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大败局1心得体会(8篇)

最新大败局1心得体会(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9 14:32:56
最新大败局1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3-29 14:32:56     小编:zd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大败局1心得体会篇一

吴晓波认为,中国企业存在于一个独特的中国式商业环境。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一直处在一个转型的时代,法律制度在建设和完善之中,许多企业往往需要穿越现行的某些法规才能成功,这造成很多企业不时要处在灰色的中间地带,企业家不可避免地遭遇商业之外的众多挑战。如同作者本人在书的最后强调的一点:本书所描述的失败都发生在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试验之中。在此前提下,这些失败的企业具备三大失败共性因素:政商博弈的败局、创业原罪的困扰和职业精神的缺失。

按照作者的总结,该书至少给当今企业家如下警示:

首先,企业应更策略性地应对宏观政策。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政治环境下,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主导的改革开放、政府引导的带有计划又带有市场经济性质的经济环境下,政府是裁判,政策是规则。要想赢球,首先得尊重裁判,遵守规则。企业要结合自身实践,顺应政策潮流,小心谨慎、妥善应对。谁逆宏观经济政策而行,谁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其次,规避创业原罪,创新营运发展模式。原罪是一个变革时代的必然现象。但是,随着政策漏洞的弥合,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反商业贿赂的常规化,进行规范化的经营,构建良性的基于企业原点的经营环境生态平衡,将直接关系创业企业和创业者的安全和效率是创业企业不得不察之事。

第三,补足和重振职业精神。从败局中可知,必须规避两大中国式企业家性格缺陷:其一,不要违背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失去了对管理本质的把握,不要无比凶险的大跃进;其二是遏制企业家内心欲望的膨胀,任何超出能力极限的欲望,一味求大求快,都将引发可怕的后果。

由此可见,从人治到法治,形成决策科学化、流程标准化、考核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将是创业企业生存发展、长治久安的必修课。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存的企业是幸运的,《大败局ii》中的失败企业和企业家,让后来者获得许多有益的借鉴。

大败局1心得体会篇二

周日到今天为止,连续四天利用空闲时间,才读完这本书《大败局》,《大败局》一书,作者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记者出身。读上一本《激荡三十年》书,也是他写的,这本书又被评为影响中国商界二十本书之一。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在浙大读研的好友刘志通,说吴晓波给他们上课,是本书的作者,感觉何时有幸也能现场听一听本书作者的授课,本书的主要目的便是探寻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失败的著名企业的原因以及给后来者的警示分析了瀛海威、秦池、爱多、巨人、玫瑰园、飞龙、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健力宝、科隆、德隆、中科创业、华晨、顺驰、铁本、三九、托普中国新兴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基因。

当我准备写读后感的时候,感觉又是不知道如何写,有一些压力,虽然知道自己也写不出什么精彩的亮点,但我觉得每次写一点东西的时候,养成自己思考的行为习惯,也许后面很多情况下,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顾及阅读,这样就会让自己越来越缺少读书的思维,缺少思考问题的行为,也担心到时候自己不会写东西,现在经常也面对很多话题,迷茫的不知道如何下手讨论说起。所以只想让语言这种文字一直伴随我们的生活与生命!希望身边更多的朋友们,不论多忙碌的时候,在自己空闲的时候去写一点读书与生活的感想,让自己的文字能力在生活中伴随,这样也能去思考更多生活中的一些东西。

对每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虽然很多的时候我们评论并不是那么完美,并不是那么让人信服,因为我们年轻,还有很多不完整的世界观,但我还是要说的,因为如果你没有说,那么以后有可能自责会一直伴着你,一次一次没有说,那么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还会不会说。所以我决定写点什么,不管每次写的好与不好,尽成一家之言,难等大雅之堂,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听之,没看过这本书的可以看看,看过的大家一起说观点。简单有时候想,做企业和做一起人又有什么分别呢?其实很多的问题,探究其本质,原理都是一样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概就是八零后出生的时候,中国的社会正在进行着深层次的改革,这是怎样的一场变革呢?我们没有机会赶上,我想用一个狂风骤雨来形容。在经历了动荡的十年之后,中国太需要改革了,太需要进步了,太需要的能站在风口浪尖领导这场该改革的人物了,只能说我们太需要了,很大程度上我认为他们这一群人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谁又能说我们不是呢?)他们更是那个时代的引领者,就像作者说的我们应该给失败者掌声也是因为太需要了,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们又忽略了什么,就如同我们如果太喜欢一个东西的话,总会不自觉地忽略它的某些缺点,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到了企业里忽略了某些却能造成永久的遗憾。那是一个疯狂追求财富的年代,他们总是把企业的利益放到了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刚刚兴起的广告行业成了造就他们神话的利器,我想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广告似乎对于刚刚从灾难中出来的人们有着异乎寻常的魔力,人们太容易受广告的影响了。当我们回过头再看的时候,发现那时的广告甚至比我们现在的许多广告更加的疯狂,夸大,处处体现了一种浮躁,一种自欺欺人的欺骗。凭借这样的利器虽然能获得成功,却并不能让成功留住,正所谓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我想也许那个年代的人们注定是很难知难的,因为他们忽略了,他们的激情,热情,疯狂,那种为挽救中国民族企业的豪情,让他们不得不忽略某些东西,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有时候做企业和做人的分别。这里面的深层次的本质问题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容易浮躁,容易疯狂,容易受成功的影响,也许失败了对我们是好的,而成功却给了我们更深层的危害,一些小的,暂时的成功让我们相信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似乎我们就是那华山之巅的英雄,正在比武论剑,笑傲江湖。浮躁的上升猛烈,一旦衰落,也是迅速的,甚至让人来不及思量就轰然崩到了。我们做人是不是该思考一些让自己更加沉静的东西呢?但同时我还是非常钦佩他们的那股豪情壮志,激情满怀的,我想在我们沉稳理性的背后更应该有激情的理性,我们是自豪的一代,我们有他们没有的东西的但同时我们也缺少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们所拥有的东西----激情。

