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大学》读书心得体会600字通用(6篇)

最新《大学》读书心得体会600字通用(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9 14:39:59
最新《大学》读书心得体会600字通用(6篇)
时间:2023-03-29 14:39:59     小编:zd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600字篇一

不去深入探索书中前一部分,关于知识本身即目的的看法,学知识为求知。知识不仅仅是达到知识以外的某种东西的方式,或是自然地发展某些技能的基础,而且是自身足以依赖和探求的目的。那么就让我们看一下知识与我们大学学习的某种统一的性质吧。

好吧,谈到我们现在正在读的大学,正在接受的大学知识教育。中学的教育使人变得像只会接受事实的仪器或贮存事实的容器,一味地限定面对的冷事实。虽然,时间久了,有的课程会增强其判断方面的能力、鉴赏的能力,但是,这些小小的收获,按作者的分析所说的,是要等到后来的时间里才会产生的。也就是说,纯粹的知识,纯粹的经验积累的关系。

从中学思想过渡到大学思想,以学而无获为一宗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通过大量的阅读,掌握尽可能多点广泛的信息。如此,我们除了纯粹学习到的理论,也能把握适时而变的客观事实根据,从而达到具有真正的知识框架。

文中给了我们举了几个例子,关于才能的全新施展的。用了一个比喻,像一个早已习惯于手铐脚镣生活的囚犯,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脚重新获得了自由一样。目的在于说明,自然科学,是一门蕴含宇宙的巨大财富和无穷资源以及讲述宇宙有序进程的课程。这一点,对于学历那么多年知识的我们,应该是没有说明可怀疑的。

另外,才智扩展中的获取经验,是一个比较被人认可的方面。而对于宗教信仰者,如果他能正常感受无宗教信仰者的论争和思想,并将其当为一道光芒照亮一向被奉为至高无上的宗教,能放开自我,接纳这些论争,那么他就可以尽情地享受这个世界,对世界产生奇妙无比的想象。这里边,其实暗含着一个知识的交流过程。

通过接受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使之融入我们原来的思想内容,才能达到才智扩展的一个目的。在此,我要特别说一下,就是有关接纳相互对立的东西这一观点,又或者说是相互矛盾吧。既然世界上存在有诸多大大小小的矛盾,如果划分到具体的,比如说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等。矛盾的双方针芒相争,各有各的趋势持有矛盾的某一方可能很容易,但如何更好把握整个矛盾的对立双方呢?

确是一件不简单的又很有必要的任务。我想说,能掌控一个矛盾,洞悉矛盾对立的双方之间存在的某些联系。那么,结果便是达到一个知识性的体系;更高尚一点,哲学体系,大脑才算成功地启发。

这大大概念下的哲学体系,不只单单谈头论足,漫无边际地自我表达而已。尽管某些人是可以说见闻广博的,但对于哲理,他们却不能说是精通的专家。

心智扩展,说白了,就是一种能把许许多多零零星星的事情作为一个总体来观照的能力表现。将世界上的一切都看作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并且慢慢通过连续不断的综合,把它们一个个都汇聚到真正的中心上来。这一种,是可以通过教育而得到的理智的完善。

对于我们完善理智,必须提升自己,达到凌驾于知识之上的程度,而非屈从于知识。我们,读着有些作者的文学成长,我们的思想受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学问知识停留在表面上客观地接收知识,了解历史;却少了几分自己的思考,未认真考虑并得以运用知识,反而为知识所任意支配。

这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靠几个人就能阐述得一清二楚,全面精彩的。或许,他们也有错误的对知识的认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么会更糟地影响到后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解释。

我们不能被局限在框框里,应自己给它定格,给它新鲜的绿叶。文中有一句话,我摘出来,大家仔细揣摩揣摩以牺牲无疑要比记忆更具价值的智能为代价,来换取记忆的扩充,这算不上是才智的显著收获。

本篇最后的部分,主要是在说明一个事实。现代的这种教育,虽然从某些方面讲,能强制性地使学生去了解每一门学科。当然这其中不排除有的学生很成功地吸收巩固自己功课所要求的知识内容,这在大部分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突破,但如果同属于作者提到的理想教育,这种现代教育一旦规定的时间结束,往往留给学生的实际是一无所获的印象。其实是没有说明意义的,但是这种制度之深,不是一时就能改变得了的,尽管提倡方面还有待加强。

