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4篇)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9 11:11:08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4篇)
时间:2023-03-29 11:11:08     小编:zdfb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篇一

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共计约61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篇二

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实验研究法。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1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篇三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看小图与之下面的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十这三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

交流共享

1、数数练习(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2、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四、课堂

总结

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进入学校,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效学习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在“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不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先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时,教师再让他们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人和物的数量。也可以将插图制成课件,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教师可以边放投影边表述:“这是一个儿童乐园,小朋友们正在尽情地游玩。他们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在小鸟的陪伴下玩得多高兴啊!请你仔细地数一数,这里都有什么,有多少。” 2.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去数,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使得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3.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应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发言。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帮助,但不要花过多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允许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领会,学会数数。

4.要结合学习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教育很多,教师要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小朋友们玩各种游戏时,教师可引导: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候,要讲文明,懂礼貌,保持公共环境的卫生,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

二 比一比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活动,在具体情景中了解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了解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比长短 比高矮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游览了儿童乐园,在那里数了物体的个数,知道了数数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这节课我们到一所农村小学的校园里看一看。

这是一所美丽的农村小学的一角,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不再数图中物体的个数,将用另一种方法来学习数学,那就是“比一比”。

二、教学新课 1、比较哪跟跳绳长 谈话:我们先比较两个小朋友的跳绳,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哪根跳绳长吗?那么我们怎么比较出来哪根跳绳长呢?老师带类了两根跳绳,谁能带前面来比一比?(指定4人合作在黑板上比,让全班学生都注意观察)

问:他们是怎样比的?(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发表意见)

讲述:把两根跳绳并排放,一头对齐,看另一头,哪根跳绳还多出一段,哪根就长。

问:谁能说一说比的结果?红跳绳比什么长,谁能把话说完整? 谈话:把比的结果告诉别人,除了说清楚外,还有一种方法,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看一看豆荚老师有什么要求,他说“哪根绳长,长的画√”。你们会在书上画“√”,请大家画一画。

问:你是在哪根绳的后面的方框里画了“√”,你怎么看出来下面的跳绳比上面的跳绳长? 2、比较上滑梯的哪个小朋友高 谈话:给小朋友起名字,小强和小刚。

问:小强和小刚要比一比谁的个子高,你有什么办法?(同桌讨论,指名发表意见)如果老师要请你比两个小朋友的高矮,你会怎么比呢?谁能说说比的结果? 三、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 他们想拿出几枝铅笔来比,又拿出几枝铅笔来比? 学生活动,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3、4、5题 老师读,学生画,并说说为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7题 教师找5位高矮不一的学生上讲台,让他们自己从高到矮排队。让排在中间的学生说说自己比谁高比谁矮,再让其他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自己在教室组成4人小组,按顺序排,说说自己比谁矮比谁高。

四、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

第2课时 比轻重 一、新课教学 1、比较哪个水果重 这两个水果你有什么办法比吗? 出示天平,用天平能比出来谁轻谁重?怎么比,谁来比一比? 4、在情景图中找出其他的物体进行比较 二、组织练习3、做“想想做做”第6题 请学生看图说说图上天平的情况。

要求学生说出:一个红萝卜和3个胡萝卜一样重。

问:题目要求我们什么和什么比? 要求学生说出是1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比。

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5、做思考题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三种水果比较。

三、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比较物体的轻重,学会了一些比较的方法,我们还学会了自己动手比较,把比较的结果说出来,并用画钩的方法来表示。

三 分一分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3、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教具准备:情境图 实物图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分类需求  1.故事引入。两位小主人公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我是绿泡泡,我们很想认识更多的新朋友!”  绿泡泡和红果果邀请我们一起到他们家里做客。挂图出示:绿泡泡和红果果的书桌。(红果果的书桌上散放着文具和学具,绿泡泡的书桌上放着整齐的文具盒和学具盒,盒盖打开着。)提问:你们喜欢谁的书桌?为什么?  出示:红果果的妈妈对红果果说:“红果果你上小学了,自己的东西应该学会自己整理。红果果皱着眉说:“应该怎样整理呢?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2.学生尝试操作,形成分类方法。(1)提问:如果你是红果果,会怎样整理这些东西呢?小朋友们先自己理一理,然后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助红果果整理的。

(2)学生个人整理,同桌交流。(3)学生在实物展台下操作汇报怎样整理的,集体评议。(4)指名操作,红果果:“谢谢大家教我的好办法,书桌上的物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放在学具盒里,一类放在铅笔盒里。这样分一分就整齐了。”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分类方法  1.购物中的分类。(1)红果果妈妈:“红果果你真棒!瞧瞧妈妈在超市买的这些东西,你能帮着分一分,整理一下吗?”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物品。(2)红果果:“行!都有哪些东西?”同桌学生互相交流红果果提出的问题。(3)红果果:“把这些东西放在两个袋子里,你知道怎样放合适吗?”四人小组讨论并操作。(4)学生汇报。(5)一袋装吃的,一袋装用的,你们是这样分的吗?  2.交通工具的分类。(1)

出示课本中“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各种交通工具。

完成补充习题对应练习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认位置 第1课时 认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

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 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二、探索交流 1、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2、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关系进行表达)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每个小朋友可以选一样,但是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找一找哪是红花的左边?哪是红花的右边?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交流。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提问: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课题:认位置)

第四单元 认位置 第1课时 认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

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 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二、探索交流 1、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2、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关系进行表达)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每个小朋友可以选一样,但是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找一找哪是红花的左边?哪是红花的右边?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交流。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提问: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课题:认位置)

认位置 左和右前和后上和下 教学反思:

在学生认识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教学左右的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学生上课的情景图,让学生认识左右的位置,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可能已经在生活中学会了部分认位置的知识,但是不够规范和准确,先要给予表扬,再加以纠正。认识左右的教学都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左右手去判断,部分学生反应慢一点,通过耐心指导还是能够掌握的。利用教室里的实物对学生进行位置教学,结合学生的座位认识前后,这样寓学于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课时 认识1~5 认识几和第几 认识1~5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在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1.认识1(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能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像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能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像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拨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教师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写,然后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 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并会用“几”和“第几”回答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思考:

建立初步的数感,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情感与态度:

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开学2 个星期了,每个朋友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上课。数一数你这一组一共有几个人?竖着数,你坐在第几个?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和第几” 二、创设情境,活动感知。

1.电脑出示p16买票图。观察图意,初步感知“几”和“第几”。

(1)图上的人在干什么?(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2)一共几个人在排队买票?认一认这5 个人,排在第5个的是谁?排在第2个的是谁?“第2”指几个人?排在前2个的是谁?(3)老爷爷排在第几?老爷爷年纪大,人们都谦让他,让他先买票。

