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七年级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一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潜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透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潜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取和详略安排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明白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透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状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潜力的构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透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比较、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个性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主要注重学生学到那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反思中成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齐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立刻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透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以前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及时反思的时候了。多和搭档探讨教学方法,多比较教学思路、向同学科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努力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自己的教学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课水平和课堂效率,期望能冲破“瓶颈”,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七年级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二
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肥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较多,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现在可能所有班级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学人特胖,有的不但胖个子又高,跑起步来挺费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分组练习时经常受到小组同学的批评及责骂,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初一年级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二.教学过程: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中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初一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初二年级的实心球投掷的教学,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感觉,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合格标准。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一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动用组织方法,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在“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是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即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具有无声的语言,更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让课堂充满创造力,促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必须着眼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下面略谈下我的一节初一篮球课。
一、教学目标:一个篮球让学生体会到健康和快乐,一节好的体育课让学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目标二、学生分析:我这节课教学的是初一年级12班42位同学,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容易培养。他们的目标相同:就是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篮球基础、认知能力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上课流程:1、介绍学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2、“以绳练跳”跳绳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我把这项练习作为准备引导部分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这样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3、简单篮球操和熟悉球性练习。在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和个人能力,自己去练习,互相竞赛,积极创新。4、运球综合练习(园地、行进间、绕障碍物、运球互抢游戏)在这个环节我是以分组竞赛形式出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精神。5、教学比赛:全班分成男、女若干小组,每小组三小队,进行擂台赛。这是全课的高潮,也是学生展示才能的时刻,我是在讲清楚规则要求后,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去发挥的。7、放松,小节本课内容。
三、本节课的反思: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我安排了以上的学习内容。只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你让学生在那里长时间集中练拍球,他也会觉得枯燥的,注意力也不会集中起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为主体,自由发挥去练习,同时我也参与到他们的练习中去,让学生注意模仿我的一些技术动作和示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这节课就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篮球运球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篮球运球练习,提高控球能力,在课的最后安排了教学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赛中练习,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上完课后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很快乐,很高兴,我觉得这是对一节好的体育课的最好的评价。原因是他们在这节课里通过学习有所收获,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所以他们很快乐。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变换多样的组织形式,使得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以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这样才是一节好的体育课。
篇三:初一体育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工作中,我收获很多,有经验,有教训,也有喜悦。教师面临的最大不足就是缺少经验,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不住,我知道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刚开始不知道学生学过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语速和教学进程都比较快,如原地的三面转法的学习过程中,向右转的口令发出后,有好多学生方向会搞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把向右转的右字口令拖长,给学生足够的反应时间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要跟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一点开始我做得不好,跟学生走的太近,不利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不利于教与学。根据学生的情趣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这些特征总结出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自己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将“教”同“玩”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当然课堂纪律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会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队形、队列: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加强纪律性的手段,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使之专心致志,排除一切杂念,这是教师所采取的手段。有时同学出现的顽皮,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是由好动而动得不适时产生的。针对“好动”这一天性,我注意加强课堂常规教育和训练,逐步发展他们的自制力;同时,还有意识地加强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随时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正确的道路上。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训练队形队列,同学的步伐,精神饱满与否和教师的口令和生动的启发性语言有关,因为学生最敏感,对老师的表情最易感染,为师的要起表率作用,否则这一单调和枯燥的项目,学生就不会持久,尽管一般不超过十分钟,但由于“疲劳”的出现,自然会导致不守纪律的现象发生。对这项,我今后一定更引起重视。
