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南京历史故事导游词篇一
当年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墙的时候,用了黄金600万两,这样的巨资一半是由国库所拨款,另外一半是由江南的富户摊派的。而江南首富,沈万三认领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费用。
修城所用的砖都是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五省,由20多万工匠烧制。使用五省烧制的城砖3。5亿块,砖的规格长40cm、宽20cm、厚10cm、重约15-20kg。每块砖的侧面都刻有烧砖工匠、提调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烧制时间等字样,以示责任到人,也正因为如此严格的责任制才使600多年前的这座明城墙历经战火依然保留至今。城墙上的字揩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均可见到,刻字方法有阴刻和阳刻,城砖上的字数最多的达69字。南京明城墙中还使用了六朝、南唐旧城砖。
南京城墙的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六朝和南唐以来遗留下来的部分旧城加以整修和扩建,疏浚河道;第二阶段是与凤阳中都并建时期,对旧城垣维修加固,并向北拓宽到江边;第三阶段是集中南京建成,改造聚宝、三山、通济等城门,这时南京城已初显规模;第四阶段开始修建外廓,周长百里,有外城门十八座。
朱元璋于1366年到1386年建造南京城垣,建造的这座城堡打破了传统建筑中轴方位对称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负山绕水,采取沿岗垅之脊筑城;利用天然河湖,挖土方填充城墙形成高城深壕,以实战的需要而建造的。明京城形状似葫芦(又说似芭蕉扇)南北长10千米,东西长5。67千米。数十万人耗时20xx年建的南京城垣,周长33。676千米(今存23。743千米)。南京城墙高14-26m,城基宽14m,上宽4-9m;外层墙上设有雉堞(箭垛)13616个,藏兵洞200多座。除岗丘外,城下部以石灰石条石为础,上部砌城砖,砌砖用蓼草浆、石灰、细沙、桐油拌成的夹浆粘合。明城墙之所以620xx年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使用了这种黏合剂。
城墙的顶部用砖砌成外高内低的斜坡,城墙两边内侧有水槽。女墙每间隔60米,就设一个出挑70cm的石水槽,将城墙上的水排到城内石明洞,再由排水沟将水排出城外。这个排水系统同时也可以将城内地面涝水排出城外。
“内十三,外十八,城门栓子向外插。”这句南京的谚语正好说出了南京的城门数目。南京城十三个城门可以用清朝吴敬梓的歌诀来说:“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达太平,神策金川临钟阜,仪风(定)淮清(凉)到石城”,瓮城有一瓮、二瓮、三瓮;外郭设门18座,由于外廓的城门多是由黄土夯制,民间俗称“土城头”,因此没有保留至今的的外廓城门;但如尧化门、麒麟门、仙鹤门、安德门、江东门等仍旧做为地名使用。
中华门城堡原名叫“聚宝门”,因为正对着城南的聚宝山而得名,1931年因在它的北面修了一条中华路,而更名为“中华门”。这门上的三个字,是蒋介石先生手书的。中华门是内外秦淮河距离最近的地方,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城堡南北长129米,宽118米,占地一万六千五百多平方米,。中华门一城三瓮,它的平面呈一个“目”字型,两侧有二道登城马道,城堡内有27个藏兵洞。
中华门城堡由三个瓮城组成,8。5米高的内城墙将城堡内三座瓮城相连,三道瓮城形成“目”字型封闭格局。城堡的东西两侧,有两条宽11米的登城马道,是战时运送军用物资上城的快道,也是将领驱马直上的通道。马道、内墙使守兵可居高四面向下攻击,令突入之敌无处遁逃。在中华门城堡内,有27个大大小小的藏兵洞,藏兵洞是供士兵休息及摆放一些备战的物资的地方,南面第一道城门的底层两侧各有3个,登城马道下各有7个藏兵洞,第二层还有7个藏兵洞,可以藏兵3000。在从两侧的马道继续走,可以到达第三层平台,明代时第三层上建有镝楼,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它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现为平坦楼台。中华门城堡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每道拱式门都是双扇铁皮包裹的木质大门,洞内设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每道瓮城上正中原原都设有一个小城楼,楼内有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现在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已无存。现在城门洞两侧可以见到从底到顶宽20厘米的石槽就是当年升降千斤闸的长槽。但我们任然可以想象出,在冷兵器时代。敌军攻破城门,涌入城内,城门里的千斤闸就会迅速降落,切断敌人退路,将敌军困在瓮城之中,然后藏兵洞中伏兵四出,或万千齐放,或礌石滚木齐下,歼敌于封死的瓮中,恰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中华门城堡在军事上是古城的一大屏障,对守护南京起着重要作用,西有外秦淮,西南至北为长江,故此门极为重要。1853年太平天国洪秀全率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清军的一次次激战、1920xx年辛亥革命时期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指挥部队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惊心动魄的是抗日战争中的南京保卫战,国民党将领唐生智率领守军84师顶住了日军30多次进攻,与日军展开肉搏战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中华门城堡西面还有沈万三故居。研究古代京城的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可以了解古人生活的都城及建城的思想观念有重要意义。
