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骨干教师提升报告(十篇)

2023年骨干教师提升报告(十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7 16:17:43
2023年骨干教师提升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7 16:17:43     小编:zdfb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骨干教师提升报告篇一

20xx年7月5日至9日,我有幸在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合肥市小学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5天的集中培训,紧张而充实。紧张,是因为每天的培训从早到晚课程满满,作业一天一篇,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充实,是因为除了能和来自全市骨干教师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之外,还有幸能够聆听到诸多教育大家的讲座,学习到了大量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中,我十分珍惜这一宝贵的学习机会,边听边思,以将所学能最大可能地运用于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本次集中培训是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需要,以骨干教师为先,继而带动全市各中小学广大教师在师德修养、专业知识、课堂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的现代型优秀教师,从而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

基于以上目标,本次培训,我们先后聆听了10位教育专家的报告。专家们分别从国家教育规划的新要求、新理念,三维目标的理解与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定位与方法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讲解和诠释。课间,我们就学习的难点或实践中的困惑及时向专家请教,学员之间也相互交流,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1、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理念。

柳海民教授在开班第一课以《规划纲要新要求专业发展新期望》为题,着眼于《规划纲要》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为我们条分缕析地解读了《规划纲要》的内容。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学生的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马世力教授在《教育理念漫谈》报告中提出“教育要想先进、强大,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教改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重视个性化教育,提倡探究性学习。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素质教育才会真正得以落实,孩子们才能得以健康成长!

2、要切实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课改以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成了我们每一名接受了新理念的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准则。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却是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大困惑。许多打着课堂改革旗帜的革新,正朝着与课改理念背道而驰的方向滑行,从我个人观察到的,大约有以下几种形式:穿新鞋走老路——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行为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本为本。机械教条主义——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不考虑学情,采取机械的“拿来主义”,生搬硬套。形式主义,矫枉过正——为凸显“以生为本”,课堂表面热热闹闹,从而丢失了教师的主导。以上现象着实令人堪忧。通过本次培训,特别是聆听了李广教授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与实践追求》、刘艳平老师的《聚焦三维目标提高教学实效》和王小英教授的《关于有效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王廷波校长《改变我们的课堂》等专家的报告后,经过不断学习、思考,初步明确了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前行方向和落实方法。明白了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关系关键不是“有效的教”,而是“有效的学”。要真正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师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教不研,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真正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了,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深度,有广度,才会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3、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本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牵动出来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的、整体的改革,这场改革的深度、广度、难度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共识,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益与效率的目标。作为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领跑者——东北师范大学,拥有一流的理念和专家团队,本次培训,能够再次得到蜚声国内外的大师朱玉民教授和刘茂森教授的点拨,实则幸事。两位教授分别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整合的有效途径”对我们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既有先进的理论引导,又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剖析,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思路。通过学习,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坚定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校本教研的现代化,加大投入,完善校园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与运用;二是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力度,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欣欣此生意闻风坐相悦”,集中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我们的收获多多。虽然我还有许多知识没有完全消化,有待于回去以后继续领会、体悟、反思。但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交流,我和其他学员一样深深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教改清风,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们一定会将本次培训所得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并身先士卒,带领学校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改,以实际行动履行“骨干教师”应尽的职责!

骨干教师提升报告篇二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回顾培训期间的点点滴滴,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论文撰写的理论培训,也有观摩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以下是我的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研修,自己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自己在教学中多了些反思,我们很多时候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是说学生的多,很少能够从自身出发,多问问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那些还需要改进等等。在教育这块热土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师起着决定作用,也许态度决定一切就是如此吧。

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其次,专家们的讲座,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他们对小学音乐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当前的语文指明了方向。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如何评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研修等等,都和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第三,我非常认真的听看专家老师的报告,认真做读书笔记,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师德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新时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我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爱岗位、爱学生、爱教育,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积极探索,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

以前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发觉自己以前还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甚至只是在教教材,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真正研究透。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启发,今后教学时必会真正研究透教材,敢于质疑,敢于挖掘,敢于挑战常规,并且教学中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挑战,不盲从,不迷信。

最后,在一系列发贴、回贴、网上答疑的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已经把同仁们交流的良好的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而且随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今后我将努力做到:

1、将这段日子学习的教育理论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为做科研型老师而努力。

2、加强学习。除继续学习理解本次学习培训内容外,还要多读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做终身学习的表率。争取能在cn刊物上发表作品。

3、认真做好课题研究,转变观念,探求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亮点”。

4、加强与专家、同行的交流,让智慧碰撞,让“国培”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

总之,国培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弥补了我以前认识上的不足,让我有一次和专家老师及广大同仁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我的教育教学,对我的专业成长有很强的指引作用。

我会以国培学习为契机,努力完善自己,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从国培中收获很多,使我不断提高,不断充实。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争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骨干教师提升报告篇三

1.作风效能方面: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缺乏耐心,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

2.工作纪律方面:有时因个人原因迟到。

3.形象修养方面:有时对学生大喊大叫,影响自己的教师形象。

1.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问题有些浅层。

2.解决问题站位不高,思路不宽。与家长沟通时站位低,主人翁意识不强。

3.对于教师工作的责任和使命理解不到位,自我定位较低,要求较低。

1.在以后教学工作中认真反思,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2.形象修养进一步改进,多向身边优秀的老师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师职业形象。

