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家庭教育公开课》有感 家庭教育公开课的心得体会篇一
记得小时候,我很调皮。爸爸妈妈下地干活了,我一个人在家,这下,麻烦就来了。我手里拿着一个弹弓,偷偷地跑到大娘家屋后。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子,拉弓,瞄准,发射——砰!玻璃应声而碎。见大事不妙,我拔腿就跑。刚转身,就碰上了爸爸那老虎一样的目光。爸爸二话没说,抓过来就把我打了一顿。屁股红红的,眼睛也红红的。大娘听到有人哭,急忙跑出来。她看见在一旁哭泣的我和手里的弹弓,就恍然大悟了。她一把搂过我,对爸爸说:“不就是一块玻璃嘛,又没伤着人,何必那么打孩子呢?”爸爸想说什么却又没说。大娘边给我擦眼泪边安慰我:“没事的,大娘还嫌屋里热呢,玻璃碎了也就凉快了,你可帮了大娘一个大忙哩!”我咧咧嘴,笑了。
大娘宽广的胸怀包容了幼小的我,让我在这天空下成长,在这天空下翱翔。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可没想到……
爸爸深吸一口烟,吐出一圈圈的烟雾。眉头紧锁,语重心长地说:“你是个女孩儿,怎么能做出这种事呢?”又吸了一口烟,继续说道:“这样吧,明天我去集上割一块玻璃,给你大娘镶上,咱可不能做让人吃亏的事啊!”我点了点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站在那,品味那一圈圈烟雾的味道。
“不能做让人吃亏的事”,多么简单的一句话,简单得像一片无暇的云,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驻扎。
前院二哥订婚的时候正是冬天,下着雪,却很暖。按照我们的习俗,男方家的婶婶大娘要请女方去家里做客,说是认认门,以后好来往。
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请新娘子吃饭,妈妈说:“人家刚来到这个地方,不免有些陌生。我们得主动熟悉她,才像一家人嘛。”我点点头,笑了。
一个简单的习俗,像一缕春风,渗透着浓浓的爱意,轻轻地,不被察觉地吹进一个陌生人的心里,温暖了整个冬天。
宽容大度,将心比心,勇于承担责任,友好待人,给别人一点温暖,给世界一点温暖……
在这里,有一群最美丽的人;在这里,我学会了最美的道理;在这里,我看到了一条最美的路。这里,是家,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家人的一句句教诲,一次次承担,一份份给予,教会我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像一粒粒石子,铺就我前行的道路,它会越来越宽阔,越来越平坦……
观《家庭教育公开课》有感 家庭教育公开课的心得体会篇二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家家之训”形成了“家家之风”。家风琳琳琅琅,在我们家,便是:耕读为本,勤俭持家,这八个字。
有人讲,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有人讲,家风向来是大户人家事,与一般百姓关系不大。有人讲,现在家族意识不断消减,此时谈家风不合时宜。有人讲,现在更应该讲政风社风,而不能退而求次家风。可是,家风家训不应该人人遵守吗?
文人重家风,但家风并不只是文人事。许多人家,虽然没有专门家训,但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风,由此也构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告诫子孙珍惜时光,趁早好好读书。
家风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这几个标准,不苛刻执行起来也不困难,应该遵守的不正是“勤俭”二字。
记得父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勤和俭》:从前有一个农民叫吴成,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着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分家时,将匾一据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日后大儿子虽勤恳工作,但不知道节俭,二儿子只知道节俭,而不知道勤恳工作。最后,他们都过着贫苦的生活。于是两兄弟便决定把“勤俭”两字合在一起,从此他们既“勤”又“俭”,终于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以前,我非常不注意节约粮食。每天吃饭都剩下许多白花花的米饭在碗里。妈妈看见我这样浪费粮食,决定在星期天带我去田野里走一走,一路上,猛烈的阳光像一团大火一样,让我感到非常的闷热,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额头上渗出来。
田野一片绿色,就像是一块一块绿色的大毯子铺在那里。在这绿色的毯子上,有着许多人在忙碌地干着农活,有的在耙田,有的在挑秧苗,他们手臂上的汗珠都随着秧苗飞洒向田中,用双手去接触那杂草和污泥,太阳照射在每个人的后背上,汗珠湿透了他们每一个人的衣服。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随着全市率先进小康,我们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美好。日子富起来了,可节俭的家风却不能丢。当下,许多青年人用钱大手大脚,生活过分讲究奢靡的现象已司空见惯。别让家风也成为“一阵风”,徒留下“古风不再”的感慨,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家风是潜移默化发挥的,作用更是潜力无穷。
千年家风,底蕴厚重,韵味深长。在家,便是风范;于国,就是脊梁。
观《家庭教育公开课》有感 家庭教育公开课的心得体会篇三
什么是家风?我理解家风是每个家庭祖祖辈辈总结积淀的生存、生活经验。在农耕社会,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让为安等是大多数家庭的共识;在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讲究耕读传家、好学上进;在经营商业流通的家庭把和气生财、诚信为本作为家训。这些都是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家风。当然,还有的家庭横行霸道、恃强凌弱、坑蒙拐骗等,这是坏家风。
在一个家族、一条血脉、一个姓氏从古至今的兴衰变化中,家风和遗传因子一样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有的家庭因为战争、灾害、政治等外部因素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但是只要有一个人在,这条血脉还会延续、崛起,繁衍生息、以至兴旺发达。而有的家庭富可敌国,富贵一时却很快轰然倒塌,家破人亡,走向衰亡。究其原因,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不在于一时的富有,不在财产的多少,而在于良好的家风。我们不可能永久代替子女做事,却能够帮助子孙后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使得一代更比一代强。
家风靠家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姓氏、一条血脉环环相扣的链条中的一环,继承先祖遗风,把自己这一环抓好,并且从幼小的孩子抓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良好的家风融化在子女的心灵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做事,这是一代代祖宗的希望,也是使血脉永久延续的根本。
家风是变化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外甥看老舅,侄女看亲姑。看什么?就看他们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员中交流、探讨,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这就是学习、观摩的过程,就是充实、调整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人做事的体验变成准则,变成思想观念,变成自觉,左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外人不让你那么做都很难。家庭每个成员的共同自觉,就是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注重家庭家风。一个社区、村落中的大部分家庭共同认知的家风内容,就是村风;一个社会共同认知做人做事的原则就是民风。民风也是一种文化在其人民中的共同表现
