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十一篇(优秀)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十一篇(优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0 06:03:55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十一篇(优秀)
时间:2023-03-30 06:03:55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篇一

这节课我设定的目标是:

1、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并表现音色。

2、在教师帮忙下,幼儿探索乐器与故事相匹配的方法。

3、要求幼儿在团体演奏时学会控制乐器,不随便发出声音。

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能进取地配合我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乐器与故事十分感兴趣,下头,就本节活动《玻璃瓶的小老鼠》做一下初浅的反思。

1、教师准备充分,教态亲切,可是在语言上有教频繁的口语出现;

2、活动个环节清晰,目标设立明确并在活动中逐一体现;

3、本活动为艺术领域的音乐活动,贯穿、围绕的是音乐的主题,但教师在实际组织活动时却没有穿插使用背景音乐或其它音乐。

4、环境布置能够再丰富些,体现音乐活动的音乐性、情景性。

5、我觉得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应当在夸张一点,还能够请配班教师跟幼儿一齐参加游戏,更好的完成教学与游戏活动。

我想,只要从小班就开始逐步渗透打击乐的资料,我相信对培养幼儿的音乐和非音乐本事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忙,经过这节课,我体深刻地会到,好的课堂需要把握好它的精髓所在,融合新的打击乐教学理念,相信以后打击乐活动我会上得越来越好!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篇二

进入小班已经一个月了,谁实话当时我是有压力的,因为教小班要比教大班孩子付出更多的艰辛。小班是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过渡阶段。昨天他们还是家里众心捧月的宝贝,今天却要独自面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短暂的适应期过后,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缺失、家庭过多包揽已使幼儿丧失了自理的主动性。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生活到有规律的集体生活,适应期伴随着眼泪和鼻涕,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他们的身上已经悄悄发生着变化…

记得开学的第一天,我早早的来的幼儿园,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玩具,活动的材料,孩子喜欢的动画片、音乐、充足的开水等等,孩子们陆续来园了,孩子们哭着闹着不让家长走,我左手抱一个,右手抱一个,后面还要拉一个,顿时教室里乱作一团,我和同班的老师及其他班的几位老师又是给他们分玩具又是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们才渐渐平息了哭声。可过了一会儿有个小朋友又哭了起来,她这一哭不要紧引得别的小朋友也哭了起来,顿时活动室里又哭声一片,我们只好请一位老师领着张文博到外面去玩,给孩子们放上好看的动画片教室里才又渐渐安静下来。午休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上了床有的拿着枕头,有的拿着被子,他们根本就不想睡,有个孩子干脆就不上床上去。我只好给她搬把椅子坐在床边。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然后放了一段轻音乐,孩子们慢慢进入了梦乡,坐在椅子上的那个小朋友也困得睁不开眼了,我刚想抱她上床上去睡,她却怎么也不愿意,张嘴就哭,我怕把别的孩子吵醒于是就说:“别哭,来老师抱着你睡吧。”她躺在我怀里不一会儿就进了入了梦乡。下午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被接走我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大小便经常解在衣裤上,刚开学那段时间每天早上都有几个孩子要哭,每天早上我也会条件反射地情绪紧张,但还是要耐心地处理每件事情。我想我不仅仅要做他们的老师同时还要学会做他们的妈妈,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每结束一天的工作,倒在床上不想动了,还真觉得累。可是每当我看到自己的辛勤和爱心使孩子们取得一点进步时,一股由衷的欣慰油然而生。

孩子们入园已经一个月了,在我的耐心教育下,孩子们大都学会了上厕所。我班的许心怡小朋友是个身体瘦弱的小女孩,她的小手很小,胳膊很细,好象用力一拉会把她拉坏似的,去厕所小便,她望着便池不感迈步,我递上一只手,她扶着迈了过去。她小便完,我又递上一只手,她又拉着我的手下来,就在这牵牵拉拉中,小心怡能自己入厕了,她的妈妈说:“心怡上幼儿园进步真大,谢谢您老师。”因为我是幼儿教师,我就要对家长负责。当家长把他的心肝宝贝送到我怀里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责任有多重!我要像妈妈一样呵护孩子,关爱孩子,帮助孩子。我又要做妈妈无法做到的——教师的责任,我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教他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引导他明白道理,帮他探索世界奥秘。家长的期望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要对家长负责,还家长一个健康,快乐。活泼聪明的宝贝。

