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 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实用(六篇)

2023年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 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实用(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18:36:23
2023年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 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实用(六篇)
时间:2023-04-03 18:36:23     小编:zdfb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实用篇一

1、掌握通过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2、 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属性,培养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属性,培养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

1、2月9日,《咬文嚼字》发布20xx央视马年春晚中几处语言使用错误,如:将“血脉偾张”中的“偾”fèn误读成pēn;歌曲《想你的365天》歌词写成:“当看过这世界的每片沧海桑田。”而不知道“沧海桑田”指的是从沧海到桑田的变化,用来形容世事变化巨大,并不是能用“片”形容的真的“田”。

2、有人说语言应当灵活运用,这样太较真没必要;有人说,对于语言的运用要严谨应当尊重传统。对此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对于祖国语言,我们应当怀着怎样的态度?学习小说《最后一课》后,你一定会有更睿智的思考。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教室气氛一阵喧闹,街上也能听到 安安静静,不平常的严肃悲伤

听课的人只有贪玩的小学生 还有专心的老头,前镇长,邮递员

韩麦尔先生衣着随便,紧敲戒尺穿上礼服,十分温和

2、是什么的外在变化使得小镇上的人们发生了这样巨大的改变?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阿尔萨斯被普鲁士占领并将改教法语为教德语。

镇上的居民感到悔恨,伤感

韩麦尔先生感到内疚,悲愤

班上的孩子受到教育与感染

归根结底:强烈的爱国之情。

4、在当时的背景下,韩麦尔老师为什么还要坚持上好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合文中句子和补充资料,谈谈你的理解。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理解。

(2)补充资料:

a、法国极端重视保护法语,国内几乎看不到英语标示,法国人也对说英语普遍感到反感与抵制,然而一百多年前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时,就马上灭绝了越南自己的文字,至今越南人都在实用法语而无法阅读自己民族的历史。

b、古老的以色列两五百年前被罗马帝国灭国,两千五百年后的1945年以色列重新建国,马上组织专家研究并大力复兴失传上千年的本民族语言——希伯来语,如今希伯来语重新成为了以色列的官方语言。

5、一个民族的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吗?

1、经过这堂不同寻常的法语课,小弗朗士是否也变得不同了呢?

对法语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对老师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对听课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对德军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2、小弗朗士与韩麦尔先生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两人谁更重要?理由是什么?(发挥的作用)

韩麦尔先生推动了气氛、教育了众人、揭示了意义。 居于主动地位

2、韩麦尔先生是小说的中心。这个形象塑造得是否鲜活,决定了整篇小说是否成功。这篇小说是怎样刻画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的。反映出小说创作哪些要点、规律?阅读书本第六页知识卡片《小说的细节》作简要回答。

3、划出文中对韩麦尔先生的细节描写,参考课本第六页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

5、自读课文《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划出文中对教授进行的细节描写,并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进行分析。

1、刚才所做的,其实就是如何准确运用祖国语言表达我们思想的练习。练习的意义是什么,强调对祖国语言规范运用的价值是什么?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请从更高的视野思考这一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2、——语言既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民族思维模式、民族意识、民族文化。

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实用篇二

1知识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教学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教法、学法

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见课后注释①)

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

二、生字、词

捂(wǔ)戒(jiè)凳(dèng)郝(hǎo)叟(sǒu)膝(xī)

诧(chà)惩(chéng)赚(zhuàn)钥(yào)匙(shi)藤(téng)

祈(qí)祷(dǎo)哽(gěng)挟(xié)懊(ào)皱(zhòu)

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心里想。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惨白:(面容)苍白。

三、课文分析

1.请学生粗读课文。

问: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文章用'我'--小弗郎土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串联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把文章分为:第一部分(1-6)上学路上。第二部分(7-10)上课之前。第三部分(11-23)上课经过。第四部分(24-29)宣布放学。

2.讲读课文第l一6节,请学生朗读,要求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

问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

--'连……也……''怕''想'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

②野外的景色是那么吸引人。

问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

--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普鲁土兵正在操练。

对于普鲁士兵的操练'我'是如何看的?作用?

