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主要内容篇一
1、眼睛平视前方,尽量向四周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如门、窗、周围的同学等)
2、请你跟着老师小棍的运动方向做眼球运动
(分为顺时针、逆时针,速度由慢逐渐变快)
3、舒尔特表格游戏
(1)老师任意报一数字,学生立刻指出。
(2)视线集中在表格中心,静心看表格,按顺序找出25个数字。(师统一开始,每人自己计时,看谁又快又准)
二、几种速度方法训练。
1、组读法训练。
师指导:视线停留在整组字的中间部分,一行字为一个整体,眼停看到整行文字。
2、闪视阅读训练。
三、学习速读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1、快速默读课文。
(1)师指导:在安静状态下,运用眼睛和大脑进行默读,避免唇读及用手指读等多余动作;
(2)读后择优汇报速读技巧。
(如不回视、头部不摆动、思想要集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跳过去继续阅读,运用猜读法<吵吵闹闹、标点符号等>)
2、快速找出文中写了哪几种标点符号。
先讨论方法:按自然段找每段开头的路标(关键词,既各种标点符号的名称),每段后面的文字可以不看。
3、略读法。
(1)方法:开头两段知大意,最后一段为总结,文章中间抓关键。
(2)师引导学生学习找第三自然段关键词(感叹号、感情烈),其余段落由学生练习。
(3)计时速读。
(4)检查学习反馈情况。
a、短文主要讲什么?
b、判断:
小逗号、小问号作总结报告。()
小问号引起读者思考。()
句号学问最深。()
省略号把句子隔开。()
感叹号感情烈。()
四、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主要内容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
2、了解圣诞节。
3、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5、齐读课题:“给予树”。
6、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7、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
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指销售员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2、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3、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3、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
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
4、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主要内容篇三
一、教学要求
1、知道筷子是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发明使用的,知道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都喜欢用筷子吃饭,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会正确地拼读注音的字,能理解“传说、比赛、搅动”等词语的意思。
3、能运用本单元学到的默读方法边读边思考,自己读懂课文,并知道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4、找出有顿号的句子,初步了解顿号的用法,并试着将传说复述给家长听。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筷子的由来和传说。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筷子的由来。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平时吃饭要用哪些餐具?板书:筷子
“筷子”可以说是我们吃饭时常用的一种餐具。关于它,还有一个传说呢!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吧。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理解“传说”的意思。(人们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2)筷子是什么时候、什么国家的人发明的?
(3)传说中“筷子”是怎么来的?
(4)课文中说到的筷子有哪些种类?
(5)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数有多少?他们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
2、讨论交流。
(1)检查字词。重点:烫tang皇huang俩lia嫌xian
(2)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学习第1、2段
1、朗读第1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a、用上“三千年前”“传说”“中国人”“发明”“筷子”这几个词说一句话,要求不同于课文句式。
例:传说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
传说中国人是在三千年前发明筷子的。
传说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
传说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的。
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的,这是一个传说。
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这是一个传说。
b、知道了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就发明了,你有什么感受?
c、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默读第2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请你用上“先……接着……最后……”说说“快子”名称的由来。
再用上“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还因为……所以……”说说“快子”名称的由来。
(3)给“顺手”找近义词。
(4)朗读第2段。
3、感情朗读1、2两段。
四、作业练习
(1)渔夫喝稀饭不快,是因为()。
(2)一个渔夫得胜了,是因为()。
(3)渔夫把两根树枝起名叫“快子”,是因为()。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知道顿号的作用;熟读课文,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快子”的由来,那“快子”是如何成了“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筷子的传说》。
二、学习第3段
1、读通读熟第3段。
2、说说“快子”为什么成了“筷子”,想一想跟它的字形有什么关系。
3、填一填:筷子的种类很多,有()、()、()、()、()等。
4、课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见过吗?除了课文中讲到的筷子,你还知道有什么筷子?
5、讲解顿号的用法。(表示句中并列词或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想一想课文中“象牙筷”后面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嫌”是什么意思?想象皇帝会怎么嫌?