南京历史故事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华门城堡。城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城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防御工事。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屏障。我国有三千年的建城史,有两千多座大小城池。建于600多年前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的南京城垣全长33。676公里,比巴黎城墙还要长,是世界至今保存最好最大的都城城垣,是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1356年朱元璋攻下元朝统治的“集庆路”,改名“应天”,他听取了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花费20xx年的时间兴建了这城池。
当年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墙的时候,用了黄金600万两,这样的巨资一半是由国库所拨款,另外一半是由江南的富户摊派的。而江南首富,沈万三认领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费用。
修城所用的砖都是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五省,由20多万工匠烧制。使用五省烧制的城砖3。5亿块,砖的规格长40cm、宽20cm、厚10cm、重约15-20kg。每块砖的侧面都刻有烧砖工匠、提调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烧制时间等字样,以示责任到人,也正因为如此严格的责任制才使600多年前的这座明城墙历经战火依然保留至今。城墙上的字揩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均可见到,刻字方法有阴刻和阳刻,城砖上的字数最多的达69字。南京明城墙中还使用了六朝、南唐旧城砖。
南京城墙的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六朝和南唐以来遗留下来的部分旧城加以整修和扩建,疏浚河道;第二阶段是与凤阳中都并建时期,对旧城垣维修加固,并向北拓宽到江边;第三阶段是集中南京建成,改造聚宝、三山、通济等城门,这时南京城已初显规模;第四阶段开始修建外廓,周长百里,有外城门十八座。
朱元璋于1366年到1386年建造南京城垣,建造的这座城堡打破了传统建筑中轴方位对称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负山绕水,采取沿岗垅之脊筑城;利用天然河湖,挖土方填充城墙形成高城深壕,以实战的需要而建造的。明京城形状似葫芦(又说似芭蕉扇)南北长10千米,东西长5。67千米。数十万人耗时20xx年建的南京城垣,周长33。676千米(今存23。743千米)。南京城墙高14-26m,城基宽14m,上宽4-9m;外层墙上设有雉堞(箭垛)13616个,藏兵洞200多座。除岗丘外,城下部以石灰石条石为础,上部砌城砖,砌砖用蓼草浆、石灰、细沙、桐油拌成的夹浆粘合。明城墙之所以620xx年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使用了这种黏合剂。
城墙的顶部用砖砌成外高内低的斜坡,城墙两边内侧有水槽。女墙每间隔60米,就设一个出挑70cm的石水槽,将城墙上的水排到城内石明洞,再由排水沟将水排出城外。这个排水系统同时也可以将城内地面涝水排出城外。
“内十三,外十八,城门栓子向外插。”这句南京的谚语正好说出了南京的城门数目。南京城十三个城门可以用清朝吴敬梓的歌诀来说:“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达太平,神策金川临钟阜,仪风(定)淮清(凉)到石城”,瓮城有一瓮、二瓮、三瓮;外郭设门18座,由于外廓的城门多是由黄土夯制,民间俗称“土城头”,因此没有保留至今的的外廓城门;但如尧化门、麒麟门、仙鹤门、安德门、江东门等仍旧做为地名使用。
中华门城堡原名叫“聚宝门”,因为正对着城南的聚宝山而得名,1931年因在它的北面修了一条中华路,而更名为“中华门”。这门上的三个字,是蒋介石先生手书的。中华门是内外秦淮河距离最近的地方,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城堡南北长129米,宽118米,占地一万六千五百多平方米,。中华门一城三瓮,它的平面呈一个“目”字型,两侧有二道登城马道,城堡内有27个藏兵洞。