--认为比学习有趣。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文做了铺垫。

①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逃去。

②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

③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3.讲读课文第7-10节,请学生朗读课文。

问1: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

--平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平时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的老师,今天却温和;老师穿上了只有遇到重大事情才穿的漂亮礼服,教室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

问2:这不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强调今天不同于往日,引起读者的疑问;同时也告诉读者,人们对最后一课是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

四、布置作业:本课生字、词,预习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学生不易理解的环节。3.注意省略号、破折号以及某些感叹号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拼音。

2.从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看,你觉得小弗郎士是怎样一个人?幼稚、天真、无知。

3.教室里有哪些地方不同往日?说明什么?

(1)教室气氛。(2)老师对学生的态度。(3)老师的衣着。

(4)教室里来了镇上的人。这一切引起读者的疑问,体现了人们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1.讲析第11节。

问1: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用书上的话回答)

--'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问2:这问题严重吗?为什么?

--很严重,说明国土沦丧,国已失去主权.

问3:韩麦尔先生怀着什么心情来宣布这一消息?

--'又柔和又严肃'。柔和:对孩子充满了爱;严肃,怀着沉重的心情宣布这一消息。

问4:这'沉痛而又复杂的心情'还表现在哪儿?

--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第一个'最后'表现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第二个'最后'提出希望'用心学习'的原因,表现他对祖国的热爱。

问1:听到这消息,小弗郎士思想上有了哪些变化?(用书上的原文回答)

--'万分难过,坏家伙'、'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可怜的人,忘了他给我的惩罚'、'现在我明白了'。

问2: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他听到要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坏家伙';对祖国语言的眷恋--'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称先生是'可怜的人'。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何围了那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

3.讲析第18、19节。

轮到小弗郎士背书了,他是怎么想的?韩麦尔先生都说了什么?请学生朗读第18、19节。

问1:小弗郎士想'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他的这一想法表现了什么?

(1)他懊悔当初未努力学习,想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

(2)表现他要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

--'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的不幸'、'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写,而今又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这是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爱国心的表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的象征,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是联系本民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牢记住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热情,团结起来为收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作者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先生强烈爱国心的表现。

问2:今天听讲小弗郎士的感受如何?为什么?

--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全懂。请学生朗读第21节。韩麦尔先生的教育,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大家决心要认真学好和牢记'法兰西''阿尔萨斯',他们把这看成是祖国的象征,因此把字帖比成小国旗。习字的时候也特别专心。

问3: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

--抓住声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

(1)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2)大家平常最感兴趣的'金甲虫飞进来'也'谁都不在意';

(3)孩子们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现在'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郎士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民学德语,也表现出一个天真的孩子对侵略者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愤慨。

请学生朗读第22、23节,讨论此时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

--小弗郎土设身处地的想到老师将离开生活、工作四十年的地方多么伤心,他心疼老师、爱老师,又发出了'可怜的人'的慨叹。由此可见,小弗郎士同情并理解即将被侵略者赶走的韩麦尔先生。听到郝叟那古怪的拼读字母的声音,他想笑,但没有笑,因为他感到难过。他听出这声音中包含着悲愤与痛苦。他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忘不了自己祖国的语言。

三、总结:从第11-23节是《最后一课》中心部分,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四、布置作业:完成《配练》练习二、六。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3.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大家学得专心,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

问2:听到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钟声、号声无情地宣布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祖国的语言告别了。先生脸色惨白,说明他内心极度痛苦。在这个小镇上,他已教了四十年多年的法语,而今他即将离开这里,他想跟学生和镇上的人再讲些什么,只开了个头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声音哽住了。

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崇高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高潮,十分感人!