浮躁让他们忽略的东西是什么呢,如此致命,让我们曾以为那些不会倒下的巨人们,一个一个的倒下了。这里面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我只是说我的一家之见,我想最主要的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企业的灵魂的培养,正如我们所知,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那无非是一具行尸走肉。试想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形成它的灵魂,那么短命也许是必然。一个企业的灵魂代表了这个企业的文化,精神,内涵,制度,管理等等,可以说这是一个企业向心力,没有他就算聚到一起的人们最后还是会分散。那个年代的人们我想大概是受毛泽东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代吧!他们成长在把毛主席当神的时期,所以对毛主席顶礼膜拜,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当毛主席去世,刚好他们将到而立之年所以难免的将毛主席的一些思想用到了企业里。就像开头史玉柱说的买毛泽东的书,但在那个狂风骤雨的年代人们崇拜的更多的是毛主席的战争理论,而没有看到的毛主席思想更深层的东西,或者说是忽略了吧,他们将毛主席的战争理论一次一次的用到了自己企业发展当中,在初期为自己为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到后期就不行了,激情总有退却的时候。没有灵魂的支撑,是很难长久的。

大败局1心得体会篇三

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系列以案例的形式,揭示了中国改革三十年来一些经典企业的失败规律,给人诸多启示。近日读《大败局》第二部,笔记如下:

案例一:健力宝李经纬的失败,原因有二,一是自恃自己是企业的创始人,从而认为企业应该转让给自己;二是对于那个时代,政府官员在国企股权转让和改制中的潜规则,或不了解,或不屈从。他的失败缘于他的个性太强。

试想,如果那时的李经纬肯放下身段,对相关官员进行利益输送,对当地政府今后的税收有承诺。估计,企业早就转让给他了。张海之所以顺利拿到健力宝的股权,不仅是他忽悠有术,更大的可能是张海对相关官员给予了一定的承诺。这就是潜规则,身在这个环境中,诸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意。

案例二:科龙潘宁的出局和李经纬相似,都是中国特色的企业红帽子问题。而顾雏军的失败,一是政治介入,二是扩展过度,而这中间确有违规行为。令我疑惑的是,科龙作为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公司,如此众多的违规操作,投资者和监管当局又是如何维护投资者利益的。

案例三:德隆唐万新的失败原因,一是资本运作中赌性太重,二是战略失误,盲目多元化推进不仅没能实现优势互补,反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个案例是本书中写的最精彩的案例,基本上概括了民营企业失败的根源过分追求规模扩张,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规模扩张的速度,实体产业效益跟不上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

案例四:中科创业吕梁的失败原因,是资本市场上久赌必输的经典案例。另外,老鼠仓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远超主谋者的控制能力。这个案例应该算不上企业经营的失败案例,而是典型的资本市场坐庄失败案例。

案例五:华晨仰融的失败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及企业的红帽子问题,这都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产物。仰融其人有商业天赋,虽不乏投机色彩,但是其商业运营能力和后天学习能力是超群的。他的失败让人可叹可惜。

案例六:顺驰孙宏斌的失败原因,一是盲目扩张,后遭遇宏观调控,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二是破坏行业竞争规则,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同行。他的失败主要缘于他的性格。

案例七:铁本戴国芳的主要失败原因是未能正确认识社会,也未能正确认识自己,做了超出自己控制能力的事情。他的失败主要缘于他的视野。

案例八:三九赵新先的失败原因,一是盲目扩张,非相关多元化的兼并收购耗费了资源,却不能产生互补效应;二是企业规模的扩张超出了赵新先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三是一人决策的弊端,没能形成成熟的管理团队。

案例九:托普宋如华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宋如华的能力不足以驾驭偌大的商业帝国。宋如华的个人经验和能力仅止于一家小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后来托普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企业运营和管理能力。再加之,宋如华赌性过重,且集团管理团队中无人能够对其赌性进行制衡。因此,失败是必然的。

总结以上失败企业的教训,可以归结为三条,一是没有处理好中国特色下的政商关系,二是资本运营和企业经营中违背了基本的商业规律,三是盲目追求规模,企业规模的扩张超出了经营者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超出了企业的资金实力,即做了大量超出能力圈的事情。

其中一些案例的主人翁不乏有当时大环境下的历史宿命,但归根结底,商业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所有的天意或宿命,其实都是企业家性格的投射(摘自书中德隆案例)。

看看诸多知名企业的失败史,会对资本市场上的各种故事和概念保持警惕。从企业发展规律来说,各种神话和神奇终将灰飞烟灭。

大败局1心得体会篇四

周日到今天为止,连续四天利用空闲时间,才读完这本书《大败局》,《大败局》一书,作者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记者出身。读上一本《激荡三十年》书,也是他写的,这本书又被评为“影响中国商界”二十本书之一。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在浙大读研的好友刘志通,说吴晓波给他们上课,是本书的作者,感觉何时有幸也能现场听一听本书作者的授课,本书的主要目的便是探寻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失败的著名企业的原因以及给后来者的警示分析了瀛海威、秦池、爱多、巨人、玫瑰园、飞龙、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健力宝、科隆、德隆、中科创业、华晨、顺驰、铁本、三九、托普中国新兴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基因。

