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寓言故事的教案九篇(大全)

寓言故事的教案九篇(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9:38:58
寓言故事的教案九篇(大全)
时间:2024-03-20 19:38:58     小编:zdfb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寓言故事的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寓言故事的教案篇二

1.认识“补、牢、叼、街、坊、修、堵、丢、悔”等9个生字,会写“亡、补、叼、夜、丢”5个生字,学习新偏旁“鱼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并能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字,学写“亡、补、叼”。

4.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的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2、板书课题:亡羊补牢,生书空,齐读课题

3、认识生字“亡、补”

(1)“亡”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你能给他组个词吗?

(2)“补”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它的部首是“衤”,是由“衣”变形而来的。

(3)师演示变形过程

4.师:亡羊补牢也是一个成语,每个字都有它的意思,文中已由了答案。只要你认真读,就能在文中找到每个字的意思。只有弄懂了每个字的意思,才能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

二.初读寓言,理解题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1)指名读

(2)理解“街坊”:你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

(3)齐读

3、指名读自然段

4、理解题意

生:补是修一修的意思,我在第2自然段找到的;

生:牢是羊圈的意思,我在第1自然段找到的

5、 小结:小朋友们真会读书,通过朗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了,让我们一起走人课文去学习吧!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学习第1、4自然段(明确丢羊的原因是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1)男生读第1自然段,边听边思考,羊是怎么丢的?

生汇报,师画窟窿

(2)出示课件:填一填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把羊丢失的原因说一说嘛?

(3)小结:原来狼从这个窟窿钻进羊圈,把羊叼走了,羊少了一只

板书:少了一只

(4)女生读第4自然段,边听边思考,羊是怎么丢的?

师:谁能用“因为……所以……”把羊丢失的原因说一说。

板书:又少了一只

生:为什么丢了两次羊才修羊圈?第一次丢羊时不修呢?

师:是啊,你们和他的街坊想法一样,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对养羊人说的吧。

3、学习第2、3自然段

(1)出示街坊的话

①谁来读一读?

生汇报

小结:对。像这样,犯了错,别人用道理说服他,使他改正错误,这就是“劝”。那么就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街坊的话读一读。

③指导朗读

你读书时强调了“赶快”,能告诉我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你特别加重了“修一修”,能说说是为什么嘛?

(2)出示养羊人的话

①谁来读一读?

②师范读,这句话什么意思?(理解养羊人的想法,就算补好了羊圈,丢失的样也找不回来了)

(3)同桌练读,指名读

师:同桌两个人练习读一读吧!

小结:就是这样,正是他不听别人劝告,不愿意修补羊圈,难怪他丢了一只羊,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

3、学习第5自然段

(1)师:在事实面前,他后悔了,心想———————

(2)理解“现在修还不晚”

为什么说“现在修还不晚”?

生:因为修好了羊圈,羊就不会再丢了

生:如果现在还不修补羊圈,他养的那几只羊还有可能再丢

四、回归课题,理解寓意

2、指名说

3、是啊,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板书:及时改正

就不算晚

4、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5、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和养羊人一样的经历呢?

五、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1、指名读

2、指名说如何正确规范地写好这个字

3、指名书写笔顺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寓言故事的教案篇三

1. 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识字、朗读课文。

一、直接导入,引出新课

1.看图片猜故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猜出这些故事的名字吗?(《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

2.这些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板书:寓言二则)(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

3.(出示课题)谁来读一读故事的题目?

学习生字“亡、牢”。

减一减法:忙-忄=亡

字理识字法:(出示“牢”的字理图)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困在圈栏之中。

(2)指名读课题。

4.质疑课题。“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羊圈 叼走 街坊 后悔 从此 劝告 丢过 钻进去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做摘苹果的游戏。

寓 则 亡 牢 圈 钻 叼 坊 悔 此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入”中的“钻”读“zun”;“ 叼”的读音为“di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完整。

课文中的养羊人丢了______次羊,最后他把羊圈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

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重点句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圈”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读“juàn”。学习生字“钻、叼”。

加一加法:钅+占=钻

形声字记忆法:“叼”左边的口字旁表示用口来叼,右边的“刁”表示生字的读音。

齐读句子。

(2)重点句2: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街坊”就是——邻居。“坊”是本课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加一加:土+方=坊;换一换:房—坊。)

街坊劝告时是怎样的语气?请你试着来劝一劝这位养羊人吧!

