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实用九篇)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实用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1 18:55:57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实用九篇)
时间:2023-03-31 18:55:57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数数数的组成》(板书课题),该内容的知识基础是2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又为20以内读数、写数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作铺垫,就像一座彩虹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此处安排100以内的数数、数的组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认知发生一个飞跃,那就是引领学生的思维从一个一个数发展到一十一十数,感悟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和几个十组成几十几。

结合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会一十一十数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具体情景中从一个一个数发展到一十一十数,并感悟出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和几个几组成几十几,掌握“数群”策略,体现数群思想。

3、提供交流、活动平台,营造宽松愉悦氛围,让学生感受数的奥妙,体验学习的乐趣。

这样一来,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活力。其中让学生会一十一十地数数及数的组成是重点,建立“10个一是一十”的数群策略是难点。

为了能较好的落实这些教学目标,在上课之前,我还将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那就是很多孩子都能从1数到100,但只是浅层次的数,没有思维的深度,因此可以提供展示平台,做到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对于那些平时思维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当然,对于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养成善于展示、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

但是这一切的关键是要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我只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针对100以内数数及组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采用观察法、发现法、合作法、展示法、归纳法等。不过,教无定法,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和选择教法。

我的设计思路是启动、互动、自动、整合。启动就是激起数数兴趣和动力,互动就是探究出数数方法,形成“数群”策略,自动就是运用数群策略感悟数的组成,整合就是巩固、拓展、升华。

(一)启动

数学知识从那里来?从生活中来,从学生已知发展而来。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了数数平台:四人一组,每组提供一堆零散的小棒(46根)。

小朋友们,请数一数你们的小棒,到底有多少根呢?

这是学生们已经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每组的小朋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数着小棒,并争先恐后地说着最后的结果“46根”。在学生数的过程中,老师千万不能闲着,要到他们中间去走一走、看一看,摸清学生的思维脉搏,那就是大多数学生的数数方法是“一个一个地数”。这是学生思维从一个一个地数发展到一十一十地数的生长点,探究活动就从这儿开始,接下来进入互动部分。

(二)互动

1、肯定:老师微笑着肯定着学生的成功,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数方法:一根一根数(并板书:一个一个数)

2、再次提供数数平台:(出示10枝装的铅笔整整4盒,盒子外面还零散着6枝铅笔)你能数出这些铅笔一共有多少枝吗?

学生一会儿就能报出准确的结果:46枝!这时老师千万不能只关注“46枝”这个结果,一定要把住学生思维的跳动:他们会一根一根地数吗?应该不可能!因为学生只能通过观察,发现10枝一盒,4盒40枝,盒外的6枝也可以一眼看出,不必也不需要一根一根地数,而是一群一群地数,即采用“数群”策略,得出“46枝”。这个情景把学生逼到了思维的边缘,在润物无声的思维冲突中从“一根一根数”突围而出,发展到“十根十根数”,可谓一个飞跃,全新的教学理念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上。

3、导出“数群”策略:“十根十根数”

当老师追问学生的数数方法时,学生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采用了“十个十个数”的方法,学生能不高兴吗?(并板书:一十一十数)在快乐的学习中,学生“创造”了数数的方法,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数群

”思想不知不觉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这样,我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正体现了一种理念,那就是:真正的数学学习,是让学生自己学会而不是教师教会,是让学生想懂而不是老师讲懂。自己学会才是真会,自己想懂,才是真懂。

(三)自动

当得出“一十一十数”是数数的好方法时,学生的学习内动力更加强劲,一切水到渠成,进入自动状态。

1、数小棒(请小朋友们拿出开始的46根小棒):这时我们来数这些小棒,你准备采用什么数数方法呢?

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学生大多数会认可“一十一十数”的方法。此时此刻老师组织每组学生合作将每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每组4捆零6根。学生会在观察、操作中深刻地思考:10个一是一十。这种有观察、有思考的操作活动就是“做数学”。捆完之后,请他们看着自己的操作成果一起数一数,学生会兴高采烈地数着: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四十六,体验着数数的快乐。

2、数动物:出示例2的主题图(灰兔、白兔、黑羊、白羊数量不一,依次排列,每行10只,共10列。)

让学生说出各种动物的只数,彰显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比如:灰兔有多少只?(28只)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数的?(十只十只数)你知道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2个十和8个一)……

当说到灰兔、白兔、黑羊、白羊一共有多少只时,老师要特别留心,因为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思维,一种是四种动物的只数相加(28272322=100),另一种是在图上数,刚好10个十,10个十是一百。这时老师要把住学生的思维,不否定“只数相加”的方法,但要张扬“10个10个数”的方法,让学生在“一十一十数”的基础上感悟10个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个十组成的。还可以安排学生一捆一捆地数小棒,深化知识:10个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个十组成的。这是从10到100的飞跃,是“数群”策略的进一步发展。

(四)整合

1、数数活动:一个一个数,从66数到88;一十一十数,从10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0。感受着两种数数方法的策略。

2、数的组成:例3的情景图(乒乓球、钢笔、月饼),运用、巩固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几个一组成几十几的认知。

3、说说生活中你用到的数(几十或几十几),学生激动地说着。

4、延伸:老师话峰一转,如果我们遇到很大很大的数,你还会采用一十一十数的方法吗?请小朋友们课外去交流交流。此时让学生的思维又有了一个新的生长点,那就是:遇到很大很大的数,能一十一十数吗?假如不能,又会是怎样的数数方法呢?

