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寂静的春天》 读后感篇一
读完《寂静的春天》,我受益匪浅,其实应该说读完每一本好书都会这样。
选择这本书呢,主要还是受刘慈欣《三体》的影响,我从《三体》中了解到这本书,起初对本书的了解仅限于“《三体》灵感来源”。
后来了解到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作家。
这位伟大的女性用笔和大量的实例来唤醒那些所谓的“专家”,唤醒那些被金钱迷惑的人们。
《寂静的春天》推动了ddt等化学杀虫剂的限制使用,直接促进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改变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可以说为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寂静的春天”,既是春天,本应鸟语花香,又为何会“寂静”呢?
原来,人们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不计后果地使用以ddt为代表的各种化学杀虫剂,从而导致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人们得病的几率高了,牲畜也会莫名其妙的死去……
各种新型的病毒肆虐。
人们再也听不到鸟儿的鸣叫,再也看不到水中欢快游动的鱼儿。
有的只是体内毒素积累的“毒物”,可笑的是,许多“毒物”还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我从网上了解到:在春季的一天,作者卡森的一个做护林员的朋友告诉她,这个春天没有任何鸟儿的足迹,连虫子都很少见了,作者感到十分奇怪,于是经过调查,她知道了真相,写下了这本书。
卡森第一次对人类意识的绝对性提出了质疑。她所坚持的思想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亮了一盏明灯。
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潜意识呢?
反观那些明知故犯,见财眼开的人却又是数不胜数。利益在某些人看来,比命还重要。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对保护环境的认识仅限于不随手乱扔垃圾、植树造林什么的。
但,这并不算肤浅,这至少比那些只会嘴上说说,就把自己吹得多高尚的人要好很多。
如果每个人都为保护环境做出一点“举手之劳”,那么环境也会好许多。
其实,许多人都是被“利”“欲”给迷惑了心志,要从根本解决问题,首先要克服“欲”,也就是需要“知足”,知足常乐,不能为了眼前小利而失去长远的未来。
在知足中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目标。
还有,我们应勇于揭下虚伪与谎言编织的糖衣,正视现实。
如若不然,到最终,只不过是演了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罢了。
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很深奥,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它,以我的知识层面,也不可能做到那个地步,但我知道,就凭我所理解的,也足以为世人敲响警钟了。
《寂静的春天》 读后感篇二
春,一个朝气蓬勃,极具生命力的词,在蕾切尔·卡逊的笔下却渗出丝丝凄凉与死亡的气息。人对自然从敬畏到征服,再到握手言和谋求和谐共处,这之间是几代人的痛彻心扉和无数生命的无辜牺牲。自然对人类无度的惩罚可以是剧烈的,一如海啸过境,留下遍地垃圾;亦如春之寂静,无声无息,让人喘不上气来,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却已经窒息而亡。庄子曰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自然就像是一个回音壁,当我们喊出“喂,你好~”,得到的回答也是“你好~”,当我们喊出“你是坏蛋”时,得到的回复也是“坏蛋”。人与自然,一仰一俯,一失一得,自在心间。
读完这本书,才真正的感受到了当今社会,资本为王是一条铁的定律。正如本书中所指出的,“一些主要的化学公司正在把金钱倾倒到大学里以支持在杀虫剂方面的研究工作。这种情况产生了吸引研究生的奖金和有吸引力的职位。”然而“在美国仅有2%的经济昆虫学家在从事生物控制的现场工作,其余98%的主要人员都被聘去研究化学杀虫剂”,以至于“一种强烈的倾向,即要把所有坚持要求使其食物避免受到杀虫毒剂污染的人都扣上‘盲从者’的帽子”,资本控制了社会公共事业,如科研、媒体等,而对于具有巨大话语权的大资本,通过维护自身利益形态,绑架学术,绑架媒体,从而创造了更大利润,如此循环。如何解决此种社会形态,也是本书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回味
每一位用事实发声的人都不简单,这背后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强大的信念以及多少不计后果的付出。50多年以前,这位被后人称为现代环境之母的雷切尔卡森,不仅开启了世界性的环保热潮,也让人类重新审视了对地球的姿态。空气水等等人类生存之必需,或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却鲜有想起它们是自然的馈赠;植物动物等等生态链上的每一环或许被忽视为可有可无,但其实每一环都是不可或缺。资源需要珍惜与节约,生命需要敬畏与尊重,如此才会有年复一年的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天,不仅仅是生机与活力的代名词,更是穿越未来的希望与寄托。如果春天的声音飞走了,那么人类的生活或许不仅仅是寂静能形容的。20__年的春天也许算不上寂静,但在心理上人们可能是寂寞的。我们都经历过那份足不出户的无奈与空虚,希望驻足后的人类对自己能多一份反思与责任,对自然多一份善良与敬畏。
书中一直在说人类所使用的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相对于宇宙来说,人又算什么呢?宇宙至今有130亿年的历史,地球45.5亿年,类人猿约300万年,人类文明5000年,在这个时间刻度上,人也就是星辰大海一过客。所以,无论人类再怎么折腾、再怎么挣扎,影响最大的也许就是人类自身吧。
