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 寒露的节气特征篇一
我国传统将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1、气温降得快更干燥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天气也变得更加干燥。据了解,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此时大雁南飞,菊花渐黄,相比一个月之前的“白露”,此时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
2、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3、冷空气频繁南下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进入“寒露”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频率和强度都会加大,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大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到10℃是常见的事。
4、天气降水稀少、雷暴几乎消失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意味着一年中凉爽向寒冷的转折。随着寒露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转凉,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随之雨水渐少。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
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成书两汉之间的《周礼》中。汉至唐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流行是在唐代之后。
2、吃秋菜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开始。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3、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4、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
5、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6、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试验。
1.寒露忌刮风和霜冻。
寒露时节,对于农作物来说最忌刮风。寒露刮风,地里的庄稼会遭殃。根据其天气特点,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种是干冷型寒露风,以晴冷、干燥为特点,日平均气温比较低。白天日照多、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而夜间气温低,受冷空气南下影响,相对湿度小。低温干燥会影响晚稻正常抽穗、扬花、灌浆,形成空壳粒,降低结实率,甚至出现“包颈穗”等现象,稻谷产量将会大幅度下降。
另一种是湿冷型寒露风,以低温阴雨、少日照为特点。连日的低温阴雨和光照不足,使晚稻生长受阻、颖壳闭合、花药不能开裂、无法授粉,不利于晚稻的光合作用,影响晚稻抽穗、开花、灌浆,形成空秕粒。民间有谚语云:“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形象地指出了寒露风的较大危害。有的地区寒露时忌霜冻,“寒露有霜,晚谷受伤”,即下霜会冻伤晚秋即将收割的稻谷。
总之,寒露时节刮风和霜冻都会造成稻谷减产。因此,寒露时节,要做好刮风和霜冻的防御措施。
2.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白露、寒露时节,民间常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在提醒人们白露、寒露时节,天气变凉,要注意添衣了,不要像夏天那样随意穿衣了,否则将会患病的。
1.藕
“荷莲一身是宝,秋藕最补人”,寒露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去秋燥。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的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2.山楂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寒露山楂红,山楂含钙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钙52毫克。孕妇和儿童对钙的需求大,这两类人群不妨在饭后吃点山楂。
3.蜜桃
寒 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桃子味甘而性温,过多食用容易上火,严重的还会身上起疮,尤其是平时内热偏盛、易生疮疖的 人更不宜多吃。大人最好不要给婴幼儿喂食桃子,因为桃子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婴幼儿肠胃透析能力差,无法消化这些物质,很容易造成过敏反应。另外没有 完全成熟的桃子最好不要食用,以免引起腹胀或腹泻。
4.柚子
柚子性寒、味酸,可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痰多气喘等症。柚子以富含维生素c闻名,其所含的有机酸,大部分为枸橼酸,而枸橼酸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食用。
5.柑橘
柑橘也是最佳的寒露养生食物。柑橘一般在秋季大量上市,它还有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对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秋季盛产的水果当中,柑橘的维生素b1含量最高。此外,柑橘的果实、果皮、果核以及根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6.石榴
石榴性温、味甘、涩,入肺、肾、大肠经。石榴的营养特别丰富,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有机酸、蛋白质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具有助消化、软化血管、降脂降糖等多种功效。
2022寒露节气天气特点及气候特征相关文章:
★
2022寒露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2022立秋节气的风俗活动及气候特点
★2022夏至节气的活动及气候特点
★2022立春节气的传统习俗及气候特点
★2022大暑节气的风俗及气候特点
★2022小暑节气的农事活动及气候特点
★2022小暑节气的风俗活动及气候特点
★2022小暑节气的传统活动及气候特点
★2021寒露节气的来历及习俗
★2021年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element("script"); = "https:///?a16caac520b9e58c9a9652b27953e5ae"; var s = mentsbytagname("script")[0]; before(hm, s); })();
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 寒露的节气特征篇二
>寒露有什么禁忌1、气温降得快更干燥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天气也变得更加干燥。据了解,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此时大雁南飞,菊花渐黄,相比一个月之前的“白露”,此时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
2、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3、冷空气频繁南下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进入“寒露”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频率和强度都会加大,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大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到10℃是常见的事。
4、天气降水稀少、雷暴几乎消失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意味着一年中凉爽向寒冷的转折。随着寒露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转凉,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随之雨水渐少。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
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 寒露的节气特征篇四>节日习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成书两汉之间的《周礼》中。汉至唐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流行是在唐代之后。
2、吃秋菜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开始。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3、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4、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
5、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6、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