2、游戏:可以使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之灵活运用走、跑、跳、投掷等基本技能,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好作风及团结互助的共产主义风格,思想和技术双丰收,效果显著。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我认识到要把游戏教学搞好,必须要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抓住实质,提高效率。其次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艺术,处理好教与练的关系。这种应变能力平时积累,虚心学习都能逐步丰富。对学生的脾气也不尽掌握,因为“好胜”竟会奋不顾身地只顾荣誉而不管安全。为此,得总结教训,从热爱学生出发,重视安全教育,加强保护工作,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在室外,接触面大,极易受周围的人和事的暗示,有时竟会不加选择地模仿他人动作。这主要是学生的活动自觉性、持久性差的缘故,往往他们是受环境感染而不是他们的自觉性,有的则表现为任性、执拗,不守纪律由自然变为习惯,这就难了,说实在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过细地作几个差生的思想工作,特殊的课程有时只好采取特殊的手段。但是粗暴的训斥不是根治的办法,用软的“哄”虽是办法,但他们有时也会无动于衷,好像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如何处理课内出现的的调皮生,这本是体育老师必备的基本功。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着不足,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争取能够做的更好。
七年级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三
七年级学生来说,绝对值这个名词既陌生,又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数学术语。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内容。教材从几何的角度给出绝对值的概念,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的位置出发,得出定义,即一个数a的[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这样一来把数轴的概念、画法、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以及绝对值等知识联系在一起了。
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绝对值的意义、绝对值的表示方法、比较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难点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教给学生探索方法、获得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做到形数兼备、数形结合。于是,在与学生共同探讨本节课的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首先,用10分钟的时间自学教材上的内容,同时完成教材上的随堂练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两辆汽车都从千口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5km,到达吕村、韩张两地,(1)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吗?(2)他们行驶的远近相同吗?
(1)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
(2)它们行驶的远近相同,即它们距离原点的距离相同,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绝对值。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进而很自然的得出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即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这一情景实质上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直观性强,学生易于理解,也实现了《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学要生活化,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本节课注重学生稳扎稳打的训练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每学一个知识点,紧跟相应的数学练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四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我都从差生入手,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关注优生的情况,给他们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 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5、加强课外辅导、个别辅导。
七年级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五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在这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构成与理解,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潜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资料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较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状况具体而详细的加以总结。
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潜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潜力全面化、深层次化
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构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但透过了学校的安排的以优带新活动及用心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潜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潜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资料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
经验必须程度上能够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刚毕业一年,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个性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理解和发展空间。因而,我能够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潜力。透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潜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透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透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必须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部分教材资料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资料实质。
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能够充实自我,反思不足能够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级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六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学生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2)阅读就应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十分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应对这些问题,应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潜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透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潜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取和详略安排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明白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透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状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潜力的构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要透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比较、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探究,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主要注重学生学到那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反思中成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齐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立刻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透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以前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及时反思的时候了。多和搭档探讨教学方法,多比较教学思路、向同学科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努力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自己的教学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课水平和课堂效率,期望能冲破“瓶颈”,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七年级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七
随着新课改的蓬勃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为大家所公认。但我认为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应该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这些理念,才能达到课改的初衷。本节课教学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设计思路基本上是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生活环境出发,从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兴趣的维持程度以及知识的落实和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看,我认为是比较恰当的,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今后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本教学设计内容略显过多,全部完成时间偏紧,需重新作适当取舍。
