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家谱示例篇一
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家谱卷首应有数量不等的序文。谱序包括新序、旧序、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族外人写的赠序、客序,以及跋语等。谱序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修谱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我时氏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此次修谱以及如何组织此次修谱等内容。
【续谱时间】2012年。
【地点】xx省xx市xx县xxx镇xx村。
【续谱主持人】族长xxx及各支系长者等族人。 【执笔人】xxx等。
【说明】修谱小组说明:
1.据2017年统计,xx村共有登记在册人口xxxx人,其中x氏总人口xxxx人,占全村人口的,其中本支系共有xx户,人口xx人。户口在外地、国外居住工作的人口约xx人,本支系合计有xxx人。(此处以此次修谱具体人口统计数字为准) 自xx二年x氏始祖由xxxx县xx迁徙到xx省xx县xx庄(现xx市xx县xxx镇xx村)xx多年来,世代繁衍,根深叶茂,现已繁衍到了第xx代,现在是x世同堂。各分支系长者均参与了本次修谱事宜。
2.修谱有一个原则,即可以补叙、补遗、补新等,但不能对先人的修谱予以修改或评论,其目的是避免引起其支系后裔的异议,避免产生族群矛盾。
3.本次新修谱包括总目录、正文、后记总共xxxx字(标点符号在内),不包括书封计有xx幅照片、图片。
全谱用16开本印刷,共计xxx页(不包括所附空白页),共一卷。
此说明的目的是,一旦家谱遇到特别原因而破损,后人也能知道到底是部分散失还是大部散失。
【时氏家谱的修谱定义与内容结构】
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我x氏家族按始祖的习惯统称为家谱。
一部完整的家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的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可以了解到我x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我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我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婚配、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史、表、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史资料。
家谱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不局限于文字记录,将好图片、地图、照片、合影、遗像、正面肖像画纳入家谱,更能反应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并节省许多文字描述,成为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
据现代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家谱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尽管家谱有多种形式,其编纂内容有所不同,但其格式和重要内容大致相同,有章可循。
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中堂悬挂供后人供奉的、一目了然的图表式家谱。二者各有所长,我x氏家族采用二者并存用的传统习惯。图册家谱对逝者、健在人均有记载,由各支系长者珍藏,图表家谱只记载乘鹤之人供全族后裔供奉。
中堂又称堂幅,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其画幅既宽又长,主要悬挂在堂屋正中。 条幅与手卷:条幅宽度不及中堂的直幅书画,可卷可挂。手卷是把书画装裱成卷子形式,手卷有大有小,不可悬挂、只可展阅。
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缘径。
谱例又称凡例,是用条文形式来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 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继续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 谱论是先贤名儒阐述修谱方法及重要意义的谱说要点集锦,对修谱有重大指导意义,也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谱乃一家之史。我x氏家谱是系统记述我x氏血缘世系族人及其有关情况的历史图籍。x姓即是我族同宗共祖血缘关系的标识符号。我x氏家谱的基本内容有谱序、姓的起源、氏族世系图表、字辈谱、氏族文化(艺文、宗规、字据、服制、习俗与禁忌)、名人传记图说和后记等部分。 x氏祖训有曰: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故谱不可不修。望我后裔秉承遗训敬重修谱事宜,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进行自我约束,坚持伦理道德和优良传统,约定每15年周期续谱一次,不得中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我x氏家族的血缘关系和整体状况务求十分清晰地记载到家谱中。记载时须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简明扼要的记载同宗共祖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要点,记载各个支系家族子孙的世系传承状况。即使老的家族繁衍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演变之后,务求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记载清楚。
编写家谱要广泛收集资料,要从历史古书、现代各种媒体查阅本族古今各行各业的名人。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要翻阅各类史稿,查阅各种人物辞典。这些工作由修谱小组来负责完成。 各支系的族长要将x家修谱这一大事让各个家长知悉,并以户为单位按修谱要求的样表格式统计出来,务求真实,按时上报给修谱带头人,以便及时将原始资料汇总,以利顺利完成此次修谱大事。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家谱定稿后,书写或印制应选用质地良好的纸张或布料来制作,开本与图幅大小应适中并符合传统习惯,力求色彩永不掉色,以利珍藏并世代相传。 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人前,应对每部谱加以编号,并签收。 为寻根问祖,继往开来,家谱要妥善保管,永不失传,使之成为增强我x氏家族凝聚力的纽带之一。 由于受到xxx等因素的干扰,修谱事宜拖延,向祖宗致歉。
【时姓的起源】
【时姓的历史名人与典故】
【x姓的读音、写法与释义】
【“时”字的读音演变与成因分析】
族规与家训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教、家法、家礼、家典、家仪、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矩、规范等。 始祖曰: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和治家教子良策不行,要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族人和家人,启迪后人,维护族群、家庭团结和睦,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制秩序。因此,家训、族规是每次修谱的重要内容之一。
1.此次修谱我x氏家族成员仍一致秉承老祖宗的遗训,继续大力提倡:尊祖敬宗,睦族兴旺,诚实自信,与时俱进。
2.此次修谱我x氏家族成员仍一致遵守老祖宗的遗规:为保证我x氏家族健康繁衍,直系亲属五世之内的男女严禁通婚。(有家谱可查,这一严格族规已有xx多年历史且沿袭至今未变。)
3.我x氏家族的成人婚礼应坚持汉族人的婚礼习俗、典制。伴侣若来自少数民族者则不受此限。
4.我x氏家族的父系所生育子女从父姓。若从母姓、随继父姓、自行改姓将不受欢迎,即视为与本族脱离关系,后谱也不再记载。
5.坚持勤劳致富、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6.以身示范,合乎礼教,忠孝节义,孝敬赡养老人,尊敬长辈,教子成才,勤奋向上,知书达礼,报国尽忠。
7.尊重国法,礼仪廉耻,乐善好施,睦邻友好,家和万事兴。
8.历史在发展,族规也要与时俱进。本次修谱,对原有女儿不能继承、只有儿子继承父母遗产的习惯做法予以修改。现为:按照xxx继承法,本着男女平等的原则,只要尽到了赡养义务,子女均有权继承父母的财产,或在逯氏长者等人的调解下,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遗产继承问题。
9.出继子女的财产继承:按照继承法,继子女有权继承继父母的遗产,他人不能也无权剥夺或干涉。 10.关于墓地的问题:我x氏家族仍按老祖宗的习惯做法,各支系族人的长者在百年之后可以自由选择风水宝地入土为安,近亲属应参加祭礼。墓碑、墓志由直系子女撰文并自费负责设立,以示明志。墓志是介绍墓主的生平事迹的。逝者墓地所在地一般不在族谱中记载,由祖辈口传或由支系族人自行记载地名、方位、界址、墓图等。
11.祠堂是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祠堂属于族产,族人有维护管理之责。
据称时氏祠堂因为历史上的战乱原因毁于一旦,至今未建。供奉始祖之地是在本族长者的厅堂内。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所有的中国家谱中都有,也是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
世系图表能反映出一个宗支的迁徙、发展、沿袭、变化的总体情况。对于支系庞杂的大族、姓源不同的氏族,这部分非常重要。无论是采用苏洵、欧阳修式图谱,还是宝塔图、垂丝图、牒记式图谱,简而言之,世系表就是清楚、真实记载祖先后裔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易看易懂的图表,层序分明。即某人的所承世系,属于何代、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
又称作世序、排行、派行诗、派语、派引、行第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承蒙天地厚泽,我x氏宗族世代旺盛繁衍,心连心,根连根,根深叶茂,人才辈出,衣冠争荣。至今,本族x氏已繁衍到了xx代,排到了第x代是“x”字辈,第x代是“x”字辈,以此类推。望我后裔秉承祖训将下述辈分排字予以传承。
以上辈分排行诗登载了我x氏族人的排行字辈。虽然 辈份诗在家谱中所占的篇幅极小,但非常重要,这是我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能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称呼与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横向的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按年龄大小称呼的关系。
我时氏家族排行诗写就是很有讲究的:
1.为方便计算辈分,第一组诗采用的是五句四字诗,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第二组诗采用的是四句五字诗,又是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那么,继往开来的第三组诗则应采用四字五句诗写就,以此类推循环。
2.在写就排行诗时,要选择吉祥文字成诗,字字句句斟酌,力求完美,横看成诗,竖看成句,既上口又便于记忆。 我x氏家族男性成员的取名一般是三个字(乳名除外),即x+名字两个字,名字中其中定有一个字是表明其辈分的排行字,除姓必须放在第一位外,至于辈分排字在名字中的先后次序则由当代的族长与支系代表协商后决定,并周知大家。
我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采用的是垂丝图,其寓意为我世系子孙根深叶茂、垂柳丝丝,绵延不绝。 世系图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尊占一行,以此序列图解,清晰可考。 以下是我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
(此处将新的世系图补上) (作为家谱中必不可少的世系表,将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列表) 我时姓后裔人才辈出,自xxx成立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先后涌现出x名少将、x名厅级干部、x名县团处级干部,科级干部若干名...... ................(详文在此省略)
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 撰写家谱要着力写好名人传记以荣耀家族,对本族有名望、有功德人列传志行。对入谱人物,应如实摘用历史定论,但不要妄加评论。传记部分应有恩荣录行述,包括功绩、著述、成果、冠礼、褒奖、诏命、赐谕、告身、祭文等。主要记载县级以上政府及官员对家族成员的封赠、赐字、赐匾、赐诗、赐联、褒奖文字、奖励和表彰、重要荣誉称号与官阶、职称等内容。使后代明了其对国家、民族、社会、地方、家族的贡献,(对家族的贡献包括出资修建词堂、祖墓、修谱、修建马路、桥梁等。)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时氏家族的名人传记应包括女性内传和外传。 传记中可配有相关人物的画像或照片,让后代读来倍感亲切、生动。
其他家族成员则按世系图表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名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要简明扼要,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这一部分所占家谱的篇幅较大。
传记应真实,以直叙为主,用词朴实,溢美之词可摘自权威评价并注明出处或物证。
契据文约是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名迹录是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任宦记是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艺文是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书、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纂修、捐资人名录: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续后篇或称余庆录。是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写,寓意世系绵延不绝。
●氏族文化。包括族人的著述和受奖;先祖留下的遗迹;祖先们用的命名序,族规、族训等。并对中华传统美德赋以新的内容。
●领谱、修谱与捐款。修谱是族人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积善成德的好事,也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对后裔应负的责任,一定要敬重,还须族人捐款。修谱要选德高望重之长者作为领谱人,组织各支系长者共同参与,并指定执笔人一至两名,待初稿完成后再一起讨论协商,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定稿并付诸印刷或书写,分发给每个支系一本惠存。
●后记。这部分包括成书过程,需要进一步查询的问题,感谢对修谱有贡献的人等内容。 故居、村庄图:除记述居址迁徙,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筑物版图、描绘实状,有的还附有墓图与地理方位。因祖先相信风水,认为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阳宅、阴宅有很大关系,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审核:时礼震
来自:天心文档>《文字研究》
推一荐:发原创得奖金,“原创奖励计划”来了!
0条评论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家谱的体例(四)
有关家训、家范的制定,以著名的《颜氏家训》、《柳氏家训》、《告诸子书》、《劝亲睦》、《司马氏书仪》、《家训笔录》、《袁氏世古代...
杭嘉湖叶氏联谊会(筹) 答疑4
答:看懂家谱,先要看懂家谱体例,但多数人看家谱是想查看自己的来源,不看体例,那就直接查世系图。世系图会告诉你,世系所承、祖先生...
传统家谱的格式和内容
传统家谱的格式和内容。现代修谱一般称为xx家谱、xx宗谱、xx族谱,这是比较常见的。此外,古代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称呼,如xx渊源录、xx...
家谱应有哪些层次?
家谱是谱牒性文献,谱牒性文献有多种名称,包括家谱、族谱、宗谱、世谱等,但通常有家谱、族谱、宗谱三种称呼。“苏体”即仿照宋苏轼家...
看懂家谱,你需要了解这16点!
看懂家谱,你需要了解这16点!明清以来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1谱名。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堂号、几修等内容,如《...
如何写家谱
如何写家谱。一、关于^v^家谱^v^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三、现当代家...
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
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家谱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常见的悬挂式家谱,一种是装订成册的家谱,后者内容更为详细、全面。根据家谱记载材料的不同分成口头家谱(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家谱)、碑谱(刻...