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养羊人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无所谓,毫不在乎)

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相互评议。

4.过渡:好心的街坊来劝说,养羊人却不听劝告,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5.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要突出两个“又”字。)

(3)为什么要突出两个“又”字?联系第1自然段想一想。(两个“又”字更能体现他不修羊圈带来的后果,而且能突出丢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4)齐读第4自然段。

6.过渡:两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7.学习第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1: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你能体会养羊人现在的心情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后悔”“现在修还不晚”来体会养羊人认识到自己错了。)

学习生字“悔”。换一换法:海——悔。

用“后悔”造句。

(2)课件出示句子2: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说。相机学习“此”。)

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指名读句子。

(3)小结过渡:养羊人终于听取了街坊的劝告,及时修补了羊圈,结果——(幻灯出示句子)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2.同桌表演后,老师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深入学习了课文内容,现在你能说一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5.小结,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________,就________。

6.引学:“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7.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分享。

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观察各个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6.教师强调写字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学生临写。

7.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后再进行书写。

8.全班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表扬写得较好的同学,并让其和大家交流分享书写经验。

9.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寓言故事的教案篇四

1、幼儿能初步理解故事,明确故事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运气不会天天有,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2、培养幼儿乐意倾听故事,并能用绘画表达其内容。

3、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

vcd 图片

一、我们学过哪些成语故事?谁知道它的寓意?

二、今天老师再请小朋友学习一则寓言:守株待兔(出示字卡)

1、有一天,一位农夫正在田里锄草,突然惊动了一只野兔,它跑得很快,这只野兔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幼儿讨论)

4、农夫回到家,确实把野兔美美地吃了一顿,他边吃边想,你们猜猜看会想些什么?(讨论)让我们一起说说农夫的美梦吧!

5、从此,农夫再也不耕田锄草,他天天守在那个树根旁,等待野兔撞*在树根上,从早上等到晚上,从日出等到日落,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农夫等到的'会是什么结果?(幼儿讨论)

6、听到这儿,你觉得农夫的做法怎么样?为什么?(幼儿讨论)

三、观看动画,加深理解

1、刚才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现在想看看动画吗?

2、如果你是农夫的朋友,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很短小,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劳动不会有收获,运气不会天天有,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四、自由讲述,巩固故事内容。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寓言故事的教案篇五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4)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求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寓意中得到教育。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重、难点: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媒体选择上,有如下目的

(1)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变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出示名言,突出重点。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扩展课外。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习,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大趋势。

(一)导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不知道我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用心读书,愿意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认识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平时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

开始吧。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变。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说到寓意)在这儿,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

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两部分。对《亡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么一个小故事,你们却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啊!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想找到答案吗?好,就让我们走进寓言的广阔世界。

读了这么一则小寓言,你们有了这么多问题,又有了这么多收获。使老师想到一句话: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得。我相信你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善问、会问,在问中获求更多的知识。

板书:29、亡羊补牢

有思必有疑,有疑必有得

流程图:

寓言故事的教案篇六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1课时

投影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寓言故事的教案篇七

寓言故事

到底要怎么才能编写好,老师在课堂上有教过大家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编写寓言故事

教案

,希望对你有用!

一、课题名称

二、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及其基本特点。

2、了解和掌握寓言写作的常用方法,练习编写寓言故事。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及基本特点。

2、掌握寓言写作的常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航,开启智慧

二、佳作引路,深入探究

1、什么是寓言?

所谓寓言,就是寓意于言。“言”就是叙述的小故事,“意”就是故事中包含的道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是带有劝喻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寓”是寄托的意思。写寓言故事,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关键。现在让我们边读边想,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关键。现在让我们边读边想,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2、以读促写,了解寓言的特点

(1)具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学生活动:简单复述《滥竽充数》。

小结归纳:寓言的故事情节往往是虚构的,因而以作者的想像为主,但这想像必须立足现实的土壤,故事的主角活动须合乎情理,让人信服。。

(2)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寓意。

(3)总结归纳寓言的特点:

(1)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2)故事的内容是虚构的,情节简单,篇幅短小,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3)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的形象。(4)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5)故事的语言要简洁。

三、写作指导,交流评点

1、你想编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谁呢?(小动物)

2、习作要求:

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的习作,我们一定要注意三个方面:1.写寓言故事,首先要有丰富的幻想。2.写寓言故事,要有曲折动人的情节。3.写寓言故事,要有启迪和教育意义。将这三点有机地融合在我们的

作文

中,一定会吸引读者阅读我们的寓言故事的。

开头:动物寓言故事主人公的大致介绍(主要说明主人公的生活状况以及环境情况的点滴介绍)

