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闲时随笔篇一
我本应该做一个光怪陆离的梦,梦里——其实我也不知道梦里该有什么。我很困,困到眯着眼睛勉强辨别笔记本电脑上像蚂蚁团一样的代码,也能感觉到体力和精神在流失。茶杯里还剩下半壶上午泡了却未饮的茶水,早已在手边凉透。
天气预报总是提醒春天的到来,冷风却不这么想,依旧狠狠的撞在老旧窗框上,以此宣告它的到来。空气湿冷,我仿佛感到那风掀起厚重的床帘袭过每个角落,安家落户,裹在腿上的棉被顿时有些单薄。
按下键盘的enter键,避开编译器上红色的印记,瞬间躺倒在绵软的床铺里。
电脑锁屏后的狭小空间失去了最后的光源。陷于高处的床板上,指根关节因姿势的停滞而微微的抽搐一两下。黑夜寂静无声,像是一个陌生的空间,这个空间从僵硬的指尖开始,一寸寸的吞没我整个存在,沉甸甸的压迫住神经。
世界在此安静了下来。
有时候我会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和这个世界之间存在一层隔阂,它无形无色,伸手无法触及却又真实存在,如同一堵透明的墙壁。就好像世界上只有我,又或者是没有。
在过分死寂的环境中,不由自主地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呼吸心跳,那些轻微细小到平时不会注意的触感,被无限放大。衣服布料摩擦皮肤的感觉,发梢落在颈部微痒。这一切让我感觉很煎熬,这些东西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的思绪混乱,变得越来越繁杂琐屑,时间被无限的拉长。
像一个往复循环过程,每一天从凌晨开始,似乎没有变化一般,重复着枯燥乏味的日常,连带着对时间的感知也失衡了。像是手中的代码,反反复复几行的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初学者的项目一向不被看好,学姐也只是笑笑,能划水混分便好,就算有再多的想法,终归被能力所限制,层层递分下的任务逐步拆解,变成无关紧要的步骤,尽管如此,还是妄图做到最好。当然,往往不被别人理解。
此时不免会想起人们思维模式的差异所造成的理解偏差。足够有趣,但也足够麻烦。
尤其清晰地认知到差异所在,却无法通过对方能够理解的层面与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候。这时往往不再进行区分上的表达,因为经此生出的再多强调都是没有意义的。
好比有些人将情感当作体验世界的方法,而有些人将理性作为辅佐意识的工具。虽然透彻分析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并不难,但模式运作生出的细节往往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像新奇的玩具,有时又像是怪物,无法理解。
对精神由内而外的分析结构使理解他人变得容易,但从未降低过被理解的难度。与针对性的理性推测相比,具有普适性的情感感知才是社交中最得利的法宝。本质的感受在礼仪表现中抹去,一切都可以在外部行为的交互中看起来和谐而舒适。
理论上可以,但并不适合。如同递归算法,简洁清晰,却每每在时间复杂度上被否定。
消息弹窗的响起一向毫无规律,大数据也无法预测它的到来,眼睛因习惯黑暗后受到刺激而眯起,太阳穴刺痛着。
面前的代码依旧杂乱无章,自己选的路,到底还是要走完。
被生活压抑着快要窒息的人本就没有任何依靠。唯有靠着自己微乎其微的力量拼命向上爬,才能为自己争取到哪怕只有一点一滴的自由。
狼狈不堪,歌颂的却仍是大风和烈酒,还有孤独的自由。
这大概便是生命本身,混沌不堪的生命本身,又充满希望的生命本身。
闲时随笔篇二
欣喜遇见家乡今年第一场雪,放假回家已有好几个时日,总浑浑噩噩在睡觉中度过,从学校辛辛苦苦背回来的几本书动也没有动过,实在不应该……时常问自己,为什么计划好的事情,总在实施的.时候大打折扣,甚至压根都没有勇气和动力去实施……
总该是多读点书,尽管我们无法准确说出读书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就如同我们无法准确说出我们从小到大吃的饭菜究竟有哪些营养,多少我们不可否认,正是这一日三餐的滋养,才塑造了我们现在的身体和骨骼,那么我们读书也是如此,正是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打动过我们的每一句话才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思想,我们才会与别人不一样,我们才会让别人觉得我们不一样……
读书的时候或许发现不了许多,但是当你久违了书本,空虚感会时不时萦绕自己的心头,准备写点东西也总是不知从哪下笔,因此这篇文章会很琐碎,因为好久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了,思想也总是松松散散,漫无边际,想到什么,就随便敲几个字,权当无聊时练练笔,准确点说是让自己稍稍整理下这阵子的想法,也给自己一个机会聚精会神做点什么,不求回报,不求结果,只是是时候收敛自己的懒散了……
一个人在家,没有了学校那些有的没的功课和社团活动,时间自由,但更多的是懒散,心头偶尔也有些许孤独,我本身是比较偏爱热闹的,在外人看来,总是疯疯癫癫的,和室友们一起玩玩闹闹,其实是很开心的,让我一个人窝在家,反到觉得无聊。都说孤独是为了认识更好的人,认识更真实的自己。孤独是为了遇见更好的,孤独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孤独是不该用来沉湎的,一个人需要适应孤独。
