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家庭教育讲座领导3分钟讲话稿 家庭教育讲座导语实用(七篇)

2023年家庭教育讲座领导3分钟讲话稿 家庭教育讲座导语实用(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1 16:18:06
2023年家庭教育讲座领导3分钟讲话稿 家庭教育讲座导语实用(七篇)
时间:2023-04-01 16:18:06     小编:admin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教育讲座领导3分钟讲话稿 家庭教育讲座导语篇一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

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

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 。具体表现为:

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家庭教育讲座领导3分钟讲话稿 家庭教育讲座导语篇二

我的两个孩子其实是非常普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与大多数孩子一样。幼儿园时做过智商测试,都是“良”而已。小学读的是一般的学校,马医科小学,根本不能与实验小学相比,初中更是无奈,读了一所农村中学:娄葑中学,因为离家里比较近。读高中完全是凭分数,儿子考进苏高中,女儿考进了~~第二高级中学,是一所三星级中学。高中毕业,儿子考进了吉林大学生物制药基地班,女儿考进了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属于本三院校。他们在这个漫长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我从来没有为他们请过家教补过课,也没有让他们参加什么集体补课班,更没有请一对一的老师为他们开小灶。完全是让他们听从老师,按部就班地学习,努力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两个孩子之所以能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是因为采取了对孩子比较适当的教育方法。

首先我觉得孩子的学习环境特别重要,在家里应该为他们营造一块属于他们的学习小天地。

孩子从小学开始一直要到高中毕业才离开父母到外地读大学,整整十二年的光阴,孩子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1998年我搬到新居之前就在阁楼上为他们制作了一人一套书橱加写字台的组合家具,学习时一人一间房间,互不干扰。在比较大的书架上,不断为他们增添他们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我自己书房里的藏书也不断更新,让他们能自由地挑选自己愿意读的好书。有一次孩子的学校里要他们统计一下自己家里有多少本工具书,结果他们把所有的工具书加了起来一算,竟然有一百多部。新世纪开始了,有电脑了,有网络了,我们起先买不起电脑,就从游戏房买了一部淘汰的二手电脑,我们三个人一起学习使用电脑,通过网络我们也学习到了许许多多东西。有了电脑,仍然不能忘了阅读。我每天必定会买一份《扬子晚报》,每半个月必定会买一本《读者》,(《读者》是从创刊号就开始买了)我没有规定他们必须看,但他们就是喜欢上了这一份报纸这一份杂志。争着阅读,抢着看。这是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的事情,因为能阅读,喜欢阅读这是会影响人一辈子的。我还带着孩子走出家庭,到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学习各种需要学习的东西,比如先后到娄葑图书馆和~~市图书馆办理过借书卡。我还带着他们到~~参观各种博物馆,比如~~博物馆、~~科技馆、~~市城市规划展示馆、~~自然博物馆、~~植物园等等,其中~~博物馆与~~科技馆给他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孩子的课外阅读特别重要,课外阅读搞好了,一定能给他的课内学习带来非常大的益处。我们课堂里学习的内容不是孤立的,它与我们课外所了解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课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往往是由于自己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宽,所谓的知识链没有好好地铺设好。这方面我认为家长应该负起这个责任,多多陪同孩子一起学习,多多创设一些比较好的学习机会,并且愿意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二个体会是,建立良好的学习制度与纪律,努力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带20__届这一批高中生时,某个星期天,我到十全街附近的一位同学家里家访,看到那位同学在家里特别的无聊与空闲,看电视,这个频道扭到另一个频道,真的是无所事事。这就突然引发了我的一个想法,如果能规定孩子在家里有一个学习的制度,必须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那多好啊。当时我就在自己的班级里号召同学在业余时间建立八小时学习制度。这个想法还真有人响应呢。我的同事,毛医生的女儿曾经尝试过,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我的一位学生,于欣悦,进高中时只有606分,后来就是以本一的资格考取了苏大英语法语双语五年制的班级,现在在法国攻读语言学博士。