“多变的天气”一课教学内容十分贴切初中学生生活。本节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创设佳境,让学生在观察周围天气活动中,学习观察、描述、归纳、分析等地理学习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地关心生活、关心社会方法,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师生互动的活动设计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将接受、体验、感悟、发现、探究等活动融为一体,融洽的师生交流,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与灌输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与合作者,在和谐的气氛中共享地理学习的乐趣。
3、鼓励学生质疑,并以此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起点,拓展学习时空,尝试合作式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4、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关注对学生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尝试地理学科教学评价的改革,能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
七年级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八
时光匆匆,一个学年倏忽而过。在这一年里,常规工作踏踏实实,教研活动用心参与,认真思考和钻研,勇于尝试和创新,用心实践新课程理念标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成果。当然也还存在不少遗憾和不足之处,为促进后段语文教学工作的改善和提高,现将相关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严格落实教学常规,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期以来,我们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常规,使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稳步推进。坚持认真备课,全面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课堂素材,根据学生理解潜力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有序的教学流程,为提高教学效果做好第一步准备。按时上课,严格课堂秩序,组织学生进行用心活泼的课堂交流和研讨活动,激发学生的用心性和创造思维。精心选取作业,精练精改精评,加强知识点和潜力点的落实。对学习有困难和出现问题的学生对其进行个别辅导,释疑解难。
其次用心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潜力,并把这种潜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用心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简单、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充满着平等、和谐与交流,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多方面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简单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潜力。大部分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在平时教学中我适度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潜力、学习潜力、合作潜力、创造潜力带给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期还用心参与科组的教研活动,认真研讨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每周能准时参加群众备课,交流心得体会,与其他老师共同学
习促进;认真参加听评课活动,虚心学习,吸取好的教学经验,学习好的教学方法。结合南开实验学校学生基础和学校教学要求,用心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潜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运用感知探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学习法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用心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语文潜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到达的,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还是比较薄弱,部分男生作文表达潜力还是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这些问题还值得下学期继续努力改善和加强。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重双基,重拓展,重激发语文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大语文环境下学语文,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潜力,这是我的理念和追求,我将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探究和改善教学方式方法,争取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九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 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 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 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成绩不稳定,容易忽高忽低,与他们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有关,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两极分化现象仍然严重,有个别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虽然很象用功的样子,但是实际没有专心,记忆就不牢固。需要着力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写作能力上不去,课文、句型虽然会背诵会默写,但实际运用能力差,需要平时注意训练写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我将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七年级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十
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肥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较多,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现在可能所有班级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学人特胖,有的不但胖个子又高,跑起步来挺费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分组练习时经常受到小组同学的批评及责骂,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初一年级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二.教学过程: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中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初一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初二年级的实心球投掷的教学,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感觉,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合格标准。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一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动用组织方法,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在“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是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即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具有无声的语言,更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让课堂充满创造力,促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必须着眼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下面略谈下我的一节初一篮球课。
一、教学目标:一个篮球让学生体会到健康和快乐,一节好的体育课让学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目标二、学生分析:我这节课教学的是初一年级12班42位同学,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容易培养。他们的目标相同:就是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篮球基础、认知能力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上课流程:1、介绍学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2、“以绳练跳”跳绳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我把这项练习作为准备引导部分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这样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3、简单篮球操和熟悉球性练习。在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和个人能力,自己去练习,互相竞赛,积极创新。4、运球综合练习(园地、行进间、绕障碍物、运球互抢游戏)在这个环节我是以分组竞赛形式出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精神。5、教学比赛:全班分成男、女若干小组,每小组三小队,进行擂台赛。这是全课的高潮,也是学生展示才能的时刻,我是在讲清楚规则要求后,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去发挥的。7、放松,小节本课内容。
