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检阅进行曲教学反思 中国阅兵式教学反思(优质9篇)

2023年检阅进行曲教学反思 中国阅兵式教学反思(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9 16:13:02
2023年检阅进行曲教学反思 中国阅兵式教学反思(优质9篇)
时间:2023-03-29 16:13:02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检阅进行曲教学反思 中国阅兵式教学反思篇一

因此,整堂课的教学我都是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的。如在课文的开始部分,我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间:3-4分钟)文中的主要环节,重点部分我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第10至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检阅隆重的语句。

2、把博莱克的表现用“—” 画出,体会他的心情,加上批注。

3、自由朗读第2至9自然段,用“—”画出能说明他们很为难的词、句。

4、小组交流讨论,儿童队员为什么会为难。

由于此次是初次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的教学。教学中也有不足、疏忽的环节。如让学生小组讨论时,学生小组讨论的兴趣不是很浓,对这种学习方式还是运用的较少,有的学生觉得很陌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学生讲清合作学习的方法、目的。多练习,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检阅进行曲教学反思 中国阅兵式教学反思篇二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使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物的绚丽多彩。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因此,了解课文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一、信息技术与课文的较好结合。

直观教具照片,增强了阅读兴趣,从看照片感受课文内容,理解词句,做到了现实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作用。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不断提高阅读效果,同时培养了阅读能力。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语文的阅读教学有四大任务: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积累语言、练习表达。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从整体上升到整体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两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从整体感知,输理文章思路;通过小组学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自主精神;通过品词品句、“看谁说的颜色多”的小比赛来积累语言;通过句型练习和拓展想象发展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回归整体,用一词去概括火烧云的特点,并设计“当小配音员“一环进行巩固。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检阅进行曲教学反思 中国阅兵式教学反思篇三

本单元教材以“动物”为主题,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喜欢与不喜欢。要求学生能听懂并准确运用句型i like…do you like …? yes, i do. no, i don’t.重点掌握词汇like, animal, cute, fat, cat, dog, panda.。

story time板块是单元的核心内容。该板块以一节自然课为场景:mr green在桌子上摆放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玩具,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孩子们互相谈论起自己喜爱的动物,由此呈现了本单元的句型。在导入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已知,利用brain-storming游戏巩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激活学生的思维。接着让学生观看课文背景图,得出对话的人物、场景、事件。然后播放教学光盘整体输入story,让学生勾选故事中提到的主要动物,然后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人物最喜欢的三种动物,引导学生逐层理解课文意思。在朗读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符号标注,争做"super tape",看谁读得最像录音,特别注意一般疑问句的朗读时要用升调。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模仿朗读及表演,利用真实场景进行小组会话表演,重点指导学生在小组表演的时候让其他同学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学生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课后,我让学生上网了解“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name?”,举出其他动物类单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今后的教学建议:

1. 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及时链接旧知,有效复习学过的祈使句,以达到温故知新。如本课的场景是自然课,但do you like …?句型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可以用来谈论颜色、玩具等

可以创设其他场景拓展操练。

2. 尽管在教学句型do you like…?时已经重点强调过like跟可数名词复数形式后面要加s,表示一类。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老是遗忘,要加强专项训练。

检阅进行曲教学反思 中国阅兵式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大小的比较、画相等的角。依照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从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入手,让学生经历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验,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体验类比和转化的思想。

一、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我在上课时认真把握了以下几点:

1.首先在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导入问题的设置,达到对旧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的同时引入角 的比较,引人与新知识的讲解融会贯通,一气呵成利用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迁移的能力,用类比的思想引出角的大小的比较。

2.在角的形象比较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灵活地学习知识。

3.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留有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随着问题的步步深人,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突出了本课时的重点,也分散了难点,最后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4.作图的折纸操作应作为一个补充知识,不必强求知识的记忆。动手操作、相互交流等活动,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在画时,画相等的角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如何画应是老师必须给予提示与讲解的,特别是如何放角的顶点与边。

6.角平分线的知识是一个几何中的重要知识点,虽然在此不是重点,但在教学中,老师不能放松,而是要加强讲解。

上课时采用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创设情景以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公园导游路线图引入角的大小比较。

(2)利用课件,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展示叠合法的操作。

(3)回忆用度量法,使学生掌握角的大小的比较的一般方法。

(4)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和与差的运算。

(5)问题引申,引导学生发现角平分线,并归纳角平分线定义

(6)典型例题,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本课,自始至终渗透着实验、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反映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新理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思考,善交流的良好学习惯。

检阅进行曲教学反思 中国阅兵式教学反思篇五

本文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学生对这篇童话很感兴趣,引发了他们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学中,学生的发言,远远超出了我预想的范围。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变”。