我就把这样的想法也带到了家里,给两个孩子做起了思想工作,我说我的学生开始要在休息天每天学习八小时了,你们看怎么办。两个孩子说,他们是高中生,我们是初中生,我们学习六小时好不好,我说很好啊。能坚持六小时也不错了。他们能接受这样的理念,我非常高兴。但坚持下来确实不容易。有人说,养成一个习惯必须要21天才行。如何才能使他们能坚持下来呢?其实真的要让他们坚持下来,只有父母坚持,他们才能坚持。特别是开始形成制度养成习惯的阶段比较重要。这方面由于自己是做教师的,有个优势,那就是与他们的休息是同步的,双休日在一起节假日在一起寒暑假在一起,只要我坚持他们就有坚持的可能。特别是我那时放弃了我的朋友圈,放弃了我的夜生活,放弃了我的业余爱好,全心全意陪同他们,怎么能不成功呢?还有就是作为老师我也要不断地学习,他们在学习,我在备课,他们看电视我与他们一起看,他们要去新华书店文化市场买书,我陪着他们去购书。反正我愿意化时间与他们在一起。按照现在有一个词语比较流行,那就是守望。我陪着他们其实就是一种守望。守望着他们学习,守望着他们成长,这样的守望一直坚持到他们高中毕业。

回顾这十多年的陪同与守望,我觉得是十分有意义的`,也非常让人感到幸福快乐的。在这种坚持中,让孩子懂得了学习的快乐,也品尝了学习的艰辛,让孩子懂得了坚持的意义,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一旦放飞了他们,我们就能放心他们在外地读大学,他们就能更自觉的投入完全自主的学习,更加珍惜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四年大学,他们两人几乎每学期都获得了奖学金,儿子还得过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大学毕业,儿子既获得了国内保送中科院~~生化所的硕博连读资格,又获得了美国两所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女儿立志读名校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考取了澳洲八大名校之一的莫纳什大学的硕士。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三个体会是:孩子成长与家长的成长是同步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尤其是父亲的影响力特别大。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我妻子长期是做销售工作的,经常出差。再加上我的教师职业原因,与孩子是可以同步的,教育孩子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我的身上。

两个孩子是有差异的,性别差异是明显的,男孩子就是喜欢玩汽车打游戏,女孩子就是喜欢娃娃和看综艺节目。智力差异也十分明显,出生时儿子六斤半,女儿只有五斤,决定了儿子开智早女儿比较晚,学习的能力明显有差异,女儿相对滞后一点。因此起先在儿子身上投入的精力多一点,比如每周要送他去参加奥赛培训,还比如要让他去学习弹钢琴等等,而女儿就不愿去,但长大以后还是怪我们没有好好培养她,这是一个教训,其实我们也没有精力和财力去照顾到另一个成长发展相对晚一点的孩子了,这方面女儿也是充分理解的。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我在05年的六月,我的生日那天,他们两个高考以后飞到海南去的那天,我买了一支长笛作为礼物也作为弥补赠送给女儿。

这里我要多说说女儿的成长。女儿进小学时,一加一等于二还不懂,而儿子数字概念已经清清楚楚了,在班级里,儿子名列前茅,而女儿排在末尾。到了小学毕业时,女儿稍稍有了进步,估计到了中游。初中毕业,他们的分数差异:儿子637分,女儿586分,差了50分左右。我一直担心女儿会考不上大学的。所以曾经一度想让她到澳洲去读高中,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儿子理科考了600分,女儿文科考了526分,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女儿读了本三,但进了最好的本三。在南大的金陵学院,也让女儿体会到了被别人瞧不起的滋味。所以发奋要考名校改变自己命运。考雅思的过程中她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尝到了勤奋学习的甜头,持续努力,一发不可收。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心仪的大学。在等待去澳洲留学的日子里,学会了弹钢琴,从网上自学弹奏钢琴居然成功。曾经在日记里骂过我两次的女儿也学会了表扬父亲了。一次是qq聊天中说我是最棒的爸爸。他将我与她的室友的爸爸作比较,觉得我是对子女是比较负责而愿意付出的。一次是电话里,我说她在澳洲为了取得绿卡而一次又一次考雅思,想考到四个7分,非常辛苦。她回答说,爸爸你工作这么卖力,我们能不努力吗?当时我听到了这样的话,简直是幸福得不得了,女儿的赞扬太珍贵了。我感动得几乎要流下眼泪来了。这说明了一个父亲在儿女心里的分量,也说明了父亲的所有努力没有白费。其实我要感谢女儿的,她的成长与进步一直是我做好班主任的生动教材,她从一只小丑鸭变成了小天鹅的事实,真的教育了我,我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那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我也将自己在学校里取得的成绩与荣誉第一时间告诉我的两个孩子,让他们也感觉到我还在进步,比如我们家庭被评为~~市第四届百家健康家庭称号,我就及时告诉他们,说这里有你们的功劳,有你们的付出,以此来激励他们坚持努力。