3.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改正不足,树立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自己。

骨干教师提升报告篇四

今年5月12日至22日我很荣幸地参加“广西首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活动,十天的时间非常有限,但这次活动给我的收获却是无限的。

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为期2天的全区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有名师的教学展示,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听、评课。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导师的指导、引领。通过理论的培训学习,现场的教学观摩,还有自己的参与。因此,这十天来的学习,带给我的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喜悦的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一)、没有明确“我们要到哪里去”(目标)以往我们的教学总是制定一个宏伟的目标,比如很多课都是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受制于此目标,教师“急、赶”结果不但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连课文都读不通、读不透。于是多数情况下教师便在教学手段及教学技术方面去挖,结果却是越挖越迷茫,有点走进死胡同的感觉。沈大安老师那句“把目标精细,环节粗放,不是奋教案,要关注学生,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让我释然,让我知道症结所在。

(二)、没有处理好“怎样到哪里去”(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是直奔主题还是细细体验?很多教师都知道要细细体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缺少那种从从容容教学的风范,没有考虑到学生看某一问题时的真实状态,过多地进行文本的讲解,结果是教师讲得慷慨激昂,直到下课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过程虚同摆设。沈老师的“慢慢读、细细想,我们会发现很多……”无疑是为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

柳州市教科所的廖先祥老师指导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几种方法。以我本人来说,在这之前我听别人的一节课虽然很认真地听,但我什么都抓,笔在笔记本上飞得不亦乐乎,但很多即时产生的思想火花却仍没来得及记下。廖老师说得没错,听课影响到教师的成长速度。不会听课,所以学不到别人的经验,多么努力地去学,进步仍是微乎其微。我记得当时廖老师问,进入现场,你看什么?是呀,听别人的一节课主要是看什么呢?如果什么都看我们只有一双眼,忙得过来吗?听课还真是一门高深学问,没有科学的方法确实行不通。廖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省时高效的课堂观察方法,有图形记录法、划号记录法、描述记录法等。

每一次的课堂展示都是那么可贵!金老师的一节游戏识字课,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对学生的那种宽容博大的爱。一节课从始至终都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把学生喜爱的游戏运用于课堂教学且达到一种无痕的境界,让学生浸润其中而又不知不觉,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金老师向我们提供了在一节课里把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很好的课例。聆听了名师的课,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觉要钻研的路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我深知自己离骨干教师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别无选择,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学习,不断的学习。

骨干教师提升报告篇五

通过学习《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思想纪律作风整顿的实施方案》一文件后,我结合自身思想、作和作风,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深刻反思,对自己在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为今后更好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⑴工作作风不扎实,业务上不钻研

对于已教过的初三知识,从不深挖有哪些问题和不足,授课过程中对于一些解决不太好的问题就放过去了,也不主动与老教师讨论交流,不能把工作做实、细。经常图个省事。照搬照抄,只是想只要完成应付了就算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时会采取逃避的态度。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⑵满足于现状,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对于一个党员来说,我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未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取得的一点成绩,沾沾自喜,且不知自己乃井底之蛙,更是不知深浅的觉得自己现有知识和业务能力足以应付学生。对于业务学习,政治学习不够而且经常拖沓,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对于一些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也是一知半解,在新型形式下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不够,钻研不深。尤其是学习笔记上字迹潦草,质量和数量都不能保证。

⑶工作上缺乏 耐心和技巧,方法单一

学习不够加之性格急噪常常在处理学生问题、整顿班风纪律、鼓动激励学生,与家长沟通上缺乏耐心和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导致教育效果不好,经常事倍功半。

⑷创新意识不够,固步自封

工作上满足现状,热情不很浓,创造性的思路不宽、不多,不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常是穿新鞋走老路尤其体现在备课和教法上,常是老一套对待新学生。

(1)思想态度上

思想上松懈导致态度上不端正,上进心不是很强,得过且过。

(2)行为习惯上

我平时工作习惯和纪律上较为散漫,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和任务是我常年形成的一个坏习惯,爱拖拖拉拉,丢三落四。

(1) 加强学习

无论是业务还是政治方面都要认真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更应在学识方面提高素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能满足现状,不断充电,与时俱进以求适应新形势下新教育发展的需要。

(2) 改变习惯

多年形成的坏习惯意识到就要下决心改正以后对工作绝不拖拉,绝不应付,认真及时,保质保量。

(3) 提高觉悟

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党员,一名教师,要为其他教师和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爱岗敬业,勇挑重担,服从领导分配,加强责任心和上进心,不甘落后,严格要求自己。

骨干教师提升报告篇六

20xx年xx月xx日,全省一百多名数学教师齐聚济南,开展为期10天的集中加分散的研修学习。

晚上的破冰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这100名教师都是全省初中数学界最优秀的代表。这其中有多位齐鲁名师、山东优秀教师、山东创新人物、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课改实验先进教师,更不乏山东教学能手、山东省特级教师、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等等,很多教师不仅在数学上赫赫有名,也有很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省级专家。后面的研修,也进一步证明了这是一个扎实务实的教师团队。