中国家谱、族谱的起源
中国家谱、族谱的起源。新士族中的一些无耻的人,并不以家族列入士族为满足,仍然趋附旧士族的这种声望,想方设法同旧士族合族、通谱,追求旧士族社会身份高贵的虚荣。谱牒是适应世家大族式家族和门阀...
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
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3.修编家谱:修撰于不同时期的家谱,大多有固定的体例和格式,一般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遗像、恩荣录、先世考、族规家法、祠堂、五服...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家谱示例篇二
用图的形式,以家庭为单位,按照不同的世辈自上而下排列,每个姓名下方可记录出生年月、职务职称、功绩等基本资料。此形式简洁明了,便于阅读查看。
来自:飞燕图书馆673>《生活》
推一荐:发原创得奖金,“原创奖励计划”来了!
0条评论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家谱知识】九种常见的家谱格式
【家谱知识】九种常见的家谱格式。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欧阳修和苏洵创立的五世图式小宗谱法...
谱牒版式概述
谱牒版式概述 中国的谱牒通常称为家谱、族谱、 宗谱,或单称为谱,有的只记录某一支系某一家族的又称为家乘、家牒、支谱、房谱、祠谱...
家谱编纂概论
3.宋代家谱“五世谱图法”:欧阳修 《欧阳氏谱图》 和苏洵 《苏氏族谱》中国家谱的谱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由先秦以前谱无定式,到司马迁首创的简单图列式,再到班固的四世一转式,再到南北朝时期...
常见的六种家谱样式及特点,你最喜爱哪一种
“ 中国家谱的谱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一步一步走向完善,直至今天家谱的编撰体例发展出了六种比较常见的家谱样本”宋仁宗统治年间,为了...
普通人家如何修家谱?
普通人家如何修家谱?如下图四、苏洵式苏洵式家谱格式又称垂珠体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在宋仁宗至和年间编修本族《苏氏族谱》创立的。本...
家谱的体例(一)
家谱的体例(一)家谱体例是家谱有机整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表现家谱基本面貌、体现家谱风格特征的体制形式。家谱的体例,是...
在农村编写家谱时,家谱中世系怎么排列?用什么格式编写最好?
在农村编写家谱时,家谱中世系怎么排列?世系是家谱中的主要内容,通过世系表,一姓家族世代相传的血脉关系一目了然。农村编写家谱时,...
家谱格式
家谱格式 ---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
略论家谱体例
略论家谱体例。传统家谱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若想知道谱中世系代数、昭穆、名讳,一看此图,便一目了然;第二部分是家谱正...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家谱示例篇三
谱 序
泱泱华夏、民族之源、文明昌盛。施甸县何元大山罗玉甲世系家族之木、枝繁叶茂,溯源源远。
缅怀先人、追远祖德、秉承先祖传统、继承家业、传承家规、以励后人,实为族人之众望。
而今,族人户户人丁兴旺,四方散落,为以防后世之人随年岁久远,相遇不相识,相识不相知、相知而长幼不分、辈分难辨;虽一本之亲,却难究同本之源,而今编撰家谱,上以敬宗,下以规族。将家史整理成文、图,以便后人考究追远。
家人编撰家谱心切,追远祖德心意之诚,特托付于我写谱,以弥补家族无谱之憾,以慰藉家人寻根之情,以报先祖血脉之缘,以感召亲人念祖之心。使其家风祖德流芳后世,鞭策后代,不忘根本,继往开来,发扬祖上传统,开创未来之辉煌,以此报水源木本之恩泽,是为序也。
虽我写谱心意之诚,可谓尽心尽力,可写谱实为首次,加之因考究家族史需要进行大量文字实物及其书刊
史料等的收集甄别,因时间不够,实地考究走访不广、不透,叙写不全、不真、不妥、不实,错误在所难免,特敬请知情人士及长辈、族人、后人加以考究、修编、斧正,我不甚感激。
尤其是在整理叙写《谱论》、及《族源探究》章节中我倍感写谱责任之重大,哪里是我先祖的发脉地?我既怕写谱把无关内容牵强附会进去、把家史写得云里来雾里去而使后人一片迷茫,又怕相关家史的文献资料搜集得不够,只言片语云云毫无写谱的价值及意义。所以,在撰编过程中,我把与本族相关的历史文化、祖上口传相近的文史资料、传说、他族家谱、选择性整理于本家谱中,以便为后人考证、探究族源家史提供研究的线索及方向。先祖祖籍是否真正为今江西省,何时入滇?族别原先是否为真正的少数民族彝族?传说中由江西带来葬于大山大寨子村东头的祖人骨灰始末缘由,及族人丧生持续12年之久的乌土寨打城墙乱战内幕疑问一直困扰着后人心思。
家谱示例篇四
后记该记录哪些内容?
写后记的人,不一定非要对你族过往修谱过程有所了解,但一定要对此次整个修谱过程全面了解。就是从修谱开始启动之时到整个修谱过程结束都清楚,才能准确记录,并且有感而发。这点非常重要。了解了整个过程后,你才能知道修谱过程中做过哪些事,其中有哪些艰辛、哪些曲折、哪些事让你久久难忘、哪些人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哪些东西让你愤慨,哪些感想让你觉得应该留给子孙。等等。
其实,每一次修谱,都会经历过很多不同人和不同事,有好也有坏,有赞美也有谩骂,有支持也有反对。不光是修谱负责人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参与修谱人都会有各自的感受。这些都可以成为你写后记的素材。还是那句话,越曲折的过程,越容易写出好文章,曲折本身就充满戏曲要素。
因为都是你亲身经历的,这些能触发你内心的东西,其实也是整个修谱过程的重点。不管是人还是事,都值得你用后记记录下来。
后记要用怎么的时间顺序?
后记的顺序,按事件主次这个顺序。这个怎么理解呢?修谱中事件是有大小区别的。因为修谱中有几个关键要素:一:组织修谱的成员。二、给整个修谱资金极大支持。三、修谱重要决策。这就是顺序。因为这几个要素是完成修谱最核心的成因。写文章的时候,再在其中按时间顺序来记录,后记就有重点以及次重点了。文章也就清晰有章法。
后记用什么写作体裁?
家谱示例篇五
1、掌握“次”、“修”、“与”、“因”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准备高雅的古琴、古筝曲《高山流水》配乐诵读。
2、通过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
(一)作家作品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2.关于王羲之的逸闻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山东临沂)人。著名书法家,亦能诗文。郗鉴派人到丞相王导家造女婿,王家子弟知道后都显得拘谨,只有王多之坦腹躺在东床上,毫不在意,于是被选中。《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王羲之曾看到一个老大娘卖竹扇,就在竹扇上写了五个字。结果扇价骤增,人人争买。过了几日,老大娘又拿扇来,王羲之笑而不答。《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王羲之曾写《黄庭经》,换取山阴道士的好鹅。何法盛《晋中兴书》:“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按,《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写的是《道德经》。
有人把王羲之《兰亭集序》比作石崇《金谷诗序》,又把他与石崇并论。王听说后颇有喜色。《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
王羲之和谢安共登冶城,王举夏禹王和周文王的勤于政务,批评当世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谢却有高世之志,反对其说,认为秦二世而亡,并非清谈所致。
许询就宿于丹阳尹刘候处,床帐新丽,饮食丰美。刘、许两位名士乐此安逸,言语中俗情流露。王羲之讥讽说:“如果上古高士巢、许通稷、契,当不会有此类话。”二人听了都有愧色。
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后对哀乐很敏感,与亲友别,常数日不快。羲之谓人至晚年,自然如此,正要靠音乐陶冶性情。《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王徽之放达不羁,在官而不理政务。有次桓冲叫他料理官务,他却拿着药悠闲地看西山云气。
王徽之非常喜爱竹子,以至认为不能一天没有此君。《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简傲》亦载:“王子猷爱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工书法,尤以行草擅名。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亦能诗文。王献之死,其兄王徽之去吊丧,取献之琴弹,因悲伤而弦不中调,便将琴摔在地上,叹息“人琴俱亡”,不久亦病死。《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索好琴,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二)背景资料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一篇“兴于诗叙”的妙文。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写得既遒媚,又飘逸,各个字势纵横变化,如花乱飞,但转左侧右,无一处相抵触,好比以线穿珠,大小参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别是「之」字,写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样子,达到艺术的多样与统一。
王羲之写这篇叙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怀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汉武帝行幸河东,中流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叙在与吴质等人宴乐之后:“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西晋石崇《金谷诗叙》亦在与众人宴乐之后说:“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可见从汉魏以来,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分离诀别更容易使人伤怀!再说相聚是困难的、短暂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长久的。本来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
(三)关于文体特点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都有一种叫作“序”的文章,比如描述文人雅集的《兰亭集序》、记述高阁盛宴的《滕王阁序》、自勉励人的《送东阳马生序》、交待写作因由的《〈呐喊〉自序》,等等。
序,到底是一种什么文体呢?它又有哪些种类和特点呢?
现代人所说的序,是一种写在书或诗文前面、申述其写作因由、内容、体例等事项的应用文体,也写作“叙”或“绪”。上文所举的《〈呐喊〉自序》以及本文后面所附的张岱年先生的序都属于这一类。
可是,古代的情况和现在有所不同,古人所说的序包含的意思比今天要丰富得多。
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序,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开其滥觞。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有《叙传》、扬雄的《法言》中有《言序》。早期的序并不都写在文章的前面,而是单篇文章序于前,整部书则序于后,直到梁代萧统《昭明文选》等书才把序一律放在了前面,后面类似序的文章称作“后序”或“跋”。
在序的家族中还有“小序”、“引”等变体。所谓“小序”就是诗文前叙述感兴或缘起的短序。明代人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中说:“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对大序而名之也。”“引”也是一种简短的序,《文体明辨》中解释说,“唐以后始有此体,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柳宗元曾作过《霹雳琴赞引》的文章。
跋,也称“题跋”、“跋尾”或“书后”。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跋出现于唐代,时称“题某后”或“读某”,如李翱的《题燕太子丹后》、韩愈的《读荀子》。欧阳修最早称这种文章为跋,其《集古录》有“跋尾”若干篇,附在他珍藏的碑文之后。
赠序,是一种与序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很大不同的一种散文,它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以述友谊、叙交游、道惜别为主的文辞。就起源而言,赠序是由诗文之序演化而来的,古人饯别时,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但,清代的姚鼐认为赠序类者,乃“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之意,所以在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中单独列出“赠序”一类。赠序晋代已有,如傅玄的《赠扶风马钧序》、潘尼的《赠李二郎诗序》等,唐代赠序最为兴盛。对广大的中学同学来说,最熟悉的赠序是明代宋濂所作的《送东阳马生序》。
另外,还有一个看似与序跋之序有关,实则毫无干系的名词——序论。序论不是文体,而是议论文开头的提出问题部分。它和本论、结论构成议论文的基本框架。
(四)有关文化常识
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修禊:古代的一种风俗。于三月第一个巳日(上巳日)欢聚水滨,歌舞娱神,祈祷幸福,消除“妖邪”。到了王羲之生活的时代,许多文人名士借此机会,歌舞欢宴,游春享乐。禊,祭祀的礼节。
彭殇:指生命的长短。彭,彭祖,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
含活用词句:“映带左右”、“一觞一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会稽:郡名,今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一代地方。
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其中有些词语今天已经发展成了成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游目骋怀、世殊事异、感慨系之、放浪形骸。
(一)通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导入课文。
1、你知道王羲之是在什么状态下创作出《兰亭集序》的吗?
2、由书法美来领略文采美。
(二)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1、朗读
(三)配乐,古琴曲《高山流水》。教师范读。
1、提出思考题:分别用一个字(词)来概括每段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播放录音带。
(四)揣摩鉴赏文本
1、第一段可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可在文字中寻找)
明确:乐
2、哪些东西信可“乐”呢?
明确:景——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山)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水)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
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事——雅—一觞一咏
3、联想、比较、拓展:
①引入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②两人同写暮春江南,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丘迟之景,勃勃生机,活泼热烈。意在唤起身处北方的陈伯之的思乡之情;羲之之景,清俊高雅,有超凡脱俗之韵。
③讲到“人贤”,引入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在表明,美景配贤人(赏心悦目,良辰美景)。
4、学生试背第一段,教师示范背诵
5、朗读第2段,用哪一个词概括本段?
