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培根铸魂下句 培根铸魂话经典(3篇)

培根铸魂下句 培根铸魂话经典(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8 14:17:03
培根铸魂下句 培根铸魂话经典(3篇)
时间:2023-03-28 14:17:03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根铸魂下句 培根铸魂话经典篇一

教师是最辛苦的职业,而作为小学生的教师更是最最辛苦的!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爱玩又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在课堂上很多时候都是“腰酸背疼腿抽筋,嗓子冒火头发晕”,但是孩子有时还不知“这么辛苦你为谁呢”,照样在下面自得其乐地做小动作。大多数孩子在家里又是独生子女,被家长宠爱惯了,一个个“自尊心”强的不能让人多说一句,老师说的轻了是不听,说的重了吧又可能大哭大闹了。这样就可想而知教一年级的老师有多辛苦了!

作为家长,我经常教育孩子一定要体谅老师,老师就像自己的父母,那么辛苦其实是为了你们啊!所以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知识牢记于心;作业要仔细完成,特别要书写干净,这样老师才能少操些心,多点休息时间!

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我最了解儿子,他属于听话的孩子,又极知道体谅人,所以当我把老师的辛苦告诉儿子时,儿子向我保证,他一定会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好好学习、不惹老师生气的!

虽然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打打闹闹是常事,但我相信老师的课讲得那么好,课堂上儿子一定会专心听讲的。

培根铸魂下句 培根铸魂话经典篇二

师德,是爱。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师德,是奉献。如春蚕,似红烛。吐尽心丝织锦裳,燃亮烛花照世界。

师德,是安贫乐教,矢志求真。一只粉笔,是一生的伴侣;三尺讲台,是人生的舞台。师德,是博采众长,严谨治学。“善师者必善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师德,是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似一团火。它能照亮心宇,点燃希望。师德,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品洁不染尘,心纯自芳菲。

师德,是大力神。它为思想倾注灵魂,它为雏鹰拔开云雾,它能托起一颗又一颗明天的太阳。师德,是二月风。它用真善美启迪心灵,用花朵的开放,自豪地唱响自己的名字,用叶子的茂盛,骄傲地传扬自己的宣言!它能让一叶叶扁舟,乘风远航。

师德,是孔圣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伟大修养;师德,是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仰;师德,是徐特立“忠贞为教,严谨治学“的高尚品格。

师德,不是长篇大论的大道理,它是教师生涯中的一点一滴,折射出每个教师人性的光辉。师德,不是虚无缥缈的高远追求,它是教师的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命价值,它托起的千秋风范似一记路标,一杆旗,动人以魅力,招人以真纯。

师德,是泱泱云水的博大胸怀。它视教书为事业,当事业如生命。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即使银丝爬上了双鬓,也一如既往地热血沸腾,一往情深地风雨兼程,默默地拉着教育铧犁,坚定顽强地向前、向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心中自然内化成的一种“魂”!

培根铸魂下句 培根铸魂话经典篇三

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带我们走进新的一天,在温暖的阳光下,我们即将迎来第27个教师节,在这幸福、温馨而又激动的时刻,我代表全校同学,捧出我们最纯真、最热烈的心,祝关心爱护我们成长的全体教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工作是不辞劳苦、默默无闻的,却是最伟大的。老师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辛勤的传授我们科学文化知识,更在于给我们树立了做人的典范。此时此刻,我们要说的话太多太多,但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感谢您,老师!”

没有阳光,就没有万物的生长;没有雨露,就没有百花的芳香;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但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没有我们的进步和成长,所以,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

老师,我感谢您,您就像太阳,让每一颗种子萌发生命的幼芽。老师,我感谢您,您像大地,让每一个希望变成丰硕的果实。

老师,我感谢您!您就像桑树,默默奉献,如果没有桑树的品格,哪来的春蚕的精神。

老师,我感谢您!您就像辛勤的园丁,细心培育着祖国的花朵,使这些花朵茁壮成长。

老师,我感谢您,您像春雨,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我们的心田。

老师,我感谢您,您像路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老师,我感谢您,您像火光温暖人心,细雨般轻柔的语言,渗透我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灵。

老师,是您把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孩童,培育成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这里凝聚着您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老师,是您给我们知识,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让我们勇往直前。

老师,我感谢您!感谢您的辛勤,感谢您的无私,感谢您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