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50(10篇)

2023年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50(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1 15:41:04
2023年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50(10篇)
时间:2023-04-01 15:41:04     小编:admin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50篇一

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最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50篇二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20_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20_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_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20_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20_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平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中国武庙之最,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中国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我们由端门而人,面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文官和武官则要由文经门和武纬门出入。东西两侧分列崇圣祠、胡公词。这样可以见到一字排开为三门两祠。大家是由东边的钟楼下进入庙内的,西边的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酷似两尊守护主庙的武士。

跨进雉门,大家可以回头留意建在高大台基上的门庭,台阶向内收缩,两侧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这在古代有什么用场?“先生,你猜对了,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动戏台。”每逢庙会演戏时,便将大门关闭,架上木板,变后部为前台。大家可以遐想当年演“关公戏”的盛况,如今门庭隔扇上,仍镌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证今”等字样。

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民国时解县县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国贼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平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横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书。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耸的建筑,是正庙的主体建筑——祟宁殿。大家听我叙述一下祟宁殿的建造过程。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20_年),徽宗利用关羽忠贞君主的特点,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关羽为“祟宁真君”,建造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20_年)又予重修。大殿为重搪歇山顶的建筑结构,面阔7间,进深6间,是专为关帝处理政事而设置。我们站在殿台上,立刻会感受到基址高耸,月台宽敞,颇具帝王宫殿气派。在石栏环廊下,醒目地立有历根石质大柱,柱上游龙昂首奋爪飞舞在缭绕的样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属上乘之作。大殿的门楣上方及前檐下,悬挂着十余方题匾,“万世人极”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御书,“神勇”由乾隆皇帝钦定。殿内木雕神龛之中,供奉着头戴冕旒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的关羽帝王装塑像,神情刚毅,端庄肃穆。大殿顶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两只雄健的蹈龙鸱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丽壮观,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称。大殿月台两侧有石雕华表和铁旗杆,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属明代所铸,据说重达300斤(150公斤)。

女士们、先生们,游览完正庙,我们将参观寝宫,习称后院。这里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平、关兴殿,惜现已塌毁,如今翠柏、劲竹满园,已辟作花园。花径之前,正面为“气肃千秋”木坊,两翼是刀楼和印楼。穿过花园便是矗立在参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楼。

请看,我们面前是庙内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楼,整个建筑面阔7间,进深6间,两层三檐,九脊歇山顶,高约30余米。它上下两层均有回廊,四周勾栏相连。值得一提的是二层上用木柱吊挂而悬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别致的结构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建筑史上难得的一例珍品佳作。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春秋楼的历史和命名。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_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楼内塑关羽读《春秋》像,且二层暖阁板壁上嵌有木版镌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楼”。《春秋》亦名《麟经》,因此春秋楼又称“麟经阁”。现在,让我们进楼内参观,楼内分二层设供奉关羽的神龛,底层塑关羽帝王装金身坐像,威武端庄。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四周安装木制隔扇108个,疏密相间,图案古朴,工艺精巧。沿木梯拾级而上,可见二楼正中的木制暖阁内,塑有关羽夜读《春秋》的微服像。大家看,烛光闪闪映照着关羽的赤褐色脸庞,他侧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传说中关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见。塑像两旁的对联道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上联“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下联“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参观了楼内的陈设,漫步林荫道旁,让我们回首再望春秋楼的风貌,整座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楼顶五彩琉璃,与阳光映照生辉夺目。正如楼上的楹联一样,充分显示了春秋楼的雄伟气魄。让我们一起朗读对联结束我们的关帝庙旅游,“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关帝庙内景致参观结束了,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颇具民俗气息的解州古庙会。大约隋唐时期,乡人仰慕关羽的功德,集资兴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朗中官员和百姓前来朝拜关帝,各地商贩也赶来做生意,客栈、酒店应运而生,形成解州古庙会。到清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庙会每年举行两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关帝庙前商贩云集,艺人献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关帝庙会成为具有影响的祭祀大会,正引来众多寻访关帝祖的海内外游客。

千百年来,关公形象已成为代表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农家,关公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从关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谢谢大家的合作。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50篇三

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於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友人便给我出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於天下,方可谓之奇观。”我听罢笑而道来——

第一样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早听说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圆寂之后,身体不坏,僧人们便请来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佛教中,高僧尸体火化后米粒状的凝结物,称做舍利,并视做勤修得来功德的成果与标志。而这种圆寂后身体不坏的高僧更具同样的意义,故称全身舍利。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全身舍利却有高僧的身体与精神在其中,自然对敬奉者有一种震憾力和影响力。要有怎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这样的全身舍利?