各级培训,越来越科学、务实,越来越需要耗费精力,这大家都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但本次培训中精力付出之大,还是远远超过了每一个人的预期。对于我来说,很渴望听到专家醍醐灌顶是的指点,也很希望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但开始培训后,却没有和我想象的一样——听报告和观摩优秀课例,而是从一开始就在做任务培训。整个培训都是围绕着一个课例打磨展开和结束的。“三次备课、两轮打磨、4段视频制作、多个文本撰写”,从问题选择到问题澄清,从课例选择到基于研究主题的一次次策划,从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到课堂观察量表的细细斟酌,从课堂前台的关注到背后理论的不断深入,从任务分担到共同完成制作。一个不一样的研修,使我们感受到了很多从未有过的体验,给了我们许多不一样的思考和震撼。

这次研修,是一次基于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的体验式的范例学习,这次研修,是一次基于任务完成的研修。

29日上午,高研班举行了简短而又隆重的开班典礼。齐鲁师范学院副院长陈小言、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主任毕诗文、副主任刘文华、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项目执行主任蒋敦杰、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初中项目主任梁承锋和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婷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高研班开班仪式。开幕式上,专家和领导就明确的指出这次高级研修班的任务是为xx年全省初中数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开发课例资源。

开幕式只有20分钟,很快就进入了任务培训状态。专家的报告大多是指向如何开展工作的,第一天培训就显示了任务的紧张。上午蒋教授的报告《教师研修转型与省骨干高级研修》到12点,下午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初中数学教学几个问题》到5:30,晚上梁承锋教授《xx初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目标任务与课例研究变式应用》到了10:30尽管专家们都在强调如何开展工作,如何重要和辛苦,我们还是没有进入状态。但王尚志教授的报告,让大家很兴奋,他探讨的问题很实在,和一线教师的思考很接近,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第一次听王教授的报告,但看得出这次报告还是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思考和收益。而且后续的工作证明,王尚志教授的报告给大家的工作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天上午首席专家李红婷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课例研究问题与研究任务——以“课例打磨”为载体的教学改进思路》的报告,李教授从教师培训方式的转型、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路径、课例与课例设计、课例研究问题与研究问题、观课与评课等几个方面作了深入的解读。下午两位参加过课例研修教师的现身说法,让大家不但明白了基本流程和思路,也意识到了责任之大和任务之重。

伴随着两天的报告,是大家对关注问题的讨论和澄清。很快,我们六个组各自确定了自己的研究主题,并进行了去伪存真式的剥离和澄清,并撰写了各自的研修计划。首席专家李红婷教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贯穿任务全过程。李教授的指导具体、清楚,高屋建瓴而且不厌其烦,从早上到深夜,还处理着一些其他的工作,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感动。

更多的时间留给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工作团队。我们小组由16位教师组成,有四位来自滨州,有三位来自东营,有九位来自烟台。其中由来自烟台市芝罘区教科研中心的林光老师任组长,由来自滨州市北镇中学实验初中部的邢成云老师和莱州市实验中学张延芳老师任指导老师,由来自东营市育才中学的刘江老师任组内专家,根据工作需要,组内又分为4个任务小组。

每一项任务都被分解为几个部分来讨论和撰写,然后再合成讨论,再经指导教师、组内专家把关后,再提交李教授审核,然后再审核定稿。课例打磨计划的制定,让大家完全进入了工作状态,也了解了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和载体呈现的重要性。授课任务由烟台三中分校的曲晓媛老师承担,她自我封闭了一天进行独立一备,其他人则对a视频脚本进行了细致的研讨,为便于在网络上呈现这个递进的过程,我们进行了录音和会议记录,想保持这个课例打磨的真实过程。在二备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充分讨论,很快达成了共识,二备很顺利,b脚本也很顺利完成了第一稿。

第一段集中研修,7天很快结束了。我们才发现自己的节奏是那么紧张。基本上是房间、餐厅和工作室,每天从早上到深夜。多数人连楼也没有走出去。第二阶段是分散研修和录课的时间。但每天大家还是第一时间上网交流和学习。尽管录课是在烟台,大家还是克服困难参加了实地的课堂观察。

12月21日,大家重聚济南,进行了观课交流,录制b视频和d视频,完成了网络记录和呈现任务,并撰写了课例学习导引等,最终一个完整的课例打磨资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

回顾整个过程,我们不得不说,每一项工作成果无不都是大家共同智慧的结晶。每个小过程,我们组内都进行详细而明确的分工,而且这种分工特别重视彼此的互助性。每位教师都非常积极认真的完成各自的任务和协助任务。任务是艰巨的,但结果也是令人振奋的。

(一)这次研修,给了大家太多的感慨。

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本是教师最经常的工作,却因没有明确的问题引领,没有客观的观察统计,没有必要的理性思考,没有更深一步的行动和理论跟进,使我们的校本研修摆脱不了低效的困境,也浪费了老师们的时间,也使得大家的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聚焦问题,不仅需要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更需要真实、客观和科学的关注,更需要行动研究和逐步的跟进践行,在坚决问题中,成长自己,促进学生。