因为孤独会让你在燃尽满世繁华烟火后,沉下心来寻找风吹过的方向,静下心来聆听花开的声音。但是一个人更需要走出孤独,一个人的世界总是单调的,乏味的,一个人的想法也总是片面的,偏激的,在大千世界中傲然孑立,不变初心,在纷繁复杂中坚守自我,不改初衷,不醉心于俗世,但不畏于现实,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孤独久了,就越怕遇见一群人,我们需要的是在燃尽一切烟火后去享受哪怕是不合时宜的清高与孤傲。
我本身并不惧怕孤独,但直视自己的内心,我不能否认我不愿意一个人,我不喜欢甚至说是惧怕一个人,尤其是在学校,我无论干嘛,都喜欢和朋友一起,吃饭,打水,上课……通俗意义上说是缺乏安全感,但是这不能算是借口,一个人,我们必须学会适应只有一个人,总有时候,你身边只有你单薄的影子,你总要面对只有你一个人!其实,一个人,尝试着走自己一个人的路,踏上一个人的旅途,一个人逛路边的小店,一个人看场电影,一个人吃掉一整盒冰淇淋,一个人坐在图书馆里看完一整本书,然后默默流着或喜或悲的眼泪,一个人撒欢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一个人,也是要快活的一个人!
闲时随笔篇三
来来回回,我也走过了好几个城市,背着行囊怀着不同的目的来到了这座城市,那年在宁波火车站买了第二天回重庆的火车票,在这举目无亲的城市找了附近最便宜的旅馆住下,旅馆虽然脏了点但好在还不失雅兴,那天晚上笔记本电脑系统也崩溃了,只好带回重庆修了,在夜色下的旅馆外走了走,还算灯火辉煌,但人群很乱人很复杂,没人理我没人和我说话,我一个人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开始害怕孤单起来。
今天早上起来脑海里想起那年背着行囊一个人在宁波火车站茫然不知所去的我,心里还有点后怕,如今生活也算安定下来了,不用再向过去那样四处流离,那也是我最害怕的事情,不想离开重庆,我爱这座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城市。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故事,不管去那座城市,去干嘛,先了解品读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带着文化带着历史,到哪都会是温暖的,到哪我们都是属于这座城市的,不会有陌生感排挤感,不需要做读过上千本书的学者,也不用有每天看书学习的习惯,只要我们闲暇时在书海遨游那么几分钟就会有一种无形中的力量,一个人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需要这种力量。
听着歌曲写下了这些段不成文的句子,本来是想用说说的方式写出来的,但发现要写的还挺多的,我也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 ,大家看看就好。
最后用某位作词人博文里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来结尾,毕竟没有这句话我也不会写这篇文章,用他来结尾很合适。
妈妈说,人生越往后过越像流水账。我想她说的有道理,时间越过越快,从前越来越清晰。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这,就是我的青春。
闲时随笔篇四
人到中年,越发的宿命。即便是对文学的喜爱也总结为命运的使然。上中学时,就开始拼命地阅读小说尤其是当代收获杂志,可以说是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对文学的喜爱,从小就丰富着我的精神世界,以至于,阅读成为我一生的习惯。
阅读的久了,难免就开始手痒痒想写点什么。还好,两年的技校生活,手艺没有学下,倒是学校那份小报成了我的专刊,诗歌散文游记无所不包揽,现在想想都觉得那时候真是我人生难得悠闲的一段好时光。舍友是我的第一听众,我给她们朗读,啊,美好的精神世界闪烁着璀璨的星光。幸福而又无忧的时代,默默积蓄储存文学的能量。
短暂的忙于生计的二十年转眼就过去,今天我终于又回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心里的喜悦与充实不言而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重新开始反思文学对我的意义究竟意味着什么。
圆梦,那是心最初的回答。每个人从小都有个梦想,而我原始的梦想就是用我的一只妙笔行文天下。老作家冰心巴金丁玲,都让我充满崇拜,他们不仅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而且从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你看到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文学的意义不仅让你分享作家不一样的人生思考体验,同时它还承载着重大的社会功能。
导向,标榜是当代作家义不容辞的使命。虽然,我还名不见经传,一天在自娱自乐中陶陶然,但我相信终就有一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有一天,我的行文如果变得有分量了,必须牢记作家的使命,针砭时事为民请命。用真实的生活态度书写美好人生。
此时眼皮已经沉得抬不起来了,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