(4)学生交流,相互提问。

(5)小结:几表示共有几,第几表示某一个。

2.排队游戏,加深感知。

(1)让学生自愿上来排队(5个以内)。

(2)找一找:从左边起第3个,从右边起第3个。从左边起的3个小朋友,找对了举手表示。体会了3与第3的区别。

3.游戏:涂色p16第1题(1)你喜欢什么颜色?看谁涂得又对又快又好。(按要求涂)

(2)比一比:从左边起第4个和4个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应用拓展。

小兔邀请小伙伴到动物王国去游玩,出发。

1.来到池塘边,((电脑出p16第2题右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只猴子?戴帽子的是第几只?你是怎么想的? 小猴还有两个哥哥不见了,你帮忙找找。

2.来到山上,(电脑出第3题插图)上山的动物有几只?小猴第几?谁第一?下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五?谁第一? 3.又来到赛车专场,(电脑出示p17第4 题)看,他们比赛多激烈,你看到了什么,互相说一说。

4.小兔说:玩得有点累了,我带你们到我的好朋友家休息一下。(电脑出示第5题)。

(1)小象住第几层?(2)(先隐藏熊猫、青蛙)你能说出每个动物住几楼几室吗?最后给动物找家:熊猫住在3楼3室,青蛙住在1楼2室。

5.小兔说: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小动物们很热情,要排队欢送大家,你猜是怎么排的?(互相交流)

四、谈话交流。

大家互相说说,从这节课上你们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问些什么? 第2课时 认识0 认识=、>和< 认识0 教学内容 书p17~18例题及“想想做做” 共几课时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0的含义,会读、写0.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难点: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学生已经认识了1~5各数,知道有几个实物就用数几来表示。在学前教育中也已经接触了0,但对于0的两种含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理解0的含义,同时对于0,学生并不陌生,生活中他们常常能接触到。如:电话号码,温度计……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等。

预习设计 1.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0? 2.学习写写0。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说说你认识了哪几个数字? 2.随便让学生猜,当有学生猜0的时候,问为什么这么猜。

3.揭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提炼建模(预设:15分钟)

1.听故事:听懂了什么? 2.看图写数。

0都表示什么意思? 一个也没有时,可以用零表示。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3.认识直尺上的“0”。

(2)接着找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

(3)从0开始数4段,食指正好指到哪个数字?说明0到4之间有几段?(4段)

(4)从0开始要数几段能数到5?(数5段)

三、拓展练习,延伸思路(预设:5分钟)

(一)写一写,评一评,指导书写0 1.看这个“0”像什么?”? 2.写0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该注意的?” 3.看范写,先书空练习,然后独立写在练本上。

(二)有关0的计算 1.小兔拔萝卜的故事中。

四弟不再偷懒了,它在辛勤地拔萝卜了。

根据图意,列式计算,说说各数字表示什么? 2.不看图,思考:5-0。

结合生活实例解释计算过程。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7分钟)

必做题 1.完成书本p17第1~4题。

创编题 按顺序写数、1、2、、、5、、3、2、、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板块一】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字?(认识了1 2 3 4 5)

提问:你们猜猜这幅图的后面藏着数字几呢?(随便让学生猜,当有学生猜0的时候,问为什么这么猜。)

4.揭示题目:“0”的认识。

【板块二】 寻找生活中的0,追寻数学的足迹 1.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它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课件演示生活中有关“0”的图片。

3.媒体出现画面(小兔采蘑菇)。

师问:“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4.看图写数。(多媒体出示一幅画面:小猴子吃桃。)

小猴子的桃吃完了,你还能用前面学过的5以内的数来表示吗?怎么办呢? 像刚才兔子采蘑菇、猴子吃桃,0都表示什么意思? 师:“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时,可以用零表示。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5.认识直尺上的“0”。

(2)接着找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

(3)从0开始数4段,食指正好指到哪个数字?说明0到4之间有几段?(4段)

(4)从0开始要数几段能数到5?(数5段)

(5)师:这里数数的时候都是从几开始的?这里的“0”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板块三】(一)写一写,评一评,指导书写0 1.提问:”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 2.师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该注意的?” 3.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先书空练习,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在练本上,评奖“谁是写字能手”。

(二)探究有关0的计算 1.出示小兔拔萝卜的故事。

四弟不再偷懒了,它在辛勤地拔萝卜了。

让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说各数字表示什么? 2.下面不看图,你们会算吗?思考:5-0。

【板块四】 1.教师读一题,学生完成一题,同时进行集体的交流。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好朋友“0”,当遇到什么情况的时候它会出现呀?(当一个也没有的时候,可以用0表示)当数字们一起排队的时候,它要排在哪呀?(排在第一个,因为0表示起点)

2.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最深刻?为什么? 3.你能用0说一句话吗? 作业 设计 五、课堂检测反馈(预设10分钟)

1.课堂作业:

必做题:《补充练习》p8第1~4题。

2.选做题:

1.让学生在喜爱的故事情境中进行操作,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2.会读、写=、>、<,并知道它们的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用“=、>、<”表示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有一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原来一年一次的“森林运动会”开始了,(电脑出示主题图)快来看一共有几支队? 二、动手操作,亲身体会。

1.你能一眼看出小兔队和猴谁多谁少吗?(同样多)怎么看出来的?请4人小组把小兔和小猴排一排,比一比。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操作。教师点拨:先将小兔一一排开,接着拿一只小猴对着一只小兔排)。通过操作,发现了什么? 2.汇报,交流操作结果。

因为一只小猴对着一只小兔,小猴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因此,4只小兔和4只小猴同样多。

3.介绍“=”读法、写法。

怎样表示这种同样多的关系呢?今天我们介绍一个新符号,它是这样写的“=”,这两个长短一样的短横,我们叫它“等号”。读作:“等于”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等式表示4只小兔和4只小猴同样多)

4.游戏。

我们来做“符号那边该填几”,老师把“=”做成一张卡片,拿一个数字放在符号一边,请小朋友抢答等号另一边的数字。

4=? ?=2 0=? 5=? ?=3 三、营造与人合作的学习氛围。

(1)提出问题,调动兴趣。

小兔队和小猴队我们已经比过了,你们还想把哪两个队比一比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排一排,比一比。

(2)汇报合作的结果。

生:我们比较的是小松鼠队和小熊队,小松鼠队有5名队员,小熊队有3名,一只小松鼠对着一只小熊,小熊没有多余,小松鼠队有多余,所以小松鼠比小熊多。

师:小松鼠比小熊多还可怎么说?(小熊比小松鼠队少)