中间:

1.动物(们)故事的起因

2.动物(们)故事的过程(特别注意情节的“一波三折”)

结尾:动物寓言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发(主要是说明的一个道理)

四、佳作欣赏

习作一:动物之间的故事

夏天来了,一群小蚂蚁在找食物,它们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里,冒着生命危险找着食物,一只公鸡跑过来,这只鸡已经饿得肚子“咕咕”叫了,那一群蚂蚁正好在鸡的脚下,就好像快要被公鸡给吃了。这时,一只蝴蝶飞过来赶紧把公鸡的注意力转移到另一边,并悄悄地叫蚂蚁们跑到草地上去,这只美丽又善良的蝴蝶救了小蚂蚁们的命。从此,小蚂蚁和蝴蝶成了好朋友。

过了一会儿,一只变色龙晃悠悠的走过来说:“我们交个朋友吧!”蝴蝶说:“好呀,我们这儿正好缺少一个玩伴呢!”聪明的小蚂蚁一齐小声地对蝴蝶说:“不要被坏人骗了啊!去年我们的同伴还在这块草地上被它吃了呢!”说完,蝴蝶和小蚂蚁就加紧地跑开,还一边和变色龙说:“我们有事,一会儿回来。”变色龙还真以为它们一会儿回来,就一直在那儿等着,但小蚂蚁和蝴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习作二:小蚂蚁历险记

小蚂蚁们在草地上玩耍着。有一只小蚂蚁看到了“金光闪闪”和“波光粼粼”的东西,他就向大家提议:“我们去运金子、找欢乐,好吗?”小蚂蚁们都同意了。于是,大家一起出发去找寻“金子”和“欢乐”去了。

小蚂蚁们一听,方才醒悟过来,急忙向后转,回到了老家的草地上。可是,有几只小蚂蚁却不这样想。有的想:“那儿是沙漠?我才不信呢?那金光闪闪的不是金子是什么?”它们依旧向前迈进着,另一群小蚂蚁说:“那波光粼粼的地方,多么神奇啊!那里肯定有许多欢乐!”它们也没有气馁,继续向前爬行着。

四、课后作业

家长签字: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培养想象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2.训练学生基本的叙事能力和思考能力。

训练题目:1.模仿课文或读过的其他寓言,自己编写一篇寓言,题目自拟。

2.请以蜡烛茅屋老人为主角依据事物编写一篇寓言。

课时安排:二个课时

教学步聚:

一课时

一、训练指导:

寓言故事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由于它充满着机趣、智慧、思想和教益,因而也备受成年人的青睐。

所谓寓言,就是寓意于言。“言”就是叙述的小故事,“意”就是故事中包含的道理。它通常是借用一个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来形象地阐述一个能振聋发聩、启人深思的大道理。其叙述故事常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浅易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寓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小、少、简、深。小是指其篇幅短小;少是指涉及的人物或动植物数量少;简是指故事情节简单;深是指它所蕴涵的道理深刻。从其作用看,有正面的启发教育作用,如《愚公移山》;亦有反面的讽刺嘲弄作用,如《叶公好龙》。从所使用的手法看,它通常采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的构思方法。从其主人公看,有以人物为主人公的,如《揠苗助长》;也有以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为主人公的,如《龟兔赛跑》。从其结构看,它一般包括寓体(故事)和寓意(主旨)两个部分,但寓意部分的有无一般不作硬性规定。

写作寓言,应做到 “四要”:

一要确定明确积极的寓意。同其它文体相比,寓言更强调对文章主旨鲜明性的要求。其它文体的主题可以直白,也可以含蓄,而以含蓄为好,寓言则不讲求寓意的隐晦,它以明达为佳。当然,在主题的积极性上,寓言与其它文体的要求是一致的,都需要表达健康向上的观点,确能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二要发挥新奇大胆的想像。因为寓言中所写的人、事、物等都不是生活中已经有或可能有的,它是一种虚拟的、只用来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或情感的载体,尤其是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更需要充分发挥想像,以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当然,其故事是不嫌怪诞离奇的,甚至越是离奇,越能彰显出所要表达的道理。

三要注意表达上的特殊性。结构上,可以采用单纯寓体式而不揭示寓意的写法,亦可采用既有寓体的表述,又有寓意的揭示的写法,不必拘于一法,尽可根据个人的爱好自由选择。篇幅上,不必追求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和情节的一波三折,不能让繁冗的情节淹没了寓言所要显示的道理。写法上,要运用放大法,以凸显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从而让寓意十分明晰显豁地突现出来。