(二)这次研修,给了大家太多的感动。

参加研修的教师,大多是学校里的中坚力量,身兼多职,但大家对待这项工作,无不尽心尽力,尤其在当讨论的时候,都愿意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与别人分享,阐述自己的理由。彼此真诚的交流,常让人有无声处闻惊雷的感觉。与会的工作人员,也都尽可能的为别人服务。各位专家,尤其是李红婷教授更是耐心指导,精益求精。可以说,研修中,每一个人感动着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研修也正是这样。

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战线上不乏执着的追梦人,不乏具有高尚情怀和追求的教育工作者。

(三)这次研修,给了大家太多的收获。

虽然整个研修,都是围绕任务展开的。但服务他人的同时,更成就的是自己。在课例打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收获。有的开阔了思路,有的提升了理论,有的净化了心灵。同时,也结交了很多业内同行。其实,同伴的交流是最大的财富。

有一种收获,可以穿透时空,长久的留在记忆里,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和彼此的感动。

(四)这次研修,给了大家更多的思考。

日常教学研究,应该聚焦于教学有关的各类现实存在的问题,应该注意反复开放和聚焦,在解决和研究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实际的行动跟进研究。

我们感觉到,广大的一线教师都是有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使命感和教育情怀的,对教育教学的追求是大家共同的心愿。通过本次高研班研修,我们认识到其实大道至简,道不远人。

让我们扎根校本,借助课例打磨,以客观、现实的视角,以理论学习和行动跟进为切入点,来提高我们的教育能力,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吧。

骨干教师提升报告篇七

20xx年10月6日至10月20日,我有幸作为威海市唯一一名初中化学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20xx年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在为期十五天的培训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随着国培研修的不断深入,专家、学者和名师们给了我越来越多的教育启迪和先进教学理念,使我这个在发展道路上处处有遗憾的教师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找到了打开迷茫心结的钥匙。

其次,十几天的大学校园学习,让我仿佛回到大学时代,使我重新体会那充满激情与浪漫的大学生活。白天听讲座,夜晚写感悟、读书,这种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使我能够精心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让我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长的快乐。

再次,十几天的学习研修,我被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感动着。感动的热浪时刻包围我,冲击着我。一方面,每一位专家教授让我感动,他们的大智大慧让我感动,他们的远见卓识让我感动,他们的严谨认真让我感动,他们的热情好客让我感动,他们的平易近人让我感动。另一方面,每一位学员老师让我感动,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我感动,他们的勤勉好学让我感动,他们的锐意进取让我感动。总之,感动伴我一路学习,一路前行。这些感动化作内心的激情,催我奋进,促我成长。

现将所学精彩要点整理出来,与各位共勉。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郑长龙教授说:化学教学要向生活回归,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是身边的那些熟悉的问题和事物。教师要从学科的本原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引导学会运用化学特有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化学,研究化学。要从学科高度看待所教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所教内容;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回归化学学科本原就是立足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使化学教育贴近生活,回归社会。

说到启发式教学,相信每位老师都有很多要说的话,也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认为所谓的“启发”就是“教师启,学生发”,因此当我们遇到学生面对我们的问题没有反应时,常抱怨学生“启而不发”。

然而这次的国培研修,听了路海东教授的讲座,我这个从教二十年的老教师如梦初醒,原来所谓的启发不是“教师启,学生发”,而是“教师启,教师发。”教学中教师的“启”和“发”要适时适度,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设置有效的“愤”与“悱”的情境,当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愤”与“悱”的状态时,教师适时地进行“启”与“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即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是否完善,是否符合逻辑,因此“大声思维”既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完善自己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守华指出:科学改变了人的认知,技术改变了生活生产方式,工程改变了世界。他认为学科是以“教学与积累”来传承、以“人与团队”来支撑、以“实验室与设备”为基础的知识体系。人们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必将产生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而这些技术发明只有转化为生产力,通过产业化形成资本,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

他说:化学是一门核心、创新和实用的科学,化学最重要的是创造新物质。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的本质,而且创造出新分子、新催化剂以及具有特殊反应性的新化合物。化学科学通过合成优美而对称的分子,赋予人们创造的艺术。化学以新方式重排原子,赋予人们创造劳动的机会,而这正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媲美的。他还指出了21世纪化学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了化学与生物学、药物学、新功能材料设计与开发、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关系。所以说化学学科即可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为社会创造财富,是一门“核心”、“创新”、“实用”的学科。

冯院士从化学键到轨道杂化理论、价键理论、量子纠缠论等方面,介绍了合成化学的发展,例举了美日三位科学家共获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实例,指出“分子聚集体的科学是化学发展的方向”。

冯院士以jamesparsons发明固体燃料、nikolatesla两手握电击的火花、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等精彩的事例阐述了“好奇心”源于进取心,“兴趣”源于知识格局的道理,启迪我们要有进取心,要有深厚的知识基础。

通常我们认为物质有三种存在状态,即:气态、液态、固态。其实物质的存在形态远不止这三种。冯院士告诉我们设计新概念材料的基础就是发现和研制新的物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物质的基本形态除气态、液态、固态之外,还有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激子凝聚态。其中第四、第五态已经被证实是存在的,第六、第七态还在论证中。

