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有关过年的心得体会 过年的心得体会200字(九篇)

最新有关过年的心得体会 过年的心得体会200字(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9 15:36:12
最新有关过年的心得体会 过年的心得体会200字(九篇)
时间:2023-03-29 15:36:12     小编:zd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年的心得体会篇一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对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过年的心得体会篇二

连日来,不少省份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不管是本地在外的务工人员,还是外地在本地的务工人员,“就地过年”成了热门词汇。

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诚然,回家,是每个游子最终的期盼。对于在外辛苦一年的劳动者而言,的快乐莫过于春节回家吃个团年饭。但是今年不同,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让我们不得不时刻把防疫这根弦绷得紧紧的,麻痹不得、大意不得、松懈不得。虽说,很多地方都是以“提倡”的方式,但实际上,很多务工人员,包括用人单位,已经着手开始就地过年的各项准备了。就地过年,既考验广大群众的`自觉性,同时也考验干部为民服务的担当。

在不少地区,已经有地方政府牵头制定了各项就地过年的惠民便民政策。比如,有的地方将就地过年纳入户籍迁入的积分项目,鼓励外地人员留在本地过年;比如,有的地方政府对春节期间留在岗位上的务工者采取资金补贴;再比如,有的地方政府以发放消费券的方式为务工者送福利。伴随着农历新年的不断临近,还有很多地方政府仍在持续推出各种吸睛政策,不管怎样,都是对就地过年人员的关心关爱,充分体现出各地政府务实的担当和为民的情怀。不过,笔者认为,服务就地过年,需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做透,这离不开每个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新年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千家万户的团圆日,所以,必须摒弃“物质年”的观念,要注重过“精神年”。外地人员就地过年,不图钱财、不图物质,而是考虑疫情防控大局、响应地方号召,理所应当对外地务工人员加强关心关爱。各地尤其是社区,应该加紧摸排留在本地过年的外地人员,建立统一的台账,实行动态化管理,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嘘寒问暖、掌握情况。将外地人员纳入本地春节走访慰问的重点对象,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心坎上。在组织举办春节文艺节目的时候,将外地务工者纳入表演团队或者邀请观看,让外地人员离乡不离家,时刻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就地过年是对服务保障工作的严峻考验,能否做到实打实、心贴心,不仅关系本地疫情防控工作,也关系外地人员能否在本地过个快乐年、祥和年。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把外地人员当成家人、亲人一样,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多一点关爱就少一点矛盾,多一点关心就聚一份人心。探索通过网络渠道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外地人员点对点服务机制,及时掌握所需所想所求,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另外,为增加就地过年的实惠性,也可以通过减免房租、水、电、气等方式,减轻就地过年的成本负担。

20__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20__年也是极具考验的一年。希望广大务工人员能够意识到,就地过年是为了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防疫成绩。也希望广大干部意识到,只有真正担当起来,不避责、不避难,才能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才能让外地人员在本地过个开心年、快乐年。

过年的心得体会篇三

腊八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节日,它由来已久,传承至今,具有丰富的文化。芳香弥漫的腊八节,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让凡夫俗子神往,而且也是许多文学大师的钟爱。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诗人杜甫的《腊日》算是较早描写腊八节的诗歌。从诗句中可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很冷,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透漏了因不能回家淡淡的忧伤。

宋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而过腊八节、食腊八粥在现代作家的笔下更是摇曳生姿,楚楚可爱。沈从文在《腊八粥》中这样描写孩子喝腊八粥的场景:“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喝腊八粥的样子,跃然纸上。

而冰心的散文《腊八粥》一文,以清丽优美的文字,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娓娓道来:“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质朴而感人。原来,最深的怀念,就是平实地讲述,贴切恰当。

梁实秋的腊八粥曾被誉为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在《粥》一文中,他这样描写熬腊八粥的场景:“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明瓦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在这篇文章中,腊八粥的做法,煮腊八粥的食材、器皿以及人们吃腊八粥的热闹情景,跃然纸上,读起来令人印象深刻。

金庸先生在《侠客行》中也曾写到过腊八粥。孤悬海外的侠客岛派出赏善罚恶二使来到中原,强行邀请武林各大门派赴岛喝腊八粥,不肯接受邀请的门派皆被二使斩尽杀绝,而以往去了侠客岛的又个个杳无音信。石清闵柔夫妇在巢湖边上听到讯息,星夜赶来上清观,最后竟不惜比武争取,正是他们的侠义精神,唤起未曾相认的儿子石破天对母子真情的感动踏上了去侠客岛的路。书中有这样的细节:当面对冒着绿气的腊八粥时,众人以为是剧毒无比,必死无疑,郑光芝端起腊八粥,一口气喝了大半碗,说道:“你我相交半生,你当我郑光芝是什么人?”解文豹大悔,道:“大哥,是我错了,小弟向你陪罪。”当即跪下,对着他磕了三个响头,顺手拿起旁边席上的一碗粥来,也是一口气喝了大半碗。两人相拥在一起,又喜又悲,都流下泪来……众侠在侠客岛上演绎了一场叠荡起伏的生离死别大戏,由此所彰显的人性善美,却是感人肺腑。

大师们笔下的腊八粥,透着浓浓的情意,值得我们细细赏读,慢慢品味!

