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一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新课标的实施,给了音乐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它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教育的脉搏,关注音乐课堂教学的乐感、情感、美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乐感 情感 美感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通过唱歌、欣赏等教学活动来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能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发展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乐感、情感、美感这一旋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
一、关注乐感,多练多教
乐感就是对音乐的感觉能力、想象能力、表情能力的综合反映。乐感实际上是一种直觉思维,它通过音乐的旋律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音乐的深层意义,是音乐能力的核心。为提高学生的乐感,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对学生进行视唱训练。要求学生在看谱时,运用内心听觉,把视觉感受的音乐符号转化为音响运动的图像。钢琴家霍夫曼说:“学生应该首先致力于获得在大脑中形成音响图像的能力。”小提琴家帕尔曼也说:“音乐才智是一种查看地图那样看音乐的能力,使你知道那里的一切。”许多音乐教师不重视这点,从而阻碍了学生音乐感觉能力的提高。
2.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乐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文化、音乐水平来选择相应的作品,如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歌曲、民歌、歌剧、民族器乐、交响乐主题片段等。甚至让学生欣赏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等,通过学生的听唱、模唱,演唱其中的某一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乐感的目的。
我们要求学生上课积极配合教师上好课,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提高文学水平,从全方位去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乐感的培养。
二、把握情感,循循善诱
贝多芬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情感是人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的心理动力机制的中心。 知识的传输与接纳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和投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三个方面把握情感:
1.对教育工作高度热情。这样教师才会去关注围绕教育这一中心环节的方方面面,才会为上好每一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像一个出色的演员,用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情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自身的体验,把美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乐不思蜀。
2.素质教育强调情感交流、人格影响。因此,教师应有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的相貌、成绩好坏、性格差异等等而偏爱或讨厌某个学生。对学生应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全身心地投入,热爱他们并教好他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会影响学生,能使他们认真、刻苦地学习。
3.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把好关。因为,朝气蓬勃、抒情优美、欢快活泼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会产生良好的积极作用;反之,缠绵、萎靡、哀痛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考虑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共鸣。
三、捕捉美感,生动教学
美感就是对于美的感觉和体会。教学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我们的学生是一群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是从不同侧面显示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美、利用美。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是学校美育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1.音乐教师首先应有心灵美。心灵美的教师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进步,品行端正,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热爱学生,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还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即不但要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如孔子对音乐有相当的实践和知识,同时又是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李叔同是集音乐教育家、画家、书法家于一身;毕达哥拉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乐律……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知识本身就是美。
2.音乐教师应该有仪态美。即音乐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都应表现出美,让学生第一眼就喜欢你。当今的社会环境告诉我们,作为音乐教师,不应只是穿得干净整洁,还应该从颜色搭配到式样的组合,都体现出审美能力与艺术品位,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人人都爱美,没有谁会拒绝美。
3.教学内容采用美的形式,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首先是教材美。教材无声地显示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客观宣传美的独特把握方式。如果教材平庸不美或者教师没有把教材中美的因素发掘出来,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有兴趣,产生不了愉快感,这就达不到美育的作用。所以,选择美的教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其次要采用美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二
音乐教学的美感论文
摘要:文章以湘艺版四年级教材《达古拉》为例,从创设意境,激发兴趣―――感受美;师生互动,学跳舞蹈―――表现美;运用乐器,伴奏乐曲―――创造美;拓展延伸,迁移音乐―――欣赏美四个角度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关键词:竟境;美感教育;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学会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让学生了解音乐、喜欢音乐、欣赏音乐,并创造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美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意境,激发兴趣―――感受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在课前几分钟播放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体验强烈的情感,激发其学习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意境,就是由境入课,在一系列美的意境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独特的魅力。例如,在歌曲《达古拉》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播放伴有《达古拉》旋律的“蒙古风光片”:“一望无际,层层叠叠的绿海,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草地上星星点点的蒙古包,高空中翱翔的雄鹰……”为学生营造一种具有音乐艺术的独特意境,随着音乐的旋律,学生仿佛被带到了大草原上,真切感受到了人美、画美、歌美、节奏美,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学生入情入境,走进音乐课堂,去领略一场美的盛宴。
二、师生互动,学跳舞蹈―――表现美
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表达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情感,进而再现情感,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让学生善于表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内容编排一些合适的舞蹈动作,把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以优美的形体动作表达音乐内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达古拉》是蒙古族的一首短调民歌,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的游牧生活,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为了使学生充分体验蒙古族的当地风情,体验蒙古族特有的歌舞,教学时,教师根据自身能歌善舞的条件,伴随音乐即兴跳蒙古族舞蹈《欢腾的草原》,学生一边欣赏教师优美的舞姿,一边感受欢快、热情的.蒙古族音乐,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此时,教师教给学生几个蒙古族舞蹈的元素,如骑马扬鞭、雄鹰展翅、挤奶、扭肩等基本动作,在此基础上,分组让学生自由创编设计舞蹈动作并展示,有效丰富了学生的美感体验。
三、运用乐器,伴奏乐曲―――创造美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种学生集体合奏的形式来表现音乐。由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音乐能力,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伴奏,把演唱和节奏训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例如,《达古拉》这首歌曲欢快愉悦、优美抒情、朝气蓬勃、热情奔放,非常适合使用打击乐器伴奏来表现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把全班学生组建成一个小乐队,用双响筒、碰铃、铃鼓、响板为歌曲伴奏。在该环节中,学生通过一唱一伴的轮流练习,既达到了复习巩固音乐旧知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创造能力,再次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1]。
四、拓展延伸,迁移音乐―――欣赏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使用拓展教学,依据音乐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收集、整理与教材相关联的素材,在其横向、纵向上进行适度拓展,不断地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例如,在教学《达古拉》时,在最后环节,笔者安排了“不同音乐风格参与表现”的环节,让学生分别聆听节奏快和节奏慢的《达古拉》,并引导学生以声势动作来感受节拍变化带来的歌曲风格的变化,这样以音乐为主线,强调“听”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聆听中感悟音乐各要素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同一首歌,不同的速度,其表达的情绪不同,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另外,在布置作业环节,教师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音乐风格都不一样,如果大家想了解,可以从书籍和网络上搜集资料,了解和聆听各民族的音乐,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总之,美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2]。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知识殿堂,让美徜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的音乐美感体验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欣赏美。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三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关键词:音乐乐感 音乐鉴赏 教学导入 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三、总结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的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初中生的音乐乐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教师耐心培养。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鉴赏音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下功夫,科学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南国。初中生音乐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王俊刚。音乐感受力以及鉴赏力的培养[j]。四川:人民出版社,。