回想我们的教学,为什么“讲了好多遍学生还是出错”?归结原因,就是我们“太热心”,说的太多,不懂得“lessismore”的魅力。

教训是惨痛的。在提倡生命化教学的今天,我们教师不能在独霸课堂,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消化、巩固知识;要让学生“大声思维”,展示自我,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科学探究”既是课标的内容之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我曾经认为自己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还算是搞得有模有样,然而听了周仕东博士的讲座后我方明白,原来自己所谓的“探究”充其量不过是发现学习,即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获得结论、交流讨论等等一系列的步骤,完成有关的任务,这看似很热闹,其实也只是验证了课本上或老师设计好的结论。这种“步调一致的结果”,完全没有学生自己创造的空间,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就可想而知了。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真应该好好想想。

学生进行动脑思考只是会做,但不一定能做对,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写以加深印象。当然动手写不是搞题海战术。

当然从专家那里所学到的远不止几段文字就能表达的,不过以上几点对我的触动最大,希望也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骨干教师提升报告篇八

本次的研修活动快要结束了,短短的学习时间让我生活变得忙碌起来,但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我感叹于专家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幽默风趣、侃侃而谈的大师风采以及他们对课程标准的解读透彻、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的独特的见解、对教学过程学生评价分析等,这一切无疑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盏灯塔,给我指明了航行的方向。

参加这次研修活动,我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因为我深知各位专家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做了全面解读,因此每个专题讲座和文本资料我都认真学习、做好笔记,认真完成每个专题作业写出感悟、并各位同仁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与心得。在思想上得到了洗礼,更新了教学理念,与同行互相交流,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通过学习找到了自身的差距,让我开拓了视野,充实了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为了每一个渴望求知的学生,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孝敬父母,教会他们善带每一个人,教会他们在黑暗社会里保护自己,教会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保留自己一份纯真,教会他们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将来,告诉他们为了将来自己该怎样去努力。公平的去爱每一个学生真的很难做到,但我会去努力。用爱去包容学生,用爱去教导学生,用爱去引导学生。所以我愿意做一辈子工作在一线的优秀教师,永不后悔。

以前,我对于教学设计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通过培训我已经知道教学设计重视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重视学生经历的小学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追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做大一些事情。教学设计不仅关注知识,关注能力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方法,因为这决定孩子们的快乐与成长。在这远程培训学习的日子里,观看专家们精彩的讲座,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让我们更加贴近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使我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那些观念需要更新,在教学中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用专家们的理论来指导我的工作,我将把它用于实践,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以前,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缺乏认同感,觉得教师待遇差,工作累的要命,一年辛苦下来是累了身子、苦了孩子、没有票子。通过学习,我逐渐意识到教师的伟大之处,从事这个职业大有可为啊。教育是一方圣土,教学的意义在于以生命投入,奉献青春、奉献心血,奉献智慧,在培养孩子成长,成人,成材的同时,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当教师的乐趣。教学的意义来源于孩子,我在他们的身上付出的心血,他们没有淡忘,每到教师节或当他们进入校园后,一封封信,一张张贺卡从四面八方飞来,让我感到沐浴在春风中,享受着人间最大的幸福,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乐在其中。当我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默默奉献时,我们也正体味着收获的快乐。教师的快乐,乐在教书育人之中。

教学之道,变化无穷,我将把“吸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研究理论信息,推陈出新。”这句话铭记在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新课程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教学经验,选择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自觉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有针对性地练习,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素养,努力工作,决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的信任,无愧于数学骨干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骨干教师提升报告篇九

1.学校的基本情况

2.突出的办学特色

理念体系:

办学目标办学使命:“精彩学苑”“点亮精彩人生”。

核心价值观:自主、创造、中和、精彩

教育理念或座右铭:循生命之道启精彩之门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自主精神、创造意识、中和性情、超越性发展指向的精彩少年。

实践体系:

管理:权责合一的自主管理

德育:全生命时空的自主化修养

教学:可持续激发创造性活力的精彩课堂

校本课程:彰显生命之道的三维生命课程

3.优秀的师资队伍

4.良好的社会声誉

5.丰硕的办学成果

科研成果

优秀学子

荣誉奖励

1.办学目标和教师发展目标

教师目标:以课题带课改,以课改促提高,学校通过研究“三元合一”师资培训机制,使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三元有机地进行整合,培养和发展教师。通过科研力、课研力、读书力“三力合一”使东风教师成为四高型,即“高师德、高教艺、高创造、高和谐”的新时代的好教师。

2.提升教师素质三年计划总体任务达成

1.现代型教师自培发展的思考点

思考一——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河北基础教育经历了普及和达标的阶段,为了适应河北未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的教育着力朝均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和最关键的是教育内涵式发展。先进的教育理念,精细的教学管理,学校的文化内涵,特色的品牌呈现,需要我们快速培养管理干部及学校人才。