家庭教育是幸福家庭的保障。这是我从自己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得到的深刻体会。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得到比较理想的教育,并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一方面是对社会有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家庭的贡献,因此培养好孩子就等于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我还想向大家报告好消息:儿子与儿媳都是博士生,儿子推迟博士毕业的时间,准备与妻子一起明年毕业,妻子争取当一个住院药剂师,儿子读博士后,立志成为大学教授;女儿自从到澳洲以后,立下三个志向:工作自己找,绿卡自己拿,男朋友自己挑。目前这三个志愿都已实现。依靠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一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因为未来的女婿也是一位博士毕业生,从各方面看都是非常优秀的有为青年。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位家长的点滴体会。我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了我有经验也有教训的家庭教育实践的故事,我真心祝愿在座的家长们,努力实现家庭幸福的梦想,就从新草桥起航,带着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地驶向美好的未来。

家庭教育讲座领导3分钟讲话稿 家庭教育讲座导语篇三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今天就寄放教育与大家一起探讨。 渴望儿女成才,下下父母同心。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见分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子女的期望更高,对家庭教育更为重视。父母是孩子最贴近的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举一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是模仿开始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仿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一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这种教育又称之为“生命的教育”,无数杰出的人才都是在这种教育下迈出了成才的第一步。

“举例” 寒门家风好 少年早成才

——中学生国际信息学金牌得主徐申杰的家教事例 李申杰:南京人

家庭背景:贫困工人家庭。母亲初中文化、父亲是驾驶员。

家教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家风、做人教育。 20xx年前(1981年)李申杰出生时正值猪年农历新年,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请舅舅给取名:申杰,希望他成为同龄人中的俊杰;20xx年后,李申杰不负众望,1996年作为中国年龄最小的参赛队员,从匈牙利布达佩斯捧回了第8届中学生国际信息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和李申杰家相熟人都说,李申杰的成功是一个奇迹,他既无家学渊源又无优裕的生活学习条件,电脑也只学了短短的5年。李申杰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

1、妈妈只有初中文化,可说的句句在理。幼时的李申杰跟所有的孩子一样在妈妈的怀里学数学,学认字,所不同的是吃零食、买玩具相比,他对到书店买书有着深厚的兴趣。李申杰的母亲是一校办厂的普通女工,20xx年动乱耽误了她的学业。看着儿子对书挚爱,她深感欣慰,每个月她都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从很少的家用中挤出一部分钱为申杰买书。在这个普通家庭里,油漆斑驳的家具中最显眼的就是摆满书籍的书橱。“老师比妈亲,妈只能给你吃穿是老师给你知识,让你长大后有出息。爸妈文化都不高,不能辅导你,你在学校一定要认真学、仔细听,不能浪费时间。”上小学时,妈妈常常这样叮嘱小申杰。(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好!)李申杰从一开始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小学五年级时,李申杰被推荐到南京鼓楼区少年电脑班学习,只学了半年就在市里电脑比赛中获第一名,小学毕业又被保送到省重点中学南京金陵中学。接二连三的荣誉使年仅12岁的少年有的飘飘然,这时母亲的话又像警钟一样在他耳边敲响:“杰杰,你被保送重点,是因为你在电脑方面有特长,真要考的话你不一定考上。记住,不管是兔子还是乌龟,谦虚谨慎才能去得最终的胜利。“头脑冷静下来的李申杰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之后的20多次省市电脑、数学