当我准备写读后感的时候,感觉又是不知道如何写,有一些压力,虽然知道自己也写不出什么精彩的亮点,但我觉得每次写一点东西的时候,养成自己思考的行为习惯,也许后面很多情况下,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顾及阅读,这样就会让自己越来越缺少读书的思维,缺少思考问题的行为,也担心到时候自己不会写东西,现在经常也面对很多话题,迷茫的不知道如何下手讨论说起。所以只想让语言这种文字一直伴随我们的生活与生命!希望身边更多的朋友们,不论多忙碌的时候,在自己空闲的时候去写一点读书与生活的感想,让自己的文字能力在生活中伴随,这样也能去思考更多生活中的一些东西。

对每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虽然很多的时候我们评论并不是那么完美,并不是那么让人信服,因为我们年轻,还有很多不完整的世界观,但我还是要说的,因为如果你没有说,那么以后有可能自责会一直伴着你,一次一次没有说,那么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还会不会“说”。所以我决定写点什么,不管每次写的好与不好,尽成一家之言,难等大雅之堂,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听之,没看过这本书的可以看看,看过的大家一起说观点。简单有时候想,做企业和做一起人又有什么分别呢?其实很多的问题,探究其本质,原理都是一样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概就是八零后出生的时候,中国的社会正在进行着深层次的改革,这是怎样的一场变革呢?我们没有机会赶上,我想用一个“狂风骤雨”来形容。在经历了动荡的十年之后,中国太需要改革了,太需要进步了,太需要的能站在风口浪尖领导这场该改革的人物了,只能说我们太需要了,很大程度上我认为他们这一群人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谁又能说我们不是呢?)他们更是那个时代的引领者,就像作者说的“我们应该给失败者掌声”也是因为太需要了,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们又忽略了什么,就如同我们如果太喜欢一个东西的话,总会不自觉地忽略它的某些缺点,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到了企业里忽略了某些却能造成永久的遗憾。那是一个疯狂追求财富的年代,他们总是把企业的利益放到了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刚刚兴起的广告行业成了造就他们神话的利器,我想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广告似乎对于刚刚从灾难中出来的人们有着异乎寻常的魔力,人们太容易受广告的影响了。当我们回过头再看的时候,发现那时的广告甚至比我们现在的许多广告更加的疯狂,夸大,处处体现了一种浮躁,一种自欺欺人的欺骗。凭借这样的利器虽然能获得成功,却并不能让成功留住,正所谓“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我想也许那个年代的人们注定是很难“知难”的,因为他们忽略了,他们的激情,热情,疯狂,那种为挽救中国民族企业的豪情,让他们不得不忽略某些东西,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有时候“做企业和做人的分别”。这里面的深层次的本质问题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容易浮躁,容易疯狂,容易受成功的影响,也许失败了对我们是好的,而成功却给了我们更深层的危害,一些小的,暂时的成功让我们相信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似乎我们就是那华山之巅的英雄,正在“比武论剑,笑傲江湖”。浮躁的上升猛烈,一旦衰落,也是迅速的,甚至让人来不及思量就轰然崩到了。我们做人是不是该思考一些让自己更加沉静的东西呢?但同时我还是非常钦佩他们的那股豪情壮志,激情满怀的,我想在我们沉稳理性的背后更应该有激情的理性,我们是自豪的一代,我们有他们没有的东西的但同时我们也缺少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们所拥有的东西----激情。

浮躁让他们忽略的东西是什么呢,如此致命,让我们曾以为那些不会倒下的“巨人”们,一个一个的倒下了。这里面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我只是说我的一家之见,我想最主要的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企业的灵魂的培养,正如我们所知,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那无非是一具行尸走肉。试想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形成它的灵魂,那么短命也许是必然。一个企业的灵魂代表了这个企业的文化,精神,内涵,制度,管理等等,可以说这是一个企业向心力,没有他就算聚到一起的人们最后还是会分散。那个年代的人们我想大概是受毛泽东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代吧!他们成长在把毛主席当神的时期,所以对毛主席顶礼膜拜,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当毛主席去世,刚好他们将到而立之年所以难免的将毛主席的一些思想用到了企业里。就像开头史玉柱说的买毛泽东的书,但在那个“狂风骤雨”的年代人们崇拜的更多的是毛主席的战争理论,而没有看到的毛主席思想更深层的东西,或者说是忽略了吧,他们将毛主席的战争理论一次一次的用到了自己企业发展当中,在初期为自己为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到后期就不行了,激情总有退却的时候。没有灵魂的支撑,是很难长久的。

总结《大败局》中企业失败的原因基本如下:

1、企业战略,跨界延伸

巨人、爱多在vcd领域成功后,疯狂向地产领域扩张,造成主业精力不够,造成了企业资源分散,而且不断用主业利润去弥补跨界延伸的行业。无论巨人、还是爱多,最终都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让企业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对于多元化跨界战略,必须有几个前提,首先不影响主业,其次资金占用,可以自力更生,最后善于退出,而不是一味前进。 比我们的董事长俞敏洪老师,虽然他也投资很多,今年也创立投资公司,互联网公司,但是他始终定位到他的核心战略-教育培训的核心主打产品。