我班有个小男孩叫张浩,他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平时就是对爸爸有点“黏糊”。由于年龄小,每天入园时总是眼泪涟涟、嘟着嘴巴,一脸的不高兴。为此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怎么样才能让张浩很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开学第二周的礼拜一,张浩还是红着眼睛来上幼儿园了,他奶奶悄悄告诉我,中午吃午饭能否不吃蔬菜,能否在幼儿园不睡午觉的事而闹得不开心。于是便拉着奶奶的手,非要奶奶在坐位上陪他一小会才罢休。奶奶走后,我微笑着对张浩说:“快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我悄悄观察张浩的反应,他忍着不让眼泪“冒出来”,嘟着嘴巴很不情愿的参加到我们的表演游戏中,慢慢地融入了我们的活动里。见此情景,我又对其他小朋友说:“张浩真棒,你们想看他画的小手画吗?”

这么一说,小朋友们都很快坐端正了 ------ 良好的情绪一直延续到吃点心。吃点心时,我又一次鼓励张浩,结果张浩非常快乐的吃完了点心。点心后我把张浩叫了过来,“你今天吃点心可真快,第二名呢!回家把这好消息告诉爷爷、奶奶好吗?”张浩情绪高昂地说:“好!”第二天,张浩带着可爱的笑容,早早的来上幼儿园了。我怕张浩会再一次带着不好的情绪来园时,于是我就利用他喜欢听故事去吸引他的注意力。我先以微笑迎接他,故意忽略他的消极情绪。让欣赏故事来感染他,使他不自觉地融入我们的活动中,忘掉不高兴的事情。()接着我又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扬他,并请大家都来欣赏以此来愉悦情绪。当良好的情绪围绕着他的时候,我适时地对他进行了疏导,并用点心第二名的事实鼓励他,和他约定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在帮助胡正傲的过程中,我对幼儿的情绪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每个孩子送幼儿园都得有个适应的过程,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有种拘束感,不如在家里放松,所以他就不喜欢去幼儿园,但我觉得家长一定要坚持送他去,帮助孩子渡过这个时期。家长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孩子知道送他去幼儿园并不是不要他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很爱他的,并且要及时去接他回家,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如果孩子生病了,在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给孩子请假,可以给孩子带着药去幼儿园,请保健老师帮助按时吃药就可以了。另外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幼儿园有趣的小故事,在无意间给孩子讲讲幼儿园的好处,比如: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有很多新鲜艳的玩具可以玩,有很多好看故事书等,引导孩子向往幼儿园。

家长也可以多和老师沟通,家园配合,多表扬、多鼓励和多关注,慢慢的他就会重新爱上幼儿园的。爱和安全感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之一。这种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幼儿是否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由此可见,爱和安全感这个前提非常关键,可以说,不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就等于不给幼儿做好孩子的机会。幼儿将来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对他的态度,以及教师能否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对于像张浩这样的孩子,教师不应该认为孩子事多,而应意识到他是对爱和安全感的需求比较强烈,所以我们要以更为宽大的耐心,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证实自己对他的爱,正确的引导他爱上幼儿园这个大集体。

有人说“咖啡的味道又苦又甜,幼儿教育也是这样,因创新而苦,因创新而甜。”的确,“创新”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灵魂,因循守旧、毫无创意只能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停滞不前。“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孩子”。我认为创新型教师需要有一份责任感,需要有一颗“童心”,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幼儿的“慧眼”,需要有不必精但一定要广的知识面。这样才会让自己的智慧放射出光芒。小学英语教学反思幼儿园教学反思野荷塘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篇三

陆少威是一个性格开朗、富有感情的孩子。他活泼好动,有些顽皮,控制能力较差,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显得尤为突出。他的一举一动常常引起班上小朋友的注意,常会和小朋友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事,引起大家的反感。但我也发现一些不是陆少威干的事,也往往被推到他身上。这对陆少威不公平。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观察陆少威。一次在盥洗室里,余子豪与陆少威争吵起来,余子豪又动了手,我看陆少威没有还手,只是委屈地哭了。我想陆少威也能控制自己了。这是他的进步。于是,我对余子豪说,“今天。你们俩发生了矛盾。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你们和好?”余子豪说:“我跟他说t对不起’。”我说:“可以,陆少威能原谅你就行。”陆少威不再哭了,并原谅了余子豪。还有一次,我替任老师带了半天班,发现陆少威总是安静不下来。我问他:“你想做点什么?”他很认真地说:“我想帮助老师做点事。”他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想班上的餐巾纸正好不多了,要叠点餐巾纸。于是,我把剪好的餐巾纸递给了陆少威。他回到座位上认真地叠起来。看到他那认真的样子,我想这不正是孩子的闪光点嘛。平时老师关注他的只是顽皮淘气的一面,忽略了他内心的需要。等他叠好餐巾纸送到我手里时,我及时肯定了他,他满意地笑了。该喝水了,我请孩子们去喝水。这时,陆少威走到我身边说:“李老师,我给您接杯水吧。”……