作者倾向的是,在学校、书本资源很少,或者说有限的情况之下,在茫茫人海中,通过生活所见所闻所感的一些宝贵的东西,有效处理利用起来,形成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哲理及人生诗篇。或许这只是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的人生,毕竟这种所谓的自由靠的功夫也不是那么容易才能达到自我完善的境地的。

这里面不仅包含个人的兴趣、恒心、耐心等,还有一些客观的因素。假用六个字简单概说的话,便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大学》读书心得2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600字篇二

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而又多彩;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满自由;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而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难忘的。

可不是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们一样绚丽多彩的。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他三岁丧父和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下他没有放下,没有抱怨,更没有悲伤,而是怀着一颗用心进取的心在奋勇前进。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高兴兴的吃下去;穿着破烂的衣服,他仍然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十岁时高尔基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变成了一个孤儿,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继续努力着,奋斗着;他也没有逃避这种生活;而是来到人间去自谋生计。好像命运个性喜欢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坎坷、挫折和无奈,而他却能在那种环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先想上大学的他没有如愿,却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许多著名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最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在生活中,多数的人应对歧路会选取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诉我们,你只有勇往直前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是啊,司马迁就是凭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写下了《史记》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小遭人嘲讽、斥责的爱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坚持,所以长大后才被誉为科学界的天才。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将军,但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拼劲,在逆境中能坦然应对困难,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请保留此标记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之后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一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思考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埃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就应悔过自己以前的奢侈,我们就应不再浪费,我们就应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此刻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就应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600字篇三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近日所读的就是常见的《大学章句》本。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的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古时读书人追求的"修齐治平"了。横渠先生曾言读书人就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道出了儒家对理想的追求和实践,代表了传统中国人的担当与责任。

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儒家治国思想是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以民为本。在上位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把人民做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有仁德的君主,应顺应民心,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宽以待民,善待民众,关心民众疾苦,让民众安居乐业。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自然保有天下。这种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为立志作君子的千古士人立下了道德、为人处事的标杆,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读书人。"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诫读书人,要做有才有德的君子,必须时时反省、分秒不可懈怠,努力学习,谨守品行。之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也。

"君子必慎乎其独",尊重自我,尊重天地良心,则应当人前人后一个样。独处时最能反应一个人的德行,自古至今,有多少道貌岸然,人前人样、人后鬼样,披着羊皮的狼,祸害世间。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是非黑白一眼洞穿,既需要广博的知识、深厚的阅历,更需要有一颗正直无私的心。心正才能摒弃个人好恶、世俗偏见,正确的去判断。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子其口出。"胸怀如大海,纳万物而波澜不惊;如宇宙,日月星辰运行其间,而静默不语。人有才,惜之、爱之、举荐之、助之。社会有此伯乐,则中华幸甚。

大学短短的二千来字,深刻阐明了人生和社会的大学问,以及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学问不在于某一具体的技术,不拘泥于世俗的琐事。学问在于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在于促进社会进步,为天下人树立榜样。

每每想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我心中总会有难抑的向往与膜拜。每读一遍,总会有新的收获。作为手中握有人民赋予的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心中更应该时刻警醒,"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刻记住自己的权力来自何处,又要用之于何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难道我们尚且不如2000多年前的古人吗?

《大学》读书心得4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600字篇四

悠久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上下五千年,无数圣人贤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一路传承,薪火相传,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大学语文老师让我们读一本关于古代的道理之书。我选取了《大学》。

曾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闲暇之余,游弋其间,细细品读,感。悟人生,于物欲横流、亲情疏远、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为国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的一剂良方猛药。”借老师的安排,重拾“四书”之《大学》,于自身之修养是一次很好的锤炼。《大学》为“四书”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宋朝的朱熹把《大学》的原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分为“经”和“传”。“经”是曾子记录的孔子的原话,“传”是曾子学生记录下来的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开篇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纲目”,然后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三纲目”的途径。通篇文辞简约,条理清晰,内涵深刻,对我们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等问题都具有深刻而实用的指导好处。