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来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极其珍罕。然而,谁会想到绵山上竟还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顶上的正果寺中。

在古代绵山,修炼一生的高僧,自知大限将至,便由一根铁索攀至山顶,或通过一个临时搭架的木梯爬到悬崖绝壁上天然的洞穴里,停食净身,结跏趺坐,瞑目凝神,安然真寂。据说只有真正修成的高僧才能肉身不腐。如今绵山正果寺中东西殿的全身舍利共十二尊。由於身体风干后抽缩,体量显得比常人略小,其神气却栩栩如生。三晋彩塑艺人的技术真是高超绝伦,居然把每一位“包塑真容”的高僧的个性都传达出来。有的仁慈和善,有的忧患悲悯,有的明彻空灵,有的沉静淡定。他们大多是唐宋金元几代的高僧,至今最少也七八百甚至上千年!岁月太长,泥皮破裂,里边露出僧袍;那位唐代天宝年间的高僧师显的脚指甲也能清晰地看到呢!历史赤裸裸和千真万确地呈现在眼前。一种坚韧追求的精神得到见证,令人敬佩。当今世上哪里还能见到这样佛教的奇观?

再一样是山水的奇观。先说山。绵山以石为骨骼,土为血肉,树为衣衫。山多巨岩,往往直立百丈,巍然博大,颇为壮观。最奇特的是这些巨岩的半腰或下部,常常向内深凹进去,有如大汉吸腹,深邃如洞。里边既宁静又安全,无风无雨,冬暖夏凉。绵山里这种内凹的岩洞随处可见,最大的要算是云峰寺山的抱腹岩,中间竟然凹进去五六十米,高五六十米,宽竟达二百米!我此次到绵山已是春暖花开,岩腹内冬天里冻结的冰竟然依旧坚硬不化。古人早就看上这大自然神奇的恩赐,便在这巨大而幽深的岩腹里建庙筑寺。自三国以降,历代修建的庙寺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优美异常。年年逢到庙会,来朝拜的香客多达万人。一时香烟缭绕,溢满岩腹。这样的奇观何处之有?

绵山的山奇水亦奇。

原以为绵山多石,水必定少。山里的人却告我一句不可思议的话:“绵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待我山上山下留心察看,竟然真的如此。不单溪水在谷底奔流,就连近两千米的龙脊岭和李姑岩的极顶也可以见到泉水从石缝里涓涓冒出。奇怪的是,这些水好似从石头里溢出来的。有的像雨水一样滴滴答答落下来,有的汇成细流沿着石壁蜿蜒而下,有的从岩石里渗到表面湿漉漉地洇成一片,难道绵山的石头里都是水——就像古人所说好的石头都是“负土胎泉”?

绵山最神奇的水莫过於圣乳泉。

圣乳泉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但不是挂在石壁之上,而是从岩石的裂缝或洞眼里一点点淌出来的。时间太久,渐成石乳,饱满地隆起在岩壁上。这泉水便沿着圆圆的石乳头亮晶晶地滴下。

关於圣乳泉的传说,与寒食节有关。据说那位春秋时晋国大臣介子推搀扶母亲避火来到这里,一时口渴难忍,正巧绵山的五龙圣母路经此地,解开衣襟以乳水相救。但是火太大了,把圣母的双乳烧成石乳,五龙圣母就把石乳留在这里,以帮助山中口渴的人。人们感激圣母,称之为圣乳泉或母奶泉。据说这圣乳慈爱有灵,每一百年会再生出一对石乳来。从春秋至今2520xx年,岩壁上大大小小的石乳已生出25对。大的如枕头,小的似南瓜。而且全都是对对成双,酷似妇女的双乳。如果饮一口这圣乳滴下的泉水,还真的甘甜清洌,沁人心脾!

传说的圣乳是一种理想,现实的石乳却更奇异。所有石乳都长满厚厚的生气盈盈的绿苔,好似毛绒绒翠绿色的乳罩。有时上边还生出一种紫色小花,娇艳可爱。

这美丽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绵山独有的奇观吗?

更加惊心动魄的绵山奇观是——挂祥铃。这个原本在唐代是一种祈雨谢佛的法事活动,渐渐已演化为绵山一带的民间习俗。

绵山的挂祥铃在抱腹岩的空王寺。人们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许愿或还愿之后,便请专事挂铃的艺人上山,将一只水罐大小的铜铃挂在岩腹上方陡峭的岩壁上。

挂铃之举十分惊险。艺人先要爬到山顶,将一条绳索系在松树上,然后扯住绳索一点点降落下来,直至岩腹上方,遂以绳荡身,直到贴附岩壁,再把铜铃牢牢挂在洞口上方的岩壁上。整个过程令人心惊胆战。艺人只身悬吊,下临无地,全凭一根绳索,需要非凡的胆量与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达对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将铜铃挂好,随即燃放红鞭一挂,以庆事成,亦报吉祥。