板书简单明了,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能呈现出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数数数的组成

一个一个数:

一十一十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

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

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车;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师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标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我的说课稿内容是“九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九加几这个内容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识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九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九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直观教具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与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我首先以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生:喜欢。

师:大家都喜欢做运动,育才小学的同学们也很喜欢体育运动。他们学校举行一次全校运动会。好的,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运动时热闹的画面。(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说)运动会上,学校给运动员们准备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现在还有多少盒?

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为运动员准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组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为三个步骤:

1、谈论交流,得出方法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谈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纸张逐一示出各种解决方法:

a、 依次一个一个得数1、2、3、4、······12、13;

b、 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10、11、12、13;

c、 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凑成十,“10+3=13”

师: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那一种?(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

提问:要算剩下的饮料一共有多少盒?怎样列式?

板书: 9 + 4

师:怎样计算这个算式呢?现在请大家拿出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学生动手操作后)

提问:盒子有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十盒?(再加一盒)

这一盒从哪里来?(从盒子外边的四盒中取出一盒)外边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后,还剩下多少盒?(还剩下三盒)十盒与剩下的三盒合起来是多少盒?(13盒)所以9+4=?(等于13)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互相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的多,并给予表扬。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巧妙自然地将“九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组合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

9 + 3

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

9 + 7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三个式子的特点,从而引出课题的“九加几”

3、归纳算理,巩固记忆。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时智力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归纳“凑十法”算法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9+3,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移动小棒,根据学生的思路填写思维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 从3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b、 从9根里拿出7根和3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计算9+7,学生也可能出现两种思路:

1、从7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6等于16。

2、从9根里拿出3根和7根凑成10根,10再加6等于16。

这里我没有强调“看大数,分小数”,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分小数”或“分大树”,只要能凑成十都是可以的。

(三) 巩固知识,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课本p—98做一做的1、2两题。练习时通过图片,展示色彩鲜艳的菠萝、苹果、鸡蛋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寻宝藏。寻宝藏要经过很多障碍,这些障碍物就是“九加几的算式,能解决这些算式的同学就能找到宝藏。

3、抢桃子,我把“九加几的算式写在这些桃子上,让学生抢答,看谁最先抢到桃子。

练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巩固新知。

(四) 拓展练习,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点难点之后,我运用直观教学,展示一个砌房子的游戏,将九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巩固了九加几的知识。让学生算出九加几的算式后,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有对的计算窍门。

9 + 1 = 10

9 + 2 = 11

9 + 3 = 12

9 + 4 = 13

9 + 5 = 14

9 + 6 = 15

9 + 7 =16

9 + 8 = 17

9 + 9 = 18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发现个位上的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那我继续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到1和9凑成10了,从而对“凑十法”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五) 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学到了什么?解答这些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在评价时,我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好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六) 课堂作业

课本上p—98做一做的第三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单元要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后续还要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十几减九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必须切实学好这部分内容。教材用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多个画面创设问题情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但这个情境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创设了元旦游艺活动的大情境来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学生情况: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计算十几减九的知识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新知识,而是旧知识。但是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掌握新知识。

我的思考是:怎样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算法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2.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算法,使学生经历十几减9的过程,知道想加算减、破十法、连减等多种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十几减九的过程,感受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大环节,其中第二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我又设计了五个小层次:下面我就具体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前面所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数的分解和组成及10减几等知识,为今天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接着我以元旦游艺活动,班里要用气球布置教室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身边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并巧妙引出新课。】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大环节 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这里 分为5步来完成的。

(一)提取信息,提出问题 我是这样处理的。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1.动手操作,同桌交流

(1)师:你们都知道13-9=4,它是怎么算出来的?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动手用小棒摆一摆,验证一下。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方法。

(2)在学生操作交流中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算法

(1)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①学生1:我是这样想的:1、2、39,拿走9个,1、2、3、4,剩下4个气球。

师评价提升:哦,你是用数一数的方法来算的。

②学生2:我是这样想的,从9接着往下数10、11、12、13,一共数了4个数,所以13-9=4.

③学生3:我不摆学具,想9加几得12?9+4得13,所以13-9=4。

a.学生3汇报后,教师板书这种算的过程:

想:9+(4)=13,

算:13-9=4

b.总结算法并板书:想加算减。

④学生4:我是通过摆学具,先从10根小棒里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另外3根合起来是4根,所以13-9=4。

a.学生4汇报并用小棒演示,

b.问:谁和他的方法一样,你再来说一说。

c.师:哦,我听明白了,他们刚才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课件演示)

d.指名再让学生把这种算法完整地说一遍。教师板书思维过程:13-9=4

评价:你说得即清楚又明白,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拆10法,补10法)

e.总结算法并板书:破十法。

⑤学生5汇报:13-3=10,10-6=4。

评价:你是从13里面先减去3,再减去6这种连减的方法来算的。

(2)总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可真聪明。现在咱们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汇报鼓励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通过练习,巩固方法

1.出示风车图,看图说图意,列式说方法。

2.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都在参加哪些游艺活动?(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游艺活动,发现信息,提出十几减9的数学问题,并独立解决。

3.汇报交流:你发现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选择的是套圈活动,小朋友投了14个圈,套中9个,有几个没套中?

