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穷人教案一等奖(6篇)

穷人教案一等奖(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7 15:09:53
穷人教案一等奖(6篇)
时间:2023-03-27 15:09:53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穷人教案一等奖篇一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内容,感知“穷”。

1、生字词语卡片。

2、查阅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1、介绍作者及背景

(教师补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课题引入

板书课题:穷人。学生读题。《穷人》是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穷人”是一个包括范围很大的词语,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搁板:屋内固定在墙上放置器物的木板。

顾惜:顾全爱惜。

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

倾听:细心地听。

宁静:(环境、心情)平静。

沉思:静静地想,深深地思考。

黧黑:皮肤黑而黄。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作,读zuò,不读zuō。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张罗:本课是“料理”的意思。读作zhāng luo。

忧虑:忧愁、担心。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⑵给课文划分段落。

⑶指名反馈,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3、小组交流,畅谈对“穷”的理解。

4、指名反馈,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⑴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⑵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⑶从桑娜和渔夫的忙 顾惜:顾全爱惜。

5、教师小结、过渡:渔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即使是在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里,仍冒着寒冷与危险出海;而桑娜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即便他们这般勤劳,也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面包和鱼,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穷苦,简直是在煎熬中度过。而邻居西蒙穷得没钱看病,只能死去,这穷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过穷是很穷,但桑娜家的小屋里却充满温馨。

⑴“温暖”是指炉火未熄灭,与外面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

⑵“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成对比。

⑶通过对比,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教师小结: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艰苦,但他们却顽强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维持着生计。渔夫为了一家人甚至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与风暴出海打鱼,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然而,就是在这般艰难的情况下,渔夫和桑娜还是主动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我们等下节课再来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穷人教案一等奖篇二

课文《穷人》选自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五单元,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

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文章多处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活动,是练习朗读的佳作。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

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三、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评价。

四、交流初读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五、置疑,交流。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

六、学写生字。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感受他们勤劳、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回忆上节课还有哪些疑难问题尚未解决,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方式,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的完成)

二、分组自学,讨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同学喜欢的一个问题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汇报、指导朗读。

以小组读,全班读,个别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汇报,中间穿插评读和教师范读。使学生在评读和教师范读中进一步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评读:“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来,为什么?”这样以读促理解,既练习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又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人物善良的品质,一举两得。

2、汇报、交流第二个问题。

设计此项练习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将此项训练和朗读训练相结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再根据自己想象的心理活动指导自己的朗读。

其中,课文第9自然段可作为重点段研读。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帮助想象。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已经够他受的了”这句话想象桑娜此时会想到什么。学生展开想象后会填写出这样的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丈夫整日整夜的打鱼,既辛苦又有生命的危险,可即使这样,孩子们还穿不暖,吃不饱。丈夫为了这个家已经付出了许多,自己的五个孩子已够拖累他了,我再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丈夫能负担的起吗?”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自己填写的语句,体会出桑娜此时的心理是十分为难和矛盾的。当学生体会出这一点后,再让学生带着为难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进行这项训练时,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而要让学生尽其所能,能体会出什么来就是什么,能填出多少来就是多少。无论学生完成的如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同样,课文第11、18、23自然段也可用来作此项练习。这几个自然段可由学生自己分析、填写、朗读、交流。师生应及时给予评价。学习完后,教师可相机点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式。

3、汇报、交流第三个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对桑娜以及渔夫的看法。答案不要求统一,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不偏离中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师小结,布置扩展练习

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

掌握续写故事的方法,明确续写故事的要求。

一、提出续写要求。

1、先要清楚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2、掌握故事的主线。

3、情节发展要合情,想象要合理。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都不能有本质上的变化。

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续写思路。

三、当堂练习续写。

四、让学生读自己写的文章,大家点评。

五、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进行全班交流。师生给予评价。

板书: 穷人

桑娜 渔夫

非这样做 不可揍我一顿也好 皱起眉 脸变的严肃 总能熬过去

(心理活动) (动作、神态、语言)

善良

穷人教案一等奖篇三

本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课文第二段。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