明确:痛
6、“痛”在何处?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谈玄悟道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归隐山林情随事迁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
7、引入范仲淹《岳阳楼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比较他们的精神境界。
8、学生试背第二段,教师示范背诵。
9、学生朗读第三段,用一个词概括本段:
明确:悟
明确: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否定“老庄”的背后是对人生的肯定(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是有所作为的)
11、学生试背,教师示范背诵。
(五)基础知识(字词)的教学穿插在文本鉴赏之中,但可注意让学生联想旧知识,阅读工具书。如:
修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茂林修竹《兰亭集序》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因因利乘便《过秦论》
因河为池《过秦论》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因寄所托《兰亭集序》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核舟记》
现在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陋就简,因材施教等。
(六)听录音:
1、再次体会文本内容
2、配乐,同学们边读边背课文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乐人贤
痛或取诸怀抱……(谈玄悟道)
或因势所托……(归隐山林)终期于尽
悟一死生……
齐彭殇……
1、根据示范整理总结有关文言词语:与、次、期、临、致、或、
2、背诵课文
名句默写检查设计:
①写出《兰亭集序》中写景的短语
②《兰亭集序》中道出古今人们普遍共同感受的句子
家谱示例篇六
各位来宾、各位长辈、各位族亲: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举行盛大仪式,祭告皇天厚土、列祖列宗,为xxxx支脉重修族谱。
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水流千里不舍其源,树高万丈不离其根。我xxx氏家族源远流长,历史上出了不少成功人士。饮水思源,叶落归根,寻根访祖,承继发扬祖业,是我xxxx氏后裔之传统美德。修族谱、立排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正本清源,尊祖敬宗,使长幼有序、尊卑有份;是为了追念先人创业之艰辛,弘扬先人优秀文化和精神传承,加强道德教育,建设和谐家园;是为了加强族人间的联系沟通,增进情谊,增强团结,共同发展;更是为了使我xxx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枝繁叶茂!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我自己,向倡导发起重修族谱事宜并付出辛勤劳动的会长xxx,副会长xxx、xxx、xxx及理事会各成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对社会贤达及各位师傅的指导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关心理解和大力支持这项工作的各位族亲表示忠心的感谢!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一个家族的传家宝,是子子孙孙的根系所在,是维系家族和睦的纽带。本次我族重修族谱,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心血,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大团圆、大聚会,能在思想、精神和感情上进一步唇齿相依、水乳交融,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加强交流,促进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同心同德,精诚协作,续写我族的绵绣篇章,共创xxx氏后裔的现代辉煌。我坚信,全体族亲有志气、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必将大有作为!
在此,我们祈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祈愿我们xxx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祈愿各族亲全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
家谱示例篇七
家谱?是什么?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后来在妈妈的引导下,我才略知一二,我就简单来介绍一下我家的三代家谱。
爷爷:有七位兄弟姐妹,排行老三,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舟山渔民,爷爷是家里最宠我的人,只要是我需要的任何东西,他都会尽力满足我,在我心里爷爷还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每每看到街上乞讨的老人或者是残疾人,爷爷都会给他们钱。
奶奶:有三位兄弟姐妹,排行老大,她是一位勤劳、爱干净的人,家里零零散散的东西,奶奶都要把它们摆放得整整齐齐,角角落落的灰尘都要擦得干干净净。她还喜欢做各种各样的美食,但是我的奶奶比较爱唠叨,每每我把东西弄乱了,奶奶就会在我耳边唠叨,要我做一个爱干净的孩子。
爸爸:是一个胖胖的人,正好符合他的生肖猪。我的爸爸在学习方面对我特别严厉,可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吧,每每我做得不好的时候,他就会骂我,甚至打我,但我一点也不讨厌他,因为我知道爸爸付出的一切都是为我着想。
妈妈:是一位年轻、漂亮,又勤劳、助人为乐的人,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手牵手地走在路上,一位老奶奶的购物袋破了,里面零零碎碎的东西撒了一地,妈妈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袋子递给了老奶奶,并帮她把东西捡进新的袋子,妈妈还经常教导我要有爱心,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我们学过的名言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我:是一个粗心的马大哈,做任何事情总是丢三落四、拖拖拉拉、注意力集中不到三秒的一个人,但我也有好的一面热情好客、助人为乐、善于交友。
这大概就是我心中的三代家谱。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一直在爱中成长。
家谱示例篇八
上联:元吉光耀在上;下联:福禄繁荣来成。
上联:宗功丕着钟麟趾;下联:祖泽长绵起凤毛。
上联:一脉源流先世泽;下联:满堂酝酿太和春。
上联:敬恭诚则笃其庆;下联:昭格明戴赐之光。
上联:泽及后裔典万古;下联:姻怡乡党俎千秋。
上联:保民子而民欢乐;下联:宁尔裔则尔炽昌。
上联:聪听祖考之懿德;下联:思贻父母以令名。
上联:惟籍葵忱修俎豆;下联:敢凭明德荐馨香。
上联:乃圣乃神监有赫;下联:维宗维袒启无疆。
上联:匡扶民物昭千古;下联:燮理阴阳障一方。
上联:祖功宗德流芳远;下联:子孝孙贤世泽长。
上联:雨顺风调四时无害;下联: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上联:必有丰年人耕禹甸;下联: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家谱示例篇九
在延令陈氏敦行堂祭祖暨续修宗谱颁谱庆典上的发言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大家上午好!
我是x字辈第xx世xxx,在xx世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编委会的前辈和倡议、关心、支持修谱工作的所有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发展,我们敦行堂陈氏宗亲流动性非常大,有些宗亲可能已迁徙至千里、万里之外了,编修家谱意义重大。
家谱具有传承文明、正史补正、宣扬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观本族,一世祖请于朝而作家谱,宋高宗赐金钱谱,并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动。史臣汪藻承圣上之命在族谱序中写到“家声四锐,赫赫播扬,世不乏人”使我等众后生深受鼓舞。序文我不一一宣读了,总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xxx先生说过:“由于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当加以发扬和利用。”
我想,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陈氏族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祖辈辈将家谱的缮修工作延续到了今天,并以此来教育后代铭记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亲缘。缮谱、修谱、续谱,彰显的正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族风、激励后人的思想和精神。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家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作为陈氏后辈和所有前辈一样,我热切期望全族宗亲人同努力,把我们的家谱、家族发扬光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族人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动力。有宗亲曾提议修建陈氏宗祠,我本人非常赞成,并愿力尽所能予以支持。为了更好地推动今后宗祠修建、宗亲联系及与其它堂号陈氏或其它姓氏宗族交流,建议本次会议就成立“敦行堂宗亲联席会秘书处”予以讨论。希望各地敦行堂陈氏后裔在今后要加强联系、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为弘扬陈氏家族的优良族风不断努力,为当地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家族繁荣富强,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幸福安康!谢谢!
家谱示例篇十
一、姓氏源流
袁(yu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帝周代陈国始君胡公满裔孙诸之后,以祖名字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唐书·宰相世系表》、《明方九灵序四明姓氏谱图》等所载,袁姓出自妫姓,帝舜之裔,周时陈国始君胡公满之十一世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从齐桓公盟会,赐邑阳夏(故城在今河南省太康),以祖父名字为姓(因古时爰、袁、辕相同),称为袁氏。据《袁枢年谱》载:“袁通爰、辕、榬、溒、援,一姓六字五族之异。”
2、出自妫姓,与上同源,以祖上称号为氏。袁姓的另一说涛涂字仲,谥号宣,时人称之为袁宣仲,其裔孙告,秦末时避难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祖上称号为姓,称为袁氏。由于“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的古义是相通的,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这就是《袁枢年谱》上所谓的“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3、出自其他少数民族有袁姓。如满、蒙、回、土家、彝、瑶、白、朝^v^等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袁涛涂。以妫为姓的后裔,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胡公满,妫满其孙靖伯庚,靖伯庚第九世孙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爰”为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爰”和“袁”在古时通用,爰氏亦为袁氏。又因上古时爰又写作“辕、溒、榬、援”等字,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涛涂的后代世居阳夏,秦末年,传至辕颇裔孙辕告又避难徙居河洛之间,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这样袁涛涂就成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家谱示例篇十一
家谱序言是家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需要解释很多问题,一个没有序言的家谱显然是不完整的。那么今天我们通过构建这个家谱序言专题,来向大家介绍各式各样的各个姓氏的家谱序言,希望给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
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①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②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xxx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③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④修谱贡献:***为本次修谱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⑤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⑥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当然不同的修谱人有不同的思想,有的人喜欢用文言文,以此表达对祖先的尊敬。也有人喜欢用白话文,目的则是让后人容易理解,不造成歧义。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其作用和意义。这里我们推荐大家使用白话文来写家谱序言。
范文如下:
王氏家谱重修家谱序言
盖闻“仑公注史记,以褒扬功臣,孔氏兴家谱,以追颂祖先,此先贤之功,世世代代而得显,祖宗之恩,子子孙孙相继而无忘焉。”是以我族自洪武迁民以来,原期即有家谱留传于后,惜遗失代远,无可追稽,幸而自廷器公以下,名字虽然紊乱,辈次因循依然当遵老年人建立家谱的意愿,即着手反复查对详加搜索。一九五一年重新建起家谱,又制订了十个排行字,即是:新、作、献、景、清、成、培、增、泽、明,从此支门清,辈次明,祖宗显,后代起名因循有章,此虽不可遗我湮没追亲之责,亦可弥我遗弃先祖之罪。
当修订家谱八部,分送两村珍藏,迄今相去仅三十一年,由于文化革命十年不安,追宗祭祖之道湮没不彰,人情淡漠,宗族涣散,九族不亲,子不知父名者,大有其人,虽知祖明者,寥而无几,各门宗牌过半遗弃,甚者投入灰烬,八部家谱尚存无几,形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不叹哉。
噫:昔轩辕制衣冠以载史册,神农教稼穑而载书籍,三皇之德,千古而尤显,舜尧之恩,至今而昭彰,况生我父母,养我祖先,宁可忍予湮没不彰,祖先遗弃家谱至此而頺废哉。现以我族八部家谱损失不全,内容还欠完善,后代子孙待要入谱,重续家谱之举迫不容辞。
幸于一九八二年,国家安定,喜庆丰收,民富国强,百废俱兴,遵老爱幼之道又兴追宗念祖之风也,萌我族老人重续家谱宿愿,油然同声,再三商讨由丙仁、鸿禧二公亲自动笔,四处通信,着手整理,即反复查对依次增添详加批注,半年余整理就诸,这次又交我来汇编,奈我忙于医务雇及弗暇,又念我先祖之德,情不容辞,责无旁待,真使我欲进不得,欲罢不能,不得已改敢当重任,即着手整理阅而再三,反复举棋,凡男娶女适功显事绩,生亡时日,坟向墓址,无不尽量搜集,册补了原来的原本之不足,又完善了个人简史,见以原本按始祖传世次第、排号、支门、辈次,虽已分明,然若欲查我门系者,混如云天一色,漫无边迹,因我族人口繁众,支门岐多,不画以图其支门难明,辈次难分,此次又绘制了支门系统图,如百川之汇海,万脉之归宗,纲举目张,使湮者明,遗者见,支门连接辈次洞沏,一翻阅支门条然详显在目,凡欲追溯祖先,查考门次,研究祖先者,无不开卷可得矣。
