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材分析篇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茶壶、9袋各种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发给小组长一组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你又要和同学在一起了,同班同学那熟悉的身影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以同班同学的照片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讲授新课做好了铺垫。]
(一)观察同一物体
师:请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1号座位的同学。(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茶壶把和茶壶盖。
生2:我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3:我看到了茶壶嘴、茶壶身和茶壶盖。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茶壶的嘴和茶壶的盖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
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茶壶嘴是朝右边,而图片上是朝左边。
生2:我看到的茶壶嘴是在右边,茶壶把在左边,而图片上是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
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在1号座位我只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在2号座位我又看到了茶壶把、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2: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茶壶的样子也就不同。
生3:我和他(生2)的看法一样。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交换位置观察茶壶,亲身体验到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而当教师依次出示四幅图片后,更加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点,由实物到图片,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不同物体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下面把茶壶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
师: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玩具,看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听故事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下面讲一个小虎贝贝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虎叫贝贝。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呢。这天,它在森林里玩,碰上了牛伯伯,牛伯伯对它说:森林王国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你参加吗?贝贝听了高兴得直拍手,说:你等着,我这就去拿相机。瞧,它来了。(播放老虎照相的课件)
师:(展示牛侧面的样子)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生1:牛的左边。
生2:牛的侧面。
然后教师依次展示牛的正面、背面的样子,让学生回答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最后欣赏贝贝从不同方位对大象、汽车拍摄的一组照片。
(二)游戏:找位置
师:下面把熊猫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正面对着2号座位的同学,小组长把熊猫图片整理好,你们组的每个成员都从图片中抽一张,当老师说开始,你迅速看看抽到的图片上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再找到相应的位置。游戏规则是:不许转动熊猫玩具。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位置后,进行反馈、矫正。)
(三)看图连线
师: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70页第1题,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
师:聪聪没有难住你们,明明能不能难住你们?
课件出示: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聪聪和明明都没有难住你们,他俩夸你们真聪明!知道吗?聪聪和明明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任务:让你们课后把你喜欢的东西,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评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练习题的设计,遵循了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布置的课后作业,既是本节课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材分析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67页。
教学目标: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4、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玩具汽车等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那你们一定知道很多侦探的故事啰!老师请你们今天也做一回侦探好吗?
2、出示挂图,请学生找出你认为不合适的地方。(学生汇报后评价)
3、导入课题,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侦探,必须要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怎样进行观察呢?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1、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上的小汽车。
2、引导学生说说(小组内)你看到的小汽车的部位。
3、操作: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部位画出来。
4、展示一组学生画出的图形,指名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画的。
5、置疑:他们画得都是汽车,可为什么画得各不相同呢?除了我们刚刚从前、后、左、右去观察汽车外,你还想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汇报、点评)
6、拓展延伸:请小组长把水杯拿出来放在车头的前边,小组内互说水杯和汽车的位置关系,请一组学生汇报。
8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1、投影显示67页例1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2、课件演示:侦探训练营闯关活动。
这结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个学习小组表现的最好?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份?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材分析篇三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材分析篇四
在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先后教学了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学生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单元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上再摆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新摆成的物体的某个视图与原来保持不变;第二段是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正方体,这组正方体摆成并列的、不相连的两部分。安排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摆一摆、看一看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切不能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画来代替观察实物。
1在摆正方体的活动中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第52页例题里已经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了一个物体,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物体的三视图,教材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这个已拼成的物体上再添1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添了正方体后的物体与原来的物体有相同的正视图。这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问题,也是他们乐意接受的问题,还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教材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线索是:接受并理解问题猜一猜、估一估可以在哪里添摆一摆、看一看正视图有没有变化在交流中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把各种摆法分类整理,找到规律。
在接受问题时要理解从正面看形状不变的意思,通过观察并记住原来物体的正视图是横着排成一排的3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在猜一猜、估一估时要考虑添上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放在哪里,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上边,正视图会不会变化?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呢?放在左边或右边呢?在经过比较周密、充分思考之后,确定添的一个正方体应摆的位置。要摆一摆、看一看,证实虽然添了一个正方体,正视图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确认自己的答案。在交流中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摆法,还要关心别人的摆法,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最后通过对全班同学的各种摆法进行分类整理,明白添上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试一试要求添上一个正方体后,上视图不变或侧视图不变,让学生再次经历与例题相同的学习过程。