[3]洪科。论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基本方法[j]。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四
小学音乐教学美感教育探究论文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美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1.多媒体的应用能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多媒体是现代新兴的教育工具,能够将视觉和听觉一体化,小学生正处于生长阶段,对外界的敏感度很高,对新兴教育工具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不断地用多媒体教学给他们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他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生成对不同音乐的感受和诠释,这种从传统音乐教育到现代音乐教育的转变更加开阔了小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2.美感教育的融入培养了学生审美意识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小学生音乐教育中美感教育的融入强化了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验了不同的情境,自由地想象发挥,把自己对音乐的审美更好地表达出来;在产生不同情感体验的同时,师生共同分享,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保持了学习热情,而且学会了交流,体验了学习乐趣。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美感教育的问题探讨
1.有效地设定和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教育中美感的融入给了我们轻松的教学环境,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会让教师忽视教学的根本。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有效地设定和完成教学目标,而且对设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认真对待,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符合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水平而制订,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适合学生的发展。同时对待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该努力完成,不能因为教学课堂的轻松而有所松懈,在轻松教学的同时完成每一个目标,让我们和学生都能更好地发展。
2.把教材与实际更好地结合
多媒体的应用会给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但是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往往会让我们忽视教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把教材与实际更好地结合。教材是传授知识的关键,也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小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接受和表达音乐的内容,培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把复杂的话用简单的知识讲述出来,把教材知识用到音乐的情感中,让小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理解,提高欣赏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知识水平。
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素养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所以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与同事之间进行交流,互相提高。只有教师不断地接受更高的知识洗礼,学生才能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会增加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是绝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便捷就忽视教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专业的备课内容,才能生成精彩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结合多媒体教学,丰富自己的同时更好地教学。
4.丰富音乐教学的方式
音乐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方式,但是仍然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多学习、多创新。例如,在课堂上以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被动变得主动;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平竞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法,对音乐有一定的敏感度,利用他们的敏感度打开思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度,提高了现代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平。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界的不断革新,小学音乐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某种意义的文化教育,而是逐渐以审美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素质教育,对这种素质教育、美感教育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小学音乐教育中美感的融入对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塑造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美感教育的融入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也需要在不断创新的路上积极发现错误,积极改进,让现代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五
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对策论文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乐感”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在不断提升音乐教学能力的同时,要勇于实践,改革创新,努力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形成良好的乐感,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开启成功之路。
关键词:音乐;乐感;培养;对策
乐感是指对于音乐的感知,包括音准感、节奏感、音色感以及想象感等内容。音乐如明澈的绵绵溪水,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滋润着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世界里,人们可以尽情想象,充分展现自己的审美观点。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各个方面还有待于提高,这就影响了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引领学生多听会听,全面感受音乐形象
音乐是听觉艺术,人与音乐的接触依靠的是听觉。学生只有多听音乐,才能建立审美标准,提升辨别美丑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要“带着问题听”“想象着听”,认真去感受音乐的节奏之美、旋律之美,从而全面理解音乐艺术形象,培养音乐感受能力。比如,《捉泥鳅》是一首充满浓郁的田园风味和生活情绪的校园歌曲,歌曲描写了雨后孩子们去捉泥鳅的迫切心情,它就像一幅生动的田间嬉戏图,颇受学生喜爱。在歌曲教唱环节,教师首先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并让学生们进行初听、二听、三听。在初听环节,教师让学生们听了一遍歌曲后,请他们说说听后的感受,他们经过交流后一致认为感受到了歌曲中的欢快、活泼、风趣。二听之后,教师再次提问:“从哪些歌词中能感受到小朋友们特别想去捉泥鳅?”学生们认为是“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三听之后,教师让学生们来说说歌词的后几句出现了什么情况?学生们认为,歌曲后面的歌词反复,表达小朋友们想要捉泥鳅的急切心情……学生们在反复的聆听中,能感受出歌曲轻快且富有弹性的节奏,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学生们在音乐中充分展开想象,领会了歌曲的内涵。
二、创设恰当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恰当的音乐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形象、真实、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刺激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感受音乐。这样,学生能获得审美体验,从音乐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充实自己的情感,提升音乐的综合能力。比如,学习《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时,教师给学生们播放了以这首歌曲编配的田野主题的视频,让学生去欣赏金色的稻穗,果实累累的果园,清洌洌的河水,绿油油的菜园……学生们聆听着歌曲,欣赏着引人入胜的画面,仿佛置身在广袤的田野之中,对田野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三、结合学生心理,培养个性化乐感
小学是一个人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步,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基本技能。虽然学生对一些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但兴趣往往是短暂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结合学生活泼、爱表现的特点,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活,通过开展音乐游戏、歌舞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力。其次,结合学生富有好奇心、接受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整合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服务于教学。比如,在学习歌曲《游子吟》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从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加深情感体验。第三,结合学生自觉性和自律性尚在培养之中的特点,多引用一些音乐肌体动作,来调节课堂氛围。最后,结合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逐渐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乐感,提升音乐综合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深化学生形象感知
多媒体具有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形象化、直观化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深化形象感知。比如,在执教《小雪花》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雪花飘飘的情景,教师制作了雪的形成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并配上解说:“美丽的小雪花,一身白,你从哪里来?……”学生通过观看小雪花的多媒体资料和老师的讲解,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大自然中的“雪”的变化过程。又如,在学习《苗岭的早晨》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幅美丽的苗岭风景图,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沉醉在美的意境之中,加强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音乐内容,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能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这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需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是一个重点环节,良好的乐感是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综合能力的标志,也是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检验标准。因此,教师要在不断提升音乐教学能力的同时,勇于实践,改革创新,努力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形成良好的乐感,从而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开启成功之路。
作者:毛荣秋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辉.乐感培养的十个要素[j].中小学音乐教育,(11).