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陆少威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他憨厚、宽容,愿意帮助老师做事情,并且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理解。只因为他控制能力差,所以常常做出事与愿违的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应该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征。对他这样顽皮好动的孩子多给一些理解与宽容,多了解他内心的需求,多发现他的闪光点,在感情上多与他沟通,这样才能促进其身心和谐地发展。

评析/琚贻桐

班上常会有个别缺点比较突出,不被大家喜欢的孩子。这些孩子的问题越突出,越会使集体情不自禁地关注他的缺点。有时大家甚至习惯性地将错误的一方固定在他身上,使这样的孩子感到不公正、委屈,没希望做个好孩子,感到似乎自己永远只会出错,对自己丧失信心,对周围的人抱着逆反的心理、对立的态度。这可能会导致这些孩子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李老师非常关心缺点较多的孩子的成长,关注他的内心情感体验,注重心灵上的沟通。在注意公正地对待陆少威的同时,了解和满足他的兴趣需求,理解、宽容他的特点,及时发现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当李老师满足了他希望得到赞许、渴望成功的需求时。陆少威开心地笑了,对自己有信心了。这一闪光点又引发出更多的友好、助人行为,使他憨厚、宽容、可爱的一面自然地展现出来了,为他身心和谐地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篇四

黄老师病假,我以代班老师身份进入了大五班。半天下来,好多小朋友都愿意围着我,亲热地喊我“胡老师”。但在这份热情背后,我感觉有一束冷漠的目光在注视着我。我试图用亲切的话语打动她,用好玩的游戏吸引她,以博取她的“红颜一笑”,可是我却失败了,她始终冷冷地,似乎对我的一切努力都毫无反应,我有了些许的挫折感,而我也深深地记住了这个“酷”女孩――陈乐涵。

第二天来园时间,我在走廊看见了迎面走来的涵涵和她的妈妈。我热情地招呼着:“早上好,陈乐涵!”擦肩而过,我听见身后涵涵妈妈的声音:“涵涵,这就是你们的新老师吗?她已经叫得出你的名字了,我们的涵涵真棒!”我听不到涵涵后来说了什么,也看不到涵涵的表情,但我为她有这样的妈妈感到自豪。

回到教室,我的目光搜索着涵涵,惊奇地发现,居然她也在看我,而且眼中带了一丝羞涩的笑意。晨问锻炼、晨谈活动、语言活动、点心活动……我时刻能感受到那追随着我的目光。她会成为破茧而出的彩蝶吗?我等待着……

音乐活动《小狗抬花轿》,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谁能给这首歌配上动作,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可我却“别有用心”地把机会给了涵涵。聪明能干的她把歌曲演绎得活灵活现,节奏感强,动作洒脱又富有创意。我和小朋友都忍不住为她鼓起掌来,笑容绽放在她的脸上,她居然还鞠了一躬,说了一声:“谢谢大家!”我似乎看到了彩蝶的飞舞,欣喜突然充实了我的心间。

从搭班的老师处了解到,涵涵是一个很聪明能干的孩子,平时表现也很好。我分析,原因可能有两点:一,黄老师已经伴随她多年,与她有了深厚地感情,她不愿意一个陌生人取代她所喜爱的黄老师;二是刚开始接触时,我由于对孩子的不熟悉,忽略了这个能干但又个性较强的女孩子,使她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此次事件看似在不经意间得到了解决,其实也包含了我、孩子、家长的不懈努力。在事件发生后,我能时刻关注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契机;孩子在得到妈妈的提示后,能产生与老师接近的愿望,并积极配合老师的活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抓住点滴教育孩子,拉近老师和孩子的距离。由此可以看出,当家园形成合力后,教育所展现的魅力。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篇五