一、 教学设计因学生的提问而“变”。

在教学《丑小鸭》这课时,我是用课前看有关丑小鸭故事的方式激趣导入新课的。故事放到一半时,我对学生说:“我们要上课了,故事只能看到这了,你还想了解丑小鸭的哪些事?”在上课前我也曾设想过学生会提哪些问题,比如丑小鸭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后来大家喜欢丑小鸭了吗?可学生提的问题和我原来设想的完全不同。他们有的说“想知道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

有的说“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呀?”有的说“丑小鸭会找到他的天鹅妈妈吗?”还有的说“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显然,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所在,如果不理会他们的问题,依旧按照老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使提问环节形同虚设,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把学生的问题巧妙的融合到预定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请学生谈谈通过读课文,都了解了丑小鸭的哪些事,让学生以读悟情。

当学生说到知道丑小鸭长得很丑时,我就适时将问题推出,问:“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哇?”学生说他的样子丑,和别的鸭子不一样,和鸭子比,他个又大,嘴又扁,羽毛还是灰色的。

难怪哥哥姐姐欺负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还有的说,他根本不是只鸭子,是只小天鹅。这时我又顺势引出课前的问题“丑小鸭显然不是只鸭子,那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里?”

这两个问题都是学生提出的,所以他们特别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同学说,是天鹅妈妈粗心,把蛋下在了鸭窝里;有的同学说,是鸭妈妈好心帮天鹅妈妈孵蛋;还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天鹅妈妈要到南方去过冬,来不及照顾小天鹅了。我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天鹅是一种候鸟,和大雁一样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过冬,他们都是集体一起活动的,天鹅妈妈必须和队伍一起走,不能掉队,也许就这样留下了这个天鹅蛋。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个人要服从集体的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的改变教学思路,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变”,“变”得有价值。

检阅进行曲教学反思 中国阅兵式教学反思篇六

我自己知道这节课远没有平时的课堂那么活跃激动,学生有点紧张,害怕说错。第一次面对很多人听课,不放松。由于学生的紧张,造成主持人的一些被动和需要启发带动和鼓励,鼓劲。可能平时的上得更理想。

不足:

1、教室布置环境未改善。(这是我无能为力的事情)

2、最后的课堂检测方式应该多样法:如卡通法、小黑板法、手写答案法。(能办到,只是第一堂还没有多想)

3、师说话内容和时间还应消减,让学生更自在。(能。可有的学生无法明确和模棱两可的概念,师必须给其明晰的答案,要消减还真不容易,学生的思想基础和文化素质还没有那么高)

4、比赛记分是否在黑板上公布记分(意见不统一,组员认为可以调动学生答题和学习积极性,而组长反对,认为上课是学知识的课,不能变成打分课,浪费精力和时间。我认为可以偶尔为之,不要常常这样)

检阅进行曲教学反思 中国阅兵式教学反思篇七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使用教材,注意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自我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但静心思考,本节课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现对本节课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成功与不足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课题引入较自然

因为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所以上课时我就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比较三边的大小,因为有了上节的基础,学生能很快的比较出三条线段的大小。紧接着我又提出:我还想知道三个角的大小关系,怎样比较这三个角的大小呢?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入了本课课题。

2、多次运用类比思想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有线段大小比较做铺垫,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学生理解得很好;由于对线段和差符号语言强调得很到位,学生 在真正明确了线段和差的意义的基础上,模仿来说角的和差语言,自然顺理成章,不成问题;联系线段中点定义,学生很好理解了角的平分线概念。然后,模仿线段中点的符号语言,得出角的平分线符号语言。

3、运用电化教学

教学设计中部分环节运用课件展示的益处很明显,学生一目了然。如:叠合法的操作过程;画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两种办法;三角板拼画角等,都起到了教学设计中预期的效果。

4、懒教师,勤学生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懒”一些,学生应该“勤”一些。在讲如何画一个角的平分线时,由于课前已让学生各自准备了一张半透明的纸,让学生在上面任意画一个角,然后自己折叠,从而探索出折叠法。还有在探索用一副三角板可拼出多少度的角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前面讲解过细,导致一节课的四个目标只完成了三个。

(2)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放不开,导致探究活动作用降低。

“三角板拼图”,学生没有预想的那么积极,而且明显对小组合作比较陌生,,且时间有点仓促,学生探索与展示的都不是很充分,好在课件弥补了不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较好地总结出了规律。

结合这节课暴露出的问题,我会做如下的改进:

1、引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学落到实处,真正解决自己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

2、教师先解释一下线段中点符号语言中各线段含义,再让学生得出角的平分线的一些符号语言。

总之,一堂课的教学,总会有收获和遗憾的。我要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提高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以便尽快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

