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得体会(五篇)

2023年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得体会(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9:42:16
2023年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得体会(五篇)
时间:2024-03-20 19:42:16     小编:zd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得体会篇一

一、我能看到你的好

人与人对话的过程中,很多信息是通过眼神传递的,而且这种目光信号是人们不容易控制的。所以,孩子完全能够从父母的眼睛中读懂那些没有被说出来的话。因此,如果你偶尔对孩子发出不太明朗的目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你的眼睛里只有孩子的弱点,那么就会对他产生不好的影响。有时候,换一种角度看孩子,让你的态度适应孩子的脾气和方式,也许你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

二、我们在你身边

孩子需要被父母保护、不会有可怕事情发生的感觉。但是另一方面,父母也应该让孩子知道,他们不是万能的,不能将所有的危险和不友善的眼光带走。因此,你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一天天地学会更好地照顾自己,学会面对风险,避免陷入可预见到的困境当中。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学会面对真实的生活。

三、我理解你

孩子生活在自己的感觉和幻想当中,这是成年人难以进入的,因此理解孩子变得困难起来。但是,让孩子相信父母理解他和他的行为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因此我们还是要努力。

理解并不意味着将冲突、错误、缺点掩盖起来。你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他去思考和改变。但是你也该调整自己的观念,告诉自己孩子大部分的错误都不是因为性格或品质上的缺陷,而是他还缺乏经验。孩子就是孩子,所以他会在游戏中作弊、欺负小妹妹、不让别人动他的玩具。但是在你的帮助下,他终有一天会处理好各种情况。

四、我们谈谈你的感受

孩子的感情丰富,情绪波动剧烈,他常常自己都不清楚心里为什么不舒服。总之,就是不高兴。因此,你最好的对策就是将孩子的乖张感觉当做正常表现,不要反感和反应强烈。虽然你不能完全明白他的心思,但是你认为他的激动或伤心是可以接受的,对他来说非常有益。暴风雨过去之后,你可以通过与孩子交谈,帮助他理解和识别刚才的感受,并且找到解决办法。

五、你行的!

孩子对掌控未来生活方面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信任感,它会使孩子相信,自己必将越来越灵巧、越来越专心、越来越强大,哪怕这当中要经历很多的失败。所以,你可以经常带着孩子乐观地展望未来。此外,你们还应该经常以积极的态度回顾过去。“你还记得你学骑车吗?你摔了很多次跤,但是现在你骑得多好呀。”孩子越多地联想到具体的、积极的经历,其自信就会越发地增强。

六、我们原谅你犯错

“尝试、错误、再尝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正常的反复,所以我们也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接受孩子的错误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这样宽容地对待孩子。杯子摔碎在地上了,手工作业没有做好?你可以对他笑一笑,轻松对待。如果你不允许孩子出错,那么他就会越来越紧张,慢慢地用沮丧的眼光看世界。

七、我相信你管理好自己

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应该慢慢地给他些权力。比如他的房间他自己说了算,他的零用钱可以由他自己支配一部分。让孩子明白什么叫“我决定,我负责”。当然,“管理”还包括另外一层意思,他有义务每天早晨叠好自己的被子,每天晚上将书房整理好。另外,孩子也可以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支配,比如在父母的同意下到好朋友家去玩等。

八、你会和别人相处的很好

孩子需要与他人交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和更新知识、经验、感受能力、自我控制力、幽默感和处理冲突的能力。什么时候用“你”,什么时候称呼 “您”,和爷爷奶奶怎么说话,对老师用什么态度,什么时候可以开玩笑,什么时候必须严肃,好朋友打架了该怎样劝……这些经验都是孩子从你、你家、你们周围的世界中模仿而来的。 所以,鼓励孩子走出去,告诉他要用友好、尊敬的态度对待别人,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成为坚强后盾,是你的责任。

九、这些事情可以自己做做看

与其不断地指导孩子如何去做,不如给他勇气,让他自己去做。你过多的指令会让他无助且懦弱。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可以放手让他独自准备简单的水果、切蛋糕、去报亭买报纸。而且,从某一个时间开始,你可能不再知道孩子所有的事情,因为孩子也需要有秘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长大。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得体会篇二

1、认识自我

在孩子刚刚开始有自我意识时,教他多说“我”可以加强他对自己的认同。刚刚学习说话的阶段,孩子还不会正确使用“我”,如果大人称他为“宝宝”,他也自称“宝宝”;会说自己的名字了,就用名字代替“我”,比如“安安的车”、“妞妞要吃”等。从大人所看到的自己,和由自己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存在,其差距是不言而喻的。教孩子称自己为“我”,才能促进自立心的萌芽。

