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八月十五为中秋篇一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寓意也有团圆的意思。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返回目录>>>
八月十五为中秋篇二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影响着许多国家,那么关于中秋节有什么含义呢?中秋节的象征着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含义,欢迎参阅。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含义
中秋节象征着什么
中秋节的习俗大全
中秋的别称有哪些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叫,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寄情明月,这又是情感释放方式。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兵荒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返回目录>>>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寓意也有团圆的意思。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返回目录>>>
中秋民俗始于唐朝,历经千年文化积淀和内容演变,如今,有些民俗活动越发清晰和兴盛,有些民俗则逐渐衰落和模糊。不管这些民俗过去和将来的命运怎样,人们的庆祝方式如何变化,它所代表的团圆安定、天人合一、欢庆丰收的内涵却永不过时。
一、兴盛习俗
1、亲友团聚
自唐朝起,人们就将月圆与人间团圆联系起来。到了明清时期,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间团圆的主题越来越突出和重要。这一主题是跟中秋节源于月圆密切相关的,可以看作中秋节的一个特色,而且由于跟明月、嫦娥、玉兔、吴刚、桂花树联系起来而富于传奇色彩和诗意。
民间极重视中秋节家庭团聚之礼,希望从中获得亲人欢聚一堂的天伦之乐和美满的生活幸福感。如果这天有儿女在外,不能回家团圆,家长和儿女双方都会觉得特别遗憾。
2、吃月饼
从历史上看,吃月饼并不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活动,唐宋时期就没有专门为中秋而制作的月饼可吃。但自明朝出现中秋月饼之后,它就成为中秋习俗的必要组成部分,这时月饼的象征意义是团圆。一盘月饼,在场的每人拿一块吃,或者一块月饼切成若干份,每人拿一份吃,表示大家是一个关系十分亲密的团体,八月十五这一天团圆,亲情或友情再一次确认和加强,从而获得感情的慰藉。
3、互送礼品
从明代开始,就有了中秋节互送月饼、瓜果的活动。现在,这种习俗更加盛行,并演变为没有局限性的,以节日的名义互送礼物。互送礼品是一种美俗,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尊重、敬老爱幼等美好心意和优良品德,也是密切人际关系、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当然,如果不是出于亲情、友情、关爱之情,而是出于功利目的,单纯的民俗就被人为变了性。
二、普遍习俗
4、赏月
八月十五这一天的夜晚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月圆之夜,唐人赏月的爱好使得中秋赏月风行,渐渐演变为一种风俗。赏月是一种很优雅的富于诗意的行为,亲身参与其中,会获得精神的放松、愉悦和诗意的滋润,亲友之间也会在这种活动中加深感情、密切关系。
从古代文献来看,中秋节刚形成的时候,赏月就是文人和市民的事情,农民赏月的活动没见记载。但我国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中秋之夜赏月、“走月”“跳月”“唱月”等习俗。如杭州有在中秋节前后到西湖赏月色的习俗。西湖十景中有三个是月景:“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月岩望月”,可见西湖赏月风俗之盛。苏州有中秋欣赏“石湖串月”之俗。桂林“象山水月”也是中秋赏月胜地之一。台湾则流行在月夜下烤肉联欢。
5、庆丰收
八月中旬正是丰收的季节,新粮进仓,瓜果上市,过去用这些新粮新果作供品敬神是很自然的事,感谢神灵的恩赐,祈祷来年好收成。在神灵崇拜习俗衰弱以至消失之后,这个习俗的内涵演变为庆祝丰收。至少在许多乡村,人们在中秋节的夜晚一定要准备丰盛的饭菜,吃得很饱,准备很多新鲜的瓜果让家里人吃个够,有丰收后纵情欢庆的意思。山东庆云农村过去中秋节要祭土谷,叫做“青苗社”;青城农村还有辞先稼的习俗。台湾农民也在中秋节祭拜土地公,并在田间插“土地公拐杖”,这种拐杖就是在竹子里夹上“土地公金”即给土地公的纸钱。
6、游戏娱乐
综合各地的中秋节俗,游戏娱乐的活动丰富多彩,可谓五花八门,如走月亮、逛夜市、游园会、放烟花、燃宝塔灯、放孔明灯、看灯会、猜灯谜、荡秋千、舞龙、会饼、玩兔爷、歌会(唱月亮)、看花展、文艺演出等。与在各自家庭里的团聚、吃月饼不同,它们大都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活动,这也是大型节日的必要组成部分,渲染了中秋节的节日氛围,既热闹又很有声势。
三、遗留习俗
7、拜月
