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省老龙头景区篇一
我们现在来到了老龙头景区。(龙武营)我们现在就进入了当时驻守老龙头的士兵生活的场所。龙武营是明代大学士孙承宗建立的,他在这里建立了一支水师,也就是海军。大海是龙的家,大海岸边海军的营房当然就叫做龙武营了。首先我们来看当年的碾房。我们来看当年的粥房,这是平时用的小锅,这里呢有一口大锅,据说熬这样一锅粥可以供几百名将士喝。不过这个锅特别大,熬粥的时候就要先用大火把水烧开,然后小火慢慢的熬。我们来看这个大锅上面有一个铁环,大家猜测一下这是干什么的?对了,当时炊事员用一个长柄的铁铲,利用杠杆的原理不断的翻动大锅里边的粥,才能熬出一锅不糊底的、香喷喷的粥来。
大家来看这是当年的盛军粮的地方,也就是粮仓。
这是一座关帝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座庙宇了,别看它小,却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宣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在修关帝庙就是为了给将士们树立一个楷模:那就是同赴沙场、同甘共苦、共同杀敌、为国捐躯,慷慨大义、视死如归。所以说啊,古代人在管理军队方面也是非常注重政治思想工作的,他们利用关羽大将军来团结将士们之间的关系,来调动将士们一往无前的杀敌立功的百倍精神。
这里是牢房,据说是主要用来关押俘虏、奸细的,但有的说是暂时关押那些犯了错误、需要关禁闭的士兵的。
这里是水井,在大海边上应该是没有淡水的,但是我们脚下是25亿年前形成的变质花岗岩,天上降雨渗透到地下的岩石缝隙中形成的了淡水。有淡水的地方才可以设置军营,所以说水井对于军营非常重要,为了防止敌人投毒,这里会有两个军士站岗守卫。
军士在这里除了保卫水井的安全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大家看这个木架上面悬挂了一个金属做的“牌”,大家猜猜他的名字是什么?他的'名字叫做“云牌”,也叫“金”。我们听说过“鸣金收兵”,这个金就是一种发布信号的系统。古人用不同的节奏敲击它,来发布起床、熄灯、开饭、发现敌情、紧急集合的命令。
大家这边走。我们现在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型叫做云梯,利用这个可以把梯子升高,方便登城。我们现在救火消防车就是根据它的原理发明的。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的模型,巢,就是鸟巢,鸟巢常常在高高的树上,巢车就是让士兵钻进这个小房子里,然后利用转轮和绳索把这个小房子提升到高高的地方。站得高,看的远,可以观察敌情。同时这个木质的小房子又可以防止弓箭的射击。
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这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
河北省老龙头景区篇二
各位来宾请看,这是历代长城上唯一的一座临海楼阁,也是老龙头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澄海楼。楼为九脊歇山顶,两滴水层楼,雕梁画栋,重檐翼舒,它耸峙于高昂的龙头之上,犹如点睛之作,衔领长城,面海背山,历来是瞻海观潮看日出的好地方,这里集自然、人文之精粹的雄伟气势,远胜于一般的湖山胜境。登上澄海楼,在回廊四望,处处美景。迎面,碧海波澄,海鸥翩翩,云帆点点。回顾,长城起伏,直走角山,倒挂云端。东望,海上姜坟,雁阵环绕,依依不去。西眺,潮涌港阔,鸽群回旋,万国梯航,好似置身人间仙境,顿感心旷神怡。清康熙九年,山海关管关通判陈天植曾盛赞澄海楼“面临巨壑,背负大山,高枕长城之上,波澄万里,峰叠千重”,就连彭蠡、洞庭、会嵇、山阴等诸胜都不足以与其相媲美!
据地方史志记载,澄海楼的前身叫“观海亭”,是明朝初年修筑的。此亭虽小,名气很大。每值海风呼啸,亭内游人丝毫不觉,此景被称为“海亭风静”,名列古“榆关八景”之一。万历三十九年(1620_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王致中将观海亭改建为二层的楼阁式建筑——澄海楼。
明清时期,澄海楼是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临的佳所,仅清代就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11次登楼观海。其中,清高宗乾隆就4次登临,楼内现存的匾额楹联、诗词联句均出自他们之手。
一楼悬挂的“澄海楼”匾、楹联“日耀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及横额“元气混茫”,均为清高宗御笔所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澄海楼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匾额中“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之意。“海不扬波”是3000多年前的一个典故,象征圣人治国,天下太平。
楹联为集句联,其中“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六月二十夜渡海>>诗中的一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上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是说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大自然界,暗喻清王朝的强大。下联“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长天大海的形体、颜色本来就是清澈的,暗喻清朝政治清明。
横额中“元气混茫”的“元气”是指传说中天地未分时的混一之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说_大海就像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同时也记录下乾隆皇帝第一次登澄海楼时看到的景色。
二楼悬挂的匾额“雄襟万里”,为明末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两次临危受命督师蓟辽的孙承宗所题。“雄襟万里”不仅赞美了老龙头的雄伟风光,也抒发了他献身边疆的豪情壮志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现在山海关城内的“节制四镇坊”即为表彰他的功绩所建。
河北省老龙头景区篇三
老龙头地势险峻,天容海色,澄海楼更是居高临下,吞波吐浪。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即兴赋诗。
1987年,复建澄海楼时,在楼两侧墙壁上镶嵌了8块卧碑。其中有4首清帝诗,分别是康熙八年九月,康熙皇帝写的《澄海楼》,雍正在康熙38年写的《澄海楼》诗,乾隆20_年(1754年)的《再题澄海楼壁》,以及道光皇帝的七言绝句《澄海楼》。还有四首诗均写于明朝,作者分别是万历年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时显、崇祯年间兵部分司主事朱国梓、文人蔡可贤(一说朝鲜使臣)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我来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
澄海楼作者:爱新觉罗·玄烨
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
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0_年),是清朝第二代皇帝,年号康熙,8岁嗣位,在位61年,治国颇具才干,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重大贡献。这首诗是康熙八年九月写的。那时康熙皇帝刚18岁,却流露出君临天下踌躇满志的心情与气魄。此诗写得很有气势,高高的澄海楼俯镇_大海,放眼远望云雾茫茫。大海容纳江河无数,海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波涛滚滚显得天地更大,天空明亮借的是日月之光。面对着这样壮观的景象,诗人不禁发问,神仙住地在哪里?我是不会学汉武帝那样寻找神仙的方法,因为这里就是仙境。登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胤禛
观海登楼日未斜,晴空万里净云霞。
才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浪花。
贝阙鳌峰如可接,鹏津鲛室岂终遐。
诡词未许张融赋,到此方知语不夸。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1722-1735年在位。此诗写于康熙38年,当时他22岁是雍亲王,是代表父亲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经山海关登澄海楼所作。这首诗着意写风和日丽突变,风起浪涌展现的涛天景象。可想而知,大海在雍正帝的眼里是多么神奇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