民风的水平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就包含了无数家庭优秀的家风,先哲们经过仔细观察、深入思考、高度概括优秀家风形成的《弟子规》,把优秀家风具体化,条规化,称之为“圣人训”,作为自己家庭和全社会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经过历史的横流不断冲击锤炼,至今仍显示出无穷的魅力。
优秀的家风并不是高深、玄奥,令人感到不着边际的大道理,严格的说,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关键是要把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变成每个家庭成员的自觉。
观《家庭教育公开课》有感 家庭教育公开课的心得体会篇四
星期六中午,爸爸妈妈带我去饭店吃饭。点好菜之后,妈妈微笑着朝服务员点头道谢。吃饭时,爸爸妈妈不时提醒我和弟弟要安静地用餐,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顾客。结账之后,我们把剩余的饭菜装进餐盒里打包带回了家——“光盘行动”可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这其实每天都会发生,在每一个家庭里。父母们总是身体力行,把好的家教和好的家风传递给家里的每个孩子。
我们经常听父母说:“家教和家风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每当这时,我总是会想:家教和家风究竟是什么呢?它们究竟有什么用呢?
家教,是指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通过自己实际行动来教育子女做人做事的礼节。家风,则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家教的重点在于道德、礼节方面;家风的重点在于习惯方面。好家教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经验,使人博学多才,必然代代相传;好家风是无声的教诲,如果铭记在心,定会代代受益。好的家教、家风使子女从中吸取到积极、健康的正能量,对于他们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才能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好的家教,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经验。它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融入了祖先的智慧。拥有好的家教,无疑是一种福气,因为它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给你一些好的建议,让你做出更好的决策;或是在紧张关头提出一些好的想法,使你化险为夷。
好家风的养成,是每个家庭必须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在过马路的时候,不闯红灯,绿灯再走,既是对自身安全的保障,也是避免事故对他人带来不便和伤亡的措施;在排队的时候,不插队,不推搡,便是对他人的尊重;在乘公车的时候,主动让座位,则是对他人的理解与谦让。这些生活中的好家风一点一滴积攒下来,就是全社会的好风气。这时,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道美丽的、值得赞扬的风景。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北宋名臣司马光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后,告诫其子:“有德者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名人名家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好的家教家风是有多么重要。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要养成好的家教家风,让它们为我们所用。
好家教、好家风,是让我们受益终生的朋友。它们时时刻刻都在帮助我们,不断把我们向好的方向引导。我们一定要时时与它们相伴,让所有人都自信、阳光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让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欢声笑语!
观《家庭教育公开课》有感 家庭教育公开课的心得体会篇五
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和姥姥都很爱我,姥姥很慈祥,她是一个勤俭的人,也一直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告诉我,平时不许乱花钱,不许和姥姥随便要玩具,不许乱买零食,那个时候,我很顽皮,有时候想要的东西姥姥或者妈妈不给买,我就耍赖,甚至有时候嚎啕大哭,可是,不管我怎么闹,她们却只是好言相劝,很少满足我的要求,几次之后,我就懂得了,不该给我的东西,哭闹是没用的,而我表现好的时候,比如很听姥姥的话,摔倒了不哭,不挑食,妈妈就总会表扬我,而我也会很高兴。后来我渐渐的长大了,也养成了不吃零食,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的好习惯。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医生,工作很忙,陪我的时候不多,平时我总是被姥姥带着,但是有空就他们就教育我,一定要听姥姥的话,爱护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妈妈一有空,就帮姥姥做饭、做卫生,我就抢着帮她们擦玻璃、扫地,总是得到妈妈和姥姥的表扬,虽然有时候我很累,但是我看见明亮的窗户、干净的地面,觉得开心极了。
妈妈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告诉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妈妈带我出去玩,做公交车,总是给老人和小孩让座,看到残疾人乞讨,总是让我给他们送去零钱,带我去公园玩,告诉我不要乱扔垃圾。
一年级的时候,我很不爱写作业,总是贪玩,姥姥怎么说,我都不听,结果考试的时候,成绩很差,妈妈并没有责怪我,不顾辛苦,下了班就陪我写作业,耐心的告诉我应该怎么写,有时候也在旁边看书,我很奇怪,就问她,妈妈上班了,还用看书吗?妈妈说,是啊,活到老,学到老啊,知识总是不断更新的,妈妈只有不断的好好学习,才能更好的给别人看病啊。熙熙也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越来越多的东西,比如说,咱们家的巴西木,本来一周只浇一次水,你要天天浇,它很快就死了,那么怎么才能养的更好呢?你就可以通过看书,知道它的养护知识,它就能茁壮成长了,是吧。你只有多学习,以后才能当一个有用的人啊。从那以后,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养成了下学先写作业,而且爱看书的好习惯,我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进步,总是名列前茅,还当上了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呢。
今天,我问妈妈,咱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啊?妈妈给我讲了这些小时候的例子,我才知道,姥姥、爸爸妈妈在日常的生活点滴中,已经不断向我灌输着家训家风,就是“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积极向上、勤劳善良”,这些家训家风,让我不断进步!今后,我要严格遵守家风,将来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