挂祥铃这个古俗为绵山人所喜爱,千年不绝。如今抱腹岩洞口挂着铜铃密密麻麻一片,山风吹来,铃声叮当,清脆悠远,与下边寺庙中的钟鼓和梵乐合奏成乐,悦耳亦悦心。此情此景此民俗。何处还有?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50篇四

五老峰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县,以五老峰、古蒲州为中心,包括黄河滩岸,王官峪、龙头山、云仙阁等6个景区,总面积300平方公里。五老峰在中条山上,因五峰相倚,形同五位老人而得名。五老峰史称东华山,历史上为北方道教名山,海拔1809.3米,奇峰险峻,需攀链而上,属丹霞地貌。山上岩洞幽深,庙宇甚多,双瀑飞流,昔为旅游胜地。

黄河滩岸有约6700公顷绿色林海,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湮没一千多年的古蒲津桥畔的4尊铁牛和4尊铁人已于1988年8月重现于世。铁牛各重3万公斤,铁人各重2吨,铁人代表维吾尔、蒙古、藏、汉上个民族、象征民族团结,蒲津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大桥,也是黄河上最早的大桥,公元720_年,唐玄宗李隆基降旨,在今永济县境内将原有的竹索浮桥改为铁索链浮桥,并铸4尊大铁牛和4尊大铁人,分置黄河两岸。后因洪水泛滥,黄河改道,桥毁船腐,铁牛和铁人却抵挡了洪水冲击等灾难。不锈不腐,光洁完整。

《虞乡县志》记载:“王官峪,地名。在王官古城之侧,因以为名。”

《虞乡县志》载:王官谷有十大奇景:“天柱擎天、东瀑飞泻、石岩喷雪、奇石珠帘、百二盘旋、明镜映天、休休古亭、贻溪映绿、点石成金、恐龙化石”。登上西瀑巅顶可探幽深莫测,捕捉迷离的地下迷宫大世界----黄沙溶岩洞群。景区内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石佛坐岭、金龟望月、双人施礼、雄狮观瀑、石抱翠柏、人面石侣、关公刀痕……”

它为历代游人所瞩目,主要还因为唐末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曾隐居于此,才使王官谷地以人传,名震河东,吸引着各方游客。《虞乡县志》记载,谷傍有其先人别墅一座,依山傍水,泉石林亭,绿树合围,风景独秀。当我们按照志书上的记载,寻找它的遗存时,却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变迁之中而沓无踪迹了。入谷有一石径小道,盘山而进,曲折回环,似有“曲径通幽”之感。谷内有天柱峰、东西瀑布、贻溪清流、奇峰珠帘、明镜映天、百二盘山、休休亭、三诏堂等自然胜景和古建遗存。

五老峰风景秀丽宜人,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种类繁多。奇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造就了许多罕见奇观,具有雄、险、奇、秀、仙之特点。《水经注》称:“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峰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山中有9泉、12洞、362擎,盛时曾有64观庵庙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晋。目前,景区内配套设施完善,有可容纳百余人住宿、餐饮、会议的三星级宾馆——云峰阁;有惊险刺激的滑道、滑索和铁索天桥;有轻松便捷的登山观光索道;有集消暑纳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秀丽景点“北方水乡”——锦绣谷.

五老峰由玉柱峰、东锦屏峰、西锦屏峰、棋盘山和太乙峰组成,高海拔1993.8米。主峰玉柱峰又名云峰、灵峰,恰似一根立地的玉柱直插云霄,又如亭亭玉立的天官玉女下凡,在全国的名山大川中,玉柱峰绝无仅有,称为天下奇峰。其它四峰罗列四隅,远望犹如五位彬彬有礼的老人,列座厅堂,侃侃而谈,故称“五老峰”。这里层层峰峦,森森古木,各种生物覆盖着整个山野。花红草绿,山光水色,风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观庙宇,南在五老看风光”之说。

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云霄,又名“云峰”、“灵峰”,游人需攀链而上。峰顶上有3000平方米的坦地,北高南抵,有七大人文景点:南天门、灵宫庙、菩萨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师庙等建筑遗址。

以玉柱峰为中心,左有东锦屏峰,峰腰建药师洞;右有西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为棋盘峰。还有五指峰、笔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仰视,或如椽笔耸天,或若笔架横列,珠辉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平方公里。

其间寺庙观宫分布其间有64座,洞穴有12个,源泉有9处。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马蹄印的张果老洞等洞穴深造幽静,形状各异,对地质学、成因学、气象学、水文学、生物学等分支学科和考古学都很有研究价值。泉水清纯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玛瑙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却舀之不尽,涌而不溢。这里的山奇水秀,无处不绿,还有松涛、云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飞瀑等景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游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图画之中。