过年的心得体会篇四

腊八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节日,它由来已久,传承至今,具有丰富的文化。芳香弥漫的腊八节,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让凡夫俗子神往,而且也是许多文学大师的钟爱。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诗人杜甫的《腊日》算是较早描写腊八节的诗歌。从诗句中可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很冷,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透漏了因不能回家淡淡的忧伤。

宋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而过腊八节、食腊八粥在现代作家的笔下更是摇曳生姿,楚楚可爱。沈从文在《腊八粥》中这样描写孩子喝腊八粥的场景:“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喝腊八粥的样子,跃然纸上。

而冰心的散文《腊八粥》一文,以清丽优美的文字,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娓娓道来:“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质朴而感人。原来,最深的怀念,就是平实地讲述,贴切恰当。

梁实秋的腊八粥曾被誉为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在《粥》一文中,他这样描写熬腊八粥的场景:“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明瓦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在这篇文章中,腊八粥的做法,煮腊八粥的食材、器皿以及人们吃腊八粥的热闹情景,跃然纸上,读起来令人印象深刻。

金庸先生在《侠客行》中也曾写到过腊八粥。孤悬海外的侠客岛派出赏善罚恶二使来到中原,强行邀请武林各大门派赴岛喝腊八粥,不肯接受邀请的门派皆被二使斩尽杀绝,而以往去了侠客岛的又个个杳无音信。石清闵柔夫妇在巢湖边上听到讯息,星夜赶来上清观,最后竟不惜比武争取,正是他们的侠义精神,唤起未曾相认的儿子石破天对母子真情的感动踏上了去侠客岛的路。书中有这样的细节:当面对冒着绿气的腊八粥时,众人以为是剧毒无比,必死无疑,郑光芝端起腊八粥,一口气喝了大半碗,说道:“你我相交半生,你当我郑光芝是什么人?”解文豹大悔,道:“大哥,是我错了,小弟向你陪罪。”当即跪下,对着他磕了三个响头,顺手拿起旁边席上的一碗粥来,也是一口气喝了大半碗。两人相拥在一起,又喜又悲,都流下泪来……众侠在侠客岛上演绎了一场叠荡起伏的生离死别大戏,由此所彰显的人性善美,却是感人肺腑。

大师们笔下的腊八粥,透着浓浓的情意,值得我们细细赏读,慢慢品味!

过年的心得体会篇五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一载流年又从指尖滑过,回首来路,有风有雨,回眸世事,有喜有悲。山水一程,日月三江,任时光荏苒,光阴的故事总在一遍遍的述说。时间无法留住,记忆却永铭心间。在这辞旧迎新之时,辞去旧岁也辞去冷冬的寒凉,迎来新春也迎来一春的暖意。欢乐是一种心情,淡然也是一种心境,新年伊始,在清新的民歌中,守候着民族的深远与浩翰,在歌声中一剪寒梅伴着雪花带着新年的祝福香飘四方!

忙碌了一年的亲人朋友都放下了往日那沉重的工作回到家,一打开电视就听到了过年啦!这是头条新闻。这是人人心中的头条新闻。这新闻是隆重,是喜庆,是庄严,是团聚,是温暖,是敬意。这两个字,在人们心中份量很重,含义却越来越单薄。于是过年就简单成了对春运的不满、对春晚的唠叨,简单成了一顿年夜饭和几挂烟花爆竹。

过年被称为春节,是从民国开始的,至今未满百年。对过年的叫法,历代雅称不同,其中元旦和元日比较通行。“年”在甲骨文中,写为上“禾”下“人”,是一个人头顶谷物的样子,此字周代才有。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岁”,商朝称“祀”。“祀”的意思,就是四时已过,要奉祀神灵祖先了,过年的习俗便源于此。

现在过年多被看作一种民俗,流传的也是一些民间传说。其实在古代,过年不仅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年中最神圣、最庄严的日子,当然也是民众最欢乐的日子。

农耕传统,注定了中国人非常重视天、地、雨水,而这一切都要仰仗时序。春节是一年时序变化之始,从周代开始,关于春节就形成了一门复杂的学问,在《礼记》《尚书》中都有记载。由于这份历史记忆的缺失,使我们已不大理解春节的真正含义了,从中感受到的神圣和欢乐,自然也比古人少了很多。

