的就业环境,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至xx年12月底,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348人,4293人实现就业,就业率为80%,农村劳动力新增就业23589人。各项就业工作指标均达到广州市下达的任务,全区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一是实施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工作、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等目标任务纳入区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将就业工作任务分解到全区18个镇(街)、42个村(社区)及14个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定期考核,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目前我区xx年度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已顺利完成,准备迎接广州市的检查。
二是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工作向纵深扩展。充分依托镇(街)、社区平台,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村活动,通过大力开发社区便民服务岗位和公益性服务岗位,落实各类扶持补贴政策,切实帮助解决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目前我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到69%,有效促进了各类人员就业再就业。
三是强化就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围绕“双转移”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新要求,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统筹抓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退伍复员军人、农村劳动力和跨省份外来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培训促创业。针对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且不愿外出务工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地培训服务;根据企业需求,开展送教上门、“订单式”培训服务。加强创业培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励和扶持农村劳动力和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全年共培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93人,培训后就业率74.5%;培训农村劳动力9451人,培训后就业率76.9%;培训跨省农民工2385人,均超额完成广州市年度下达的培训任务。创新培训模式,促进就业工作。xx年11月,我局与区总工会、区企业联合会联合举办了职工劳动技能竞赛活动,选拔出一批技术能手,营造了全社会重视技能培训、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我局还与流管办、民政、司法和旅游等部门合作,开展出租屋主、刑释解教人员、旅游从业人员、酒店从业人员等各类培训共计6901人,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
四是努力做好就业服务。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工作规划,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在全区18个镇(街)、336个村(社区)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形成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认真落实区就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取得较好成效。xx年,全区共开发就业空岗信息31.92万条,信息量位居全市人力资源市场首位;举办各类人力资源招聘会76场,提供职业空缺14.06万个,为19.81万人次提供免费就业服务,5.44万人达成录用意向;先后组织开展了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xx、迎国庆“阳光情”就业援助进家入户等专项活动,被广州市劳动保障局评为“广州市春风行动xx优秀单位”。加强职业中介机构管理,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先后查处了市桥新希望、钟村宏发职业介绍服务部、市桥光辉职业介绍服务部的违规行为。
围绕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宏伟目标,在抓好社保各险种扩面征缴的同时,全力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取得实效。目前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金运行基本平稳,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建立起了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抓好社保扩面征缴及待遇发放工作。按照“对象就是任务”的要求,通过加大社会保险年审、社会保险稽核、劳动执法检查、政策宣传等工作力度,促使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至xx年12月底,全区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共15887个,在职职工43.2万人,离退休人员39659人,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为42.5万、59.2万、25.2万、47.3万人。及时发放各险种待遇。xx年新增退休人员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3344人,办理领取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待遇的分别达5476人、4519人、4907人,办理农业户籍参保人退保领取个人帐户养老金的62562人,支付医疗保险待遇6.46亿元。按照上级文件精神,xx年1月、10月、11月我区分别调整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目前我区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达到1916元。同年7月,提高了“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金,目前全区有48229名“农转居”退休人员,享受人均每月485元的养老金待遇,切实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此外,我区积极实施社会保险扶持措施,减轻企业和个人经济负担。从xx年1月1日起,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从5月1日起,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全年共为参保企业减负2.55亿元,为参保个人减负0.35亿元。
二是全面开展城镇老年居民和农民养老保险工作。xx年2月,我区启动实施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至12月底,参保人数达5845人,参保人可享受每月400元的养老金待遇,保障了无定期养老待遇城镇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与此同时,按照分步实施计划,在启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确保农民老有所养。至xx年12月底,全区应参农保的166个村已全部起动参保,参加各类养老保险的农民有131559人,35周岁以上农民参保率达到70.57%。有45497名农民已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其中12345人领取110-402元不等的基本养老金,有33152人领取80元或100元的老年生活津贴。另外,积极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工作,目前,已有49个征地项目通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落实情况审核程序,涉及76条村的被征地农民20607人,已参保人数达63668人(包含历史被征地农民)。
