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孝敬父母的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9篇)

孝敬父母的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0 12:49:34
孝敬父母的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9篇)
时间:2023-03-30 12:49:34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孝敬父母的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篇一

第二天,母亲说,咱俩去买鸡蛋吧!他一听就笑了。在公司里,他是大经理,有专门的秘书与司机。但他点点头说,好。

随母亲出了门。母亲说,去某某超市。

他问,附近不是有家超市吗?母亲眨眨眼,有些得意,说,某某超市的鸡蛋便宜,1斤三块二,附近的这家要三块四。他咋了咋舌。

走到路边,正准备抬手打车,母亲说,坐12路车吧。

他问,为什么坐12路?母亲说,12路车是某超市的专用车,免费,坐别的公交车,还要花两块钱。他又笑了,说好。

坐上12路大客车。车上差不多都是些老头老太太,跟母亲很熟了,听说他是陪母亲买鸡蛋的,都用暖暖的眼神看着他,好像他是大家的儿子。他的心里。也暖暖的。

买了10斤鸡蛋。母亲拉着他在超市的休息椅坐着,说,我们在那里等1小时。

他惊讶地问,1小时?母亲点点头说,下趟12路车回来,还得1小时。他觉得有着急的火苗在心里“噌”地蹿起,但还是忍了,用耐性将火苗熄灭。

母亲跟他东拉西扯,说起他上学时的一些事。1小时的时间,过得倒也不算太慢。

最终坐上12路。下了车,他拎着鸡蛋,吁出一口气。

母亲看起来格外高兴,扳着手指算,1斤鸡蛋省两毛钱,10斤鸡蛋省两块钱,来回的车费,两人省4块钱,加起来共省下6块钱。

他脑子里也迅速计算,从出门到此刻,共用了4小时,4小时的时间,在公司里,他能够创造出上万元的价值。他在心里叹了一下。

快到家时,走过一个水果摊,母亲用6元钱买下一个大西瓜。

回到家,西瓜切开,露出鲜红的瓜瓤。他早就渴了,拿起一块,迫不及待地吃起来。

西瓜甜极了,他吃得“呼噜呼噜”的,像小猪一样。好久没有这样痛快地吃水果了。

一抬头,母亲正看着他,眼睛有些潮湿,脸上却是极大的满足与疼爱。他的心,像琴弦被拨动了一下。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小时候,家里十分穷,他又馋得很。常常在傍晚,偷偷去捡别人吃剩的西瓜皮,拿到河水里冲一下,便贪婪地啃起来。

母亲明白了,用了3个晚上编织草绳,又用编草绳挣的钱给他买西瓜,然后看着他小猪一样吃着。

他怔怔地看着母亲,将满嘴西瓜咽下。那一刻,他忽然理解了母亲。

艰难时,母亲靠着勤劳与节俭,供他上学,将他养大;富足时,勤俭作为母亲的生活方式,依然能带给他满足与幸福。

他的脸上露出笑容,庆幸今日最终耐住性子陪母亲省下6元钱。这6元钱,跟自我在公司创造的上万元相比,是等价的。因为,许多时候,时间与金钱就该为爱而存在。

孝敬父母的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篇二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十分悲伤。他本就十分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向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异常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异常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必须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那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我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我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并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向没有在那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我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孝敬父母的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篇三

袁世凯是个孝子,1892年带着娘亲刘氏到了赴任的朝鲜,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才派人送回。1901年6月辛丑条约谈判正急之时,刘氏去世。按常规,袁世凯要申请离职丁忧回籍营丧。但朝廷正自身难保中,当然不会批准。

袁世凯葬母1902年6月,政府实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面还有成堆的中央级职衔。9月,太后赏袁的生母刘氏一品封典,并赏银3000两,给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风光至极,但遇上他那个嫡母二哥就灰头土脸了。一句话:在外你是国家大员,在家你是妾生小子,葬仪还得按家规来。所谓的家规乃中国传统,第一长门为尊,第二妻妾有别。总之,袁母身为庶妻,死后不能入祖坟正穴,也不能同嫡妻夹棺并葬,只能殡在茔外。

此时的袁世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葬母的事情上,却不得不屈就长门世敦,几次与其磋商,能否额外抬举一下,兄长就是不肯让步,甚至不着孝衣反穿上了红袍,对袁世凯伤害太大,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在对待娘亲方面,袁世凯是一点不让步的。

袁世敦的阻挡,也激起了他的反弹,他要大操大办,让身为妾妇出身的娘亲最终风光一下——在袁寨东北15里处选择了洪家洼新墓地,占有耕地120亩:坟园40亩,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数间,由看坟人常年看守;主坟40亩;茔门前占地40亩,竖牌坊、立14块石碑,石人石马排列两厢。