大赛中不断得奖。(既肯定孩子的成长,又提醒孩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客观中看,这样教育批评孩子才能接受。) “英语学不好,国外先进技术就学不到,语文学不好,以后连论文也写不出来,那光学电脑有啥用?”母亲文化不高,申杰觉的句句有理。于是,在钻研电脑的同时也不放松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前茅。

2、学习和作人都要像爸爸开车一样认真,仔细。李申杰的父亲是公交车驾驶员,几十年一直是节油标兵,年年当先进,即使是单位效益不好时,他开的车也从来没马虎过。只有初中文化的父亲在学习上不可能给申杰多少辅导,可他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的作风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申杰。刚从国家大赛归来地李申杰深有体会。“从小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对我来说真重要,按错一个键,写错一个字,那金牌就失之交臂了。”除了认真对待学习,李申杰在作人方面也不愿有一点马虎。他母亲在和采访的记者谈到李申杰被选上国家集体队后的情况时说:“申杰回来说心里很害怕会考不好,我劝他要像战士上战场一样卸包袱,轻装上阵。”坐在一旁的李申杰连忙插话:我不是那么说的,我是说前几届中国队都拿到奖牌,我也要拿到,感觉压力很大,你才劝我的。’’“那还不是一个意思。’’可我不是那么说的吗,登到报上的文章一定要真实。”为了一句话的真实性,就急的满脸通红,李申杰做人的认真由此可见。

3、筹钱买电脑,申杰至今难忘那一幕。1992年,李申杰第一次参加市电脑比赛,初试通过后,父母拿出全部积蓄为他买了台

中华学习机配上驱动器,1300元在当时相当于他们夫妻俩半年的工资。

随着电脑学习的加深,学习机已不能满足申杰的需要。“要是有一台电脑就好了!”申杰常常这样想。不过懂事的他深知自己的家境,他没有向家里开口,而只是更加珍惜有限的上机机会。每天放学,为了有更多时间上机操作,他啃馒头,喝白开水。休息天也是一有机会就去有电脑的同学家练习。

看着为电脑而痴迷的儿子,申杰的母亲一阵阵心痛。那时申杰的父亲因单位效益不好,已3年没拿工资了,一家三口靠她每月二、三百元的收入,并且其中有三分之一要拿出来给申杰买书,交辅导费和培训费,况且只有14岁的申杰,营养也是不能缺的。怎么办?只有借钱。叔叔、 舅舅 、姨妈都来了,大家鼎力相助,一台价值4000多元的电脑386电脑终于抬到家了。至今申杰仍忘不了,全家像过节一样,有泪不轻弹的小小男子汉含泪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报答所有爱我的人。(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了解孩子的心理,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最好的爱。也只有这种爱才可以成为孩子进步最强大的动力。)今天,这台电脑依然是他家中最值钱的东西。

4、队清贫的家,申杰有着更多的依恋。从匈牙利载誉归来的李申杰在外面参加了大大小小热热闹闹的庆功会,而他的家里却平静如故——父母没有给他什么鼓励。只是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申杰的母亲多年前就给一家三口下任务:爸爸开好车。妈妈上好班、做好家务,杰杰把学习搞好。所以申杰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好的习惯。懂事的申杰从不向父母提出任何非分的物质要求,每月零花钱也从不乱花,节省下来,学校要交一些费用时就可以不向家里要,实在不够,他总会问妈妈,家里有没有钱,每每遇到此时,申杰的母亲含泪说:“杰杰,以后别这样问,你问得妈心酸,只要你好好学习,妈借钱也愿意。”她还时常对申杰说;“妈妈不和别人得妈妈比,我不要金项链、 金戒指,我只要儿子有出息。我现在吃的苦比当年农村插队少多了,只要你好好学习,妈再苦也不觉的得苦,因为苦中结出的甜果子。”

在父母的言传教下,李申杰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每次春游、秋游,母亲总想给他买点饮料什么的,可申杰却说白开水最好,又能解渴又能洗手。今年被选入国家集训队去北京集训前,妈妈要给他买套新衣服,但申杰坚决不要:“去比赛又不是去比哪个穿得好。”,孩子越懂事,妈妈的心理越不好受,申杰的母亲常说:“杰杰,你生在我们这个家真是亏了你了,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在物质上家里能给你的真是太少了!”“那不一定我如果在条件好的家庭还不一定能成才呢。”申杰的话让母亲的心得到宽慰。