[2]管焱.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内蒙古教育,(21).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六
情感训练音乐教学论文
一、听觉情感训练是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个人音乐专业魅力可以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教学自然入情入景。音乐学科是最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学科,它蕴含着巨大的魅力,既能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
二、音乐视觉情感训练的理解
(1)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种类,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一样,也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无论是内心情感的抒发还是生活景象的描绘,都是音乐家来自现实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是通过音乐的语言而流露和反映出来的。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艺术,也形成了视觉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学生对音乐符号、声音的记录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不仅使传承达到了完整记录音乐作品的目的,而且视觉上的形象化更推动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2)学生不应光靠耳朵来铺开音乐艺术的道路,还需要用眼睛来看到歌曲的直观影像,如演唱者的眼神情态、表演举止等,都能展现作品的风格特色。例如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用他那热情洋溢的明亮色彩和极富穿透力的高音,成功地表达出了作品的意境。随着技术的进步,电视、网络等媒介使音乐开始实现同时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技术传播,推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极大兴趣。
(3)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注意选取不同情感歌曲或乐曲让学生听,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体验不同旋律的感情色彩。如通过欣赏轻快活泼的轻音乐曲《喜洋洋》和如泣如诉的二胡独奏曲《江河水》,进行两者情感的鲜明对比,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前一首表达了欢乐无比、兴高采烈的情感,而后一曲则表达了悲痛欲绝、压抑苦闷的情感。
三、运动觉情感训练是情感体验的外部表现
音乐课中的情感体验离不开运动觉训练,所谓的运动觉就是让学生把内心对乐谱中的情感体验运用到演奏、演唱的面部表情之中。音乐是表情艺术,表情教育要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要把音乐的美感和音乐的内涵通过有表情的演唱、演奏充分地表现出来。表情不是在学会歌曲后处理歌曲时才加上的,也不是没有乐感的各种记号的机械音响的再现,它既不是学生外部的表面的摇头晃脑的做作表现,也不是毫无音乐美感的音符堆砌,而是发自内心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外部体现。所以,在指导学生演唱、演奏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动之以情,让学生学会在情感训练中用歌声去歌颂我们的祖国、赞颂英雄人物,去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情感训练往往是综合进行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他们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同时,教师只有通过情感训练学生,才能入情入境,使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能力。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七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乐感培养及鉴赏课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学科教学是初中阶段较为重要的艺术科目,培养学生美学素养及艺术修养与陶冶学生情操是其主要教学目标,并且可以通过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使学生的乐感得以提升,强化其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主鉴赏水平。本文主要阐述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综合乐感的意义,并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乐感;培养
一、前言
在传统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单一地采用传授式教学模式,即课程教学开始前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备课,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传授,并对学生的歌唱技巧进行指导。另外,由于大部分的初中学校对音乐学科的重视力度不足,导致缺少专业性音乐学科教师和完善的音乐教学器材。这样的音乐学科教学使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热情不够高涨,从而无法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和综合乐感。因此,在现阶段初中音乐学科教学中,应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核心精神,对学生的综合乐感进行培养。
二、目前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意见
(一)课程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
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利用多元化的鉴赏教学活动,激发出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投身到教学活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有效的音乐鉴赏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乐感,还可以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提高,对于学生在后续教学中实现全面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但在目前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甚至有部分教师没有充分理解鉴赏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对教学认知太过浅显,经常轻视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只是单一播放音乐作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达成预期教学效果,还使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积极性降低。因此,只有教师在明确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内容,并在播放优质音乐作品时,将其实际意义、背景及情感展开讲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知识,真正体会到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从而为提升学生音乐综合乐感提供良好帮助。
(二)课程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教学内容枯燥单一是目前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继续使用以往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话,将无法满足当下教学体系提出的要求。另外,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初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较为超前,对于鉴赏课程教学中老旧的音乐作品,学生不易充分理解,而教学内容的千篇 一律,未能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使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没有相互联系,从而无法达成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学科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想法及需求,播放学生容易接受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身感受,帮助教师正确指导学生鉴赏音乐。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综合乐感与鉴赏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生视唱练耳的训练
在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乐感可以加强学生视唱练耳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可分成听觉训练和视唱训练两个部分。在音乐的专业角度来看,听觉训练通常是从儿时开始,培养自身听觉能力,增强综合乐感。但对于初中音乐学科教师而言,想要每个学生都达到这样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与鉴赏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时,潜移默转地增强自身综合乐感。即使不能与专业学习音乐的`学生进行比较,但可以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素养。另外,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初中音乐教师应遵循逐渐推进的教学原则,不要从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高标准要求,要以学生综合乐感与歌唱兴趣为基础。采取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视唱练耳经验。
(二)鉴赏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音乐是具有丰富内容及充沛情感的艺术形式,以声音为体现方式。因此,在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鉴赏类型、风格不同的音乐,从而有助于学生自身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在学生鉴赏音乐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其完全投入到音乐作品当中,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初步形成自主听觉能力。久而久之,使学生音乐学科素养得以提升。在学生鉴赏古典音乐作品时,教师应根据音乐作品的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综合乐感。从学生喜爱的音乐作品出发,使其逐渐接受古典音乐作品,深化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感受和理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乐感的教学目标。
(三)强调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实际情感
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需要经过作词作曲家的细心构思和严格创作。各式各样的音色通过音乐艺术家的组合处理,才有了现今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因此,不论是简单乐曲,还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交响乐,都表达着创作者的实际情感。旋律、调式、节奏是构成音乐声音的重要因素,而节奏的精准把控则是音乐的主要表现力,通过节奏将真实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在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实际情感,并与音乐产生共鸣。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歌唱不同风格的音乐,加强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情感理解,长此以往使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转换为感知音乐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乐感及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的实质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在其逐渐成熟的同时,内心想法及思维逻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国家教育事业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依然存在许多纰漏。因此,教师在初中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改善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对建设课程教学体系大胆创新,并开展具有趣味性的音乐学科鉴赏课程教学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自在的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综合乐感高度重视,使其音乐鉴赏能力水平得以深度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果淑侠.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2]曹墨圣.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方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
[3]陆荷容.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的方式[j].考试周刊,2014(19).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八
运用语境理论,提升英语词汇教学效益论文
词汇教学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很多学生都存在着学习词汇的困难,这主要表现在对词汇的记忆和运用方面。究其原因,这与我国英语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有关。
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以帮助学生提高其词汇学习能力。
一、语境理论在英语词汇呈现阶段的应用研究
英语词汇教学的呈现就是把要教授的词汇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介绍展示给学习者的过程,包括词性、读音、意义、句法特征、搭配及其运用等内容。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方法呈现词汇,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掌握新的词汇知识。
本文运用语境理论呈现词汇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创设语境化的定义呈现词汇
nation(:60)指出,语境化的定义指的是把对新词的定义放在句子语境中自然呈现。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习得词汇的意义,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的做法是:首先呈现出语境化的定义,使学生在定义提供的句子语境中感受新词的含义;向学生呈现出包含生词和生词搭配用法的例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新词的用法。
2.利用图片、实物、简笔画等辅助手段呈现词汇
词汇教学专家nation(2004:47)指出,词与词之间的相似之处可以通过不同的语境例如图片、实物等来减弱。而我国的学者黄远振(:98)也指出,用图片、实物等来呈现词汇能直观、生动、形象地揭示词汇意义,使学生能把英语词汇符号与具体实物、动作联系起来,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使词汇记忆印象深刻,提高记忆效果。
3.利用生活情境呈现词汇
情境语境(contextofsituation)是指语篇产生时周围的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及方式等。情境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话语背景下词语的.意义(徐琳,:27),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也属于情景语境的一部分。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从而达到在语境中识记和正确运用词汇的目的。