三、学习第4段
1、默读第4段。
2、朗读第1句话,说说明白了什么。指导读出自豪的感情。
3、找出课文中有“顿号”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以下词语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使用筷子的人主要东方国家我国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运用多种句式说话,并试着加上标点,说说为什么这样加。
5、朗读第4段。
四、回顾全文,指导复述。
1、说说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请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讲讲筷子的传说。
3、大声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练习
1、句子练习。
例:使用筷子的人大多生活在东方国家。
动物们喜欢生活在()。
()生活在海洋里。
()生活在()。
2、把筷子的传说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主要内容篇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给生字确定部首,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本课生字13个,区别“鱼”与“渔”、“两”与“俩”的用法;理解新词19个。
2、会按“谁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句式写句子;知道顿号在句子中的作用。
3、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我们祖先发明筷子的时间,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了解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人数及其生活的主要区域。
4、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人都喜欢用筷子吃饭,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汉字部首的确定;顿号的用法。培养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筷子的由来。
教学准备
筷子、磁带、录音机、字典、生字卡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板书设计
筷子的传说
快子:树枝
筷子:细竹
种类繁多:玉石筷
象牙筷
金筷
银筷
教学后记
作为一种伟大的发明,作为祖国荣誉的介绍,4、5两个在情感教育上有惊人的相似,但他们又是不同的,一个是史实,一个是传说。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通过抓住对“传说”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筷子发明的过程,并学会复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为指定的生字确定部首,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本课生字,区分“鱼”与“渔”,“两”与“俩”的用法。
2、知道并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揭题,理解“传说”,教学“筷”。
筷为什么是竹字头?由此可见——
二、初读课文
1、自读,思考:传说中第一双筷子究竟是什么做的?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2、反馈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划出新词。
2、四人小组完成填空。
筷,()结构,查()部,部首在()。
烫,()结构,查()部,部首在()。
嫌,()结构,查()部,部首在()。
印,()结构,查()部,部首在()。
3、小结
上下结构的字,部首有时在上,有时在下;左右结构的字,部首有时在右,有时在左。
四、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回顾部首查字法步骤。
2、在字典中查到“嫌”,看看这个字有几种意思。
3、独立查“印”,说说你是怎样分步查到的。
4、比赛:课作1
五、巩固部首查字法,区分形近字。
1、区分“鱼”与“渔”
a、第一双被称为快子的筷子是谁发明的?
b、渔夫的渔是什么意思?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来。
c、以捕鱼为生的人叫——。“鱼”与“渔”意思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查鱼,该查什么部?
d、小结:大多数独体字,本身就是部首,就查这个字,如“骨”“弓”等。
2、区分“两”与“俩”的不同用法。
a、用部首查字法查“俩”,说说他的意思。
b、“两”和“俩”谁的使用范围大?为什么?
c、课文中“两个渔夫”明明指人,为什么不用“俩”?
六、课堂作业
课作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2、学习课文,了解筷子种类之多,使用之广;学习顿号的用法。
3、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达成情感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1段
1、自读,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知道了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就发明了,你有什么想法?
三、学习第2段
1、指名读,说说筷子最初为什么叫“快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快子”的由来。
四、学习第3段,体会顿号的用法
1、帮助渔夫很快喝完稀饭的快子,后来怎么被叫做筷子了?
2、皇帝不用筷子,这说明什么?
3、课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见过吗?除了课文中讲到的筷子,你还知道有什么筷子?
4、读最后一句,体会顿号的用法。
五、学习第4段
1、读第一句,说说这一句写什么?
2、读第二句,进一步体会顿号的用法。
a、他们是谁?
b、这句话为什么要用上这么多顿号?
c、课作5
3、学习第三句。
a、为什么要特别点一点“西方人”?
b、这句话后面为什么要用感叹号?
c、你知道使用筷子有什么好处吗?
d、朗读练习(!)
六、课堂练习
1、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段的意思。
2、填空:课作3、5
3、用“谁生活在什么地方”造句,完成课作4
4、理解句子意思
a、皇帝也学着用筷子吃饭。
皇帝很谦虚。
这句话说明筷子是老百姓先会使用。
皇帝很愚蠢。
2、全世界有14亿人使用筷子。
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不多。
这句话说明世界上使用筷子的占大多数。
筷子的流传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