思考二——现代学校管理的需要

传统的学校管理大体上指人、财、物的管理。现在很多教育家还提出了时、空、信息“六方法”。现代管理更关注的是人的管理。学校管理不仅管理人,还必须教育人、发展人。面对现代化学习管理的内涵,学校要在制度层面的管理、师生人文的管理、教育思想的管理,更需要校长书记对中层管理者的发展培养落实,以达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目标。

思考三——智慧型管理模式的需要

知识不代表能力,知识不等量于管理,教育需要智慧,教育管理,学校管理需要大智慧。因为,教育需要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智慧创造伟大的奇迹。最伟大的教育智慧的关键不在于干部队伍的智商,不在于能力强弱,最关键的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个人素养和学校管理理念。理念是人们思想的航标,理念在我们内心中支配着一切,理念改变着我们的一切,理念呈现着管理的高级智慧,只有理念才能创造伟大。

2.智慧型教师德业兼修的融合点

学校行政支部清晰地认识到,办人民满意教育,必先育优秀的教师群体。育优秀的教师群体,支部行政抓合力工程,营造东风西路小学教师学生,优质学校发展的气场。我们落实三个维度的抓: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建适合时代要求的师德风范;抓学习提高,提升涵养,树立匹配红星教育的良好形象;抓合力工程,真抓实干,营造东风西路小学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气场。

⑴加强师德建设,铸师魂

认真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德业双馨,加强干部队伍育德能力。利用“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和《教师师德条例》、《班主任管理条例》等抓手,不断地增强教师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找典型、树榜样、兴学习、落行动,利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地提高东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学校利用制订章程,规划五年发展的大好时机,推进“新时期东风双十条的师德规范和行动准则”,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追求东风教师文化自觉”。

⑵加强队伍建设,凝精神

⑶加强评优工作,树标杆

加强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执政能力。在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引领力上下苦功,抓党建,促和谐,谋发展。开展富有特色的东风党支部系列活动,“塑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树形象”。我们抓“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工程,我们抓“六好班子、五好支部、党员先锋岗”的三创工作,我们抓东风学期和年度近十项的教师考核—评优—奖励—表彰系列评优工作,并隆重举行庆典大会,让优秀教师走红地毯,似明星一样的接受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尊重和热爱。我们注重评优奖励的各项活动的细节和精心,注重仪式的规格和热烈。办学三十载,东风人用正确的舆论激励人,用榜样的力量引领人,用科学奖惩机制鞭策人。

3.科研力、课研力、读书力三力合一聚力点

培养干部,培养教师,是学校党政一把手的中心工作。基层学校清楚知道学校干部自培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特别关注队伍的专业素养,文化学养和人品修养。这是确保教师队伍的战斗力、执行力和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几年来,党政班子在干部团队中提出“勤勉、善思、乐学、创新、智慧”的学习之风。我们主要抓科研力、课研力、读书力的“三力合一”。我们明确要求全体干部教师带头搞科研,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带头研究新课程,实践有效课堂不断提高课程执行力;带头博览群书,增强自身的学养、涵养和修养。

科研力——是干部教师学习与思考,实施与管理的学术素养。

学校以课题为载体,促干部专业化发展。我们直面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课题研究的落脚点聚焦在学校管理和课程领导力上。对干部的培养上敢于啃硬骨头,我们不放大研究的成果,更重视干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我们设立课题团队,以组长和副组长的责任,带领课题组不断提高干部及教师的研究能力。领衔制在课题研究中突现出前所未有的作用和效果。组长统领——课题推进——实证研究——解决问题——凝聚智慧——提炼经验。领衔制让我们的管理层在科研中学会管理,在管理中研究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反思中感悟发展。

三年来,东风承担了多项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从《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专业引领下的自主提升式校本教研模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等。我们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市区各级一二等奖。我们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区级科研先进校,干部教师发表文章百余篇,学校出版十多册有质量的文集。多的科研课题领衔制的研究历程,培养成长了一批批青年管理干部。

课研力——是干部教师课程与学科,学术与引领的学科素养。

学校在校本科研、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三元合一”研修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东风管理层课程执行力的推进问题。学校关注“内涵发展中的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新课程推进中的学科首席制研究”以及“聚焦课堂中的精细化教学管理”的三大问题。尤其在干部队伍中提出的“学科首席制”的思想,推进及目标的落实。学校要培养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学科标杆,这就是东风的学科首席。学科首席的作用就是引领示范、指导培养、答题解难、学科推进。让首席在东风校园内解决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问题。用学科首席达到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的效能,真正意义上的增效减负,成长教师。这其中,校长是项目组长,让计划—执行—研究—培养—成效促东风各学科首席的形成,让各位学科分管主任成为东风的学科当家人。优先培养,优先发展,优先机遇的落实,要求学历高,职称高,水准高的目标,让东风的青年干部稳步发展,快速成长。