2、产品战略伤害品牌战略,

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特定形象,而产品则是形象载体,如果不分高、中、低全面扩张的话,短期看,销量是提升不少,但是对品牌是巨大的伤害。 大败局最为典型案例就是孔府家,一句叫人想家的广告语,唤起了国人无限的思乡之情,但在成功后,孔府家从10元—300元产品,全线扩充,最后极大影响了其良好品牌形象,最终造成消费者的购买力底下。

3、以次充好,忽略产品质量

市场庞大需求,极大刺激了企业欲望,为了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这些往往是以次充好,严重忽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最终在山东演绎了一场场假白酒、勾兑酒、喝死人等一系列风波。再强大品牌,如果没有卓越产品支撑,那该品牌职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4、自大,忽略了媒体力量

曾经的三株帝国,因为媒体误导而损落,当时在湖南市场,一场三株喝死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全国媒体对三株是口诛笔伐,而三株也没有重视,造成倒三株现象越来越严重。从最终判决来看,三株根本没有喝死人,但该判决显然来的太迟,此时三株已经倒闭,判决只能还企业一个公道,但不能挽回三株的命运。

5、忽略了政府力量

企业小了是自己的,做大了确实国家的,看来健力宝李经纬忽略了中国市场特征。健力宝在自己最辉煌时刻,确因政府的介入而走下坡路,最后三水市政府宁愿低价卖给新加坡企业,也不愿高价卖个李经纬团队,最终李经纬也锒铛入狱直至今天。如果当时李经纬团队能有柳氏智慧,健力宝可能是另一番景象,柳传志为了能将联想私营化,拐过了三次政策大弯,最终梦想成真。

6、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这里并不是指经营者本身的个人品质,而是指他们的市场行为。他们对民众智商极度地蔑视,在营销和推广上无不夸大其词,随心所欲(特别是在保健品行业)。同时,他们对市场游戏规则十分漠然,对待竞争对手冷酷无情,兵行诡异,例如当年vcd行业老二的爱多不惜重金,大打行业价格战,使中国的vcd行业从暴利的天堂进入微利时期,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在家电行业频频上演。

7、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

这些失败的案例中,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以“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为标榜,于是他们天马行空,百无禁忌,他们所获取的超额利润,其实是以伤害大多数按牌理出牌的人的利益为前提的,是通过以破坏市场秩序为策略而乱中取胜的。可是这样的后果就是,就在很多企业家兵败落难之际,往往冷眼旁观者、落井下石者、冷嘲热讽者多,挺身救险、雪中送炭者少。

例如当年一夜之间声名鹊起的标王秦池,那个要实现年营业额15亿的秦池,就因为一则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新闻报道,引来了全国上下,各大媒体、行业同仁的一致严厉声讨,不到两年时间,就一蹶不振,从传媒视野中消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看到其他企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思考我们本身,努力找到一个适合我们企业长期发展的道路,一步一步从内部打好坚实的基础.更要注意的是,我们还必须学着警惕及防范纯思维之外的种种风险.这种环境分析能力及所需要的应对智慧,不是西方管理学或欧美大牌商学院教授所能传授的.企业家冯仑甚至认为:"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代替、附属而不超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虽然未必全面,但有其参考价值.

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企业的发展是复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特别是在多元化的今天。书中介绍的那些草创的企业家们,用一个个鲜活的失败案例,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了后来者一个道理: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仅仅靠一个创意或一则神话取得长久的成功,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谨慎发展布局。

8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首先说说《大败局1》,有两个基本印象:白手起家、广告宣传(甚至是虚假广告宣传)。当看到史玉柱怀揣4000元准备进行一场豪赌的时候,就像那时候视他为偶像的上万年轻人一样,我也很佩服他的勇气。可是后来他把企业领域由电脑扩宽到保健品和药品不由觉得他急功近利。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是那时候的企业家的共同手段,但是夸大功效的虚假广告,让他把社会责任抛诸脑后,最终丧失人心。在这点上,同样是以保健品壮大的“三株”有着相似的经历,最终这个“帝国”在创下80亿的销售记录后轰然倒塌。吴晓波曾在书中这么形容:“一家年销售额曾经高达80亿元——迄今中国尚无一家食品饮料或保健品企业超过这一记录——累计上缴利税18亿元、拥有15万员工的庞大“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淡出舞台,竟听不到一声惋惜和同情。”

以前大学时候记得老师曾在课堂上留下“泰诺危机”的案列。同样是药品出问题,强生集团用于承担社会责任,及时的补救,最终换来了更多的消费者的信任。三株与强生的不同做法告诉我们,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9、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管理,是企业经营必不可缺的一个名词。 吴晓波在写郑州亚细亚这一商界航母时说:“王遂舟在商场形象塑造及商业活动策划方面堪称高手,可是对于管理他却始终提不起兴趣。在华丽高贵的外衣下面,亚细亚的经营管理却显然颇无章法,缺乏监督约束机制。”然而,在我个人看来爱多vcd更是有许多荒谬之举,第一批随胡志标出征的业务员可谓千奇百怪,其中有卖咸鱼的,有卖雪糕的,有卖假肢的,有卖水泥的,还有刚刚卖完三株口服液的,惟独没有卖过家电的。