电脑课件

3课时

初读课文,导读第一段

1.书题:穷人

2.简介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

1.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当时气候怎样?(学困生)

(2)桑娜家的生活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中等生)

(3)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优等生)

2.讨论后指名回答:

(1)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

(2)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

a、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

b、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

c、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d、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1.朗读课文

2.归纳段意: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

作业:

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音字组词,读课文。

讲读二、三段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

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

2.理解第二层:

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理解第三层:

(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

(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

4.归纳段落大意。

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

(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

(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

(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

(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

(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

4.理解第三层:

(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2)练习朗读。

(3)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必做)

2.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选做)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指导读写。

一、复习检查。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

2.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桑娜和渔夫有那些特点?举出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说一说。

3.教师总结:桑娜的特点突出她的勤劳、善良。

渔夫的特点是勇敢、坚强、善良。(乐于助人)

表现渔夫和桑娜的特点上,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1)细致的心理描写。

(2)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

(3)用词造句的准确。

朗读并体会共用词造句之妙。

指导续编:

2.编写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⑴小组讨论,练习编写。

⑵大组讨论交流。

⑶教师适时点拨。

作业:

1.编《穷人》,用二、三百字写下来,注意想象要合理。(必做)

2.有感情朗读课文。(选做)

板书设计: 等待渔夫

桑娜 探望西蒙 勤劳、善良

20、穷人 抱回孩子 乐于助人

渔夫 侥幸回来 勇敢、坚强

能熬过来

穷人教案一等奖篇四

1、结合阅读理解有关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一)复习导课,揭示课题。

1、作者为什么将课题定为穷人,课文仅仅写了穷人的穷吗?

2、板书课题:穷人。

(二)阅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渲染故事发生的环境。

2、学生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是穷人不是富人?从这段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恶劣的环境、桑娜焦急的心情、桑娜的勤劳等)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三)阅读第二段。

1、学生默读,思考分层。

2、浏览阅读,分组讨论。

3、指名朗读第一层。思考:这一层,你读懂了什么?从桑娜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桑娜的关心和同情)

4、轻声读第二层。思考:西蒙是个怎么样的人?哪段文字最使你动情?(指导朗读,从读中感悟对比描写的魅力)

5、自由读第三层,感悟桑娜的矛盾心理。(分组自由读,小组推荐读,从中体会桑娜的激动紧张担忧后悔坚定矛盾心理过程,启发学生找到桑娜矛盾心理的客观原因)

6、教师小结。

(四)阅读第三段。

1、轻声速读,准备角色。

2、分角色朗读。思考:通过渔夫的言行,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设问:这篇课文叙述了穷人之间的什么事?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思考练习第三题,体会句子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桑娜夫妇的美好品质。

(七)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

桑娜

西蒙

善良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淳朴

渔夫

忧虑

熬过去

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

穷人教案一等奖篇五

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板书:忐忑不安。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24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会怎么说?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

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他会说什么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㈠、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3、①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1)

②、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

㈡、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1、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2、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②、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③、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㈢、1、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3、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

4、学习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5、学习第二次“沉默”内容。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

6、自读第24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笔头训练: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①、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

如果把他们抱来()

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

②、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

7、齐读渔夫说的话:24-27节。

8、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

(略)

穷人教案一等奖篇六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文章多处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活动,是练习朗读的佳作。

知识能力培养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感情。

3.根据语言想象画面,根据情节续编故事,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从而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建构画面,深入人物内心是难点。

3.教法、学法的突破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一、简介作者。

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头像,请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用三言五语介绍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意图】用课内与课外的链接,激活学生预习的准备,并且以此强化学生自主拓展阅读搜集课堂学习所需要信息的能力和习惯。其二是用世界著名文豪等身的著作和知名度,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结合课前的预习,说说本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可以是人物,也可是描写手法,还可以是故事情节)

【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深入进行文本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仔细倾听,快速整合,然后及时调整课前的教学预设,做到心中有底数,手中有方法。

