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立德树人师德教育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师德师风有感模板(六篇)

2023年立德树人师德教育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师德师风有感模板(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1 15:32:52
2023年立德树人师德教育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师德师风有感模板(六篇)
时间:2023-03-31 15:32:52     小编:zd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德树人师德心得体会立德树人师德培训心得篇一

在世界所有民族中,只有中华民族是唯一的没有文化断代的民族,绵亘五千年之久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盛久不衰的精神支柱和道德支柱。

在如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去看《论语》、《大学》、《中庸》、《孝经》等国学经典了,而我泱泱大国传承五千年之久的文化照如此下去将会变得无人知晓,人们的道德品质、自身修养也将会越来越低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也将会越来越普遍。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国学养正,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就是指培养美德,教育后人。只有自身修养、道德品质上去了,才能不被外物所诱惑,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才能够为后人做榜样。

那我们该如何做到国学养正,立德树人呢?首先,我们应该每天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道德经》、《弟子规》、这些书本应成为我们的枕边书。第二,读这些书,还应有心得体会,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长久下来,就能够提高自身修养。

在所有的道德品质中,孝顺可以说是最大的,因此,我们应心怀感恩之心。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乌鸦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跪乳之义”,鸟兽尚且知道感恩,何况生而为人呢。懂得感恩报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做人底线。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感恩的。你如果用一颗感恩的心观察世界,你就会发现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道德,或许你能够轻易说出这两个字,但它在你的身上体现出来了吗?或许只是别人撞到你时你说的一句“没关系”,或许只是遇到老师时你说的一句“老师您好”,或许只是在考场上别人问你答案时你说的一句“你不应作弊”。

如今,我们真该好好地培养道德,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了。

立德树人师德心得体会立德树人师德培训心得篇二

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里,心灵不停地被孤独与迷茫、失落与压抑、焦虑与恐惧所吞噬,总是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颗漂泊不定的心总是让人感到无所适从。究竟是这个世界太喧闹,还是自己的心太吵?心灵该放何处?今年是我教书的第10个年头,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有过迷茫:我还能把书教好吗?我还热爱教书吗?暑期的师德培训上,我遇到了一心扑在农村教育的施祖扬校长,为学生呕心沥血的鲁亚华老师,深夜陪孩子熟睡后还挑灯备课的赵雪朋老师,扎根绍兴从不迟到早退的汪清国老师,勇挑重担的许建英校长,美丽教师们以自己的切身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心安“教育”,就能知足常乐,就能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幸福。

正如鲁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说的,安心,其实一点都不难理解,它很平凡,很实在,就是让我们把内心安定下来。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就是要把心安定在教育上,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也许有时我们会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了,不听话了,但与其他形形色色的人来说,我们老师面对的是思想一片纯洁的,充满希望的一群人,他们对未来充满渴望,充满希望。面对着这么可爱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心安在教育上。心安了,全然宁静的那一刻即知即见内心的花团锦簇,教育的幸福便不再遥远。

止乱散心,心安“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师必须牢牢地树立起责任意识。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点点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组成。然而,“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记得有学生这样对我们老师说:“所有的学生都像是春天里的花朵,只不过开花的时间因人而异。”这句话曾深深地感动了我,作为教师,也许有时我们不经意间放弃的,那不只是一个学生,而是一片希望。还记得,有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中,那位才初中毕业的代课教师,在那样的一所农村小学,虽然她水平有限,甚至不太会教书,但是却明白自己的责任,并坚持到最后,感动了所有学生,也感动了银屏外的我们。如果说这位代课老师只是银幕上的人物,那么在台上的美丽教师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何谓“责任”。施祖扬校长,无论是刚踏上工作岗位,还是作为平水的教育总支书记,心里惦记的首先就是学校,就是那些农村的苦命娃。当我惊叹与我同龄的赵雪朋老师、鲁亚华老师所获得的一个又一个国家级荣誉时,更为牺牲小我而全身心投入教育的责任心而感动。