读书力——是干部教师道德与境界,素养与能力的人文素养。

现代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求我们的干部不断地提高个体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地提高团队合力和教育智慧。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要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既要看学科专业类书籍,也要看文化博览类书籍,更要看时势政治,专业管理和经典哲学类书籍。学校提出干部读书学习的四会能力:“会说、会写、会评、会议”。通过读书,超越一般教师的素养与能力,道德与境界的人文素养。以主讲制为主要抓手,定学年读书记笔记的数量,达年度讲座论坛的质量,评干部群体中读书达人。我们以个体自学研究作基础,全员读书,学习培训为提高。以普及提高作基准,分层拨节为重点。以读书项目作手段,螺旋上升为亮点。博学好思,宁静致远,让读书成为一种生存的方式和生活的习惯,做一名善思会写,充实快乐,思维敏捷,享受工作和生活带来无穷乐趣的教育者。

4.梯队培养、校际联动、形成东风培训着力点

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其实就是教师队伍的质量,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培育一支德业双馨、结构合理、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管理的重心所在。我们倡导规范化的操作教师发展的管理路径,我们落实分层式的师资自培策略,我们形成精细型的培育每一位东风教师。

⑴学习培训、严格标准、分层落实

①校级领导,高层建翎。三年中严格五落实。三年中向教师落实三十本教育教学书籍阅读的指导和检查;三年中向教师宣讲培训三十多场精彩的主题报告;三年中为教师落实三十多堂精彩课的观摩学习;三年中为教师推荐落实100多堂优质课案例;三年中为教师落实三十篇各类论文发表的举措。

②中层管理,指导引领。三年中努力做到四引领。认真做好课程改革的引领者;认真做好教材教法的引领者;认真做好校本研训的引领者;认真做好教育科研的引领者。

③学科教师,专业成长。三年中努力落实三突破。即:突破娴熟把握新课程教材教法关;突破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提高学校质量关;突破科研课题有难度的学术研究关。

⑵校本培训、三类教研、课程引领

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校本教研。教研活动的质量关键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清晰认识和正确定调。教研活动问题化、主题化、系列化,聚集课堂,直面教师在课堂实施中的真实问题与突出的困难;每次活动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组织系列教研,力求有所改进;教研活动要责任到位,落实到人,务求实效。

①每天小教研活动制度----课前教研,查漏补缺。这种教研活动,不拘形式,不讲主题,不分主次,不论时间,不束场地。如果时间充裕,活动地点在办公室;如果时间比较仓促,活动就在五个人的教室里、走廊上。一点一滴,一言一语,相互碰撞,生成智慧,分享快乐。

②每周中教研活动制度----单元分析,突破目标。只有领会新教材的特点,明确其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才能用好新教材。中教研活动首先解决了每一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突破单元教材关;中教研活动,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全校周一语文,周二综合,周三数学,周四英语。每周有研磨课,进行说课——观课——评课,我们突破好课关。中教研活动,我们进入把握教材的核心问题,制定正确清晰的课时教学目标。东风在区教研室、科研室的指导下,参照市级评优课评价表,进行学习和分析,寻找教材与校本、班本教材之间的差异,会制订教学目标,达到会制定比较好的教学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师们有欣喜转变,我们从一节课的尝试制定双向目标,到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在理解知识结构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习惯于习以为常的彻头彻尾的咀嚼教学目标,教研的气氛浓烈和谐,他们关注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有内容落实,有针对落实,可执行,可观测的。

③每月大教研活动制度----课题引领,专业发展。各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是以课堂教学为研究阵地,故教研组也是课题组,教研组长也是课题组长。结合教改,结合教材,结合教学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有主题,有充分准备的教研活动。

⑶自培基地、名师引领、梯队培养

①校本培训,基地自培,是我校师资培训的主要抓手。我们的自培工作有三年规划落实,有年度、学期工作计划推进,有校本课程落实。我校从抓语文学科,扩展到抓各学科教师的有效教学设计---课时目标设计---单元目标设计---学科资源的落实。围绕这样的课题,我们做了大量的培训工作。从课题思想的提出----基础教育阶段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需要,到现代教学资源的成功应用;从语文资源系统平台的架构----语文学科的资源系统建设到应用模式;从基于语文资源系统应用的教学研究----教师会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语言实践教学、作文教学的成功应用。校本自编课程的培训与应用,是东风校本自培的特点和亮点,是学校这三年来重视自培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名师专家----全覆盖听课,诊断全校师资现状。学校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全覆盖式地诊断听课,向学校领导进行诊断分析,一一对号入座,让管理者清楚学校各学科师资状况,比对校内差异,校际差距,找出课堂问题,为学科教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一步。

专家名师----任务式驱动,挑战各层面梯队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这样的任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学校把名师请进来,让名师助教。窦桂梅、吴正宪老师,是东风的语文数学导师,他们确立实战型的备课-——观课——评课——研课的模式,锻炼了一批东风的语数教师,培养了像谷艳芳、曹红梅、白茹等优秀出色的语数教师和团队。

③骨干培养、校际联动、成就红星自培的硕果

青年骨干----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明星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工作及重点培养对象。学校各级骨干教师要制订详尽的评优一系统要求和标准,力争一届有一届的质量,一届有一届骨干的标准,水涨船高,提高全员教师底线,树立学科能手,让骨干和东风学科首席,成为东风学科的标志。每个东风人都清晰地经历着我们三年五、六轮评选的历程,走过了我们专业发展的成长足迹。我们不争不抢,甘罢下风,欣赏明星教师。我们对骨干教师召开学期二、三次工作例会,提要求,压担子,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学期考核,进行骨干教师论坛和骨干讲座,让每一位骨干教师引领着东风向前发展,做东风的领头雁。