俗话说:家贫出孝子。李申杰对这个清贫的家庭有着更多的依恋。当申杰载誉归来时,清华大学许诺,申杰高中毕业后可以免试入学。这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事呀!可申杰却说“如果能在南京上大学更好,我不想离开家”。

李申杰的成才说明了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也能育子成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德育,以家长的品德,、人格修养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李申杰的父母正是这样,他们尊重知识,尊重老师,谆谆叮嘱孩子:“老师比妈亲,妈只能给你吃穿,是老师给你知识。他们对待工作认真、严谨,说的话句句在理。他们的经济收入不高,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挤出一部分钱为孩子买书,不惜借钱为孩子买电脑。良好的家风培养了孩子刻苦好学,奋发向上的精神。让孩子养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贵的财物,是帮助孩子走向成才之路的无价之宝。

家庭教育应从以下方面:

1、 形成良好的家风:和谐、勤俭、开拓、向上。

2、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

3、 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这是一个新课题:严是爱、宠是害。

4、 根据不同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对应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正面开导,给予鼓励。

5、 要激发孩子立志成才的信心。

家庭教育讲座领导3分钟讲话稿 家庭教育讲座导语篇四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今天就寄放教育与大家一起探讨。渴望儿女成才,下下父母同心。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见分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子女的期望更高,对家庭教育更为重视。父母是孩子最贴近的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举一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是模仿开始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仿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一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这种教育又称之为“生命的教育”,无数杰出的人才都是在这种教育下迈出了成才的第一步。

“举例” 寒门家风好 少年早成才

——中学生国际信息学金牌得主徐申杰的家教事例 李申杰:南京人

家庭背景:贫困工人家庭。母亲初中文化、父亲是驾驶员。

家教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家风、做人教育。20~~年前(1981年)李申杰出生时正值虎年农历新年,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请舅舅给取名:申杰,希望他成为同龄人中的俊杰;20~~年后,李申杰不负众望,1996年作为中国年龄最小的参赛队员,从匈牙利布达佩斯捧回了第8届中学生国际信息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和李申杰家相熟人都说,李申杰的成功是一个奇迹,他既无家学渊源又无优裕的生活学习条件,电脑也只学了短短的5年。李申杰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

1、妈妈只有初中文化,可说的句句在理。幼时的李申杰跟所有的孩子一样在妈妈的怀里学数学,学认字,所不同的是吃零食、买玩具相比,他对到书店买书有着深厚的兴趣。李申杰的母亲是一校办厂的普通女工,20~~年动乱耽误了她的学业。看着儿子对书挚爱,她深感欣慰,每个月她都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从很少的家用中挤出一部分钱为申杰买书。在这个普通家庭里,油漆斑驳的家具中最显眼的就是摆满书籍的书橱。“老师比妈亲,妈只能给你吃穿是老师给你知识,让你长大后有出息。爸妈文化都不高,不能辅导你,你在学校一定要认真学、仔细听,不能浪费时间。”上小学时,妈妈常常这样叮嘱小申杰。(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好!)李申杰从一开始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小学五年级时,李申杰被推荐到南京鼓楼区少年电脑班学习,只学了半年就在市里电脑比赛中获第一名,小学毕业又被保送到省重点中学南京金陵中学。接二连三的荣誉使年仅12岁的少年有的飘飘然,这时母亲的话又像警钟一样在他耳边敲响:“杰杰,你被保送重点,是因为你在电脑方面有特长,真要考的话你不一定考上。记住,不管是兔子还是乌龟,谦虚谨慎才能去得最终的胜利。“头脑冷静下来的李申杰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之后的20多次省市电脑、数学

大赛中不断得奖。(既肯定孩子的成长,又提醒孩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客观中看,这样教育批评孩子才能接受。)“英语学不好,国外先进技术就学不到,语文学不好,以后连论文也写不出来,那光学电脑有啥用?”母亲文化不高,申杰觉的句句有理。于是,在钻研电脑的同时也不放松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前茅。