怎样表示它们之间这种关系呢?我们来学习另外两个新符号。小松鼠比熊多,也就是5比3多,用“>”来表示,这个符号“>”叫“大于号”。(板书:5>3)读作:5大于3,表示5比3多。相反,小熊比小松鼠少,我们就用“<”来表示,这个符号叫“小于号”,(板书:3<5)读作3小于5,表示3比5少。

如何区分>、<呢?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

大口对大数,小尖对小数,大口在左大于号,大口在右小于号。

老师示范在日字格中写>、<,要求一笔写出,学生练写。

还有哪些队可以比一比,学生汇报结果。

四、应用巩固 1.完成p21第1题。

指名填空,其余学生书上练习。(集体订正,选题说说是怎么想的)

2.p21第2 题。

指导学生看清几和几比,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3.小组讨论,合作完成p21第3题,并汇报结果。(答案不唯一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只要符合题目要求都是它的答案)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6-9各数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教学难点: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6~9各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21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漂亮的玻璃珠,同学们每人抓一次,看你抓到了几颗?引导学生初步接触6~9。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9。

(1)提问:(课件出示:屏幕中有老师带领学生做套圈游戏)同学们,你观察到什么?小组交流。通过学生汇报得到: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

(2)你能伸出6根手指给同桌看看吗?(3)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小组里互相看看拨得对不对。

(4)从学具盒中分别找到这些数字卡片。教师说数,学生举相应的数字卡片。组长说数,组员举数字卡片。

2、学写6~9。

提问:我们认识了6、7、8、9这4个好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怎样把它们写好呢?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教师重点指导写数的方法,先讲清起笔、运笔,再临摹写在23页的日字格里。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涂色游戏:看到相应的数,就在下面相应数量的圈里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后在小组里互相检查。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下面我们做画图形的游戏,看数继续画,明白题目的意思吗?各自在书上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你画了几个△、几个□、几个○?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观察直尺上的数,说说哪些数是已经认识的,再回答题中提出的问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读题理解题意,分清左和右、几和第几。再按要求解答。

四、总结评价,归纳学法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 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

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同伴给你什么帮助? 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认识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10。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流。

教学重点:

1.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0。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描述:瞧,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节目。(录音《数鸭子》配投影片10个小朋友在跳舞)

(播放完以后)现在赶紧数数刚才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吧!二、自主探索 1.出示挂图,进一步激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学生数后,教师让学生上台作现场数数演示,其他学生对此作评价。(此处教师要鼓励不同的数数方法)

2.实物操作。

描述:假如图上的每个小朋友用一个圆片来表示,那你要拿出几个小圆片?把你们准备好的圆片动手摆摆看。(摆好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拓展应用。

描述: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你能用10说句话吗?(小组内互说)

教师巡回检查,并奖励表现好的小组一颗智慧星。

4.写10比赛。

描述:老师知道小朋友的小手一定很痒痒了,很想动手写写10吧!别急,先看清10,说说你要怎样记住这个10。

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再举行写字比赛,并把写得好的字贴在书法园地里。

5.小结。

小朋友爱动手又爱动脑,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 投影:10的认识。

三、巩固深化 1.认数、数数(想想做做第1题)

描述:这儿有一把尺子,试着把这些数读给同桌听听,并说说你有几种读法。

学生读后,小结: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检查顺数、倒数的情况)

2.游戏:火车钻山洞。

描述:刚才小朋友数得可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当作山洞,请10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0,1,2,-----10或10,9,8,----0。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喀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3.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想想做做第2题)

描述:现在我们看看辣椒哥哥叫你们干嘛? 学生按要求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互相检查后,教师描述: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再出示一捆铅笔,让学生当众数数。

4.数水果、写数字、摘水果(想想做做第3题)

描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可多了,有山楂、香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数写在田字格里。(强调书写格式)你是怎样数的?你为什么这样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比较快)说对了,就摘颗水果送给你的好朋友尝尝吧!5.新旧交接(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复习、,口头比较两数的大小,再在书上独立完成,做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四、总结评价 交谈:怎么样?唱歌、跳舞、玩游戏、做智力题、吃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全班互相交流)

六 认识图形(一)有趣的拼搭 活动目标:

1.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认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学生说,教师相机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2.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好吗?谁能在玩的时候也学到新的知识,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出示小红花)。

二、组织活动 1.滚一滚。

描述:请靠左边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右边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生什么。

(1)听口令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3)左右两组轮流操作,结果是否和其他同学发现的一样?(4)师生共同总结。

(5)评价。

2.堆一堆。

描述:下面我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这些物体堆一堆,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播放音乐)

(1)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你发现了什么?(2)讨论交流。

(3)学生评价。

3.摸一摸。

描述:看着小朋友学得这么投入,有一位老爷爷可高兴了,他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礼物,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好礼物吗?(1)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2)分小组摸,请每组的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口袋,其余7人挨着顺序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搭一搭。

描述: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播放音乐)听着美妙的音乐,请大家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把你刚才拿出的物体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东西来吗?(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讨论交流:你搭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物体搭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评选优秀设计师。

5.数一数。

描述:刚才小朋友分别用这四种物体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创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三副图,说说图中搭出的图形像什么。

(2)分别让学生说说,用了哪些几何形体,各有多少个?(3)打开课本,自己看图填数。

(4)第三幅图用了几种物体,分别是小火车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要这样搭?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看看你们组得到什么花,你觉得你们应该向哪个组学习?为什么?你在拼搭积木中,又知道了什么呢?(全班交流)

六 认识图形(一)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分一分、比一比。

2.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不同的放一边)。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相机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活动二:

认一认 导语:请你从桌上也拿出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和同桌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

2.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

3.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指名汇报。

全班闭上眼睛想想长方体的样子,和老师的一样吗?(出示单个长方体图)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方体呢?(学生举例说明)

这是我们今天认识大的第一个新朋友:长方体。

认识正方体、圆柱、球方法同上。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我们还知道长方体就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也有6个面,而且这6个面一样大,圆柱是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也是圆圆的,容易滚动。我们一起把这四种物体的名字再来念一念。(板书:认识物体)

三、应用拓展。

过渡:我们要有今天到的本领解决一些问题。

1、想想做做1.第一排的图形你认识吗?和同桌说一说。

下面哪一个是正方体,我们就把它和正方体之间用线连接起来。其他的你会连一连吗? 学生完成,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你还能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2、想想做做2。

