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囚绿记教学反思囚绿记教学实录篇一
xx年12月1日,我上了一节青年教师达标公开课,选讲的课题是陆蠡的一片散文—《囚绿记》。讲完后,我又参加了听课老师的评课,结合大家在评课时的观点与评价,我又做了深入的反思,现总结如下。
第一,课时安排比较恰当。因为《囚绿记》是新课文,对我来讲也是新授课。有的参考书上对这篇文章安排了两个课时,我经过备课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再加上对这篇文章在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方面的价值的预估,决定对这篇文章安排三个课时,同时把拓展训练、写作训练和现代文阅读鉴赏训练融入其中,以期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本节公开课我选的是第二课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进行品味语言的'训练,学生做的很充分,效果也比较好。
第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很充分。这节课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独立阅读,画出描写绿藤的句子,并思考这些描写的特点,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旁注,并与大家交流分享。第二个活动是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弄清楚被囚前后绿藤的生长状况有何不同,并让学生说出自就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第三个活动是写作小训练。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两幅图片,运用所学的象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并在语言中寄寓某种精神或哲理。
通过上述几个活动的设计,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旁注的习惯得到了巩固。同时,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思维能力、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第三,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精细。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教学任务没能充分完成。这节课除了“品读鉴赏”之外,我还安排有“延伸迁移”和“拓展训练”两个部分。但是在课堂的进行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我为了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就放开让他们说了,这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后两个环节完成的不好。此外,关于象征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给学生的总结比较仓促。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我觉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保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做好旁注,同时,继续提高自己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此外,我觉得像《囚绿记》这样优秀的散文作品,对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很有帮助,文章蕴含的主题对学生也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并将这些作品归类总结,将其整合为写作素材,让学生积累起来,可能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囚绿记教学反思囚绿记教学实录篇二
师: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寻找那片绿。 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请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呢?(我请了两位穿着绿衫的同学来回答。)
生:我们一般很难想象得到将绿色囚住,很新颖。
师:恩,很好,这两位同学即充满了想象,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那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质疑一起阅读这篇文章,请同学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二、阅读课文(学生阅读大约3分钟)
三、合作探究
生:(齐)常春藤。
师:什么地方的常春藤?
生:(齐)窗外。
师:能不能将视野再扩大一些呢?
生:(齐)北平的一家公寓。
师:这是几星级的公寓,三星级?四星级?
生:(呵呵直笑)没星级!很简陋。
师:(笑)那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住进这所公寓呢?找找文中的原句。
生:(齐)“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师:那作者与这绿色是日久生情呢还是……
(没等我说完,学生抢着回答。)
生:(齐)一见钟情!
师:(笑)文章当中是怎样说的?
师:作者喜欢这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师:那我怎么没有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绿色的宝贵啊?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学生齐读,明显在语气上加强了。)
师:让我们具体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学生思考,短暂的沉默。)
生:作者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还有“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河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些都写出了作者对绿色的怀念,焦 急的等待之情。
师:也就是说绿色给他带来了什么呢?
生:生命和希望。
生:“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获得绿的急切心情。
师:那除此以外呢,这句话还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情?
生:哦,“视同至宝”说明他把绿当作宝贝一样珍爱着。
生:作者说有了绿色他就不再孤单了,说明绿色给与他慰安。
师:我们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仿佛和作者一起在享受着这片绿,那么让我们继续这样绿的享受吧。
生:作者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留念于这片绿色。
师:看来时间长了,这一见钟情变成了什么?
生:依赖。
生:不仅仅是依赖,作者的欢喜之情好像又有加深。
师:(迷惑状)咦,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作者说:“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我觉得这不仅是欢 喜,简直就是惊喜嘛!(很有感情)绿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还有快乐。
(学生鼓掌。)
师:(微笑)这位同学慷慨激昂的发言也给我们大家带来快乐。
生:作者是以一种“揠苗助长的心情”来看常春藤的生长。
(指导学生朗读这段。)
(女生齐读5~7段。)
(学生思考。)
生:绿是如此的可爱。
生:绿是如此的温柔。
生:绿是如此的生机勃勃。
生:绿是如此值得我们留念、依赖。
生:绿是如此的寂寞。
……(这里例举一二)
生:自私的念头,作者想和绿色更亲近点。
师:那么我们请同学齐读这段,具体来体会作者这“自私”的念头。
(学生齐读。)
师:作者有这样自私的念头归根结底是什么原因呢?