二、讨论主题

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以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思想教育: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三、总结写作特点

1.选材。

--农村小镇的学校、老师、学生--普通、平常。他们最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情感是全体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真实、深厚,文章也更富感染力。

(2)(结合单元提示)小说第一部分'上学路上是由主人公路上的见、闻以及感受等材料构成,它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表现孩子的心理状态,为后来小弗郎士的变化作了铺垫。显然,这些材料是为下文表现中心服务的。另外,'上课前'表现气氛的不平常也是由材料构成,表现人们对这最后一课的重视,说明人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即对祖国的爱。总之材料为表现中心服务。

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他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

3.人物描写(结合课后练习)。

韩麦尔先生--服装、表情、动作、语言。

服装:穿礼服上课表示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表情:柔和、严肃、惨白、呆

语言: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最后……最后……'评论法国语言

动作:用尽全身力气书写'法兰西万岁'

总结:韩麦尔先生漂亮的礼服,温和而又严肃的表情,富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教诲,用尽全身力量写下的'法兰西万岁!'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这一切都说明二个普普通通的语言教师的职业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因此由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典型,更有代表性。

小弗郎士:他的心理活动贯穿全篇,主要段落有1、3、4、12-17、2l一23,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归纳为:贪玩,不爱学习--看到教室里种植谎俺g榫昂蟾械匠跃--知道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后万分难过--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深懊悔--明白学好祖国语言的深刻含义,憎恨普鲁士侵略者--被先生深挚的爱国激情所打动,由衷地敬佩老师。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祖国被侵赂者践踏,人民失去自由实的残酷现实震动了小弗郎土幼稚的心,激发了他朴素的爱国感情,韩麦尔先生的谆谆教导使他朴素的感情走向成熟。另外,文章还写了郝叟等镇上的人们,不同身份的人以不同方式表达了亡国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更加深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布置作业:完成《配练》练习五及练习八。

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实用篇三

一 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二 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一 安排三课时。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3、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 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

1、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

2、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

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四 预习:

1、读课文,能简要讲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3、正音正字。

4、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要点:

一 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 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 把握全文的结构。

教学步骤 :

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检查预习的词语(指名学生为带点字注拼音,并解释)。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

匙哽赚戴惩祈诧

婉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思量:想念;记挂。这里指考虑。

惨白:形容景色暗淡。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1──6节,并作指导:

(1)“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4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总结:(先让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节)上学路上;第二段(7-10节)上课之前;第三段(11-23节)上课经过;第四段(24-29节)宣布散学。

5、作业 :

①抄写词语:捂 诧异 哽 祈祷 喧闹 郝叟 踱

②说说下列各组词义有什么不同:

平静 推开 操练 视察 肃静 摊开 锻炼 视察

③阅读体会课文1至24自然段。

教学要点:

读讲第1-23节,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行动描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及感情变化。

教学步骤 :

1、学生朗读1-6节,引导学生注意思考“我”在上学路上所见所闻。

提问:“我”为什么会想到“别上学了”?

学生读课文、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文中“况且”是连词,用来进一步说明情况,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责骂,还怕老师检查功课,因此想到了逃学。另外,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吸引人。“连……也……”这个句式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

读课文,教师指导:

①“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都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②第4节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③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微拖长。

教师归纳:

①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暗示了时代背景。

③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2、读7-10节。

教师提出思考题:

① 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这一部分通过对比写了教室不平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读者的疑问,引人入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同时,也告诉读者,人们对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

3、讲读11-23节。

学生读第11节。

指导朗读:读韩麦尔先生的话,语气应沉痛愤慨,柔和而严肃。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

4、讲读12-16节,有感情地读12-16节。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小弗郎士心情变化: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老师的爱戴。

韩麦尔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被无辜赶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5、指名读18、19节、20节。

讨论:(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①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③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教师归纳:

①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②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③ 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6、讲读21-23节(连读21-23节)。

讨论后小结:这一部分写了人们在上最后一节课时专心学习的情况。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思想上起了极大转变。

作业 :

1、反复朗读全文,体会用词的确切,在书上用符号划出来。

2、说出句子的深刻含义。

3、完成课后二、三、四题。

教学要点:

一 最后一课结束情景的描写。

二 讨论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 :

1、检查作业

2、讲读24-29节。

范读课文。

提出问题:

①课文中“忽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②课文中“我──我──”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读?