天人合一,是传统中国人的价值观,也是春节的灵魂所在。若没有这个理念,我们就很难理解春节民俗中的很多行为。

中国人自古相信,只有在自然神的引领和关照下,人类才能获得有保障、有秩序的生活。所以一年之始,祭祀天地诸神、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便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动。《礼记》记载,在立春前三天,天子便开始斋戒。立春之日,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和大夫,到东郊举行迎春典礼,礼毕回朝,天子再对各级官员进行赏赐。正月第一个辛日,天子要代表国家举行祭天之礼,来祈祷天下谷物丰收。亥日,天子要带领官员一起,去亲自耕种用来祭祀天帝用的农田,用来表达对天地的敬意。民众的生活资源,均来自山林河湖,所以正月,各地政府还要祭祀山林河湖。为了保护牲畜繁殖,规定祭祀的牲畜不能用雌的。

这是国家礼仪。到了民间,也有很多做法来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敬意。到宗祠祭祖是民间过年一个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除夕夜设天地桌接神,供奉天地诸神,都是春节的重要礼仪。像河南等地,还把初十当作石头的生日,这一天不能用任何磨、碾等石制工具,人们向石头焚香致敬,设供物祭祀石头。这可能这是从石器时代保存下来的礼仪。总之,春节里无论国家还是民间,敬奉天地诸神和祖先的礼仪都是重要内容。这些礼仪表达了对天地和先祖的遵从与敬畏,也使人们在春节中体会到了一种神圣感。

古人在正月还有很多禁忌,这些在《礼记》中也有记载。我们的先祖明白,对自然界的保护,其实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比如正月禁止砍伐树木,不可捣毁鸟巢,不可杀害幼虫,以及未出生的或刚出生的动物与幼鸟,不可捕杀幼兽、掏取鸟蛋,不可聚集大批民众,不可建筑城郭。这些禁忌,体现的都是传统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意识。可惜的是,这样一些禁忌,很多已被我们遗忘。

这里只说了一点古人春节礼仪的片断,从这些片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节的灵魂,首先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以及对先祖的追忆和缅怀。只有在与天地和谐共处的气氛中,人们从世间感受到的欢乐才更真切。在全球关注生态文明的今天,我们温习古人关于春节的礼仪,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感知到中国传统生活的优雅。在拥有了相应的文化心理后,我们对春节的感受也会变得丰富一些。

过年的心得体会篇六

近期,国外疫情仍在肆虐蔓延,国内各地疫情出现零星反弹的现象。多地党委政府发出“严控聚集性活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工作人员带头就地过年”倡议。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发出这样的倡议意义重大。在这个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把党委政府的决策落到实处,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警内惕外,绷紧思想之弦,做好防控政策的“宣讲家”。

目前,即将进入冬季最为寒冷的节气,科学研究表明,冬季比较适宜新冠病毒生存,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党员干部作为党委政府政策的执行者,要绷紧思想之弦,严把防控底线,不给病毒传播留余地。首要的就是要做好政策宣传,一方面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保持社交距离,正视风险,不恐慌、不大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把党委政府的政策宣传到位,发动周围群众、带动干部职工落实防控措施,不举办大规模的聚集活动,减少外出、减少流动。确保外来主动隔离、在内防护有效、科学饮食保健康。

划地为“牢”,落实防控措施,当好落实措施的“表率者”。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在年初的疫情防控中,我疫情防控的们总结了务实有效的疫情防控经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其中,减少人员流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面对当前形势,一方面党委机关、企事业单位要严控大型会议的数量规模,尽量不举行大型会议和活动,全力做好节日保障,打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带头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大操大办聚集活动,减少不必要的聚会活动。工作期间落实好个人防控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减少人员来往,以身作则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克服疫情防控的“破窗效应”,在全社会形成科学防控的浓厚氛围。

“网”叙乡情,推广“云”端过节,担当舆情防控的“排头兵”。

春节是中国人举家团圆的日子,春运成为了世界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29。8亿人次,走亲访友成为了春节期间交通流动的输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过节也成为了新时代过节的风尚。面对形势不明朗的防控形势,春节即使过节也是考验,党员干部要做好防控的排头兵,带头就地过年,在云端寄托乡情,在网上共叙亲情,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做,减少不必要出行、不走亲访友,不前往高风险地区和出境,同时,要做好网络舆情工作,不听信、不散发不实的涉疫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理性对待疫情,遵守社会公共秩序。

过年的心得体会篇七

近期,国外疫情仍在肆虐蔓延,国内各地疫情出现零星反弹的现象。多地党委政府发出“严控聚集性活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工作人员带头就地过年”倡议。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发出这样的倡议意义重大。在这个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把党委政府的决策落到实处,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警内惕外,绷紧思想之弦,做好防控政策的“宣讲家”。