拜月在上古之前最盛,在对大自然无能为力又缺乏科学知识的情况下,人对月亮而生的自然崇拜和神化行为。周代以后拜月的权利为皇家垄断,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民间拜月之风隐退。唐代赏月之风盛行,但是没见到中秋拜月的记载。宋代中秋赏月习俗中有的时侯会加进拜月的事,这时还是男女都可拜月,都可求月神赐福给自己,少年求功名、事业发达,少女则求貌似嫦娥、颜如皓月。后世拜月变成女人的专利了,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在许多地方,拜月就是对月神的礼敬,或者是向月神做些一般性的祷告, 现代社会,拜月习俗基本消失,只在个别地方的少数人那里还有遗存。
8、祈子
在古人观念中月亮属阴、主母性,最早的月精蟾蜍就是一种大肚子、生殖力极旺盛的动物,后来的月神也都是女神,所以民间一向有把月神当作生育神崇拜的习俗,向月神祈求早生贵子。不少地方有“摸秋”的习俗,到别人的地里偷瓜,送给没生育的妇女。民间看惯了瓜秧开花结瓜的现象,而且瓜里有很多籽儿,许多地方都把女人怀孕生子与结瓜联系起来。
9、预测气象
许多地方都流传着一些谚语,根据中秋节的天气情况来预测第二年元宵节的天气,或预测来年的收成。如 “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八月十五雨淋淋,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这些谚语的意思是,如果中秋节的晚上云彩遮住了月亮,来年的元宵节就会下雨或下雪,会影响元宵节的灯会。这种对天气的预测,尽管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流传,但看不出其中的科学依据,应该只是一种俗信而已。
返回目录>>>
中秋节别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
仲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秋节
根据节日时间,中秋节在秋季的八月十五,所以又叫秋节、八月节、八月半。
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因是夜月色倍明于常时。
玩月节
古代有月下游玩、设宴赏月的习俗,所以被称为玩月节。
拜月节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八月会
八月会亦称调声节。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这天,种植男女青年汇集镇上,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成群结队,川流过市。晚上拥出村口。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
追月节
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这天狂欢,被称为追月。
团圆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返回目录>>>
★
我家这样过中秋作文6篇
★2022年中秋节初中日记最新10篇
★以中秋节为主题征文800字最新5篇
★中秋节美食月饼和寓意作文5篇
★2022年中秋节活动方案精选5篇
★中秋节的心得体会5篇
★八月十五中秋节含义是什么
★中秋节对于中国人的美好意义2021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说明文5篇
★2021年中秋节是农历几月几号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element("script"); = "https:///?fff14745aca9358ff875ff9aca1296b3"; var s = mentsbytagname("script")[0]; before(hm, s); })();
八月十五为中秋篇三
中秋节别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
仲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秋节
根据节日时间,中秋节在秋季的八月十五,所以又叫秋节、八月节、八月半。
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因是夜月色倍明于常时。
玩月节
古代有月下游玩、设宴赏月的习俗,所以被称为玩月节。
拜月节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八月会
八月会亦称调声节。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这天,种植男女青年汇集镇上,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成群结队,川流过市。晚上拥出村口。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
追月节
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这天狂欢,被称为追月。
团圆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返回目录>>>
八月十五为中秋篇四
中秋民俗始于唐朝,历经千年文化积淀和内容演变,如今,有些民俗活动越发清晰和兴盛,有些民俗则逐渐衰落和模糊。不管这些民俗过去和将来的命运怎样,人们的庆祝方式如何变化,它所代表的团圆安定、天人合一、欢庆丰收的内涵却永不过时。
一、兴盛习俗
1、亲友团聚