骨干带教-------学校在这三年师资培养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经历了磨练,学校走出了一条校本培训发展的道路。学校搭建舞台,创设真实的事件和任务,让教师跳出东风看教育,走出外区外省市练本领。三年中,我们参观了区、市、外省市多所学校,进行了高层面,高难度的磨课活动,我们的教师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走得出去,带得回来。挖掘潜力,接受挑战,追求卓越。三年中,我们的联盟学校近十所,各地交流十多次。我们整合利用校际联盟活动,丰富东风新资源。我们用异地磨课,异地观课,异地评课,异地论坛,异地讲座等形式,营造教师成长大舞台。社会研究成果表明,资源是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综合统一。在这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学校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也是从基础规范到优秀超越的过程。学校优先评定,优先津贴,优先培训,优先挑战任务。我们借助联盟和基地的舞台,不断地提供机会,不断地挑战任务,不断地名师带教,眼界决定境界,学术决定品质,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成为学科的品牌,教师中的首席,学校的标杆。

为了了解学校情况,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不断推进素质提升工程的有效实施,不断推动继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学校工作进行深度自查,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

1.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构建现代学校,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学校应把教师素质的提高摆在学校管理重中之重的地位。要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校本研修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体系,注重教师自我学习和内在素养的提升。在学历合格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学习,鼓励教师在岗学习,开展多类型的读书活动,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成为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学习型教师。不断探索校本教研的新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升,构建“学习型”学校。

2.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开展敬业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制度。坚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每学年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每年评选2-3名师德先进典型,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并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依据,同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对严重违反者,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3.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加大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星的培养,加速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把素质好、潜力大、肯钻研的青年教师确定为名师培养对象,确定教师培养梯队。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提出发展要求,促进教师均衡发展。近期,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2-3名,市级骨干教师15-25名。学校成为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工程示范校。

4.抓好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方法,抓好教学基本功。鼓励和帮助教师外出学习,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快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开通博客,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技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优化教学方法。

以上是我校提升教师素质培训上的一系列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当然也有很多不妥之处,恳请领导、专家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一步抓好下一阶段的培训。

骨干教师提升报告篇十

能有幸成为远程骨干教师网络培训的一员。深感光荣的同时也觉得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为了在本次培训中有所收获,我认真按要求参加培训,坚持做好每期笔记。通过近两个月的培训,让我深深认识到: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在理论指导下成长;需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在同伴互助中成长;需要不断总结提高,在自我反思中成长;更需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在专家引领下成长。整个学习培训过程,就是在理论指导下提高认识、自我超越的过程;就是在同伴互助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就是在自我反思中寻找差距、明确目标的过程;就是在专家引领下提升素养、发展能力的过程。这次的培训历程虽然短暂,培训加深了我对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认识,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下面将培训学习中的点滴体会如下。

第一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思想和依据,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教育实践,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因此,我们应加强理论学习,如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等等,深刻领会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需要、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第二,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基础教育学科综合发展的态势,又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拓宽知识渠道,加快信息获取速度,以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

第三、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不仅表现为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及优良的教姿教态,更是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善于不断地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

第一、更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课堂教学需要预设,更要促进生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准确把握、对学生身心特点的深刻了解、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但由于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复杂多样,决定了教学过程必然是一个多样化生成的过程。因此教学预设要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预设若干弹性教学环节,鼓励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和探究以及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预留空间和提供条件。以前我在教学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现在我教学设计时会更深入地触及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及兴趣,考虑如何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经历自己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能实实在在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中我也更注重倾听和观察,随时捕捉教学中“意外生成”的资源,将其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第二、更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通过采用各种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体验求知的过程,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和谐、持续的发展的教学。半年的培训使我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学到了什么?”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在思考中逐步提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长”、建构新知识;关注学生的需要、体验和发展,认真设计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渗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第三、更关注课堂评价的发展性。新课标认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对课堂教学评价是促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前的课堂评价中,我对学生的双基评价较多,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体验的评价较少,忽视了评价的发展性和激励性。现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我注意运用学生对学习成功的渴望心理,在评价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点燃他们的学习自信、赞赏他们的学习成就、体现他们的主体发展。在发展性评价中,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巧、培养习惯、享受学习的愉快、享受进步的喜悦、享受发展的快乐!

(一)、更新了观念

通过培训,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开阔了视野

(三)、为以后的教学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这次网络培训虽然时间紧,但经过努力我完成了学习的任务,特别的是有了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在这里智慧与思想发生美丽的碰撞,实践与探索实现亲切的交融,教师专业素质得以提升;这里是交流的平台,是学术的天堂,是展示教师个性的舞台。

总之,这次远程骨干教师培训,为我提供一个向专家、名师学习的机会,他们对物理教育事业和对每个学生真诚的情和爱感染着我,他们先进的物理教学思想和方法引领着我不断学习和探索;骨干教师培训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向同行、同伴学习的机会,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做法促使我深入研究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这次的骨干教师培训,为我的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将会把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应用到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努力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