三是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我区自xx年1月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来,参保人数不断扩大,现参保人数达9.2万人,其中2430人已享受相关医疗报销待遇。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全年开展监督检查123次,查实一挂床住院案例,共拒付医疗费用18182.53元,日常审核扣减不合理费用24.13万元,防止了医保基金的过度使用。探索实施普通门诊统筹制度,深入开展家庭病床和转基层康复治疗业务,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现全区共有12间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业务,xx年共建床314张,办理结算2474人次,家庭病床人均月医疗费1244.53元,人均月自费金额为104.5元,自费率为8.39%。加强信息化建设,先后与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第二、珠江医院等 5 家医院实现信息系统联网结算,方便了参保群众,提高了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大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累计对各镇街劳动保障中心、居委、学校、企业职工以及医院、药店工作人员3800多人进行了培训,派发宣传资料和海报236万份,使医保政策家喻户晓,促进了医保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是努力提高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围绕“六个老有”工作目标,扎实做好“十类特殊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努力为退休人员办好事实事。xx年春节、中秋节期间,对生活困难、高龄、孤寡、患重病的退休人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慰问品335万元。xx年1-12月,向近130户特困户发放解困和救助款33.9万元,发放企业退休干部补贴1086.5万元,发放企业军转干部补贴158.4万元。积极推进退管工作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区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的建设要求,积极配合区总工会开展相关筹建工作;加强对镇(街)社区退管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社区退管工作水平。通过积极创建,我区沙湾镇、大岗镇被评为广州市退管工作4a达标单位,市桥街被推荐为省级退管工作示范点,促进了全区退管工作的发展。
五是切实做好工龄审核和工伤认定工作。认真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连续工龄审核和部队复员干部、退役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审核工作,严格审核把关,凡不符合要求或有问题的及时退回,对政策不很明确,情况复杂的,反复进行调查审核,在政策范围内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如对钟村镇经济发展总公司胡兆基等17位同志连续工龄核定问题,进行了多次调查,并认真听取了原主管部门和市局养老处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最终妥善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同时,实事求是解决因计划经济年代劳动用工制度不完善而引起的历史遗留问题,如原国营紫坭糖厂和市头甘化厂家属工要求解决社会保险问题,在反复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解决了这部分人员的合理诉求。加快工伤认定,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全年共受理工伤案件7185宗,作出工伤认定决定7082宗。此外,按照市局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职业病预防监测活动,协助省、市有关部门共对500多名企业员工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对3家大型企业进行了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xx年,受《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区劳动争议案件高发,仲裁积案严重,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难度加大。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积极探索创新市场经济下协调劳动关系的体制和机制,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属地分案、巡查控案、调解销案、仲裁办案等措施,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历史积案已全部办结,案件审理排期实现正常化,劳资矛盾调处和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仲裁立案数量大幅度降低。xx年1-12月,全区发生劳动争议10110宗(涉及劳动者17976人),成功调解8548宗,劳动争议立案 1562宗(涉及劳动者7295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7%,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具体措施:
一是落实劳动争议属地管理责任。改变以往发生劳资纠纷直接到区仲裁办申请立案仲裁的做法,实行属地管理,将工作重心下移,由各镇(街)负责本辖区内企业的规范管理、情况摸查、劳资纠纷案件的首接调解和重大突发群体性案件的组织实施,通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劳动争议早介入、早预防、早处置,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避免矛盾升级激化。
二是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完善网格化管理,对全区39个工作“网格”内各类用人单位实施巡查监控,重点监控30人以上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参加社保、工资发放等情况,及时发现企业用工管理隐患,立即督促改正。xx年先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整治欠薪专项检查行动”、“非法职介情况摸查专项行为”、“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活动”、“高温津贴落实情况”、“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活动”、“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等七次专项行动,全年共对26512户次用人单位实施了劳动保障监察,涉及劳动者约256.65万人,责令补签劳动合同5.13万人,补缴社会保险4.27万人,为劳动者追回工资、押金共5647.07万元。由于监控比较到位,发现处理比较及时,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欠薪逃匿、拖欠工资等劳资纠纷高发,xx年的劳资纠纷发生率仍比xx年下降10%,没有出现影响大的群体性上路堵路及集体上访事件。