2、肯定自我

一个能肯定自己、尊重别人的孩子,会有更大机会享受健康身心和愉快的社交生活。他们和人交往时,能自如地调节关系。要学会肯定自己。

3、接受自己

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的沟通、别人的评语、参与游戏活动时的表现,让孩子清楚自己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强势弱势,同时建立一个接受自己强势弱势的态度。

4、鼓励自己

每个人每天经历那么多人与事,要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每个成就并加以赞许,是件不可能又容易令人失望的事。所以,从幼儿时期就告诉孩子,首先做自己的好朋友,对自己感到满意的行为进行自我赞赏,遇到挫折时鼓励自己,自己打气,这样的孩子当然能够肯定自己了。

不过,父母最好也能注意到孩子的行为表现,比如他能逐渐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可以适当地予以肯定和嘉奖。

5、充实自己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基础,能努力不懈地充实自己,克服弱点,发挥长项,才能维持自我肯定的状态。父母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或训练,鼓励孩子多看书多发问,都是让孩子充实自己的好方法。

孩子的自信心,是要通过“自我照顾”的成长任务建立起来的。这包括个人生活起居的常识和技能,比如当一个两岁的孩子会自己拿勺吃饭时,完成这个“自我照顾”的任务,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非常有成就感,也就增强了自信心。

6、面对失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挫败对于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太多挫败却会令孩子气馁。因此,父母对孩子来说便非常重要,孩子遇到什么困难,最终必定是向父母求救,依赖父母的帮助去解决问题。

但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也应有技巧,当孩子正埋头苦干,也做不好的时候,父母应给予他信心再做尝试;如发觉孩子始终都做得不得法,应该向孩子提示,但切勿太明显,使孩子感觉是你帮他去解决困难;当孩子得到负面评价时,提醒他的强势,可以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失意,找回自尊。

7、建立自尊

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首先要给他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来自父母的足够的爱与关怀。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行为,或者过分责备孩子的过错。父母应该协助孩子处理问题。但不要过分呵护孩子,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表现出不满、处罚孩子都是正确的做法,培养孩子自尊心并不等于让孩子任意妄为。

专家成墨初告诉妈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不同的挑战,最需要老师、父母的鼓励。自尊心有助他们接受考验,渡过难关,父母应该尽力营造与老师、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与父母或老师、同学发生冲突,或遇到短暂挫折,可能会意志消沉,但是事情过后,自尊心又会重现,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孩子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脆弱。一点小小的挫折或者负面的评价,很难从根本上彻底打击孩子的自尊。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得体会篇三

对只一个有几岁的孩子他培养自信心的话,有些家长就可能会不以为然了。其实,这是十分必要的。美国心理学家曾对许多名家的幼年和少年时期进行过长期调查。结果发现,这些人大多都生长在家境一般,而父母对他们的培养十分尽心的家庭里,在幼年时期就开始了对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科学家认为,幼年时期的自信心,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充满自信,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孩子,才是最有出息、大有希望的。相反,一个从小就依赖性强,毫无主见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是不会大的。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的以身作则十分重要。父母尤其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父母(包括家庭中其他的成年人)要真诚地爱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特长和意见,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切不可以家长自尊,轻易指责甚至打骂孩子。孩子一旦有了成绩和进步,那怕是极其微小的,都应给予及时表扬,使孩子感受到白己在家里不是无足轻重的,从而树立起必要的自我意识。

其次,父母对孩子耍处处表现出信任态度。孩子好奇心强,遇事总想自己去做,但又一时不能做好。这时,父母的任何责难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进而丧失掉自信心。

父母要多以尊重、引导、支持的态度对待孩子发自幼小心灵的任何创新和尝试,增强该子的自信心。

再是,父母要处处起榜洋作用,在孩子面前处事既要谨慎,又要果断。那种事前犹柔寡断,事后追悔莫及的习惯,对孩子显然是有害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入手。比如,给孩子买玩具时,可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挑选,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的爱好、天赋。趋向,并非是父母都能左右的,父母只能去发现,去引导,不能强行改变孩子的意志。这样有助于提高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庭中的民主气氛也是十分重要的。很难想像的出,一个家长制作风严重的家庭,会培养出自信心的孩子。一些父毋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迫使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孩子只能服服贴贴,从而丧失了最可贵的自信品质。因此,作为一家之长,应摒弃家一长制作风,使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孩子的正确意见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召开家庭民主讨论会的形式,充分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积极采纳他们的正确意见,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见解能力。