目前,即将进入冬季最为寒冷的节气,科学研究表明,冬季比较适宜新冠病毒生存,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党员干部作为党委政府政策的执行者,要绷紧思想之弦,严把防控底线,不给病毒传播留余地。首要的就是要做好政策宣传,一方面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保持社交距离,正视风险,不恐慌、不大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把党委政府的政策宣传到位,发动周围群众、带动干部职工落实防控措施,不举办大规模的聚集活动,减少外出、减少流动。确保外来主动隔离、在内防护有效、科学饮食保健康。

划地为“牢”,落实防控措施,当好落实措施的“表率者”。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在年初的疫情防控中,我疫情防控的们总结了务实有效的疫情防控经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其中,减少人员流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面对当前形势,一方面党委机关、企事业单位要严控大型会议的数量规模,尽量不举行大型会议和活动,全力做好节日保障,打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带头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大操大办聚集活动,减少不必要的聚会活动。工作期间落实好个人防控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减少人员来往,以身作则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克服疫情防控的“破窗效应”,在全社会形成科学防控的浓厚氛围。

“网”叙乡情,推广“云”端过节,担当舆情防控的“排头兵”。

春节是中国人举家团圆的日子,春运成为了世界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__年春节期间,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29。8亿人次,走亲访友成为了春节期间交通流动的输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过节也成为了新时代过节的风尚。面对形势不明朗的防控形势,春节即使过节也是考验,党员干部要做好防控的排头兵,带头就地过年,在云端寄托乡情,在网上共叙亲情,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做,减少不必要出行、不走亲访友,不前往高风险地区和出境,同时,要做好网络舆情工作,不听信、不散发不实的涉疫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理性对待疫情,遵守社会公共秩序。

过年的心得体会篇八

过年的感受真好,如同喝了蜜一样,甜在嘴里,也甜在心里,又像阳光照耀在我们的心房,舒服极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挂上了灯笼,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我们家也不例外,墙上挂上了火红火红的中国结,门上贴上了红彤彤的门联,柜子装饰着小灯笼,到处都是红红火火。我呢,却轻松自在地待在房间里自由自在的看电视,想看多久就看多久,边吃零食边看,坐怎样的姿势当然都不会有人管你啦。自由的感受真好!

团圆饭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节目,大家齐聚一堂,欢欢喜喜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看着一家人围着大圆桌说说笑笑,我觉得过年的感受真好。

此时窗外放起了烟花,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绚丽缤纷,尽情地绽放自己的笑脸,像花一般迎接新年的美好,一朵比一朵高,一朵比一朵漂亮、绚丽。整个夜空像一片花海,是那么的惊艳。

正月初一吃过早饭,亲戚朋友开始迎来送往互相串门了。热闹的感受真好。

过年了,最期待的就是压岁钱。可是手握着红包,我感受它并不轻,这里有长辈们对我的期望,是那么情谊浓浓。拿压岁钱的感受真好。

过年不但可以吃香喷喷的饭菜,还可以放鞭炮、看联欢晚会,还可以收到红包,可以和许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开心的不得了。

只有过年才会有这些快乐,所以过年的感受真好。过年的感受真好,我真想天天过年,也盼望我能在新的一年里克服困难,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成绩也蒸蒸日上。

过年的心得体会篇九

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

过年时,我特别爱放鞭炮,放鞭炮太好玩啦!放鞭炮的声音,砰!砰!砰!真刺激。一开始,我拿来一根鞭炮,用火点燃,向上一扔,啊……一根黄色的弧线划在空中,多么漂亮啊!我把家里的鞭炮全拿了出来,都一一排列起来,一起燃放。刷……刷……的声音真清脆,飞上天时,那个砰!砰!砰!的声音多有节奏,就好像在弹奏《新年好》这首曲子,绽放时,散落下来,就好像在下流星雨,实在美妙!

放完鞭炮,咱们赶紧去看舞龙。好一派热闹的景象。那里人山人海,灯光闪耀,十分壮观。我一眼就看到了那条舞龙。龙身上的花纹描绘得特别精致,颜色也特鲜艳。龙身上的灯一闪一闪得,就好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舞动的龙就好像给全村添了一道耀眼的光彩。

忽然一阵敲锣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舞龙表演正式开始了。只见舞龙人举着那金灿灿的龙,旋转着,扭动着,做着各种令人惊讶的动作。龙在空中飞舞,腾跃。到了十二点,就更加热闹了。家家户户燃放起烟花,那声音惊天动地,震耳欲聋,把人们的说话声,欢笑声和掌声都覆盖了。直到四五点,人们才散去。

春节就这样结束了,热闹的气氛就这样过去了,小孩们上学,大人们上班,都各忙各的。咱们期待下一个春节。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