秉正收心,心安“师德”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作为一名学生,也许他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可能贻害他一辈子。而影响学生道德品质最深得,恰恰是他的教师。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长大成才,但至少,我们要求他们,都能够踏实做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甚至是学生父母的替身。所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

来自异乡的汪清国老师,始终奋战在钱清中学教书的第一线,一周要上30节课,却从不抱怨;从教几十年,却从不迟到一节课,从未请过一天假;教学质量全县领先,面对别的学校的橄榄枝,却扎根于绍兴,扎根于钱清中学。我想正是因为汪老师的言传身教,作为生源并不突出的钱清中学的政治成绩才能在全县领先。

静心潜心,心安“教育”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对于宁静与淡泊作了如此意味深长的诠释,令人慨叹不已,而这不就是我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最好诠释吗?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远离世俗、远离喧嚣、淡泊名利!我们应该把教师作为一项事业,而不是养家户口的职业。这些美丽教师为了辅导学生,往往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等等。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刺激感。那么是什么构成了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薄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那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一份热爱,必须建立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上,而要做到执着,必须宁其神,静其心,静下心来做其事。

这个世界上太多的职业,但是只有教师面对的是最纯真的儿童,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画什么就会是什么,因此,教师干的是一个良心活,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的职业不单单是养家户口的一种手段,而是我们倾其一生要做的事业。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宁静,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前,人们称呼我们“教师匠”,但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加神圣的任务,这不再只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份事业,值得我们去关注,用心去完善。时代在变,教师面对的群体的特征也在不断变化,但是为培养一代代与社会有用的人的心不会变。 克制情绪,调整心态,带着一份从容与淡定,用心做教育,让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让自己成为一个富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教师,让自己成为学生品行、人格、学识等方面的“偶像”。把心安在教育上,远离喧嚣,释然凝望,不亦乐乎。

立德树人师德心得体会立德树人师德培训心得篇三

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

有爱心,才能接受、包容学生。我们一接班,就会发现,有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身上脏兮兮的,像丑小鸭,有的任性,有的孤僻;有的娇生惯养,自己说了算,不听话,不合群;有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小孩跟爷爷奶奶过的,他们古板,不合时。加之心脏病、癫痫、脑瘫的,真实状况时时有,就看你有没有爱心。有爱心,就会包容、接纳他们,对他们循循诱导,像园丁那样,修枝剪叶,尽善尽美的展示他们的美,你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爱心,才能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我们要俯下身来和孩子说话,千方百计的接近他们,接近童心,接近孩子的思维。把它们的问题当着自己工作的突破口。有爱心,我们多了些欢笑,少了些误解;有爱心,孩子们多了些信任,少了些冷视;有爱心,家长多了些放心,少了些担心。

爱心是爱岗敬业的最好诠释。我说过“我们的工作有别于工人,工人少生产几个零件,少拿一点工资;而我们面对的是一班学生,不认真工作,误的是一代人”。有爱心,就有责任心。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我们在鲜花盛开的时节,用博爱从事着阳光下伟大的教育事业。“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在教育的天地里,爱心滋生着工作的责任心,润滑着师生的甜美关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师爱是学生成才的摇篮,让我们用师爱去点燃火种,让我们用师爱伴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师德心得体会立德树人师德培训心得篇四

先立德,后树人。这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事情,应该懂得的道理。

道德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品质。在生活中,道德所占的分量,比知识还多。知识不足,可以去学习积累,而一旦失去道德,就相当于个人生挂上一张红牌。后果不堪设想。

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联着未来。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物品来换,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自身修养,一个人的品质,照映出一个人的真实面貌。道德是人类的核心,是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失去了它,人类会变得麻木,争名逐利,甚至自相残杀。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任何事物都无法挽回。