列式是:14-9=5,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2:有16个风车,9个小朋友来领奖品,每人一个,还剩几个?

列式是:16-9=7,

生3:有15个字谜,9个小朋友,每人猜一个,还剩几个?

列式是:15-9=6 ,

3.小结: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快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你们想不想自己出几道十几减9的题考考你的同桌呢?

【设计意图:回归主题图,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四)练习体会,优化方法

1.自由出题,抢着说答案,说方法:学生出十几减九的题目。

2.教师有目的的板书(按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

3.优化算法:刚才这些同学算得这么快,他们用的都是什么方法呀?

预设:生:他们用了想加算减,破十法。

师:用这两种方法算题可真快呀!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但是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要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即优化算法。】

(五)观察题目,发现规律。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1:我发现它们的被减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生2:我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按从小到大排列的。

生3:我发现它们都是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能发现规律就说,不能发现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点拨规律:十几减九的得数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多1。

4.课件演示,理解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得数中多的1,是从10里减去9个,剩下的一个1。

【设计意图:谈收获,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后的喜悦,在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同时,知道十几减九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概括能力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完成教材12页2题。独立做订正。

2.游艺活动:送小鸟回家,算对了你会得到奖品。

【设计意图:对十几减九的方法进行巩固,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按得数,排大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4. 联系生活实际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口算十几减九的题。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方面进行总结。

1.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2.自主参与探究,亲历知识形成。

通过游艺活动,锻炼学生思维,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主体。

3.运用课件演示,理解规律内涵

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减9之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总结规律。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确十几减九的得数比被减数的个位数多1的道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教材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教材第38页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教材在设计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没有提出过高要求;教材第39页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在已经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后,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兴和灵活性,同时,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对事物进行分类,但还未能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行分类。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单一标准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不同标准的分类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后,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1.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 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体验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体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连加、连减”第一课时。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计算理解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验连加、连减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属于培养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而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较好的效果。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知识技能目标)

(2)让学生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计算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

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创设喂小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2、观察讨论,探讨研究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感受生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生活劳动,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观察意识。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数手指头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初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多媒体课件水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情质疑问,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有位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他叫小明,他家有个农场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经常在家里干活,今天他又来帮爸妈干活了。瞧!他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观察探索,学习连加

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一: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谁会列式?

板书:5+2

操作二:又来了1只

师:这时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列式?生说。师板演:5+2+1=8谁会读这个算式?读作:五加二再加一等于八。

该怎么运算哪?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算出结果。(这个连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哪?你能用手指当做小鸡来数一数,说一说吗?)

三、学习连减

师: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请学生站起来指着图说说)

生: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

列示:8—2—2=4

师: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你会读这个算是吗?

生: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小结:像这样三个数用减号连起来的算式叫连减,在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剪掉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四、巩固深化

做一做:课本上的两道题,看图列式说图意,用手计算。

强调: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是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完成练习题。

五、课外延伸

学生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88—2—2=4

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创新性,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七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纪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转化

教具学具准备:

2张长方形的纸、1把剪刀、1张正方形的纸、1根小木棍、1颗针.20根小棒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举例法、实验法、讲解法。

第一:引入

赏赐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来复习一下。说算式让学生抢答。

随意的说。

第二:先动手做一个折风车的活动

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教材27页第一题:沿虚线折一折)

教师用纸当场做给学生看,教学生一起来,边做边讲。

最后让学生明白: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正方形的特征:四边相等。

第三:用几个平面图形来拼组一个平面图形。

使学生明白他们之间的转换关系。(教材28页做一做)

教师用纸当场做给学生看,教学生一起来,边做边讲。

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圆变正方形、正方形变长方形等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八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数的25%,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期育人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排凸显以下四个特点:

①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作为本单元新知识的生长点。

②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③各小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④“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让学生体会怎样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内容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育人要求,我拟定的单元目标是:①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②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备小棒。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3分钟)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7分钟)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15分钟)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5分钟)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以一年级综合实践课“小猪爬山”的故事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小猪和伙伴们结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关:计算并说说 40+20 3+2 6—4 5+4—7> 40—20 30+20 60—40 50+40—70。

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旨在比较、对比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等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关:集体闯关,每个小组一张题卡,用时少、正确率高为优胜奖。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师评为主。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4题。

创设情景,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生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运用,发展能力:运用多媒体把“小猪爬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独立思考、巩固新知: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辩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检查了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九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

说说理由。(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

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

【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弹力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弹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比的东西,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