三是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度。从xx年4月开始,我局将调解作为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重要手段,实行“先调解,再仲裁”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对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按镇(街)划分,通过镇(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再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争议,大幅降低了劳动争议的仲裁立案数。同时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调解组织的作用,及时化解劳资矛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成立村(居)调解小组307个,占村(居)总数的94%,基本建立了区、镇(街)和村(居)三级劳动关系调处网络。xx年4月-12月,各镇(街)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8548宗,成功率达85%,有效缓解了仲裁工作压力,促进了劳资关系和谐稳定。
四是加大劳动仲裁工作力度。为提高仲裁案件的审理速度,我们一方面加快推进区仲裁庭及派出庭建设,增加办案场地,另一方面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提高仲裁能力和水平。在区、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南村、沙湾、大岗、石楼四个仲裁派出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原来每月只能排期审理60多宗案件,从xx年6月份开始,每月排期审理案件达200宗,为案件审理进一步提速。同时对原区劳动争议仲裁庭进行改造,增设两个省星级标准劳动仲裁庭,目前区仲裁庭的建设也已进入尾声,预计在春节前可以投入使用。为增强办案力量,提高办案能力,我们打破常规抓培训,组建了一支兼职仲裁员队伍,现持有省劳动仲裁员资格证的专、兼职仲裁员91人,充实壮大仲裁员队伍,增强了办案力量。同时定期举办业务学习班、典型案例分析会,加强对劳动监察员和仲裁员的学习培训,对新增仲裁员实行以老带新、跟岗培训,尽快使他们能够具备独立办案能力,全面提高了队伍素质。自xx年7月起新任兼职仲裁员已能独立开展工作,分担了办案任务,提高了办案效率。
加强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我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亚运盛会和开展机关服务年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队伍建设,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主要加强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党性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开展以“加强作风建设,保障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确保廉洁勤政和队伍健康成长。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办事公开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研究制订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共服务行为规范试行办法》和《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时认真抓好监督检查,严肃处理作风松散的人和事,坚决纠正不良风气,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三是优化服务,提高效能。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满意度。如将社保业务下移到镇(街)办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办事群众;在人力资源市场、社保办、医保办服务大厅设立服务引导员,并设置专门为年老体弱、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优先办理业务窗口;利用信息手段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管,简化了门诊特定项目年审手续等,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
总之,一年来,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番禺的实际,抓住机遇,勇于实践,无论社会保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劳动管理、扶危济困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大,以及本地农村劳动力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亟待解决就业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社会保险还未实现全覆盖,部分企业减员导致参保率下降,社保扩面工作难度加大;三是农村劳动力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工作难度增大;四是建筑工地、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仍然处于高发态势,案情日趋复杂,深层次的劳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调处难度进一步加大;五是目前受大病年轻化、新特药品、高新诊疗技术应用等因素影响,导致医疗费用不断攀升,医保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大;六是劳动保障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解决。
劳动局工作总结天津 劳动局工作总结篇六
半年来劳动仲裁科紧紧围绕调整劳动关系这一中心,以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目标,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根据局党组的安排,将劳动仲裁科09年上半年的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取消办理劳动合同鉴证的通知》精神(黔劳社厅发〔20xx〕5号),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从20xx年2月1日起取消办理劳动合同鉴证工作,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我市按照上级规定,在取消办理劳动合同鉴证工作后,立即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管理工作的通知》,再一次详细明确了实施劳动用工备案的要求与内容。通过开展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对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止到目前共有166家用人单位实施了用工备案,涉及劳动者7626人。
作为全市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处理部门,劳动仲裁科负责对全市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调解、仲裁。20xx年截止到目前我科共收案58件,其中立案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53件,经审理裁决38件、调解12件、准许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3件,时限内案件结案率为100%,涉及金额10多万元;经过认真审查,共有5件申请劳动仲裁的案件不属于我科的受案范围,我科均依法开具了不予受理通知书。同时我科建立健全了劳动争议案件登记台帐,明确记载了各个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对已结的劳动争议案件,我科在规定时间内均已进行装订归档。
对用人单位报送的集体合同,我科严格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严把集体合同审查关,全力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劳动权益。