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展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小活动,这次活动,我选取的故事名字叫数脚,顾名思义,也就是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脚的故事。故事《数脚》线索单一、情节简单,最鲜明的特点是小动物们告知大家自己有几条腿的对话,学说这些对话,进一步了解不同动物脚的数量的特征是我在本次活动前的主要抓点。但活动实施后,我对设计及教具有了以下两点想法。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能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练习对话、学说词语的积极性也很高,非常顺利。但整个活动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可能就是太顺利了,需要给孩子们一起挑战。那在这一活动中,可以给孩子什么样的挑战呢?可能仿编比较合适,因为近期积累了不少有关动物的知识,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动物有几只脚,如果在课上进行简单的仿编,应该可以做到。

在教具出示上,我在本次活动中做出了调整。课前我准备了ppt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但是实际在组织教学时,我只在蜈蚣到底有几只脚的时候才出示,其它动物出现时我并没有出示相应的图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有这样的考虑:首先是因为这些动物都是幼儿平时比较熟悉的,在外形及到底有几只脚上不会有异议。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在这期间点击出示相应的图片,反而会打乱幼儿在故事中的情境,因为大家本来根据倾听到的内容正在模仿动物的话、学习几个形容词,如果此时出示图片,幼儿的视线及注意力势必会转移到图片上,幼儿既想看图片,又要想对话,两维因素影响着幼儿,那不管哪一维的效果都不会太好。并且当时幼儿学习对话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我非常果断的决定不点击ppt图片,幼儿对于对话的掌握还比较好的。最后,在最后一段请幼儿帮忙数出蜈蚣有几只脚时,我出示ppt图片时为了帮助幼儿点数蜈蚣实际有几只脚,因为这时的图片对幼儿来说就像是个学具,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实际教学中图片教具的使用情况,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图片教具一定要让它发挥它必要的作用,反之,只会成为影响幼儿倾听与表达的不利因素,在语言活动中这一现象更明显。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篇六

要成为一名具有高反思水平的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有反思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探究问题的热情、质疑的精神和教学的主体意识。同时,外界的各种教育支持和帮助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不同教师群体反思能力的培养应体现不同的特征。在对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构想中,笔者将需要得到帮助的教师群体定位为“反思实践者”,而将能给予“实践者”帮助的教师群体定位为“反思支持者”,这些“支持者”包括教师同伴和幼儿园园长,也包括大学专业教师或科研机构的教育专业研究人员。以下是笔者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初步构想。

入职期教师的培养

从观察描述入手,积累教学经验,了解反思思路本文中入职期教师是指教龄1年以内的新教师。这类教师的知识大多属于陈述性知识而较少属于程序性知识。这些陈述性知识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体实例的支撑;少量的程序性知识则显零散而不系统。因此,对于新教师群体,反思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优秀教师的大量教学实例,积累各种“背景性知识”,理解组织教学的原理和一般教学经验,探究优秀教师的教学与他们的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聆听“反思支持者”外显的、展开式的反思活动,了解反思的基本思路。具体方案举例如下:

反思实践者反思支持者

定期观摩现场教学或录像,并尝试把执教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讲述出来,尽量详尽、全面。因为讲述过程本身就是对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概括、反思、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如某新教师在观摩优秀教师组织的小班打击乐活动“大雨小雨”后,对执教者的教学过程和行为作了如下描述:“这位教师先请幼儿复习歌曲《大雨小雨》,又请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唱‘大雨’时做幅度较大的自上而下抖动手臂的动作,唱‘小雨’时做两手指轻轻触碰的动作,最后请幼儿用两种打击乐器——铃鼓和小铃分别为

两段歌词伴奏。”对新教师的讲述进行补充,并且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新教师关注关键问题。如:“这位教师在请幼儿为两段歌词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伴奏时用了什么方法?她 最先提的问题是什么?(想一想,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像是在下‘大雨’?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像是在下‘小雨’?)幼儿回答不出来时,她又提了什么问题?(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种乐器——铃鼓和小铃。请你敲敲小铃,摇摇铃鼓,听一听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下‘小雨’?)当某某小朋友回答不出来时,这位教师走到他面前,对他说了什么话?(铃鼓发出来的声音像下‘大雨’,小发出来的声音像下‘小雨’,对不对啊?)请总结一下这位老师的提问策略。”