生:喜欢绿色!
(师板书:喜欢。)
师:有个成语是“引狼入室”,我们在此处可以称什么呢?
生:(齐)引绿入室。
师:那引绿入室最初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情感体验呢?
生:给作者带来了“生的欢喜,超越了任何种的喜悦”。
师:我们一起来大声的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生:(齐)我们自己。
(学生再次齐读。)
师:(笑)恩,我感觉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兴奋起来了,不错不错。
师:这种喜悦使作者开始给予这绿色以更亲昵的称呼。
生:(齐)绿友。
师:作者已经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请问你有好朋友吗?
生:有!
师: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能够互相关心、帮助,互相理解、信任。
生:(齐)没有。
师:这位绿友怎么了?
生:它依旧向外生长,向着阳光的方向。
师:看看还有没有变化?
生:绿友“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师:最初“绿友”是什么样子的?
生:浆液丰富的`柔条。
师:给人什么感觉?
生:饱满,仿佛手轻轻一碰就会有水溢出。
生:我倒觉得怜爱。
生:作者有些恼怒。
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了。
(师板书:恼怒。)
师:从最初的引绿入室带来的喜悦到如今的恼怒,作者情感上大起大落啊。我们现在请男生朗读一下8~11,体会一下情感的变化。
(男生朗读。)
师:文章看到此处我不禁要问,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启示呢?请你们互相讨论一下吧。
(生热烈地讨论。)
四、扩展延伸
生:这常春藤给我以启示,当遇到挫折时也要执著于自己的方向,向着阳光生长。
生:我觉得作者喜欢它继而占有它是自私的,反而伤害了它。所以喜欢它不一定要占有。
(生鼓掌。)
生:可以指朋友,比如我看重朋友的某样东西,但我不可以自私的占有。
生:可以指爱情吧。
(笑,同学都笑起来。)
师:(笑)好的,我们同学谈到了友情爱情,“它”可不可以指亲情?
生:父母对我们过分的爱其实就是伤害。
师:那种爱叫什么呢?
生:(齐)溺爱。
五、主旨探究
生:(齐)不是。
师:你们怎么那么肯定?
生:因为这篇文章最后说卢沟桥事变发生了。
师:对,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我们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全体同学齐读。)
师: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生:一方面写了当时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作者终于释放了这绿色。
师: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生:“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师:最后我们再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了变化了。
生:(齐)囚人。
(板书:绿囚。)
师:请同学们在最后一个方框中填上字。
生:人。
师:什么人?
生:(齐)中国人。
师:中国人有没有屈服于这“方框”中呢?
生:没有。
板书:
中绿囚国人
师:请看这“绿”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章主旨是很重要的。但是不是我们同学收获的启示错了呢?
生:(齐)没有。
师:是啊,站在21世纪的我们从《囚绿记》中又收获了新的启示,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处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囚绿记》既是血泪之作,又是前行的动力所在,这是陆蠡留给后人的财富。
师结束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那片绿色,更是寻找光明!
下课!