办事地点设了三处:一在故居袁寨,具体办理殓殡事宜;一在袁张营大帅府,大摆灵堂,接待达官贵人追悼吊祭;一在洪家洼墓地,专门办理安葬祭祀事宜。吊祭者络绎不绝,观礼者人山人海。

袁家开宴夜以继日,一次就开200多桌(我们此刻的红头文件,规定不得超过20桌),据说井水都为之而干涸,附近的河南老乡可开了跟,他们激动地说:感激朝廷,感激太后,感激袁宫保,几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就连孝子袁世凯坐在八人抬方桌上接待客人的场景都让他们传述至今!

孝敬父母的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篇四

假期里,他乘飞机回家。回到家也没别的事,主要是陪母亲看看电视,聊聊天。

第二天,母亲说,咱俩去买鸡蛋吧!他一听就笑了。在公司里,他是大经理,有专门的秘书与司机。但他点点头说,好。

随母亲出了门。母亲说,去某某超市。

他问,附近不是有家超市吗?母亲眨眨眼,有些得意,说,某某超市的鸡蛋便宜,1斤三块二,附近的这家要三块四。他咋了咋舌。

走到路边,正准备抬手打车,母亲说,坐12路车吧。

他问,为什么坐12路?母亲说,12路车是某超市的专用车,免费,坐别的公交车,还要花两块钱。他又笑了,说好。

坐上12路大客车。车上差不多都是些老头老太太,跟母亲很熟了,听说他是陪母亲买鸡蛋的,都用暖暖的眼神看着他,好像他是大家的儿子。他的心里。也暖暖的。

买了10斤鸡蛋。母亲拉着他在超市的休息椅坐着,说,我们在那里等1小时。

他惊讶地问,1小时?母亲点点头说,下趟12路车回来,还得1小时。他觉得有着急的火苗在心里“噌”地蹿起,但还是忍了,用耐性将火苗熄灭。

母亲跟他东拉西扯,说起他上学时的一些事。1小时的时间,过得倒也不算太慢。

最终坐上12路。下了车,他拎着鸡蛋,吁出一口气。

母亲看起来格外高兴,扳着手指算,1斤鸡蛋省两毛钱,10斤鸡蛋省两块钱,来回的车费,两人省4块钱,加起来共省下6块钱。

他脑子里也迅速计算,从出门到此刻,共用了4小时,4小时的时间,在公司里,他能够创造出上万元的价值。他在心里叹了一下。

快到家时,走过一个水果摊,母亲用6元钱买下一个大西瓜。

回到家,西瓜切开,露出鲜红的瓜瓤。他早就渴了,拿起一块,迫不及待地吃起来。

西瓜甜极了,他吃得“呼噜呼噜”的,像小猪一样。好久没有这样痛快地吃水果了。

一抬头,母亲正看着他,眼睛有些潮湿,脸上却是极大的满足与疼爱。他的心,像琴弦被拨动了一下。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小时候,家里十分穷,他又馋得很。常常在傍晚,偷偷去捡别人吃剩的西瓜皮,拿到河水里冲一下,便贪婪地啃起来。

母亲明白了,用了3个晚上编织草绳,又用编草绳挣的钱给他买西瓜,然后看着他小猪一样吃着。

他怔怔地看着母亲,将满嘴西瓜咽下。那一刻,他忽然理解了母亲。

艰难时,母亲靠着勤劳与节俭,供他上学,将他养大;富足时,勤俭作为母亲的生活方式,依然能带给他满足与幸福。

他的脸上露出笑容,庆幸今日最终耐住性子陪母亲省下6元钱。这6元钱,跟自我在公司创造的上万元相比,是等价的。因为,许多时候,时间与金钱就该为爱而存在。

孝敬父母的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篇五

一次聚会,几个老人聚在一齐,嗑着瓜子,说着闲话。不知是谁提到头发的话题,大家的目光瞬间就像探照灯似的,在一圈人里扫射。几乎都是一样的年过古稀,白发苍苍。

突然,大家的目光都定格在一位一头乌发的老者头上。大家对赋闲在家的他仍然坚持染发,持怀疑态度。上班染发是为了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赋闲之人还逆潮流而动,莫非是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乌发老者立刻解释:“是这样的,我家里还有90多岁的老母亲,否则,我早就不染头发了。”