逐一回答“支持者”所提的问题,比较自己的描述和“支持者”描述的不同,看哪些教学环节被自己忽略了,并做好记录。

听取“支持者”对教学中各环节的解释,积累各种“背景性知识”,即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 支撑其选择和判断的知识。对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中执教者的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并向新教师指出执教者用以调整教学策略的非言语线索,帮助新教师总结在什么情况下,利用什么教学策略可以解决什么样的教学问题。如“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难以回答时,教师应 该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如将问答题改成选择题,甚至改成是非判断题,从而使无效问题变成有效问题。”

在“支持者”的帮助下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类总结,记录关键环节,并形成书面材料向全园发布。这可以为回顾、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原始素材。因为只有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是合理的,才能为教学反思提供基本的参照物。帮助新教师分项归纳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优秀教师各种教学行为的类型、特点、效果。

倾听“支持者”的理论分析,形成书面材

料大学专业教师或专业研究人员从理论角度剖析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新教师将观察到的教学实践与原有的知识(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这种方法可以使新教师获得接近实际的经验。这样,教师同伴运用教学经验,专业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共同帮助新教师分析当时的教学情境,使新教师逐步形成反思的理论框架,积累经验材料。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篇七

在我的心里,设想着孩子们的活动要如何井然有序,于是在活动前提出了玩耍时不乱扔玩具的要求。

结构区里,孩子有的拿着玩具敲敲打打,有的拼了又拆,玩具撒得满地都是。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大声说:“你们在玩什么?别把玩具敲坏了,快把玩具收好!”孩子们眼里露出惊讶的神情,但大多数孩子还是停止敲打,把玩具收放好了。这时,一直不愿收玩具的皓皓说:“老师,我还要玩!”一语惊醒梦中人,没想到这一管使孩子们的活动终止了,我反思着自己的'言行:难道是我的语气太严厉?难道是我让孩子们收放玩具的方法不当?我告诫自己以后要努力改进指导策略,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今天,我还是来到结构区。上一次的情况再现在我的眼前:皓皓把玩具全倒了出来,搭起了飞机;宏宏面前撒了一大堆玩具,手里还拿着两块积木不停地敲打着,嘴里念念有词……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没有直接去管,而是蹲下身来帮他们收拾玩具。我一边收拾一边说:“你们玩得真开心,要是能帮这些玩具找到家就更好了。”两个孩子听到我充满感情的建议,停下来直愣愣地看着我,我趁机说:“你们能把玩具带回家吗?”皓皓和宏宏立即和我一起收拾撒了一地的玩具。我正庆幸自己引导成功之时,却发现他俩的活动兴致已荡然无存,他们丢下收好的玩具跑开了。

活动的又一次夭折使我陷入困惑:看来并不是我的语气有问题,那是为什么呢?孩子们本来玩得挺好,我的介入反而使他们终止了活动。难道我不该关注有序、整洁的规则要求?那么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应关注什么?

在找到自己的问题后,为了了解自己在认识与行为上是否一致,我请一位教师对我组织的区角活动进行连续15次的观察,结果发现我太关注孩子活动的有序性,而较少关注活动本身,没有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比如,敲打玩具这一动作是孩子感知、体验事物的性质、事物的关系、事物的变化与自己动作之间关系的过程。教师如果限制他们的动作就是限制他们的思维,限制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中断了思考,没有了自主性,孩子们也就对游戏失去了兴趣。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篇八

在教育过程中,经常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表扬即对幼儿的长处和优点进行赞美。表扬决非吹捧、夸张和投其所好,而是实事求是、诚心诚意,以达到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积极性的目的。批评则是对幼儿的缺点和错误的分析和否定的过程,批评决不是讽刺挖苦,抓辫子扣帽子、打击报复,而是善意、公正地帮助幼儿认识和纠正错误,接受教训,增强生机和活动。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因人因时正确运用如上表扬和批评的形式,可以使幼儿提高认识水平,强化良好的活动动机,激发积极的精神情感,促进能力的形式和发展,增强上进心和责任感。表扬和批评巧妙的结合起来,以表扬为主,适当的批评为辅,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表扬批评适时适度适法幼儿的是非正误认知及其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导向和激励。随着“快乐教育”、“尝识教育”的大力倡导,以及“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重视表扬在对孩子教育中的作用。然而在幼教工作的实践中,人们又不得不问:“表扬得越多越好吗?”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天平上,光有表扬是不够的,还应该有适当的批评,并且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必须谨慎而科学,力求做到适时、适度、适法。