2、学习和作人都要像爸爸开车一样认真,仔细。李申杰的父亲是公交车驾驶员,几十年一直是节油标兵,年年当先进,即使是单位效益不好时,他开的车也从来没马虎过。只有初中文化的父亲在学习上不可能给申杰多少辅导,可他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的作风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申杰。刚从国家大赛归来地李申杰深有体会。“从小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对我来说真重要,按错一个键,写错一个字,那金牌就失之交臂了。”除了认真对待学习,李申杰在作人方面也不愿有一点马虎。他母亲在和采访的记者谈到李申杰被选上国家集体队后的情况时说:“申杰回来说心里很害怕会考不好,我劝他要像战士上战场一样卸包袱,轻装上阵。”坐在一旁的李申杰连忙插话:我不是那么说的,我是说前几届中国队都拿到奖牌,我也要拿到,感觉压力很大,你才劝我的。’’“那还不是一个意思。’’可我不是那么说的吗,登到报上的文章一定要真实。”为了一句话的真实性,就急的满脸通红,李申杰做人的认真由此可见。

3、筹钱买电脑,申杰至今难忘那一幕。1992年,李申杰第一次参加市电脑比赛,初试通过后,父母拿出全部积蓄为他买了台

中华学习机配上驱动器,1300元在当时相当于他们夫妻俩半年的工资。

随着电脑学习的加深,学习机已不能满足申杰的需要。“要是有一台电脑就好了!”申杰常常这样想。不过懂事的他深知自己的家境,他没有向家里开口,而只是更加珍惜有限的上机机会。每天放学,为了有更多时间上机操作,他啃馒头,喝白开水。休息天也是一有机会就去有电脑的同学家练习。

看着为电脑而痴迷的儿子,申杰的母亲一阵阵心痛。那时申杰的父亲因单位效益不好,已3年没拿工资了,一家三口靠她每月二、三百元的收入,并且其中有三分之一要拿出来给申杰买书,交辅导费和培训费,况且只有14岁的申杰,营养也是不能缺的。怎么办?只有借钱。叔叔、舅舅、姨妈都来了,大家鼎力相助,一台价值4000多元的电脑386电脑终于抬到家了。至今申杰仍忘不了,全家像过节一样,有泪不轻弹的小小男子汉含泪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报答所有爱我的人。(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了解孩子的心理,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最好的爱。也只有这种爱才可以成为孩子进步最强大的动力。)今天,这台电脑依然是他家中最值钱的东西。

4、队清贫的家,申杰有着更多的依恋。从匈牙利载誉归来的李申杰在外面参加了大大小小热热闹闹的庆功会,而他的家里却平静如故——父母没有给他什么鼓励。只是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申杰的母亲多年前就给一家三口下任务:爸爸开好车。妈妈上好班、做好家务,杰杰把学习搞好。所以申杰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好的习惯。懂事的申杰从不向父母提出任何非分的物质要求,每月零花钱也从不乱花,节省下来,学校要交一些费用时就可以不向家里要,实在不够,他总会问妈妈,家里有没有钱,每每遇到此时,申杰的母亲含泪说:“杰杰,以后别这样问,你问得妈心酸,只要你好好学习,妈借钱也愿意。”她还时常对申杰说;“妈妈不和别人得妈妈比,我不要金项链、金戒指,我只要儿子有出息。我现在吃的苦比当年农村插队少多了,只要你好好学习,妈再苦也不觉的得苦,因为苦中结出的甜果子。”

在父母的言传教下,李申杰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每次春游、秋游,母亲总想给他买点饮料什么的,可申杰却说白开水最好,又能解渴又能洗手。今年被选入国家集训队去北京集训前,妈妈要给他买套新衣服,但申杰坚决不要:“去比赛又不是去比哪个穿得好。”,孩子越懂事,妈妈的心理越不好受,申杰的母亲常说:“杰杰,你生在我们这个家真是亏了你了,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在物质上家里能给你的真是太少了!”“那不一定我如果在条件好的家庭还不一定能成才呢。”申杰的话让母亲的心得到宽慰。