山上的古建筑遗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方形花砖,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说明古代五峰山早为游客的留连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炼、禅坐、栖居之地。

龙头山有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还有唐代柳宗元的故里,均较闻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其故址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畔,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气势宏伟,风景秀丽,唐人留诗者甚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赏景留下得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该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72年)毁于战火。

1997年12月,鹳雀楼复建工程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该工程历经几年建设,于220_年9月26日主楼竣工,对游人开放,新建鹳雀楼系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唐代风韵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鹳雀楼景区位于永济市西南20公里处,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景区内以鹳雀楼为中心,四周以古典园林式分布,形成“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式一个国家级旅游景区。

鹳雀楼内部陈设于20_年7月底完成,陈设内容以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采用各种形式说明黄河式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体会到登高望远的最高境界,也可以感悟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不久的将来,鹳雀楼将会成为一个弘扬民族文化的典范。

普救寺坐落在永济县城西12.5公里处,始建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院”。因我国古典戏剧《西厢记》而闻名遐迩。寺内的舍利塔,创建于隋唐迄今1300多年。明喜靖三十四年毁于地震。七年后,明世宗诏令重建寺院,重建寺塔。到了1920_年,寺院又不幸遭到一场大火。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开始拨专款修复普济寺。莺莺塔在原基础上重修13层,高50米,时人有诗赞云“缤纷五彩似飞虹,八面凌空八面风。一十三层冲霄汉,琉璃宝塔冠寰中。由于人们对莺莺的爱情悲剧的同情,便顾不得佛门的规矩,口碑相传把它改称做了“莺莺塔”。舍利塔原名反不为后人所知了。

莺莺塔为世界奇塔之一。她和我国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石琴、 河南蛤蟆塔同属四大回音建筑,以莺莺塔声学效应最为显著,其回声 机制主要在三方面:

1、 塔内是中空的,站在塔的中层听上面人说话,由于声学反射 效应,声音好像从下面传来;

2、 塔檐上的复杂结构有反射作用;

3、 墙壁反射。而天坛回音壁主要是通过墙壁反射。所以在塔的 四周击石拍手,均可听到清晰的旺音回声;随着位置的变换,这蛙音回声也可以发生从空中或地面传来的变化。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50篇五

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於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友人便给我出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於天下,方可谓之奇观。”我听罢笑而道来——第一样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早听说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圆寂之后,身体不坏,僧人们便请来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佛教中,高僧尸体火化后米粒状的凝结物,称做舍利,并视做勤修得来功德的成果与标志。而这种圆寂后身体不坏的高僧更具同样的意义,故称全身舍利。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全身舍利却有高僧的身体与精神在其中,自然对敬奉者有一种震憾力和影响力。要有怎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这样的全身舍利?

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来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极其珍罕。然而,谁会想到绵山上竟还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顶上的正果寺中。

在古代绵山,修炼一生的高僧,自知大限将至,便由一根铁索攀至山顶,或通过一个临时搭架的木梯爬到悬崖绝壁上天然的洞穴里,停食净身,结跏趺坐,瞑目凝神,安然真寂。据说只有真正修成的高僧才能肉身不腐。如今绵山正果寺中东西殿的全身舍利共十二尊。由於身体风干后抽缩,体量显得比常人略小,其神气却栩栩如生。三晋彩塑艺人的技术真是高超绝伦,居然把每一位“包塑真容”的高僧的个性都传达出来。有的仁慈和善,有的忧患悲悯,有的明彻空灵,有的沉静淡定。他们大多是唐宋金元几代的高僧,至今最少也七八百甚至上千年!岁月太长,泥皮破裂,里边露出僧袍;那位唐代天宝年间的高僧师显的脚指甲也能清晰地看到呢!历史赤裸裸和千真万确地呈现在眼前。一种坚韧追求的精神得到见证,令人敬佩。当今世上哪里还能见到这样佛教的奇观?

再一样是山水的奇观。先说山。绵山以石为骨骼,土为血肉,树为衣衫。山多巨岩,往往直立百丈,巍然博大,颇为壮观。最奇特的是这些巨岩的半腰或下部,常常向内深凹进去,有如大汉吸腹,深邃如洞。里边既宁静又安全,无风无雨,冬暖夏凉。绵山里这种内凹的岩洞随处可见,最大的要算是云峰寺山的抱腹岩,中间竟然凹进去五六十米,高五六十米,宽竟达二百米!我此次到绵山已是春暖花开,岩腹内冬天里冻结的冰竟然依旧坚硬不化。古人早就看上这大自然神奇的恩赐,便在这巨大而幽深的岩腹里建庙筑寺。自三国以降,历代修建的庙寺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优美异常。年年逢到庙会,来朝拜的香客多达万人。一时香烟缭绕,溢满岩腹。这样的奇观何处之有?