三、细读文本,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1.认真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记录文中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然后再把三类描写反复读一读,有了感受可以写一写批注。

2.组织汇报交流。

环境描写。

对比的手法:屋外波涛轰鸣,狂风怒吼。屋内温暖而舒适。桑娜勤劳能干。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天气恶劣,渔夫还要出海捕鱼,生活艰辛贫困可想而知。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了人物活动提供背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为人物描写服务。不只是为了环境描写而已。采用比较法,如果没有这段环境描写,会有什么感觉?①人物的特点会很苍白,没有说服力。②主人公的贫穷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之上。③有了环境描写,不但有了人物活动的真实场景,而且这一家的贫穷不言自明,女主人的特点跃然纸上。

【意图】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的语文学习有时候,过于注重写了什么内容?而淡化了用什么方法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所以,学生经历了一课又一课的许多课文的学习之后,仍然相当一部分学生想说爱语文不容易,甚至畏惧语文,尤其畏惧作文。环境描写是本文编者要求教者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关注的,而关注不只是交待了怎样的环境?更有关注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密切关系,从而得到写作的滋养。所谓为写作呼唤阅读。

心理描写。

用有感情范读表现桑娜复杂的内心活动。然后请学生谈谈听出了什么?

【意图】以动情的范读拨动学生柔软的心弦,以认真的倾听打开学生的话匣子。目的是以读启思,以读助说。

①心惊肉跳担心丈夫的安危,是个好妻子。

②没什么可抱怨的知足感恩,爱孩子,爱丈夫,爱家庭的贤妻良母。

③探望生病的女邻居此时此刻还在挂念着邻居,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因为这个穷困的家庭和五个孩子已经让夫妻俩没有一点余力,从早忙到晚,仍然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再添上两张嘴,后果是可以想象的。思前想后,桑娜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宁可自己受再大的苦,也不能让两个孤儿活活饿死。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用填空的形式固化思维成果,明晰桑娜的心语。

①、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②、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③、桑娜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⑤沉思可能今后的生活会更加艰难,但是一定要咬紧牙关挺过去。可能丈夫会一时不理解,自己要千方百计说服他,相信丈夫是个通情达理的好人。

【意图】心理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尤其对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人的心理应当说是比较困难的,首要的是要真实。这里,基于贫穷人家的女主人,五个孩子的母亲,桑娜抱回孤儿的母性反映,对未来生活的焦虑,对丈夫反应的揣测,主宰了她一整天的生活,这样细腻真挚的心理描写,让人有如见其人,如感其心的力量。

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桑娜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背后的原因,是走进文本深处的必经之路,回避不得。方法是多问一个为什么?就可以想桑娜之所想,急桑娜之所急了。而桑娜的高尚也就在这心灵的叩问中得到了有效的升华。

人物对话

学生自选角色,分角色朗读,然后评选小小播音员,说出入选理由。

①心不在焉的对话互相惦念。鱼打得怎么样,9口人的饭还没有着落呢。妻子在家忙些什么,尽管丈夫在生死线上挣扎,还是牵挂着勤劳能干善良可爱的妻儿。这是一个普通而温馨的穷人之家。诅咒这可怕的天气,害得打不了鱼,贫苦的日子雪上加霜。

②谈及孤儿这是个敏感的话题,特别对于桑娜而言,为了这件事,她已经挣扎了将近一整天了。为了说服丈夫,她描述孤独的可怜,但她不想唐突地向丈夫摊牌,毕竟这个家已经把丈夫拖累得不成样子了。

③沉默两个人之间的沉默本不应列入对话的范畴,但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是心海极端不平静的表象。夫妻二人都在为邻居西蒙的死而伤心,尤其为她二个孤独的今后而担忧。

④不谋而合性格爽直的丈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他第一位想到的是孩子绝对不能同死人呆在一起,其次做为一家之主他不能不想到今后难以为继的生活,但他相信用更加的勤劳会度过难关。所以他催促妻子把孩子抱回来。故事在夫妻俩凝视熟睡的孩子中戛然而止,令人产生无穷的想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