讨论并交流。

教师归纳:

①说明大家感觉这最后一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到时间了。

②从语言形式上看,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应以悲愤的感情拖长。从内容看,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

③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学生讨论、归纳中心思想:学生回忆全文主要情节(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见闻与感受;小弗郎士的变化;最后一课;镇上人来听课。)

教师归纳: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归纳写作特点:

① 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②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心理活动。

③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转变,暗示时代背景。

作业 :完成练习一、六、七题。

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实用篇四

1. 知识与能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识课文字词,了解课文主题。

表情朗读,感受人物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搜集相关资料。

课堂教学采用质疑、讨论、问答等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从而更加热爱 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语言,发奋学习。

重点难点:通过问答讨论,感受人物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感受课文表现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突破:抓住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来理解课文的主题。

1870年7月,欧洲爆发了普法战争。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j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定了屈辱的停战协议,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最后一课》就是以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而创作的。

学生速读课文,然后谈谈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一)(1)读一读:找出几个描写小弗郎士的语句,划一划,有感情地读一读。

(2)写一写:品味已划出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3)谈一谈:把自己的感受在学习小组、班级里交流讨论。

(二) 了解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理解其爱国主义感情。

1.找几句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句,读一读,写一写感受,谈一谈看法。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提示:当韩麦尔先生看到镇上居民来到教室听课时会有什么感受?当他看到小弗郎士迟到时会想些什么?当他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究竟在想些什么?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究竟想说些什么?)

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实用篇五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理清故事情节重点探讨小弗郎士心理历程变化及其原因,第二课时着重探讨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本课为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小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理清故事情节,同时在分析小弗郎士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二、 时代背景简介: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三、 作者与作品:阿尔封斯·都德 法国19世纪后半期小说家。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它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 生字词预习检测

五、 预习思考题: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

2.小说以什么为顺序来展开的?

3.故事情节按照课前 ﹑上课 ﹑下课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六、 理清课文情节,根据图片提示,学生进行复述课文

七、 研读第7-10自然段,完成预习表格

八、 谈论与思考:

质疑:小佛郎士心理历程随着环境而围绕着一个字“变”而发生那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从文中找出来并归纳)

提示:环境的变化—心理变化

九、 拓展延伸:看视频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激发爱国激情

十、 布置作业:

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最后一课教案余映潮实用篇六

1、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培养学生感悟小说主题的能力。

2、品读精彩的语句,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情。

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1、品读精彩的语句,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情。

2、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文中没有提“爱国”两个字,我们是如何感受到浓浓的爱国情的?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国际歌》,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在预习本上,并写出自己初读课文的收获。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语言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人类知识的宝库,语言是一盏明灯,能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说过:“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更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的,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母语,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然而100多年前,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普军占领后,学校禁教法语,阿尔萨斯人民心中会是怎样一种情感呢?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韩麦尔先生的课堂,去感受那里的“最后一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有哪些主要人物?

2、“最后一课”与往日的课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可以看出来?

明确:

主要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最后一课”与“往日的课”在气氛上、教师的穿着上、教师的态度上、听课人、学生对待学习对待老师的态度(特别是小弗郎士)、人们的心情等都不同。

三、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一)、跳读课文,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句,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体会人物浓浓的爱国情。

明确:

(1)对韩麦尔先生采用的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

2、教师归纳,集中讨论两种“见解” :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普通的一位教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管理不大严,有时还“玩忽职守”…… )

②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深深自责并对阿尔萨斯人提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极大的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 等)

3、品读第24---29段,找出你感受最深的有关韩麦尔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有感情的朗读,体会韩麦尔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怀。

4、教师小结:此时我们感到韩麦尔先生俨然是法兰西的民族魂,他身上体现出深沉的亡国痛,让我们感受到法国人民那种朴素而又深沉的爱国情,这种感情也深深的感染了小弗郎士。