囚绿记教学反思囚绿记教学实录篇三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囚绿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而文本则是最主要的载体。课堂教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语文素养低下,尤其是文章阅读能力不强,这与文本教学的空泛性与无效性有很大关系。其主要的表现是,教学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吸引学生关注文本、走进文本。我们往往以结论代替了字斟句酌,以泛泛理解代替了准确研读。或者在很多时候,我们就根本没有理解文本。更有甚者,对文本只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所谓的“拓展”上。
因此,在这篇课文上,我更多的注重文本的解读。这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本课中,我主要抓住了作者对常春藤感情变化这条主线来梳理全文。设计的问题也很简单,如“绿”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囚绿”的?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囚绿”后,“绿”有哪些变化,作者的情感又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为什么对“绿”如此的挚爱?等等。所有的问题都围绕作者“爱绿”展开的,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由作者对“绿”的爱升华到对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赞颂,从而指向文章主旨。
在这一过程中我把思考的空间都留给了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注意挖掘文章本身的深刻内容,也能够做好知识的拓展延伸,尤其是最后关于“爱”的探讨,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我觉得一堂课最重要的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悟出了多少。并且,不管任何设计,都难以设计出学生的“精彩”,一旦他们的思想闸门打开,他们精神世界所迸发出的“深刻”、“独到”是远远超出老师的想象和设计的。在课堂上我们能够看到鲜活的思维,也要面临严格的考验,这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努力。
囚绿记教学反思囚绿记教学实录篇四
高效课堂观摩课《囚绿记》上完了,这节课从准备到完成可以说给我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也为我今后的语文课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觉得在这次学校组织的骨干教师、十二·五科研教师高效课堂观摩课活动中受益匪浅。
一、图片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从直观上体会绿色的象征意义。在图片的选择上我重点选取了各具象征意义的四幅图:充满生机的幼苗,向着阳光生长的大树,沙漠中的绿洲,绿色的梯田。优美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对绿色的象征意义的联想。这样既顺利的导入了新课,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了理解。
二、对课文内容探究,主要采用小组探究交流的模式。在课前预习中,我让各组组员把对课文理解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馈给组长,再由组长反馈给我,我再挑出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做到多媒体课件上,在课堂第一轮讨论中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在课堂中讨论交流的'问题就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学生问题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两个更为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第二轮的讨论交流。这样既做到了有的放矢,又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好主题。
三、在课堂中加入如何面对人生困境的延伸拓展。让学生们学习绿色顽强不屈的精神,完成了本课的德育目标。这里面我插入了最近的几则有关高中生自杀的新闻,请学生们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觉着这个环节体现了一种大语文教学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觉对学生的调动不够,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所以自我教学感觉不够好。我觉得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 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我觉得要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方面是我在以后教学工作中着重努力的地方。我会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在这堂课中我对学生的激励不够,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本来就很拘谨的学生就更不敢再课堂中积极发言了。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 形象地表现出来也显得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
同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我觉得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对《囚绿记》课堂教学的体会与反思。
囚绿记教学反思囚绿记教学实录篇五
20xx年12月1日,我上了一节青年教师达标公开课,选讲的课题是陆蠡的一片散文—《囚绿记》。讲完后,我又参加了听课老师的评课,结合大家在评课时的观点与评价,我又做了深入的反思,现总结如下。
第一,课时安排比较恰当。因为《囚绿记》是新课文,对我来讲也是新授课。有的参考书上对这篇文章安排了两个课时,我经过备课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再加上对这篇文章在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方面的价值的预估,决定对这篇文章安排三个课时,同时把拓展训练、写作训练和现代文阅读鉴赏训练融入其中,以期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本节公开课我选的是第二课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进行品味语言的训练,学生做的很充分,效果也比较好。
第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很充分。这节课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独立阅读,画出描写绿藤的句子,并思考这些描写的特点,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旁注,并与大家交流分享。第二个活动是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弄清楚被囚前后绿藤的生长状况有何不同,并让学生说出自就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第三个活动是写作小训练。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两幅图片,运用所学的象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并在语言中寄寓某种精神或哲理。
通过上述几个活动的设计,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旁注的习惯得到了巩固。同时,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思维能力、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第三,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精细。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教学任务没能充分完成。这节课除了“品读鉴赏”之外,我还安排有“延伸迁移”和“拓展训练”两个部分。但是在课堂的进行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我为了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就放开让他们说了,这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后两个环节完成的不好。此外,关于象征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给学生的总结比较仓促。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我觉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保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做好旁注,同时,继续提高自己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此外,我觉得像《囚绿记》这样优秀的散文作品,对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很有帮助,文章蕴含的主题对学生也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并将这些作品归类总结,将其整合为写作素材,让学生积累起来,可能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囚绿记教学反思囚绿记教学实录篇六
师: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寻找那片绿。 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请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呢?(我请了两位穿着绿衫的同学来回答。)
生:我们一般很难想象得到将绿色囚住,很新颖。
师:恩,很好,这两位同学即充满了想象,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那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质疑一起阅读这篇文章,请同学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二、阅读课文(学生阅读大约3分钟)
三、合作探究
生:(齐)常春藤。
师:什么地方的常春藤?