4.利用社会文化背景呈现词汇
文化语境最早由malinowski提出,它指的是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和生活环境(转引自朱永生,:7)。而文化语境无处不在,大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小到生活中常见的广告、歌曲甚至电影等文化娱乐内容。老师应该多关注生活中的文化娱乐信息,把其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英语词汇教学的目标。
二、语境理论在巩固词汇阶段的应用研究
这一小节对语境理论的运用主要是与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相联系。
1.通过听录音巩固词汇
录音资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熟悉词汇的读音,同时它提供的语境也有利于学生对词汇意义的掌握。
笔者充分利用录音提供的语言环境,巩固了学生对词汇音形义的掌握。笔者的做法是:a.在英语晨读课上,放词汇表和课本reading部分的录音,巩固学生对词汇的读音和书写的感知;b.在所有词汇都学完后让学生做课本上listening或workbook中的听力练习(课本中提供的听力材料都与本单元的主题语境相关,并且材料里会包含本单元的新词汇),使学生在听力语境中巩固所学词汇。
2.通过口语活动来巩固词汇
新课程标准中八级词汇目标规定,学生要学会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笔者认为,在口语表达中运用词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还能达到巩固新词汇的目的。在词汇教学中,笔者把口语活动和情境语境和语言语境相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法包括采访活动、小组竞赛、讨论或辩论、口头复述课文。
3.通过阅读巩固词汇
高考一直是高中教学的标尺,我们知道,高考每年都会出现一定量的生词,而这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下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所以在高中教学中,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词汇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做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既然要增加阅读量,阅读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根据中国高中生的英语水平,笔者选择的阅读材料是学校订阅的英语周报。这份报纸包含一些符合高中英语水平的文章,并且每期的报纸与课本每单元的主题语境相吻合,这不仅使学生在阅读中巩固了课本中的部分新词汇,还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为了使学生能够增加对词汇的重视,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新词时,先根据语境猜测,然后查字典确认,并把这些新词汇整理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做到经常复习巩固。
4.通过写作巩固词汇
写作是语言技能中最难的一项,但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学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所学词汇,这不失为巩固词汇的一种有效方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写作方式是:缩写课文。
笔者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把语境理论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并将其运用到高中词汇教学的呈现和巩固阶段。但是本文只是做了语境理论在词汇呈现和巩固阶段的应用研究,还缺乏对词汇检测阶段的应用研究和关于本课题的实证性研究,希望今后会有更多对本课题感兴趣的研究者做出更深入的实证研究。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九
音乐教学观提升思考论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句多么富有哲理性的广告语啊!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昵?自从《音乐课程标准》颁布近十年以来,全国各地的音乐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新的教学思想、理念、手段、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正源源不断地向我们扑面而来。广大的音乐教师跃跃欲试,正在大显身手。然而,在实施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也出现了追求新鲜的花样、追求新颖的形式的现象。岂不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从客观上讲,“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没有最好的音乐课,只有更好的音乐课。据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未必追求一节课的完美,也未必能够追求到一堂完美的音乐课。
一堂音乐课,倘若能够在人们眼前一亮,使人久久不能释怀,往往不是教学内容的新颖,也不是教学过程设计的灵活。主要还在于一堂音乐课中有那么~两个精彩之处,也就是有那么一两个特点、亮点或闪光点。其特点是教师的教学充满着个性,给人新颖鲜活的感觉;亮点则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与策划,生动活泼、灵活多样;闪光点源于学生的随机生成,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所以,有特点,擦亮点,捕捉闪光点,应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能够上好一堂音乐课的根本所在,也是提高每个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基本策略。其实,“完美”又何尝不是这一点一滴的“特点、亮点、闪光点”的积累昵?那么,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今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调动激情,张扬个性,构筑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来,及时地捕捉课堂上的闪光点,以获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啻为我们所最追求的最具实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特级教师于漪形容道:“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定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演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浔阳江头的“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其用意乃“先声夺人”,一开始就给人一个亮丽的展示,以致产生“主人忘归客不发’艺效果,好的教学导语设计同样能够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例如:在我省淮北市吴思源老师的俄是少年阿凡提》一课中,课堂教学是这样开始的:
师:大家看,这是我自己制作的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玩具。(吹一声)知道这叫什么名字吗?
生:不知道。
师:我给它起个名字叫“魔笛”,首先,它能够模仿我们班某个同学的名字呢。请问你叫什么?
生:我叫杨金磊。(师模吹)师:它不但能模仿你的名字,还能讲故事昵,你信不信?
(师模吹)课堂上,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过程,无疑激起了学生对“魔笛”的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对神奇的“魔笛’有着强烈渴望的审美情趣之中,使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特殊的期待。
二、抽弦度曲新声发,金铃玉琨相磋切。任何一堂音乐课的教学毫无疑问离不开音乐作品,新编音乐教材从古今中外大量的音乐作品中精选出一批经典作品,每一个作品中都有其精彩独到之处。音乐教师要下大功夫去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情趣点”,努力做到要用“心”去感悟作品。记得北京八中的李存老师曾经说过,在进行每一首歌曲的教学之前,他都要去亲自演唱至少50遍以上,才能进入课堂,可见对教材的吃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做到“抽弦度曲”,方能实现‘新声发”。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堂课,印象颇深:一位河南省的女教师在外地教授五年级教材中的河南民歌《编花篮》,河南民歌对于外省的小朋友是陌生的。这位教师凭着她对家乡民歌的热爱和了解,给《编花篮》一歌进行了“深挖”、“深悟”,将歌曲的开头两小节的前倚音的两处“编”的唱法与河南方言“编”的说法进行了对比,并辅之以形象的手势,歌曲教学做到了惟妙惟肖,又将歌曲结尾处的甩腔与河南豫剧《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结尾的甩腔比对,形象地突出了河南省的地方特色,也彰显了该教师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功夫之深。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既然能被选入教材,都有其精彩的一面,也有适合学生的一面,这就要看我们是不是做到“深挖细究”。钻研教材,说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上面这堂课对教材的钻研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三、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课前预设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规划,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情境等组成的动态系统,它始终处于一种流变状态。学生作为一个个充满着鲜活灵性的生命体,必然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课堂生成便不可避免地呈现于课堂之中,正如教育家叶澜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捕捉课堂生成,审时度势地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使其成为有利的教学资源,通过重组、整合,发挥其有效作用。要有“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勇气和胆识。
比如:我在进行管弦乐《红旗颂》的欣赏教学时,那饱含激情的旋律充分激起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最后,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感想体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对《红旗颂》的感受说出来。一位小组代表朗诵道:“五星红旗在天空中飘扬,蓝天白云是她美丽的衣裳。我们为它感到骄傲自豪,她是我们心中的希望,是我们的理想,她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上。这不正是一首好的词作吗?我立刻将主旋律谱和这首词板书在了黑板上,并郑重其事地标注了“八(1)班同学作词、吕其明作曲”的字样,学生唱着自己的作品,个个无不兴高采烈。正‘有心插花花不发,无心栽柳柳成荫。”课堂教学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四、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音乐教师倘若有自己的一手“独门绝技”,则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应,还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仰慕及兴趣,有时还能产生对音乐的终生热爱,音乐教师也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因此,教师要苦练基本功,使自己的演奏、演唱水平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让学生们为之项礼膜拜。使其滋生“日夕望君抱琴至”的愿望。
例如:在全国第五届音乐教学比赛中,天津的一位教师以娴熟的小提琴演奏征服了每一位评委,获得了小学组的最高分;同样,另一位教师的一段热情奔放的踢踏舞博得了阵阵掌声:再比如一位教师在进行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欣赏教学时,为了配合学生的表演,亲自怀抱琵琶,亲手执琴,学生们除了从中对于乐曲的感悟有了深刻的体验外,无不对教师的演奏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课堂教学自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音乐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好感,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我们永远都在力求完美,而教学又永远不可能完美。”
一堂“更好”的音乐课并非高不可攀,用个性,创造特点;用智慧,打造亮点;用灵气,捕捉闪光点;用特点、亮点、闪光点,烘托精彩,一堂“更好”的音乐课,足矣?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十
浅谈小学音乐的情感教学论文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以情动情,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中,进而用各种丰富的音乐语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我在教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一课教案设计时,我请了一位男同学,扮成四川当地一少数民族儿童,在ppt背景下的树林中迎着太阳边唱边跳,通过这一组生动的电视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一个情感氛围,使学生以景带情,情景交融,从而促进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提高学生对学唱这首歌的兴趣。在教唱《彩云追月》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我在ppt背景音乐下,伴着明月图片的展示,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中秋佳节之际,对在外辛苦工作的父母的思念之情,想象着自己在节日之际盼望与他们团聚的心情。这样一来,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把歌曲所表达的思念之情用自己的歌声来演唱了。
二、亲自参与,体验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心目中的音乐课是快乐的、轻松的,应该是充满笑声的。如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音乐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活动,当然这些活动必须要紧紧围绕歌曲来进行,那么,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时,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思想火花,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就会有所提高,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跳柴歌》这一课,它是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一个典型的课,于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用绳子代替竹竿,让学生按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分组跳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一对一、面对面蹲在地上,双手拉着绳子贴在地板上,反复做开、合的两拍练习,再和着《跳柴歌》的音乐进行,最后请学生跟老师一起跟着音乐,在开、合的跳绳中间跳来跳去,感受跳竹竿舞的快乐,学生也从中体验到快乐的情绪。这样的活动,就为后面歌曲的情感把握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在演唱时也比较顺利。教学《小小雨点》这一课是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雨点的声音,让学生自制简单的乐器来模仿雨点的声音。没想到这一任务布置下去,一年级的小朋友十分感兴趣,课堂上带来了各种各样自制的乐器,有用瓶子灌水的,有用瓶子灌沙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雨点的声音,我分别让学生模仿小雨点的声音,模仿雷雨的声音,学生们都模仿得十分到位。于是在歌曲的学唱中,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小小雨点》的声音大小了,而且通过自制乐器来模仿雨点声,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情感把握也十分到位了。