对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则要特别注意关照。在培养过程中,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所做的事情多么简单,只要是认真做了,并取得了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千万不可泼冷水,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得体会篇四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的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下几点做起:

一、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

孩子与老师、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要言传身教。

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师、家长是孩子的效仿榜样,因此,在孩子面前更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

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得体会篇五

培养孩子自信心 家长不要错过幼儿期

国外心理学家是这样给具有自信的儿童下定义:自信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对自己的信心和感觉的集合。

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做事动机、态度和行为。孩子的自信可在约3——4岁时出现,当孩子学会用汤勺将饭放进自己嘴里时,就会出现“我能做到”这种心理。自信心强的孩子比较乐观,自我感觉较好,喜欢与别人交往,愿意追求新的兴趣,从不轻视自己。遇到难题时不说“我是白痴”,而说“我暂时还不理解”。反之,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比较悲观,总是感觉“我不行”或“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往往表现出被动、抑郁和孤独。培养孩子的自信,父母的正确做法如下:

1、注意孩子说话的语气。不仅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表扬,而且在孩子做出努力后,尽管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也要进行鼓励。

2、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信念。孩子除数学外,各科学习成绩都挺好。孩子有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笨学生。“你是一名好学生,数学仅仅是几门功课的一门,只要多花点时间成绩会好的。

3、对孩子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爱。将孩子抱在怀里告诉他你为他而骄傲,经常地、诚恳地给予表扬。

4、对孩子行为给予及时准确的纠正。不要说“你总是这样看不仔细题目”。这会使孩子认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你这次真的是看得太神速了,但如果你肯再看得慢些,我会非常高兴的”。

5、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家里没有安全感或受虐待时,将会丧失自信心,如父母经常争吵。让你的家成为孩子的避风港,时刻注意孩子是否有受他人虐待的迹象。

幼儿教育:会玩的孩子更聪明

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曾指出,运动、玩耍是儿童学会观察、认识、理解、说话和活动的最佳“工具”,能促进儿童的大脑智力开发。他指出,科学实践证明,2岁—5岁的孩子中,爱玩孩子的大脑比不爱玩的孩子至少大30%。因为,在运动和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要完成掌握平衡、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的动作。日本著名教育家七田真教授在大量的试验研究中发现,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所以,0岁—6岁是开发宝宝大脑的黄金时期,父母要珍惜这个黄金时间,多陪孩子玩。

玩是一件看起来随性而又欢乐的事,但是也要玩出科学,玩出创造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你可以为他打开一扇窗,带领幼小的生命去触摸这个真实多彩的世界。70后、80后父母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弹玻璃球、跳房子、跳皮筋、拍洋片、丢沙包,渐渐被各种高科技玩具、电子产品所取代。现在的孩子常常看电视、玩游戏,一坐就是几个钟头,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家长要引导孩子走出这种误区。

运动

跳绳强身又健脑

很多研究发现,喜欢运动的孩子比不爱运动的孩子更聪明,记忆力更好。潘慧告诉记者,有目的性的运动,可以锻炼孩子各个感官之间的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挖掘他们身体各部位功能的潜力,对大脑的发育有很大好处。

各种运动中,跳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是一种全身性活动,既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又能使心情兴奋起来,让孩子心灵手巧,在数数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使语言变得清晰流畅,最终促进孩子智力、体力、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

每天睡前讲故事

每个夜晚的床头,那盏温馨的灯下,孩子靠在父母怀里,听他们讲故事。这是孩子成长中最幸福的时光。

科学研究显示,经常读书给婴儿听,可以让他们与父母间建立特殊情感。婴儿喜欢听到熟悉的声音,而书中的文字、图画和故事更能刺激他们的脑部发育。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喜爱读书的孩子更爱动脑思考问题,将来上学后学习能力会更强,相对来说情绪会更为稳定,个性较为冷静,更为自我约束,知识面宽广。

“有些父母拿到图书以后,把教孩子学识字作为主要目的,这样做是不科学的。”王争艳告诉记者,孩子读书要以兴趣为主。“阅读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它留给孩子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像电视,有具象的画面。孩子通过文字的描述,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鲁杰建议,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与孩子一起读他们喜欢的书,并且探讨书中的细节,这样孩子就会渐渐爱上读书。