或许,爱多危机的导火索是那份“律师声明”,可是爱多不遵循管理学的基本规律早已为爱多的衰败埋下了种子。

10、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健力宝这一案例,是最令我恼火的一个案例,尤其是为李经纬不平。怎么也不能理解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就在三水政府的无理干预下日渐衰落。健力宝成为人尽皆知的品牌,最大的功臣是李经纬,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健力宝日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三水政府的大力扶植,但最后健力宝最后被兼并却也同样是因为三水政府的“搞鬼”,最终,健力宝这一“东方魔水”成了宏观调控的牺牲品。同样,秦池,这一代“标王”的悲剧也有相似之处。秦池的兴起是以最高价标下了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但也是因此,秦池成为众人焦点,被查出用川酒代替最终灭亡。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句话形容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没有永恒的完美,同时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骄傲,否则就会吃亏。孙宏斌本可能成为联想的接班人,却因过于自满想建立属于自己王国而被最器重自己的人送入监狱。当看到柳传志对孙宏斌说:“我从来没对人说过谁是我的朋友,现在,你可以对别人说,柳传志是你的朋友”的时候,不禁为柳传志的惜才而感动。但是,在离开联想后,孙宏斌依然傲慢,大势购入土地,和万科作对,最终导致他的惨败。原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孙宏斌,最终败在了自己的性格下。

迈克尔·舒马赫是地球上开汽车最快的人。 这位“速度的宠儿”在f1 比赛中获得过7 次年度总冠军,举世无人可及。有人问舒马赫:“赛车最关键的技术是什么?” 他说:“刹车。”同时,史玉柱、吴炳新等也因为不懂得“刹车”,最终坠入悬崖。

11、只有遵循规律才能运用规律。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一句话,运用规律的前提是认识规律遵循规律。企业的管理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也就是管理学的科学性,只要是违反了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条,企业就会失败,企业的失败往往都是因为违背了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条或几条。但是,即使遵循了所有这些基本定律,企业也未必一定能成功,因为企业成功只有必要条件,没有充分条件。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无论应用什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都必须首先遵循而不是违背这些基本定律,以它们为战略起点,只有这样,企业才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性。张海,一个28岁的小伙子,居然忽悠了三水,控制了红极一时的健力宝,玩的是资本。托普的宋如华更无意做实业,在全国各地建高科技园,炒作高科技概念,利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盲目心理,在全国建了120xx亩的科技园,风光一时。但所有玩弄别人的人也必将被别人所抛弃,骑虎难下,不是每个人贩了鸦片能金盆洗手的。

在《大败局》中有不少案例是企业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或则国有企业改革的牺牲品,例如铁本、健力宝等。“自古凡革命,无不流血牺牲者”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原话,看到这两个案例时不禁有些愤怒,两个还算“规矩”的企业就牺牲在了宏观调控下。近10 多年来,中国商界风云诡谲,每隔一两年便有一些庞大而知名的企业轰然倒地。我们或许只看到了仍然傲立群雄的企业的辉煌,遗忘了那些曾经璀璨的明珠。但是,不论是成事败,每个企业经营管理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的地方。

大败局1心得体会篇五

我喜欢逛街,而其中最高兴的事是逛书店,置身于书的海洋中,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因为我爱读书。我喜欢独自遨游在书的世界里,通过读书,我收获了许多快乐,也学得了很多知识。

大家想不到吧!小时候,我很讨厌读书。从小,家里人都说我像一个疯丫头,整天在外面东跑西颠,每次回家,全身都是脏兮兮的,从来不会安静地坐着,更别说专心地读书了。还记得我刚上幼儿园时,每天都哭得死去活来,因为我很不习惯听老师讲课,我的心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只想着玩。但是一次特殊的经历改变了我对读书的看法。

一天,我和爸爸在家里看电视。我手持遥控器,漫不经心地调着频道,不知道要看什么节目,突然,我被一个节目吸引了。那是一个少儿频道的节目,两队小朋友在进行知识竞赛。爸爸说:“我们也来比赛吧,我当红队,你当绿队,看谁成绩好。”我满口答应。只是最后的结果我无法接受,我以0比10惨败。

我很郁闷,垂头丧气,爸爸就逗我开心。我问爸爸:“这些题目,为什么你都会,而我却全不会?”爸爸说:“你有没有看我经常读书?”“读书?读书跟会答题有什么关系呢?”“每个人都要多读书,书读得多,知识就丰富,当然就会答题了。每次读书,总能从书中学到新的知识,丰富的知识需要靠长时间的积累,读书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真的吗?那我以后一定要多读书,多学一些知识。”

自从那次比赛以后,我就喜欢读书了,从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原来书中竟会有那么多有趣的东西,难怪爸爸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通过多读书,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渐渐地我的知识也就增加了。

以后,我和爸爸还是经常比赛,只不过,我和爸爸之间竟是互有输赢,每次赢了爸爸,我和爸爸都很高兴。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多读书有好处,书是人类世界最好的营养品,读书可以让人进步。

我爱读书!

大败局1心得体会篇六

闻一闻,这是沁人心脾的书香;听一听,这是悦耳的翻书沙沙声;摸一摸,柔软的纸张上蕴藏着无限的智慧。瞧,读书多好,它好比严寒中的一泓热火,酷暑中的一泓清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人因它而名垂青史。三国时期,义绝刘备读《春秋》一书,从此便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东吴大将吕蒙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是催人警醒。古今中外,哪一个知名人士不是以读书而成功的?哪一个文学家不是自幼刻苦读书而写出一篇篇名垂千古的文章呢?“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设想,他若无书可读,这个理想会成功吗?有一句话说的好啊:“理想的书籍是万能的钥匙,不求知识的人就像没有翅膀的鹰。”若无书,我们的生活便支离破碎,变成麻木无知的人,我们便会丧失斗志,萎靡不振。是因为书籍,让我们的生活丰富、有趣,赋予我们智慧。

记得我小学时,还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每天过得浑浑噩噩的,除了做完作业就什么也不知道做了,百般无聊。这时,舅舅从广东回来,为我带了一套《诗词全集》,原本我是为了打发时间而看的,可是到后来,我就变得离不开这些书了,爱不释手的读着。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他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气吞山河,时而愁肠百转,时而情意绵绵……主席那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真是无能人及。

之后,我就越发的迷恋书籍,不断地让妈妈买更多。我一头扎进书里,一日三餐中不能满足我这饥肠辘辘的大狼,只有汲取书中的知识来满足我,真是古人说的:“菜根香,布衣暖,还是读书滋味长!”