检阅进行曲教学反思 中国阅兵式教学反思篇八

课文记叙了小鹿在家门前种了一丛玫瑰,因为脚受伤而没有看到玫瑰花开的境象。但听到了黄蓉和微风的感谢后,又非常高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在写作特色上,本课从不同角色的角度进行描写,安由浅入深的推理方法去安排的内容。故事的表层,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表现出趣味,从而也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结合3月12日植树节让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突破文本深层意义。)

本人在教学本课的思想上,力求从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从读中感悟课文中所蕴涵的情感。”以“读为主线”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个人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范读、表演读等。力求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积极的状态,以“读”达到教学目的。(“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会幸福;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这是本课的难点)

结束本课后,本人认真反思与探讨了本课教学的成败,从表层看还是成功的。具体遵循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一、 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情感变化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感悟为手段”的新课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读中,以具体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出小鹿的玫瑰花所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的朴素哲理。

如、在这一环节中,本人用“引读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知叙述情节的顺序与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自然段里表示时间的词句和表达心情的词句,作为引读的词句。(“春天到”“过了些日子”“小鹿高兴地笑了”等)

二、注重朗读。从读的层次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从读的形式上,根据学生实际,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分别采取了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表演课本内容等。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如、指名表演加深理解,演小鹿者要创造性地表演“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未看到玫瑰花的情景。细心地揣摩小鹿没看到玫瑰花的心情,从中感悟“惋惜”一词的含义。接着又是“黄莺”“微风”的出现,体会小鹿心情变化。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角色体验,体悟到小鹿前后心情的强烈反差。同时,文中“弟弟”的两次说话具有拓展性,“既源于本义,又高于文本”引导学生扎实而灵活地训练。)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去激发学生兴趣,去激活学生思维,这是深化阅读的有效“灵方”(从动作、表情、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揣摩角色的表情和语言”是实实在在的阅读感悟过程。

四、拓展实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对比写法”(作者通过“惋惜”与“高兴”前后对比,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当小鹿一朵花也没看到时,鹿弟弟惋惜地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与“当听到……说:“你的玫瑰没有白栽。”)指导学生练习写话时运用这种对比的方法。适当简介对比的种类“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是指贬低一个,褒扬另一个。“纵向对比”是由于时间的变化而形成对比。本文就属于纵向对比。(紧抓课后问题,共渡难关。如、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

通过以上教学思想,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的学习情绪浓厚,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渴求获知的欲望,作业效果较为理想,本人认为本课的教学是务实的。

总之语文是“情感剧本”只要你去认真探究,教学是不需要“专业的课程模式”的打造,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理念。

检阅进行曲教学反思 中国阅兵式教学反思篇九

4月2日,我在某校讲授了一节县级公开课,下面是我的备课过程、课堂实录与课后反思

一、备课过程

3月28日(星期一)下午,通过申请,说课比赛(读书是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因此我的说课较其他教师可能多少多了点新意,这恰恰助长了我的骄傲,潜意识中我形成了讲课也是表现自己的错误认识,这可以说是此次赛课不理想的伏笔。另外说课时我的声音较低,像是在自言自语。这个缺点,八年级四班的同学们也在课前给了我善意的提示,真应该谢谢他们。)我成为我们学校二位参赛选手之一。晚上,我知道了比赛课题《我的叔叔于勒》,然后开始读书。

3月29日(星期三),我开始读手头上能搜集到的有关《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所有资料(这些资料有孙绍振老师,有李镇西老师的,有余映潮老师的,还有各种学科杂志上的,以及教学参考书) 整整一天,还没有读完。(其实,我这是在浪费时间,说课需要搜集资料,而讲课则需要了解学生,资讯有实践经验的同行。不知不觉中,这又强化了我的错误!当时,我最应该做的是把文本读上几遍,并初步确定课时目标,而且这一切应在半天内完成。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我可以去闯;别人做过的事情,我则应该去学,因为只有谦虚才能使人进步!)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

3月30日(星期四)上午,我有两节课。直到下午第一节课,我才初步制定出第一份导学案。第二节课时,我还在读“专家”。第三节,我在十四班试讲,因为是试讲,自己的心理上就放松了许多,也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学生仅在中午自己读了读课本;导学案是在课前发给学生的。讲课过程中,学生对“菲利普夫妇”的评价大多延着“贪婪、自私、冷酷、势利”,也就是“钱”的角度去评价。在课上我对学生的结论感到好笑,却好没有仔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这种现象存在的价值,反而觉得学生“被金钱所迷惑”,我暗暗嘲笑他们的“愚”。(此时,我研究的不应该是学生为什么有这些“鄙陋”的想法,更不应该“嘲笑他们的“愚”,而应该分析“怎样在学生认知的基础,通过语文味的分析,加上我的介入主,使他们的认知有所提高”。至于提高的方向,可能有很多,但从我们国家价值导向(人本)和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来看,这个方向,应该是人性方面。“人性”是个很好的解读文本的角度,当我们用人性的标尺去衡量分析文学作品时,我会觉得很舒服。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探索那些生命中本性的东西。)这使我又一次失去了修正航向的机会,继续滑向悲剧的深渊。