做一个有道德人要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态度。留意身边的一件件事情,在实践生活中实现道德的现实意义,做到情 意 行的统一.随手捡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入垃圾箱内;看到迷路的小朋友帮忙联系其家长;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 孕妇或残疾人让座……这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小事,但处处透漏着道德的影子。不积洼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要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把自己培养成一位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公民。先立德,后树人。

做人,即使是小善,也要去做;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吾日三省吾身”也给我们指引了树人的标准。古人也有道德观念。那么在现代,它应该被弘扬的更加广泛。立德树人这种优秀的品质,会使祖国更美好,时代更进步。

先立德,后树人。以足够良好的道德树立的人,才会成为人上人。让我们成为道德的宣传者,实践者,捍卫者。成为有道德的人。

立德树人师德心得体会立德树人师德培训心得篇五

36年前的那个秋天,太阳慵懒地爬过山那边的刹间,一片清朗的余辉旋即染红了暮色,人声鼎沸的型塘公社西路小学又恢复了“小庵”般的宁静。这里,前不毗村,后不邻店。南端是一条狭窄的卵石路,偶有几个人影晃过;西边是枯黄的老竹园,萧萧风起,瑟瑟作响;北边是一方百年桂林,幽然森耸,时起几声鸦鸣;东面是一块稀疏的苗圃,我的宿舍就垒在溪沟上。当我推开松动的板窗,目光越过墙脚下一条溪流,对面竟兀立着几具草棚坟,风打雨蚀,已裸露出一角脱落的棺材板,龇牙咧嘴,令人毛骨悚然。

那天,我被告知分配到型塘山区任教,自然是个强扭的瓜。上午,我十分沮丧地从水乡老柯桥踏上一只油漆斑驳的破埠船,头戴竹笠的船老大“吱咕――噜――吱咕――噜”扳了半天大橹,才把我送到公社驻地叫“直街”的地方。本以为会留在中心校“街上”任教,可午后老校长十二分和蔼地对我说:“小董啊,西路村小学正缺一位骨干教师,你去吧,那里清静,人情好。”果然,原来学校的前身是一个小庵,当地山民习惯地称呼为“小庵学堂”。我报到后,真觉得是清泉绕屋流,似乎木鱼声声悠。可人情呢?我一个外地的小青年,一如一叶漂泊的孤舟。

傍晚,同事们陆续回家了。疲惫和失意,孤独和无奈,像几根无形的绳索把我捆绑在“下榻”的一张大竹榻上。心里喊:“放我回去,放我回去!”可除了嗡嗡盈耳的蚊子声,有谁理睬我呢?夜色渐渐浓暗,小庵更清静了,我下意识地拉了一下用绳子系着的电灯开关,“啪嗒”一声,一星光亮也没有,一查发现电线已被老鼠咬断。听命吧,我闩住了门,倚在床上用毯子尽可能裹住易被蚊子插嘴的身体,开始接受新生活的考验。惶恐恍惚中,听天籁如诉,又有“阿弥陀佛”呢喃。唉,西路小庵!这地方,无疑是绍兴地区的“西大荒”。

“——老师——”千真万确,一个怯生生的童音夹着沙沙的竹叶声从门外飘来。我的心怦然一动,倏地从床上跳下,忐忑地拉开门,只见一位十三、四岁的男孩站在门前:他左手拿着一盏古老的玻璃油灯,右手臂套着几圈土制的纸筒蚊香,手心中还攥着一盒火柴。

“你——”我惊喜得如同他乡遇故友,不知所措。“伢姆妈叫我来的”,他径自走到床前,放下手中的东西,利索地划了一根火柴,点亮油灯。又熟练地解开蚊香,置灯上点燃,放在床底下。然后,默默地坐到对面的小凳上。在灯光的照映下,童稚的脸上泛着几分羞涩,宛若垅上一株拔节的红高粱。