记得曾经看过的一篇论文,说的是宇宙基本元素是如何产生的。地球上的土壤、空气、水……都是由宇宙星系的诞生和灭亡构成的。然后在地球这个bug星球上,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产生了人类。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只要基本元素存在,万物都是永生的,只不过是在不断地往复循环。所以,除非将人类文明压缩到基本粒子中,甚至是写入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才有可能在宇宙刻度上留下人类的印记,或者说“永生”。
也许,已经有高等文明已经做到了,只不过我们还不知道如何读取它们留下来的信息而已。
写在最后,每个人对这本书理解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作为20__年飞鸟的第二本书,讲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平衡,读出来的却充满了人生哲理,这就是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
《寂静的春天》 读后感篇三
“春犹如一朵美丽而圣洁的花,但是这朵花正被人们搞得面目全非。”
读完《寂静的春天》,我受益匪浅,其实应该说读完每一本好书都会这样。
选择这本书呢,主要还是受刘慈欣《三体》的影响,我从《三体》中了解到这本书,起初对本书的了解仅限于“《三体》灵感来源”。
后来了解到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作家。
这位伟大的女性用笔和大量的实例来唤醒那些所谓的“专家”,唤醒那些被金钱迷惑的人们。
《寂静的春天》推动了ddt等化学杀虫剂的限制使用,直接促进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改变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可以说为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寂静的春天”,既是春天,本应鸟语花香,又为何会“寂静”呢?
原来,人们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不计后果地使用以ddt为代表的各种化学杀虫剂,从而导致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人们得病的几率高了,牲畜也会莫名其妙的死去……
各种新型的病毒肆虐。
人们再也听不到鸟儿的鸣叫,再也看不到水中欢快游动的鱼儿。
有的只是体内毒素积累的“毒物”,可笑的是,许多“毒物”还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我从网上了解到:在春季的一天,作者卡森的一个做护林员的朋友告诉她,这个春天没有任何鸟儿的足迹,连虫子都很少见了,作者感到十分奇怪,于是经过调查,她知道了真相,写下了这本书。
卡森第一次对人类意识的绝对性提出了质疑。她所坚持的思想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亮了一盏明灯。
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潜意识呢?
反观那些明知故犯,见财眼开的人却又是数不胜数。利益在某些人看来,比命还重要。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对保护环境的认识仅限于不随手乱扔垃圾、植树造林什么的。
但,这并不算肤浅,这至少比那些只会嘴上说说,就把自己吹得多高尚的人要好很多。
如果每个人都为保护环境做出一点“举手之劳”,那么环境也会好许多。
其实,许多人都是被“利”“欲”给迷惑了心志,要从根本解决问题,首先要克服“欲”,也就是需要“知足”,知足常乐,不能为了眼前小利而失去长远的未来。
在知足中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目标。
还有,我们应勇于揭下虚伪与谎言编织的糖衣,正视现实。
如若不然,到最终,只不过是演了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罢了。
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很深奥,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它,以我的知识层面,也不可能做到那个地步,但我知道,就凭我所理解的,也足以为世人敲响警钟了。
《寂静的春天》 读后感篇四
风,轻轻吹;树枝,长风。灿烂的阳光,在心脏晒在身上,温暖,转身春天!这种鸟啁啾,发现春天的风景,它应该是有趣的,或欢快!
可是我并不懂,她为什么是寂静的,我便带着一个问号之后走了我们进去……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一个宁静的乡村,但传播死亡的气息,罪魁祸首就是大量使用农药频繁,导致了一系列的水污染和生态系统其他损害的严重问题。作者呼吁人们热爱大自然。
一切的社会一切问题都是我们那么的静谧,美好,鸟语花香,现在中国却只有一片寂静,变成了自己一个企业没有进行声音的春天。是这些小生命作为装饰了大自然,他们可以每天学生都在不断忙碌地工作着,或晴天,或雨季,又或是残酷严冬,当他们的生命巍巍可及,仍然不停歇地工作着。
但是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它使这些沉睡的小生命复活。这些小生命具有我们成为维持自然平衡和人类发展的盟友所需要的自然属性,但我们现在正在向它们开火。
当世界的色彩渐渐褪去,构图陷入黑暗,直到最后她沉默了,仿佛一切都沉默了。没有声音怎么会是春天呢?在这个自然世界里,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利益。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生产者和消费者也会受到伤害,到最后只会不复存在,她的沉默所有的情感。.
