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学困生教育叙事篇一
他是我们这农村的孩子,父母离异,他母亲去城里打工,生活十分贫困。正因为这样,他的性格内向,平时都不爱与同学交往,很少说话,上课从不发言,偶尔被点到名时,也是脸胀得通红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正因为这样,他的学业成绩很不理想,同学们看不起他,更不愿与他交往,自然,他也就更加孤僻,沉默寡言了。他的成绩也越来越差,进入初三时已跌到了班级的最后,几乎没有一门功课及格。他已经变得上课不敢抬头,走路不敢抬头了,原先仅有的一点童稚的微笑也从他的脸上消失了,剩下的只是满脸的木讷。随后,他不交作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即便是交了作业,也经常是交的空白本。很多任课老师都认为他已是无药可救了,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呢?连我也放弃他吗?如果那样,他真的没有希望了,不久他就一定会辍学,不行,无论如何我得帮他。怎么帮呢?
为了帮助他摆脱困境,同时又照顾他的自尊,我开始不动声色地实施起自己的计划。我和班主任商量把他的座位往前调了几桌,又把班上上进心强、成绩优异且待人热心的一位学生安排跟他同桌,暗中拜托那位学生帮助他,上课及时提醒他集中注意力,他上课听不懂的知识,下课后耐心给他讲解,平时多和他交流,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向。刚开始,他的表现确实有些起色,上课趴在课桌上的现象少了,一些较简单的习题能完成了,课间也能看到他与同学交流了。我心中大喜,趁机叫他到办公室,与他进行了一次交谈。我从任课老师对他近段时间的进步表现的肯定和称赞说起,鼓励他继续努力,只要信心不倒,只要肯下苦功,学习肯定会进步。当时他的脸上又现出了久违的微笑。
我以为他的问题解决了,可好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很久。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他又打不起精神了,上课又开始趴在桌上,有时还睡着了。缺交作业的现象又严重起来,任课老师一讲到他就直摇头,都认为他是无法毕业了,毕业考试合格率100%肯定是不可能了,肯定要被他拖下来。他的同桌也有意见了,经常跟我告状,他又不听课了,他总想抄作业,耐心给他讲习题,他还有意见甚至还发脾气,同桌不愿跟他坐了。月考成绩下来,七门功课有六门是“红灯”。是怎么回事?离中考只有一个多月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放弃,他真的没有希望了。
我现在已不仅仅是关心他的成绩,我更关心的是他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他是否还能有竞争、拼搏的信心和勇气,而这些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他还要生存,前面还会有更激烈的竞争在等着他,如果,他从此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那今后的路他该怎样走!我告诉自己,现在只有我能帮助他,我必须帮助他!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原因,相信他的再一次变化也一定事出有因。看来,要帮助他,还得找到让他变化的根源。这次,我没有让他到喧闹的办公室,而是和他来到了校园内最清净的地方,在石凳上坐下后,我和他做了一次长谈。这次,他对我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他说近来来自家庭和学习的压力太大了。家里,妈妈为了抚养他,虽然起早贪黑,还是挣不到足以维持他们生活的费用,生活的压力使得他妈妈的脾气变得很大,而家里只有他能做出气筒,作为长子,他很想为妈妈分担生活的重担,可他什么也做不了。在学校,他的学习很差,因为基础不好,现在到了总复习,他什么也听不懂,他很努力地学习,可自己再怎么努力,成绩也还是没有提高,他已经觉得自己是毕不了业了。所以,他的心情很不好,他已经没有信心再读下去了,他想辍学算了。他把头埋得很底,但我还是听到了他啜泣的声音,他哭了。
面对如此柔弱、无助的孩子,作为班主任,我感觉到了内心的疼痛,他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而他现在这个样子,还能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吗?我感觉到自己担子的沉重。等他讲述完后,我也真诚地提出了想帮助他的愿望。我从他的个人前途、他对家庭的责任说起,给他举了一些与困难作斗争的典型事例,劝他鼓起勇气,学习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学习也并不是唯一的出路,除了学习,其它的事他都能做得很好,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相信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搞好学习,挑战中考,这不仅是能不能毕业,能不能考上高中的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今后有没有信心去挑战困难,直接影响到今后的生活态度,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千万不能气馁,无论如何都应再拼搏一下。我对他说,学习上的困难,只要他自己愿意去解决,老师和同学都会尽全力帮助他。生活上的困难,老师也会尽力帮助。他答应了我,他再试一试。我希望他能在最后的时刻,不要放弃,他是个好孩子。
我觉得只要老师不放弃,就不会有所谓的“差生”。即使孩子的成绩不理想,但只要他真正努力了,就够了。
学困生教育叙事篇二