(二)、讨论分析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

明确:小弗郎士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

1、小组合作,找出并诵读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片段,体会其中的情感。

如:课文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1自然段,以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小弗郎士是一个稚气、贪玩、不爱学习的学生。──他闪过逃学的念头。

第3自然段,写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没有为之所动,“急忙向学校跑去”。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逃学的念头。这些也是小弗郎思想感情变化的基本条件。

第4至6自然段,写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这里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敌人的恨──一切环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2、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22自然段。

教师过渡:这一段主要写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和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韩麦尔先生的神态,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好像要把小教室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这神态本身就是一种深深的、浓浓的情。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说明小弗郎士充分理解韩麦尔的处境,使我们感受到小弗郎士经过了这“最后一课”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懂事了。这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变化、成长 。

教师点拨:爱国氛围的感染,激起了孩子朴素的爱国情感。

1、课文第20、21自然段,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找出有关细节,感情朗读,体会浓烈的爱国主义气氛。

如“郝叟老头的大眼镜、咕咕叫的鸽子、飞进来的金甲虫、象小国旗似的圆体字字帖”等等细节描写。

2、全班齐读,体会本段强烈而质朴的爱国主义激情。

教师过渡:这节课形式上的法语课实际上已成为一节生动的、深沉的极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促进了小弗郎士这些法兰西明天希望的变化成长,让他们的心头永远都飘扬着法兰西的国旗;它还促进了郝叟老头──阿尔萨斯人的觉醒。

(四)、放《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把自己放到那个时代当中去,假如自己就是小弗郎士,回忆故事情节 ,想象故事情境, 体会小说中被压迫被侵略的民族的深深的爱国情。

四、体验反思:

教师过渡: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被压迫被侵略的人民的爱国情,理解了他们对法语的热爱,大家还记得先生对法语的评价吗?再次齐读。

在和平的环境中我们应如何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怀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不仅要立志“奥运会上拿金牌” “捍卫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等,更应该将爱国情怀体现在小事情上,体现在平时的行动中,比如努力学习并学好我们的母语、写好汉字,对自己做的事负责,做合格的小公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等等。

五、学生质疑

小组质疑,解决疑难问题。如解决不了,提出由全班解决,教师及时点拨。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可以问学生,激疑。

六、课堂小结:

以“我认为,这是一堂--------的课” 为题,

谈谈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

教师示例小结:我认为这是一堂让我钦佩的课。韩麦尔作为一名教师,在这最后一堂课上充分展示了他心目中最神圣的法语的魅力,不仅唤醒了小弗郎士幼小心灵中深藏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激发了听课者的爱国情感,他还激发了整个阿尔萨斯人乃至整个法兰西民族的爱国情感,甚至还激发了我们在座各位的爱国激情,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国语言的神圣。所以我认为,韩麦尔先生是我钦佩的榜样,他是法兰西民族的英雄,而这也正是这篇作品的伟大之处。

七、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

理解: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的含义。

拓展作业:

1、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从上课到下课”这部分内容。

2、用本课学到的有关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你的一位任课教师。

预习作业:按预习要求,预习第七课。

八、板书设计:

最 后 一 课

都德

亡国痛

韩麦尔先生 爱国情 小弗郎士 变

民族魂

九、教学反思:

本文是爱国题材的典范,如何长文短教,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我决定抓住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这两个人物形象,并顺着爱国主义这条线来组织教学。本教案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学生能从生动的文本中受到感染、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学有所悟,避免了空洞的灌输和教条的说教,这正是新课改、大语文观所要求的。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熏陶是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和平时代,如何表达我们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英语如此受重视的时代,如何对待我们的母语,本文是绝好的教材。所以在体验反思这一环节中重点让学生意识到爱祖国,不但要有远大的抱负,更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写好汉字,学好语文。《国际歌》的播放,使爱国情感的渲染达到极至。学完课文后,我想所有的学生都会为以韩麦尔先生为代表的法国人的爱国情感所打动,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