看到这,我不禁想到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祖国,虽然顺应自然,也对自然的改造,慢慢美丽的家园自己,滥用农药,肆意破坏,事实上,没有一个正确的相信没有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冰清玉洁。我们是地球的只是用户,而不是主人,我们想分享与其他小生命在这个星球在一起,这些小团体的支点是平衡的生活。
我们国家必须充分尊重她,尊重学生自然,尊重发展规律,不要轻易地去改变。而是为了保护她,用最温柔的方法,还她的生机勃勃。我们用昆虫的天敌去压制或制服以及它们,总有一些昆虫也害怕的对手。总之就是不要出现滥用化学品,还它一个春意盎然,还它一个企业生机勃勃,因为没有春天中国并不是一种寂静的,是欢快的!
《寂静的春天》 读后感篇五
通过两个星期的阅读《寂静的春天》,让我知道这个看似美丽的世界,却处处隐藏着危险,它无处不在,而危害我们的竟是人类自己,就是人类创造出的化学药品。
《寂静的春天》这个书名就会让人感到疑惑,让人想到书中的海洋去寻找答案。春天为什么是寂静的呢?在我们印象中的春天是个美丽多彩的季节,植物万物复苏,到处生机勃勃。而美国作者蕾切尔。卡森写的春天是寂静无声的,尤其是在春天的田野上,人们听不到小鸟的歌唱声了,植物们死气沉沉了。
《寂静的春天》唤醒了许多卜保护环境的意识,告诉我们不要滥用化学药品,不要依赖化学药品。还被推选为"50年以来全球最具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书中的内容既体现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又饱含了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
《寂静的春天》告诉了我一个又一个哲理。"给这个世界造成累累伤害的不是什么魔法,也不是什么所谓的天敌,而是人类本身。"这句话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很是深刻。
读完《寂静的春天》让我展开想象,让我想到这个原本生机勃勃的春天,没有小鸟的歌唱声,树木花朵都死气沉沉,周围的动物都奄奄一息,河水都有毒,这样的世界简直都是太可怕了,让我不经打了个寒颤。唤醒了我保护环境的意识,让我知道化学药品的危害有多大,就如阿尔伯特。施韦泽所说的那样:"人们甚至认不出自己所造出的魔鬼。"这句话写出了人类的愚蠢,同时用比喻句将化学药品称为"魔鬼",直斥了它的危害。或许就像e。b。怀特所说的一样,人类对自身的利益太过精明,人类对待自然的方法是迫使其屈服。如果人类不那么多疑、专横,而是学习如何与地球和谐相处并对它心怀感激的话,人类将有更好的存活机会。
《寂静的春天》是我读过第一本写关于环境危害的书。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真实可触的人物形象。但让我会为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感到痛惜,会让我惊觉大自然,正以一种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的姿态朝我们走来。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并且和大自然成为好朋友,而不是一直向大自然索取,不去回报大自然。,我们要心怀感激之情。
《寂静的春天》 读后感篇六
风,轻轻吹;树枝,长风。灿烂的阳光,在心脏晒在身上,温暖,转身春天!这种鸟啁啾,发现春天的风景,它应该是有趣的,或欢快!
可是我并不懂,她为什么是寂静的,我便带着一个问号之后走了我们进去……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一个宁静的乡村,但传播死亡的气息,罪魁祸首就是大量使用农药频繁,导致了一系列的水污染和生态系统其他损害的严重问题。作者呼吁人们热爱大自然。
一切的社会一切问题都是我们那么的静谧,美好,鸟语花香,现在中国却只有一片寂静,变成了自己一个企业没有进行声音的春天。是这些小生命作为装饰了大自然,他们可以每天学生都在不断忙碌地工作着,或晴天,或雨季,又或是残酷严冬,当他们的生命巍巍可及,仍然不停歇地工作着。
但是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它使这些沉睡的小生命复活。这些小生命具有我们成为维持自然平衡和人类发展的盟友所需要的自然属性,但我们现在正在向它们开火。
当世界的色彩渐渐褪去,构图陷入黑暗,直到最后她沉默了,仿佛一切都沉默了。没有声音怎么会是春天呢?在这个自然世界里,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利益。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生产者和消费者也会受到伤害,到最后只会不复存在,她的沉默所有的情感。.