生:(齐)窗外。
师:能不能将视野再扩大一些呢?
生:(齐)北平的一家公寓。
师:这是几星级的公寓,三星级?四星级?
生:(呵呵直笑)没星级!很简陋。
师:(笑)那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住进这所公寓呢?找找文中的原句。
生:(齐)“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师:那作者与这绿色是日久生情呢还是……
(没等我说完,学生抢着回答。)
生:(齐)一见钟情!
师:(笑)文章当中是怎样说的?
师:作者喜欢这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师:那我怎么没有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绿色的宝贵啊?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学生齐读,明显在语气上加强了。)
师:让我们具体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学生思考,短暂的沉默。)
生:作者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还有“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河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些都写出了作者对绿色的怀念,焦 急的等待之情。
师:也就是说绿色给他带来了什么呢?
生:生命和希望。
生:“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获得绿的急切心情。
师:那除此以外呢,这句话还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情?
生:哦,“视同至宝”说明他把绿当作宝贝一样珍爱着。
生:作者说有了绿色他就不再孤单了,说明绿色给与他慰安。
师:我们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仿佛和作者一起在享受着这片绿,那么让我们继续这样绿的享受吧。
生:作者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留念于这片绿色。
师:看来时间长了,这一见钟情变成了什么?
生:依赖。
生:不仅仅是依赖,作者的欢喜之情好像又有加深。
师:(迷惑状)咦,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作者说:“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我觉得这不仅是欢 喜,简直就是惊喜嘛!(很有感情)绿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还有快乐。
(学生鼓掌。)
师:(微笑)这位同学慷慨激昂的发言也给我们大家带来快乐。
生:作者是以一种“揠苗助长的心情”来看常春藤的生长。
(指导学生朗读这段。)
(女生齐读5~7段。)
(学生思考。)
生:绿是如此的可爱。
生:绿是如此的温柔。
生:绿是如此的生机勃勃。
生:绿是如此值得我们留念、依赖。
生:绿是如此的寂寞。
……(这里例举一二)
生:自私的念头,作者想和绿色更亲近点。
师:那么我们请同学齐读这段,具体来体会作者这“自私”的念头。
(学生齐读。)
师:作者有这样自私的念头归根结底是什么原因呢?
生:喜欢绿色!
(师板书:喜欢。)
师:有个成语是“引狼入室”,我们在此处可以称什么呢?
生:(齐)引绿入室。
师:那引绿入室最初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情感体验呢?
生:给作者带来了“生的欢喜,超越了任何种的喜悦”。
师:我们一起来大声的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生:(齐)我们自己。
(学生再次齐读。)
师:(笑)恩,我感觉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兴奋起来了,不错不错。
师:这种喜悦使作者开始给予这绿色以更亲昵的称呼。
生:(齐)绿友。
师:作者已经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请问你有好朋友吗?
生:有!
师: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能够互相关心、帮助,互相理解、信任。
生:(齐)没有。
师:这位绿友怎么了?
生:它依旧向外生长,向着阳光的方向。
师:看看还有没有变化?
生:绿友“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师:最初“绿友”是什么样子的?
生:浆液丰富的柔条。
师:给人什么感觉?