三、走进文化,升华情感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只有当演唱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演绎。在音乐学唱中要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价值观得到升华,从而达到以陶冶心灵的目的。《爱的人间》这首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感人的歌曲,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观看残奥会视频,介绍青年盲人歌手杨光,8个月就因病而双目失明,他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在音符中描绘着美好的生活。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杨光用音乐唱出人的心灵、情感的美好、生活的恩赐。还播放了《千手观音》录像,借助音响资料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精神世界,感受残疾人以顽强的毅力超越残障、超越自我的人格魅力。充分让学生感受文化底蕴与内涵,让学生产生心灵与情感上的共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让歌曲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动学生。这样,我们就发挥了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高了审美趣味,使他们不仅有美的心灵,更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尽情地领略美、创造美!
本文作者:顾丽英 工作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王浩中心小学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十一
2.1学前教育专业大量扩招,导致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质量下降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我省大量扩建、重建和新建幼儿园,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也随之大量招生,实行招生改革―――高考招生,取消了专业面试,学生进校几乎没有专业基础,这些因素导致了生源质量下降。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没有办学前教育专业的经验或者经验不足,都是这两年才新开设的专业,这些因素导致了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不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这就是我们在前面现状中呈现的问题,96%的`幼儿教师都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并且学历都比以前的中专学历高,但音乐基本技能却不过硬的根本原因了。
2.2地域差异和园级差异,造成音乐教学水平差异
地域不同会造成教学水平有差异,这一点在这次研究中依然存在。经济发达地区相对教育就发达,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相对丰富,有规范的教学计划。关中地区音乐教学质量明显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一线城市高于二、三线城市,城市又高于区县和农村。在幼儿园方面也存在差异。我省有2902所幼儿园,只有21%是公办园。省级示范园、公办园,大规模园,对就业者吸引力大,能够招收到高水平、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并且就业后流动性小,能够保证音乐教学持续发展。而民办园、私立园和小规模园在教师招聘上,就显得人员层次不一,招收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少,即使有,也相对流动性大,造成幼儿园音乐教学发展不稳定,难以持续发展。
2.3幼儿园扩建、重建和新建,造成幼儿教师质量下降
从以来,全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我省制定了学前教育发展三步走计划。-第一个三年计划已按期完成。据最新统计,截至20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6356所,比20增加2428所,其中,公办园1758所,比年增加1047所,增长率达147%。在园幼儿122.8万名,比2010年增加52.33万名。全省幼儿园教职工共10.05万人,比2010年增加4.8万人。由于急速增加的幼儿园数量和在园幼儿,陕西省大量补充了近5万名幼教工作者。这些教师有些有学历、有些没有学历、还有些是非学前教育专业,这都是造成音乐教学水平降低的原因。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十二
3.1改革幼儿教师培养方式,使其更具实用性
要改善提升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水平,第一步从职前培养做起。明确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前教育特色的音乐课程体系,加强音乐学科内各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在音乐课中融合有关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和掌握正确的音乐教育观、价值观。围绕学前教育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大纲,将原有的专业课―――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中,尝试进行整合。在原来单独的技能课基础上加入与幼儿园音乐活动相关的内容,并开展“情景式”教学。让技能学习更符合学前教育特色,更具实用性。
3.2提升各级幼儿园教师入职门槛,制定职前上岗技能标准
在我国幼教事业大力发展时期,我省幼儿园大量扩建和新建,造成幼儿教师严重短缺,虽然我省学前教育专业也随之大量扩招和新建,通过培训补充了一部分幼儿教师,但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依然短缺。虽然幼儿教师依然存在短缺,但我们还是要提高幼儿教师入职门槛,在入职前要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确保教师整体水平。在音乐方面,可以制定一个职前上岗标准,比如歌曲演唱、钢琴弹奏、弹唱以及音乐知识等需要达到的标准,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建的先进经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美国“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简称naeyc)制定的幼儿教师职业核心标准,对于职前、职后幼儿教师在专业的掌控方面都有了具体的要求;英国教育科学部也颁布了《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文件中详细规定了初任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及其具体评鉴方法。
3.3提高职后培训的实效性,促进幼儿教师职后专业化发展
教师继续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幼儿教师的培训效果与教师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表明,按教师培训需求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避免让培训流于形势。在对音乐技能提升需求的调查中了解到:幼儿教师对音乐技能的提升有强烈的愿望。但从目前的培训来看,理论培训大于技能培训,很多培训内容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要对职后培训进行大力改革,提升实效性。首先,要了解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技能方面的需求,其次,根据需求制定适宜的培训方案和课程内容,最后,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的培训,才能真正提高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水平。幼儿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完善的职后培训体系,是促进幼儿教师职后专业化发展的必要保障。
3.4加强各地区幼儿教师交流,推进教师轮岗制度
为了缩小地域和园级差异,应加强各地区、各级别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互访,开展各种教学交流、培训交流、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活动,加强交流。还要在各市、区树立1-2所示范幼儿园,意在带动其他幼儿园的发展。在各地区、各级幼儿园推行教师轮岗制度。让发达地区与教育相对落后地区互相轮岗、公办园与民办和私立幼儿园互相轮岗、大规模园与小型幼儿园互相轮岗,争取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学习。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十三
在对陕西省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的调查中,我们选择了关中地区、陕北和陕南地区部分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在调查中我们了解了幼儿教师的学业背景、实际的音乐技能掌握现状和运用情况,以及幼儿园对教师在专业提升方面的要求和培训交流,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1幼儿教师向高学历,专业化发展
从对学历的调查来看,我省幼儿教师已逐步走向了专业化,毕业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达到了66%,职业技术类学前专业的教师达到了26%,民办学前专业的教师达到了4%,也就是说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达到了96%,这个从业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而毕业于其他院校专业的教师只有4%。达到本专科以上的教师达到了98%,研究生达到了2%,中专以及高中学历的教师目前已经没有了,我省幼儿教师的学历较以前明显提高了。
1.2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掌握不扎实,实践应用能力低
幼儿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涉及唱歌、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理论和节奏素养等几方面,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听课观摩,发现教师在音乐技能方面存在掌握不扎实,运用不自如的现象。在声乐技能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受过声乐训练的教师占91%,没受过训练的教师只有9%,说明职前都有过专业的学习。参加过声乐考级的教师只占16%,这又说明技能掌握精湛的教师少。对于节奏素养的调查,有65%的教师能够完成幼儿园教学所涉及的节奏,31%的教师不能准确识别节奏。在即兴伴奏技能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在钢琴即兴伴奏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大,只有37%的教师能够编配教材中的儿童歌曲,63%的教师是凭感觉无理论的伴奏,或者根本不会。即兴伴奏是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技能,这项技能的娴熟程度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所以,这样的技能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也是急需提高的。从这三项幼儿教师音乐技能调查来看,虽然96%的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但音乐技能水平不过硬,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
1.3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法欠缺,不能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
通过对个别地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观摩,和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法了解少、运用少,幼儿音乐活动形式单一,不能开展富有本地区特色的幼儿音乐活动。调查数据显示,了解过这些音乐教学法的教师占40%,经常使用的教师占25%,只是偶尔使用的教师占到了60%。这些数据说明,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法使用率较低,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在入院观摩听课中,发现幼儿音乐活动各地区特色少,比如有特色的陕北音乐就可以在幼儿音乐教学中体现,不仅体现了地区特色,也丰富了幼儿音乐教学。
1.4职后继续教育成效低,缺乏音乐技能培训
幼儿园对教师的职后培训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培训效果却并不理想,并且在培训中理论多、技能少,尤其是音乐技能方面的培训少。从参加职后培训的项目中了解到,即兴伴奏培训最多,占45%,其次是音乐教学法占40%,居第二位,最后还有教学研讨和器乐培训各占37%和34%。但就实际应用和调查来说,即兴伴奏和音乐教学法在使用中问题最多,这足以说明职后培训成效低,实用性不强,需要改进。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十四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显重要,我们的任务是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接班人,通过音乐课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 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
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情感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显重要,我们的任务是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接班人。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音乐就是一种情感的艺术。
情感性是音乐艺术中最大的特点。
哲学大师黑格尔这样评述音乐情感性:“音乐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的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乐、谐趣、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哭和惆怅等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热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表现所特有的领域。”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 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
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爱国之情教育
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其中有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爱护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的传统道德教育;有遵记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等。
例如:通过对学生教唱《义勇军进行曲》,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紧迫感,也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激起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成材;通过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后,可使学生增强对“小白菜”的同情。
同时更加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温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如,通过教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师应因势利导,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种下“劳动能给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思想种子;总之,教师扎扎实实地在每堂音乐课中默默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耕耘,学生将能获得全面的思想素质教育。
二、信心情感教育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
记得在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同学叫田雨晴,平时很少说话,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
针对这种情况。
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雷诗雅一起边唱边跳。
当他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时,我看见胆小的雨晴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他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