晚上,我睡得更晚,可惜的是我仍然在研究“专家”的解读。

4月1日(星期四)上午,我的导学案终于出炉,但没有很好的去做它的预设,直到我正式上课时,导学案很是一片空白。现在想来真是后怕。

早晨,值班时听过课的数学老师说,“上课的学校有多媒体”,下午,我开始做课件,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4月2日早晨5:30。(用课件上课是另一种思维,我用了如此多的时间来做课件,其实是在重构自己的上课思路,这又使我离“好课”的目标越来越远。)

4月2日,上午7:35我到了高青四中(有点晚,他们7:20上早读)。上课前,我问同学们有什么建议,“老师,声音再高一些,我采纳了。”第一节课,我在八三教室,继续备课,继续从自己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此时,我应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可惜,我没有那样做。(此时,我尚有改正自己的时间与机会。)

这时,岳老师正在上课,课题与我的课题一样。我为什么不去听听她的课呢?她的课一向是过渡自然,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且教师有激情,学生活跃。如果听一听她的课,我也许会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一些改变。这是我失去的又一次宝贵的机会,非常可惜!

二、教学思路

我的思路是从于勒的称呼入手,引出信,由信的真假,去分析“菲利普夫妇”为什么知道信是假的却又不敢不愿承认的心理;接下来,再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重点在“衣冠整齐”与“郑重其事”以及“高贵与拮据”的矛盾,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认识的目的;最后,指出“菲利普夫妇”一家的梦想都是建立在于勒给他的那封虚无缥缈的信上。从而得出他们的可悲、可怜与可理解。

三、教学过程与反思

课堂的开始与我设计的基本吻合,学生只是在分析信的真假时,有些不得要点,但总算进展顺利了。接下来,按照设计,我们应该分析人物的性格,当然是“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然而,学生的回答却使我乱了方寸,因为他们的答案不是我想要的。这时我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按我的思路走下去;二是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随机应变。(这是整节课的分水岭)潜意识中,我选择了前者,至此,我失去了最后一次改正的机会。我为什么会选择前者呢?当时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以我的课,来阐释孙绍振的“错位说”。现在想来,我做了一件极其错误的选择,虽然这个选择,我当时还没有意识到。我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呢?归根结底是我对一节课的标准是什么还不清楚。现在,我把这个结论写出来:一节好课的标准,应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有所收获,而且这种期望不能太高,只比学生的认知提高一点点就可以了。这种提高包括知识方面的,能力方面的或情感方面的,一节课只抓住一点就够了。比如,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方面,让他们明白,拮据的“菲利普夫妇”追求金钱是一种非常条件下的正常要求罢了。而我的目标却定位在“学习一种分析小说的方法-----错位”,这个目标是大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是中学生学习本文的目标。目标定位的错位是自己对课堂本性认识的不到位,以及自己平时眼中没有学生、没有养成关注学生的习惯有直接的关联。

现在,我不得不重新树立自己对好课的标准,那就让学生在你所主导/掌控的40分钟内,能感到生命的快乐,没有白白的浪费生命中的这40分钟。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应该是学生的“仆人”,我应该为他们服务,而不是视学生为我才情展示的道具。这个认识比是不是有语文味还具有根本性。一位教师当明白了这一点时,他才能有资格上出有学科特色的语文课。我认为自己的课有语文味,但谁是课堂的主人,一节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却不明白,或者说,是假明白,表面明白,实际却不想做,进而不会做。如果,我因势利导,当学生的见解与我的预设大相庭径的时候,我顺着学生的认识,稍稍点拨,加入我的介入,然后再有所提高,那将是一堂好课。我有上好课的能力,却没有上好课所必需的人本意识。结果是,我上了一节文本解读最透彻的和教学设计最差的语文课。

由此,来反观一位教师的任何一节课,都是他人生智慧的一次折射:做事情目标纯一些。我是一名教师,教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有点收获;(有点收获是经济的,是可能达到的;有所收获是笼统的,是不经过思考的,是不知道教学目标的,是贪婪的)。作为一名班主任,目标就是给学生一个安全的保障,一个好的品德;做为一名学校的中层干部,做事的目标就按时创造性的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做为一个人,目标就应该人性一些,并最大限度的人性一些。

无论那一个角色,角色的本身就是目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