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偏差,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称之为学困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漠。孰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学困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对学困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灵的缺陷,所以,老师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要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耐心,帮助学困生要因人而异,找对方法。我尝试用“同桌辅导”的方法帮助学困生学习。
我班的王xx同学理解能力较弱,反应慢,贪玩,写字不规范,有时不能按时完成学业,我教育了几次,效果不明显。一天,我悄悄走到他身边,和蔼地对他说:“我坐在你旁边给你当同桌怎么样?”他没有说话,点了点头。“同桌”二字亲切,随和,它闪烁着平等和友爱,包含着难以忘怀的手足之情。我扮演了新的角色----学生的“同桌”,做学生生活的朋友,学习上的伙伴。写字课上,我讲完写字的要领,就坐在了他的身旁,他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字,字迹比较工整。我在心中暗自窃喜,看来我的工作有效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我有时间就和孙德权同学坐同桌,如果发现他的计算答案出现错误,我不会用责怪的口气说:“这么简单的计算你都不会。”而是用和气的口吻对他说:“不错嘛,离正确答案只差一点点!”,并安慰他想一想,激励他的学习自信心。我鼓励他大胆地提问并对他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讲解时他反应慢,我会根据情况,不厌其烦给他讲解,直到弄懂为止。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慢慢地我发现,他变了,回答问题大胆了,字写得漂亮多了,也能按时交作业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下课时,我主动和他说话聊天,聊些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时常摸一摸他的头,整一整衣服,让他感受到我的关心和爱护。我也经常抓住他的闪光点鼓励他,一旦发现他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就及时主动和家长面谈,向他们了解情况,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更好地教育了学生,使孩子扬长避短,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然而我收获的是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悔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
我与学困生教育叙事2
目前,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教育难题。通过第三模块的学习我了解到, “学困生”主要是指由于社会状况、家庭背景、学校教育以及个人认知能力、情绪生理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学生学习状况不良或落后的状况。在我短短的一年教学时光里,我就遇见过这样一个孩子……
新学期开始了,我遇到了很多新学生,新面孔。其中有一个男孩子,胖乎乎憨厚的样子很是讨我喜欢,就叫他l吧。可是时间一长,我就发现,这个孩子不是那种通常老师们喜欢的“好学生”,为什么呢?课上经常走神、不听讲,一堂课我往往要提醒三五遍,而且每次的反应都是爱答不理、一副消极对抗的样子;课后的家庭作业有各种理由不交,交上来也是乱七八糟;平时呢在学校遇见我也不打招呼。我疑惑万分:难道是因为讨厌我而厌学语文么?后来我向其他老师交流过才知道,原来他在小学的时候就是个“学困生”。对自己自暴自弃了么,才十一二岁的孩子啊,他的路还长着呢。我心中一个声音久久不能消散:我要帮他!
具体怎么办呢?有一次,我留了一个预习课文的作业并且要求家长签字。第二天小组长检查作业后有几名同学没有签字,毫无例外其中就有他。机会终于来了。放学后我把这几名没签字的同学叫到办公室,逐一朗读课文。有的同学是预习了但是忘记签字,但是l却不是,读起课文磕磕巴巴明显是没有预习。我把预习却没有签字的同学放了回去,剩下l。怎么办呢,我的大脑迅速地运转着,要让他们记住才行!我说“你看老师每天上课很忙,有的时候连作业都来不及判,不好好做作业减少我的负担不说你还总出各种状况,今天你来体验体验老师的辛苦吧”我把刚刚考过的字词推到他面前,让他帮我批改。他的眼中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好像是那种等待宣判死刑最后却又宣布无罪释放的难以置信。他认真地批改,我在一旁观察他。我发觉其实他很细心,也很负责。就这样,等l批改完所有的字词已经有些晚了。我感谢了他的帮忙,也给予他一定的肯定与鼓励,并送他回家,一路上,我们聊了许多许多,我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不一样的光芒。
第二天的语文课,他破天荒的举手回答问题,我们都笑了,我知道他找回了信心。
但是好久不长,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我控制力还不强,他又有打回原形的趋势。我在稍稍灰心之余又迅速打起了精神。我将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感情,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把l同学引上上进之路!