绵山的山奇水亦奇。

原以为绵山多石,水必定少。山里的人却告我一句不可思议的话:“绵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待我山上山下留心察看,竟然真的如此。不单溪水在谷底奔流,就连近两千米的龙脊岭和李姑岩的极顶也可以见到泉水从石缝里涓涓冒出。奇怪的是,这些水好似从石头里溢出来的。有的像雨水一样滴滴答答落下来,有的汇成细流沿着石壁蜿蜒而下,有的从岩石里渗到表面湿漉漉地洇成一片,难道绵山的石头里都是水——就像古人所说好的石头都是“负土胎泉”?

绵山最神奇的水莫过於圣乳泉。

传说的圣乳是一种理想,现实的石乳却更奇异。所有石乳都长满厚厚的生气盈盈的绿苔,好似毛绒绒翠绿色的乳罩。有时上边还生出一种紫色小花,娇艳可爱。

这美丽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绵山独有的奇观吗?

更加惊心动魄的绵山奇观是——挂祥铃。这个原本在唐代是一种祈雨谢佛的法事活动,渐渐已演化为绵山一带的民间习俗。

绵山的挂祥铃在抱腹岩的空王寺。人们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许愿或还愿之后,便请专事挂铃的艺人上山,将一只水罐大小的铜铃挂在岩腹上方陡峭的岩壁上。

挂铃之举十分惊险。艺人先要爬到山顶,将一条绳索系在松树上,然后扯住绳索一点点降落下来,直至岩腹上方,遂以绳荡身,直到贴附岩壁,再把铜铃牢牢挂在洞口上方的岩壁上。整个过程令人心惊胆战。艺人只身悬吊,下临无地,全凭一根绳索,需要非凡的胆量与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达对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将铜铃挂好,随即燃放红鞭一挂,以庆事成,亦报吉祥。

挂祥铃这个古俗为绵山人所喜爱,千年不绝。如今抱腹岩洞口挂着铜铃密密麻麻一片,山风吹来,铃声叮当,清脆悠远,与下边寺庙中的钟鼓和梵乐合奏成乐,悦耳亦悦心。此情此景此民俗。何处还有?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50篇六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最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50篇七

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於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友人便给我出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於天下,方可谓之奇观。”我听罢笑而道来——第一样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早听说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圆寂之后,身体不坏,僧人们便请来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佛教中,高僧尸体火化后米粒状的凝结物,称做舍利,并视做勤修得来功德的成果与标志。而这种圆寂后身体不坏的高僧更具同样的意义,故称全身舍利。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全身舍利却有高僧的身体与精神在其中,自然对敬奉者有一种震憾力和影响力。要有怎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这样的全身舍利?

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来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极其珍罕。然而,谁会想到绵山上竟还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顶上的正果寺中。

在古代绵山,修炼一生的高僧,自知大限将至,便由一根铁索攀至山顶,或通过一个临时搭架的木梯爬到悬崖绝壁上天然的洞穴里,停食净身,结跏趺坐,瞑目凝神,安然真寂。据说只有真正修成的高僧才能肉身不腐。如今绵山正果寺中东西殿的全身舍利共十二尊。由於身体风干后抽缩,体量显得比常人略小,其神气却栩栩如生。三晋彩塑艺人的技术真是高超绝伦,居然把每一位“包塑真容”的高僧的个性都传达出来。有的仁慈和善,有的忧患悲悯,有的明彻空灵,有的沉静淡定。他们大多是唐宋金元几代的高僧,至今最少也七八百甚至上千年!岁月太长,泥皮破裂,里边露出僧袍;那位唐代天宝年间的高僧师显的脚指甲也能清晰地看到呢!历史赤裸裸和千真万确地呈现在眼前。一种坚韧追求的精神得到见证,令人敬佩。当今世上哪里还能见到这样佛教的奇观?

再一样是山水的奇观。先说山。绵山以石为骨骼,土为血肉,树为衣衫。山多巨岩,往往直立百丈,巍然博大,颇为壮观。最奇特的是这些巨岩的半腰或下部,常常向内深凹进去,有如大汉吸腹,深邃如洞。里边既宁静又安全,无风无雨,冬暖夏凉。绵山里这种内凹的岩洞随处可见,最大的要算是云峰寺山的抱腹岩,中间竟然凹进去五六十米,高五六十米,宽竟达二百米!我此次到绵山已是春暖花开,岩腹内冬天里冻结的冰竟然依旧坚硬不化。古人早就看上这大自然神奇的恩赐,便在这巨大而幽深的岩腹里建庙筑寺。自三国以降,历代修建的庙寺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优美异常。年年逢到庙会,来朝拜的香客多达万人。一时香烟缭绕,溢满岩腹。这样的奇观何处之有?