一是要善于发现时机。比如对于平时就多动调皮的幼儿,就要在日常行为表现中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二是要善于选择时机。比如在幼儿情绪激动哭闹的时候,跟他说道理自然远不如待其情绪稳定后进行教育引导的效果好。三是要善于创造教育契机。比如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教育,启发幼儿扬长避短,有意为某些不足的幼儿创造行动体验的机会,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达到教育幼儿的真正目的。

可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度”的意识。有些家长和老师,孩子表现好就给予了带有极大夸张意味的表扬:“你真行!太了不起了!”“你太棒了,谁也比不上你!”……诸如此类表扬容易使孩子“飘飘然、昏昏然”,盲目自大,惟我独尊,时间一长,就听不得半句批评的话,这样的表扬就适得其反了。因此,我们应该强化表扬和批评这个“度”的意识。

(1)分寸适度。一切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表扬,不是言过其实的乱吹捧。对孩子言过其实的表扬,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一旦这种认识与现实生活中他人恰当的评价发生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批评,也是善意的,不是呵斥和恐吓,更不应把后果严重化,断定一个幼儿可怕的未来,比如说他是长大没有出息等。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得把握好分寸,别忘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无知而渴知的幼儿。

(2)频率适度。表扬和批评,都不是多多益善,关键是恰到好处,二者结合运用,针对具体对象适时的调适,绝不能凭个人的情绪因素把孩子定格了,更不能对自己喜欢的孩子,就毫无休止的表扬,对自己不喜欢的孩子就一味的批评,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3)语言适度。语言不仅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同时还要注意到幼儿的认知和兴趣特点,力求形象、生动,批评的语言要富于亲切感,具有激励性、启发性,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

(1)表扬和批评并重互为调节。立足于深层次的爱,从事实出发,是非分明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批评,使二者互为调节,互促互动,这才是科学的方法。

(2)表扬和批评要因人因事而异。孩子有近似的共性特点,也有和不相同的个性特点,对他们运用表扬和批评是既要注意某些共性特点,也不可忽视个性特点,因人因事不同,就应进行不同的表扬和批评,在运用时,仔细斟酌,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表扬和批评要选择相宜的环境。如有的宜在集体面前进行,有的宜在个别谈话中体现,有的可在游戏、劳动、参观等活动中渗透,有意识地启发,使教育者的表扬或批评隐含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要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绝大多数家长对宝贝们都是滥用表扬,也有少数家长把孩子捧惯得“无法无天”了,就一反常态地跳到滥用批评的极端。这种家庭教育既有碍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会给幼儿老师带来矫正的极大困难。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平时的家园联系等渠道,努力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只有使家园教育共同配合,才会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表扬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信心倍增,批评可以让孩子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表扬和批评巧妙的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要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婉转含蓄,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体现了“热爱孩子、尊重孩子“,才会让孩子们在教育的海洋里激情无限!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篇九

背景:炎热的夏天来临,我班的《火辣辣的夏天》主题活动也开展起来了。这几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他们一个劲的喊热,满头大汗。于是,有的幼儿偷偷地躲到了大型玩具下;有的幼儿躲到了紫藤树下的长廊里,看见孩子们的这种种举动,我就预设了《找阴凉》的集体活动,帮助幼儿想各种方法找到阴凉,从而把幼儿零散的经验来一次汇总。

实录:活动开始,我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夏天的天气好热呀,那么,想什么办法找到阴凉,使自己凉快?幼儿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于是,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盛雨禾说:“夏天很热,我戴太阳帽就凉快。”宋涛说:“夏天很热,我就躲到大树下面。”张思琪说:“我在空调里就不热了。”……没想到,孩子们找到阴凉的方法还真不少。

为了帮助幼儿发现身边的阴凉,我又预设了五个问题。分别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衣服,睡觉的小床发生了什么变化等,并多了一个“为什么”,幼儿的注意力很快投向了衣服,叶卿怡说:“夏天我穿了裙子,因为,穿裙子凉快。”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了她“说得真棒”, 叶卿怡得到了我的表扬,其他幼儿也不甘示弱。朱益彤说:“我穿无袖的衣服,无袖衣服没有袖子,手凉快。”“说得真好”我又一次竖起了拇指。没想到,“为什么”中的威力也很大,激起了他们说明理由的欲望。