想想做做第3题把5个同样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这里有三个小题,第(1)题和第(2)题的答案是开放的,第(3)题的答案是惟一的。教材希望这些灵活的练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想像,发展空间观念。第4题里有四个物体,每个物体都是许多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各个物体所用正方体的个数都不同。这题要求学生先数出各个物体用了多少个正方体,再照样子把这些物体摆出来。在数的时候,既要数在实物图上能看到的正方体,也要数图上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这些被遮住、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有些在物体的后面、有些在下面,想到它们的客观存在是空间观念的具体表现。数过以后再摆一摆,让学生验证数的结果,检查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2观察并列的一组正方体,用视图表示这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54页例题先让学生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照样子摆一摆,这5个正方体应摆成两堆(右边2个左边3个或右边3个左边2个),这两堆是并排的,它们的底面沿着同一条直线,而且左右两堆不连在一起。教学活动分两层进行,第一层先分别指出图中男孩和女孩摆出的物体的三视图,即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和位置、从侧面看到的形状和位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和位置。第二层分别比较两种摆法的正视图、侧视图、上视图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有什么差别。通过这道例题让学生体会三视图既能表达物体的形状,还能表达位置关系。
学生已经能够用视图表示物体的形状,用视图表示位置关系是第一次学习。分别说出例题里男孩摆法的正视图和上视图并不困难,在学生说出这两个视图后,要引导他们注意每个视图里都有两点内容:一是物体的形状,二是相互的位置关系。两排长方形表示了形状,之间空开的距离表示了位置。侧视图是教学难点。要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从侧面看,左边的两个正方体被遮住了,只能看到右边的三个正方体,所以画出三个正方形上下排成一排的图形。类似地在说出例题里女孩摆法的侧视图时,也要在观察中体会两部分间有被遮住的关系,弄清楚视图中最上面的一个正方形和下面两个正方形分别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教学这道例题时,也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促进认知迁移。先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样子,分别指出三视图。
再把两个物体的左右两边平移拉开一些距离,让学生分别说说三视图。
比较男孩、女孩摆法的视图,要把力量放在正视图和侧视图上。要比出正视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从而进一步体会视图表示物体形状。侧视图虽然相同,但图中的三个正方形所对应的正方体不完全相同,它反映了物体两部分被遮住的情况不同。在相同的结果里找出不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仔细观察,正确思考。
试一试为学生创设了摆法多样的空间,先是保持上视图不变,可以左边摆4个、右边摆1个或者左边摆1个,右边摆4个。要提醒学生,必须把左、右两部分沿着一条直线摆,它们的上视图才是左、右并排着的两个正方形。再是保持侧视图不变,可能略有难度。要让学生在摆摆、看看的活动中自己解决,不要过早提示。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材分析篇五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搭一搭(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p78~79)
观察物体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整套教材在不同年级分层次的安排了观察物体的内容,一年级观察物体要求学生从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二年级观察物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三年级时要求学生能够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四年级时学生要掌握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五年级没有安排相关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过观察物体或由3个、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对5个小立方体组合进行观察,数目上虽然只增加1个小正方体,但形式上是更加多样的变化,各种拼摆组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会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水平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要求也由原来的观察、辨别提高到动手画出草图和能根据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其中还包括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出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教学时要着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设置了搭一搭的情景,包括两项比赛,第一项比赛是由观察到的5个小正方体组合,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经验,能够独立完成画图任务,以比赛的方式呈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项比赛是根据从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搭一个用5个小立方块组成的立体图形。评判那个是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观察、对照的基础上找出正确的立体图形。并通过试一试中的题目让学生进体会根据从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只能确定达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练一练安排了巩固画图和确定搭立体图形范围的练习。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1.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儿童随着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为目前和以后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过观察物体或由3个、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经过课前了解发现学生掌握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比较扎实,对新知接受能力较强并且学习热情高涨。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再创造活动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适合开展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课题。
课件、正方体积木、方格纸。
(一)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画图,让学生独立观察由5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看谁做的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了观察3或4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并画出平面图形。学生能够主动迁移原来的画法,独立画出由5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以比赛方式呈现即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按从两个不同方(上面、正面)向看到的图形,搭一个用5个小立方块组成的立体图形。请你评判那个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二维的平面图形复原三维的立体图形的想像过程,为后面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做好准备。】
3、为什观察立体图形后要从3个不同方向画出平面图形?有什么作用呢?引发学生思考并展开三次小组合作搭一搭的活动寻求发现。
a.老师出示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生动手搭一搭。
b.老师出示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生动手搭一搭。
c.引导学生发现:如果再知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可以还原立体图形。老师再出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生动手搭一搭。
教师小结: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还原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在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中反复强调让学生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然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没有涉及,低于了教学要求,所以我根据目标要求设计了本环节,既尊重了教材要求有保证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经过六年的观察物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能力完成这个要求。活动中学生在只看到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时,比较容易获得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充分感受到他的不确定性。当看到两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时,经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还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是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让学生在对比中主动发现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在活动中实现了难点突破。】