看到这,我不禁想到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祖国,虽然顺应自然,也对自然的改造,慢慢美丽的家园自己,滥用农药,肆意破坏,事实上,没有一个正确的相信没有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冰清玉洁。我们是地球的只是用户,而不是主人,我们想分享与其他小生命在这个星球在一起,这些小团体的支点是平衡的生活。
我们国家必须充分尊重她,尊重学生自然,尊重发展规律,不要轻易地去改变。而是为了保护她,用最温柔的方法,还她的生机勃勃。我们用昆虫的天敌去压制或制服以及它们,总有一些昆虫也害怕的对手。总之就是不要出现滥用化学品,还它一个春意盎然,还它一个企业生机勃勃,因为没有春天中国并不是一种寂静的,是欢快的!
《寂静的春天》 读后感篇七
春,一个朝气蓬勃,极具生命力的词,在蕾切尔·卡逊的笔下却渗出丝丝凄凉与死亡的气息。人对自然从敬畏到征服,再到握手言和谋求和谐共处,这之间是几代人的痛彻心扉和无数生命的无辜牺牲。自然对人类无度的惩罚可以是剧烈的,一如海啸过境,留下遍地垃圾;亦如春之寂静,无声无息,让人喘不上气来,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却已经窒息而亡。庄子曰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自然就像是一个回音壁,当我们喊出“喂,你好~”,得到的回答也是“你好~”,当我们喊出“你是坏蛋”时,得到的回复也是“坏蛋”。人与自然,一仰一俯,一失一得,自在心间。
读完这本书,才真正的感受到了当今社会,资本为王是一条铁的定律。正如本书中所指出的,“一些主要的化学公司正在把金钱倾倒到大学里以支持在杀虫剂方面的研究工作。这种情况产生了吸引研究生的奖金和有吸引力的职位。”然而“在美国仅有2%的经济昆虫学家在从事生物控制的现场工作,其余98%的主要人员都被聘去研究化学杀虫剂”,以至于“一种强烈的倾向,即要把所有坚持要求使其食物避免受到杀虫毒剂污染的人都扣上‘盲从者’的帽子”,资本控制了社会公共事业,如科研、媒体等,而对于具有巨大话语权的大资本,通过维护自身利益形态,绑架学术,绑架媒体,从而创造了更大利润,如此循环。如何解决此种社会形态,也是本书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回味
每一位用事实发声的人都不简单,这背后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强大的信念以及多少不计后果的付出。50多年以前,这位被后人称为现代环境之母的雷切尔卡森,不仅开启了世界性的环保热潮,也让人类重新审视了对地球的姿态。空气水等等人类生存之必需,或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却鲜有想起它们是自然的馈赠;植物动物等等生态链上的每一环或许被忽视为可有可无,但其实每一环都是不可或缺。资源需要珍惜与节约,生命需要敬畏与尊重,如此才会有年复一年的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天,不仅仅是生机与活力的代名词,更是穿越未来的希望与寄托。如果春天的声音飞走了,那么人类的生活或许不仅仅是寂静能形容的。20__年的春天也许算不上寂静,但在心理上人们可能是寂寞的。我们都经历过那份足不出户的无奈与空虚,希望驻足后的人类对自己能多一份反思与责任,对自然多一份善良与敬畏。
书中一直在说人类所使用的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相对于宇宙来说,人又算什么呢?宇宙至今有130亿年的历史,地球45.5亿年,类人猿约300万年,人类文明5000年,在这个时间刻度上,人也就是星辰大海一过客。所以,无论人类再怎么折腾、再怎么挣扎,影响最大的也许就是人类自身吧。
记得曾经看过的一篇论文,说的是宇宙基本元素是如何产生的。地球上的土壤、空气、水……都是由宇宙星系的诞生和灭亡构成的。然后在地球这个bug星球上,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产生了人类。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只要基本元素存在,万物都是永生的,只不过是在不断地往复循环。所以,除非将人类文明压缩到基本粒子中,甚至是写入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才有可能在宇宙刻度上留下人类的印记,或者说“永生”。
也许,已经有高等文明已经做到了,只不过我们还不知道如何读取它们留下来的信息而已。
写在最后,每个人对这本书理解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作为20__年飞鸟的第二本书,讲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平衡,读出来的却充满了人生哲理,这就是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