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与评价7篇(实用)

最新《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与评价7篇(实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1 13:07:45
最新《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与评价7篇(实用)
时间:2023-04-01 13:07:45     小编:admin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二年级的孩子形象记忆远比抽象记忆及得牢固,理解更透彻。为了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创设情境,激趣定标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了一些恐龙的视频资料。每张幻灯片上都有一只恐龙的图片。形象直观的让孩子们感受恐龙的庞大、有趣,加深孩子对恐龙的认识。不过由于上课紧张,把没有剪接的视频播放出来。这样一群在沙漠中寻找水源的恐龙突然戛然而止,没有给人足够思考的空间。

二年级的孩子在生字识记上已经有了一些方法和一定的技巧。所以在自学互动的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中,我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自学识字。

教学时,结合低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语文“以读导学”为课堂的主要模式。读中,要把课文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意思;读中,要积累、感悟,内化课文的知识,读中,要思考、质疑,提高认识水平。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恐龙灭绝这个谜有探索的强烈欲望,懂得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合作学习、体味过程。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能始终以读为本,以读导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通过学生的个别读,集体读等形式,把课文读懂,理解其中的意思,重点知道课文列举了几种有关恐龙灭绝的说法,特别是详写的“寒冷说”和“撞击说”。

由于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很多时候都是以个人的的理解来替代小组的意见。而且很多学生没有与别人讨论的习惯,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小组长的表现欲望很强,能积极的与老师进行互动。因此,两次的小组合作效果不是很理想。

达标测试中,我共安排了abe三组练习,让学生任选一题完成,结果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会直接的从第二题开始解答,导致教学有些被动。

整堂课,教学目标2没有得到落实,指导书写生字“亡”“肉”处理得相对简单,没有范写,也没有展示,只是点到为止。

在这次的“高效课堂教学范式”比赛中,我的课堂组织能力仍需继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改进。从中也看到了我和其他老师的一些差距,今后,我将再接再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恐龙的灭绝》这篇文章可说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展现了在中生代时期,遍布恐龙的神秘世界。最后更引起人们反思: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从电影、书籍或者博物馆里,来回忆恐龙往日的辉煌呢?

恐龙是已经不存在的生物了,然而“恐龙”却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文章从题目到内容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更加引起孩子们的探究心理,从这个角度说,它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培养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极好范例。

在《恐龙的灭绝》的教学中,我贯彻“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思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懂词句的含义,读通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积累词句。本课我着力以探究性学习为主。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学习,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师生一起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接下来我就我在教学中几个环节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后,我将重点放在了冻死和饿死的两种说法之上。两种说法我均采用从整体入手找段,你是从哪里读懂恐龙是被冻死或是被饿死;再进入细节找句子,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恐龙被冻死或是饿死;最后细化从词语体会,你还能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些什么,学生讲到十分寒冷,突然,一片黑暗等等。这样教学非常的扎实,清晰。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如在讲到恐龙被冻死的一个原因:有一段时间,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当学生讲到突然和十分寒冷这两个词时,就马上让他们读,通过读来体会到他们独特的感受。当讲到一片黑暗时,就马上用运用图像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再通过读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这里我们一般采用先通读文字,再看画面的方式呈现,防止用看画面代替课文学习,所以这个先后顺序有讲究,我在写教案初稿时,就反过来了,先看画面,再来文字,当然效果是不佳的。合理运用生动的课件去冲击学生的视觉,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这也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服务。饿死之说,通过这一研究,需要理清与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我的备课第一稿,感觉上条理不清,好象怕学生理不清思路,自己拼命说很多,最后好像还是没有说清楚。那么现在我采用引读的方法,尘埃将太阳遮住了,正是因为没有阳光的照射,所以生──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师:正是因为植物大量的枯萎,死亡,所以生──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师:正是因为这些动物的减少,所以生──食肉的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也渐渐地灭绝了。并结合多媒体,很清楚,很有条理性,学生也很容易从这个结构图中去理清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也不用多说什么,很简单地过去了,也节约了时间,这样的方法我觉得是一举多得。遇到有类似结构的文章,在教学时我想这样的方法还是可取的。

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我的识字教学环节中的设计中,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先由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获取直觉信息,再让学生带着“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这个问题朗读,边读边思考,最后我以问引读,学生以读代答,如:

师: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请你快速找找课文中对恐龙的灭绝有哪几种说法。

交流反馈:你们找到了哪几种说法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生便将相关内容读了下来,以读代答。而我便作相应的总结,冻死,饿死──既反馈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而且形式新,学生兴趣高。这样的形式还包括我后面出现的:你是从哪里读懂恐龙被冻死或饿死,学生都可以以读代答。这体现了一个“构建以朗读感悟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以读为主,纵向推进,将朗读感悟作为一堂课的主线来推进阅读教学的进程。无论是全篇课文还是一个段落,均从读入手,以读为主来组织教学。以读代讲代问,学生以读代听代答,以读书促思促悟,通过准确到位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内容,感悟事物事理。

以上就是我对《恐龙的灭绝》这堂课的一点点教学反思,这次研讨活动,得到了教研员、名师及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在这里我也非常感谢他们,真的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让我真正明白,当一位好教师,是要靠磨出来的。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关于科学知识的课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教学完《恐龙的灭绝》后,我对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去投入、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导入新课时,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先出示几张恐龙的图片让他们看,然后设疑: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从电影、书籍或者博物馆里,来回忆恐龙往日的辉煌呢?这让孩子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课文。

我们人类只有三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相比可就短多了。但是,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在这一自然段学习时,我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的字、词。强调在朗读时要着重读“两亿年“”短多了”“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等词句。在课堂上对学生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利用这些信息自主选择适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在学习2、3、4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抓住“十分寒冷”“严寒”等词语,结合恐龙自身的外形特点,思考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可能是天气的寒冷,它不能够抵挡住严寒而给冻死的这种说法和“恐龙蛋被偷吃”“传染病的蔓延”等多种猜测。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学习效果又非常好。

课后,我跟孩子一起观看了“恐龙的记录片”,他们兴趣盅然,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使孩子们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不过,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在时间的安排上不是很恰当,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另外,没有进行小组讨论,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有不断的反思、发现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好好地反思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的课堂出现更多的亮点。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恐龙的灭绝》这一课的科学性比较强,所以我们在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师生一起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了一些的有关恐龙的图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是不光是简单的看,还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来谈恐龙,激活了原有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课文。并在看图片的过程中理解“庞大”。

二、抓住重点词学习课文

我们人类只有三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相比可就短多了。但是,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在这一自然段学习时,我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的字、词。比如:消失也就是灭绝的意思。在感悟“短多了”的时候,我把这里的“三百万年”、“两亿年”转化为阿拉伯数学。目的是为什么让学生在两个较大的数字上进行比较,从而十分直观地感受“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相比可就短多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观看恐龙灭绝的专题纪录片,扩宽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让学生对于宇宙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1、识字教学

在识字教学时,我大多采取了齐读的形式。这就造成了有些识字能力比较欠缺的孩子在里面滥竽充数。我想,应该更多地采取让学生个别认读的方式。对于有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抽几个来读,如果不会,再采取小老师帮忙的办法,可能效果更好,价值更大些。

2、在认读完生字后,我虽然有这个意识,让学生把课文的句子读通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不是做得很好。应该当几个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让其他学生当小听众,这样一来就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朗读时困难的地方,再大家一起练读一下。可能效果更好。

3、第一课时的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后,针对学生兴趣取向,学其中的一部分即可,课堂上没有留点时间给学生写字,本课要写的字有9个,全都留到第二课时来写,效果会弱很多。

另外,在揭题“恐龙的灭绝”时,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灭绝吗?这样一问,学生就会去思考为什么用灭绝而不用死亡。“灭绝”就是永远消失了,再也不会出现了。对“严寒”一词也没有讲到位,可以联上系上文中的“十分寒冷”来学习,让学生理解“严寒”不是一般的寒冷,而是十分寒冷,冷极了。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今天上午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恐龙的灭绝》,学生三次令我刮目相看。事情是这样的:

揭题后,要求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而且一边读一边画出可能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自读两遍课文后就交流,学生竟然都找对了答案。如,寒冷导致恐龙灭绝,没有太阳光而导致的连锁反应导致恐龙灭绝,另外还有恐龙蛋被偷吃、传染病流行、气温下降而导致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龙……呵呵,学生今天让我刮目相看啊!