今年我科着重做好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积极帮助用人单位理顺劳动关系,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和谐发展。对市属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劳动政策方面的问题,我科总能急企业之所急、在请示上级业务部门和联系各相关单位后,尽力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帮助企业作好改革改制中的宣传解释工作,保证市属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我科在工作中积极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半年来共处理信访件2件,接待来信来访群众300多人次,回答涉及的劳动问题几十个,较好地宣传了劳动法律法规与政策。
今年我科积极参加了全局的帮村扶贫、信访维稳、突发事件处置等各项工作。
在局班子的领导下,我科全面完成了共性目标。
自“两法一条例”实施以来,我市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井喷”态势,立案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0%,而我科的工作人员只有2名,已远远不能满足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需要;况且由于人员限制,长期不能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庭(3名仲裁员),只能由1名仲裁员长期独任审理。此问题的长期存在,对于规范仲裁程序、提高仲裁质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急需得到解决。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出台后,明确规定劳动争议案件不再收取费用,这是一项利民措施。但大量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如没有经费予以保证,势必会影响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正常处理。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办案人员,切实解决案多人少的问题;
二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解决办案经费不足的问题;
劳动局工作总结天津 劳动局工作总结篇七
今年以来,师市以保持就业稳定为核心,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稳定岗位和开发岗位并重,围绕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围绕师市企业用工和人才需求,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一)是就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截止目前,xx新增就业xx人,完成兵团就业目标任务的xx%;xx市新增就业xx人,完成xx市就业目标任务的130%。
(二)是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对新增的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和动态援助机制,做到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
(三)是再就业援助活动成效显著。以“四项”专项活动为载体,共组织举办招聘会9场,提供用工岗位xx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xx人。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统筹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工作,先后帮助xx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
(四)是进一步强化了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实现了就业倍增效应,加强了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的指导、措施衔接和落实,把落实好各项就业扶持政策作为就业工作的主线贯穿始终,帮助困难群体及“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再就业。认真落实零就业家庭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规定,实施长效化、精细化管理,今年已有686名就业困难人员及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
(五)是继续坚持落实各级领导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工作责任,将师市确定的就业目标任务列入考核指标,逐级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和街道、社区,实行一把手负责和定期公开通报制度,强化了目标管理。xx市被兵团授予“兵团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
(六)是围绕劳动保障工作服务于师市新型工业化建设,面对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
在xxxx年春风行动中,组织部分企业赴甘肃、河南以及疆内部分地州市进行劳务洽谈,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引进各类人才及产业技工4000多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工压力。
(七)是拾花工招收、引进和组织管理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劳务工招收引进管理工作进一步市场化、规范化。共招收引进拾花工7.29万人,协调落实专列41列,确保拾花工安全返乡。
(八)是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快推进。按照“三贴近”原则,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强了团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团场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变招工为招生”,实行订单、定向、定需培训,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运作。截止目前共培训各类人员xx人次,完成兵团下达培训计划的xx%;考核鉴定xx人次,已核发等级证书xx人,其中初级xx人、中级xx人、高级xx人、技师109人。
社会保险五个险种运行态势良好,扩面工作成效显著,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成果继续得以巩固;医保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是社会保险费征缴任务基本完成。截止到xx月底,五项社会保险费收缴率为100%,其中养老保险实收xx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实收xx万元;失业保险实收6765.28万元;工伤保险实收xx万元;生育保险实收xx万元。
二是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师市参保单位已达xx个,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xx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34万人、失业保险xx万人、工伤保险xx万人、生育保险xx万人。
三是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积极研究基本医疗保险“扩面、提待”政策,不断加强“两定”监管,确保了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维护了广大参保人的利益。