在《大学》中阐述的八个方面中,我对于“诚意”感受颇深。升入大学,我应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迷茫彷徨,我不知所措。而那时我就告诉自己:“不用害怕,以诚意待人就好,做最真实的自己。”在大学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都是以诚心诚意之心。怀着诚意之心我交到一群好朋友。诚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厚;诚意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诚意是鲜花,送之人手有余香。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忙;一颗充满戒备关掉的门多么需要诚意这把钥匙打开呀!诚意让我拥有很多。读完《大学》后,我更坚信“诚意”会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

在《大学》书中看到这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然而,市场经济发展到这天,急功近利的浮躁和难以言状的焦虑,成为了我们这个转型社会的突出表现,终日思索成功要诀而不得其门,于是乎,抱怨这抱怨那的,丝毫不审视自己。也就是说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明确一个跃之能及的志向目标,持续一颗平常心,做事思虑周详,坚持做人做事善始善终的要求。而不是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半途而废。由于每个人的社会主角、素质潜力、生活际遇不同,决定了注定每个人要在不同层面、不同的好处和价值体系上去获得平衡,这种平衡的获得就需要“适可而止”和“知足”的心态去调整。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自己的主角,持之以恒地付出应有的努力。在充分认清自我和权衡得失进退之后,一旦目标确定,就要“作之不止”,决不能半途而废。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努力给事情一个完美的结局。倘若我们具备了这样一种为人做事的品格和精神,试问成功离我们还会远吗?

看到那句话想到了事业,但是我有反思了一些东西。事业对一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除了事业,人生的另一头就是婚姻家庭。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之剧增,事业和婚姻家庭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和谐的音符。多少人为事业和家庭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顾此失彼,多少人为了自己所谓的“事业”而摈弃糟糠之妻,一些人则为了家庭而放下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静静的思考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中国有句俗话:家和万事兴。简朴之间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家庭和睦,“后院”安宁,才可能专心做事,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由此可见,家庭和睦于事业是何等的重要,能够说是个人事业的基础。这也是《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所表达的哲理。因此,不论你从事何等崇高的事业,也不论你工作再忙再累,请记住“必先齐家”。

齐家后想到“格物致知”。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简单来讲,就是透过实践来获得真知。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好处。我理解为,透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来诚意。意诚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到达必须的境界,一种状态。

读完《大学》后,我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学》中虽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我们也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能够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许我们此刻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学》读书心得5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600字篇五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近日所读的就是常见的《大学章句》本。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的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古时读书人追求的"修齐治平"了。横渠先生曾言读书人就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道出了儒家对理想的追求和实践,代表了传统中国人的担当与责任。

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儒家治国思想是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以民为本。在上位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把人民做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有仁德的君主,应顺应民心,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宽以待民,善待民众,关心民众疾苦,让民众安居乐业。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自然保有天下。这种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为立志作君子的千古士人立下了道德、为人处事的标杆,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读书人。"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诫读书人,要做有才有德的君子,必须时时反省、分秒不可懈怠,努力学习,谨守品行。之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也。

"君子必慎乎其独",尊重自我,尊重天地良心,则应当人前人后一个样。独处时最能反应一个人的德行,自古至今,有多少道貌岸然,人前人样、人后鬼样,披着羊皮的狼,祸害世间。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是非黑白一眼洞穿,既需要广博的知识、深厚的阅历,更需要有一颗正直无私的心。心正才能摒弃个人好恶、世俗偏见,正确的去判断。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子其口出。"胸怀如大海,纳万物而波澜不惊;如宇宙,日月星辰运行其间,而静默不语。人有才,惜之、爱之、举荐之、助之。社会有此伯乐,则中华幸甚。

大学短短的二千来字,深刻阐明了人生和社会的大学问,以及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学问不在于某一具体的技术,不拘泥于世俗的琐事。学问在于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在于促进社会进步,为天下人树立榜样。

每每想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我心中总会有难抑的向往与膜拜。每读一遍,总会有新的收获。作为手中握有人民赋予的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心中更应该时刻警醒,"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刻记住自己的权力来自何处,又要用之于何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难道我们尚且不如2000多年前的古人吗?