雨晴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陈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我有了信心作基础,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三、以情激情教育
教师要用有感情的范唱和生动的表演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种。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情感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同学们心灵中情感的共鸣。
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
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示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运动状态。
当学生在教师的审美诱导教育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自动调动起自身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感情地范唱,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歌唱学习的兴趣。
以情动情,点燃了学生情感火种,达到了情感共鸣,学生不知不觉哼起了歌,舞起了动作,师生情感协同一致,将这节音乐课推向了高潮。
四、爱心鼓励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
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十五
中专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简要分析中专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中专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合理措施,以期能够提高中专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中专;音乐教学;情感教育;重要意义;措施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一味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灌输音乐知识、传授音乐技巧,忽视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拍,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较低1。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根据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渗透情感教育,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中专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2。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一直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传授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没有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难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而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不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味沿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讲解音乐知识、传授音乐技巧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情感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中专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合理措施
1.营造音乐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灌输理论知识,不仅会降低教学效率,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建和谐的音乐教学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3。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经典乐曲,让学生进行赏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引导学生充分掌握乐曲的音调、旋律以及节奏等知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创设教学环境,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音乐教师可以详细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然后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演唱这首歌曲,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音乐作品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乐曲的难易程度,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梁祝》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这首乐曲,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讨论这首乐曲的基调、情感和主题等,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渗透情感教育。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渗透情感教育,不断增强音乐教学的吸引力,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重视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例如,在讲解乐曲之间的差异时,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二胡曲《二泉映月》和唢呐曲《百鸟朝凤》等乐曲,让学生充分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乐曲的内涵,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曲目,努力创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欣赏歌曲时,音乐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解教材内容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范围狭窄、学习兴趣较低,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5。例如,在讲解音乐的流派时,音乐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不同音乐派系的代表作品,让学生结合音乐作品,掌握不同音乐派系的作品风格和音乐特色,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合理引入流行歌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分析不同时代流行歌曲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音乐知识体系,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渗透情感教育,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胡慧茹 单位: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注释:
1.刘洁.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家教世界,,17:55-56.
2.蒋艳.浅谈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07:223.
3.杨舟.浅析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1,05:248-249.
4.郑奕心.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04:67-68.
5.郭媛.中职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浅析[j].音乐时空,,04:164-165.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十六
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情感教学角度,以初中音乐学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的情感发育水平,为其全面综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学;应用策略;渗透
教学实践表明,情感教学对任何学科的教育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初中这一学生情感水平发展的关键阶段,则更是如此。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以情感渗透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越来越多,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情感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不断显现,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助其体验成功等方面效益匪浅。以下,作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深入探讨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述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尤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情感丰富而敏感。这是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应用基础和前提。所谓的情感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学生情感发展的角度,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其对学科学习的情感需求,进而促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基于学生情感发展和情感需求的角度,多方面、多维度激发、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深层次需要,最终实现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质量的提升。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中的应用价值
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学科的应用价值在众多教学实践中已经充分的显现,主要涵盖功能价值和教学价值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一)功能价值
新形势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断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情感教学自身的优势,来实现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构,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音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充分的情感交流无疑是一节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的必需。由此可见,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学科教学的主要应用价值在于其在重构音乐课堂,构建起和谐、稳定的音乐教学课堂方面的功能价值,且这一功能价值也是实现学生音乐素质和艺术素质双提升的一大基础。
(二)教学价值
除了情感教学的功能价值之外,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还包括教学价值方面。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采取情感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在这一过程中,都体现着情感教学人性化的特点,这对融洽师生关系,建构教师、学生、教材等多方形成稳定的关系无疑大有助益。与此同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情感教学,还能构建起新型而高效的教学模式,这为初中音乐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三、初中音乐应用情感教学法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非首次提出,也不是自新课程改革实施时起。相反,其已经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发展实践,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较为成熟。然而,从当前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上看,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情感教学法的认识存在不足。教师对情感教学法的认识不够全面是当前阻碍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音乐学科推进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虽然经过新课程改革的革新和历练,不少教师对传统“灌输式”音乐教学模式和相关教法的弊端已经有长足的认识,然而受长期困于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致使不少教师在教学创新和接受创新教法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足,尤其是在观念认识上存在较大误区,认为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学科中的应用只是一种“奇技淫巧”,教学的实用价值较低。受此观念影响下,导致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未能有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而且即使在引入了情感教学方法之后,也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僵化、机械,更勿用谈论发挥情感教学对初中音乐学科的`优化和保障作用;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学囿于大纲要求,未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兴趣索然。
四、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的应用建议
(一)加强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对音乐学习具备足够的兴趣是充分发挥情感教学法效用的前提,若学生对音乐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是厌恶学习音乐,则情感教学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实施情感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培养,让其在学习中能更加自觉和积极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提升初中音乐情感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渗透
初中音乐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应用情感教学法过程中,要注重对音乐教材本身情感因素的挖掘,并以学生更感兴趣、更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成功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渗透,让他们徜徉在音乐之中,从而产生心灵上的情感共鸣。综上所述,初中音乐采用情感教学,一方面有助于不断丰富初中生的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情感渗透,来深化音乐学科教学内容,达到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效果。因而,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情感教学多多尝试,多多实践。
参考文献:
[1]吕光明.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中应用的研究[j].北方音乐,,09.