俗话说:家贫出孝子。李申杰对这个清贫的家庭有着更多的依恋。当申杰载誉归来时,清华大学许诺,申杰高中毕业后可以免试入学。这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事呀!可申杰却说“如果能在南京上大学更好,我不想离开家”。

李申杰的成才说明了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也能育子成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德育,以家长的品德,、人格修养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李申杰的父母正是这样,他们尊重知识,尊重老师,谆谆叮嘱孩子:“老师比妈亲,妈只能给你吃穿,是老师给你知识。他们对待工作认真、严谨,说的话句句在理。他们的经济收入不高,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挤出一部分钱为孩子买书,不惜借钱为孩子买电脑。良好的家风培养了孩子刻苦好学,奋发向上的精神。让孩子养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贵的财物,是帮助孩子走向成才之路的无价之宝。

家庭教育应从以下方面:

1、 形成良好的家风:和谐、勤俭、开拓、向上。

2、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

3、 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这是一个新课题:严是爱、宠是害。

4、 根据不同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对应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正面开导,给予鼓励。

5、 要激发孩子立志成才的信心。

家庭教育讲座领导3分钟讲话稿 家庭教育讲座导语篇五

各位家长:

下午好!今天我给大家谈两个话题1、我们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2、家庭教育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我们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

一、让爷爷奶奶带孩子。不自己亲自照顾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二、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遗传不好。包括智力,个性种.种。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实在是你的问题太多。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理,也导致团体比较无法和谐合作做事。喜欢互斗。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来。整个家长的教育观念需要加速修正。否则我们的团队合作永远不如人。

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的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理想。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愚蠢父母的作为。

五、把学校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标。

很多父母小孩认为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考试,很多父母愚蠢地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标两个,一是考大学,二是找好工作。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

其实事实摆在面前。很多大学生或者北大清华的现在也只能混口饭吃。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六、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全国还在推广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七、认为孩子不应该做家务事,应该把时间拿来学习

社会学家调查的结果,在家常做家务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可能是因为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强。所以长大以后比较不容易有挫折。或者比较能面对挫折。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剥夺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机会。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学习分担责任、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教养出一个个只会解几题数学(又解不好)的傻孩子。父母应该让子女充分分担家事。

八、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

或许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什么是家庭生活?什么是亲子活动?完全不知道。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一切都是逼,都是赶,都是考试。实在不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在这种缺乏轻松和幽默感的气氛下,一个小挫折就会引爆冲突。

九、认为父母的爱可以是对子女任何不合理要求的借口

或许因为电视剧演太多了。很多人以为疼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驳。这简直荒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别把爱扯进来当挡箭牌。父母的要求应该要合理。让孩子心服口服。

十、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

我们父母,经过传统的教育,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也因为这个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上天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成长的乐趣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分支,它直接关乎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关乎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康,为人父母,我们要学会运用正确的家教方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四应和四忌:

应言传身教忌单纯说教

在早期教育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努力克服以往不良行为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良好的习惯,美好的心灵,文明的行为,优良的品质,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

应合理引导忌过分溺爱

很多家长总认为严格教育就是好的,希望孩子按照父母设计好的模式发展,稍有不从,就对孩子严加管教,其结果并未遂人愿。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百般迁就,用俗话说:“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些都不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正确的家庭教育应是严格中包含宽容,宽容中渗透着严格,在为孩子创造好必要物质环境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应培养好习惯忌随心所欲

应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晚上看电视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9点以前必须上床睡觉等等。而且教育孩子随时整理自己的衣服、文具,逐步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固定放在一个地方的习惯。还要引导鼓励孩子主动与班里的小朋友打招呼,与别的孩子玩时互相谦让。让孩子,学会与老师沟通,愿意配合老师做事。对孩子习惯方面的培养,最好采用家长以身作则、游戏、娱乐的方式,帮助孩子在不刻意、不强迫的环境中养成必要的行为习惯。培养习惯要坚持前后一致,忌随心所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应正视优缺点忌厚此薄彼