四是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成果继续得以巩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全部按规定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和社保补贴。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年初对师市12.43万名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垦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由xx年的xx元/月,增加到xx元/月,人均增加235.05元/月。1—9月共发放养老金xx亿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xx亿元、工伤保险基金xx万元、失业保险基金xx万元、生育保险基金509.84万元。
五是进一步规范了退休审批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基础管理工作和“三基一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成功地组织举办了全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经验交流会八师现场观摩会,并受到了人社部、自治区和兵团劳动保障部门的好评;圆满地完成了国家审计署山西特派办对xx市“十一五”时期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了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对师市企业工资进行了摸底调查。
二是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加大力度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大了新《工伤保险条例》的宣传力度。在师市安全生产月期间,经过精心筹备、认真组织,开展了新《工伤保险条例》的宣传活动,印发宣传品7000余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以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实施工作为重点,积极开展了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检查和劳动合同签订、劳动用工、企业年审等日常巡查活动,先后检查用工单位10791家(次),涉及劳动者5.48万人。
复查xx家次,涉及劳动者xx万人次,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2.87万份。受理举报投诉案件94起,结案94起,为劳动者追回工资1003万元。年审各类用人单位1057家,涉及劳动者5.59万人。
三是积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目标,进一步巩固了三方机制建设。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棉纺行业整体效益下滑,劳动关系矛盾凸显,3人以上的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呈高发态势,占总收案数的64%。仅新疆天盛实业有限公司所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就有116起,已审结79起,占总收案数的34%。1—9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361起,同比上升62%,审结xx起。
四是劳动保障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开展信访积案排查化解活动,加大治理信访突出问题的力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采取多种形式,变上访为下访,及时化解处置重点和疑难矛盾,解决了一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针对天盛实业有限公司员工聚集上访反映拖欠员工工资、欠缴员工社会保险费的问题,劳动保障部门做了及时稳妥、果断有效的处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信访趋势已由群访向个人访和疑难访为主转变,信访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xx年共接待初访xx件xx人次;重访1910件xx人次。其中集体访30次xx人次。
在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xx年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存在就业状况不稳定、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部分行业技能劳动者数量短缺,远不能满足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人口老龄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给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是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劳动力流动频率加快,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多变,劳动关系协调的难度日益增大。
四是随着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劳动关系调处和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工作难度加大,拖欠社会保险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上升幅度增大。
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劳动局工作总结天津 劳动局工作总结篇八
1、工资宏观管理及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
《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根据职能,认真贯彻落实。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督促指导企业实行了同工同酬;对企业工资进行总量调控,在国有企业(电力局)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使企业能够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情况,依法自主确定工资分配形式和增资降薪办法,同时,我们督促指导企业依法支付企业工人工资。几年来,在用工5xxxx以上的单位没有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2、大力推进了劳动合同制度。几年来,按照上级规定,在全县所有企业推行了劳动合同制度,对企业实行了分类管理。即国有、集体企业一律实行了全员合同制,企业内部打破了工资界限;较具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也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督导企业与劳动者必须签定劳动合同;同时,我们积极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对用工在xxxx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在领取营业执照的同时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几年来,我县劳动合同鉴定一直保持在9xxxx以上。 3、职业技能鉴定有了新的突破。几年来,经过我局积极努力,在不断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企业职工技能等级鉴定工作。首先,我们积极向省申报了国家技能鉴定所,填补了全县无鉴定机构的空白;其次,在成立了鉴定所的基础上,经过宣传发动,申报审批了五所民办培训学校,为全县技能培训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形成了由职校、电大及民办培训机构组成的培训网络,与企业内部培训机构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第三,技能等级鉴定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过去,我县职工技能等级工作是一项空白,个别需要等级证书的需到市里去办。现在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县技能等级鉴定工种已基本能满足社会要求,鉴定人数在逐年提高。同时企业也提高了对技能鉴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由被动鉴定变为主动申请鉴定。特别是津西钢铁公司,过去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现在积极性很高,通过等级鉴定工作的开展,提高了该公司员工学技术,学技能的积极性。两年来,我们指导企业培训职工652xxxx次,鉴定技能等级312xxxx次。