“同学们,还有其他原因吗?”我问。

“有。”

“为什么?”“这是省略号。”嘿嘿,这省略号也被学生发现了,真是让我窃喜,再一次对他们刮目相看哇!

我继续追问:“这是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吗?”学生不约而同地说:“不是。”“那这是什么呢?”我再次追问。“猜测。”学生答。嘻嘻,学生再一次令我刮目相看了呀!

……

一节课上,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学生竟三次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这是多么得难得啊!这是多么美丽的风景啊!

“行路别忘看风景”,这是我脑子中突然闪现出来的。是的,外出游玩儿的人,大多只顾着赶路了,错过了路边许多美丽的风景,忘记了外出游玩儿的目的。我们做老师的,不也时常忘记教育的目的吗?——教书育人,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只是一味地追求“命根”。仔细想来,真是糊涂啊!

学生,一天能进步一点点,这就足矣。

朋友们,行路别忘看风景啊!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六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第四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中列举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详略兼有。纷纭的说法,大胆的推测引发了学生对恐龙灭绝这个谜的探索。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说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时,结合低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语文“以读导学”为课堂的主要模式。读中,要把课文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意思;读中,要积累、感悟,内化课文的知识,读中,要思考、质疑,提高认识水平。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恐龙灭绝这个谜有探索的强烈欲望,懂得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合作学习、体味过程。

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悟思考课文所引出的问题。

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地兴趣和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本,以读导学。让学生:

1、读中理解文意。通过学生的个别读,集体读等形式,把课文读懂,理解其中的意思,重点知道课文列举了几种有关恐龙灭绝的说法,特别是详写的“寒冷说”和“撞击说”。

2、读中积累语言。学会积累和运用词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学习课文时,对“说法、渐渐、慢慢”等词语通过换词来理解词意,从而理解文意。如:“说法”可以换成“看法”、“猜想”等,让学生明白文章所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也有猜测的成分,为激发学生探索恐龙灭绝秘密愿望埋下伏笔。

3、读中思考质疑。对课文提出的几种说法,不但要让学生读懂,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其中的合理性。《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通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引导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认识水平。既然课文列举的是还不能完全证实的原因,那么,它的合理性有多少呢?通过学生自己的资料收集、整理,理解、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赞同的可以再把理由说充分点,你不赞同的请你说出你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会提出问题,能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全班公开辩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要能自圆其说。并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过程,学会思考的方法。分页标题#e#

4、读中迁移内化。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是我们跨越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通过前面的识字,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拓展阅读,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对课文引申出的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是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还有很多的说法,他们要写下自己认为合理的理由;而从恐龙的灭亡想到其他物种的生存情况则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学会举一反三,反思人类自己对生存环境的重视程度,从中悟出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目标。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七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章第一自然段采用了做比较的写作方法,让我们明白恐龙(大约两亿年)比人类(三四百万年)在地球上生活的时间要早的多。通过图片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在中生代时期,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有着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可是在人类不断发展的今天,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我带领学生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的灭绝”的说法为线索,重点学习了课文第2、3自然段,研读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教学之后,我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去投入、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一只只各式各样的恐龙让孩子根据它们的样子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一环节实际上还为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服务的,接下来我又把图片中的一只只恐龙消失,目的就是让孩子理解“灭绝”的意思。对于词语教学和课文的阅读我采用直接检查的方法式,因为课文我课前布置孩子读过了,孩子应该比较熟悉,所以我就采用了略处理的方法,在课堂上花时较少。对于词语意思的理解我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解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节省为了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口头概况能力

在检查学生课文预习情况后,我安排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对于第一、二种原因的概况有困难,我引导的也不是很得法,对于孩子的这一种能力还需要平时不断加强训练。

三、抓重点词学习课文

在学习2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看画面想象天气的寒冷、从想象画面理解“十分寒冷”“严寒”等词语意思,结合恐龙自身的外形特点,思考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可能是天气的寒冷,它不能够抵挡住严寒而给冻死的这种说法,另外还抓住“突然”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对于第3自然段,我主要让学生自由学习,会排列5幅图片的顺序,就基本理清了事物之间的前因后果。

不过,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在指导学生理解“灭绝”“严寒”等词语时,未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概括总结,仅仅是一带而过。另外,在时间的安排上不是很恰当,写字时间不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只有不断的反思、发现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好好地反思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的课堂出现更多的亮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