三、本节课的反思: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我安排了以上的学习内容。只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你让学生在那里长时间集中练拍球,他也会觉得枯燥的,注意力也不会集中起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为主体,自由发挥去练习,同时我也参与到他们的练习中去,让学生注意模仿我的一些技术动作和示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这节课就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篮球运球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篮球运球练习,提高控球能力,在课的最后安排了教学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赛中练习,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上完课后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很快乐,很高兴,我觉得这是对一节好的体育课的最好的评价。原因是他们在这节课里通过学习有所收获,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所以他们很快乐。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变换多样的组织形式,使得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以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这样才是一节好的体育课。
篇三:初一体育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工作中,我收获很多,有经验,有教训,也有喜悦。教师面临的最大不足就是缺少经验,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不住,我知道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刚开始不知道学生学过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语速和教学进程都比较快,如原地的三面转法的学习过程中,向右转的口令发出后,有好多学生方向会搞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把向右转的右字口令拖长,给学生足够的反应时间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要跟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一点开始我做得不好,跟学生走的太近,不利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不利于教与学。根据学生的情趣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这些特征总结出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自己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将“教”同“玩”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当然课堂纪律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会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队形、队列: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加强纪律性的手段,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使之专心致志,排除一切杂念,这是教师所采取的手段。有时同学出现的顽皮,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是由好动而动得不适时产生的。针对“好动”这一天性,我注意加强课堂常规教育和训练,逐步发展他们的自制力;同时,还有意识地加强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随时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正确的道路上。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训练队形队列,同学的步伐,精神饱满与否和教师的口令和生动的启发性语言有关,因为学生最敏感,对老师的表情最易感染,为师的要起表率作用,否则这一单调和枯燥的项目,学生就不会持久,尽管一般不超过十分钟,但由于“疲劳”的出现,自然会导致不守纪律的现象发生。对这项,我今后一定更引起重视。
2、游戏:可以使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之灵活运用走、跑、跳、投掷等基本技能,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好作风及团结互助的共产主义风格,思想和技术双丰收,效果显著。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我认识到要把游戏教学搞好,必须要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抓住实质,提高效率。其次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艺术,处理好教与练的关系。这种应变能力平时积累,虚心学习都能逐步丰富。对学生的脾气也不尽掌握,因为“好胜”竟会奋不顾身地只顾荣誉而不管安全。为此,得总结教训,从热爱学生出发,重视安全教育,加强保护工作,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在室外,接触面大,极易受周围的人和事的暗示,有时竟会不加选择地模仿他人动作。这主要是学生的活动自觉性、持久性差的缘故,往往他们是受环境感染而不是他们的自觉性,有的则表现为任性、执拗,不守纪律由自然变为习惯,这就难了,说实在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过细地作几个差生的思想工作,特殊的课程有时只好采取特殊的手段。但是粗暴的训斥不是根治的办法,用软的“哄”虽是办法,但他们有时也会无动于衷,好像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如何处理课内出现的的调皮生,这本是体育老师必备的基本功。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着不足,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争取能够做的更好。
七年级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篇十一
我上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这样的传统教材,要渗透新课程理念,对我是一个挑战,在课改专家的指点下,我有许多收获,现作以下反思:
1、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我在引导学生精读“百草园”一段时,先从课文前面的插图和作者笔下的描述作比较引入,然后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作者写得如此精彩。这样的问题设计得不够深入,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吩咐被动地去寻找,谈不上带着探索的热情去精读课文。学生没有能够做到主动学习,或者说他们学习的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学习的效果当然不会高。专家指点能够设计这样的问题情景,“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描述的文字,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们?”学生有兴趣,愿意去探究。我想以后备课,思考怎样使学生喜欢学比让学生学什么更为重要。
2、要解放思想,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信学生能自主地学习:
我在让学生精读“百草园”的精彩描述时,将自己备的所有精彩要点都抛给学生,学生不会回答就自己包办。回想自己以往上课,总是担心知识点没有讲透,于是经常不厌其烦地讲。专家指点,要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老师要做“平等的首席”,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信学生能解决问题。即便是学生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提出来让全班讨论,老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解放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想,老师要做“平等的首席”,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后自己头脑中那种“我讲你听”的思想就应革除,换成“组织他们探讨,自己也能从中获益”的新的观念。
3、几点疑问: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吗?是不是每一堂课都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呢?还有什么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吗?老师“满堂灌”是不行的,但老师在什么时机进行点拨,而这一点拨不会成为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绳子呢?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这篇小说的教学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资料。因此,课前我划出课文主要的层断,上课时师先范读,学生再跟读,最后到个别读,效果还不错,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对自己的亲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写得而不露。”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父亲对“我”上学偷懒的惩罚,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情,那就是严厉但不失爱心,情节是: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惩罚,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仍然坚持要她上学,但是拿了五大枚铜板,破例让她坐洋车上学,她上学时忘了穿上花棉袄,爸爸拿着送到学校来,还给了她两个铜板。事情不大,却充分表现出爸爸是十分爱她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父亲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这些上课过程我都较好地处理了,也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另外的教学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文章的两条线索:一线是爸爸爱花,另一条是毕业典礼。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后者是画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对于线索的把握,学生较容易把握,但书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们明白了,生活中的亲情你们能谈谈吗?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学生虽然有个别发言的,但不够热烈,也就是说在拓展延伸这方面,老师引导的不够深入,学生还不能从
课文中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这样的口头禅作文说好,是否前面变布置,也许效果好些,假如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会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