自唐朝起,人们就将月圆与人间团圆联系起来。到了明清时期,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间团圆的主题越来越突出和重要。这一主题是跟中秋节源于月圆密切相关的,可以看作中秋节的一个特色,而且由于跟明月、嫦娥、玉兔、吴刚、桂花树联系起来而富于传奇色彩和诗意。
民间极重视中秋节家庭团聚之礼,希望从中获得亲人欢聚一堂的天伦之乐和美满的生活幸福感。如果这天有儿女在外,不能回家团圆,家长和儿女双方都会觉得特别遗憾。
2、吃月饼
从历史上看,吃月饼并不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活动,唐宋时期就没有专门为中秋而制作的月饼可吃。但自明朝出现中秋月饼之后,它就成为中秋习俗的必要组成部分,这时月饼的象征意义是团圆。一盘月饼,在场的每人拿一块吃,或者一块月饼切成若干份,每人拿一份吃,表示大家是一个关系十分亲密的团体,八月十五这一天团圆,亲情或友情再一次确认和加强,从而获得感情的慰藉。
3、互送礼品
从明代开始,就有了中秋节互送月饼、瓜果的活动。现在,这种习俗更加盛行,并演变为没有局限性的,以节日的名义互送礼物。互送礼品是一种美俗,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尊重、敬老爱幼等美好心意和优良品德,也是密切人际关系、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当然,如果不是出于亲情、友情、关爱之情,而是出于功利目的,单纯的民俗就被人为变了性。
二、普遍习俗
4、赏月
八月十五这一天的夜晚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月圆之夜,唐人赏月的爱好使得中秋赏月风行,渐渐演变为一种风俗。赏月是一种很优雅的富于诗意的行为,亲身参与其中,会获得精神的放松、愉悦和诗意的滋润,亲友之间也会在这种活动中加深感情、密切关系。
从古代文献来看,中秋节刚形成的时候,赏月就是文人和市民的事情,农民赏月的活动没见记载。但我国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中秋之夜赏月、“走月”“跳月”“唱月”等习俗。如杭州有在中秋节前后到西湖赏月色的习俗。西湖十景中有三个是月景:“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月岩望月”,可见西湖赏月风俗之盛。苏州有中秋欣赏“石湖串月”之俗。桂林“象山水月”也是中秋赏月胜地之一。台湾则流行在月夜下烤肉联欢。
5、庆丰收
八月中旬正是丰收的季节,新粮进仓,瓜果上市,过去用这些新粮新果作供品敬神是很自然的事,感谢神灵的恩赐,祈祷来年好收成。在神灵崇拜习俗衰弱以至消失之后,这个习俗的内涵演变为庆祝丰收。至少在许多乡村,人们在中秋节的夜晚一定要准备丰盛的饭菜,吃得很饱,准备很多新鲜的瓜果让家里人吃个够,有丰收后纵情欢庆的意思。山东庆云农村过去中秋节要祭土谷,叫做“青苗社”;青城农村还有辞先稼的习俗。台湾农民也在中秋节祭拜土地公,并在田间插“土地公拐杖”,这种拐杖就是在竹子里夹上“土地公金”即给土地公的纸钱。
6、游戏娱乐
综合各地的中秋节俗,游戏娱乐的活动丰富多彩,可谓五花八门,如走月亮、逛夜市、游园会、放烟花、燃宝塔灯、放孔明灯、看灯会、猜灯谜、荡秋千、舞龙、会饼、玩兔爷、歌会(唱月亮)、看花展、文艺演出等。与在各自家庭里的团聚、吃月饼不同,它们大都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活动,这也是大型节日的必要组成部分,渲染了中秋节的节日氛围,既热闹又很有声势。
三、遗留习俗
7、拜月
拜月在上古之前最盛,在对大自然无能为力又缺乏科学知识的情况下,人对月亮而生的自然崇拜和神化行为。周代以后拜月的权利为皇家垄断,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民间拜月之风隐退。唐代赏月之风盛行,但是没见到中秋拜月的记载。宋代中秋赏月习俗中有的时侯会加进拜月的事,这时还是男女都可拜月,都可求月神赐福给自己,少年求功名、事业发达,少女则求貌似嫦娥、颜如皓月。后世拜月变成女人的专利了,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在许多地方,拜月就是对月神的礼敬,或者是向月神做些一般性的祷告, 现代社会,拜月习俗基本消失,只在个别地方的少数人那里还有遗存。
8、祈子
在古人观念中月亮属阴、主母性,最早的月精蟾蜍就是一种大肚子、生殖力极旺盛的动物,后来的月神也都是女神,所以民间一向有把月神当作生育神崇拜的习俗,向月神祈求早生贵子。不少地方有“摸秋”的习俗,到别人的地里偷瓜,送给没生育的妇女。民间看惯了瓜秧开花结瓜的现象,而且瓜里有很多籽儿,许多地方都把女人怀孕生子与结瓜联系起来。
9、预测气象
许多地方都流传着一些谚语,根据中秋节的天气情况来预测第二年元宵节的天气,或预测来年的收成。如 “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八月十五雨淋淋,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这些谚语的意思是,如果中秋节的晚上云彩遮住了月亮,来年的元宵节就会下雨或下雪,会影响元宵节的灯会。这种对天气的预测,尽管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流传,但看不出其中的科学依据,应该只是一种俗信而已。
返回目录>>>
八月十五为中秋篇五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叫,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寄情明月,这又是情感释放方式。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兵荒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