4.教师出示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平面图形让每一位同学独立还原立体图形。小组内订正。
5.教师出示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平面图形让想象立体图形的样子。
【设计意图由小组合作还原立体图形到每个同学独立还原立体图形,再到想象出立体图形的样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提高要求,有利于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巩固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四)全课小结,反思提升
师生共同总结在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收获。
【设计意图系统的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积极肯定的话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材分析篇六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天安门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材分析篇七
教学内容:
国标本第五册88—89页《观察物体》,完成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以及“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的认识。
3、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能根据平面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并逐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下面,我就针对试上和正式上课的两课教案的异同,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刚开始设计时,我设计了一个三个正方体兄弟和我们大家一块学习的情境,通过教学,我感到导入运用的不够充分。在重新设计时,我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复习正面、侧面和上面,这样和这一个单元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再由正方体的正面是一个正方形,让学生猜一猜从正面看到的是一个正方形会是什么物体,最后出示结果,初步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中的奥妙,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试上中按照例题、试一试、然后完成想想做做的步骤教学。在正式上的时候,把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放在例题后面完成,然后再教学试一试。
在试上以后,我又仔细钻研了教材,这一课的内容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各个面,由体到形,比较直观。而试一试则上升了一个层次,引导学生由面延伸到体,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样修改,更能体现教材的编写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提高空间思维观念。
在试上中,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直观观察上面,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语言就是思维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在后来备课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去观察和思索,然后把观察和思索到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例题中,让学生先说说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物体再摆,试一试中让学生先思考根据从正面看到的这个图形的物体应该是怎样的造型,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最后摆一摆来验证一下。这样,比不思考而直接观察高了一个层次,切实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1、在想想做做第4题中,摆一个从正面看到的是一个横着的两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实际移动后面一个正方体的位置有很多种摆法,在试上完以后,我也有过这样的思考:是不是要引导学生得出有无数种的答案。后来考虑到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没有把这一题做深入的挖掘。如果有学生能够想到,我也会予以肯定,但不刻意引导。
2、有序的安排教学过程,因为第5题是观察4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为了加深学生对前面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我把总结放在了第5题的前面。
在前面通过由体到面,由面到体的观察思考后,让学生来和老师做个示范:请上台的学生用三个正方体摆一个从侧面看到的是□的物体,请学生一个提问题,另一个摆,然后交换。这个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观察物体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材分析篇八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1.设疑,引入情境。
两只小鸟为同一块金牌照相,为什么照的照片不一样呢?
2.揭题,导入新课。
引导启发,感悟出两只小鸟观察金牌的位置不同。
3.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观察物体。
1.观察教室图。
师: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摄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小组交流一下,反馈意见。
引导学生从教室的桌椅设施等区分教室的前面和后面,从而判断出是站在教室的那一面进行拍摄的。
2.练习:哪张是从学校外面拍的?哪张是从学校里面拍的?你是从哪看出的?
指名回答。
3.指导观察,拍摄小猴。
出示小猴玩具,你想不想给小猴拍照?
教给观察的方法,生从一个位置观察小猴给小猴拍照。
出示从不同位置拍到的小猴照片,生说说自己在小猴的哪个位置?拍到的是哪张照片?
重点说说两个侧面的小猴的不同(脸朝哪?尾巴朝哪?)
小组活动,交换位置,从不同位置观察小猴。
师:通过给小猴4个不同位置的观察,你有什么体会?
(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板书结论。
4.练习。
师: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4个同学用同样的方法为一只小猴拍了照片,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你能说说四个小朋友看到的各是哪一幅图吗?
3.奥运摄影师
观察奥运照片,判断摄影师的位置。
出示图片,生齐答。
欣赏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奥运会场馆的艺术美。
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材分析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学具盒
教学思路:
出示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让学生观察,说说从下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视图。
接着追问:还可以怎样摆?
:
让学生试一试,再看一看。
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的摆法。
集体交流:你能找到摆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教学试一试:
从上面自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想法后,动手摆一摆,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集体交流。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形,进行想象推理,把观察的位置与相应视图
2、课件出示第2题,让学生先照样子摆一摆,再看一看,然后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每一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进行比较。
3、课件出示第3题,分别按要求想想该怎样摆另一个正方体,再实际操作,验证想得对不对。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侧面上面
教学内容:从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从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能辨认相应的视图的形状
教学准备:学具盒、课件
教学思路:
一、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书p49图
让学生照图摆一摆。
找一找他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吗?
指名说一说,你看到的形状。(如果学生没有发现从物体的右侧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并一样,引导学生重新进行观察。重点交流右侧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并且联系观察的位置说说原因。)
三、教学试一试:
出示课件:p49试一试图一
学生观察后,按照要求摆一摆。
引导学生观察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
出示课件:p49试一试图二
先摆一摆再从右侧面和左侧面来观察,各是什么形状?
提问: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到:有的物体从左右侧面看到的形状不同,也有的物体从左右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三、想想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