四要讲求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无论是劝喻或讽刺,都要来自现实生活,有感而发,虽然它所写的事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但生活中的一些人却常有与之相似或相同的思维方式。文学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寓言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仍要求作者保持对生活的敏感,要求作者从大量纷繁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思想,升华出有指导意义的道理,以充分发挥这种文学样式的社会功能。

①篇幅的长与短。寓言一般都较短小,而童话的篇幅较自由,短者百十字,长的可上万字。

②人物的多与少。寓言的人物一般较少,童话的可多亦可少。

③情节的曲与直。寓言的故事情节多是粗线条的直笔勾勒,虽有出人意料处,但主要是为了突出寓意;童话则须依靠情节的不断发展变化来表情达意。

④表达的粗与细。寓言多用叙述,往往点到为止,不求故事的完整;童话则多运用符合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较细腻的描写。

⑤主旨的隐与显。寓言的主旨要一目了然,鲜明突出,有时还用一句话直截了当地予以点示;童话的主旨则隐埋于具体的情节之中,它只呈现故事,而不必去专意揭示主旨。

[例文]

贪心的狐狸

有一天,小兔出去散步,突然看见有什么东西在地面闪闪发光,小兔一看原来是一粒金色的种子。小兔捡起种子就回家里种。

第二天,小兔走到院子里看见种子已长成一棵金光闪闪的树,小兔很惊讶。心想:“这一定是一棵神奇的摇钱树。”小兔很开心。它就向摇钱树说了一个愿望,说:“我想拥有一辆自行车。”说完就把树摇一摇。果然真的摇出了一辆自行轩,这时正好给狡猾的狐狸看见了。它就问:“小兔弟弟,你这棵树卖多 少钱?”小兔说:“我这棵摇钱树是不能卖给别人的。”狐狸听了很生气,就想:“我一定要把那棵摇钱树弄到手。”于是狐狸趁小兔睡觉的时候把摇钱树偷了,狐狸想:“如果我偷了摇钱树,小兔会不会怪我呢?”狐狸正想着。突然它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把树摇了又摇,可是还没摇出东西来。狐狸想:“摇不出东西来,说不定东西在树里面呢。”狐狸拿起斧头,把摇钱树砍掉了,拨开一看里面根本没有什么东西。狐狸很后悔,只怪自己太贪心,经过这次教训,狐狸再也不敢贪心了。

从此,小兔的东西再也没丢过了。

猫和老鼠

一个冬天的下午,猫躺在暖烘烘的太阳底下,靠着主人家的墙根,半闭着眼打盹。忽然一只老鼠“哧溜”一下从猫脚边溜过。猫被惊醒了,睁开眼就破口大骂:“你夜里作崇还不够吗?白天还要来骚扰。看我怎么收拾你。”说着就猛扑过去。见此情景老鼠灵机一动,钻进了墙根的石缝里,转而探出头来对猫说:“猫大哥,别那么凶。你也不想想,如果没有了我们,你就没事可做了,主人家就会把你赶出家门。到那时,你就失业啦!”话音刚落,就不见了老鼠的踪影,留下猫在那里一楞一楞。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不安心本职工作,总是埋怨他人的人。

两棵树的故事

朋友,你知道该学谁吗?

【写作目标】

模仿课文或你读过的其他寓言,编写一篇寓言,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

读寓言故事,总让我们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原因就是或因为语言幽默、或因为寓意深刻,明知故事是虚构的,我们也都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它。每当你读寓言哑然一笑或掩卷沉思时,故事里所蕴涵的道理已经悄悄地给了你影响。

寓言为何有这等魔力呢,在我们动手编写寓言之前,应该对它好好琢磨一下。 寓言是什么?从字面来理解,就是“寓意于言”。“意”是作者要讲的道理;“言”即故事。把要讲的道理寄寓在故事里就是我们所要编写的寓言了。编写寓言,我们一方面可以将传统寓言进行故事新编,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材料,寻找发现,发挥想象,构架故事。 也许有同学会认为,我们初中学生正是在接受道理的时候,哪有什么道理去向别人讲呢?不错,我们在接受道理的同时也要思考,思考了才能理解,理解了就会有所发现。能把自己在