“想想看,你能吃什么东西,会让自己凉快?用什么工具,会让自己凉快?到哪里会凉快?还有什么办法?” 我才一问完,徐方圆立刻反应过来:“我知道,那个热的水放在窗户前,变凉了喝了就会凉快的。” 肖亚轩说:“吃冰激凌。” 陈果说:“还可以把水放到冰箱里,一会儿就变成冰冰的。” 陈睿轩说:“洗洗手,擦擦脸也就不热的。”钱笑妍双手向外推,很着急地说:“老师,到海里也会凉快的。” 话一落音,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们去海里游泳吧,也凉快凉快吧。” 有的小朋友学起了小蝌蚪,有的小朋友学小青蛙。大家都站了起来,在大海里快乐的游泳。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我用神秘的眼神和小声的话语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了过来,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差异,我将布袋的停留点进行了有意性地停留,先从能力强的,到能力中的,最后到能力弱的,对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每当小布袋停留在自己手中,孩子们就急急地找到图片,虽然各自说的能力差异较大,但我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分析与反思:天气炎热是夏天最明显的季节特征,因此,也给幼儿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特别是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的感受最真,于是,就产生了主动找阴凉的举动。我设计了此活动。第一:是把幼儿的经验进行一次汇总。第二:用游戏方式激起幼儿表达的欲望,发展语言能力。考虑到幼儿只会关注自己的某一方面,于是,在幼儿自主回答后,我又专门设计了五个提问,分别从自己的衣服;睡觉的小床;吃的东西;用的工具;玩的地方,经过老师的引导,幼儿的思维打开了,变得更活跃了,想出了很多很多的办法。在相互交流中让幼儿发现了使自己凉快的方法有许多。不仅有来自外力的(借助各种工具),也有来自内力的(吃各种凉快的东西),还有借助自然的力量(到大海里)。这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打开思路,从多角度去寻找、去发现,找到阴凉方法,还能从关注自己逐渐转到关注同伴的举动和话语。最后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动静交替的原则,设置了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发展语言。幼儿此时的兴趣高于任何时候,依次停留看图表述,及时肯定,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很愿意在同伴面前表述,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篇十

音乐公开课上,当一段非常抒缓优美的音乐欣赏结束后,老师问起孩子这段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时,大多数孩子回答:优美、抒缓、浪漫、抒情、温柔。老师再次问起:还有不同的感受吗?片刻的沉默后,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儿站起来说:这个音乐很悲伤,象死了人一样。小朋友们听了他的话都大笑,此时老师愣了愣,这孩子也被大家笑得莫名其妙了,胆怯地看着老师。我真为这孩子捏了把汗,心想:老师不批评他也要给他个白眼了。谁知道这位老师愣了一会儿,马上笑容可掬地对这孩子说:你的感觉和别人不一样。此时,我提着的心立即放了下来,并暗暗佩服老师的机智。

公开课结束评课时,大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质疑,有的说:老师的表扬保护了孩子的大胆创意,孩子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答案的确有些离奇,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给了他热情的鼓励,这样做无疑是明智的。相反,如果老师当时就批评了这个调皮的孩子,那么这孩子就可能不再喜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了。音乐本来就是靠各人来感受、体验的,小男孩也许最近正亲历过一次死亡,听到过一段哀乐,这段抒缓音乐迁移了他的经验,他联想到那段悲伤的音乐,并且大胆地表达出来了。虽然与这时的课堂有些格格不入,但这的确是他当时的感受,老师的评价尊重了孩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师这样处理是败笔。明明这孩子的回答是不正确的,却不批评指正,而是鼓励,这是廉价的叫好,是对幼儿无原则的鼓励。这样会让幼儿无法分辩好与坏,没有了努力方向,我们应该对这种叫好说不。更有甚者提出:我们不排除这个孩子有恶搞的成分,如果不批评他,对全班孩子将会有错误的引导。并且提出:如果不是公开课,这位老师会如何处理呢?

几种观点都有充分的理由,孰是孰非?

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一位学者到当地一教授家做客,一进门,夸奖了教授的5岁女儿的天生丽质,并抚摸了她漂亮的头发。

这位教授听了竟生气了,她为此要求学者向女儿道歉。请听听教授的意见和陈述。什么理由呢?她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她对这位学者说:有一点,你可以夸奖她的,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不经她的同意。

显而易见,教授并不是不赞成夸奖孩子,而是希望夸奖孩子时要客观一些,应该夸奖孩子的努力与成就。

笔者以为,上述案例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是客观的。因为,老师的提问是:还有不同的感受吗?小男孩勇敢地说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当然不一定与音乐吻合。老师没有批评孩子,因为她深知: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对于音乐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的回答正是他对音乐的独特感受,老师尊重了孩子的感受。老师也没有无原则地褒扬孩子的回答,老师的评价是:你的感受和别人不一样。而不是:说得真好,真棒!所以,老师的评价是客观的,是对孩子独特思维的评价,是夸奖孩子的努力,无疑这是明智的!