书,是我驶向知识海洋的一叶小舟,是我近距离的就近伟人的桥梁。你看那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那一身正气的文天祥;那铁骨铮铮的文学斗士鲁迅先生;那清新隽永的朱自清……每个人物都可以让我震撼,让我捧腹大笑,让我反思……每天过得有滋有味。

我游走在历史长河,漫步在诗人笔下的桃源,欣赏着伟人的.事迹,穿过一件件的人情世故。是书,是我的生活过得如此的丰富多彩,让我寻找到了奋斗的目标、努力的方向。

大败局1心得体会篇七

如今生活的节凑不断加快,我们也能日趋感到生活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在的孩子静不下来”这句话在我们的耳边不时响起。随之家长、老师的抱怨也是不断:

我的孩子不喜欢看书。——很多家长这样说:

我的学生喜欢翻书,却不会看书。——有些老师这样说:

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蒋军晶老师的《和孩子聊书吧》这本书,在书中蒋老师将“聊书过程” 大致分成四个环节:导读、阅读、讨论、延伸,不过聊前要有一个暖身活动。

暖身活动其实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爱上阅读。在书中蒋老师就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做了详细地阐述:“营造环境”(建一个书架、捐两本,看百本)、“影响友伴---群体动力学的启示”、“大声朗读----由听爱上读”、(他说没有讨论的阅读是无趣的)、“给孩子阅读时间”、“无所不用其极”。

导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很想阅读你所推荐的书。而蒋老师又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了如何选对书,一二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推荐他们读一些简单易懂,故事有趣,主题正面,富于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书。三四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推荐他们读一些写现实英雄,友情,冒险,同情心的书。五六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推荐他们读一些知识类、科幻类、侦探推理类,抒情文学及描写人类命运的书籍。

阅读就是师生在同一时间内共同读完一本书。蒋老师在这里给我们谈了谈共读的三种方式:大声朗读、持续默读和自由阅读同时与我们分享了他设计的三份读书单,让老师们耳目一新。

讨论就是和孩子聊一聊这本书。要与学生聊书,教师首先得熟悉所要聊之书,因此,教师的阅读至关重要。一次成功的教学意义上的“讨论”一般经历三个环节:探索、聚焦和总结。蒋老师给我们出示了:《要是我不遵守规则》讨论片段,让我们有例可循。同时提醒大家“讨论”的几个要点。

延伸就是让阅读成为有趣的体验。延伸活动看是随意,实则精心。自然延伸是由作品中走进大自然或进行试验验证书中所述的自然现象;肢体延伸用动作表演作品、用橡皮泥表现作品形象等;文学延伸是进行续写、仿写等;生活延伸如《爱的教育》让学生找找生活中自己感受的爱;艺术延伸如:《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让孩子们画一画动物们的嗯嗯,制作成自创书。孩子们非常喜欢,快乐极了,这就是所谓的快乐阅读吧。

大败局1心得体会篇八

周日到今天为止,连续四天利用空闲时间,才读完这本书《大败局》,《大败局》一书,作者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记者出身。读上一本《激荡三十年》书,也是他写的,这本书又被评为“影响中国商界”二十本书之一。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在浙大读研的好友刘志通,说吴晓波给他们上课,是本书的作者,感觉何时有幸也能现场听一听本书作者的授课,本书的主要目的便是探寻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失败的著名企业的原因以及给后来者的警示分析了瀛海威、秦池、爱多、巨人、玫瑰园、飞龙、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健力宝、科隆、德隆、中科创业、华晨、顺驰、铁本、三九、托普中国新兴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基因。

当我准备写读后感的时候,感觉又是不知道如何写,有一些压力,虽然知道自己也写不出什么精彩的亮点,但我觉得每次写一点东西的时候,养成自己思考的行为习惯,也许后面很多情况下,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顾及阅读,这样就会让自己越来越缺少读书的思维,缺少思考问题的行为,也担心到时候自己不会写东西,现在经常也面对很多话题,迷茫的不知道如何下手讨论说起。所以只想让语言这种文字一直伴随我们的生活与生命!希望身边更多的朋友们,不论多忙碌的时候,在自己空闲的时候去写一点读书与生活的感想,让自己的文字能力在生活中伴随,这样也能去思考更多生活中的一些东西。