4、按政策规定做好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工作。由于原县办国有、集体企业生产不景气,加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一些职工已达到或接近退休年龄,其中大部分职工已解除身份。因此,他们千方百计想挤进退休、领取养老保险金的行列。为此,我们坚持按规定办事,严格执行退休政策。严把档案审核,执行政策不偏不倚,做到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从而维护了退休政策的严肃性。同时,为了照顾老、弱、病职工,维护他们的正常生活,我局领导亲自与省市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在20xx年以前未办理病退的情况下,每年都争取3xxxx个病退指标(其它县10-1xxxx),为职工解决了实际问题,办了实事。几年来我们共办理病退26xxxx名。
5、按照《劳动法》规定,指导企业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来取自主用工形式。
6、为了使全县改制工作积极稳妥进行,我们积极参与此项工作,重点是对解除身份人员的档案予以审核,并对经济补偿金予以审批,在工作中,我们以负责的态度,严格对职工档案中记载的参加工作时间、出生年月、职工身份等予以审核认定,通过审核认定,避免了“三龄审定”的失误,纠正了错误,从而维护了职工利益,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几年来,共审核企业职工档案7698份,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436xxxx。
1、对《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够,企业法人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对涉及《劳动法》及相关法律认识不足,实践中不能很好配合劳动部门工作。
2、劳动合同鉴定情况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一是有些行业特别是餐饮服务业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业主和劳动者都不愿鉴定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存在很强的随意性,不能体现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特别是一些矿山企业普遍存在霸王条款;三是对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对合同到期、终止、解除、变更等不能及时办理相应手续。
3、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不平衡。我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不平衡。我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除少数农民通过社会培训机构鉴定了技能等级外,只有津西等大中型企业开展了此项工作,而绝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均未开展此项工作,从而造成了国家规定的就业准入制度难以很好的执行,很多技术岗位的工人在无证上岗。
1、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制订劳动合同三年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县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劳动用工,依法维护劳资双方权益,决定在全县推行劳动合同三年工作行动计划。即:从20xx年至20xx年,用三年时间实现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其内容为:(一)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建立。到20xx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xxxx;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xxxx;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餐饮服务、建筑、矿山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xxxx。到20xx年底,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xxxx;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餐饮服务、建筑、矿山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xxxx;到20xx年底,全市城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全覆盖。(二)劳动合同制度基础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到20xx年底,百人以上有规模的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基础台帐建立率达到8xxxx,实行劳动合同微机化管理达到6xxxx以上。(三)企业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到20xx年底,百人以上有规模的企业制定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达到7xxxx以上,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内容、程序合法。
2、进一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会议精神,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迁西,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一是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 劳动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创建“劳动关系和些企业”是构建和谐迁西的重要基础;是适应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变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宏观要求;是推进迁西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工会、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家协会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成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日常工作和具体运作。三是要严格标准。按照省市规定,拟定我县“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具体标准。四是要建立约束机制。对获得省、市、县三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3、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在现有社会培训机构的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同时,继续完善用工准入制度,对国家规定的持证上岗工种进行资格和等级鉴定,争取在三年内使需持证上岗的工种鉴定率达到9xxxx以上。