又增添了一篇我族迁居家史传略,俾后代子子孙孙知其木本,水源血肉联系和历次灾荒,祖先所承受之惨景,又将历代散迁者,汇集为散迁简易录,触目可知血肉亲族,散居概况。一年余大功告竣,其中有外出久远和家失掉联系和个人简史无人供述者,恕我遗漏不录,又念及我族各地散居年湮代远,亲族联系恐其蒂落瓜离,所以此次重续广印三十余部分送各地俾尔后代子子孙孙对谱认亲,继传百世,此是我辈之予望也,是为序。
公元一九八二年
家谱示例篇十二
在延令陈氏敦行堂祭祖暨续修宗谱颁谱庆典上的发言 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字辈第33世孙陈凯,在33世孙中本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编委会的前辈和倡议、关心、支持修谱工作的所有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发展,我们敦行堂陈氏宗亲流动性非常大,有些宗亲可能已迁徙至千里、万里之外了,编修家谱意义重大。
家谱具有传承文明、正史补正、宣扬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观本族,一世祖请于朝而作家谱,宋高宗赐金钱谱,并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动。史臣汪藻承圣上之命在族谱序中写到“家声四锐,赫赫播扬,世不乏人”使我等众后生深受鼓舞。序文我不一一宣读了,总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xxx先生说过:“由于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当加以发扬和利用。”
我想,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陈氏族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祖辈辈将家谱的缮修工作延续到了今天,并以此来教育后代铭记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亲缘。缮谱、修谱、续谱,彰显的正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族风、激励后人的思想和精神。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家族振
家谱示例篇十三
家谱,是民族走向文明和繁荣的象征。
家谱,是国家不断强盛和兴旺的标志。
因为,有家族才有民族,有民族才有国家。如果家不能成为族,国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血脉。所以,理顺家族脉络,探寻家族根源,发展家族文化,是一件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要发家兴国,首要的是要研究家族历史,编写家庭族谱,构建和谐家族关系,促进国家不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以,历朝历代的先祖们,在国泰民安、中兴鼎盛时期,都倾其所有、群策群力,编写好自己的家谱。
家谱是家族发展流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家族岁月足迹的历史刻记。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不知父母”的原始愚昧时期已经过去了,掀开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崭新篇章。因而,姓氏兴起了,家族兴起了,家族发展的漫长历程就被记载下来了,因而成为一个家族斑斓的历史典籍。
家谱是子孙学习的最好教科书。一般来说,家谱都记载了先祖们生产、生活、迁徙等最大事件,特别是先祖们为了自己家族生存发展而形成的奋斗精神和自我品格塑造精神,是后人们不可多得的直接范本。在一般的家谱里,有社会名流的详细记录,也有家族败类的真实记载,为子孙后代做人、做事提供了最鲜活的教育材料。
家谱是国史方志的最好补充。国史是一国之史,方志是一方之史,记载的都是国家和地方的大事、概事以及一种发展流程趋势,没有平凡人、平凡事的记载。然而,各族各房的家谱,就很好地弥补了国家历史、地方志书这一天然性的空白。因为家谱,可以细致地记录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生命流程,包括个人的出生、成长、业绩、死亡、墓葬等等,是最完整、最真实、最细腻的人类活动的历史书卷。
家谱是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阶梯。家谱可以很直接地反映族内人与人之间、族外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伦理关系,为人们的各种交往,特别是爱情、婚姻、家庭交往提供了很好的伦理世系图,避免了许多不健康、不道德、不科学行为的发生。现今的高速发展社会,人们迁居的机会多,流动的节奏快,不按照派序取单名的多,族人互相不认识的多。如果没有家谱,人们只知姓而不知族,更不知辈份,很容易在伦理道德上出现失误,给社会和家族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当然,编写家谱要破除封建的宗法观念和迷信思想,要对历史负责,对子孙负责,对社会负责,绝不能把编写家谱作为积聚宗族势力、宣扬房头霸业、美化家族历史的卑劣手段,更不能把家谱作为传播封建迷信思想和精神污染的工具。
现在,中国正在迈向小康社会,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最需求的是精神文化生活,是认祖归宗的传统文化素养,因而全国各地都在收集资料,编写家谱,弘扬家族文化和民族文化,这是一件值得庆幸和十分有价值的好事。但是,一定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目光和手法,站在中华民族50厚重的大幕下,才能编写出符合历史真实而又独具家族个性的家谱,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家族文明、人类进步,才能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更加秀美光艳。
家谱示例篇十四
名称:周氏家族
人口:四人
成员简介:
周××:父亲,年龄:40,职业:名义上的一家之主。优点:乐于对他人进行无偿指导。缺点:有时不懂装懂,以致孩子们误入歧途;看球时总爱一惊一乍的,搞得家人精神紧张;观棋时,常忍不住寂寞,手脚并上给对弈双方出谋划策,引来白眼乱飞……此人缺点种类繁多,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田××:母亲,年龄:保密;职业:家庭会计师兼管掌大勺的炊事班长(实则如假包换的一家之主)。优点:多年“基层工作”从无怨言。缺点:喜欢独断专行。最爱在家里使用的句子是:“这袋牛奶你必须喝完,否则……”(据长期观察,其实是怕牛奶放坏。)“由于你的恶劣表现,你这个星期的零用钱全部扣完!”(然后一分不落地列入自己的化妆品清单中。)
周××:本人,年龄:前几年还过儿童节;职业:听老师罗嗦而不敢表示反感的“忍者”。优点:不计其数,限于篇幅,无法展开,敬请谅解。缺点:目前还没有发现,不过私下里认为,没有缺点是我最大的缺点――太完美。(再说多就有自吹的嫌疑了。)
周××:比我小的同辈男性;年龄:气死他也赶不上我。优点:与本人相反,浑身上下没有哪一点值得欣赏,谁要欣赏他肯定要后悔一辈子。缺点:限于篇幅,略举几例:喜欢每天傻头傻脑地写那些永远也写不完的叫做“作业”的东西;不会花钱,一块钱能在身上装一个星期愣没办法花掉;对了,还有――每天拿自来水去折磨我家花盆里的花……
不跟他们一般见识,背地里是不能说别人坏话的――这是我一贯的做人准则。
(本文纯属写实,如有雷同,不无可能。)
家谱示例篇十五
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字辈第33世孙陈凯,在33世孙中本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编委会的前辈和倡议、关心、支持修谱工作的所有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发展,我们敦行堂陈氏宗亲流动性非常大,有些宗亲可能已迁徙至千里、万里之外了,编修家谱意义重大。
家谱具有传承文明、正史补正、宣扬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观本族,一世祖请于朝而作家谱,宋高宗赐金钱谱,并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动。史臣汪藻承圣上之命在族谱序中写到“家声四锐,赫赫播扬,世不乏人”使我等众后生深受鼓舞。序文我不一一宣读了,总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v^先生说过:“由于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当加以发扬和利用。”
我想,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陈氏族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祖辈辈将家谱的缮修工作延续到了今天,并以此来教育后代铭记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亲缘。缮谱、修谱、续谱,彰显的正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族风、激励后人的思想和精神。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家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作为陈氏后辈和所有前辈一样,我热切期望全族宗亲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家谱、家族发扬光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族人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动力。有宗亲曾提议修建陈氏宗祠,我本人非常赞成,并愿力尽所能予以支持。为了更好地推动今后宗祠修建、宗亲联系及与其它堂号陈氏或其它姓氏宗族交流,建议本次会议就成立“敦行堂宗亲联席会秘书处”予以讨论。希望各地敦行堂陈氏后裔在今后要加强联系、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为弘扬陈氏家族的优良族风不断努力,为当地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家族繁荣富强,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幸福安康! 谢谢!
家谱示例篇十六
一样平常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
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
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二、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肯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三、谱例
又称凡例,重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方式。一样平常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必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四、谱论
很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珍贵资料。
五、恩荣录
重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笔墨等。以表现和夸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赞誉,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六、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紧张人物的图像资料,一样平常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七、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重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八、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订的、用以束缚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紧张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许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九、世系、世传
记载始祖至撰修该谱时本家族各世代成员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后代、葬地等,是家谱中最紧张最本质的内容。每每占到一部家谱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寻根的重要依据。
十、传记
又称行状、行述等,记载家族中紧张人物,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重要事迹。十一、族产
家族集体财产,如坟地、祀田、义庄、学田、山林、房屋等数量、位置以及管理办法。十二、契约
登载与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宗族内部关于承嗣、分家等契约,卖买地步、房屋、邻里纠纷等文据。十三、坟墓
包括墓图、坟向(如乾山坤向),祖坟、各支派坟的地理位置,便于后人祭祖扫墓,“不忘祖先”。十四、艺文
收录族人著述、诗词、奏疏等。十五、字辈、排行、行第
记载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十六、领谱字号
家谱严禁公开,内部发行,印数按家族房数决定,多余一二部存放祠堂。家谱示例篇十七
袁晓冬 袁高明 袁毅晨 袁亚鑫 袁朝鑫 袁潞 袁逸晨 袁仪晨
袁义晨 袁卫萌 袁翌晨 袁立群 袁涌强 袁颢珉 袁爱时 袁昊琛
袁昊辰 袁仲舟 袁鑫杰 袁晟宇 袁宇晨 袁晨宇 袁亦晨 袁铮
袁奕晨 袁志伟 袁子漓 袁红岩 袁波波 袁华琛 袁骊晨 袁鹦晨
袁滦晨 袁灏晨 袁蚌晨 袁欢晨 袁显晨 袁怀晨 袁谱晨 袁穗晨
袁泽晨 袁兴晨 袁汉晨 袁福晨 袁云晨 袁会晨 袁八晨 袁品晨
袁雨晨 袁贝晨 袁名晨 袁文晨 袁三晨 袁洋晨 袁一晨 袁骥晨
袁骥辰 袁滦辰 袁灏辰 袁鹦辰 袁雳辰 袁骊辰 袁麟辰 袁欢辰
袁鹤辰 袁秉辰 袁合辰 袁田辰 袁文辰 袁子辰 袁卜辰 袁一辰
美辰 袁士辰 袁世辰 袁洋辰 袁繁辰 袁浩辰 袁铭辰 袁博辰
袁诗辰 袁华辰 袁福辰 袁仕宁 袁孝辰 袁本辰 袁家辰 袁佳辰
袁嘉辰 袁嘉晨 袁嘉陈 袁豫陈 袁豫辰 袁少辰 袁宇辰 袁雨辰
袁玉晨 袁与晨 袁与陈 袁凯汶
家谱示例篇十八
亲爱的家族同胞们:
大家好!
我先祖自xx末由...迁居xx,经朝历代,距今已有...年历史。此刻欣逢盛世,政通人和,x氏族人子孙兴旺,人才辈出。
然而人之有本、水之有源、木之有根,饮水思源,尊宗念祖是我们共同的心声,为及时修整家谱,恐年远代湮,后人欲识水源木本之谊、昭穆宗支之别,且不可得。前些时日,家族乡绅执事多方努力,发掘、整理出珍贵的x氏古碑10余块,并举行了隆重的立碑祭祖仪式,在方圆乡邻引起较大影响。
目前根据碑文、入谱登记正在开展家谱修编工作,我们这次编谱与时俱进,摒弃了旧时家谱“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把x氏姑娘及男性的配偶全部堂堂正正列入了世系表,并作详述。还将按照世系概况、世系图、世系表、艺文志等篇目精心设置体例。根据众多族人提议,理事会决定修谱的同时在立碑处修建x氏祠堂,以此作为x氏族人崇宗祀祖,垂教训导、商谈族事之基地,这将是x氏家族礼貌友孝,兴旺发达的象征,也是庇佑家族鼎盛、促进亲宗睦祖,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业。
拟修建祠堂东西长xx米,南北宽x米,坐北朝南,带有小院大门。目前修建一座上档次的古建式祠堂造价在xx万元左右,就是按最低标准修建一座简单的祠堂,加上院墙、地面,预算也在xx万元左右,为表达众族人之孝意,在家的族人每户集资...元不等,会长...个人捐资x万元,但除去修谱费用,缺口仍然很大。鉴于此,理事会决定特向在外工作、经商、事业有成的x氏众位后裔发出倡议:
为振兴家族事业,光宗耀祖,期望各位x氏宗亲贤达、男女长幼,慷慨解囊,踊跃捐款。目前,我族续谱建祠的大幕已经拉开,在这个舞台上,人人是主角,让我们群策群力,以进取之志,奉献之心,务实之风,把这项追本溯源,弘扬祖德,凝聚族亲,激励后人的大事做实做好。我们将汇聚各方之力,根据捐款数额确定建祠堂标准,力争让x氏宗祠早日开工,使先祖早日安卧于华堂,了却x氏裔孙崇宗敬祖之心愿!