对每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虽然很多的时候我们评论并不是那么完美,并不是那么让人信服,因为我们年轻,还有很多不完整的世界观,但我还是要说的,因为如果你没有说,那么以后有可能自责会一直伴着你,一次一次没有说,那么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还会不会“说”。所以我决定写点什么,不管每次写的好与不好,尽成一家之言,难等大雅之堂,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听之,没看过这本书的可以看看,看过的大家一起说观点。简单有时候想,做企业和做一起人又有什么分别呢?其实很多的问题,探究其本质,原理都是一样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概就是八零后出生的时候,中国的社会正在进行着深层次的改革,这是怎样的一场变革呢?我们没有机会赶上,我想用一个“狂风骤雨”来形容。在经历了动荡的十年之后,中国太需要改革了,太需要进步了,太需要的能站在风口浪尖领导这场该改革的人物了,只能说我们太需要了,很大程度上我认为他们这一群人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谁又能说我们不是呢?)他们更是那个时代的引领者,就像作者说的“我们应该给失败者掌声”也是因为太需要了,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们又忽略了什么,就如同我们如果太喜欢一个东西的话,总会不自觉地忽略它的某些缺点,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到了企业里忽略了某些却能造成永久的遗憾。那是一个疯狂追求财富的年代,他们总是把企业的利益放到了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刚刚兴起的广告行业成了造就他们神话的利器,我想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广告似乎对于刚刚从灾难中出来的人们有着异乎寻常的魔力,人们太容易受广告的影响了。当我们回过头再看的时候,发现那时的广告甚至比我们现在的许多广告更加的疯狂,夸大,处处体现了一种浮躁,一种自欺欺人的欺骗。凭借这样的利器虽然能获得成功,却并不能让成功留住,正所谓“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我想也许那个年代的人们注定是很难“知难”的,因为他们忽略了,他们的激情,热情,疯狂,那种为挽救中国民族企业的豪情,让他们不得不忽略某些东西,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有时候“做企业和做人的分别”。这里面的深层次的本质问题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容易浮躁,容易疯狂,容易受成功的影响,也许失败了对我们是好的,而成功却给了我们更深层的危害,一些小的,暂时的成功让我们相信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似乎我们就是那华山之巅的英雄,正在“比武论剑,笑傲江湖”。浮躁的上升猛烈,一旦衰落,也是迅速的,甚至让人来不及思量就轰然崩到了。我们做人是不是该思考一些让自己更加沉静的东西呢?但同时我还是非常钦佩他们的那股豪情壮志,激情满怀的,我想在我们沉稳理性的背后更应该有激情的理性,我们是自豪的一代,我们有他们没有的东西的但同时我们也缺少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们所拥有的东西----激情。

总结《大败局》中企业失败的原因基本如下:

1、企业战略,跨界延伸

巨人、爱多在vcd领域成功后,疯狂向地产领域扩张,造成主业精力不够,造成了企业资源分散,而且不断用主业利润去弥补跨界延伸的行业。无论巨人、还是爱多,最终都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让企业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对于多元化跨界战略,必须有几个前提,首先不影响主业,其次资金占用,可以自力更生,最后善于退出,而不是一味前进。 比我们的董事长俞敏洪老师,虽然他也投资很多,今年也创立投资公司,互联网公司,但是他始终定位到他的核心战略-教育培训的核心主打产品。

2、产品战略伤害品牌战略,

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特定形象,而产品则是形象载体,如果不分高、中、低全面扩张的话,短期看,销量是提升不少,但是对品牌是巨大的伤害。 大败局最为典型案例就是孔府家,一句叫人想家的广告语,唤起了国人无限的思乡之情,但在成功后,孔府家从10元—300元产品,全线扩充,最后极大影响了其良好品牌形象,最终造成消费者的购买力底下。

3、以次充好,忽略产品质量

市场庞大需求,极大刺激了企业欲望,为了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这些往往是以次充好,严重忽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最终在山东演绎了一场场假白酒、勾兑酒、喝死人等一系列风波。再强大品牌,如果没有卓越产品支撑,那该品牌职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4、自大,忽略了媒体力量

曾经的三株帝国,因为媒体误导而损落,当时在湖南市场,一场三株喝死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全国媒体对三株是口诛笔伐,而三株也没有重视,造成倒三株现象越来越严重。从最终判决来看,三株根本没有喝死人,但该判决显然来的太迟,此时三株已经倒闭,判决只能还企业一个公道,但不能挽回三株的命运。

5、忽略了政府力量

企业小了是自己的,做大了确实国家的,看来健力宝李经纬忽略了中国市场特征。健力宝在自己最辉煌时刻,确因政府的介入而走下坡路,最后三水市政府宁愿低价卖给新加坡企业,也不愿高价卖个李经纬团队,最终李经纬也锒铛入狱直至今天。如果当时李经纬团队能有柳氏智慧,健力宝可能是另一番景象,柳传志为了能将联想私营化,拐过了三次政策大弯,最终梦想成真。

6、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这里并不是指经营者本身的个人品质,而是指他们的市场行为。他们对民众智商极度地蔑视,在营销和推广上无不夸大其词,随心所欲(特别是在保健品行业)。同时,他们对市场游戏规则十分漠然,对待竞争对手冷酷无情,兵行诡异,例如当年vcd行业老二的爱多不惜重金,大打行业价格战,使中国的vcd行业从暴利的天堂进入微利时期,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在家电行业频频上演。

7、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

这些失败的案例中,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以“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为标榜,于是他们天马行空,百无禁忌,他们所获取的超额利润,其实是以伤害大多数按牌理出牌的人的利益为前提的,是通过以破坏市场秩序为策略而乱中取胜的。可是这样的后果就是,就在很多企业家兵败落难之际,往往冷眼旁观者、落井下石者、冷嘲热讽者多,挺身救险、雪中送炭者少。

例如当年一夜之间声名鹊起的标王秦池,那个要实现年营业额15亿的秦池,就因为一则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新闻报道,引来了全国上下,各大媒体、行业同仁的一致严厉声讨,不到两年时间,就一蹶不振,从传媒视野中消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看到其他企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思考我们本身,努力找到一个适合我们企业长期发展的道路,一步一步从内部打好坚实的基础.更要注意的是,我们还必须学着警惕及防范纯思维之外的种.种风险.这种环境分析能力及所需要的应对智慧,不是西方管理学或欧美大牌商学院教授所能传授的.企业家冯仑甚至认为:"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代替、附属而不超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虽然未必全面,但有其参考价值.