绵山的山奇水亦奇。

原以为绵山多石,水必定少。山里的人却告我一句不可思议的话:“绵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待我山上山下留心察看,竟然真的如此。不单溪水在谷底奔流,就连近两千米的龙脊岭和李姑岩的极顶也可以见到泉水从石缝里涓涓冒出。奇怪的是,这些水好似从石头里溢出来的。有的像雨水一样滴滴答答落下来,有的汇成细流沿着石壁蜿蜒而下,有的从岩石里渗到表面湿漉漉地洇成一片,难道绵山的石头里都是水——就像古人所说好的石头都是“负土胎泉”?

绵山最神奇的水莫过於圣乳泉。

传说的圣乳是一种理想,现实的石乳却更奇异。所有石乳都长满厚厚的生气盈盈的绿苔,好似毛绒绒翠绿色的乳罩。有时上边还生出一种紫色小花,娇艳可爱。

这美丽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绵山独有的奇观吗?

更加惊心动魄的绵山奇观是——挂祥铃。这个原本在唐代是一种祈雨谢佛的法事活动,渐渐已演化为绵山一带的民间习俗。

绵山的挂祥铃在抱腹岩的空王寺。人们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许愿或还愿之后,便请专事挂铃的艺人上山,将一只水罐大小的铜铃挂在岩腹上方陡峭的岩壁上。

挂铃之举十分惊险。艺人先要爬到山顶,将一条绳索系在松树上,然后扯住绳索一点点降落下来,直至岩腹上方,遂以绳荡身,直到贴附岩壁,再把铜铃牢牢挂在洞口上方的岩壁上。整个过程令人心惊胆战。艺人只身悬吊,下临无地,全凭一根绳索,需要非凡的胆量与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达对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将铜铃挂好,随即燃放红鞭一挂,以庆事成,亦报吉祥。

挂祥铃这个古俗为绵山人所喜爱,千年不绝。如今抱腹岩洞口挂着铜铃密密麻麻一片,山风吹来,铃声叮当,清脆悠远,与下边寺庙中的钟鼓和梵乐合奏成乐,悦耳亦悦心。此情此景此民俗。何处还有?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50篇八

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於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友人便给我出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於天下,方可谓之奇观。”我听罢笑而道来——

第一样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早听说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圆寂之后,身体不坏,僧人们便请来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佛教中,高僧尸体火化后米粒状的凝结物,称做舍利,并视做勤修得来功德的成果与标志。而这种圆寂后身体不坏的高僧更具同样的意义,故称全身舍利。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全身舍利却有高僧的身体与精神在其中,自然对敬奉者有一种震憾力和影响力。要有怎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这样的全身舍利?

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来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极其珍罕。然而,谁会想到绵山上竟还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顶上的正果寺中。

在古代绵山,修炼一生的高僧,自知大限将至,便由一根铁索攀至山顶,或通过一个临时搭架的木梯爬到悬崖绝壁上天然的洞穴里,停食净身,结跏趺坐,瞑目凝神,安然真寂。据说只有真正修成的高僧才能肉身不腐。如今绵山正果寺中东西殿的全身舍利共十二尊。由於身体风干后抽缩,体量显得比常人略小,其神气却栩栩如生。三晋彩塑艺人的技术真是高超绝伦,居然把每一位“包塑真容”的高僧的个性都传达出来。有的仁慈和善,有的忧患悲悯,有的明彻空灵,有的沉静淡定。他们大多是唐宋金元几代的高僧,至今最少也七八百甚至上千年!岁月太长,泥皮破裂,里边露出僧袍;那位唐代天宝年间的高僧师显的脚指甲也能清晰地看到呢!历史赤裸裸和千真万确地呈现在眼前。一种坚韧追求的精神得到见证,令人敬佩。当今世上哪里还能见到这样佛教的奇观?

再一样是山水的奇观。先说山。绵山以石为骨骼,土为血肉,树为衣衫。山多巨岩,往往直立百丈,巍然博大,颇为壮观。最奇特的是这些巨岩的半腰或下部,常常向内深凹进去,有如大汉吸腹,深邃如洞。里边既宁静又安全,无风无雨,冬暖夏凉。绵山里这种内凹的岩洞随处可见,最大的要算是云峰寺山的抱腹岩,中间竟然凹进去五六十米,高五六十米,宽竟达二百米!我此次到绵山已是春暖花开,岩腹内冬天里冻结的冰竟然依旧坚硬不化。古人早就看上这大自然神奇的恩赐,便在这巨大而幽深的岩腹里建庙筑寺。自三国以降,历代修建的庙寺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优美异常。年年逢到庙会,来朝拜的香客多达万人。一时香烟缭绕,溢满岩腹。这样的奇观何处之有?