这儿有一堆积木,看看都有哪些形状?请你用手指一指,认一认。

数一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填在右边的表格里。

学生填写。

小结:数的时候要细心,也可以做上小记号,帮助我们区分。

3、想想做做3。

指名说说图上画的依次是什么图形,一共有几个图形。再完成书中的填写。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课前准备:

一、情境导入 1、今天呀,小猴家可热闹了,原来小猴今天过生日,想邀请我们的小朋友和他一起过好吗? 2、老师今天也给小猴准备了礼物呢!(师出示3个气球)。

3、设疑:教师将3个气球拿在一只手上。如果要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拿? 4、指名拿,拿好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左手拿了几个,右手拿了几个。

5、提问:你还能想出别的拿法吗? 6、老师一个转身的动作就可以表示出第二种分法。

7、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二、探索交流 过渡: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啊?老师还给小猴带来了4个桃子呢 1、师出示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要求每个盘里都要有桃,有哪几种分法呢? 2、指名学生用桃卡片和两个盘子摆一摆,探索4的分与合。

3、学生示范上台来演示。

4、问:根据刚才的拿法,你能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5、刚才小朋友说的比较乱,谁能按顺序一个不漏地说出来呢? 6、学生回答,师板书。学生读一读4可以分成几和几。追问:几和几合成4呢? 7、集体读一读。

过渡:生日宴会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咱们小朋友来玩个游戏怎样啊? 1、说明游戏规则:两人一小组摆花片,将花片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2、让学生两人一组通过摆5个圆片,探究5的分与合。

3、在学生把5个圆片分成4个和1个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得到两种表述。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4、让学生在六人大组内交流两人得出的结论。

5、小组内推荐出代表交流本组探索的结果,对能按照一定顺序说的和使用联想方法的学生给予鼓励。

6、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有次序地记住5的所有分法。

三、反馈完善 游戏一:吃蛋糕 1、过渡:小朋友们学的真棒,下面,让咱们一起跟它们来分享快乐吧!(放音乐:生日歌)猴妈妈搬来了许多快小蛋糕(出示花片图)。

2、说明要求:选择蛋糕,说出两个数合成几,说对了,就可以吃到蛋糕!游戏二:对口令(想想做做2)

1、师生对口令:黑板上出示4,师出示卡片1,学生说出的数字与老师的合起来是4。等等。

2、生生对口令:黑板上出示5,一学生说1,另一学生说出的数字与1合起来是5。等等。

游戏三:坐火车 过渡:生日宴会结束了,我们要做上火车回家了。

(想想做做3)

1 明确要求,说出是几的分与合再进行填数。

2 先填一填,再说一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学难点:

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提问: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教师板书“6的组成”。

二、探索交流

提问:老师看到你们爱动脑、爱思考,每人奖7个○,你能把○分成2堆吗?有几种分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互相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反馈完善

1 “想想做做”第1题(连一连)。

讲述:茄子老师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得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2 “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 “想想做做”第3题(对口令)。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 “想想做做”第4题(吃螃蟹)。

提问: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只螃蟹就归你吃。

教师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最后统计谁吃得多。

四、自我评价

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和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得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课前准备:

1.画图,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 秋天到了,妈妈买了许多的草莓,妈妈想把这些草莓分给孩子们,2. 你能帮妈妈分一分吗? 出示:草莓图 你能帮妈妈分以下草莓吗?(1)4个草莓图,你可以怎样分?(2)还能怎样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比一比哪组分法多。

小组汇报。

(4)

5、6个草莓图。

小组汇报。

(要提醒学生有序的操作,思考,也要提醒学生由一种分法想出另一种分法。)二、基本练习美丽的燕子风筝还差一点就做完可以飞上天了,你能把风筝做完吗?(出示图2。)

三、综合练习1.找朋友。

练习2-7的组成。(先由一人在纸上写好一种分法,再让其他同学猜。)

2.2-7的组成。

出示:树苗图(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出分与合的联系。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集体订正。

3.填组成 你能有次序的把房子的墙填好吗?. 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虑。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掌握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乐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教学难点:有序的掌握8和9的分与合。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2-7的分与合,谁能说说7可以分成哪两个数?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了2-7的分与合。

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研究8和9的分与合,你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8和9的分与合。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请你拿出8个花片,横着摆成一排,先移动1个,说说8分成了几和几,推想到什么,再移动1个,说说8又分成了几和几,推想到什么,就这样每次移动1个花片,说说8的分成。

1)、学生独自操作,说一说 2)、指名上黑板一边操作一边说 8      8     8    8     8     8    8 / \    / \   / \  / \   / \   / \   / \ 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1 3)、集体边操作边说 4)、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操作的过程说8的分成 5)、把书翻到第35页,看8的分成,让我们填写几道?黑板中有几道?那么课本中4道,写哪4道呢?为什么?你能不看黑板将这四道按顺序写出来吗? 6)、老师将板书用小黑板盖住,学生独立填写,提醒学生我们遇到困难是怎么办?(借助花片摆一摆)

7)、校对、拿掉小黑板,你写的对吗? 8)、你能说说几和几合成8吗? 9)、8的分与合有7道式子,我们只要记几道? 2、试一试 学完8的分与合接着我们要学几的分与合? 1)、出示题目:用9个圆片,每次翻一下,可以分成几和几,推想到几和几你能按照顺序全说出来吗? ●●●●●●●○(注:这个圆片正面有图案,反面没有)

2)、学生独立操作,说一说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9    9    9    9    9    9    9   9 / \  / \   / \  / \  / \  / \  / \  / \ 1  8  2   7  3  6 4  5  5 4  3  6  7  2 8  1 4)、集体边操作边说 5)、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操作过程,说9的分成 6)、书上9的分成写哪几道?你能不看黑板全都写出来吗? 7)、教师将板书盖住,学生独立填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合成10。

2、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有序地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手,一双手共有几根手指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分与合。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手指游戏 请小朋友伸出双手面向自己,弯曲一只大拇指,你能说两道10的分成式子吗? 接着每次弯曲一根手指,让学生说出两道式子,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教学例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7页,数数这页书的上面画了几串珠子? 再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第一串珠子中有几颗涂色的?几颗没有涂色? 你能根据第一串珠子的涂色情况说10的分成吗? 你能接着有序地涂一涂,把每串10颗珠都分成两部分,最后根据涂色结果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独立做后,指名回答。