一言既出,让其余的人点头称赞。为了母亲,为了尽孝,将白发染上黑颜色,作为古稀之人,几人能够想得到

看着儿子老去,一头白发,会牵扯着长辈的心,还有晚辈催着长辈变老的涟漪似的心理负效应。儿子年轻,老人心理自然也年轻。这位老者的细心,真的让人佩服。

经过头发颜色的改变,到达孝顺老人的目的,它已将孝顺老人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对于孝敬老人,此刻物质条件的满足大多已不成问题,但老人的精神需求有多少人关注乌发老者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孝敬父母的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篇六

1956年,肖秀云开始照顾婆婆杨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58年过去了,肖秀云一向坚持照顾婆婆,肖秀云说,做孝顺媳妇是自我一个简单的想法。

杨金枝,今年已经101岁,儿媳肖秀云,今年已79岁。杨金枝的独子已过世近10年了,此刻,儿媳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住在八师一三四团下野地镇镇区保障性楼房一齐共同生活,杨金枝的生活起居还和以前一样都是肖秀云照顾。

肖秀云说,我和婆婆都出生于穷苦人家,我把婆婆当作自我的亲娘一样照顾,我有退休工资,婆婆也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平常她喜欢吃啥我就做啥,鸡蛋糕、饺子等我都给她做着吃,她年龄大安的假牙,饭软些她好吃。

杨金枝家在山东东明县农村,1956年,杨金枝的独子与邻村姑娘肖秀云结婚。结婚刚3个多月,杨金枝的独子就支边到八师一三四团。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肖秀云承担起照顾家里老人的重担。肖秀云说,吃饭的时候,我每次舀饭都是给她舀第一碗端给她,吃完饭给她洗好碗。

哪时候,山东老家农村生活条件十分差,作为女人的肖秀云凭借着吃苦耐劳精神坚守着这个家庭。肖秀云说,我就争口气,哭,我在屋里掉泪,不能在外掉泪,我一辈子这样,人要活个志气,活个脸面嘛。

婆婆杨金枝想念儿子,1961年,杨金枝和肖秀云也来到了八师一三四团。在一三四团连队,肖秀云参加工作成为一名连队职工,由于能干,肖秀云还被提拔成连队的班长直到退休。工作中,肖秀云踏实能干,在家里,肖秀云照顾好老人和子女。生活中,婆婆偶尔说不好听的话,肖秀云从不计较,宽容对待。肖秀云说,以前生活再苦,咱从没有胡作乱为,她是个苦命人,我也是个苦命人,此刻生活好,我何必和她生气。

孝顺媳妇肖秀云悉心照顾婆婆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肖秀云的公公、爱人已先后过世,几个子女也已成家立业。今年,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也共同生活了58年,此刻每一天自我都和往常一样给婆婆做可口的饭,把她睡的床、穿的衣服整干净,尽自我的本事照顾好婆婆的起居。肖秀云说,我这个人一辈子没文化,让人家看得起我,做孝顺老人操持好家里是自我一个简单的想法。

孝敬父母的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篇七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十分悲伤。他本就十分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向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异常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异常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必须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那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我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我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并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向没有在那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我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孝敬父母的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篇八

母亲节,想起了陈毅元帅孝母故事

印度有句格言,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母爱母教对子女成长的影响之大,在史可鉴,有口皆碑。而子女对母亲的深爱与崇敬,也是刻骨铭心,绵绵如缕。芸芸众生如此,杰出英才亦然,陈毅元帅爱母敬母之情,更是感人肺腑。

1962年,陈毅任中国外交部长。一次,他率团从国外访问回来,路过家乡,决定抽出时间去探望病重的母亲。陈毅的母亲年高病重,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见到儿子来探望她,非常高兴,正要和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湿的裤子还放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底下。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心里也非常激动,他连忙走上前去拉住母亲的手,亲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陈毅问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母亲看着瞒不过去,只好说出了真情。陈毅听了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侍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由我去洗吧!”母亲硬拦住,不肯让他洗,并说:“你是国家干部,做大事的,又打老远回来,快歇歇吧!和妈妈聊聊。”陈毅说:“我们做儿女的平常不能孝敬您,现在回来看您,帮您洗几件衣服是很应该的。”说完就把母亲的脏衣服全拿过来泡在盆里,搓洗起来,母子俩,愉快地说着话,直到陈毅把母亲的衣服全洗干净。

陈毅元帅作为共和国的创始人之一,功勋卓著,位高至极,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至今听来仍然令人感动感慨。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子女缺少孝敬父母的意识,有的自己成人成家后,拒绝赡养父母;有的不但对父母言语粗鲁,而且在精神和肉体上伤害父母,让社会感到震惊和痛心。试问,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何谈亲情、友情、手足之情?何谈生活、事业、国家大业?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因此,我们都要像陈毅元帅那样孝敬父母,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

孝敬父母的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篇九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之后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异常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并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之后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