发现错误,忌大加斥责、吓唬;发现优点,应积极肯定,忌抓着缺点不放。许多家长总习惯在孩子犯错误时,一味地批评、指责。这样做的出发点是要告诫孩子下不为例,却没料到无意中扼杀了孩子的进取心,使孩子产生消极逆反心理。所以,当孩子想要尝试新事物时,明知只会失败,但仍应鼓励孩子试试看,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失败,进一步获取新的感性经验。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肯定、鼓励。

各位家长,教育好学生是我们老师的承诺。我们学校、老师有责任尽力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好学生更需要家长的配合。

最后,我衷心希望各位家长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家庭教育讲座领导3分钟讲话稿 家庭教育讲座导语篇六

各位家长:

下午好!今天我给大家谈两个话题1、我们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2、家庭教育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我们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

一、让爷爷奶奶带孩子。不自己亲自照顾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二、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遗传不好。包括智力,个性种种。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实在是你的问题太多。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理,也导致团体比较无法和谐合作做事。喜欢互斗。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来。整个家长的教育观念需要加速修正。否则我们的团队合作永远不如人。

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的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理想。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愚蠢父母的作为。

五、把学校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标。

很多父母小孩认为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考试,很多父母愚蠢地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标两个,一是考大学,二是找好工作。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

其实事实摆在面前。很多大学生或者北大清华的现在也只能混口饭吃。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六、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全国还在推广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七、认为孩子不应该做家务事,应该把时间拿来学习

社会学家调查的结果,在家常做家务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可能是因为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强。所以长大以后比较不容易有挫折。或者比较能面对挫折。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剥夺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机会。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学习分担责任、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教养出一个个只会解几题数学(又解不好)的傻孩子。父母应该让子女充分分担家事。

八、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

或许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什么是家庭生活?什么是亲子活动?完全不知道。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一切都是逼,都是赶,都是考试。实在不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在这种缺乏轻松和幽默感的气氛下,一个小挫折就会引爆冲突。

九、认为父母的爱可以是对子女任何不合理要求的借口

或许因为电视剧演太多了。很多人以为疼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驳。这简直荒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别把爱扯进来当挡箭牌。父母的要求应该要合理。让孩子心服口服。

十、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

我们父母,经过传统的教育,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也因为这个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上天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成长的乐趣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分支,它直接关乎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关乎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康,为人父母,我们要学会运用正确的家教方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四应和四忌:

应言传身教忌单纯说教

在早期教育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努力克服以往不良行为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良好的习惯,美好的心灵,文明的行为,优良的品质,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

应合理引导忌过分溺爱

很多家长总认为严格教育就是好的,希望孩子按照父母设计好的模式发展,稍有不从,就对孩子严加管教,其结果并未遂人愿。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百般迁就,用俗话说:“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些都不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正确的家庭教育应是严格中包含宽容,宽容中渗透着严格,在为孩子创造好必要物质环境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应培养好习惯忌随心所欲

应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晚上看电视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9点以前必须上床睡觉等等。而且教育孩子随时整理自己的衣服、文具,逐步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固定放在一个地方的习惯。还要引导鼓励孩子主动与班里的小朋友打招呼,与别的孩子玩时互相谦让。让孩子,学会与老师沟通,愿意配合老师做事。对孩子习惯方面的培养,最好采用家长以身作则、游戏、娱乐的方式,帮助孩子在不刻意、不强迫的环境中养成必要的行为习惯。培养习惯要坚持前后一致,忌随心所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应正视优缺点忌厚此薄彼

发现错误,忌大加斥责、吓唬;发现优点,应积极肯定,忌抓着缺点不放。许多家长总习惯在孩子犯错误时,一味地批评、指责。这样做的出发点是要告诫孩子下不为例,却没料到无意中扼杀了孩子的进取心,使孩子产生消极逆反心理。所以,当孩子想要尝试新事物时,明知只会失败,但仍应鼓励孩子试试看,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失败,进一步获取新的感性经验。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肯定、鼓励。

各位家长,教育好学生是我们老师的承诺。我们学校、老师有责任尽力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好学生更需要家长的配合。

最后,我衷心希望各位家长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家庭教育讲座领导3分钟讲话稿 家庭教育讲座导语篇七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

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

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 。具体表现为:

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