你还能想到什么? 10的分与合共有9道式子,你为什么只填这里5道? 你能闭上眼睛有序地说出10的分成吗? 10的合成呢?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一题:接受鲜花 向日葵姐姐看到你们肯动脑筋,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好几朵花,印在了你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一题,向日葵姐姐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用铅笔在书上还还合起来是10的两朵花连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8-10的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乐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导入:今天我们练习8-10的分与合,有一天兔妹妹采了8个蘑菇,要放在两个盘里,可以怎样放?兔哥哥采了9个蘑菇,要放在两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二、基本练习第38页第2题:猜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 教师准备9张纸上分别写9道不同的10的分成式子,然后让学生猜猜教师把10分成了几和几。

第38页第3题:教师准备这样几张数字卡片,贴在黑板贴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8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篇四

;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1__课时 投放时间:___年__9_月_ 1__日 课题 数一数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 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教学 难点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课前 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 学习新课 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
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学生完成)
三、 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送小礼物 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

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四、 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五、 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把儿童乐园的情境制作成课件。

让学生边指边说 :“我看到了 ”, 有 个。

提问: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如果有困难,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引导、补充。

用符号代表实物,注意提醒学生画点子图时要细心。

学生找过身边的数后,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板书 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2___课时 投放时间:__ __年_9_月_6_日 课题 比一比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 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 难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课前 准备 主题图、ppt。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思索探究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结合图对学生进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说一说,谁高?谁矮?并说完整的话。

让两名学生比一比,提问:“你们想说什么?”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对说的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个量比较,应该说:“谁最高?谁最矮?”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直观感受走斜边最短。

板书 设计 比一比 高,矮 轻,重 长,短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3___课时 投放时间:__ 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分一分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 重点 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

教学 难点 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

课前 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平时,你们到超市去买东西时,商店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在柜子上的? 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超市有几个柜台(出示主题图), 左边的柜台上摆了哪些商品?右边的柜台上摆了哪些商品? 学生看图说说有哪些物品。

这么多的物品摆放得整齐吗?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你能说说这些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吗?分成了哪几类? 左边的柜台上有哪些物品?属于哪一类? 右边的柜台上呢? 学生观察说一说,分成了玩具、书籍两类。

2、为什么要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按用途,分得清楚,便于选购,拿取。

3、每一种商品在摆放时,分几层?每一层的商品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得出分四层,同类同样的放在一起,同一种物品摆放在同一层。

4、平常生活中,一般物品的摆放,都按照一定的类别分类摆放,这样既清楚又方便。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分类摆放物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一分。

5、试一试:树叶分类 仔细观察这些树叶,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形状不同、颜色不同。

把这些树叶分放在3个筐子里,你想怎样分? 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学生在书上分一分、连一连。

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按形状分:长形、圆形、爪形。

按颜色分:绿色、红色、黄色。

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三、巩固深化,体验感悟。(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动物分类(圈出水中生活的)
图中有哪些动物?学生看图说一说。

你知道这些动物分别生活在哪儿吗? 学生逐一说出每种动物的生活环境,水中、地上、空中。

哪些动物能在水中生活?找一找并圈出来。说说你圈了哪些动物? 2、第2题,交通工具 问:图中的交通工具分别在哪儿行驶? 学生按顺序说一说每种交通工具各在哪儿行驶。

如果把这些交通工具按行驶的地方分类,你认为可以分成哪几类? 陆地上行驶、水中行驶、空中飞行。

每一类各有哪些? 学生找一找,用不同的颜色涂一涂,空中飞的涂蓝色,陆地行的涂绿色,水中行的涂红色。

3、第3题,杯子分类。

仔细观察,这些杯子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一分? 学生看图分一分,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问:还可以怎样分? 杯子的形状、杯子的颜色。

4、第4题,整理自己的书包,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结:把物体按同一标准分类,可以得到确定的结果;
如果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分的时候,要仔细观察,确定好分类标准。

分类可以使物品的摆放更清楚、更有序。

2、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看看自己的一些物品可以按什么分类标准分一分,把它们整理清楚。

板书 设计 分一分 颜色 形状 种类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4___课时 投放时间: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分一分练习课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分类的好处。

2.使学生在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感受分类活动内在的逻辑性。

教学 重点 学生能按同一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 难点 能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

课前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 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分一分》, 学过以后我们知道在进行分类时可以怎样分呢? 可以根据颜色分、可以根据形状分、可以根据用途分﹍﹍。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二、练习 1.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2.找出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圈一圈。

3.按照用途将下列物体进行分类。

4.把车涂上颜色。

5.分别按照颜色和形状将下列物体进行分类。

学 三、总结 板书 设计 分一分 颜色 形状 种类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5___课时 投放时间: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认位置(上下、前后)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教学 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 难点 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并能准确描述 课前 准备 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 二、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出示主题―――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简要归纳小结。

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儿歌):上拍手,下拍手,前拍手,后拍手,你拍手,我拍手,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先让学生说说,指指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的摆放的位置,用上、下说一句话吗? 总结评价。

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 设计 认位置 上下 前后 左右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6___课时 投放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认数1~5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学生熟练地掌握数量是1~5的物体,知道1~5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5。

    2、是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使学生能用数表示事物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初步培养学生用数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 重点 理解1~5每一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5。

教学 难点 指导学生写数字,特别是3和5 课前 准备 宋体5号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 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知道9月10日是什么日子吗?大家是怎样庆祝教师节的呢?(出示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学生说说可以用1、2、3、4、5表示人或物。

二.探索交流 1、认识数字1 ⑴刚才大家在图上找到一块黑板、一个男孩、一架手风琴等等,这些物体都是一个,都可以用1颗算珠表示,认识数字“1”。(老师板书1)齐读1,用“1”说一句话。理解数字1的含义。

⑵认识字型,你觉得1像什么?老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习。想象1像什么:小棒、棍子……跟着老师的要求书空。

⑶请你拿出一支铅笔画一个圈,拿出一本数学书等,充分认识“1”。

2、学习数字2~5。

⑴图上有两盆花,每个人有两只手,可以用几个算珠来表示呢?也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板书2)
⑵说说2像什么?指导学生书写。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归纳出2。想象:像一只小鸭子。

⑶你能摆出2根小棒吗?画2个圆,或是拿出2个圆片等。

⑷大家看见图上有3个跳舞的小女孩,你能从铅笔盒里拿出3支铅笔,在纸上画出3个圆,拨3颗算珠吗?这些物体都是3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说一说:3像什么?着重指导学生书写。自己动手,说、摆、画,认识数字3,3像我们的耳朵,做书空练习。

你还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到和3有关的东西吗? ⑸照样子,让学生学习数字4、5。