4、继续参予全县企业改制工作。
进一步做好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审核审批。在此项工作中,重点做好政策咨询解答,对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档案及各项待遇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批。在此过程中,我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把关,不徇私情,坚持用一把尺子量人,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让职工尽可能得到该得部分,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及改制政策的严肃性。
劳动局工作总结天津 劳动局工作总结篇九
一年来,在局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分管局长的亲自指导下,劳动科的工作紧紧围绕大局,保证重点,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使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的发挥了职能作用。
在此项工作中,我们认真做好政策咨询解答,对改制企业所涉及的劳动方面的政策予以指导,对企业改制方案进行认真细致审核,为我县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政策基础。此外,我们重点对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档案及各项待遇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审批。在此过程中,我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把关,不徇私情,坚持用一把尺子量人,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让职工尽可能得到该得部分,通过我们细心工作,避免和减少了职工因利益受损而引发的上访,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迁西做了我们应做的努力。一年来,共审核了橡胶厂、服装厂、针织厂、潘遵铁路等单位的职工档案 368多份,对其身份、工龄、工资等进行了审核,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 92人。
在此项工作中,我们坚持了正常退休随到随办,特殊工种退休,病退等报局长办公会审定的办事原则,同时,根据职能,我们严把职工档案审核关,对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特殊工种等,坚持以档案记载为准,对档案记载或记载不清的,不予呈报,坚持了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严禁优亲厚友现象,切实维护了职工利益和退休政策的严肃性。一年来,共办理退休257人,其中正常退休 34人,特殊工种82人,病退4 人。
此项工作由于企业职工认识方面等原因,过去在我县开展的不是很好,今年我们根据全县企业职工技术等级鉴定工作现状,在年初将这项工作列为今年重点工作来抓,在不断发展社会培训机构,壮大社会培训力量的前提下,我们对全县骨干企业津西铁厂的职工培训和鉴定工作做了重点安排部署,根据该厂生产实际,我们积极与市培训、鉴定机构联系,帮助该厂购买教材,制定方案,组织考试、考核等。使该厂培训、鉴定工作纳入了正轨,克服了过去企业各自为战的弊端。一年来,我们协助企业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分四批对2900多人进行了培训,报经市职业鉴定中心鉴定2500人。是市下达任务的3 2%
在此项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克服了业务不熟的被动局面,经过认真细致,加班加点工作,按市局要求及时上报并受到好评。
劳动科信访案件很多,很多是重复访或钉子户,有的甚至是无理访。在工作中,我们热情、耐心的对来访人员进行政策解答。一年来,共接待来访569人次,答复信访案件 件。行政复议 件,
另外,我们还完成了局部署的档案整理装订工作,共260多份,完成了包村工作,调整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等。
回顾xx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一定差距和不足,一是争先创优意识不强。二是主观能动性不强,有依赖性。
xx年工作安排:
一、继续抓好企业改制方面的相关工作。
二、按政策规定继续做好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工作。
三、继续抓好企业在职职工岗位培训及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工作,争取培训3000人,鉴定技能等级2680人。
四、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年度报表工作。
五、做好其它工作。
为了完成全年工作,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目标,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干好工作的本领。三是坚持原则,服从领导。
劳动局工作总结天津 劳动局工作总结篇十
1、工资宏观管理及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
《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根据职能,认真贯彻落实。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督促指导企业实行了同工同酬;对企业工资进行总量调控,在国有企业(电力局)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使企业能够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情况,依法自主确定工资分配形式和增资降薪办法,同时,我们督促指导企业依法支付企业工人工资。几年来,在用工50人以上的单位没有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2、大力推进了劳动合同制度。几年来,按照上级规定,在全县所有企业推行了劳动合同制度,对企业实行了分类管理。即国有、集体企业一律实行了全员合同制,企业内部打破了工资界限;较具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也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督导企业与劳动者必须签定劳动合同;同时,我们积极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对用工在8人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在领取营业执照的同时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几年来,我县劳动合同鉴定一直保持在95%以上。
3、职业技能鉴定有了新的突破。几年来,经过我局积极努力,在不断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企业职工技能等级鉴定工作。首先,我们积极向省申报了国家技能鉴定所,填补了全县无鉴定机构的空白;其次,在成立了鉴定所的基础上,经过宣传发动,申报审批了五所民办培训学校,为全县技能培训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形成了由职校、电大及民办培训机构组成的培训网络,与企业内部培训机构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第三,技能等级鉴定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过去,我县职工技能等级工作是一项空白,个别需要等级证书的需到市里去办。现在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县技能等级鉴定工种已基本能满足社会要求,鉴定人数在逐年提高。同时企业也提高了对技能鉴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由被动鉴定变为主动申请鉴定。特别是津西钢铁公司,过去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现在积极性很高,通过等级鉴定工作的开展,提高了该公司员工学技术,学技能的积极性。两年来,我们指导企业培训职工6527人次,鉴定技能等级3122人次。