从即日起理事会理解认捐,捐款数额根据个人本事及心愿多少不拘,所有捐款数额在...元以上者,将在祠堂功德碑及家谱上镌刻芳名,以彰其德。捐款到帐将开具收据,并由专门的会计、出纳统收统付,账目公开,严格管理,欢迎各地宗亲监督审查。请各位捐款人汇款后务必经过电话告知已捐款项,以作第三方核实、监督。
多谢大家!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家谱示例篇十九
作为一个家族,就应该有自己的家谱,就好象一个国家应该有自己的史志一样。国不可一日无史,家族岂能一世无谱?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它的发展史,历史记录下氏族、国家、人类的繁衍生息过程。家庭是家族的细胞,家族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个家族繁衍、迁徙、生息的历史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史。纂修
迟仁距今已越3000年,人口繁衍越来越多。原于漫长的历史演变,朝代更迭,我迟氏后裔相当多的族众前前后后相继离开故里,奔徙他乡而定居。形成了支支派派的流寓户。据史料记载,其最早的发祥地应在盘庚迁前之旧都——奄(曲阜)、盘庚迁后之新都——殷(安阳)一带。历商周之时光飞逝,xxx更迭,迟姓渐离开祖居之地,播迁他乡。
《汉书·王莽传》中载有:“平原女子迟昭平,……”,表明在两汉之交已有迟姓落籍平原郡,平原之故城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说明后世曾长期昌盛于山东的迟姓进入该省甚早。由于迟姓长期以来表现得较为沉寂,故很难让人把握其准确的播迁脉落。北魏时,汉化改革,有尉迟氏更为迟姓,孝文帝迁都洛阳,他们则更多的盘桓于北都太原及其附近,并与原先繁衍于此地之迟姓汉人相融合,经繁衍发展,后来迟姓昌盛为该郡之大族,是故后世迟姓有以太原为其郡望堂号的。隋唐两代,太原迟姓由于仕宦、谋生、避难、寻求新的生存环境等原因渐扩散至陕西、河北、河南以及山东等地。唐末五代十国以后,迟姓渐南迁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诸省。南宋偏安江南以及灭南宋以后,更加剧了迟姓南迁的步伐,迟姓更广泛的播迁于华南、中南之地。元朝末年,国家腐败,导致农民四起,他们为争夺王权而相互攻杀,加之灾疫连绵,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河北、河南“积骨成丘”,山东、皖北“人口鲜少”。大明甫定江山,便制订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而山西由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未曾伤筋动骨,是故明初,山西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明中叶以后,有迟姓入居辽东。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湖南、湖北之迟姓入填今四川、重庆。清康乾年间以后,山东等地之迟姓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迁东三省,其中含有山西洪洞之移民后裔,他们扎根于白山黑水之间,人口得以迅猛增长。历民国至今,迟姓分布区域愈广,并有沿海之迟姓入居台湾等地。如今,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黑龙江等地多此姓。
据史料记载山东莱阳迟氏家谱、山东日照迟氏族谱、山东胶州迟家续谱都是清末民国修的,仅记有十一派、几百户;而各《迟氏世家流寓支谱》中不完全统计也仅有二、三百支。这绝不是迟氏的全部!事实证明更大量的支派族人在迟府中却找不到传世家谱,甚至一开始迁出就没有谱。分析原因不外乎在历史的长河中或避战乱、或逃灾逃难等因离乡背井,而后又原于生计、交通等诸多不便,与故里失去联系,铸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现实。甚至已有谱的宗亲户,其宝贵的家谱在“xxx”中被毁之一炬。
无谱以及失谱的广大宗亲离开故里多年,却不忘先祖,追根溯源,靠前辈人的代代记录,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传世“家谱”,借以表达敦亲睦族的浓厚宗族观念。为了规范迟氏家谱的纂修,在《中华迟氏族谱》修编工作编委会的计划安排下,准备编写一个小册子,借此,建议广大宗亲尽可能地为完成《中华迟氏族谱》续修工作编委会准备续修全国一统的《中华迟氏族谱》提供自己支派的信息资料。
同时,这次,我族合修谱牒之举,不仅涉及国内全境,涉及全球亦有不少迟氏宗裔,工程之浩,任务之艰,宗人深有感焉!
现经各宗支宗亲热心关爱族务之士,历半载艰辛筹备,正式开始收集各支家谱资料,预计成书30万字,定名为《中华迟氏族谱》。
《中华迟氏族谱》书写格局,基本上综合卷和分支卷两卷。
《中华迟氏族谱》需经众族贤致力,共同克服诸多因素,力争达到迟氏族亲希望的水平。
甘肃省永昌縣柴氏家族慎言傳悉是山西省大柳樹来的移民,我们最早来永昌的祖先名叫柴舆,是明朝歳貢學位,定居落户在牧羊川,馬蹄山以北十里馬蓮灘,建莊創業。所生四子为了擴大莊院發展家業,四子分居,一个分在北鄉寺門,一個分住東鄉下四壩,一個分住西鄉饅頭山,一個留住柴家莊。在柴鶴壽當事家業時,但一時柴莊被賊破開,他爲護其祖翁未離而遇難,從此以後這份家業破産,部分莊院,土地出賣給祁家。現在祖先古墓坑一處,在二壩溝以上祁家老莊後面,(原柴家莊)鄉人皆呼祁家馬蓮灘著名的柴家壩灣。此墓坑與一九五八年平整土地時廢除。撬挖出的衣帽(紅纓帽)認定是明朝人士。其余幾處填墓一處在馬黃口柴家山灣,一處在下四壩麻子灣柴家梁,按穴土堆的實際考察子孫繁衍生系實數爲十九輩子。隨著戰亂,饑荒相遇,我家族流落在山丹,民勤、武威四十裏堡、新疆沙灣系胡家海子村的也不少。
由于柴氏家族子孫繁衍廣,分布在全市各鄉鎮,家譜失傳,子孫沒有往來,造成輩分不清,西鄉家族另立家譜,東鄉有些地方通知后未能表談,意為要分宗立家譜。 家譜
慎詳言傳我家族原有家譜因受戰亂饑荒賊寇燒殺,人口失散,為人妥善保存而失傳,只有口頭祖輩師傅的宗族排行還在奉信。位繼承柴氏家族的亮節高風美德,述清長幼輩尊,堅持貫徹柴姓同宗同姓不通婚的傳統觀念。經家族多數多次提議繼《柴氏家譜》,繼往開來,后繼有人,祖宗偉業世代相傳,由柴秉楨,柴作魁主持撰寫家譜。
柴氏家族應繼承先業教子成人。行正道,愛祖國,愛人民,遵守公共秩序,講仁義,講道德,出宜事其長上,入宜事其父兄。贍養父母做到老有所養,幼有所愛,宗族之間相輕相愛,相互尊重,不能欺辱,要以德為本,有禮儀廉恥之感,遵守法紀,發憤創業,聞先輩訓育之教,讀書習武,耕耘多藝,發名成業。
排行是一個家族不亂宗,不滅輩,不顛倒人倫的更本準則,必須人人信守,嚴格要求,不能隨意更改。這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尚德者在君子也。柴氏家族排行前輩世傳者,上四輩四字為 中、發中仲中、得中,現有吾輩有一名一字者,一名兩字者如柴、美、柴、拳為一名一字者柴秉貴、柴作中、柴永知為一名兩字者。現五輩名字為:(柴)彭秉中、作中、山下、永中。下續繼有八輩八字順序為:子中、江下、國下、強中、澤中、泰下、福中、堂下參加議定人通過
柴 禮 柴 仁 柴 林
柴振基 柴占基 柴秉禎 柴秉祥 柴秉武 柴秉元
柴秉福 柴秉樹 柴秉仁 柴兆明 柴秉禮 柴作魁
柴作高 柴作忠 柴作德 柴作仁 柴作儒 柴作明
柴作仁 柴作兵 柴作友 柴與禮 柴榮德 柴榮壽
柴作珍 柴作會 柴登泰 柴泰元 柴彪泰
柴守山 柴永山 柴恒山 柴松山 柴青山 柴中山
柴進山 柴玉山 柴倫山 柴永知 柴永忠
议定地址:河西堡鎮西庄子村柴作仁住宅
议定时间:阳历公元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阴历丁丑年仲夏月任寅日
水源木本之思,人孰无之,欲识宗支源流世系分派,端有赖于谱,想先人应叙之于前也,惜乎久而失传。安 幼领父训口传祖宗迁派事因与叙谱之意,奈有志焉而未逮,偶于辛酉元旦(辛酉年为1921和1981年)与于族叔 讳 明、远者叩拜新节,见五世祖奉祀神轴历代辈次确有可据,不觉欣然喜曰:吾之家谱由是而可叙也,明、远二叔因以叙谱之役责,安 夫何能辞,于是采诸县志,考之简编及祖父之言,录为成书,用为叙谱之役。我岳氏一族本山西洪洞县人也,元末明初,屡遭丧乱,山左土满,奉迁我予,是为序。
来自:龙山园丁>《文化》
推一荐:发原创得奖金,“原创奖励计划”来了!
0条评论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朱氏家谱序言(朱清莙编撰)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谱和族谱作为记述一个家族的起源、郡望、繁衍、名人、迁徙以及发展的历史,不仅涵盖姓氏源流、族规家训、礼俗仪式等内容,还涉及一些重要事件及重要人物,蕴涵着大量历史...
热烈祝贺胡桥《王氏家谱》成功修订,隆重举行发放仪式!
热烈祝贺胡桥《王氏家谱》成功修订,隆重举行发放仪式!4月18日上午9:30,胡桥办事处胡桥村《王氏族谱》修订成功并举行家谱发放仪式。据...
尊宗敬祖,兴我商氏宗族——阳谷东唐 商保印
尊宗敬祖,兴我商氏宗族——阳谷东唐 商保印。在此,请允许我代表阳谷商坑、东唐分支的商氏族人向本届大会的召开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我想,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商氏族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祖辈辈将...
修家谱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家谱序言怎么写?
修家谱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家谱序言怎么写?以前听说过有关家谱的事,一般那些以前的名门望族才有,就像前段时间,有个姓曹的人拿本家谱说是曹操的后代,后来专家介入,好像还真是。修家谱其实感觉和编...
你好,方氏宗亲!
你好,方氏宗亲!"巍巍振风塔,悠悠长江滨,一品谱局修家谱,九州大地传家声。家谱是瑰宝,祖先是我们膜拜的神"。正当一品谱局迎着长...
焦氏书稿丨[36]泌阳谱会(4-2)
焦氏书稿丨[36]泌阳谱会(4-2)” 焦玉峰发言: 各位焦氏宗亲:大家好!首先感谢留政宗亲为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同时感谢泌阳宗亲...
老祖宗传下来的王氏族谱!姓王的一定要看看!
曹管曹氏家谱续修公告
曹管曹氏家谱续修公告。——致曹氏家族同胞书 各位宗亲: 我曹管曹氏宗谱是上世纪初最后一次续修,已近百年,现有族人商议续修。我曹氏“德星堂”这一支系,传由江西瓦家坝迁来合肥南乡千年古镇三...
族谱修编步骤
第一种情况修谱很简单,记下传说,重点选择介绍一些本姓历史名人,在外地的同姓家谱中汇集一些正向的内容如家规家训等,世系表只能写到...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家谱示例篇二十
迁徙分布
袁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辕告徙居河洛之间 ,而袁政因把辕改为袁,因而也有人认为袁政是袁姓的得姓始祖。西汉初年,袁政十一世孙袁爰,被封贵乡侯,复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号称陈郡袁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到袁爰八世孙袁安时贵显荣耀,因其不避权贵,为时人所称颂,又因袁安的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世三公,盛于东汉,“汝南袁氏”遂成为东汉的著姓。到东汉末年,袁姓有袁绍称雄河朔,袁术僭号寿春,皆名噪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陈郡袁姓迁河东太原,有陈郡的袁焕(袁安叔父袁璋的后裔)迁京兆,后又分出华阴一支,袁绍次子袁熙的裔孙袁令喜,世居河北东光;袁术败后,子孙散逃于襄阳;居彭城者,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原板荡,晋室南迁,许多居于中原的袁姓士族渡江南下,历东晋、宋、齐、梁、陈,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各地,另外还有许多袁姓人聚居在江西袁州宜春郡,形成当地大族,袁州也因袁姓聚族而居得名。隋唐时期,袁姓子孙旺于江南,而中原袁姓依然繁衍不衰,而且有资料表明唐宋时期袁姓仍为中原大姓,这一时期,还有部分袁姓徙居浙江杭州、宁波、奉化、鄞县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宋末,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进扰,袁姓又徙居于今湖北丹阳,安徽庐江,江苏无锡、扬州、南京等地。宋元以后,袁姓子孙辗转徙居到全国各地。近代史上,做了八十三^v^帝的袁世凯,望出项城,其妻妾成群,家族庞大达千人,分居全国各地,侨居美、英、法、德、日、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至此袁姓人已遍布海内外。如今,袁姓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河北、江苏、河南、江西、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袁姓约占全国汉族袁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四。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
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闽、粤袁氏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徙居新加坡、印尼及其他国家。
袁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三十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八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六十三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左右。
袁氏一族最早发源于今河南淮阳一带,世居阳夏(今河南太康)。
至西汉时,其子孙世代为官,地位显赫,成为当地一大望族,阳夏是袁氏族人的祖居地,该地晋代属陈留,所以袁氏族人以陈留郡最望。此后,迁徙各地的袁氏族人多为陈留分支,他们都以‘陈留”为其堂号,
至东汉,迁居汝南的袁氏族人发展形成了当地的一大望族。
秦汉朝期,袁氏族人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族人与汝南袁氏族人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另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河北东陵);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之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另一支徙居华阴。
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汝南袁氏后裔,因仕途、避难等原因形成众多支系,在北方的广大地区及江南的许多地方,经过不断的繁衍、发展,成为当时望族,形成了彭城、
家谱示例篇二十一
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字辈第33世孙xx,在33世孙中本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编委会的前辈和倡议、关心、支持修谱工作的所有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发展,我们敦行堂陈氏宗亲流动性非常大,有些宗亲可能已迁徙至千里、万里之外了,编修家谱意义重大。
家谱具有传承文明、正史补正、宣扬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观本族,一世祖请于朝而作家谱,宋高宗赐金钱谱,并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动。史臣汪藻承圣上之命在族谱序中写到“家声四锐,赫赫播扬,世不乏人”使我等众后生深受鼓舞。序文我不一一宣读了,总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xxx先生说过:“由于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当加以发扬和利用。”
我想,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陈氏族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祖辈辈将家谱的缮修工作延续到了今天,并以此来教育后代铭记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亲缘。缮谱、修谱、续谱,彰显的正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族风、激励后人的思想和精神。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家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作为陈氏后辈和所有前辈一样,我热切期望全族宗亲人同努力,把我们的家谱、家族发扬光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族人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动力。有宗亲曾提议修建陈氏宗祠,我本人非常赞成,并愿力尽所能予以支持。
为了更好地推动今后宗祠修建、宗亲联系及与其它堂号陈氏或其它姓氏宗族交流,建议本次会议就成立“敦行堂宗亲联席会秘书处”予以讨论。希望各地敦行堂陈氏后裔在今后要加强联系、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为弘扬陈氏家族的优良族风不断努力,为当地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家族繁荣富强,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幸福安康!谢谢!
