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罄竹难书成语故事概括 罄竹难书的成语解释(汇总5篇)

2023年罄竹难书成语故事概括 罄竹难书的成语解释(汇总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12:51:56
2023年罄竹难书成语故事概括 罄竹难书的成语解释(汇总5篇)
时间:2023-04-03 12:51:56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罄竹难书成语故事概括 罄竹难书的成语解释篇一

[成语解释]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典故出处] 《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

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向突厥的始毕可汗谈和,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渊为争取人心,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带领起来万分辛苦。

此时,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尽的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完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

自从这一篇檄文一出,海内轰动,人人传阅,李密的声势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请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却以为洛阳尚未拿下,还不必急在一时。

因为李密的声势浩大,所以李渊想要来拉拢他,遣使通书。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自任盟主。

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夸矜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好来坐收渔利。”

于是,李渊就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年逾知命 知命为五十岁 ,没有这个野心了。愿意跟着大弟你,攀鳞附翼。”

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罄竹难书成语故事概括 罄竹难书的成语解释篇二

成语出处

“罄竹难书”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季夏纪》:“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

很多人只知道《新唐书·李密传》:“隋时李密移檄郡县,数炀帝十罪曰:‘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罄竹难书”解为“事端繁多,数不胜数”。

李密本是隋炀帝杨广的侍卫,他生性聪明灵活。在一次值班的时候,因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认为他不老实,于是就免了李密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从此发奋读书。一次,李密在大街上骑着牛,把《项羽传》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恰巧被宰相杨素看见,杨素跟李密亲切地交谈了一阵,觉得他是个很有抱负的人。杨素回到家跟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的学识渊博,才能也很强,将来有什么重要事情你可以跟他商量。”从此杨玄感和李密好朋友。

后来杨玄感起兵要推翻隋炀帝的统治,就把李密请去当他的谋士,可是杨玄感因被别人迷惑,几次关键时刻不用李密的计谋,最终导致兵败被杀。李密脱离危险后,继续反抗隋朝,他投

奔了翟让领导的瓦岗农民起义军,在李密的帮助下,这支起义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胜利。翟让就主动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李密建立政权后,在进攻洛阳时,李密发出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宣布隋炀帝有十大罪状,号召百姓起来推翻隋炀帝,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意思是把南山的竹子都制成竹简,也写不完隋炀帝的罪状,决开东海的堤坝,滔滔海水流完了,隋炀帝的恶行还没有流完。成语“罄竹难书”,比喻罪恶滔天。

《新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成语典故

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

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向突厥的始毕可汗合约,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渊为争取人心,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带领起来万分辛苦。

此时,李密在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罄是用尽的意思。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写不完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成语的由来。

自从这一篇檄文一出,海内轰动,人人传阅,李密的声势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请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却以为洛阳尚未拿下,还不必急在一时。

因为李密的声势浩大,所以李渊想要来拉拢他,遣使通书。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自任盟主。

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夸矜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好来坐收渔利。”

于是,李渊就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年逾知命(知命为五十岁),没有这个野心了。愿意跟着大弟你,攀鳞附翼。”

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历史用法

负面语意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意指南山的竹子写不尽我要说的话。

此处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亦为负面用法,指罪行极多。

《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意思是说,用光南山的竹子当竹简,也写不光隋炀帝的罪行。

正面语意

《皮日休文集》第九卷〈移元征君书〉:“果行是道,磬南山之竹,不足以书足下之功,穷百谷之波,不足以注足下之善。”意思是说,用光南山的竹子当竹简,也写不完你的功劳。

中性语意

罄竹难书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形容“乱象极多,难以胜数”。后来多指“罪恶极多”。

《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描述乱世的各种异象,如马有生角、雄鸡五足、鸡卵多毈、有豕生狗等。又说:其主不知惊惶亟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意谓这些怪象都是政治败坏所产生的乱亡之兆,而且多到用尽荆、越两地的竹子来写都写不完。

《孙膑兵法》:“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

现代用法

罄竹难书一语,最初形容“乱象极多”,后多指“罪恶极多”。虽然亦有正面用法,指“善行”或“功绩极多”,但一般引用此语时,多只用以“形容罪状之多”。在未说明的状况下使用正面用法,可能会造成误会。也可作“磬竹难书”。

辞典解释

《汉语大词典》:“极言事实之多,难以尽载。常指罪恶,後偶亦形容好人好事。”《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指事实很多,难以写尽,多用来指罪恶,间或指功绩。”《辞源》:“喻项目之多,不尽期录。”

《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指事实很多,难以写尽,多用来指罪恶,间或指功绩。”

《辞源》:“喻项目之多,不尽期录。”

罄竹难书成语故事概括 罄竹难书的成语解释篇三

隋朝末年,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奢侈,大兴土木;又连年对外用兵,使百姓无法活下去,迫使他们揭竿而起,从而到处掀起农民起义。

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军中,有一支是翟让领导的义军。它以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为根据地,称为瓦岗军。起义军中有许多是渔猎手,勇敢善战。翟让骁勇而有胆略,队伍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早在炀帝大业九年(公元六一三年),越国公杨玄感就乘农民起义纷起的时候,起兵反隋,但不久即败死。他的手下李密,在失败后被捕,但在押送途中逃脱。大业十二年,他投奔瓦岗军,游说翟让联合附近各起义军,取得对隋军的作战胜利,从而取得了翟让的信任。次年,李密取得全军领导权,称魏公。

李密取得大权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路起义军,以及吸引隋朝的文武官员来投奔他,便在进攻隋都洛阳的时候,发布了一篇讨伐炀帝的檄文(一种用以晓喻、征召、声讨等的文书),号召各方人士推翻隋朝的统治。檄文在历数炀帝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写道:“用尽南山所有的竹子制成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决出东海的水,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

翟让后被李密所杀,这对瓦岗军起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大业十四年,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同年,李密入关降唐,但不久因反唐而被杀。

罄竹难书成语故事概括 罄竹难书的成语解释篇四

【注音】qìng zhú nán shū

【成语故事】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无道,大兴土木,造成民不聊生,迫使农民揭竿而起,越国公杨玄的手下李密参加瓦岗起义军,取得了领导权,他在讨伐杨广的檄文中称:“即使用尽南山所有竹子制成的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

【出处】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旧唐书·李密传》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事实多得写不完。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近义词】罪大恶极、数不胜数

【反义词】微乎其微

【成语示列】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

邹韬奋《抗战以来》

【成语例句】

◎ (《一个宣誓》)"把所有的纸笔都用尽了都写不完"就是"罄竹难书"。

◎ 美帝国主义和吴庭艳集团在南越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难书的`。

罄竹难书成语故事概括 罄竹难书的成语解释篇五

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农民起义。

李渊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既担心突厥坏自己好事,又想借用他们的悍马,于是,听从他人建议,与突厥的始毕可汗谈和。最终,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李渊为争取人心,还大开粮仓,救济灾民,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率领他们打起仗来很是辛苦。

此时,瓦岗农民义军首领之一的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书写不完隋炀帝的罪状;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清隋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

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人们争相传阅,李密的声势更加浩大,各地反隋的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请李密即天子位。不过,李密认为洛阳城还未攻克,不必急在一时。

李渊这边呢,倒是很想拉拢声势浩大的李密,便遣使通书。但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担任盟主。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去河南,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骄傲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我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李渊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已经五十岁的人了,没有那个野心,我愿意跟随你。”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