生:饱满,仿佛手轻轻一碰就会有水溢出。
生:我倒觉得怜爱。
生:作者有些恼怒。
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了。
(师板书:恼怒。)
师:从最初的引绿入室带来的喜悦到如今的恼怒,作者情感上大起大落啊。我们现在请男生朗读一下8~11,体会一下情感的变化。
(男生朗读。)
师:文章看到此处我不禁要问,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启示呢?请你们互相讨论一下吧。
(生热烈地讨论。)
四、扩展延伸
生:这常春藤给我以启示,当遇到挫折时也要执著于自己的方向,向着阳光生长。
生:我觉得作者喜欢它继而占有它是自私的,反而伤害了它。所以喜欢它不一定要占有。
(生鼓掌。)
师:(笑)看来同学们很认同这个观点,那我想问,“它”可以指什么?
生:可以指朋友,比如我看重朋友的某样东西,但我不可以自私的占有。
生:可以指爱情吧。
(笑,同学都笑起来。)
师:(笑)好的,我们同学谈到了友情爱情,“它”可不可以指亲情?
生:父母对我们过分的爱其实就是伤害。
师:那种爱叫什么呢?
生:(齐)溺爱。
五、主旨探究
生:(齐)不是。
师:你们怎么那么肯定?
生:因为这篇文章最后说卢沟桥事变发生了。
师:对,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我们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全体同学齐读。)
师: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生:一方面写了当时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作者终于释放了这绿色。
师: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生:“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师:最后我们再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了变化了。
生:(齐)囚人。
(板书:绿囚。)
师:请同学们在最后一个方框中填上字。
生:人。
师:什么人?
生:(齐)中国人。
师:中国人有没有屈服于这“方框”中呢?
生:没有。
板书:
中绿囚国人
师:请看这“绿”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章主旨是很重要的。但是不是我们同学收获的启示错了呢?
生:(齐)没有。
师:是啊,站在21世纪的我们从《囚绿记》中又收获了新的启示,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处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囚绿记》既是血泪之作,又是前行的动力所在,这是陆蠡留给后人的财富。
师结束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那片绿色,更是寻找光明!
下课!
囚绿记教学反思囚绿记教学实录篇七
散文的美学境界,归根结蒂是作者生存境况的展示和文化心理的外化。
《囚绿记》这篇散文短小却并不“精悍”,陆蠡将自己的生存境况与文化心理借一株常春藤含蓄的表达。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学设计在此方面潜心构思,力图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而我想法也得益于此,只是反其道而行之。为什么一定要去揣摩呢?一篇文章的意义难道仅仅在于那几乎约定俗成了的话语吗?因此,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两个侧重点。其一,散文应重视朗读,从而感受文本情感的涌动;其二,允许学生自我的理解,并肯定其合理性。事实证明,“囚绿”不应该囚住朗读的激情,不应该囚住活跃的思想。
推而广之,对一篇文章我们教师应该倾听自己的心声,在我们的思考中枷锁理应打开。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声音”,那么,我们的学生永远听不到美妙的“音乐”。
1、教材处理巧妙灵活,别具一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2、教学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相扣,问题设计巧妙。
3、教师情绪饱满,富有激情。
4、课件简约而不简单。
5、教学过程很完整,教师的开场语和结束语相呼应,且富有诗意,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情绪。
6、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
7、学生的发言也很精彩,课堂气氛活跃。
1、这篇课文我很投入的朗读,特别是读到“囚绿”部分时,自己真的很恼怒、气愤。
2、“囚绿”给我的启示很复杂,我更多的想到父母。
3、不管岁月怎样变化,文中寄予的爱国之情不会变的。
囚绿记教学反思囚绿记教学实录篇八
师: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寻找那片绿。 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请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呢?(我请了两位穿着绿衫的同学来回答。)
生:我们一般很难想象得到将绿色囚住,很新颖。
师:恩,很好,这两位同学即充满了想象,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那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质疑一起阅读这篇文章,请同学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二、阅读课文(学生阅读大约3分钟)
三、合作探究
生:(齐)常春藤。
师:什么地方的常春藤?
生:(齐)窗外。
师:能不能将视野再扩大一些呢?
生:(齐)北平的一家公寓。
师:这是几星级的公寓,三星级?四星级?