家谱示例篇二十二
前两天,我的老家“石壁”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家谱盛会”。
大家也行对“家谱”这个词并不是很了解,甚至一无所知吧。那么,就由我来给大家解说一下吧。家谱是我们的祖先们一代代传下来的,它记载了某个姓氏祖祖辈辈所有人的名字,因此家谱又称“族谱”。
家谱一般为30年做一次,但因上一百年先是外界势力入侵,后来国内内战不断,百姓民不聊生,哪还有精力做家谱,因此我们乌岩蔡氏一族也有88年没做家谱了。
4月5日,就是发家谱的日子。石壁湖村,一个平时没有几个人的小山村里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车子从村口排到了村尾,甚至连公路上都密密麻麻停靠着。这些人中有些是街坊邻居,有些却是千里迢迢从外地特地赶来寻根,有的熟悉无比,有的却素未谋面。但不管是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典礼开始了。首先主持人宣布让受邀嘉宾入座。全体起立郑重的向祖先画像鞠躬。然后激情昂扬的详述了乌岩蔡氏的过往。最后便进入发放家谱的环节。
嘉宾们揭开了蒙在家谱上的红布,我顿时目睁口呆:家谱有整整好几大箱,每箱有二十多本。加上爷爷说每本家谱有四十多斤重,于是我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等待我家去领家谱。
等呀等,其实也没有多少时间,但我却像过了半个世纪,终于轮到我家了。我拿真红灯笼和爸爸一起走上主席台。老爸把家谱慢慢拿了起来,从表情看非常累也非常严肃。这时我心想:幸亏不是我拿,要不然还不被家谱给压得半死。
回到家里,爷爷告诉我家谱要小心保管,永远不要忘了自己的根。这就是做家谱所要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
家谱示例篇二十三
袁妤琳 袁嘉雪 袁辛琳 袁辛莉 袁辛茹 袁辛婧 袁甜琳 袁伟蓉
袁慧媛 袁婧秀 袁溧梅 袁向娜 袁瑞文 袁倩茹 袁旭莉 袁国萍
袁嫒琴 袁翼琴 袁松花 袁云芬 袁锐瑶 袁瑛娈 袁秀梅 袁修文
袁成娟 袁琳丽 袁琳利 袁玲利 袁新芳 袁明悦 袁颜妍 袁昕洁
袁可蓉 袁燕峰 袁善美 袁友红 袁忠梅 袁瑛茗 袁妩婵 袁姿婵
袁姝瑶 袁妍姗 袁琬颖 袁瑛荷 袁瑛莎 袁玫瑛 袁婷颖 袁瑶娅
袁蓓颖 袁娴婷 袁苗娅 袁翠娜 袁芬莹 袁紫媛 袁清玲 袁也茹
袁琴华 袁晓婧 袁婧雷 袁燕蕾 袁霞蕾 袁婧蕾 袁凯怡 袁莉平
袁涌雪 袁妙琴 袁冀红 袁笄红 袁旭英 袁茂芳 袁骥红 袁基红
袁几红 袁季红 袁玑红 袁郁婷 袁七英 袁月芬 袁宏霞 袁怡心
袁跃芳 袁铭芳 袁筱芳 袁婧敏 袁滢秀 袁碗萍 袁勤芬 袁琴芬
袁金美 袁改萍 袁湘丽 袁学茹 袁珈玲 袁若妍 袁艺娟 袁静瑶
袁乐玲 袁希娟 袁宏丽 袁学琴
家谱示例篇二十四
安徽省天长市(高邮市、盱眙县)朱氏家谱(内省堂)
【内省堂--朱氏家谱】 后 记
朱庆文
在众多朱氏族人的热心支持下,经过了三年多的努力,《内省堂--朱氏家谱》一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我们全体家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盛世修志、望族列谱。内省堂--朱氏家族的成员,无论从何职业,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够坚守诚实守信、洁身自好的作风,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勤劳善良,奋发向上,这是我们家族不断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
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很繁杂。《内省堂--朱氏家谱》的编写从20xx年冬月12日始,至20xx年冬月12日完成。在三年多时间内,收集、整理、核对,涉及家族许多户及众多成员,从序言、世系表、繁衍图、成员简历表、合家欢、家训录、大事记、编写说明、到后记,共计130多页。
【内省堂--朱氏修谱】的萌想,是在很多年前了。20xx年冬月12日,在族兄朱兆海家做会时,由族兄朱兆海倡议,得到了长辈们的赞同,尤其是长辈朱玉林、朱玉平、朱玉春、朱永高和族兄朱春林、朱庆朝、朱兆海等人关注下,增强了编写家谱的信心;在此,本人谨向各位支持修谱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修谱其初,堂兄朱庆朝及朱兆海等人向我说起修谱事。其实,我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我是七十年代高中生,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教书已有三十多年,对修家谱也知道一些,也略懂农村的红白喜事和婚丧礼节等。另外,我还有几个同事也写过家谱。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能力修好家谱。修家谱重在于需要付出时间、人力、财力,修谱也需要一定爱好、对其有认知,也要有责任感。将我们知道的本家族的人和事,要用图文记载下来。修谱的事,族人也要支持,应把家族的所有资料收集起来。
家谱示例篇二十五
湖南家谱简论
〔摘 要〕 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湖南家谱纂修情况,重点论述了家谱 的利用价值及其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新修家谱已经基本失去其社会功能的看 法。
湖南家谱和湖南方志一样,都是属于湖南地方文献的范畴,要研究、开发湖南地方文献, 必须研究、开发湖南家谱资源。湖南家谱是一部厚重的书,更是一部厚重的史,且尘封日久 ,涉足者寥寥。笔者囿于学识水平,要“论”湖南家谱,即使是“简论”,也底气不足。但 愿借此提供些线索,传递些信息,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 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都叫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 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古人云: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 它的起源可上溯至先秦时代,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 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 谱”为名之先河。唐以前,家谱一般官修,用官选人“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名高下”,“ 有司选举,必稽谱牒”,魏晋南北朝时期,此风尤盛。宋以降,官府修谱逐渐发展为私家修 谱。家谱的功能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社会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 伦理道德功能。封建统治阶级大力鼓励私修家谱,“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以利于维护 和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
谱图之式,至北宋后始成定例。江西庐陵欧阳修撰《欧阳氏谱图》〔1〕,《谱例》 曰 :“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五世为一图,五 世以后,格尽另起。图内“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凡诸房子孙,各纪其当纪者 ,使谱互见,亲疏有伦,宜视此例而审求之。”在欧阳修稍后,四川眉山苏洵撰《苏氏族谱 》,其所异欧谱者,为因亲近而不著始迁祖,详己之所自出,故仅著高祖至父仕不仕,聚某 氏享年几,某日卒,此所谓苏氏小宗谱法。欧苏谱例是在总结前人修谱章法的基础上创立的 比较完整的修谱体例,内容包括谱序、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辨等五项,其体例重 在图表创新。尔后,家谱体例多兼采欧苏之法,沿着欧苏谱例有所完善和发展。明清以来, 家谱记事范围受方志、史书的影响,内容不断增多,篇幅不断扩大,其核心仍是遵循欧苏“ 一图一传”的图传体,也就是说,主体部分仍然是世系图、世系表,如果没有家族血缘关系 的世系,那就不成为谱书了。
家谱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利用价值,有人认为“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 历史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近代学者梁启 超说:“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3〕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认为:“我国史籍之富,举世无比。然列代公认的官修正史,由于种种原因,自今论 之,尚难允称信史。今青年治史学,当于二十五史外博求史料,取精用宏,成就当非前代所 可比。而今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二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族谱。它一向为治史者 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4 〕?