绵山的山奇水亦奇。

原以为绵山多石,水必定少。山里的人却告我一句不可思议的话:“绵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待我山上山下留心察看,竟然真的如此。不单溪水在谷底奔流,就连近两千米的龙脊岭和李姑岩的极顶也可以见到泉水从石缝里涓涓冒出。奇怪的是,这些水好似从石头里溢出来的。有的像雨水一样滴滴答答落下来,有的汇成细流沿着石壁蜿蜒而下,有的从岩石里渗到表面湿漉漉地洇成一片,难道绵山的石头里都是水——就像古人所说好的石头都是“负土胎泉”?

绵山最神奇的水莫过於圣乳泉。

圣乳泉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但不是挂在石壁之上,而是从岩石的裂缝或洞眼里一点点淌出来的。时间太久,渐成石乳,饱满地隆起在岩壁上。这泉水便沿着圆圆的石乳头亮晶晶地滴下。

关於圣乳泉的传说,与寒食节有关。据说那位春秋时晋国大臣介子推搀扶母亲避火来到这里,一时口渴难忍,正巧绵山的五龙圣母路经此地,解开衣襟以乳水相救。但是火太大了,把圣母的双乳烧成石乳,五龙圣母就把石乳留在这里,以帮助山中口渴的人。人们感激圣母,称之为圣乳泉或母奶泉。据说这圣乳慈爱有灵,每一百年会再生出一对石乳来。从春秋至今2520xx年,岩壁上大大小小的石乳已生出25对。大的如枕头,小的似南瓜。而且全都是对对成双,酷似妇女的双乳。如果饮一口这圣乳滴下的泉水,还真的甘甜清洌,沁人心脾!

传说的圣乳是一种理想,现实的石乳却更奇异。所有石乳都长满厚厚的生气盈盈的绿苔,好似毛绒绒翠绿色的乳罩。有时上边还生出一种紫色小花,娇艳可爱。

这美丽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绵山独有的奇观吗?

更加惊心动魄的绵山奇观是——挂祥铃。这个原本在唐代是一种祈雨谢佛的法事活动,渐渐已演化为绵山一带的民间习俗。

绵山的挂祥铃在抱腹岩的空王寺。人们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许愿或还愿之后,便请专事挂铃的艺人上山,将一只水罐大小的铜铃挂在岩腹上方陡峭的岩壁上。

挂铃之举十分惊险。艺人先要爬到山顶,将一条绳索系在松树上,然后扯住绳索一点点降落下来,直至岩腹上方,遂以绳荡身,直到贴附岩壁,再把铜铃牢牢挂在洞口上方的岩壁上。整个过程令人心惊胆战。艺人只身悬吊,下临无地,全凭一根绳索,需要非凡的胆量与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达对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将铜铃挂好,随即燃放红鞭一挂,以庆事成,亦报吉祥。

挂祥铃这个古俗为绵山人所喜爱,千年不绝。如今抱腹岩洞口挂着铜铃密密麻麻一片,山风吹来,铃声叮当,清脆悠远,与下边寺庙中的钟鼓和梵乐合奏成乐,悦耳亦悦心。此情此景此民俗。何处还有?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50篇九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20_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20_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_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20_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20_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平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中国武庙之最,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中国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我们由端门而人,面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文官和武官则要由文经门和武纬门出入。东西两侧分列崇圣祠、胡公词。这样可以见到一字排开为三门两祠。大家是由东边的钟楼下进入庙内的,西边的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酷似两尊守护主庙的武士。

跨进雉门,大家可以回头留意建在高大台基上的门庭,台阶向内收缩,两侧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这在古代有什么用场?“先生,你猜对了,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动戏台。”每逢庙会演戏时,便将大门关闭,架上木板,变后部为前台。大家可以遐想当年演“关公戏”的盛况,如今门庭隔扇上,仍镌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证今”等字样。

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民国时解县县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国贼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平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横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书。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耸的建筑,是正庙的主体建筑——祟宁殿。大家听我叙述一下祟宁殿的建造过程。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20_年),徽宗利用关羽忠贞君主的特点,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关羽为“祟宁真君”,建造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20_年)又予重修。大殿为重搪歇山顶的建筑结构,面阔7间,进深6间,是专为关帝处理政事而设置。我们站在殿台上,立刻会感受到基址高耸,月台宽敞,颇具帝王宫殿气派。在石栏环廊下,醒目地立有历根石质大柱,柱上游龙昂首奋爪飞舞在缭绕的样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属上乘之作。大殿的门楣上方及前檐下,悬挂着十余方题匾,“万世人极”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御书,“神勇”由乾隆皇帝钦定。殿内木雕神龛之中,供奉着头戴冕旒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的关羽帝王装塑像,神情刚毅,端庄肃穆。大殿顶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两只雄健的蹈龙鸱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丽壮观,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称。大殿月台两侧有石雕华表和铁旗杆,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属明代所铸,据说重达300斤(150公斤)。