[2]刘亚洲.充分渗透情感元素努力增强教学互动――浅谈互动环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05.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十七
初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情感培养论文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大众物质水平不断提升,音乐特长的培养受到社会及多数家庭的重视和关注。对初中音乐特长生来说,学习声乐不单单是学唱几首歌曲而已,声乐老师承担着学生声乐启蒙的任务,为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引路者。如何针对音乐特长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尤为重要。文中从开展声乐教学的方法入手,介绍培养声乐教学情感的方法。
一、声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现阶段,多数学生并未科学认识所学的声乐知识,时常出现一味追求声音高度的情况简单认为能唱高音即可达到相应的演唱水平,从而忽略情感表达对学习声乐发挥的作用。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一系列围绕情的方法,可以说是略有成效。
(一)激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无法对声乐教学保持长久的兴趣,会面无表情、声音无力的演唱,且容易出现见异思迁的情况,声乐学习上难以长进。因此可知,引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目前,多数学生均存在严重的追星热,对自己熟悉的、喜爱的歌唱家、歌手非常感兴趣,教学老师可借助媒体、电教等方法了解艺术家们追求艺术的艰辛及获取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愿望。
(二)点评教学法
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著名歌唱家的作品及声乐教育家教学录像,指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分析、研究作用,从演唱技能、方法、情感等层面感染学生,提升学生对声乐演唱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起初学习声乐时,老师可采用直观的电化教具让学生感受声乐课程,随之由老师开展恰当的点评,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对声乐课的兴趣。针对学生学生声乐中存在的问题,让其观看某些教育家的教学录像,使用对比法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随后教师开展点评和指导,让学生弄清楚自己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进行解决。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借助手势、眼神等辅助手段表现自身的情感,确保演唱的内容更富有魅力。
二、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策略
声乐和情感是歌唱中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歌唱技能和情感是歌唱的整体,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对初中音乐特长生开展教学时,必须加强整体训练,促使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锻炼学生养成心灵歌唱的好习惯。
(一)发声教学中融入情感表达
多数声乐教学者在指导学生开展发声练习时,对气息、共鸣、咬字吐字等环节的训练过于机械化。因此,声乐教学中可使用以声带情的方法展开训练,从而满足声音技巧训练的要求。例如:开展连音训练时,多数学生会出现发生不连贯的情况,这时,教师采用恰当的语言进行阴道,将每个音节比喻为粒粒珍珠,声音犹如采用一条线将珍珠串起来,如果这条线断开,珍珠就会全部洒落。这种比喻极为简单且形象,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连音发生技巧,从而完美地表达出来。进行发声练习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一同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想象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境和画面,确保发声练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歌曲教学中融入真实情感
声乐教学中的歌曲作品有深、浅、难、易之分,歌唱教学效果几乎展现在歌曲曲目演唱中。日常教学时,声乐老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依据学生不同的条件、特点选择恰当的歌曲。首先,不要挑选难度过大的曲目,导致歌曲演唱力不从心,无法驾驭或难以施展所学声乐教学技巧,更谈不上情感表达。其次,要准确认识一首歌曲演唱的效果不单单以歌曲大小难易判定,哪怕是一首非常简单的曲目,只要学生长的细腻、完整,能够让听者产生共鸣,就表明达到演唱的艺术要求。同时,要依据不同风格的作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让学生掌握各个民族不同的风格、技巧,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深入理解作品表达的.感情
开展声乐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入了解每一部作品的内涵,掌握作品的处理方法,理解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成为开展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部门。一首歌曲的长短,均凝聚着作曲者强烈的情感,歌唱者要充分挖掘并体会所表达的情感。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对表达作品情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实施声乐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分析作品、理解及处理作品,让自身的情感融入音乐作品中,采用放松且充满激情的状态进入演唱意境,从而完美表达作品的真实感情。
总之,声乐教学是一项难以阐述的复杂工程,声乐教学并无固定的教学模式,必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声乐教学要求老师在学习前人优秀经验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恰当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声乐中放飞自身情感用心体会音乐的内涵,将每一次演唱音当作自身情感的表达。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十八
刍议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论文
情感是音乐的生命,音乐教育也称为情感教育。新课标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显示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艺术不是主要课程,只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带着愉悦情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审美体验,以情促学,以情育人。
一、师情带动生情,以情感人
音乐教师要想感动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自己要入情、入境。用自己富有热情的教学态度,饱含深情的范唱,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学生在教师情绪的感染下,自然地进入音乐情境之中。我在教一首反映环保题材的歌曲《留给我》时,我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看到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时,播放音乐,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歌曲作者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迫切心情。我问同学们,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世界会怎么样?生:人们将会饿死、渴死,小羊会因为没有草而死亡……。那我们应怎么办?这时不要让学生回答,播放音乐,学生演唱,很自然的就能把歌曲表达的情感唱出来。在歌曲的结尾,我还设计了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然后师生在黑板上作画,把美好的.未来展现出来,红的花、绿的草、白的云……用这种方式又进一步深化情感,升华情感。
二、语言精练,以情促学
音乐教师的语言是调动学生情感,培养情感的又一方式。教师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要先易后难,语言设计要简练,语言要富有感染力。说起提问,那真是一门艺术。质量高的提问,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小蚂蚁》一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我这样问:“今天我们一起到蚂蚁王国走一走,看看小蚂蚁在做什么?”这时我范唱,同时出示小蚂蚁劳动的画面。视听的结合,轻而一举地了解了歌曲内容,学生很快对歌曲产生了兴趣。接着我又问,“去了蚂蚁王国,你们知道它们在干什么了吗?谁来学学小蚂蚁”?学生跟着老师弹的歌曲旋律模仿小蚂蚁劳动的场面。在多次聆听歌曲中学习歌曲,培养音乐情感。这样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在歌唱中、在表演中,体会到了蚂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和情感。
三、注重情感体验,以情育人
音乐的教学不是一种纯艺术的东西,它有着其他基础教育学科所共有的育人功能,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往往在寓教于乐的音乐体验中完成。在学习歌曲《拍手》时,我先提了一个问题,“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能听到掌声”?同学们回答,“当看到精彩的表演的时候、当过生日唱生日歌的时候……”。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当某个同学唱的好的时候,我们就会给他掌声;唱的差时我们也给他掌声鼓励他;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一遍一遍地唱着歌曲,一遍一遍体会着拍手的含义。最后同学们总结出来了,掌声能传达赞美、赞扬、高兴、快乐的情感。