以上所述,是为铺垫,旨在便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去研究湖南家谱。湖南家谱在中国家谱 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统计数量之多,仅次于经济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这是湖湘 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亟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纂修源流、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
源流。湖南古为蛮、越之地,至春秋、战国时代,才渐次进入楚秦版 图,北人南下,中原文化开始浸润荆楚大地,经济、文化有一定发展,但与中原地区比较, 仍然是原始、落后的。在这样的经济、文化环境下,湖南一地不可能有家谱的生产,最早的 可能出现在官修谱牒的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5〕。“湖南纂修最早的家谱,有 史可查的是晋代常德的《廖氏家谱》,刊刻最早的家谱,现在知道的是宋政和、宣和年间(1 111~1125)刻的新化《陈氏族谱》,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刻的新化《伍氏族谱》。”?? 〔6〕?伍新福说:“宋代湖南仅衡阳颜学廷《颜氏家谱》一种,明代见诸记载的有8种: 《刘氏家谱》(益阳刘宪撰)、《谭氏家谱》(茶陵谭时中撰)、又《谭氏家谱》(茶陵谭玉瑞 撰)、《茹氏家谱》(衡山茹?nfea1?撰)、《蒋氏家谱》(零陵蒋向荣撰),《蒲氏家谱》( 永明蒲彪撰)、《周氏家谱》(永明周鹏撰)、《朱氏家谱》(桂阳朱克宽撰)。”〔7〕 笔者翻阅了唐代以前的书目,有关湖南谱牒文献的记载几近于无。两宋以降,自胡安国、胡 宏父子讲学南岳,朱熹,张?nfea2?布道岳麓之后,湖湘学派逐渐形成,湖湘文化发展到 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历史阶段。同时,大批东方人,包括赣、苏、浙、皖、闽人或垦殖、或宦 游到了湖南,给湖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私修家谱又是以宋明理学为其思想理论基础的。因 此,可以推断,在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时期,湖南家谱纂修是很兴旺的。年代久远,史实 湮灭,无文献足以征信。至今,没有发现一种宋元时期纂修的谱牒。明代湖南家谱,可稽征 考或现存的远不及皖、苏、浙等地,但也绝不是伍新福先生所说的只有8种,据《中国家谱 综合目录》、《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湖南图书馆馆藏家谱目录》的粗略统计,各 馆共藏明代湖南家谱有20种左右。现在的湖南家谱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清道光以后,而又主要 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这与湖南的人文社会环境是相吻合 数量。有史以来,湖南一地撰修过多少家谱,这是谁也回答不了的问 题。存世的湖南家谱究竟有多少,同样难以回答。据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家谱 综合目录》记载,全国440余家“图书馆、文化馆、文管会,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室) 、文物商店收藏的湖南家谱1511种,占收录总数14719种的10?3%;而当时未曾完全列入收 录范围的上海图书馆收藏湖南家谱2255种,占该馆收藏总数11700种的;湖南图书馆馆 藏湖南家谱1500多种,三者加起来5000多种,剔除重复的700种左右,再加上省内一些档案 馆、图书馆、博物馆、方志办收藏的湖南家谱,估计公藏单位收藏湖南家谱5000种左右,是 家谱存世的最多省份之一。因为家谱是私修,印数也很少,主要保存在民间,有的家谱还“ 秘不示人”,经过历代的战火烽烟,水火虫蛀,还有^v^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 ,藏于民间的大量家谱散佚,但还有很大一批被幸运地保存下来的,究竟有多少?这是一个 无法统计的数据。陈宁宁提出“编撰《中国家谱总目》应包括民间藏谱在内”〔8〕 ,想法是对的,思路也正确,却是一种完全脱离中国实际的空想。谁去“清查”?如何组织 “社会力量”去清查?调查家谱收藏,一般来说,很难形成政府行为,而调查家谱的范围涉 及乡村,甚至各家各户,是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法用民间行为的这种方式牵头做好的。在一个 小范围内可以,在大范围内就不行了。江西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说江西一省散藏在民间的家谱 就在四万种以上,不知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湖南家谱知多少?使笔者想起一副绝妙好联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应对者很多,只有“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才 妙不可言。顺着这种思维模式,就可以用“存世多少是多少”去回答“湖南家谱知多少?” 虽为笑对,却是真实。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广泛地开展藏谱调查,因此不可能产生出一个 准确的统计数据。诚为斯言。
种类。家谱、族谱,这是湖南民间各家族广泛使用的谱牒名称,在湖 南家谱中,百分之九十的谱牒称族谱或家谱。家谱,族谱,还有宗谱,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概念上又有些什么区别呢?谱牒研究者的看法基本趋向认同,也存在一些岐义。有的认为 “家是最基本的血缘单位;若干个家崇奉一人为尊长,成为一个宗;各个具有原始共同祖先 的宗都属于一个族。”〔9〕也有的认为“在规模较大的宗族,血缘近亲的家庭,成 立家庭组织,其(宗族内部)结构则为:家庭-家族-宗族”〔10〕,谱牒是宗族制度的 产物,是具有男性血缘关系的社会群体成员参予纂修的图籍。既然家、宗、族或者家、族、 宗在概念上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那么家谱、族谱、宗谱也就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 世系记录的范围上存在大、小或多、少的区别。人们在实际使用中,更是不加以区别而通用 。清光绪十六年(1890)修的〔湘潭〕《中湘谢氏族谱》,始迁祖谢可安在明洪武年间由江西 高安迁湘潭;民国(1932)修的〔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始迁祖易仲剑,明永乐年 间由江西庐陵迁湘潭;清咸丰四年(1854)修的〔湘乡〕《刘氏续修宗谱》,始迁祖刘翊圣在 元泰定年间从江西泰和迁湘乡。三谱除了外世纪外,内世纪都是迁湘后始迁祖以下世系记录 。
支谱、房谱。支谱、房谱是两个可以互用的概念,都是指某一始祖或始迁祖分支之下的子孙 谱牒,也有联称支房谱或房支谱的,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6)修的〔湘乡〕《上湘张氏房支 谱》。支下还可以分房,房下也可以再分支,因而很难区分支谱、房谱。但在较多的场合, 支的概念,似乎更侧重于指族中分化并独立出来的血亲组织,尤其是迁居外地另辟族属的血 亲组织。如〔湘潭〕罗氏九修族谱,罗山寿纂修,1948年明德堂木活字本。是谱谱序所题书 名:鼓磉洲罗氏九修支谱,始迁祖应龙公,字世兴,号政斋,明初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nf ea3?下迁湖广长沙府湘潭县鼓磉洲南岸鹧鸪坪。显然,是谱把徙湘潭鼓磉洲的罗氏作为吉 水?nfea3?下的一支来处理的。从谱述世系看,实为鼓磉洲罗氏九修族谱蕨山堂瑶祖房大 宪公支谱,“目录”上已交待清楚,此谱支下分房,房下再分支。这一支人丁兴旺,名人辈 出,见诸于湘潭县志、湖南通志和国史传的就有罗熙、罗玑、罗天阊、罗典、罗修元、罗汝 怀、罗逢元、罗萱、罗启勇、罗正钧等文职武将,还有著名的革命烈士罗学瓒,谱赞其“朴 外茂中,好学深思,博闻善记,操行严谨,意志犹坚定,绝不依人俯仰。锐意改革,与恶势 力奋斗不折不回。”
还有家乘,如《长沙瞿氏家乘》、〔巴陵〕《毛田李氏家乘》;通谱、统谱、世谱,如〔桂 阳〕《朱氏通谱》、〔浏阳〕《吴氏通谱合纂》,有一种丛书性质的通谱,总谱只有卷首, 子谱独立成帙,如〔邵阳〕《吴氏八修合辑通谱》;族志,如〔桃源〕《翦氏族志》;祠谱 ,如《浏阳县祠吴氏族谱》;祠志,如〔宁乡〕《李氏祠志》;图谱,如〔湘阴〕《大洲胡 氏图谱》;谱系,如〔浏阳〕《大溪泉塘胡氏谱系》;传书,如〔湖南〕《李氏传书》等等 。有的家谱以始祖名作为谱名,实为罕见,如〔新化〕《邹氏世守续谱》(清咸丰二年睦亲 堂木活字本),新化洋溪邹氏尊世守公为始祖。有一种双姓谱,如〔邵阳〕《龙张氏三修族 谱》(清宣统元年木活字本),谱称始祖表宣公,随舅龙于田,明洪武二年由江西迁邵阳东乡 官桥铺,舅爱之,因抚为嗣,故称龙张二姓。另外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谱牒,如〔湘阴〕《桃 林吴氏义谱》,专载桃林吴氏义子世表;〔浏阳〕钟甲堂《刘亲睦祠特牌谱》,载捐资修祠 堂名单,有捐名、配氏、世次、籍贯、附注各项。
分布情况。湖南各地,包括湘西、湘南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都纂修 过家谱,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条件的差异,纂修的数量有很大的差距。比较集中的是长沙地 区,包括宁乡、长沙、浏阳、醴陵等县市;湘潭地区,包括湘乡、湘潭等县市;岳阳地区, 包括湘阴、汨罗、平江、岳阳等县市;常德地区,包括常德、桃源、临澧等县、市。还有邵 阳、新化、益阳等县市。湘乡应包括从湘乡划出的双峰、涟源、娄底等县市。下面以《上海 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所收录的2255部湖南家谱为例:收录家谱的县市44个,占目前湖南行 政区划县市的五分之二左右。比较多的是宁乡(72部)、湘潭(68部)、常德(武陵)(48部)、长 沙(善化)(47部)、醴陵(45部)、湘阴(44部)、湘乡(39部)、浏阳(38部)、岳阳(34部)、益阳 (28部)、平江(26部)等,与湖南图书馆所藏家谱情况基本相符。姓氏分布,仍以上书为例, 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姓,前八位依次是刘(215部)、李(161部)、张(139部)、陈(128部)、周(1 09部)、黄(86部)、王(77部)、杨(70部)。也有稀有姓氏,如浏阳寻姓,长沙贵姓,慈利庹 姓,江永奉姓,衡阳宾姓等。
2 内容、体例及特征
家谱内容。明以前家谱散佚无考。明以后,一种新的家族制开始形成 ,它以尊祖、敬 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以约束族众。“尊祖”必叙谱牒,“敬 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 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 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 较简单的,例如,明正德十五年(1520)彭泽主修的《长沙青山彭氏会宗谱》。此谱是湖南图 书馆馆藏中唯一的一部明代湖南家谱,纸质低劣,印刷粗糙。谱称始祖旭湖公江西吉州庐陵 人,唐末领兵征剿黄巢,以老疾辞官,落籍长沙青山,六子随侍。是谱仅一册,有谱序、跋 和世系图(表),谱采苏氏,小传内有迁徙源流简介。谱序中有正德七年(1512)茶陵李东阳、 新都杨廷和、铅山费宏的赠序。三人均当朝大员,官至极品,岂会同时为青山一族作序,实 为造假之拙劣也。
历史进入满清以后,湖南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 下方面:
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 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 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由于 一次次地续修,序跋也不断增多,不仅有新修的序跋,还照录旧序,有些谱的序跋有10多篇 甚至几十篇,如〔湘乡〕《大界曾氏五修族谱》的序跋近30篇,有数万字之多。〔湘乡〕《 龙氏族谱》(清嘉庆三年敦周堂木活字本)仅新序就有14篇。
谱例、谱论和目录。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 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 ,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人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 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靠诫族人。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 主要内容,多不注明页码,给检索带来一定困难。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指南,缘径方可 探幽。
恩纶录。又称恩荣录、褒颂、诰?nfea4?、赐谕、告身等。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 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nfea4?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 祭文、赐匾等,靡不备载。如〔湘乡〕《叶氏续修族谱》(清光绪十年石林堂木活字本)前用 50页的篇幅载“诰轴”。有些家族没有的,也要造些出来炫耀家世,唬弄子孙。
传记。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 附像赞。不少家族自称是黄帝的后裔,于是遗像从轩辕皇帝始,再才是列祖列宗遗像。大多 数家谱不仅有先祖像赞,还有列传,对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列传志行,包括节妇、烈 女,附载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行述、碑铭等。〔宁乡〕《沩宁八仙石叶氏续修支谱 》(清咸丰四年石林堂木活字本)有传记,包括行述、寿序寿文65篇,一卷之多。
族规、家训。这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要敬宗收族,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不行。族规、 家训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传统的宗法内容外,还有诸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盗禁赌 、封山禁林等。有的谱载族规、家训几十条。如〔湘乡〕《阙里衍派湘乡孔氏支谱》(清乾 隆六十年木活字本),仅家训就有二十二则;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洽姻邻、端闺化、 择婚姻、供赋役、尚节俭、训子弟、存心地、勤职业、存厚道、安本份、崇廉节、恤孤贫、 存忍让、慎言语、勿酗酒、戒浮荡、毋领忌、勿多事、戒健讼,长达50页,引经据典,“诲 汝谆谆”。
典制。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器具和 祭品的制作,繁文缛节,长篇累牍。〔长沙〕《湘西许氏四修族谱》仅“宗祠祭礼”占18页 ,有行省牲礼、行迎神礼、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三献礼、行侑食礼、行饮福礼、行谢福 礼、行先祭礼、行告祖礼、行辞神礼。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 据也放在典制之内。
墓图、墓志。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 。湖南家谱特别重视墓图,不少家谱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几卷、十几卷,如清光 绪二十五年西平堂木活字本《湘潭龙船港李氏六修族谱》,仅墓图就占了五卷;1921年颖 川堂木活本《湘陕陈氏通谱》墓图十卷、墓表六卷。