游戏

戏水玩沙,创造力强

夏日午后,蝉鸣阵阵,一个小男孩静静地蹲在院子里,细心地观察“蚂蚁阵营”,还不时用小树枝轻轻地拦住蚂蚁的路,观察蚂蚁的路线变化。男孩一蹲蹲好长时间,那份耐心,让一旁的妈妈不忍心打搅。妈妈只是提醒他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导他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这是知名育儿专家杨文的教子场景。

鲁杰告诉记者,丰富、神秘的大自然是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源泉,父母要经常带孩子走近大自然,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那种静默的和谐,那种新鲜、清新、生生不息的气息,可以发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所以,大自然是最好的游戏场所。”国际儿童游戏权力协会曾经发表研究报告说,现代儿童正在遗弃的那些简单的娱乐活动,如爬树、建沙堆城堡等,正是孩子们成长不可或缺的。

“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玩沙子。沙子可塑性强,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因此家长可以在阳台弄片小沙滩,这也是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王争艳说。

语言

尽量少说叠音词

孩子开口说话的那一瞬间,让多少家长心生喜悦。那是他们第一次用语言表达。从此,孩子咿呀学语,打开了语言的大门。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父母与孩子多交谈,会使这些孩子日后变得更聪明。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伴随着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必然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6岁以前是孩子语言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培养,效果事半功倍。就像种子播种在春天,才会有好的成长和收获。家长要在这个时期,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

鲁杰提醒父母,和孩子说话时,尽量使用规范的语言。父母是孩子语言的导师,父母使用的语言、语气都会影响孩子。0岁—3岁是孩子口头语言的发展时期,父母的语气要柔和亲切,自信沉稳,不要使用“吃饭饭”等叠音,也不要细声细气地模仿孩子的语气,这样会让孩子缺乏安心的感觉。但是,可以适当重复说过的话,比如“吃饭了,吃饭了”,来加深孩子的印象。对于3岁—6岁的孩子,父母就没有必要再反复重复说过的话了,看着孩子的眼睛,认认真真地说一遍就足够。孩子没有回应时,父母要寻找更好的解决方式,不能粗暴地提高音量、瞪大眼睛,孩子也会变得烦躁,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爱好

留出一面“涂鸦墙”

兴趣和满足总会带来快乐。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东西比较容易。所以,父母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应孩子的天性,支持他们的兴趣爱好。

1岁—8岁,是利用涂鸦锻炼孩子图形思考力、想象力、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家长应该还孩子一颗自由的心、一双自由的手,让他们在尽情的想象中,涂抹心里的缤纷多彩。父母为孩子开辟一面“创作墙”,让孩子信笔涂鸦,这远比一个整洁的家更重要。

“兴趣爱好不等于兴趣班。”鲁杰告诉记者,很多兴趣班只是让孩子枯燥地学习,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欢做的事。比如,在绘画班,往往更多的是学习绘画技巧,要把苹果画得最逼真最圆,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限。家长要注意观察,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然后为孩子提供条件,保持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养一小盆植物,观察植物发芽、吐叶、开花的过程;或者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小科学实验,让他们理解生活中的现象。

孩子语言发展条件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形式,是人类相互交往的工具,也是人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思维的一种工具,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掌握并运用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语言的发育不仅需要一个相当复杂及漫长的过程,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例如,唇腭裂的儿童就会无法正常发音。其次要有正常的听觉的保证。言语的发育依赖于听力,如果听力出现障碍,就会失去听别人说话的能力,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就无从学习说话,也就成了聋哑人。听力在言语活动中还起着监督的作用,它能协调舌和咽腔活动的相互联系,从而保障说话的流畅性和发音的准确性。如果听觉减弱的话,就不能够听清正确的发音,也就不能区分错误的发音,会出现言语的不清晰,因此,儿童要学会准确发音,一定要有良好的听力。此外,还要有一个健全的大脑。大脑是语言活动的中枢所在,人的语言经过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感知后输入中枢,经中枢分析处理后,再经神经传出支配外周发音器官进行言语的口头表达。如果大脑受到损伤,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尤其是大脑左半球的损伤,在成人就会出现失语症。发音器官、听觉、大脑这三个环节是保证语言发育的先决条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语言或言语的障碍。

除了以上谈及的三个环节外,是否有丰富的语言环境也会左右语言的发育。在具备应有的先决条件外,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和孩子说话,多和外界接触就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