柏拉图说过,“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是美的品味,它能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而美好,能使人们的心灵变得高尚而纯洁。使每一个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使他们能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平地看待周围的事物,热爱一切美的事物。以情促学,以情育人,努力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篇十九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某个作品,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热爱生活,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诉诸于人的听觉,打动人的内心。教学中,它表现为教师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与音乐相一致的情绪状态,引起感情的感染、情绪的激动、情感的共鸣。使音乐情感和学生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在身心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年龄小,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足,会对音乐产生“无动于衷”的感觉。怎样把音乐形式转化为感觉及情感,是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中教师是基础
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启迪、激发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敞开心扉,体验美感,主动激情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首先,需要教师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听出音乐的“意味”感受作者的意图,还要触类旁通,了解文学、美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对文学、电影、诗歌、绘画等姊妹艺术有所了解,就能以比较释的方法挖掘作品的内涵,无论在理解还是在表达上,将会更加形象、生动、准确。如果对历史有所了解,就会在赏析作品时,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上去体会作品的时代意义。教师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的美及艺术的美敏感,并且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热情洋溢,亲切自然,将情感渗透于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因为,教师一个关怀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师生共同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内容。教师要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演绎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亲身感受,突出自己的人格及个性特点。即使在教学中多说几句“对不起,我错了”也丝毫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真实的情感表现,更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实的情感表露。
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予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那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更为行之有效。
电化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配以相关的语言描述,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之产生丰富的想象,触动内心的情感世界。得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例如:欣赏美国艺术片《海上钢琴师》的音乐片段。该片段体现出主人公对美好感情的向往。画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人公-钢琴师在悠闲地弹奏钢琴,琴音平静、舒缓。音乐采用的是抒情慢板,感觉音符像在十指间不经意地流动。画面镜头对准了钢琴师,他偶尔抬起了头,音乐旋律突然有了变化,亮丽而清新,仿佛吹来一阵清风,画面中现出一个美丽少女的脸庞,金黄色的头发在海风的吹拂下散落双颊,柔和的面孔上,眼睛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迷人。音乐在不时变幻,忽而温婉,忽而俏皮,又忽而激动。镜头在不停切换着:少女的发丝遮盖了眼睛,掠去发丝,露出光洁的.额头,透过玻璃的反光照一照自己,然后偷偷地瞅一瞅有没有人看到。忽然,音乐悠然而止,此时画面中呈现出空空的玻璃仓口,音乐回到开始的主题,镜头对准了钢琴师的眼睛,眼神中透出向往和遗憾。继而,音符又如清澈的泉水一样涌动出来,由弱到强,热情奔放。画面中,美丽少女迎着海风,裙裾飘舞,翩然走来。这样一个音乐片段,通过主题的不断变化,音色的明暗交替,情绪的瞬息变化,加之电影艺术中光、像、影的完美结合、演员的出色演绎,充分表现出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很人性地反映出情感世界的渴望,使人们体会到恬静与祥和,令人赏心悦目,难以忘却。
音乐教学从不同的方面使学生情感得以培养。例如:反映人和自然、命运拼搏的音乐作品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进取精神;热情、乐观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心胸开阔,努力奋进;宁静、祥和的曲调可以使人平气合,沉静地对待一切。教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从不同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情感教学,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世界中自由地翱翔。
三、创造自由的氛围,使学生从中得到情感培养。
有位名人曾说过:“不要站着和孩子说话,这样会不平等。”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世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情感强加于学生,禁锢其思想,束缚其行动。教师要有意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以民主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爱好、特长、原有的程度进行自由的情感体验。人们说“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次演奏就有多少部作品”。音乐作品在反映情感时,有许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我们在分析歌曲《夜晚的星》时,一位同学说“这首歌表现的是: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是五颜六色的,人们聚集到草坪上,欣赏夜晚的景色。”另一位同学立刻说“不是,不是,晚上人们都睡觉了,天上的星星从窗口照射进来,床边还有一大束玫瑰花。”我想,大概是这位同学联想到唱过的《摇篮曲》,那句“床头布满玫瑰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紧接着下一位同学说“天使穿着白色衣服,拉着我的手飞上了天,我看见了嫦娥和月兔,我还跟他们一块儿玩呢。”学生们兴奋地构画着生动的情景,气氛很活跃。这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建议他们把自己的奇思妙想通过歌声表现出来。当时正值傍晚,我们关上灯,教室里尚有一丝余亮。稍停片刻,活动室已寂静无声,我在钢琴上奏出一段舒缓、安静的旋律,然后进入歌曲的主题,随之我同他们一起动情地歌唱。偶然抬眼望去,学生们随着音乐伴奏晃动着身体,微闭着双眼,沉浸在歌曲之中,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当学生们走出教室的瞬间,仍感到音乐的余味,当他们以美好的心情回味时,又产生了对音乐活动的期待,对音乐美的新的渴望。
教师不仅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引路人,还是学生的合作者。师生要进行和谐的情感交流,共同演绎美好的图画。
情感教学中,还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做、敢说的氛围。允许学生保留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允许学生说“不”字,不套用语文教学中总结“中心思想”的旧法来束缚、排斥学生的感受,不能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学生,也不能苟同于音乐作品的文字介绍。就拿《月光奏鸣曲》来讲,教授这首乐曲的老师大概都会让学生去联想皎洁的月夜,这首作品便成了宁静安详的代表作了。而事实上,它只是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只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才命名的。
一部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受一种内心涌动情感的支配来完成的。同样,欣赏者只有对音乐所蕴涵的情感有了自己的体验,音乐才能鲜活起来。失去了自己的感受,音乐将只是一个个苍白的音符,也将无法听到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灵之声。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想法,并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启迪、引导学生的二度创作。有情才动情,有感才能发。当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学生依然正襟危坐、默不做声时,不要埋怨学生;当你激情荡漾,而学生无动于衷时,不要埋怨学生。低头审视一下自己,那是教学中的一个败笔。试想:当教师只顾一味地传授知识技能,而没有顾及那已显疲惫的双眼,何来的激起?当教师只是墨守成规地克守着原有的教育形式,何来的思辨?
柏拉图说过: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是美的艺术,具有美的品位。它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美好,使人们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洁。情感教学就是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勇敢地面对生活,平和地看待事物,友善地对待他人。热爱一切美的事物,珍视每一次的情感体验,留住每一个永恒的瞬间。
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引导学生开启音乐之门,探一探里面的风景线,品一品苦乐与甘甜,听一听那清脆的撞击声。相信吧,我们今天的努力,一定会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增添几分绚丽的色彩。生命也必将因此而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