女士们、先生们,游览完正庙,我们将参观寝宫,习称后院。这里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平、关兴殿,惜现已塌毁,如今翠柏、劲竹满园,已辟作花园。花径之前,正面为“气肃千秋”木坊,两翼是刀楼和印楼。穿过花园便是矗立在参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楼。

请看,我们面前是庙内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楼,整个建筑面阔7间,进深6间,两层三檐,九脊歇山顶,高约30余米。它上下两层均有回廊,四周勾栏相连。值得一提的是二层上用木柱吊挂而悬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别致的结构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建筑史上难得的一例珍品佳作。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春秋楼的历史和命名。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_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楼内塑关羽读《春秋》像,且二层暖阁板壁上嵌有木版镌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楼”。《春秋》亦名《麟经》,因此春秋楼又称“麟经阁”。现在,让我们进楼内参观,楼内分二层设供奉关羽的神龛,底层塑关羽帝王装金身坐像,威武端庄。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四周安装木制隔扇108个,疏密相间,图案古朴,工艺精巧。沿木梯拾级而上,可见二楼正中的木制暖阁内,塑有关羽夜读《春秋》的微服像。大家看,烛光闪闪映照着关羽的赤褐色脸庞,他侧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传说中关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见。塑像两旁的对联道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上联“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下联“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参观了楼内的陈设,漫步林荫道旁,让我们回首再望春秋楼的风貌,整座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楼顶五彩琉璃,与阳光映照生辉夺目。正如楼上的楹联一样,充分显示了春秋楼的雄伟气魄。让我们一起朗读对联结束我们的关帝庙旅游,“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关帝庙内景致参观结束了,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颇具民俗气息的解州古庙会。大约隋唐时期,乡人仰慕关羽的功德,集资兴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朗中官员和百姓前来朝拜关帝,各地商贩也赶来做生意,客栈、酒店应运而生,形成解州古庙会。到清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庙会每年举行两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关帝庙前商贩云集,艺人献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关帝庙会成为具有影响的祭祀大会,正引来众多寻访关帝祖的海内外游客。

千百年来,关公形象已成为代表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农家,关公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从关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谢谢大家的合作。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150篇十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博大丰厚,无论种类、数量还是品位均居全国前列,现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近万处。下面是第一范文网为大家带来的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范文1:太谷县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是文明遐迩的晋商发祥地之一,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近代名人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清宫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明末清初,太谷达官富贵云集,因资本一度集中而成为山西的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

太谷县总面积1033.6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农业人口21万人。太谷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600立方米。农业基础条件好。因盛产粮、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著称三晋,是山西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师范区,全国的瘦肉型猪基地。太谷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0__余家,目前已形成玛钢铸造加工、精细化工、农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制药、纺织、运输等主导产业。

第三产业、城乡基础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太谷县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四十五亩粮田,适宜北方各种农作物生长,而且是全国八个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除了稳定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田面积外,大力发展蔬菜、林果、色素、酿酒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其中年产小麦0.6亿公斤,玉米0.5亿公斤;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3.2亿攻击;红枣、核桃产量1.4亿公斤;水果产量1.2亿公斤;色素种植年加工菊花和辣椒0.3亿公斤;法国葡萄拈阄葡萄种植3000亩;畜牧业方面已形成规模养殖小区206个,虎年饲养量38万头,虎年饲养量300万只,产蛋3700万公斤。

通讯十分方便。城内程控交换机容量10000门,农村交换机容量5000门。人均拥有电话量名列全省前茅。无线寻呼机和移动电话畅通,实现了全国联网漫游。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发达。本世纪初孔祥熙就在太谷创办了铭贤学校,目前县境内还有“一大三专”,即山西农业大学和太谷师范学校,晋中卫校、山西交通技工学校等三所中等专业学校,县内还驻有山西果树研究所、山西生物制药厂、兵器工业部753厂,航天工业部513所等研究单位和军工企业,为我县增添了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

医疗卫生方面,县内有山西省精神病院、晋中二院、人民医院、中医院、职工医院等较强的理疗体系。本县工业已初步形成玛钢、农机、化工、建材、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玛钢管件年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中华精品飞象牌农用车、“远”字牌龟龄集和定坤丹、糖醛、树脂、顺酐、硫酸、水泥、铁锹、药用曲颈安瓶及乳制品、电力金具、纸面石膏板等名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教高声誉。农业基础交好,规模种植、养殖、林果业发展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瓜、果、菜、肉、蛋、奶之乡和农副产品基地。同时,商业兴盛,市场日益繁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