⑹指导学生写数字4、5,着重指导写5。

3、指导书写数字。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尤其是3和5,老师巡视,即使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反馈完善 1、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字1~5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东西吗?小组合作:说说身边的东西。

2、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自己独立完成,并想一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⑴指导学生看第1题,说说图上有几根黄瓜?和数字几连起来了?你能照样子连一连吗? ⑵看数字涂色,让学生自己完成,由同桌帮助检查对不对。

(3)看图写数,数到几就在日字格里写几。四、拓展延伸,发展概念。

四、拓展延伸 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指名说说。

板书 设计 认识1~5 1、2、3、4、5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_7__课时 投放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认识1 ~5练习课 主备人 周艳红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5以内数的顺序位置 3、进一步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

教学 重点 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5以内数的顺序位置 教学 难点 加强学生的数感 突破重难点策略 通过加深对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5以内数的顺序位置增强学生解题能力 课前 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5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小朋友们学的怎样。

二、例题教学 例1、看图写数。

例2、写出 上的数。

2 3 5 4 3 1 例3、从小到大排一排。

3 0 4 1 5 2 三、练习反馈 1.出示练习一第1题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后提问:
⑴你怎么填的? ⑵5前面的一个数是几?2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⑶全班齐声从0读到5,再从5读到0。

2.出示练习二第2题 ⑴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小动物在做什么? 图中小动物们在套圈比赛。

⑵把每只小动物套圈个数数出来,并给它们排出名次。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小兔套2个,是第3名;
小猴套5个,是第1名;
小狗套3个,是第2名)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3.⑴出示第三题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⑵数一数图中花朵、动物的数量。

⑶独立完成比较大小。

4.在 里填上“>”、“<”或填上适当的数,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一说。

5.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书写最工整。

三、本课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1~5这5个数以及以后我们要认识的其他许许多多的数都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并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客服困难,所以学会数学意义重大。课后,大家还可以去家中、超市里或者其他的地方找找藏着的数,比比谁找的多。

板书 设计 认数1——5练习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8_课时 投放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认识几和第几 主备人 周艳红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 重点 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 难点 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运用。

突破重难点策略 通过摆学具的操作,安排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别。

课前 准备 教学挂图,方块,挂图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 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 板书 设计 认识几和第几 几:表示一共有几个 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_9_课时投放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0的认识 主备人 周艳红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 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 难点 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突破重难点策略 联系生活实际用图例让学生理解0的含义,范写0,要求学生书写规范。

课前 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板书 设计 认识0 0表示一个也没有 0表示起点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10_课时 投放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认识=>和< 主备人 周艳红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 重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 难点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突破重难点策略 通过排一排,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从图像的直观认识上升为符号的认识,使学生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课前 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板书 设计 认识=>和< 4=4 读作:4等于4 5>3读作:5大于3 3<5读作:3小于5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11课时 投放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认识6--9 主备人 周艳红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并通过操作活动理解6-9各数的含义,建立初步的数感。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 重点 区别6-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教学 难点 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突破重难点策略 用挂图认识、理解6-9,师范写6-9,要求学生在日字格规范书写。

课前 准备 6-9数字卡片、计数器 小棒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认识6-9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5、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6、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7、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习 1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四、6-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 板书 设计 认识6-9 6、7、8、9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12___课时 投放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认识6~9练习课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的数学学习素材和前面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9,加强6~9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 重点 进一步理解6-9各数的含义。

教学 难点 进一步理解6-9各数的含义。

突破重难点策略 练习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 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数0-9。

2、在0-9中,哪个数表示的数量最多?哪个数表示的数量最少? 二、闯关游戏 1、机器猫带着数字娃娃排队去游戏宫,可是调皮的娃娃们还没排好队呢!谁能帮他们排好队呢?(课件出示0-9十个数字的卡通图片。)
让学生给他们排队。小组讨论0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第一关:数一数,填一填。(“想想做做”第5题) 师:小朋友们!为了奖励聪明的数字宝贝,小马拉来了许多水果。(课件出示情境图)
1、你知道他们都是什么水果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呢? 2、让学生独立完成3个填空,然后集体交流。

第二关:请你当裁判(“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小动物套圈比赛的情境图 问:1、有几个小动物在套圈比赛?他们都是谁? 2、他们每人套几个圈?各套中了多少个? 3、他们中谁得了第一名呢?为什么?第二名、第三名分别是谁? 师:小朋友们前两关表现非常棒!下面我们休息一分钟,然后继续闯关。(静坐、听音乐)
第三关:知识大比拼:“想想做做”第7-10题。

“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想想做做”第8题。

先让学生填写结果,再说说是怎样比出来的。

“想想做做”第9题。先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再让学生回答。

“想想做做”第10题。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评价。

第四关,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三、总结评价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同伴给你什么帮助?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 设计 认识6~9 复习:1、2、3、4、5 认识:6、7、8、9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13___课时 投放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10的认识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知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能熟练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 重点 掌握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

教学 难点 理解10的含义, 突破重难点策略 游戏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 准备 教学光盘,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问:(1)每个小朋友都有生日,谁来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又是几月几日呢? 谈话:再过几天就是10月1日国庆节了,全国各地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课件显示:课本第26页的主题图) 二、讲授新知,感知数10 1.初步感知——看图数一数。

提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许多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在跳舞) 追问:究竟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呢? 2.实物操作——动手摆一摆。

谈话:如果按照图上的人数摆小圆片,一个小朋友摆一个,你们能不能用小圆片来表示跳舞的小朋友呢? 操作:同桌合作共同摆小圆片。

提问:按照图上的人数来摆,数一数你们摆了多少个小圆片。

3.实际应用——看数说一说。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0这个数,愿意和10交朋友吗?让我们联系生活用10说一句话。(学生分小组活动) 交流:学生汇报用10说的。一句话,教师选择并加以推荐。

4.临摹写数——照着写一写。

谈话:写10的时候要摆好两个数字的位置,先看老师怎么写——左边一半先写1,右边一半再写0。(在田字格上示范)注意两个数字不要靠得太紧,也不要离得太开。(学生临摹写数) 5.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10。

(板书课题:10的认识)那么图画上的10个小朋友在唱什么歌呢?我们一起采听一听、唱一唱。(放歌曲《娃哈哈》) 三、巩固深化,掌握新知 1.直尺上的数。

(1)读出直尺上的数,先从左往右读,再从右往左读。

(小组活动,读给同伴听) (2)同桌游戏:一人顺着读直尺上的数,另一人倒着读这些数。

2.“想想做做”第1题。拿出小棒,先数出10根放在桌上,然后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提问:1根小棒表示几?而1捆又表示几呢? 说一说: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捆小棒有10根。