生:(呵呵直笑)没星级!很简陋。
师:(笑)那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住进这所公寓呢?找找文中的原句。
生:(齐)“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师:那作者与这绿色是日久生情呢还是……
(没等我说完,学生抢着回答。)
生:(齐)一见钟情!
师:(笑)文章当中是怎样说的?
师:作者喜欢这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师:那我怎么没有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绿色的宝贵啊?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学生齐读,明显在语气上加强了。)
师:让我们具体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学生思考,短暂的沉默。)
生:作者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还有“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河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些都写出了作者对绿色的怀念,焦 急的等待之情。
师:也就是说绿色给他带来了什么呢?
生:生命和希望。
生:“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获得绿的急切心情。
师:那除此以外呢,这句话还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情?
生:哦,“视同至宝”说明他把绿当作宝贝一样珍爱着。
生:作者说有了绿色他就不再孤单了,说明绿色给与他慰安。
师:我们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仿佛和作者一起在享受着这片绿,那么让我们继续这样绿的享受吧。
生:作者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留念于这片绿色。
师:看来时间长了,这一见钟情变成了什么?
生:依赖。
生:不仅仅是依赖,作者的欢喜之情好像又有加深。
师:(迷惑状)咦,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作者说:“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我觉得这不仅是欢 喜,简直就是惊喜嘛!(很有感情)绿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还有快乐。
(学生鼓掌。)
师:(微笑)这位同学慷慨激昂的发言也给我们大家带来快乐。
生:作者是以一种“揠苗助长的心情”来看常春藤的生长。
(指导学生朗读这段。)
(女生齐读5~7段。)
(学生思考。)
生:绿是如此的可爱。
生:绿是如此的温柔。
生:绿是如此的生机勃勃。
生:绿是如此值得我们留念、依赖。
生:绿是如此的寂寞。
……(这里例举一二)
生:自私的念头,作者想和绿色更亲近点。
师:那么我们请同学齐读这段,具体来体会作者这“自私”的念头。
(学生齐读。)
师:作者有这样自私的念头归根结底是什么原因呢?
生:喜欢绿色!
(师板书:喜欢。)
师:有个成语是“引狼入室”,我们在此处可以称什么呢?
生:(齐)引绿入室。
师:那引绿入室最初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情感体验呢?
生:给作者带来了“生的欢喜,超越了任何种的喜悦”。
师:我们一起来大声的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生:(齐)我们自己。
(学生再次齐读。)
师:(笑)恩,我感觉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兴奋起来了,不错不错。
师:这种喜悦使作者开始给予这绿色以更亲昵的称呼。
生:(齐)绿友。
师:作者已经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请问你有好朋友吗?
生:有!
师: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能够互相关心、帮助,互相理解、信任。
生:(齐)没有。
师:这位绿友怎么了?
生:它依旧向外生长,向着阳光的方向。
师:看看还有没有变化?
生:绿友“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师:最初“绿友”是什么样子的?
生:浆液丰富的柔条。
师:给人什么感觉?
生:饱满,仿佛手轻轻一碰就会有水溢出。
生:我倒觉得怜爱。
生:作者有些恼怒。
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了。
(师板书:恼怒。)
师:从最初的引绿入室带来的喜悦到如今的恼怒,作者情感上大起大落啊。我们现在请男生朗读一下8~11,体会一下情感的变化。
(男生朗读。)
师:文章看到此处我不禁要问,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启示呢?请你们互相讨论一下吧。
(生热烈地讨论。)
四、扩展延伸
生:这常春藤给我以启示,当遇到挫折时也要执著于自己的方向,向着阳光生长。
生:我觉得作者喜欢它继而占有它是自私的,反而伤害了它。所以喜欢它不一定要占有。
(生鼓掌。)
生:可以指朋友,比如我看重朋友的某样东西,但我不可以自私的占有。
生:可以指爱情吧。
(笑,同学都笑起来。)
师:(笑)好的,我们同学谈到了友情爱情,“它”可不可以指亲情?