学困生教育叙事篇三
5月29日,博友马小弱发表了一篇题为“当你说‘我的学生很差’,我想说”的博文,文中谈到他自己亲历的教育场景和教师之间的对话,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思考。文中教师的一些话语我们听起来是如此的耳熟,而这背后传递给我们的,是怎样的一种教育观念呢?
下面先来阅读马小弱的这篇博文。
今天在湖南省桑植县一所初中听课,和老师座谈,不止一位老师这样开始他们的提问:“我们的学生很差,成绩差,学习习惯差”,“这双差生很难管理,所有方法都试过了,他们什么也不听。”接下来才谈具体的问题。
我听到这个“差”字,感觉特别刺耳,我认为,一个真正领会了课改精神和观念的老师,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一句话就能看出这个老师到底是否真正的做了课改。同时,我也在心里同情这些老师,当你从心底里认定一个学生很差的时候,那很遗憾,你所谓的方法,几乎注定是无效的。
一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前几日在山西襄垣县一所学校,在一节数学课上,在我们驻足的10多分钟里,她始终面带微笑的看着正在做课堂展示的学生,没有说一句话,学生们在她那种信任、肯定、欣赏、鼓励的眼神里,会感受到什么不言而喻,因此,一个个表现自如,真实,生动。在我们表示要离开的时候,她走过来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对我说,看,他们表现的多棒!那种表情里,有欣赏,有自豪,有骄傲,还有幸福。
还有一个事情,我想在这里一起说一说,上海金苹果学校有一个特殊的班级,将全校最“差”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他们的考试分数单科很多都是个位数的,而且都是很“捣蛋”的学生。在班主任李平老师的眼里,他们可不差,如果要说差,唯一一点就是自信心差。李平老师经过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走近这些学生之后,她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从入学以来就从来没有得到过鼓励,认可,多年来都是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抱怨,你怎么这么差啊,怎么这么不争气,甚至受到人格的侮辱,长此以往,他们就开始自暴自弃,开始和家长和老师作对,和班级里的所谓好学生作对,以此来反击。李平说,如果非要说他们“差”,那就是自信心非常差,他们已经对自己绝望了,对自己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感到绝望。当她和他们接触后惊奇的发现,这些孩子中,真是藏龙卧虎,除了分数差,他们各有优点,各怀绝技,音乐,体育,美术,游戏,讲故事,搞怪都能把人笑翻。当李平无条件的接纳了他们之后,他们感到的前所未有的被信任,被认可,进而身上那种压抑已久的自尊心被激发出来,当看到终于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便爆发出了无穷的创造力。李平和他们那个团队,正在演绎中国版的《放牛班的春天》。
三件事情,不作过多的评论。都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是的,没有人愿意跟讨厌否定自己的人在一起吧?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
一切的教育都是从理解和爱出发,爱,第一要义就是要无条件接纳。没有任何人有权力给一个未成年人下结论,贴标签。在家庭和学校里,无条件接纳学生是老师的义务,无条件被接纳是未成年人的权力。唯有理解和爱,才能让一个孩子愿意对你敞开心扉,做触及灵魂的对话,只有敞开心扉,触及心灵,才可能有有效的教育发生。
当然,教育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哪怕充满爱心,循循善诱如《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那个马修,他也没能拯救其中的一个孩子。但那只是万里挑一的个案。
假如你跨不过这道坎,恐怕你的课堂永远都无法看到“生命的狂欢”,也无法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
以上只言片语,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勉。我们可以没有李平老师的水平,无法达到马修的修养和人格魅力,取得那样的成就,但是,至少应该知道那样才是对的,我们要为之努力。
马小弱的这篇博文,引发的思考还是很多的。比如:
1)如何看待学生的成长
是将孩子看成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认同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地成长之中,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成长,还是以分数的高低来定义还是是否成长?