3.“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显示樱桃图) (1)让学生数数一共有多少颗樱桃。学生可能会1颗 1颗地数,也可能2颗2颗地数。

(2)要求同桌互相2颗2颗地数,在书上填数。

(3)伸出自己的左手,数数有几个手指;
数数两只手一共有几个手指,在书上填数。

(4)说明:数数时,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 或5个5个地数。

4.“想想做做”第3-4题。

5.“想想做做”第5题。

(1)数一数,再填空。

(3)指导学生用“第几只”回答问题。

(4)分别指出10只小鸭和从左边数起的第10只小鸭。

6.互动游戏。

(1)准备:把0~10各数写在小卡片上(一张卡片上写 一个数),发给每一个学生;
并且做一些用于抽签的纸条, 把问题写在上面。

(2)游戏开始,指定一个学生抽出一张纸条,并大声读出问题。凡是手中有符合问题答案的卡片的学生,立即站起来。比一比,看谁的反应最快。

抽签的纸条上写以下问题:
(1)比5大的数。

(2)比8小的数。

(3)6和8中间的数。

四、总结评价:
在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 设计 10的认识 复习数字1、2、3、4、5、6、7、8、9 认识数字10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14___课时 投放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10的认识练习课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
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知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能熟练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 重点 进一步掌握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

教学 难点 加深理解10的含义, 突破重难点策略 游戏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 准备 教学光盘,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拨一拨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表示10的数珠。

2、请你用10说句话。

二、例题 1.接着画,画满10个。

2.“想想做做”第7题。

在○里填>、<或=。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1.看数画 。

6 10 7 2. “想想做做”第9题。

让学生按照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3.看图填一填。

(1)一共有( )朵。

(2)把左起第9朵图上颜色。

(3)把右边的7朵圈起来。

4.“想想做做”第6题。

(1)数一数,再填空。

(3)指导学生用“第几只”回答问题。

(4)分别指出10只小鸭和从左边数起的第10只小鸭。

5. “想想做做”第8题。

(1)学生数一数,再填空。

(2)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规律。

6.互动游戏。

(1)准备:把0~10各数写在小卡片上(一张卡片上写 一个数),发给每一个学生;
并且做一些用于抽签的纸条, 把问题写在上面。

(2)游戏开始,指定一个学生抽出一张纸条,并大声读出问题。凡是手中有符合问题答案的卡片的学生,立即站起来。比一比,看谁的反应最快。

抽签的纸条上写以下问题:
(1)比5大的数。

(2)比8小的数。

(3)6和8中间的数。

四、总结评价:
在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 设计 认识10 复习数字1、2、3、4、5、6、7、8、9 认识数字10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15___课时 投放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练习二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 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10以内数的顺序位置。

进一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

教学 重点 3.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10各数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比较0-10各数的大小。能区别1-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教学 难点 4. 能区别1-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突破重难点策略 5. 结合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练习,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发展数感。

课前 准备 6. 学具盒、直尺图、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小朋 友学得怎样。板书:练习二。

二、练习。

1.练习二1。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你会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先分小组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2.练习二2。

出示练习二第2题。

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练习二3。

出示练习二第5题。

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后提问:
(1)你怎么填的? (2)6前面的一个数是几? 6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8前面的一个数是几? 8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3)5离1近些?还是离8近? (4)你会从0数到10,再从10数到0吗? 同桌同学互相顺着从。数到10,再倒着从10数到0。全班齐声从0数到10,再从10数到0。

4.练习二4。

(1)出示第3题图 (2)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苹果? 最中间的苹果是第几个? (3)学生完成第3题,集体订正。

5.练习二5。

(1)出示第4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数数第一盆开了几朵花?第2、3盆开了几朵花? (3)开4朵花的是第几盆?它左面的开了几朵花?右面的开了几朵花? (4)完成第4题,集体订正。

6.练习二6。

(1)出示第6题图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每个方框里都分别有几种填法?为什么? 7.练习二7. (1)出示第7题图,学生数一数、说一说。

8. 练习二8. (1)出示第8题图 (2)问题引领:左面可以画几个圆? 右面的呢? 学生自己画,指名说说是怎么画的? 还可以怎么画? 9. 练习二9. 学生独立填涂,然后集体交流。

10.画一画,数一数。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智慧树”p29思考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练习二 数字10的认识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_16___课时 投放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课题 认识图形(一)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2、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 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的特征。

教学 难点 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突破重难点策略 通过趣味性的小组活动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课前 准备 通过趣味性的小组活动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导入(做房子游戏)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讲述: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在做一栋,我们今天也来做做小小建筑师。

二、动手操作 1取出自己的积木,设计你自己的房屋 2 介绍自己的作品 3 小组合作建造房子,比赛,看看谁的房子最漂亮。

三、动手摸索:搭积木。分一分。识形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四、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五、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六、小结。

七、巩固认识:
想想做做:1—3题。

板书 设计 认识图形(一)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课时投放时间:年月日 课题 2-5的分与合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 难点 2、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突破重难点策略 通过合作、操作等形式,自主探究出2、3、4、5的分与合 课前 准备 理解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激趣铺垫:
1、设疑——思考——讲述(人拿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 思考: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10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二、 实践操作:
1、教学4的分与合:
出示桃子挂图,指名说一说有几个桃子?需要分在几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 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图片表示)
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2、教学试一试,5的分与合。

让学生自己发现。

交流: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1)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

(2)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得出的结论。

(3)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出探索结果。

(4)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

汇报后板书,学生读5的分和合,再提问:只要记住哪两组,就能记住另外两组?这两组数的第一个数各是几和几? 3、用数的分合卡片口答4和5的组成,熟记4和5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摆摆、填填。

(2)交流2和3的分与合。

2、想想做做2。

(1)同桌合作做游戏,用小圆片出示。

(2)人出示数字卡片,学生用小圆片出示。

(3)人说4和5,学生口述,脱离操作进行,熟练说出数的组成。

3、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填数,集体交流。

(2)学生读一读记忆。

4、想想做做4。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 想想做做5。指导学生描红。

四、课堂小结。

板书 设计 2、3、4、5的分与合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课时投放时间:年月日 课题 6、7的分与合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另一些组成。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 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到6、7的组成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操作学具,写出6和7的组成。

突破重难点策略 学生有序地说出6和7的分与合。

课前 准备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口答。

学生说出2、3、4、5的分与合。

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2-5各数的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6和7的组成。