生:父母对我们过分的爱其实就是伤害。
师:那种爱叫什么呢?
生:(齐)溺爱。
五、主旨探究
生:(齐)不是。
师:你们怎么那么肯定?
生:因为这篇文章最后说卢沟桥事变发生了。
师:对,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我们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全体同学齐读。)
师: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生:一方面写了当时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作者终于释放了这绿色。
师: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生:“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师:最后我们再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了变化了。
生:(齐)囚人。
(板书:绿囚。)
师:请同学们在最后一个方框中填上字。
生:人。
师:什么人?
生:(齐)中国人。
师:中国人有没有屈服于这“方框”中呢?
生:没有。
板书:
中绿囚国人
师:请看这“绿”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章主旨是很重要的。但是不是我们同学收获的启示错了呢?
生:(齐)没有。
师:是啊,站在21世纪的我们从《囚绿记》中又收获了新的启示,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处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囚绿记》既是血泪之作,又是前行的动力所在,这是陆蠡留给后人的财富。
师结束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那片绿色,更是寻找光明!
下课!
囚绿记教学反思囚绿记教学实录篇九
高效课堂观摩课《囚绿记》上完了,这节课从准备到完成可以说给我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也为我今后的语文课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觉得在这次学校组织的骨干教师、十二·五科研教师高效课堂观摩课活动中受益匪浅。
一、图片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从直观上体会绿色的象征意义。在图片的选择上我重点选取了各具象征意义的四幅图:充满生机的幼苗,向着阳光生长的大树,沙漠中的绿洲,绿色的梯田。优美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对绿色的象征意义的联想。这样既顺利的导入了新课,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了理解。
二、对课文内容探究,主要采用小组探究交流的模式。在课前预习中,我让各组组员把对课文理解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馈给组长,再由组长反馈给我,我再挑出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做到多媒体课件上,在课堂第一轮讨论中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在课堂中讨论交流的问题就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学生问题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两个更为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第二轮的讨论交流。这样既做到了有的放矢,又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好主题。
三、在课堂中加入如何面对人生困境的延伸拓展。让学生们学习绿色顽强不屈的精神,完成了本课的德育目标。这里面我插入了最近的几则有关高中生自杀的新闻,请学生们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觉着这个环节体现了一种大语文教学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觉对学生的调动不够,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所以自我教学感觉不够好。我觉得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我觉得要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方面是我在以后教学工作中着重努力的地方。我会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在这堂课中我对学生的激励不够,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本来就很拘谨的学生就更不敢再课堂中积极发言了。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也显得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
同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我觉得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囚绿记教学反思囚绿记教学实录篇十
开学之初,我已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八个学习合作小组,在小组里,由组长负责安排组员的合作互助对象;每次讨论或活动中的组织者、书记员、总结发言人等都事先安排,轮流担任;讨论结束后,每周小组作总结,奖惩分明。这样事先安排好,形成固定模式,一旦进入到小组合作阶段,学生就可以训练有素、不需在学习讨论内容以外的事情上面花费时间,同时总结、奖惩也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首先自己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可多预设几个,择其优者;预设问题要具体;对学生的反应也要作预先设想。教师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使教学目的更明确,节奏更紧凑。当然,出现了没有预设到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机智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层次不同,教学中要各有照顾,因此基础知识可以自主学习为主;中等层次的问题则可放入小组讨论中;稍难的题目可在教师的揭示引导下在全班展开,学生即便是只言片语也要找到闪光点,大加赞赏,鼓励学生动脑筋发言,最后集体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鼓励是必须的,但一定要找准闪光点,有的放矢地表扬才有实效。
语文首先是语言的学问,课堂上书声琅琅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无论是对语言的品评还是对文章主旨情感的把握,都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咀嚼体味,感受语言之美,愚以为,这才是真正的赏析语言之道。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确实如此,一堂课下来后自己再来回想,总觉得有若干不足,但我想,经验也好,教训也罢,都应该让它们成为自己教学上的指路灯,指引自己走向成功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