2)“差生”是如何形成的
是认同每个孩子成长的快慢各不相同,以静等花开的心态等待着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逐次展现生命的光彩,还是认为孩子在某一个时刻必须达到某一学术水平,凡是达不到该水平的学生就是“差生”?
3)面对自己的学生所保持的态度
孩子在课堂上,能够非常敏锐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认同度。当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任时,孩子们在课堂里就能学的很好;当教师给一个个孩子贴上“差生”的标签时,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差生”,把自己放在比别人水平差的位置上。我们是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孩子,还是只接纳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对学业成绩不是很好的孩子另眼相待?
4)孩子和老师互为镜子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了成人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马小弱也在博文中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当我们给孩子贴上某些标签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个标题其实也是贴给自己的?
学困生教育叙事篇四
我们班的,因为天生反应慢,动作慢,再加上父母文化很低,事事袒护他,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也很差,一年级的时候成绩就和班里同学相差二、三十分。到了三年级开始不及格,英语就考几分。他很贪玩,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几天,他就会积起一大堆作业没有完成。面对这种情况,他家长不是配合老师管教,而是说孩子小时候就是要多玩,这样身体才好。作业没写完不要紧,以后大了就好了。他的作业有时家长帮着写,有时家长写条找理由不让写,有时家长甚至到校长室闹事。这样更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作业到了“你让我补我就拖,拖到家长来领我”
过程:
面对及家长的态度,我有时也真是气极了,不想再管他,由着他去吧,等到他大了让家长尝尝自己种下的苦果吧。但静下心来想想也挺可怜他的,自己天资不聪明家长又不明事理。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从做通家长工作方面入手多次进行家访。
开始去的时候,我只报喜不报忧,拉拉家常,聊聊家长的不容易,孩子的健康情况等降低了家长对我的抵触心理。慢慢的,在表扬孩子的同时表示惋惜,“这个孩子,作业写的真工整,如果他在写作业的时候不玩就好了”“孩子,近来读词都读对了,同学们高兴得给他鼓掌呢!要是能在家多写几遍就更好了”“我发现了,这个孩子很聪明的,昨天那个问题他回答得那么到位,要是能多读几遍课文就更好了,其他的问题他一定能很快的思考出答案的。” ……同时,我也了解到,家长有个灰色的童年,一直有个虽然学习很不好但是希望老师对他最好的愿望,对于儿子也抱同样的想法。找到了症结的所在,我尽最大的可能表扬、关心,在与家长搞好关系,树立家长的信心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他的辅导力度。一次,因为作业又连续几天没完成而中午留在教室里补作业,我打电话让家长给他送点吃的。过了一会儿,家长气冲冲的空着两手来了。我想:完了,又捅马蜂窝了。没想到,家长的一通咆哮,没有冲我而是冲着,最后还留下了一句:以后写不完作业不用想着吃饭,我也不可能来领你了。面对我,家长第一次道歉:程老师,真是对不起,总给你添麻烦,孩子真是不争气!那天中午,家长真的就没让孩子回家吃饭,还一再嘱咐我也不能给他饭吃,让他提前尝尝以后没有知识文化吃不上饭的滋味。
面对家长的这个转变,深感意外,他的表情明显的由等待时的有恃无恐到见到家长时的得意,听到家长怒吼的愕然、看到家长离去时的茫然、不知所措,最后看到我就不松口所表现的委屈、焦急,到最后无计可施后的不靠时间,刷刷刷地做起作业来。看到他丰富的表情变化,我想今天的教育我收到的成效。后来说,那天直到下午放学回到家,家长也没给他个好脸色,一直等到晚饭的时候才准许他吃饭。对于这件事,他在周记和作文中几次提到,表示挨饿的滋味真不好受,以后再也不敢不学习了。
结果:
坏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要改变也不是几天就见效的。因此,后来也多次出现反复,但是因为我有了家长的支持、配合,他有了家长的监督,同学们都热情地帮助他,我也时时提醒他,他的情况也有了较大的好转了。终于在下学期,基本改掉了三年来不完成作业的习惯。在全县统考中,他的成绩都及格了。家长每次遇到我都说:“程老师,真是太感谢了,没有你,就没有今天。我们忘不了你。”
评析:
理论: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他鼓励、鞭策孩子,大大推动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有感: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孩子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有的一点就通,有的死钻牛角尖,那时,教师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他们,忌怒忌燥,否则将会事与愿违。俗语说:“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而此时的教师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恒心了。
学困生教育叙事篇五
6月24日,骄阳似火,是高考分数公布的日子。我不由得想起曾经教过且今年参加高考的一名学生,他的家庭贫困,上小学时曾是我班上的一名学困生。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他,才知道他考上了北关中学。这让我很激动,也很欣慰。这个孩子再一次走进了我的视线……
记得那时我刚上班不久,带着年少时的期盼,怀着一腔热情,我踏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走进了山区的一所小学——x镇中心学校。满腔热情,我用爱,关怀着这里的孩子。学校安排我临时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我感受到了大山里孩子的淳朴、善良,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一些单亲孩子的孤独和无助。
杨阳(化名)家住在距离学校大概二三十里的地方,是我们班寄宿生中较远的一名学生,平时回家需要走3—4小时的山路,每个周五放学回家,他总是最后一个打来电话报平安的孩子,但没有一次漏打过。记得春夏交替之时,大多孩子已经脱下了毛衣、毛裤,可杨阳还穿着厚厚的毛衣、毛裤。我有些奇怪,无意间在办公室谈起了这个孩子,我才了解到这个孩子没有妈妈,家里只剩下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照料自己和姐姐,他爸爸为了家中的生计在西安打工,家里条件很差。那时的他有些腼腆,说上几句话都会脸红耳赤,头总是低着,好像犯了什么错似的。也很少和同学交流。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无助和孤独。决定帮帮他,得让他走出心中的阴霾。我让他担任组长,检查同学的作业;特意安排班长多叫他出去玩;在日记中和他交流。开导他,鼓励他,慢慢这着孩子变了……
那一次,在我对住校生进行返校检查时,发现杨阳发高烧。于是,我赶紧和同事带他去医院就诊。医生说要打点滴,我转过脸,去看他,只见他眉头拧成疙瘩,低着头……沉默了一会儿,小声地问了我:“老师,得多钱?”我知道他又是为钱而为难。我平静地说:“25元,虽然贵点,但治病快,明天就可以上课。”他点了点头。医生拿来点滴,他伸出手,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我,眼里流露出惧怕和无助。我说:“杨阳呀!你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能帮爸爸照顾爷爷奶奶,自己还能挣钱贴补家用。很勇敢,生个小病算什么!”医生插好针便离开了,病房里只剩下我和同事陪着他。无意中我发现他的眼角积满了泪水,顺着眼角流到了耳朵,我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地擦去他的泪水,我问他疼吗?他摇摇头。
后来,在一次偶然相遇闲谈时,他问我:“胡老师,还记得你带我去看病,我躺在病床上流泪的场景吗?”我笑笑,说道:“怎能忘了,那眼泪老师现在还记忆犹新。”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流泪吗?那是因为,我在您那第一次感受到除了家人,外人也这么关心我,我也备受关怀,我怎能不好好学习呢?”
也许就是那一次,改变了一个学困生的命运,孩子发奋读书,一路披荆斩棘,考上了北关中学,今日高考分数公布,我想对他说:“其实你已经是人生的赢家,你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作为你的老师,我为你骄傲。不管以后的路多么坎坷,老师都希望你能坚强面对!相信你的人生会绚丽多彩!”
因为这孩子他心中的寒冰已化……
作为教师,我们要面对很多学生,他们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者不幸,我们就应该去帮助他们勇敢面对,作好孩子一生中具有影响力的同路人。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中,也许只是一杯热水、几句问候,换来得却是孩子对你的信任,正如冯骥才所说“信赖往往创造最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