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企业的发展是复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特别是在多元化的今天。书中介绍的那些草创的企业家们,用一个个鲜活的失败案例,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了后来者一个道理: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仅仅靠一个创意或一则神话取得长久的成功,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谨慎发展布局。

8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首先说说《大败局1》,有两个基本印象:白手起家、广告宣传(甚至是虚假广告宣传)。当看到史玉柱怀揣4000元准备进行一场豪赌的时候,就像那时候视他为偶像的上万年轻人一样,我也很佩服他的勇气。可是后来他把企业领域由电脑扩宽到保健品和药品不由觉得他急功近利。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是那时候的企业家的共同手段,但是夸大功效的虚假广告,让他把社会责任抛诸脑后,最终丧失人心。在这点上,同样是以保健品壮大的“三株”有着相似的经历,最终这个“帝国”在创下80亿的销售记录后轰然倒塌。吴晓波曾在书中这么形容:“一家年销售额曾经高达80亿元——迄今中国尚无一家食品饮料或保健品企业超过这一记录——累计上缴利税18亿元、拥有15万员工的庞大“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淡出舞台,竟听不到一声惋惜和同情。”

以前大学时候记得老师曾在课堂上留下“泰诺危机”的案列。同样是药品出问题,强生集团用于承担社会责任,及时的补救,最终换来了更多的消费者的信任。三株与强生的不同做法告诉我们,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9、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管理,是企业经营必不可缺的一个名词。 吴晓波在写郑州亚细亚这一商界航母时说:“王遂舟在商场形象塑造及商业活动策划方面堪称高手,可是对于管理他却始终提不起兴趣。在华丽高贵的外衣下面,亚细亚的经营管理却显然颇无章法,缺乏监督约束机制。”然而,在我个人看来爱多vcd更是有许多荒谬之举,第一批随胡志标出征的业务员可谓千奇百怪,其中有卖咸鱼的,有卖雪糕的,有卖假肢的,有卖水泥的,还有刚刚卖完三株口服液的,惟独没有卖过家电的。

或许,爱多危机的导火索是那份“律师声明”,可是爱多不遵循管理学的基本规律早已为爱多的衰败埋下了种子。

10、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健力宝这一案例,是最令我恼火的一个案例,尤其是为李经纬不平。怎么也不能理解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就在三水政府的无理干预下日渐衰落。健力宝成为人尽皆知的品牌,最大的功臣是李经纬,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健力宝日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三水政府的大力扶植,但最后健力宝最后被兼并却也同样是因为三水政府的“搞鬼”,最终,健力宝这一“东方魔水”成了宏观调控的牺牲品。同样,秦池,这一代“标王”的悲剧也有相似之处。秦池的兴起是以最高价标下了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但也是因此,秦池成为众人焦点,被查出用川酒代替最终灭亡。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句话形容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没有永恒的完美,同时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骄傲,否则就会吃亏。孙宏斌本可能成为联想的接班人,却因过于自满想建立属于自己王国而被最器重自己的人送入监狱。当看到柳传志对孙宏斌说:“我从来没对人说过谁是我的朋友,现在,你可以对别人说,柳传志是你的朋友”的时候,不禁为柳传志的惜才而感动。但是,在离开联想后,孙宏斌依然傲慢,大势购入土地,和万科作对,最终导致他的惨败。原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孙宏斌,最终败在了自己的性格下。

迈克尔·舒马赫是地球上开汽车最快的人。 这位“速度的宠儿”在f1 比赛中获得过7 次年度总冠军,举世无人可及。有人问舒马赫:“赛车最关键的技术是什么?” 他说:“刹车。”同时,史玉柱、吴炳新等也因为不懂得“刹车”,最终坠入悬崖。

11、只有遵循规律才能运用规律。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一句话,运用规律的前提是认识规律遵循规律。企业的管理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也就是管理学的科学性,只要是违反了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条,企业就会失败,企业的失败往往都是因为违背了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条或几条。但是,即使遵循了所有这些基本定律,企业也未必一定能成功,因为企业成功只有必要条件,没有充分条件。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无论应用什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都必须首先遵循而不是违背这些基本定律,以它们为战略起点,只有这样,企业才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性。张海,一个28岁的小伙子,居然忽悠了三水,控制了红极一时的健力宝,玩的是资本。托普的宋如华更无意做实业,在全国各地建高科技园,炒作高科技概念,利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盲目心理,在全国建了12000亩的科技园,风光一时。但所有玩弄别人的人也必将被别人所抛弃,骑虎难下,不是每个人贩了鸦片能金盆洗手的。

在《大败局》中有不少案例是企业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或则国有企业改革的牺牲品,例如铁本、健力宝等。“自古凡革命,无不流血牺牲者”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原话,看到这两个案例时不禁有些愤怒,两个还算“规矩”的企业就牺牲在了宏观调控下。近10 多年来,中国商界风云诡谲,每隔一两年便有一些庞大而知名的企业轰然倒地。我们或许只看到了仍然傲立群雄的企业的辉煌,遗忘了那些曾经璀璨的明珠。但是,不论是成事败,每个企业经营管理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的地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