4、按政策规定做好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工作。由于原县办国有、集体企业生产不景气,加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一些职工已达到或接近退休年龄,其中大部分职工已解除身份。因此,他们千方百计想挤进退休、领取养老保险金的行列。为此,我们坚持按规定办事,严格执行退休政策。严把档案审核,执行政策不偏不倚,做到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从而维护了退休政策的严肃性。同时,为了照顾老、弱、病职工,维护他们的正常生活,我局领导亲自与省市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在xx年以前未办理病退的情况下,每年都争取30多个病退指标(其它县10-15名),为职工解决了实际问题,办了实事。几年来我们共办理病退260多名。
5、按照《劳动法》规定,指导企业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来取自主用工形式。
6、为了使全县改制工作积极稳妥进行,我们积极参与此项工作,重点是对解除身份人员的档案予以审核,并对经济补偿金予以审批,在工作中,我们以负责的态度,严格对职工档案中记载的参加工作时间、出生年月、职工身份等予以审核认定,通过审核认定,避免了“三龄审定”的失误,纠正了错误,从而维护了职工利益,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几年来,共审核企业职工档案7698份,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4368人。
1、对《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够,企业法人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对涉及《劳动法》及相关法律认识不足,实践中不能很好配合劳动部门工作。
2、劳动合同鉴定情况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一是有些行业特别是餐饮服务业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业主和劳动者都不愿鉴定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存在很强的随意性,不能体现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特别是一些矿山企业普遍存在霸王条款;三是对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对合同到期、终止、解除、变更等不能及时办理相应手续。
3、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不平衡。我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不平衡。我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除少数农民通过社会培训机构鉴定了技能等级外,只有津西等大中型企业开展了此项工作,而绝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均未开展此项工作,从而造成了国家规定的就业准入制度难以很好的执行,很多技术岗位的工人在无证上岗。
1、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制订劳动合同三年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县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劳动用工,依法维护劳资双方权益,决定在全县推行劳动合同三年工作行动计划。即:从xx年至20xx年,用三年时间实现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其内容为:(一)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建立。到xx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餐饮服务、建筑、矿山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到xx年年底,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餐饮服务、建筑、矿山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到20xx年底,全市城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全覆盖。(二)劳动合同制度基础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到20xx年底,百人以上有规模的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基础台帐建立率达到80%,实行劳动合同微机化管理达到60%以上。(三)企业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到20xx年底,百人以上有规模的企业制定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达到70%以上,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内容、程序合法。
2、进一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会议精神,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迁西,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一是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 劳动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创建“劳动关系和些企业”是构建和谐迁西的重要基础;是适应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变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宏观要求;是推进迁西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工会、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家协会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成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日常工作和具体运作。三是要严格标准。按照省市规定,拟定我县“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具体标准。四是要建立约束机制。对获得省、市、县三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3、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在现有社会培训机构的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同时,继续完善用工准入制度,对国家规定的持证上岗工种进行资格和等级鉴定,争取在三年内使需持证上岗的工种鉴定率达到90%以上。
4、继续参予全县企业改制工作。
进一步做好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审核审批。在此项工作中,重点做好政策咨询解答,对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档案及各项待遇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批。在此过程中,我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把关,不徇私情,坚持用一把尺子量人,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让职工尽可能得到该得部分,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及改制政策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