二、新知探索。

1、教学6的组成。

(1)人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看图想一想:6只气球第一个小朋友是怎样拿的? 我们就可以说:6可以分成5和1,5和1合成6,还可以怎样说呢?引导学生说出一种很快说出另外一种。

(2)思考:6个气球还可以怎样拿呢?让学生同位先说一说,再观察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交流另外的组成,人板书6的分与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2、教学“试一试”7的组成。

(1)请每个学生拿出7个圆片,把7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位相互合作。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及时说出分的那一种的两种说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2)观察后回答:我们只要记住哪三组就可以了? (3)请小朋友依次说出7的几种组成,用7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7的形式说。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用线连一连,再用语言来叙述一遍,巩固6的组成。

2、“想想做做”2。

学生同位合作交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7的用线连起来,并叙述一下,巩固7的组成。

3、“想想做做”3。

学生用对口令的形式完成,让学生多说。然后再师生对口令,让学生熟练掌握6和7的组成。

4、“想想做做”4。

先引导学生看图,弄清题意,找出蟹身上三数之间的关系,掌握规律后再完成填空。

5、“想想做做”5。

(1)引导学生寻找木头的排列规律。

(2)学生交流反馈,哪两层的木头合起来是6根?哪两层的木头合起来是7根?巩固6和7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新知识,个别进行辅导。

板书 设计 6、7的分与合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课时投放时间:年月日 课题 练习三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通过练习,巩固6、7的组成,熟练运用。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有条理地叙述数的组成。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有条理地叙述数的组成。

突破重难点策略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 准备 学具盒、卡片。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导入、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组成,小朋友回忆一下,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6?几和几合成7? 学生小组交流,然后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二、完成练习三。

1、练习三1。

(1)学生根据题意,用学具代替操作: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学生各种不同的分法,并在书中画出来,不要求答案统一。根据自己的摆法填写。

2、练习三2。

(1)引导学生看图意,看分的是几? (2)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后,同位交流,然后小组交流,集体订正,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练习三3。

(1)师生互动,人拿数字卡片4,学生说: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并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2)学生同桌互动。

(3)一名学生说,全班回答,进一步熟练巩固。

4、练习三5。

(1)帮助学生弄懂题意,指导学生完成第一幅图,让学生知道:既可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也可以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尽量让学生有序地填写。

(2)人板书,直观讲解。

(3)学生独立完成第2、3幅图的填写。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读一读。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说出练习的收获,你又见到什么新的内容,回家说给你家人听一听。

板书 设计 练习三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课时投放时间:年月日 课题 8的组成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掌握8的组成,能从8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 重点 能从8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

教学 难点 有序地思考8的组成。

突破重难点策略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 准备 学具盒、卡片。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学生口答。

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可以分成几和几? 说出一组后,提问学生还可以怎样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有序地叙述。

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6、7的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8的组成。

(板书课题:8的组成。)
二、新知识探索。

1、探索8的组成。

(1)请小朋友从学具盒中拿出8个小圆片,在桌子上一字摆开,按一定的顺序分成两堆,你怎样分? (2)小组讨论交流,指名练说。

(3)引导学生:如果按照书中说的,“每次移动一个”,你还会有序的操作回答出8的组成吗? 学生操作,人巡视指导,让学生操作一次在自己本子上写出数的组成。

(4)集体交流。

让学生回答,学生有序写在书中,人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并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如:8可以分成1和7,很快说出另一组组成,8还可以分成7和1。

(5)小组学生练说。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看图,老师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用线连一连,然后说出8的组成。

2、想想做做2。

学生同位用数字卡片进行游戏操作,很快说出8的组成,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3、想想做做3。

(1)引导学生先看图中的数字规律,然后自己填写在书中,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

(3)小组学生之间相互说一说,读一读,可以让一人随便说再说数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

针对黑板上的板书让学生齐读记忆。并对个别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板书 设计 8的分与合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课时投放时间:年月日 课题 9的分与合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掌握9的组成,能从9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 重点 能从9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

教学 难点 有序地思考9的组成。

突破重难点策略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 准备 学具盒、卡片。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学生口答。

7可以分成几和几?8可以分成几和几? 说出一组后,提问学生还可以怎样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有序地叙述。

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9的组成。

(板书课题:9的分与合。)
二、新知识探索。

1、探索9的组成。

(1)请小朋友从学具盒中拿出9个小圆片,在桌子上一字摆开,按一定的顺序分成两堆,你怎样分? (2)小组讨论交流,指名练说。

(3)引导学生:如果按照书中说的,“每次移动一个”,你还会有序的操作回答出9的组成吗? 学生操作,人巡视指导,让学生操作一次在自己本子上写出数的组成。

9 2、教学“试一试”,9的组成。

(1)思考:9可以分成几和几?你根据前面学的知识你能说出几个吗?让学生大胆地说一说,然后操作验证。

(2)学生操作:拿出9个硬币,让学生一字摆开(正面都朝上),同位学生合作翻一翻。

人巡视观察,引导学生有序地操作与回答。

(3)集体交流。

学生汇报9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9?人板书9的组成。

(4)同位学生按顺序把9的组成相互说一说。

(5)全班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4。

学生看图,老师读题理解题意。

再让学生填一填,然后说出9的组成。

2、想想做做9。

学生同位用数字卡片进行游戏操作,很快说出9的组成,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你能有次序的填一填吗? 四、课堂小结。

针对黑板上的板书让学生齐读记忆。并对个别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板书 设计 9的分与合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课时投放时间:年月日 课题 10的分与合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熟练地掌握10的组成,能从10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培养学生初步的联想、推理能力。

教学 重点 学生有序地探索10的组成。

教学 难点 有序地说出10的组成,熟练应用。

突破重难点策略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 准备 学具盒、卡片。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学生说出8、9的组成,要求有序,每一种用两种方法说说。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8、9的组成,今天我们来探索10的组成,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10的分与合)
二、探索新知识。

1、探索37页例题。

(1)出示挂图,人说明题意,你能有序地涂一涂,把每一串来分一分吗? (2)引导学生先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几个红色,从哪边涂的?那第二串你想从哪边涂起?涂几个? 第三、第四、第五串各应涂几个红色,应从哪边涂起? (3)学生有序独立地在书中涂色,人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
让学生按图中分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并汇报结果。指着板书问学生:看到写出10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如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还能想到10也可以分成9和1)。

学生练说。并引导第二种说法。

(5)让学生看着黑板上10的组成按顺序用两种方法说一遍,然后同位再互说一说。

2、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10的组成,小朋友要记住它,要能根据一种分法说出两种说法。

三、巩固新知识。

1、想想做做1。

(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