中华门城堡由三个瓮城组成,8。5米高的内城墙将城堡内三座瓮城相连,三道瓮城形成“目”字型封闭格局。城堡的东西两侧,有两条宽11米的登城马道,是战时运送军用物资上城的快道,也是将领驱马直上的通道。马道、内墙使守兵可居高四面向下攻击,令突入之敌无处遁逃。在中华门城堡内,有27个大大小小的藏兵洞,藏兵洞是供士兵休息及摆放一些备战的物资的地方,南面第一道城门的底层两侧各有3个,登城马道下各有7个藏兵洞,第二层还有7个藏兵洞,可以藏兵3000。在从两侧的马道继续走,可以到达第三层平台,明代时第三层上建有镝楼,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它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现为平坦楼台。中华门城堡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每道拱式门都是双扇铁皮包裹的木质大门,洞内设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每道瓮城上正中原原都设有一个小城楼,楼内有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现在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已无存。现在城门洞两侧可以见到从底到顶宽20厘米的石槽就是当年升降千斤闸的长槽。但我们任然可以想象出,在冷兵器时代。敌军攻破城门,涌入城内,城门里的千斤闸就会迅速降落,切断敌人退路,将敌军困在瓮城之中,然后藏兵洞中伏兵四出,或万千齐放,或礌石滚木齐下,歼敌于封死的瓮中,恰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中华门城堡在军事上是古城的一大屏障,对守护南京起着重要作用,西有外秦淮,西南至北为长江,故此门极为重要。1853年太平天国洪秀全率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清军的一次次激战、1920xx年辛亥革命时期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指挥部队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惊心动魄的是抗日战争中的南京保卫战,国民党将领唐生智率领守军84师顶住了日军30多次进攻,与日军展开肉搏战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中华门城堡西面还有沈万三故居。研究古代京城的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可以了解古人生活的都城及建城的思想观念有重要意义。
南京历史故事导游词篇三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拥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20xx年建城史和近520xx年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跨度最长的古都,跨度长约1820xx年。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其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之多、门类之全、跨越时间之长,位居全国前列。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南京是中国古代都城的重要代表,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有十二个朝代定都或迁都于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故而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深远的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尝以为中国古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物制度,照耀千古者,长安、洛阳而外,厥推金陵。北京虽为辽、金以来帝王之都,然史迹不过千年,非若金陵建都之远在南北朝以前也。他若汴京、临安,一开都于五代,继于北宋;一肇建于吴越,偏安于南宋,其为时较短,而历史遗迹,亦不若长安、洛阳、金陵、北京之众。而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金陵古迹图考·序》……论者每谓金陵形势,偏于东南,都其地者,往往为南北对峙之局,不足以控制全国,统一宇内。故三山驻师,终鼎足割据之势。五马渡江,开南朝偏安之局。
实则金陵一隅,实中国民族思想之策源地。《世说》所谓“过江诸人,暇日辄至新亭,周觊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王导曰:当共戮力王室,何至作楚囚对泣耶?”其民族意识之浓厚,可以想象。自后明祖奠都金陵,以伐胡元,终成一统之业;太平天国虽未成功,然亦以金陵相号召;近者如辛亥革命,国军北伐,皆莫不以南京为策源地。金陵之于中国,亦犹frankfurt a.m.之于德,orleans之于法,moscow之于俄;虽未必尽为全国中心,然有事之秋,登高一呼,天下响应。此郑成功之所以海道千里,直薄金陵,恸哭孝陵,以图恢复也。况时移势异,古今未必尽同;昔日中原群雄角逐之场,关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今皆化为贫瘠,全国财赋之汇,趋于东南,经济重心,厥在江浙。