捐款、领谱名目。修谱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须大家捐资,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责任。领谱 名目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登记录。家谱是按房按派编号发放的,不能冒领。编号 有的按“千字文”“天地玄黄……”;有的按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字下再编号; 有的按十二生肖“子丑寅卯申酉戌亥辰已午未”,还有的以修谱宗旨编号,如“敬宗睦族, 继志述事,征文考献,敦本重伦”,还有的以联语编号,如〔湖南〕《危氏族谱》的46字联 :“立志恢先绪孝友传家文章报国贻祖父以令名 腾芳在后人公侯无种卿相有由毋?nfea5 ?厥功励子孙而显贵”;以叙修谱情况编号,如〔新化〕《游氏六修族谱》:“我游氏家乘 自有明嘉靖至清末宣统曾经五修今为第六届以民国丁亥暮秋发引己丑季冬告成世系图表周欧 苏混合式谱弁因革损益精神依旧谱面貌一新纲举目张极便检索篇幅简略记载务详凡属宗亲允 宜笃念前徽什袭珍藏?nfea6?昭来裔”,等等。
世系图。湖南家谱有很多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图实为 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称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 清晰可考。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 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
世系表。湖南多称齿录。“齿录”何解?《辞海》曰:“科举时代同登一榜首,各具姓名、 年龄、籍贯等,汇刻成帙,称齿录。”很显然,湖南家谱中的“齿录”绝不是这个意思,而 “好事之徒”却翻用了词意,可理解为: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 、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世系图、世系表是家谱的主体部分,大多数家谱外世纪有“ 图”无“表”,即有“表”无“传”。外世纪基本不可信,“遥遥华胄”,据史编造而已。
清及清以后湖南家谱的内容大体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 一律,没有统一的类目设置要求, 只是互相参照。因此,不同家谱内容上有增有减,有分有合,同一种家谱,后修的内容要多 于前修的内容,大多如此。有的家谱还有恩荣表、仕宦录,登载历代族人及第入仕的名单及 简要业绩;派语,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如〔涟源 〕《?nfea7?田刘氏族谱》,可用几个世纪;著述、艺文,收录涉及族人的寿文、挽诗以 及赋咏山水名胜的诗文;少数家谱列有余庆录,留下许多空页,作为草谱备用,装订于谱书 之末,以示子孙绵延不绝。在私修家谱时,各家竞相仿效,以致于谱书愈来愈厚,内容冗余 驳杂,不少家谱动辄几十册、上百册,真乃“煌煌巨著”。地方志乃一地之全史,却无以与 家谱争高下。在纂修质量上,家谱却不可与地方志相抗衡。地方志纂修人员是从本地名流学 者中遴选出来的,家谱只是在族人之中推选出来的。
体例。湖南家谱多兼采欧、苏谱式。欧阳修先图后传,这里的“图” 属“表”的范畴,是表与传的分别运用。苏洵谱图下注高祖至父之仕不仕,娶某氏,享年几 ,某日卒,是表与传的综合运用。清代以后,湖南家谱虽然遵照欧苏“一图一传”的谱式, 却有很多发展。综合地运用了正史、方志所采用的几种体裁,不仅有表、传,传不仅有小传 ,还有列传、墓志铭之类。增加了“图”,如墓图、祠图、人物图;“考”的内容也有所增 加,如“世系源 流考”、“姓氏辨”;“志”,如墓志,用“志”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纪”,记本族名 人的事迹;“记”,记历年发生在族内的大事;“录”,如:嘉言录、先祖遗训录等。〔新 化〕《吴氏九修族谱》(清光绪十九年三让堂木活字本)“凡例”始曰:“家乘与郡县志通志 历代史相表里,是编为录三,表七合世系而为八,略二,记三,纪一,志则统为一而复分为 三,务期确切明晰,不浮不衍,于近世各谱中自成一家之言。”(按:录三:序论录、存疑 录、摭谈录;表七:嫡传表、派语表、诰封表、贞节表、缙绅表、耆寿表、寿妇表,加世系 录;略二:述前略、四礼略;记三:宗祠记、先茔记、宅里记;纪一;诒谋纪;志:艺文志 ,把列传、行述、像赞也放在“艺文志”里。完全按照史书体裁是否合理,另当别论,倒也 “自成一家”。)家谱修至清代,体例渐次完善,代有发展。结构亦趋合理,前后呼应,左 右照顾,既能以纲统目,纲举目张,又能条目自现,纵横交错。究其原由,因为家谱纂修者 成千上万,营造出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广大空间,有学习,才有提高和进步。
民国期间的家谱,为涵括新时期的内容,在体例上又比前代有所创新。有的谱后用近代统计 方法制作表格,标列类名也向志书体转化。如民国23年(1934)王振育等纂修的《湘潭泉冲王 氏五修族谱》,为卷四十首一卷末一卷、凡三十册,兹列“目录”:
本原志;旧章志,内含历届修谱序跋,沿革目录,样本,凡例,任事列名,收支数目,及领 谱字号等;世德志;茔域志,附茔域检查表;祠庙志,附祠庙墓庐公屋一览表;箴规志;礼 节志;教育志,内述族校概况;著述志;公田志;契约志;义举志;惠泽志;水利志;交涉 志;拾遗志;字名卷页年龄派系绝房检查及男丁统计表,同名表,年代生死族事记要表,妇 所出女所适姓氏一览表,嫁娶人数比较表,职业统计比较表,历修人口比较表,各派平均年 龄比较表,阴阳历对照表;派系录;垂系、齿录;于归代聘录;式谷录;殇葬录;待征录, 内分世系待征、祖墓待征、遗著待征、族属待征;裕后录;全归录;修撰始末记。
是谱列目之详备,连谱牒研究专家、对中国家谱有广泛涉猎之经历的杨殿?nfea8?先生也 惊叹不已。〔11〕
特征。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凸现特征。笔者对其他省市家谱 无所考察,不可能比较出湖南家谱的特征。只是就经眼家谱谈个人认为有其“特征”的几个 方面。
名人家谱多。近现代以来,湖湘人才涌动,英雄迭出,从曾国藩到当代党和国家领 导人,成就一世之业,彪炳中华史册,这是其他省市无可比拟的。作为家谱,本着扬善隐恶 之原则,对本族之名人极尽渲染。诸如:曾国藩:〔湘乡〕《大界曾氏五修族谱》;谭嗣同 :〔浏阳〕《谭氏谱》;黄兴:〔长沙〕《经铿黄氏家谱》(清光绪十八年修);宋教仁:〔 桃源〕《宋氏族谱》(清光绪二十二年修);^v^:〔湘潭〕《韶山毛氏四修族谱》;刘少 奇:〔宁乡〕《南塘刘氏四修族谱》;^v^:〔湘阴〕《毛塘任氏四修支谱》;^v^: 〔湘乡〕《九溪彭氏续修族谱》(1922年);^v^:〔浏阳〕《西岭祠十修胡氏族谱》;罗 荣桓:〔衡山〕《黑田罗氏九修族谱》;朱?nfea9?基:〔长沙〕《棠坡朱氏族谱》(80年 代末朱?nfea9?坚在美国纂修)等等。
迁湘始祖多来自江西。现所见湖南家谱中,在缕述世系源流时,有60%以上的家谱都 称始迁祖在宋元明之际来自江西,特别是元末明初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庐陵、吉水,南昌府 的丰城、南昌诸县。张国雄著《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12〕的附录《移民档案》, 收湖南各地家谱197部,其中迁出地为江西的148部,占75%;而迁出地是泰和县的54部,占 江西的36%。早在1931年,谭其骧先生以清道光《宝庆府志》、光绪《邵阳乡土志》、《武 冈州乡土志》、《湘阴县图志》、《靖州乡土志》中的氏族志表为依据,经过缜密的分析, 结论为五代以后,湖南移民主要来自江西,几占三分之二;江西又以泰和最多,依次为丰城 、庐陵、南昌、吉水、安福诸县。迁徙时代多在元明,而元末明初六七十年间尤为突出。? ?〔13〕?元末明初的连年的战祸和兵燹,使湖南大部分地区田园荒芜,庐舍成为废墟,原 有居民大量散亡。随后,苏、浙、皖、闽、赣人,特别是江西人大批涌进湖南,“从征”, “屯垦”,“宦游”和从事商贸活动,而江西人大都为稼穑耕垦而来,少有在城市繁华之地 ,多在穷乡僻壤之间。清代以后,湖南人口逐渐饱和,外省移民日渐停止。而大批湖南人往 四川、贵州迁徙,也有少量湘中、湘东地区向湘南、湘西以及洞庭湖区迁移的。民谣“江西 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也主要是指湖北了。清康熙以后,湖南发展比较快,经济、文化比 湖北发达,成了全国主要的粮食输出省。
现在,湖南人一讲江西人,多称江西老表,笔者茫然不知何意,鉴于湖南人的祖先多来自江 西的历史渊源,姑妄释之:表,有表亲之意,指父亲姊妹和母亲兄弟姊妹所生的孩子都称表亲;老,祖宗之谓也。“老表”即祖宗的表亲,“江西老表”,指江西、湖南两省人的祖宗 存在表亲关系,是湖南人对江西人的一种“昵称”。
女子入谱。家谱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产物,对女子是不尊重的,女子只能作为男子的 附属入谱,连名字也没有。但民国以后的有些湖南家谱,把女子放在和男子的同等地位写到 家谱里去。如〔湘乡〕《大界曾氏五修族谱》,曾昭?nfeb1?(约农)主修,1946年三省堂 木活字本。“凡例”中明确说明“女子不字且经亲友公认为承嗣权者得照男丁例提行”,曾 宝荪、曾宝菡都“提行”入谱,且曾宝荪还是监纂,谱后的“跋”也是曾宝荪撰写的。这样 情况的家谱在湖南极少,不过,象曾宝荪这样的女中才子也极少。作为“晚清大儒”曾国藩 的后裔曾约农是受过西方教育的,文明程度比一般家谱的纂修者要高一些,不过也是有限的 ,“已字”女子就不能入谱了。
版刻特征。顾燕在《家谱的区域版刻特征》〔14〕一文中讲了“湖南家谱的 版刻特征”, 大体如是说。湖南家谱在清嘉庆以前大都是雕板印刷,字体分软体和宋体两种,书品大,书 宽30厘米左右,书高42厘米左右,版阔高,一般刻印较精。清嘉庆以后,绝大多数为木活字 印刷,由于字模是拼排而成,加上字模的制造做不到完全一致,以致于出现字体大小不一, 笔画粗细不整,墨色深浅不匀,栏线互不衔接的现象。书品千差万别,大小不一,但多数是 普通本,书宽20厘米左右,书高32厘米左右;版框宽17厘米左右,高26厘米左右。也有少数 大本,书高达45厘米,书宽31厘米,多在湘北一带。也有小本,和现在的大32开本差不多, 这是极少数。版框一般是上下双栏、左单右双,粗细栏线。版心一般是上方用黑体书谱名、 单鱼尾,中间右书卷次、卷名,左书纂修年代,下方书堂号。谱中多使用小字,大字黑体一 般只用世系表中的提行人名。家谱中纸质精良,印刷精细,装帧精美,能给人赏心悦目者极 少。这与湖南刻印家谱的“谱匠”(尊称“谱师”)有直接关系。清代的谱匠以长沙、宁乡、 湘潭、湘乡、益阳、宝庆、新化、衡州、永州为多,长沙、宝庆是刻印家谱中心。这些谱匠 多是结帮成伙,四处流动,哪个家族需要刻印家谱就到那家的祠堂去,很难印制出质量上乘 的家谱出来。民国以后,家谱逐步转向由书局印刷,质量相对有所提高,有些家谱印刷质量 很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待续)
〔出处〕 《图书馆》(5)
家谱示例篇二十六
1、郡望
陈 郡:秦置陈郡,治所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阳郡。此之袁氏为淘涂裔孙直系地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属河南省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此之袁氏为陈郡袁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袁安。
河南郡: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彭城郡:指今江苏徐州。传尧封彭祖于此,为大彭氏国。秦置彭城县。西汉后期一度以楚国为彭城郡,治所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东汉建彭城国。以后或为彭城郡,或为徐州,均治彭城。彭城县于元初撤销,并入州治。此之袁氏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
东光县: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以秦时胡苏等地置东光县,治所在今河北东光。
京兆郡: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v^政府成立时废。
华阴县:本春秋时晋地。汉高帝八年置华阴县,以在华山之北,故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
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卫数迁至此。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汉魏为东郡治所。晋建濮阳国,改濮阳郡,均治古濮阳。北魏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唐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梁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这一带是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
陈留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襄阳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隋唐为襄州襄阳郡。宋为襄阳府。元改路。明清仍为府。民国废府。此之袁氏出自汝南郡,为袁术之后。
宜春县:隋置袁州,治宜春(今属江西,汉即名宜春,晋为宜阳,隋恢复原名)。元为路。明清有袁州府,民国废府。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县。
2、堂号
卧雪堂: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这就是“卧雪堂”的由来。
守正堂:袁安为人严谨,后来作了楚郡太守。当时楚王谋反,株连了数千人。袁安处理这个案子时,审清问明,释放了4000多人。后来外戚窦氏擅权,袁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
此外,袁姓堂号还有:“陈郡堂”、“汝南堂”、“彭城堂”、“陈留堂”、“怀楚堂”、“维则堂”、“介禳堂”、“介江堂”、“介祉堂”等。
宗族特征
1、在汉晋南北朝时期,代有才人出,风光贵显千余年,为世人所敬仰。
2、字行辈份严谨有序。如江苏丹徒袁姓一支字行辈份排语为:“恭宽信敏惠,仁义乃贤师,忠孝承家学,道德培福基。”
家谱示例篇二十七
家谱是宗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它蕴藏着大量历史资料,涉及到人口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地方史、人物传记等等, 通过家谱记载,使我们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种姓、不同社会形态是如何兴衰更替、繁衍、搬迁的整个过程, 因此,作为学术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
除此这外,家谱也是海外华人寻根认祖的依据,对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家谱的兴衰更替与作用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
它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是华夏文明最早形成的文字记录。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子孙勤勤恳恳编制了无数家谱,流传至今的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丰富,价值珍贵,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研究资料。
家谱虽然是家族生命延续的真实历史记录,我们可以看到某家庭发展的基本情况,如家庭里出现了名人、能人,一般在家谱上都有记载。
但家谱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地位的变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承传媒介。
从家谱里看到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又从客观上起到了档案的作用,是值得研究人员研究的难得资料。
汉代司马迁编撰了流传千古的《史记》,采用大量家谱档案,从中可见家谱研究的意义和编修家谱的价值。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家谱有着坎坷经历,代表过族权及血缘关系家谱的兴衰更替,有的家谱已失散或不知下落。
上世纪80 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谱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又重新受到史学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