《大学》读书心得4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600字篇六

知识与学习

不去深入探索书中前一部分,关于知识本身即目的的看法,学知识为求知。知识不仅仅是达到知识以外的某种东西的方式,或是自然地发展某些技能的基础,而且是自身足以依赖和探求的目的。那么就让我们看一下知识与我们大学学习的某种统一的性质吧。

好吧,谈到我们现在正在读的大学,正在接受的大学知识教育。中学的教育使人变得像只会接受事实的仪器或贮存事实的容器,一味地限定面对的冷事实。虽然,时间久了,有的课程会增强其判断方面的能力、鉴赏的能力,但是,这些小小的收获,按作者的分析所说的,是要等到后来的时间里才会产生的。也就是说,纯粹的知识,纯粹的经验积累的关系。

从中学思想过渡到大学思想,以学而无获为一宗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通过大量的阅读,掌握尽可能多点广泛的信息。如此,我们除了纯粹学习到的理论,也能把握适时而变的客观事实根据,从而达到具有真正的知识框架。

文中给了我们举了几个例子,关于才能的全新施展的。用了一个比喻,像一个早已习惯于手铐脚镣生活的囚犯,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脚重新获得了自由一样。目的在于说明,自然科学,是一门蕴含宇宙的巨大财富和无穷资源以及讲述宇宙有序进程的课程。这一点,对于学历那么多年知识的我们,应该是没有说明可怀疑的。

另外,才智扩展中的获取经验,是一个比较被人认可的方面。而对于宗教信仰者,如果他能正常感受无宗教信仰者的论争和思想,并将其当为一道光芒照亮一向被奉为至高无上的宗教,能放开自我,接纳这些论争,那么他就可以尽情地享受这个世界,对世界产生奇妙无比的想象。这里边,其实暗含着一个知识的交流过程。

通过接受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使之融入我们原来的思想内容,才能达到才智扩展的一个目的。在此,我要特别说一下,就是有关接纳相互对立的东西这一观点,又或者说是相互矛盾吧。既然世界上存在有诸多大大小小的矛盾,如果划分到具体的,比如说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等。矛盾的双方针芒相争,各有各的趋势持有矛盾的某一方可能很容易,但如何更好把握整个矛盾的对立双方呢?

确是一件不简单的又很有必要的任务。我想说,能掌控一个矛盾,洞悉矛盾对立的双方之间存在的某些联系。那么,结果便是达到一个知识性的体系;更高尚一点,哲学体系,大脑才算成功地启发。

这大大概念下的哲学体系,不只单单谈头论足,漫无边际地自我表达而已。尽管某些人是可以说见闻广博的,但对于哲理,他们却不能说是精通的专家。

心智扩展,说白了,就是一种能把许许多多零零星星的事情作为一个总体来观照的能力表现。将世界上的一切都看作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并且慢慢通过连续不断的综合,把它们一个个都汇聚到真正的中心上来。这一种,是可以通过教育而得到的理智的完善。

对于我们完善理智,必须提升自己,达到凌驾于知识之上的程度,而非屈从于知识。我们,读着有些作者的文学成长,我们的思想受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学问知识停留在表面上客观地接收知识,了解历史;却少了几分自己的思考,未认真考虑并得以运用知识,反而为知识所任意支配。

这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靠几个人就能阐述得一清二楚,全面精彩的。或许,他们也有错误的对知识的认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么会更糟地影响到后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解释。

我们不能被局限在框框里,应自己给它定格,给它新鲜的绿叶。文中有一句话,我摘出来,大家仔细揣摩揣摩以牺牲无疑要比记忆更具价值的智能为代价,来换取记忆的扩充,这算不上是才智的显著收获。

本篇最后的部分,主要是在说明一个事实。现代的这种教育,虽然从某些方面讲,能强制性地使学生去了解每一门学科。当然这其中不排除有的学生很成功地吸收巩固自己功课所要求的知识内容,这在大部分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突破,但如果同属于作者提到的理想教育,这种现代教育一旦规定的时间结束,往往留给学生的实际是一无所获的印象。其实是没有说明意义的,但是这种制度之深,不是一时就能改变得了的,尽管提倡方面还有待加强。

作者倾向的是,在学校、书本资源很少,或者说有限的情况之下,在茫茫人海中,通过生活所见所闻所感的一些宝贵的东西,有效处理利用起来,形成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哲理及人生诗篇。或许这只是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的人生,毕竟这种所谓的自由靠的功夫也不是那么容易才能达到自我完善的境地的。

这里面不仅包含个人的兴趣、恒心、耐心等,还有一些客观的因素。假用六个字简单概说的话,便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大学》读书心得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