不过,老师的做法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评价了孩子的感受与别人不一样后,应该让这个孩子阐释一下他具体的情感经验。让大家认可他感受存在的合理性,如果孩子能陈述得有理有据,我们当然应该为这鼓掌甚至是热烈地鼓掌!如果孩子说不出理由,就有可能是在恶搞了,老师就有必要对孩子提出批评意见。可惜,老师没能这样做,也许因为这是公开课的缘故吧,一个年轻教师要在这样的场合那样淡定、沉着,是很难的,就是成熟的老教师也未必能做到。这其实也是我们现在的公开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美丽的缺憾!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大班篇十一

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并且圆珠笔的结构比较简单,各部件拆装方便,这种“技术活”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幼儿操作性学习的需要,容易取得成功,很适合大班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圆珠笔也是一种科技产品,它的诞生和发展过程都有着许多幼儿所不知的秘密,可有效激发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班幼儿的“考证”兴趣。因此本活动以圆珠笔为学习材料,引导幼儿对其进行细致观察和比较,区别异同,通过对圆珠笔属性的分析,可以提高幼儿分析事物的能力。

活动一开始我拿出孩子们带来的圆珠笔,运用“猜一猜”的游戏形式,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圆珠笔的外形特征上,较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当我问“请你们猜一猜哪一支圆珠笔是你带来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说:“那支红颜色的是我的”“那支粗的是我的。”“那支黑的细的是我的。”通过游戏孩子对圆珠笔的外形特征有了一个观察。接着继续引导:“这么多的圆珠笔里都有什么呢?”使幼儿通过对圆珠笔的比较观察,顺利地引出幼儿对圆珠笔的种种新发现,这是将幼儿对圆珠笔外在品质的观察兴趣引向其内在结构的探索兴趣的转折点。

第二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对圆珠笔进行解剖,认识各个零件,并掌握正确组装圆珠笔的方法。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发给每个幼儿一支带弹簧的圆珠笔,让他们仔细观察圆珠笔的外形和零件。有的幼儿说圆珠笔的身体是长长的,有的说按下按钮笔尖就可以伸出来,还有的说圆珠笔是由笔管、按钮和笔芯组成的。针对孩子们的回答,并不急于评价,我而是一一用图画展示幼儿观察到的零件,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这为第三环节孩子记录做安装说明书做好铺垫)我接着问道:“是不是还藏着其他零件呢?这些零件藏在什么位置?请你们把笔拆开来看一看。” 大班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还停留在表面和局部特征,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启发。在该活动中,认识圆珠笔的每个零件及其安装位置是重点,它关系到下一环节“组装圆珠笔”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并不急于将圆珠笔的所有零件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零件及其所在位置,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三环节是引导幼儿组装圆珠笔,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步骤。在前一环节中,孩子们很快就找出了所有零件,于是,当要求他们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支圆珠笔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开始我先让孩子先自己探索组装的步骤,可是有孩子们装着装着就犯起难来:有的笔芯放进去后盖子没法拧紧,有的按钮装好了却不起作用。这是怎么一回事?有些孩子们倒是不服输,一次又一次拆开重装。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通过不断的探索、试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获得组装圆珠笔的经验。最后以制作安装说明书为由,巧妙地将难点融入到游戏的情境中,让幼儿产生记录的愿望。()大班幼儿由于绘画能力的限制,还不能用图画记录圆珠笔的每个零件。因此,在第二环节中我的范画使幼儿知道了记录的有序性及圆珠笔各零件简单的表示方法,让幼儿降低的绘画难度,产生绘画的愿望,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孩子们在完成记录活动后我没有进一步发挥与提升记录的作用。记录除了反映幼儿的活动过程与成果,还有一个重要价值——交流与总结。幼儿通过交流发现组装圆珠笔的方法,通过总结发现多种多样的组装方法。要让幼儿在探究科学的奥秘中学会仔细观察,学会动手操作,学会解决问题,学会总结,使孩子真正的走进了科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