读书

生活中独到的发现陈述出来为最佳。实在没有恰当的,就把已经接受过的道理通过我们编写的故事讲出来,也同样可以达到我们这次写作训练的目的。因为我们编写寓言的目的是进行一次思维训练。 “我该讲述什么道理为好呢?”固然我们不能再去重复“龟兔赛跑”、“守株待兔”、“长竿入城”……这些寓言故事里的道理了,但我们可否对这些寓言故事里的道理结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观、价值观给予合理的新解呢?这是完全可以的。

象罗丹的《兔子和乌龟的第二次赛跑》“……蚂蚁弟弟拍手叫:乌龟大叔加油跑!”乌龟摇头笑了笑:“怕什么,反正这小子会骄傲!”结果兔子转败为胜。这一改动可以说完全是出于一种新思维,是对已有的思维定式(兔子虽然天资好,但因骄傲、疏忽而失败;乌龟则反之。)的反叛或者换位。其结果同样是紧贴生活,就是说,在显现实生活中,象兔子这类吸取教训、转败为胜的例子也很多,同样属于明智之举被人广为赞颂。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寓言所陈述的道理可以是我们在读书或日常生活中的某种领悟,也可以是对故事内容的新解。这样,只要你走进寓言故事的海洋,随便挑选一则自己感兴趣的寓言,我们在对他进行认同思维的同时,还可以对他进行逆向思维或换位思考,你就会有所发现、有所领悟。 如何编写这样的故事呢?传统思维里故事一般都是由人的关系构成。

编写寓言,则需要我们走出这种传统思维里模式,人以外的所有事物都是构架故事的材料。我们可以给这些事物都赋予人一样的灵性,把他们的世界也看作一个充满情感、充满思考的人世间。目的是我们要讲的道理要通过这些拟人化的的动植物的故事演绎出来。因为这些为人间服务的道理通过拟人化的故事讲述出来比直接用现实中的人的故事来讲,效果要好得多。而这些物与我们的心灵是有距离的,当他们被拟人化进入故事时,这种距离被缩短了,首先带给我们的是耳目一新之感。然后,我们可以依据故事内容的需要去精心设计他们的对话、语言、行动等故事框架。 前面我们讲的对故事内容新解的做法,同样也适用对故事形式的翻新,我们暂且将它称为故事新编吧,即将旧的、过去的事与理用新观点、新叙述构架成一个与原故事相关而又不相同的寓言。

例如对《长竿进城》在可在保留故事原貌的基础上,对那个自以为是的老者的形象进行了变通,可以把他编写成一个真正的智者。当众人在取笑持长竿进城门而不得的愚人时,他说:“不要笑,同样是这种问题,有些聪敏人也要犯愁的。不信,你们哪个能将这个四根正方形的木棒搭出5个正方形来给我看看?”结果没人能搭出来。他便将那四根木棒合在一起,直对着四根方棒的一端给大家看:“请看,现在是不是五个正方形呢!”然后他又用这个原理启发那个愚人,使他找到了手持长竿进城门的正确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许多问题如果只局限在一个平面里思考解决的办法,往往难以解决,一旦转向立体的、多角度的、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寓言材料。例如,习惯成自然。人们在思考问题,处理事物,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习惯。如果老是这种习惯模式处理新问题,常常会导致失误。如果这样与人讲道理,别人可能会认为你好为人师或不理解。但你若对他说:草原上一只驴,每天的工作就是被蒙着眼睛围着磨盘转,走过了不知多少个春秋。有一天,根据工作的需要,它要去河边拉水。驴高兴地朝着主人手指的方向去了。结果半天没找到河边。它不明白,明明是朝一个地方走的,怎么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如是几次,驴都没有到得河边。主人没有责备驴,因为他明白,每天绕着磨盘转,已成了驴的习惯了。那别人就会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你所要讲的道理。 总之,编写寓言故事,也需要我们善于创新思维。在洞悉生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敢于创造。

[例文]

寓言故事的教案篇八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一、课前幸福回忆2分钟。(学生主持)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忆2分钟由我来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话题为“幸福的课堂”。开学以来,在语文课上你感觉什么是最幸福的?(学生回答),大家说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课堂上,让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帮助。

师:带着美好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好吗?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

多音字:圈近义词:街坊-邻居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5、指导写字。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字词掌握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学生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变换(一、二)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句式变换(三)

5、讨论交流。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五、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3、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习。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

结果再也没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寓言故事的教案篇九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3、德育目标:

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多媒体课件。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3、导入:

二、学习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

(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问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_____________。)

⑶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___)(板书:不听劝)

(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演示)(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

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

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

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__开始。

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2、齐读全文。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拓展练习

技能训练:

小辩论:《我喜欢养羊人》或《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