长安形势虽佳,终不过位列陪都而已。至于北京,固为千馀年来帝王之都,且与东北边防,关系尤重,然形格势禁,殊难恢复首都地位。诚能以金陵为国都,长安为西京,北平为北京,番禺为南京,励精图治,不遑宁处,据龙蟠虎踞之雄,依负山带江之胜,则中兴我民族,发扬我国光,其在兹乎!--《金陵古迹图考·金陵之形势》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天下山川形势,雄伟壮丽,可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扼中原之夷旷者,又莫过燕蓟。虽云长安有崤函之固,洛邑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会,为亿万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蓟者也。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五城记--南京》我第一次来南京,就寻寻觅觅,走过了太多古迹。我去寻找乌衣巷、朱雀桥、我走过胭脂井想起张丽华,秦淮烟波那么多的故事,紫金山下看看滚滚长江淘尽千古英雄……我们生活在南京这个地方,受到的文化濡染涤荡还少吗?这座城市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城市,它也是真正的繁盛帝王都。中国前一千年的历史你看西安,后一千年的历史看南京。所以,真正看懂西安和南京,中国历史中的血脉沧桑变化也就都了解了。
南京历史故事导游词篇四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拥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20xx年建城史和近520xx年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跨度最长的古都,跨度长约1820xx年。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其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之多、门类之全、跨越时间之长,位居全国前列。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南京是中国古代都城的重要代表,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有十二个朝代定都或迁都于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故而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深远的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尝以为中国古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物制度,照耀千古者,长安、洛阳而外,厥推金陵。北京虽为辽、金以来帝王之都,然史迹不过千年,非若金陵建都之远在南北朝以前也。他若汴京、临安,一开都于五代,继于北宋;一肇建于吴越,偏安于南宋,其为时较短,而历史遗迹,亦不若长安、洛阳、金陵、北京之众。而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金陵古迹图考·序》……论者每谓金陵形势,偏于东南,都其地者,往往为南北对峙之局,不足以控制全国,统一宇内。故三山驻师,终鼎足割据之势。五马渡江,开南朝偏安之局。
实则金陵一隅,实中国民族思想之策源地。《世说》所谓“过江诸人,暇日辄至新亭,周觊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王导曰:当共戮力王室,何至作楚囚对泣耶?”其民族意识之浓厚,可以想象。自后明祖奠都金陵,以伐胡元,终成一统之业;太平天国虽未成功,然亦以金陵相号召;近者如辛亥革命,国军北伐,皆莫不以南京为策源地。金陵之于中国,亦犹frankfurt a.m.之于德,orleans之于法,moscow之于俄;虽未必尽为全国中心,然有事之秋,登高一呼,天下响应。此郑成功之所以海道千里,直薄金陵,恸哭孝陵,以图恢复也。况时移势异,古今未必尽同;昔日中原群雄角逐之场,关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今皆化为贫瘠,全国财赋之汇,趋于东南,经济重心,厥在江浙。
长安形势虽佳,终不过位列陪都而已。至于北京,固为千馀年来帝王之都,且与东北边防,关系尤重,然形格势禁,殊难恢复首都地位。诚能以金陵为国都,长安为西京,北平为北京,番禺为南京,励精图治,不遑宁处,据龙蟠虎踞之雄,依负山带江之胜,则中兴我民族,发扬我国光,其在兹乎!--《金陵古迹图考·金陵之形势》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天下山川形势,雄伟壮丽,可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扼中原之夷旷者,又莫过燕蓟。虽云长安有崤函之固,洛邑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会,为亿万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蓟者也。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五城记--南京》我第一次来南京,就寻寻觅觅,走过了太多古迹。我去寻找乌衣巷、朱雀桥、我走过胭脂井想起张丽华,秦淮烟波那么多的故事,紫金山下看看滚滚长江淘尽千古英雄……我们生活在南京这个地方,受到的文化濡染涤荡还少吗?这座城市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城市,它也是真正的繁盛帝王都。中国前一千年的历史你看西安,后一千年的历史看南京。所以,真正看懂西安和南京,中国历史中的血脉沧桑变化也就都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