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四篇(精选)

最新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四篇(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2 08:27:49
最新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四篇(精选)
时间:2023-04-02 08:27:49     小编:admin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一

预习过课本的同学,在上课时非常急躁地告诉别人,自己已经学会了,因为减法法则实在太简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实际上,学生参与课堂探索,掌握法则只是一方面,弄明白如何得出的法则才是关键。这会为以后学生解决较复杂的计算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难点:1、2-3=2、-2-3=

3、2-(-3)=4、-2-(-3)=

学生刚升入中学,学习的数扩充到有理数后,出现了负数,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对于符号的处理有些不清,本节课的教学跨度大,相比前面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更高。

在探究新知部分,学生很容易得出温差是7℃,大部分都是通过数轴数数的方法得出的.,也有一部分学生数感较好,尽管如此,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必不可少,这位后面的计算打下了基础。另外有必要复习小学的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为学生利用逆运算提个醒。但是在学生阐述思路过程中,还是很少有学生利用此方法。

所以在引导部分,我采用了小黑板设疑、提问过程。

最关键的部分在于标清减法变加法运算过程中的变化:

∵4-(-3)=7

4+3=7

∴4-(-3)=4+3=7

总结:两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相反数”,一不变“被减数不变”。

这样,在第一节,学生做减法计算时就很容易了,但是学生还是不能灵活应变。例如:3-2,8-0等小学就会计算的式子,这时有些同学也会将它们这样计算,我并没有强调这些,因为这样做完全可以,这些知识学生会自己发现的。但是例题讲解,一定要详细,因为可以给学生一个很好的书写规范展示。

当然,学生以后还会遇到问题,比如带小括号的减法等,所以关键是以后要讲清楚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和运算顺序。

4个易错点。如:3-8-6-7在进行用运算时需要注意下面4点。

1、运算顺序一般要从左向右进行,把减法变加法。

2、如果要用到运算律,必须先变成加法运算,才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如果看成省略加号的形式,这里的4项中的“-”均认为是“负号”。进行加法交换律时要连同数字前面的符号,不能只交换数字而不带上符号。

4、进行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括号的位置应该包括数字前面的符号。如(3-7)-(8-6)是错误的。这里的“-”应该包含在括号内。

在两个括号之间要补上省略的“+”号。如(3-7)+(-8-6),括号里的两项-8-6其实是-8和-6进行加法运算。可以向学生说明,如果理解为减法的话,根据减法法则转化为加法,再省略加号会出现重复的结果。-8-6=-8+(-6)=-8-6所以对-8-6应该理解为-8和-6进行加法运算。可以认为是省略了“加号”,即两个负数进行加法运算。

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处理符号的能力有所增强,避免了一些错误的出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效果明显。

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二

课堂上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2、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3、巩固应用,体验成功。

4、开放训练,拓展思维。

5、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导入,创设情境,集中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学习动机。探讨有理数减法法则时,学生经历了利用旧知计算温差,对比观察,发现、总结、验证规律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有理数减法法则。趣味数学题的设计,培养多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学生参与设计热情十分高涨,较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利用数学知识又服务于生活。反思小结,浓缩知识要点,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融合。

通过本节课,使我深深感悟到实施新课标,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活动来看,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形式看,学生口答,笔答,抢答,板演,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好朋友间探究等形式多种多样,气氛活跃,积极性高。比较充分的体现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天地。

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三

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虽然这节课是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但是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的深度、挖掘度不同:这一节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话题,进而进行问题设置,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从而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确立问题为新课服务的意识,而且应始终关注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认识,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上课反映上做出相应的变动,而不是演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剧。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学,只要以新课程为依据,达到新课程规定的整体性理论和目标就可以了。同时指出教师要有独立性,要能根据自己教学实际情况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特别是这一节课的整个教学引入与教材都有明显的差异,这样开放性的处理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必然更好

从教学效果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并以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为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逐渐形成奠定了基础。

1、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准,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计划中的小结部分未能体现。

2、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例题和练习。所以感觉部分学生反响不强烈。没有很投入到练习中去。

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四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温度差)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由小学学段的“被减数—减数=差”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3)=7(1)4+(+3)=7(2)4—(—3)=4+(+3)

通过对比三个式子使学生思考减法计算,引导学生自己举出几个例子来验证下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计算中发现,总结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本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存在差异,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但还有些学生在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总弄不清该减去哪个数的相反数,有的甚至把被减数也改变符号,特别是减去一个正数时,往往又再加上该正数,如误解——=—+。因此,给学生总结了a—(+b)=a+(—b)指导学生观察式子,发现在有理数减法的`计算中,要把减法变成加法,需要改变的符号有两个,首先把减号变成加号(变加法),然后要把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1、讲解稍微有点多,在本节课上,重在学生练习,本节课老师应该要讲的内容尽量缩短,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即可;

2、对于例题的处理方式应改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