我们在昏暗的灯光下,相互对视,无语,沉默……

过了一会儿,我终于鼓起勇气:“不早了,我送你回家,家在哪里?”他愣了一下,仿佛记起了什么,腼腆地说:“不,我陪你,伢姆妈说的,你冷清,长期陪你,给你作个伴。”这——当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就这样,我在他乡遇上了知己,我们相依而卧。不一会儿,他喃喃进入了梦乡:“姆妈……蚊子咬……”朦胧中,他甩手拍着蚊子。听着嗡嗡蚊子声,我汗颜极了:一个二十出头的江湖“英雄”,竟心安理得接受着一个孩子的照顾。这一夜,我转辗反侧,静听着窗外潺潺的流水,思绪也流向遥远的地方:小庵生活也许就是一块得与失的跷跷板,工作环境的优劣是相对的。塞翁老头,你是否在说,失马是福?我梦入了颇有禅意的境界。

我终于正视了生活,珍惜了这个陪伴我的少年的情谊以及山村淳厚的乡风。

在小庵的日子里,我体验了什么叫与学生“同甘苦,共患难”。早晨,娃娃们夹着寒风,从几里开外的岭下村、潜蛟桥等村跋涉到小庵上学;铃声摇响后,我跨进四壁透风的教室,习惯性地在左边挂上一块小黑板,让三年级的学生先做算术题;侧身转向右边,打开语文课本,与四年级的学生共同朗读“桂林山水甲天下……”回顾当年无奈的“复式班”教学,今天还真是回味无穷,教学“亮点”多多:诸如,班额,比目前的小班还“小班化”,两个年级各七八个学生,课程设置语文数学兼顾——后来听专家说,这有利于左右脑一起开发。还有,今天叫得呱呱响的“自主课堂”、“以学定教”等教学模式,我曾经的“复式班”不这样操作不行啊!当然,这苦涩的幽默,是否寓有阿q精神,也就仁智各见了。

中午下课前,我会本能地踱进只有一个“柴灶头”的“食堂”间,为学生点火蒸饭,当然也有我的那一份。当值班的老师手握铜铃“叮当,叮当”摇响下课铃的时候,中饭也就飘香了。待同事们三三两两回家吃饭的时候,我与学生也开饭了。每当蹲在教室廊檐下托着盒子吃饭时,别有一番“花果山”的风味。想当年,欧阳修在醉翁亭里“与民同乐”很风光,而我在小庵学校“与生同甘苦”其实也很温馨。那时没有“师德培训”,学校也没有“热爱学生”的考核,但在我的眼中,与学生共用“中餐”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快乐。那时与学生“相依为命”,我真的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学生视我为大哥哥。清楚地记得,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从岭岗村家访回校,几位学生竟聚集在半路上一个叫“新凉亭”的荒凉地方为我“赶鬼”:“老师,这里经常闹鬼,我们一起壮胆。”那种温暖,至今萦绕心头。

小庵岁月,我目睹了同事余老师在学生午睡时分,轻轻地摇着一把大芭蕉扇巡回着为学生赶苍蝇的镜头;我聆听了住在最高山巅的丁老师以10粒罗汉豆充当中饭的先进事迹;我见证了贫困的乡民,在五更时分沿着崎岖的小路,挑着一担青柴胆战心惊地走往柯桥为孩子筹学费的窘迫;我感受了冷雨敲窗的教室里,与学生共同书写“我爱家乡”的最原汁的最朴素的教育教学。

立德树人师德心得体会立德树人师德培训心得篇六

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十九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这次师德集训让我收获很多,让我知道了,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也让我知道了开展师德师风活动的重要性。

今天,我明白了不要再觉得自己的工作太平凡,也不要抱怨自己的待遇有多差,只有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我们的形象、提升我们的价值。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4、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5、加强学习、提升教师魅力。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报告中的有些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受人景仰。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作风;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踏踏实实,自觉刻苦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模范老师们对教学的改革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